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2012

合集下载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教案[001]

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教案[001]
⑤预测比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应变措施
⑥适应竞赛环境的措施
⑦赛前战术训练的安排
⑧对本方案的保密要求及赛前隐蔽工作赛前隐蔽内容
2、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
※及时收集准确的情报
※处理好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关系
战略决策:对参加依次比赛的全局性问题所进行的决策。宏观的决策
战术决策:针对比赛中具体情况而进行的决策。
5、程序训练法
6、模拟训练法
7、实战法
1、回顾运动技术及其训练,引出战术,温故知新,使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2、使学生明确本章的内容、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及重点;
3、通过问题引入教学内容,采用提问、设问等手段,激发学生求知欲。
1、从军事概念说起
2、详细讲解概念
3、列举不同概念,寻找概念的核心及异同
1、在概念基础上设问:战术有何作用?转入讲解战术作用;
2、回顾上次课战术意识的定义
3、讲解意识的特点与重要性
4、组织学生讨论战术意识训练的方法
5、总结讨论结果,提示实战与意识培养
6、讲述战术意识的具体内容
1、概括战术运用的基本要求
2、通过案例分析,讲授战术运用能力的培养
1、讲解个人战术行为的定义
2、结合案例,分析个人战术行为能力
3、解析影响集体战术配合的因素
2、强调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课后作业布置
1、总结乒乓球、武术、体操、篮球、排球、击剑项目的制胜因素
2、寻找战术创新制胜的案例,说明创新的方法
3、预习运动训练计划。
课后自我小结
3、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竞技战术的定义及训练方法,难点是竞技战术的构成。
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PPT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PPT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主编) 2012版体院通用教材
授课专业: 运动训练 等 (学时64-96学时) 李广文 副教授 北体高访学者 2020.08
2012版全国体院通用教材(竞技体育学系列教材)
第二篇 运动员竞技能力 与其训练
第四章 运动员体能与训练 第五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与训练 第六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与训练 第七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第八章 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
1、一般训练理论
▪ 一般训练理论是普适性的训练理论,研究与阐释适用于所 有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以及训练活动的操作行为,为运动 训练活动的参与者提供及本的原理性的理论知识。
▪ 广义的运动训练学应该包括一般训练理论、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三个层次;狭义的运动训练学则专指一般训 练理论。
▪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内容是一般训练理论。
理论建构依据 运动员经济能力提高的规律
练什么
训练内容
发展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
怎么练
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的实用性与时效性
练多少
训练负荷
人体对外加负荷的适应性、实现训练目标的需要
怎么组织
训练安排
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与竞技状态变化的规律
(二)不同覆盖领域的运动训练理论体系
一般训练 理论
项群训练 理论
专项训练 理论
2、项群理论:
▪ 项群、项群训练理论: ▪ 将一组具有相似经济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成
为一个项群,将揭示不同项群竞技规律与训练规律 的理论程项群训练理论。
训练体系(“学”应为“理论”)
(1)项群的三大分类体系之一: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划分 (主要分类方法)
大类
亚类

运动训练真题

运动训练真题

运动训练真题河南师范大学二零零八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运动训练学(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1竞技体育:2负荷强度:3运动训练方法: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间歇训练法的类型及特点有哪些?2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是什么?3贯彻区别对待原则的训练学要点有哪些?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竞技体育项目的主要分类标准如何?怎样分类?2结合训练实际给一名训练新手制定一份多年训练计划?河南师范大学二零零九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试卷运动训练学(150分)一、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对的打“√”错的打“×”。

1运动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最重要最根本的途径。

2负荷强度过大容易引起抑制型过度训练。

3竞技状态是自然形成的,不经训练就可获得。

4变换训练法可以培养运动员的多种运动感觉。

5对运动技术本身的结构来说,技术难点是不固定的。

6对运动员来讲,只要大肌肉群练得好就能取得最好的成绩。

7一般心理训练是培养和发展运动员所必须的专项心理能力的训练。

8对运动员实现状态的诊断是一个完整的运动训练过程的落脚点。

9运动员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所需要的年限是确定少儿早期专项化训练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10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之一。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竞技能力:2运动技术:3制胜因素:4相对力量:5竞技状态:6竞技战术: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有哪些?2变换训练法的基本类型及特点如何?3体能训练的意义是什么?4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有哪些?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适宜训练负荷原则。

2结合自己专项谈谈怎样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2010年运动训练学(150分)五、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运动员只要刻苦训练,就能在几个性质不同的项目上取得世界冠军。

