原种场多举措做好玉米田间管理工作
多措并举做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工作浅述
多措并举做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工作浅述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保障粮食产量和质量,我们需要多措并举,做好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工作。
一、做好技术指导,提高操作技能机械化生产需要农民熟练掌握机械化设备的操作技能,掌握机械化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做好技术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向农民宣传机械化生产的好处,提高他们的机械化生产意识。
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机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二、加强机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当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新型、高效的农业机械设备,这些设备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些机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
政府可以通过补助政策、金融支持等方式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这些设备,引导农民选择适合自己生产的机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三、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实现机械化全程生产在机械化全程生产方面,除了机械设备,种植技术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比如精准播种、秸秆还田、无人机喷洒等,可以实现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
精准播种可以提高种植的密度和均匀度,减少田间管理的工作量;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减轻农民的耕作工作;无人机喷洒可以提高喷洒的精度和效率,减少农药的使用。
通过这些种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可以实现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
四、建立健全机械化服务体系机械化生产需要有健全的服务体系来支持,比如维修、配件供应、技术咨询等服务。
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机械化服务体系。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农机合作社开展机械化服务业务,提供机械设备的维修和配件供应服务;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提高他们的机械化生产技能,解决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通过建立健全的机械化服务体系,可以提高机械化设备的使用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保障机械化生产的顺利进行。
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是玉米生产的关键。
玉米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技术和管理对全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玉米的种植技术与管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玉米种植技术
1、选择地点:玉米是一种耐旱耐寒的作物,但是要求土壤温暖湿润,所以种植玉米最好选择温暖湿润的地方,如长江流域、黄淮流域、华北平原等地区。
2、田间管理:玉米是温带性农作物,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所以在田间管理上应注意耕作深度、施肥量和施药措施等。
3、种子选择:玉米种子的选择也很重要,种子的品种、品质、种类都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4、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是玉米种植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种子消毒、催芽剂处理、促进生长的激素处理等,都会对玉米的生长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二、玉米管理
1、生育期管理:玉米生育期管理是玉米生产中很重要的一环,主要包括抗逆、施肥、施药、除草、浇水等管理措施。
2、病虫害防治:玉米生长期间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所以要及时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以保障玉米的正常生长。
3、收获管理:玉米收获前应进行及时的收割,采用适宜的收割方式,如手工收割、机械收割等,以保证玉米的质量。
4、玉米储藏:玉米收获后,要尽快进行储存,以减少玉米的损失,储藏玉米时,应按照通风、湿润、温度适宜、抗虫害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玉米的品质和储存期。
综上所述,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是玉米生产的关键,从种植技术的选择地点、田间管理、种子选择、种子处理等,到玉米的生育期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管理、储藏管理等,都需要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以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和稳定的产量。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的生长阶段分为苗期、生长期、开花期、灌浆期等,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田间管理措施。
同时,玉米也容易遭受多种病虫害的侵袭,病虫害防治也是玉米田间管理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从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病虫害防治方面,详细介绍玉米田间管理的技术要点。
一、苗期管理技术要点苗期是玉米生长的第一个关键时期。
此时,种子萌发,幼苗出土,接受阳光、雨水、营养,开始生长。
因此,苗期管理对后期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苗期主要包括基肥施用、病虫害防治、杂草清除等方面。
(一)基肥施用适量的基肥施用可以保证玉米幼苗的营养供应,加快幼苗的生长速度。
一般情况下,可以在播种前施用,也可以在幼苗生长1-2叶时进行。
基肥的施用量应该根据土壤类型、肥料品种、玉米品种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来说每亩施用20-30kg的有机肥和30-50kg的复合肥。
(二)病虫害防治苗期是玉米受害最严重的时期之一,常见的病虫害有玉米疫病、玉米夜蛾、玉米螟、白粉虱等。
病虫害防治的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农业措施等,这里主要介绍农业措施。
①密植:种子的密植可防止害虫和病菌侵袭,提高幼苗生长率和产量。
②合理施肥:受到虫害和病菌侵袭的玉米地严重缺乏营养,因此,合理施肥有助于增强玉米抗病虫的能力。
③灌溉:及时合理地浇水,保持土壤的湿润,有利于幼苗生长、防治病虫害。
④轮作:轮作可以控制病虫害源头,减少土壤虫害和病害的发生。
(三)杂草防治苗期进行适量的杂草清除,有助于减少玉米的营养损失,维护玉米的健康生长。
可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两种方法,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机械除草和人工除草进行;化学防治可以使用除草剂进行,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用量。
生长期对玉米的成材率和产量影响很大,合理的田间管理可以提高玉米的生产性能。
生长期包括施肥、中耕、喷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生长期的施肥应当根据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进行。
我国玉米种植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JIANGXI AGRICULTURE08我国玉米种植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文/刘建康(河南省扶沟县棉花原种场 461300)摘 要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其种植效益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还是保障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环节。
但当前玉米种植过程中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对我国农业发展极为不利。
基于此,对我国玉米种植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玉米种植献计献策。
关键词 玉米;种植;问题;措施1 我国玉米种植存在的问题1.1 机械化程度和农田设施比较落后 近年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玉米种植的机械化程度仍较低,所使用的型号和技术也不高。
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来进行种植和收割,机械的使用难以一步到位,使得玉米的大范围种植受到影响。
此外,农田设施也比较落后,在灌溉系统中表现较为明显,仍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其除了浪费水资源外,还会加大电力的投入,与现阶段我国大力提倡的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政策背道而驰,不利于玉米种植的发展。
1.2 玉米种子对玉米种植产生的影响 杂交种子依然是我国玉米种植的首选,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短时间内提高玉米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但是,很多利欲熏心的商人利用杂交种子牟取利益,就容易出现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导致种子市场乱象丛生。
另外,农民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他们难以辨别玉米种子的好坏,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种下劣质的玉米种子,会造成玉米减产,甚至出现绝收的严重后果,这不仅使农民的收入大打折扣,也会极大地削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所以,必须严厉打击与处罚贩卖假冒伪劣玉米种子的行为。
1.3 气候对玉米种植的影响 玉米对种植条件的要求很高,环境因素会对玉米的产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气候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
玉米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会明显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不正常的气候会直接影响玉米的生长,从而降低玉米的产量[1]。