首都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考研真题2012年

首都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考研真题2012年

专业课资料研发中心《跨考考研专业课通关宝典·历年真题》首都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考研真题2012年一、单项选择题10⨯2二、判断题10⨯2三、简答题2⨯10四、论述题2⨯20首都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跨考教育(请将题号与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第一部分《运动训练学》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0小题,共20分)1、体能类项群竞赛成功主要靠()A、战术配合B、技能发挥C、体能实力D、心智调控2、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是对运动训练过程实施有效控制的()A、基本作用B、重要目标C、基本过程D、重要前提3、运动员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A、快速力量B、协调能力C、技术风格D、运动方法4、人体机能和能量储备由负荷后暂时下降和减少的状态回复到负荷前水平的过程()A、调整B、超量恢复C、疲劳D、恢复5、比赛时用网将双方选手隔开,各据一方徒手或持器械击球的竞赛项目()A、格斗对抗项目B、隔网对抗项目C、竞赛对抗D、竞赛行为6、按照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下列选项中属于技能类项目的是()A、花样游泳B、3000降C、三级跳D、长距离滑雪7、竞技状态发展过程形成阶段的首要任务是()A、发展一般和专项竞技能力B、发展稳定的竞技状态C、保持和提高心理的稳定性D、提高训练的理论知识8、短时重复训练法的应用特点()A、负荷强度小B、负荷强度大C、练习时间长D、间歇严格规定9、力量训练最常用的手段是()A、负重抗阻训练B、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练习C、对抗性练习D、克服自身重力的练习10、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要通过()A、生活效应B、先天性遗传C、训练效应D、教练员是指导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10小题,共20分,请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被称做训练水平反映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过程。

2、运动负荷越大,消耗越剧烈,恢复过程就越长,超量恢复也越明显。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真题(2001年-2012年)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真题(2001年-2012年)

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真题(2001年-2012年)第一篇: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真题(2001年-2012年) 2001年成都体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运动训练学》一、名词解释。

(5*4)直观教练原则及适时恢复原则。

2、按战术的攻防性质,可将其分为(进攻战术)、(防守战术)(相持战术)。

3、训练手段的一般分类可分为(一般训练手段)、1、运动技术2、学校体育3、运动训练(专项训练手段)。

4、体育教学过程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体能主导类项目可分为()()和()三个2、战术训练方法可分为分解与完整训练法、减难与加难训练法、虚拟现实训练法()()()和()3、组成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有()()()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6分)1、运动成绩主要由对手情况和裁判员决定()2、成功的参加竞赛是与动员训练的最终目的()3、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由当地经济发展的成都所决定()四、论述题1、简述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2、简述体育课的准备3、简述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2002年成都体育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运动训练学》请将答案写在试题纸上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参加比赛的结果,是根据特定的评定行为对运动员及其对手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3、竞技需要原则:指根据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4、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5、多年训练计划:是对运动员多年训练过程的总体规划。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1、运动训练原则包含竞技需要原则、(动机激励)原则、(有效控制)原则、(系统训练)原则、(周期安排)原则、(适宜负荷)原则和区别对待原则、4、技能主导类项群可分为(表现难美性)、(表现准确性)、(同场对抗性)、(隔网对抗性)和(格斗对抗性)等五个亚类。

运动训练学第二版(田麦久)考研题版

运动训练学第二版(田麦久)考研题版
▪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 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00版、06版、 12版经典概念,17版高教教材弱化了竞技属性,更多的强调运动训练以 及运动训练学理论架构)
运动员选材
运动训练
运动竞赛
运动管理
竞技体育的构成关系图
附加内容: 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和社会价值(12版教材)
▪ 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 ▪ 激烈的竞争性 ▪ 广泛的社会性 ▪ 高度的公平性 ▪ 独特的观赏性 ▪ 巨大的功利性 ▪ 无止境的追求
▪ 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 ▪ 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 ▪ 推进竞争与合作的道德教育 ▪ 提高现代社会的生活品味 ▪ 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 ▪ 展示国家、地区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 ▪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适用 教材
人体旧版本
高教旧版本2006
人体最新版本2012
高教最新版本2017版
教材体系的更迭:2000版体院通用教材
▪ 第一章 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 第二章 项群训练理论 ▪ 第三章 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 第四章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9大原则) ▪ 第五章 运动训练方法和手段 ▪ 第六章 运动员体能与训练 ▪ 第七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与训练 ▪ 第八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与训练 ▪ 第九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 ▪ 第十章 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与组织 ▪ 第十一章 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与组织 ▪ 第十二章 周课训练计划与组织 ▪ 第十三章 运动队伍的管理
内容也有所涉及。
本版教材课件没有发现网络上有相关课
件。希望能和同仁交流,以及能帮助考
研的同学快速理解教材。
适用教材:高教版2017版;新教材网上最新版本,没有之一; 使用群体:供备考研究生的同学、同行教学借鉴使用;供需要快速学习最新版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大锦集(运动训练学12-17年)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大锦集(运动训练学12-17年)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大锦集(运动训练学12-17年)2012运动训练一、选择题1、优秀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在达到较高水平后会出现竞技水平()的现象,运动训练学将其命名为高原现象。