1.4 栽培技术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产量的最终决定权往往在于玉米的栽培技术。
优化玉米种子栽培技术的方式及管理措施
优化玉米种子栽培技术的方式及管理措施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其种植面积广泛,产量也很高,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玉米的种子栽培技术和管理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想实现玉米种子的优化栽培,我们需要在种子选育、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努力和改进。
下面将针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讨论。
一、种子选育技术1. 优质种子选择:选择优质的种子,是玉米种植栽培的重要一环。
只有选用了高质量的种子,才能保证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在进行种子选育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外观完整、无病害、无虫害的种子,并且要特别注意种子的饱满度和发芽率。
2. 种子处理技术:在选好优质种子之后,还需进行种子处理,以提高其发芽率和抗病性。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浸种剂浸种和种子包衣的方法,来加强种子的抗逆性和生长能力。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还可以采用生物制剂对种子进行处理,提高其抗病能力,促进生长。
3. 种子保管方法:保管好的种子对于种植的效果同样至关重要。
要注意种子的贮藏条件和方法,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同时也要避免潮湿和霉变。
最好是采用干燥通风的贮藏方法,以确保种子的品质。
二、栽培管理技术1. 土壤准备:选择适宜的土壤种植玉米是前提,优质土壤可以保证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在种植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耕作和改良,保持土壤的肥力和通气性,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2. 合理密植: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品种和土壤条件进行合理的密植,在保证养分充足的情况下,尽量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
3. 施肥技术:施肥是保证玉米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
在施肥的过程中,要根据土壤的养分情况和玉米的生长期,合理施用基肥和追肥,保证玉米的吸肥需求,提高产量和品质。
4. 浇水管理:合理的浇水管理对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同样重要。
在玉米的不同生长期,需要合理控制浇水量和浇水时间,保证土壤的湿润度和玉米的生长需求。
玉米制种技术田间管理
玉米制种技术田间管理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种植中需要注意许多技术和田间管理问题。
本文将从玉米制种技术和田间管理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玉米制种技术1.选优良品种。
选择适宜当地生态环境、丰产稳产的优良品种是玉米制种的首要任务。
同时还需要考虑抗病虫害能力、耐旱抗旱能力等因素。
2.科学施肥。
在制种过程中,合理施肥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应根据土壤类型、土壤肥力状况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科学配比肥料,保证每亩地施用足够的有机肥和无机肥,促进玉米生长发育。
3.合理播种密度。
不同品种的适宜播种密度不同,一般情况下每亩地播种2-3万粒左右为宜。
同时还需注意行距和穴距等因素。
4.及时疏苗除草。
在苗期时要及时进行疏苗除草工作,保持适宜的株距和行距,避免植株之间竞争营养。
5.定期浇水。
在干旱地区或者干旱季节,要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但也要注意不能过度浇水,避免引起积水和根部缺氧。
二、田间管理1.病虫害防治。
玉米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可以选择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
2.适时追肥。
玉米生长发育需要不断补充营养,因此在生长期适时进行追肥是非常必要的一步。
3.及时除草。
除草可以有效避免杂草对玉米的竞争和营养损失,同时还能避免杂草成为病虫害的温床。
4.加强管理措施。
在生长期间还需加强管理措施,包括摘心、剪叶、促进分蘖等等,以提高产量和质量。
总之,在玉米制种和田间管理过程中,科学技术和严格的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证玉米的丰产稳产,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贡献。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玉米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直接关系到作物产量和品质。
下面将从玉米的种植准备、育苗、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一、玉米的种植准备1. 选地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土地种植玉米。
避免低洼地或土层较浅的地块,以免影响生长和产量。
2. 土壤翻耕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深翻、平整,去除杂草和积水,为玉米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
二、玉米的育苗1. 种子选择优质、抗逆性强的玉米种子。
在育苗过程中要选用良好的育苗基质,保持基质湿润,确保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2. 每穴定植在玉米育苗阶段,每穴定植3-4粒玉米种子,保证发芽率。
3. 温度管理在育苗时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不宜过低或过高,避免影响玉米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三、田间管理1. 合理密植玉米是受密植喜高的作物,在种植过程中要合理控制玉米的密植程度,一般每亩种植量为2.5-3万株。
2. 土壤保湿玉米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而土壤保持一定的湿润度对玉米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玉米的生长期间,要适时施以足够的水分,保持土壤湿润。
3. 施肥管理在生长季节中,要适时施肥,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
一般在玉米苗期施用底肥,结穗期和灌浆期再追施一次氮肥。
4. 土壤松耙在玉米生长期间,要适时进行土壤的松耙,松耙可以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持土壤的湿润度。
5. 防治玉米苗期间的病虫害玉米苗期是玉米易感病虫害侵害的时期,要加强玉米的病虫害防治工作。
一旦发现有害生物的存在,要及时进行防治。
四、病虫害防治1. 主要病害玉米的主要病害有晚疫病、锈病、叶斑病等,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清除病株、药剂喷洒和轮作栽培等措施。
2. 主要害虫玉米的主要害虫有玉米螟、玉米蚜、玉米象等,要加强虫情监测,采用化学的、生物的和物理的方法进行防治。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玉米的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的重要性。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是确保高产稳产的关键措施。
以下是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的简要介绍。
一、播种前期1. 土壤处理:选择富含有机质、透气性好、保水性较强的土壤。
将土壤深耕细碎,除去杂草和病虫害源,施加适量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2.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玉米品种,抗逆性强、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好的品种。
二、整地期1. 相间整地:将苗床和田间地块进行整地处理,清除田间农残、杂草和枯落的植株,并实施深翻整地,提高土壤肥力和通气透水性。
2. 留茬晾晒:将稻谷、豆类等前茬清理干净,堆放堤坡上晾晒,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源头。
三、播种期1. 播种技术:合理控制播种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和气候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合理选择播种工具,保证播种均匀和深度一致。
2. 施肥:根据土壤条件和玉米吸肥特点,进行科学施肥。
一般在播种前后进行基础施肥,后续根据生长阶段和作物需求进行追肥。
四、苗期1. 种子处理:将玉米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也可以进行种子增效剂处理,促进发芽和生长。
2. 过水过肥:保证苗床湿度和养分供应,提高幼苗生长速度。
及时追肥,调整肥料配方。
3. 预防苗蛀虫:喷洒杀虫剂,防止苗期蛀虫危害。
五、生长期1. 中耕松土:及时进行中耕松土,保持田间土壤松散、通气性好。
中耕还可以控制杂草生长,减少竞争。
2. 喷药防治病虫害: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杀虫剂、杀菌剂进行药剂防治。
3. 施肥追肥: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进行适时追肥,提高产量和品质。
六、成熟期1. 调整灌溉: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水量,合理控制灌溉频率和量,防止干旱或过湿对玉米的不良影响。
2. 防治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的重要害虫之一,定期进行田间巡查,发现虫害进行针对性喷药。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包括土壤处理、品种选择、播种技术、施肥、中耕松土等。
玉米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的五个环节
玉米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的五个环节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能够有效地保障玉米顺利生长,既能保证玉米的成活比例,也有利于玉米的产量与质量。
今天我们介绍玉米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的五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希望对你帮助。
1、趁早检苗补苗众多原因会使苗缺少,需要做的就是及时补苗,在小玉米苗2-3叶龄期间将苗连同泥块移植并且需要及时浇灌,保证成活率高,小苗根系不发达,移植不易伤跟,所以成活率高。
有些田间缺苗严重的需要及时补苗。
2、间苗定苗3叶龄时赶紧间苗,5叶龄时迅速定苗到均匀密度。
间苗要做到“除弱剩强、除小剩大、除病剩键、除杂剩纯”。
健康的玉米幼苗应该是叶片粗大,叶色浓绿,根系发达,主干粗扁,健康生长,这是间苗的依据。
3、玉米要适时下肥苗肥需要早施、少施、偏施,在4-5叶开展时,施肥碳铵每亩225-300kg来促黄补瘦;穗肥需要重施,就是把总氮量的55%-60%作为穗肥。
夏季玉米在下播后40天左右,春季玉米在下播后50天,施肥碳铵每亩1500kg来促使饱满穗粒;玉米雌穗开花授粉期间施肥每亩150kg来去黄去弱,加大粒重。
4、玉米要治理高大玉米颗种高大,容易倒伏,这就需要及时处理。