A.缓慢上升B.快速上升C.逐步上升D.停滞不前2、下列属于评定负荷量指标的是()A.次数B.远度C.速度D.高度3、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是有机体()的反应。

A.自我抑制B.自我保护C.自我调节D.自我恢复4、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包括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学因素和()因素。

A.社会学B.历史学C.人文学D.运动学5.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是培养运动员的()。

A.战术知识B.战术形式C.战术意识D.战术行为6.基础训练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A.体能B.机能C.战术D.一般运动能力7.运动员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或充分利用想象进行训练的方法称为()A.意念训练法B.诱导训练法C.模拟训练法D.表象训练法8.训练目标的基本内容包括运动成绩指标、()指标、训练负荷指标、A.竞技能力B.运动能力C.比赛能力D.训练能力9.跑动跨跳练习属于()A.周期性单一练习B.混合性多元练习C.固定组合练习D.变异组合练习二、判断题1.构成运动员体能的身体素质、形态、机能,都是独立存在的,互不影响的。

()2.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3.全面的状态诊断是科学控制运动训练的重要前提。

()4.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都是通过后天的专门训练获得的。

()5.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水平在比赛中的表现称为竞技能力。

()6.运动训练原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

()7.不同的运动项目具有不用的竞技特点,要求运动员具有不同的竞技能力结构。

()8.重复训练法是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不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9.儿童少年的训练,不能过分强调专项能力,而要全面发展竞技能力。

智慧树知到《运动训练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运动训练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运动训练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智慧树知到《运动训练学》章节测试[完整答案]智慧树知到《运动训练学》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运动训练的最终目的是( )A:提高竞技能力B:创造优异运动成绩C:提高健康水平D:学习运动技术正确答案:创造优异运动成绩2、无论从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容量,还是从人们投入的力度来看,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建中,最主要的是( )A:运动员选材B:运动训练C:运动竞赛D:竞技体育管理正确答案:运动训练3、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三个层次不包括( )A:一般训练理论B:项群训练理论C:专项训练理论D:周期训练理论正确答案:周期训练理论4、运动员的竞技能力:A:遗传效应B:生活效应C:训练方法D:训练效应E:训练安排正确答案:遗传效应,生活效应,训练效应5、根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导决定因素,将奥运会主要竞技项目分为( )A:体能主导类B:技能主导类C:技心能主导类D:技战能主导类E:单一动作结构类F:测量类正确答案:体能主导类,技能主导类,技心能主导类,技战能主导类6、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有先天遗传性竞技能力和后天训练获得性竞技能力两部分组成。

A:对B:错7、培养高水平竞技选手的首要条件就是要选拔具有巨大的先天性潜在运动天赋的少年儿童予以训练。

A:对B:错正确答案:对8、人们研究和揭示训练活动规律的目的完全在于应用。

A:对B:错正确答案:对9、体能主导类项目可分为( )A:快速力量性B:速度性C:耐力性D:柔韧性E:灵敏性F:协调性正确答案:快速力量性,速度性,耐力性10、训练内容、方法、负荷以及训练安排是运动训练中操作性的部分。

A:对B:错第二章1、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因素包括( )A:体能B:技能C:战术能力D:心理能力E:知识能力正确答案: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能力,知识能力2、运动员竞技能力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 )A:基因遗传B:运动训练C:生活环境正确答案:基因遗传,运动训练,生活环境3、竞技体育比赛中影响运动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B: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C: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D:裁判员的道德业务水平正确答案: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4、导向激励与健康保证训练原则设计的主要训练环节有 A:管理B:动机C:内容D:负荷E:安排正确答案:管理,动机,内容,负荷,安排5、篮球项目竞技能力中主导子能力是( )A:体能B:技能C:战术能力D:心理能力E:知识能力正确答案:技能,战术能力6、一般来说,生活环境带来的影响远远大于运动训练的影响。

运动训练学 田麦久 2012

运动训练学 田麦久 2012

运动训练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运动训练与运动训练学第一节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一)竞技体育的源起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的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1、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2、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形成;3、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方面的作用。