在玉米大喇叭口时期或者雄穗尖还剩5-15cm没展开时,使用玉米健壮素或者维他灵2号来喷洒,基本上为每亩15支活水450kg平均喷在顶层叶片表面,其中健壮素是不可以混合其他农药和化肥的,否则会出现肥料失效。
5、一定要注意防旱防涝玉米在不同时期对于水分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
在拔节到灌浆时期对水分的需求就较多,特别是抽穗开花时期更加敏感。
从拔节开始到蜡熟最后,如若土质含水量小于田间拥水量的70%的时候需要迅速浇灌。
在玉米成长过程中,基本上只有在小喇叭口和抽穗开花时期分别灌一次水分。
天气因素也需要考虑在内,雨水季节,长期下雨会造成田间积水过多,这样会造成土壤含水太过饱满,这样就需要立即开沟排水。
玉米田间管理
玉米田间管理
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田间管理中需要注意许多细节,才能保证其高产、优质。
以下是玉米田间管理的指导:
1. 土壤管理:选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玉米生长期间应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过度施肥或浇水,以免引起营养失调。
2. 种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宜的种植时间,以确保玉米在生长期内避免遭受寒害及其他自然灾害。
3. 施肥管理:在种植过程中适量添加化肥和有机肥。
在玉米生长初期,施用氮、磷、钾等养分,有助于其快速生长。
应根据地块土壤肥力水平和玉米品种需求合理施肥。
4. 病虫害防治:玉米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需要注意及时处理。
一般采用天敌控制、卫生防治和化学药物等综合治理措施。
5. 生长环境保护:在生长期间,及时清除杂草,减少枯叶以及病虫害的范围及影响。
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并定期检查和维护地球包膜,避免滴灌系统出现故障。
6. 收获期管理:当玉米颖果变黄、须叶枯干,且正值天气晴朗的日子里,为玉米成熟的最佳收获期。
采摘时,应落实好玉米重量的检测、存储等工作。
7. 处理及储藏:玉米采摘之后要对其进行处理,包括去外壳、抛粒、烘干等过程。
而且建议将玉米储存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库中,避免受潮及虫害。
总之,玉米田间管理需要周密细致地实施,以免影响玉米的品质及产量。
只有认真把握好上述环节,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
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其耐贫、耐旱、适应性好等优点,成为广大农民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田间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简要介绍玉米各时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并谈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播种前的田间管理1、地力调整:在播种前3个月,应当加强整地、施肥、排灌、松土等田间管理工作,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蓄水能力。
2、田面平整:在播种前应当将田面杂草清除干净,防止杂草的种子混入土壤中。
3、倒伏处理:在放置田硐时,应当规范分布,方便泄水并防止倒伏现象发生。
二、幼苗期田间管理1、追肥:幼苗期间,特别是在4-5叶期,应当进行追肥,同时根据土壤情况和植株状态决定追肥量,利用生物、有机、无机各种肥料配施;2、病虫害防治:在幼苗期内应当重点防治带状叶斑病、真菌性病害等。
3、灌水用药:幼苗期间应当适合为玉米进行及时浇水、喷药以及防霜冻等管理工作。
1、排水、施肥、松土:在壮苗期和生长期内应当加强排水、施肥、松土等管理工作,加强田间管理工作,保证植株拉长,抗旱、抗逆性强。
2、病虫害防治:在壮苗期和生长期内应当适合防治青枯、炭疽、芽胶根腐等多种病害。
四、抽雄期及结实期田间管理2、病虫害防治:在抽雄期及结实期内应当重点防治玉米螟、玉米蛀虫、禾虫等多种害虫。
3、防备翻劫:在玉米抽雄期,为了避免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玉米灾害,应当实施防备翻劫措施,如制定应急预案,留有玉米安全区,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综上所述,玉米田间管理是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措施,需要全方位的管理方法。
同时,每个生长时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各不相同,需要科学的管理技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玉米的生产潜力。
玉米种植与管理技术
玉米种植与管理技术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与管理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一、选种与育苗
选种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同时要注意种子的质量。
育苗时应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度浇水和过度施肥。
二、田间管理
1. 土壤管理:玉米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应注意保持土壤肥力和水分。
在播种前应进行深翻和施肥,同时注意控制土壤酸碱度和盐分。
2. 播种密度:根据品种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密度,一般为每亩6-8万株。
3. 施肥管理:在生长期间应根据需要进行追肥,注意控制氮肥的用量和时机,避免过度施肥导致秸秆柔软和病虫害的发生。
4. 灌溉管理:玉米对水分的需求较大,应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进行适当的灌溉,避免过度或不足的灌溉。
5. 病虫害防治:玉米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应注意及时发现和防治,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避免使用过量的农药。
三、收获与后期管理
玉米的收获时间一般为9-10月份,应注意选择适宜的收获时机和
方法,避免损失和质量下降。
收获后应及时进行干燥和储存,避免霉变和虫害。
玉米种植与管理技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才能获得高产高质的玉米产量。
玉米七月份的田间管理
玉米七月份的田间管理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七月份是玉米的关键生长期,也是田间管理工作的高峰期。
正确的田间管理措施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保证农民的经济收益。
下面我将从土壤管理、水分管理、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玉米七月份的田间管理。
一、土壤管理玉米对土壤要求较高,要选择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种植。
在七月份的田间管理中,要注意及时进行松土除草,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
定期进行土壤酸碱度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石灰或有机肥的施用,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提供充足的养分供给。
二、水分管理七月份正值夏季,气温高,降水量不稳定。
在田间管理中,要注意及时测定土壤含水量,合理安排灌溉。
一般情况下,灌溉应以干湿交替的原则进行,避免过度浇水引起的积水和缺水现象。
同时,要确保排水畅通,避免积水对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
三、施肥管理玉米生长期需求养分较多,因此在七月份的田间管理中,要注意合理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施肥方案。
一般来说,可在玉米抽穗期施用磷、钾肥,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叶面追肥。
同时,要注意施肥的方法和时机,避免肥料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四、病虫害防治七月份是玉米病虫害多发期,因此在田间管理中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首先要做好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初期侵染,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选择适宜的药剂和方法进行防治,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时机,避免对人畜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玉米七月份的田间管理是关键的一段时期,需要农民加强对土壤、水分、施肥和病虫害的管理。
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田间管理,才能保证玉米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质。
希望广大农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玉米的良好产量和经济效益。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玉米田间管理技术要点一、土壤管理:1.土壤改良:进行有机肥料和矿物质肥料的施用,添加有机质和矿物质,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
2.水分管理:合理控制灌溉的水量和频率,避免土壤干旱或过湿,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3.土壤保护: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例如搭建护坡、挖设沟渠等,保持土壤肥力和结构的稳定。
4.杂草控制: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以减少竞争养分和水分的损失,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二、肥料管理:1.施肥时间: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时间,营养的供给要与植物需求相匹配。
2.施肥量:依据土壤养分含量和植物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量,避免过度肥料施用造成环境污染和养分浪费。
3.施肥方法:选择适合的施肥方法,如基肥和追肥相结合,有机肥料与矿物质肥料配合使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效益。
4.减少养分损失:避免肥料浸出、气氧化等养分损失的情况,可采用覆盖材料或精确施肥等方式进行控制。
三、病虫害防治:1.预防为主:加强田间清洁消毒、周边环境卫生管理,选用抗病虫害品种作为基础,通过预防措施提前防治病虫害。
2.合理施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进行喷洒,并注意施药间隔和剂量的合理安排。
3.生物防治:充分利用天敌、益生菌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进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环境污染。
四、灌溉管理:1.灌溉方式:采用适合玉米生长的灌溉方式,如滴灌、喷灌等,避免出现过度灌溉或不足灌溉的情况,保持土壤水分适宜。
2.灌溉时机:根据土壤水分情况和玉米的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灌溉时机,避免出现土壤干旱或者过湿导致的生长不良。
3.灌溉水质:保证灌溉水质的安全和合格,避免因水质问题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和植株的损害。