(二)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4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5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6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二、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与社会价值(一)当代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1、激烈的竞争性;2、广泛的社会性;3、高度的公平性;4、无止境的追求;5、公开性;6、独特的观赏性7、巨大的功利性;(二)竞技运动的现代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4、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5、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6、排解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7、推动竞争合作的道德教育8、提高现代社会的社会品味三、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训练(一)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与运动训练的重要地位1.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由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四个主体构成。

运动选材:挑选具有良好运动天赋及其竞技潜力的儿童或后备力量参加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运动训练继续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的重要途径运动竞赛:在裁判员的主持下,按统一规则要求,组织实施的运动个体或者运动队之间的竞技较量竞技体育管理:无论是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都必须在专门的管理体制组织下才能得以实施并取得理想成绩。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3章 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圣才出品】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3章 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圣才出品】

第3章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训练(上)一、选择题运动员的体能是通过其速度、力量、耐力等()表现出来。

[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A.身体活动B.机能活动C.基本素质【答案】C【解析】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高低,是通过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和柔韧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

人体在运动时能量供应是通过三大能量代谢系统的供能和神经、骨骼、肌肉等系统的协调工作来实现的。

训练、比赛所需要的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和柔韧等素质,是需要通过改善运动员的能量代谢、神经、肌肉、骨骼等系统的功能,并使之符合项目的需求来实现的。

二、判断题1.运动员的技能集中表现在运动技术和运动能力两个方面。

()[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解析】运动员的技能集中表现在运动技能和竞技战术两个方面。

运动技术水平的高低通过运动员技术动作质量、技术稳定性两个方面来判定;竞技战术包括自身体能、技能及心理能力的发挥。

2.人体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称为训练能力。

()[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案】×【解析】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称为运动能力,在竞技运动中的运动能力则称为竞技能力。

竞技能力是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3.爆发力是力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解析】爆发力是肌肉力量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力量素质的一部分,力量素质的构成要素中包含了爆发力素质。

4.机体产生和消除疲劳是有一定规律的。

()[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案】√【解析】适时恢复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之一是疲劳消除规律,即机体产生和消除疲劳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其中,负荷训练与恢复训练的统一规律是指在训练的具体的过程中,客观存在着负荷和恢复两类不同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同步过程;负荷刺激与疲劳产生的效应规律是指在大强度或长时间的负荷刺激下,机体必然产生相应程度的疲劳症状;机能下降与机能恢复的异时规律是指在负荷训练和恢复过程中,机体机能的下降或提高过程有异时变化的特点;负荷性质与恢复方法的对应规律是指负荷性质与恢复方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对应关系。

《运动训练学》习题与答案

《运动训练学》习题与答案

《运动训练学》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运动训练学:运动训练学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主要包括运动员的选材、训练方法与手段、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运动能力的提高与保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等内容。

2. 动力定型:动力定型是指通过反复练习和训练,使一系列动作或技能形成自动化、稳定的反应模式。

3. 超量恢复:超量恢复是指在运动训练后,机体的能量储备、物质代谢和功能状态不仅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而且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来的水平。

4. 技术训练:技术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对运动员的技术动作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训练,以提高其技术水平和运动表现。

5. 比赛策略:比赛策略是指在比赛中,运动员或教练员根据对手的情况、比赛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出的争取胜利的行动计划和方法。

二、填空题:1.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周期性原则、个体化原则、______(渐进性原则)和全面性原则。

2. 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训练、体能训练、______(心理训练)和战术训练。

3. 力量素质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力量耐力和______(相对力量)四种类型。

4. 运动训练过程中的三大基本要素是运动员、教练员和______(训练条件)。

5. 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运动员训练)的规律及其应用。

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D)A. 系统性原则B. 周期性原则C. 个体化原则D. 随机性原则2. 下列哪种力量素质主要反映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发挥最大力量的能力?(B)A. 最大力量B. 快速力量C. 力量耐力D. 相对力量3. 在运动训练中,以下哪种方法不属于直接训练法?(C)A. 完整训练法B. 分解训练法C. 模拟比赛法D. 加难训练法4. 下列哪种训练方法主要用于提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和灵敏素质?(A)A. 间歇训练法B. 持续训练法C. 循环训练法D. 渐增负荷训练法5. 下列哪种训练方法主要用于提高运动员的力量耐力素质?(C)A. 大重量训练法B. 爆发力训练法C. 中小强度持续训练法D. 高强度间歇训练法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运动训练学的研究内容?(ABCD)A. 运动员的选材B. 训练方法与手段C. 运动能力的提高与保持D. 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2. 下列哪些是影响运动员运动表现的因素?(ABCD)A. 技术水平B. 体能状况C. 心理状态D. 比赛策略3. 下列哪些是力量素质的类型?(ABCD)A. 最大力量B. 快速力量C. 力量耐力D. 相对力量4. 下列哪些是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ABCD)A. 系统性原则B. 周期性原则C. 个体化原则D. 全面性原则5. 下列哪些是运动训练的主要内容?(ABCD)A. 技术训练B. 体能训练C. 心理训练D. 战术训练五、判断题:1. 运动训练学是一门研究运动员训练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2章 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圣才出品】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第2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2章 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圣才出品】