五、收获管理:1.适时收割: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和成熟度,选择适时进行玉米的收割,避免收割过早或者过晚导致产量和品质的下降。
2.收割机械:使用适当的收割机械进行玉米的收获,提高工作效率,并注意收割机械对土壤和植株的损伤情况。
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田间管理方法
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田间管理方法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田间管理是指在不同生长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和防治病虫害。
以下是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田间管理方法。
一、苗期管理(播种后至玉米苗高达10~15厘米)1.土壤准备:在播种前,应对土壤进行充分的翻耕和松土,以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持湿润。
2.良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质玉米种子,并按照规定的密度进行播种。
3.合理密植:对于早熟或耐寒抗病的早熟玉米种植,在密度控制上可以适度增加,促进苗期生长。
4.正确的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温度,选择适合的播种时间,以确保苗期正常生长。
5.及时浇水:确保苗期的土壤湿润,避免干燥和缺水造成苗期生长不良。
6.施肥:适量施入有机或化肥,可提供充足的营养,促进苗期生长。
二、生长期管理(玉米苗高15~30厘米至抽雄)1.间苗调整:在玉米生长期间,对于密度过大的玉米田,可适当稀苗,保证单株玉米的畅通生长。
2.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需求,适量追施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促进玉米生长和发育。
3.防除杂草:杂草对玉米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竞争作用,及时进行除草,保持玉米田内草本植物的干扰最小化。
4.病虫害防治:及时观察和发现玉米生长期间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利用生物防治和农药等手段进行防治,保护玉米的生长。
5.水分管理:根据土壤湿度和降雨情况,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避免玉米生长过程中的干旱或积水现象的发生。
6.支架建立:对于一些高秧型的玉米品种,可以适当进行支架建立,以支撑植株,促进生长和结果。
7.修剪:在玉米生长期中,可以适量进行修剪,去除死叶和无效枝条,保持玉米植株的通风和光照条件良好。
三、抽雄阶段管理(雄穗结茬后至雌穗露丝)1.追施磷钾:在玉米抽雄阶段,适量追施磷钾肥料,促进雄穗和雌穗的生长和发育。
2.适时除草:继续进行除草,保持田间草本植物的生长最小化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优化玉米种子栽培技术的方式及管理措施
优化玉米种子栽培技术的方式及管理措施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优化玉米种子栽培技术的方式及管理措施对于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优化玉米种子栽培技术的方式及管理措施。
1.选择优质种子:选择种子时应选择外观完整、无病虫害的优质种子。
并注意选购具有良好耐寒性和抗逆性的玉米新品种,能适应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提高玉米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2.合理的播种密度:种植过程中,合理的播种密度对于提高玉米产量至关重要。
过高的密度会导致秧苗间的竞争加剧,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而过低的密度会导致光合作用能力的浪费。
一般建议每亩播种数量在50000-60000株。
3.科学施肥:合理的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养分利用率,增强抗病虫害能力,提高产量和质量。
在种植过程中根据土壤质量和缺失的营养元素,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并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进行适当的追肥。
4.适宜的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是玉米种植的关键。
特别是对于缺水期的玉米来说,确保适时适量的灌溉,以确保正常的生长和发育。
注意灌溉的方式和技术,避免发生浸泡,控制水分过多引起的根部窒息。
5.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病虫害是保证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
在种植过程中,定期巡查并识别病虫害,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可以通过合理的轮作、间套种植、合理使用生物肥料等手段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6.适时的田间管理: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田间管理也非常重要。
对于玉米幼苗期,及时清除杂草,保持作物生长的空间和养分资源;对于丰苗期,及时删除部分弱势苗,保证光照和营养的分配均匀。
7.合理的收获时间:选择适当的收获时间是保证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玉米的收获时间为玉米籽粒的成熟期,但过早收割会导致玉米籽粒的品质差,而过晚则容易出现病虫害的问题。
在玉米籽粒的湿度控制在22%-25%之间时,可以进行适时收割。
通过选择优质种子、合理的播种密度、科学施肥、适宜的灌溉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的田间管理和合理的收获时间等措施,可以有效优化玉米种子的栽培技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益。