第2章运动训练的辩证协同原则一、判断题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两种。

()[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案】×【解析】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间歇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种:①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法;②强化性间歇训练方法;③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

二、名词解释题1.训练原则[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研]答: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运动训练原则为训练者和被训练者之间的训练活动作出了相应的原则性的规范。

它与“训练内容”“训练负荷”“训练方法”“训练安排”共同构成运动训练的五大板块。

2.运动技术的动力学评价[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研]答:运动技术的动力学评价是包括对人体惯性、动力特征以及运动能量特征的评价。

常用的动力学评价参数包括:惯性特征有质量(人体平动时惯量的量度)、转动惯量(转动时人体或转动环节惯量);动力特征包括力、力矩、力的冲量(力对时间的积分)、动量与动量矩(平动与转动中运动状态的量度);运动能量特征则包含功、功率、动能、势能等。

三、论述题1.简述运动训练的原则有哪些。

[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研]答:运动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运动训练主要有以下的原则:(1)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是指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贯彻这一原则可使训练更好地结合专项的特点和专项竞技比赛的需要,提高运动训练的专项针对性、实战性和实效性,争取获得满意的竞技比赛成绩。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体院通用教材12版)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体院通用教材12版)

速度性
耐力性
技能主导类 难美性
技心能主导类 准确性
技战能主导类 隔网对抗性
同场对抗性
格斗对抗性
轮换攻防对抗性
运动项目举例 跳跃,投掷,举重,跳跃滑雪 短跑,短距离游泳、滑冰、自行车,雪橇 中长距离走跑、速滑、游泳,越野滑雪、长距离自行车,划船,铁人三项 体操、艺术体操,跳水,花样滑冰、花样游泳,冰舞,武术,单板滑雪等 射击,射箭,弓弩,高尔夫球,台球 乒乓球,羽毛球,网球,高尔夫球,毽球,藤球 足球,手球,冰球,水球,曲棍球,篮球,橄榄球 摔跤,柔道,拳击,击剑,武术,空手道 棒球,垒球,板球,冰壶,台球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刘大庆主编) 2012版体院通用教材
授课专业: 运动训练 (学时64-96学时) 李广文 副教授 北体高访学者 2020.08
2012版全国体院通用教材(竞技体育学系列教材)
第二篇 运动员竞技能力 与其训练
第四章 运动员体能与训练 第五章 运动员技术能力与训练 第六章 运动员战术能力与训练 第七章 运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 第八章 运动员知识能力及其培养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快 速发展
三、竞技体育中的运动训练
▪ (一)竞技体育:
▪ 概念: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 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 竞技体育的基本构成: ▪ 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竞技体育包含运动员选材 运动训
练 竞技参赛 竞技体育管理4个组成部分。 ▪ 即选材、训练、竞赛、管理,管理贯穿于所有进程中。
▪ 《运动训练学》课程教学内容是一般训练理论。
2、项群理论:
▪ 项群、项群训练理论: ▪ 将一组具有相似经济特征及训练要求的竞技项目成

运动训练学PPT

运动训练学PPT
运动训练学(完整版)
(高教版2017教材、人体版2012版可用)
授课班级 社会体育、体育教育本科 (学时32—64学时) 德州学院
适用教材:高教版2017版、人体版2012版;新教材网上最新版本,没有之一; 使用群体:供备考研究生的同学、同行教学借鉴使用;供需要快速学习最新版 《运动训练学》的人士;有基础的学生约2个小时即可复习一遍。
▪ 改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机能,发展运动素质。 ▪ 提高技战术水平和理论知识。 ▪ 建立良好的心理品质。 ▪ 自我训练的能力。 ▪ 思想政治教育。
十、运动训练学
▪ 运动训练学是研究和阐明运动 训练规律以及(如何)有效组 织运动训练活动行为的科学 (学科)。 ▪ 运动训练学的学科特征:
▪ 1、本源性学科 ▪ 2、综合性学科 ▪ 3、实践性学科
准 则:原则 练什么:内容 怎么练:方法
练多少:负荷
组 织:安排 一般训练理论 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学
▪ 八、训练理论
▪ 九、项群理论 ▪ 十、运动训练学
竞技能力结构模型
训练理论
运动训练学重要词语关系图
一、竞技体育
▪ 竞技体育是一种具有高度社会性的实践活动 ▪ 包含: 运动员选材 运动训练 竞技参赛 竞技体育管理4个组成部分。
五、积木模型
六、双子模型
“木桶模型”与“积木模型”分别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竞技能力的结构特征,用不同的图象 展示竞技能力结构中各子能力之间的不同联系。两个模型各适用于不同的运动员,或 同一个运动员不同的训练阶段。所以说,“木桶模型”与“积木模型”是相辅相成、互为 补充,共同反映和表述着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状态,我们把它们叫做竞技能力结构 的《双子模型》。
第一章 运动训练学导论

614-体育训练专业基础综合

614-体育训练专业基础综合

614体育训练专业基础综合科目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体育教诲训练专业基础综合包括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两部分内容。

要求学生全面控制运动生理学、训练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并能运用生理学、训练学原理和知识来分析、论证以及综合解决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实践中的详细问题。

按照运动生理学、训练学内容范围,控制好学科体系,着重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能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运动训练及小学体育实践中的问题,联系学术研究和教改动态,评价自立思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知识点的测试包括了:认识与记忆;理解与判断;控制与应用;分析与综合四个层面。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光本试卷满分300分,考试时光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运动生理学150分运动训练学150分4、试卷题型结构(1)运动生理学名词解释40分(8小题,每小题5分)单项挑选题40分(20小题,每小题2分)综合应用题70分(2)运动训练学名词解释40分(8小题,每小题5分)第1 页/共8 页综合应用题110分三、考查范围(一)第一部分运动生理学绪论了解人体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意,控制生命活动基本表现以及生理功能的反应和适应及其调节。

第一篇肌肉的活动第一章肌肉的欢喜与收缩了解肌细胞的结构及肌肉的电现象。

控制肌肉的收缩功能、肌肉工作的形式和力学表现。

第二章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控制两类肌纤维的生理特征及其与运动能力的关系第二篇氧运输系统第三章呼吸了解呼吸的概念及呼吸的过程,控制肺通量,肺换气的原理。

了解呼吸逻辑的维持和呼吸运动的调节,控制运动时呼吸的变化调节。

第四章血液了解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控制血液各组成成分的功能。

第五章血液循化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和生物电现象,控制心脏的泵血功能及评价主意。

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控制动脉血压的成因、影响因素和心血管的调节以及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特点和系统锻炼对心血管功能的变化特点和系统锻炼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2012年武汉体育学院看眼专业课范围---运动训练学

2012年武汉体育学院看眼专业课范围---运动训练学

★第一章一、1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竞技体育形成的动因: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因素,社会学因素。

3.竞技体育的构成: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竞技体育管理。

4.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平性(4)集群性(5)公开性(6)观赏性二、1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的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机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4)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5)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6)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向导性。

第二章项群理论12.按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划分,竞技体育分为哪几个项群?包含哪些项目?(1)体能主导类项群:快速力量性项群,跳跃类项目、投掷类项目和举重;速度性项群,短距离的跑、划、骑、游等项目;耐力性项群,中长距离的跑、划、骑、游和竞走等项目;(2)技能主导类项群:表现准确性项群,射击、射箭;表现难美性项群,体操、武术套路、花样游泳、花样滑冰、跳水等;同场对抗性项群,篮球、足球、手球等项目;歌王对抗性项群,排球、兵乓球、羽毛球、网球等;格斗对抗性项群,散打、拳击、摔跤、柔道。

第三章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1力在比赛中发挥状况的综合评定。

2.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1)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2)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3)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3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之中。

4.训练状态与训练目标的构成?(1)运动成绩诊断——运动成绩指标;(2)竞技能力诊断——竞技能力指标;(3)训练负荷诊断——训练负荷指标。

★★★第四章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二、1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2.贯彻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基本要求)?(1)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2)高度重视训练信息的采集和运用;(3)及时对训练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

XXX2012-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试题

XXX2012-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试题

XXX2012-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运动训练学》试题2012年XXX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试卷体育综合(运动训练学)一、XXX1.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项群的训练特征是什么?答: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项群的训练特征是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对抗训练,通过对抗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技能水平和比赛能力。

2.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速度训练的基本要求是高强度、高密度、高质量、高变化、高专项、高技能。