玉米种植及管理技术
玉米种植及管理技术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年第03期中国是农业大国,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是带动农户致富增收的重要来源。
为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加强玉米种植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选地整地在玉米种植前,要认真做好选地整地工作,为接下来的播种打下良好的基础。
玉米种植对于土地要求较低,平地、山地均可,最好选择酸碱适度的土壤,以促进玉米植株的生长。
需要注意的是,玉米种植应采取轮作或套作模式,禁止常年连续种植。
玉米可与小麦、豆类轮作,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松软度,避免土壤出现板结现象,同时降低玉米病虫害发生概率。
完成选地工作后,要及时进行整地,对土壤进行深翻作业,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为玉米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近年来,先进农业机具的应用,为整地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极大地提升了整地效率。
在整地过程中,应将深度控制在20 cm左右,对土壤进行暴晒,以杀灭病菌和虫卵。
不仅如此,整地能将杂草籽深翻到地下,减少后期杂草数量,避免给玉米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由于深翻整地会导致水分大量蒸发,因此整地后应结合天气状况及时浇水,为玉米播种提供便利。
2选种播种在玉米种植前,做好选种工作至关重要。
要充分结合区域内的气候、温度、湿度、降雨量、土壤等多方面因素合理选种,保证所选用的玉米种具备较强的抗倒伏能力及抗病虫害能力。
完成选种后要及时晒种,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拌药,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提高玉米植株成活率。
完成选种及拌种工作后,即可进行播种,要合理控制好播种时间,结合天气状况、种植习惯等因素合理播种。
一般情况下,土温在10℃以上即可播种。
具体来说,平原地区适宜播种时间为3月底~4月初,山区适宜播种时间为4月中上旬,高原地区适宜播种时间为4月底~5月初。
如应用地膜栽培法,可适当提前10 d进行播种。
在播种时,要合理控制好播种量,一般情况下,每公顷地播种6万株即可,行距为30~35 cm,株距为25~30 cm,每穴播种2~3粒种子,每公顷地播种量在27~30 kg左右。
玉米田间管理的新闻稿
玉米田间管理的新闻稿在中国乃至全球,稻谷是第一主粮,而玉米是第二主粮。
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我国也是居于较高的位置,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然而,玉米的种植和管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
以下是一份有关玉米田间管理的新闻稿。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做好田间管理是确保收成的关键。
近年来,农业科技不断进步,新型玉米品种的推广和新技术的使用,也为玉米的管理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科学的方法。
而在田间管理中,从田地的准备到收割后的操作,都需要科学严谨的管理。
首先,田地的准备非常重要。
在玉米的种植前,需要对土地进行充分的改良,利用施肥、翻耕等方法,使其达到适合玉米种植的条件。
同时,在实施土地改良的同时,还需要做好田间杂草和病虫害的防治,为玉米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其次,种植时需要严格控制种植密度。
玉米的种植密度对于产量的影响很大,而不同的品种和地区也需要有不同的种植密度。
一般来说,在平原地区,种植密度在母株每亩2.5万到4万株之间比较合适,过低会影响产量,过高则容易出现低产和倒伏等问题。
除了密度的控制,还需要注意玉米的排行和配合植物。
在空旷的田地里种植一排玉米就可以了吗?事实并非如此。
正确的栽培方法,应该让玉米宽行窄株间种植,放置两到四株玉米在一行内,而在行与行之间用旱稻、豆角、大豆等配套植物。
这样,还可以恰当地利用土地,提高玉米的产量。
而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肥料的施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玉米的不同生长阶段,需要施用不同种类和量的肥料才能保证玉米的健康成长。
特别是在播种后10到20天,要根据状况施用底肥,并合理使用冠肥。
在生长势旺盛的时候,可适量喷施叶肥,避免因小气环境和土质因素导致的旺盛生长状态,不用恰当的肥料供应和施肥缺乏,而影响产量。
最后,在收获时需要注意节奏和方式。
玉米的收获需要在玉米籽粒充分成熟后进行,切勿将叶子和节数多的棕柄带入粮仓,以免污染。
而在加工玉米时,需要加强卫生管理,防止杂质等因素对玉米的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种场多举措做好玉米田间管理工作
针对当前进入汛期雨量增多、农田杂草生长快、害虫繁殖快的特点,原种场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做好玉米田间管理工作。
一是抢抓时机,搞好玉米田间除草。
抢抓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实施人工除草、化学灭草,确保玉米苗期不受杂草影响。
二是做好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服务。
通过向技术人员学习,掌握常见的玉米病虫害特点和防治方法。
原种场职工深入地头查看玉米生长情况及病虫害发生情况,提前备好农药,做到早准备,减少病虫害的危害。
三是疏通沟渠,做好汛期的排涝预防。
原种场职工对排涝沟渠进行彻底排查,对秸秆堵塞的及时疏通清理,确保暴雨后能及时排涝。
原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