3.举例说明变换训练法的实际运用。

答:变换训练法是指在训练中不断变换训练内容和方式,以达到训练多方面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篮球训练中,可以通过变换训练方式和内容,如增加训练量、变换训练环境、增加训练难度等方式来提高运动员的综合能力。

4.简述有效控制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答:有效控制原则是指在训练中要合理控制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以达到最佳训练效果的原则。

其训练学要点包括:合理安排训练计划、科学控制训练强度、适度增加训练量、合理安排训练周期和恢复时间等。

5.说明为什么要制定多年训练计划。

答:制定多年训练计划可以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员更好地规划和安排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综合能力和比赛水平,同时也有助于防止过度训练和伤病的发生。

二、论述1.运动员初始状态的诊断及制定全年运动训练计划所要注意的要求。

答:运动员初始状态的诊断应包括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评估,以确定运动员的优势和不足。

在制定全年运动训练计划时,应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和训练目标,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训练内容,同时要注意训练的系统性、连续性和适度性,并根据训练情况及时调整计划。

2.运用项群理论论述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体育的竞技格局,以及我国当前如何备战及其建议。

答:项群理论是指将各项运动根据其运动特点和技能要求分成不同的项群,以便更好地进行训练和比赛。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我国的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田径、游泳、举重、体操等方面,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表现不佳。

运动训练学2012

运动训练学2012

运动训练学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4.竞技体育构成: 1运动员选材 2运动训练 3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竞技项目主要分类体系的对应关系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训练学1.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一是生物学因素,人们为了更好地提高自身活动能力而逐步形成竞技体育;二是个性心理因素,人的"取胜和对抗的本能"及"追求胜过对手"的动机推进了竞技运动的形成;三是社会学因素,人们逐渐认识到竞技体育在培养,教育及审美等方面的功能,因此推进了竞技体育的发展.3.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百年回顾1竞技体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2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3运动竞赛活动日益活跃④现代奥运会百年盛世⑤运动竞技水平及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⑥竞技体育发展的职业化与商业化趋势4.竞技体育构成: 1运动员选材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④竞技体育管理5.竞技体育的特点:1竞争性2规范性3公开性④公平性⑤集群性⑥观赏性6.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1激励人类的自我奋斗精神2满足社会生活的观赏需要3促进社会大众的体育参与④显示国家和社会团体的综合实力⑤促进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⑥排除社会成员的不良心绪7.运动训练学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8.现代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训练目标的专一性与实现途径的多元性2竞技能力结构的整体性与各子能力之间的互补性3运动训练过程的连续性与组织实施的阶段性④不同训练负荷影响下机体的适应性及劣变性⑤训练调控的必要性及应变性⑥现代科技支持的全面性及导向性9.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运动训练活动的普遍规律,指导各专项运动训练实践,使各专项的训练活动建立在科学的训练理论基础之上,努力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11.项群训练理论的基本内容:a各项群的形成和发展b各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的系统分析c各项群运动成绩的系统分析d各项群训练的基本特点(负荷内容与量度,训练组织与控制)●竞技项目主要分类体系的对应关系12.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A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B加强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C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13.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a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B对手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

C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14.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

运动能力:人体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

运动水平:运动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做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程度●竞技能力与运动训练水平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竞技能力的水平称作训练水平,反映着训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程度。

但在训练实践中,训练水平这一概念也常用于表达教练员组织训练工作的能力。

可以说,训练水平是一个多义词,竞技能力的含义则专一而明确;当训练水平被用于表达运动员的训练状态时,则比竞技能力这一概念更为具体地表述所达到的程度。

15.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为运动训练过程确定一个客观、准备的出发点。

B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

C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

16.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a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

B制定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

17.起始状态的诊断包括:运动成绩诊断、竞技能力诊断、训练负荷诊断。

18.训练目标包括: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运动负荷指标。

19.训练规律:是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训练原则是依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20.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训练原则:竞技需要原则、动机激励原则、有效控制原则、系统训练原则、周期安排原则、适宜负荷原则、区别对待原则、直观教练原则、适时恢复原则。

21.竞技需要原则即指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及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科学安排训练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a训练目标对训练活动的重要导向作用。

B专项竞技需要的特异性。

C现代训练的专项化发展趋向。

贯穿竞技需要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要围绕运动训练的基本目标,全面安排好训练和比赛。

B正确分析专项竞技能力的结构特点。

C按照竞技的需要确定负荷内容和手段。

D注意负荷内容的合理结构。

22.动机激励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a成功动机是运动参训的重要原动力b竞技训练的长期性和艰苦性要求不断地激励运动员的参训动机。

贯穿动机激励原则的训练学要点:a加强训练目的性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

B满足运动员的合理的需要。

C 发挥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

D发挥运动员在训练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E注意教练员的榜样作用f 注意正确地运用动力。

23.有效控制原则:是指要求对运动训练活动实施有效控制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a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要求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

B现代控制论是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理论基础。

C训练信息是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必备条件。

训练学要点:a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

B高度重视训练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

C及时对训练计划在实践中变更的原因,期望及方法的最大流表。

24.系统训练原则:是指持续地、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a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

B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

C人体生物适应的阶段性。

训练学要点:A 保持训练的系统性(a健全多级训练体制。

B建立和强化正确的训练动机。

C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d提供有力的社会保证。

)B按阶段性特点组织训练过程。

25.周期安排原则:是指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A物质运动周期性的普遍规律。

B人体竞技能力变化的周期性特征。

C适宜比赛条件出现的周期性特征。

训练学要点:a掌握各种周期的序列结构。

B选择适宜的周期类型。

C处理好决定训练周期时间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关系。

D注意周期之间的衔接。

26.不同训练周期及其主要任务。

A基本训练周:通过负荷的改变引起新的生物适应现象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B赛前训练周: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各种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上去。

C比赛周: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理想的竞技状态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实现预期目标。

D恢复周:消除运动员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疲劳,促进适量恢复的出现,准备投入新的训练不同训练周型及其主要任务27.适宜负荷原则: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宜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原则。

科学基础:a适宜训练负荷下机体的生物适应现象。

B过渡负荷下机体的劣变现象。

训练学要点:A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负荷量的评价指标、负荷强度的评价指标。

)B渐进式地增加负荷量度(直线式、阶梯式、波浪式、跳跃式)C科学地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只。

D建立科学的诊断系统。

E正确处理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28.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对于不同专项,不同运动员或不同的训练状态,不同训练任务及不同的训练条件,都应有区别地组织安排各自相应的训练过程,选择相应的训练内容,给予相应训练负荷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a运动专项竞技需要的多样性。

B运动员个人特点的多样性c运动训练特点的多变性。

训练学要点:a 贯穿区别对待原则所需注意的因素(运动专项、训练对象、训练条件)b正确处理训练中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教练员要及时准确地掌握运动员的具体情况。

29.直观教练原则: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多种直观手段,通过运动员的视觉器官,激发活跃的形象思维,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培养运动员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a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

B动作技能形成原理。

训练学要点:a教练员应高度重视直观教练原则的运用。

B注意应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

C注意直观教练与积极思维的有机结合。

30.适时恢复原则: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

科学基础:a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的超量恢复机制。

B调节时机的把握对训练效果的重要影响。

训练学要点:a准确判别疲劳的程度(自我感觉,外部观察,生理测试、心理测试)b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

(训练学恢复手段、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营养学恢复手段、心理学恢复手段)31。

运动训练方法:是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

32.运动训练方法的作用:正确地认识和掌握不同训练方法的功能和特点。

有助于顺利地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训练任务;有助于有效地控制能力的发展进程;有助于科学地提高不同项目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

33.运动训练方法的基本结构:a练习动作及其组合方式b运动负荷及其变化方式c过程安排及其变化方式d 信息媒体及其传递方式e外部条件及其变化方式。

34.运动训练方法的分类:A整体控制方法(模式训练法、程序训练法)B具体操作方法(完整训练法、分解训练法、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比赛训练法)35.运动训练手段: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运动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36.运动训练手段的作用:科学地认识和应用不同训练手段的功效和特点,有助于科学地完成运动训练过程不同时期的具体训练任务。

有助于科学地提高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的各类竞技能力。

37.运动训练手段的动作结构:基本结构:A动作特征-力的支点、力的大小、力的方向。

B动作构成-姿势、轨迹、时间、速度、速率、力量、节奏C动作过程-动作开始、动作进行、动作结束。

38.运动训练手段的分类:依练习目的(发展体能的训练手段、改进技术的训练手段、提高战术能力的训练手段、改善心理状态的训练手段);依训练手段的效果对专项能力的影响(一般训练手段、专项训练手段);依在训练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基本训练手段、辅助训练手段);动作结构(单一动作结构-周期性、混合型;多元动作结构-固定性、变异性)39.模式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组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操作程序:a解析影响运动竞技水平的各种因素。

B获取各影响因素的指标参数。

C建立影响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因素结构模型d以因素结构模型的评价标准数值为评定标准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变化的结构状态进行阶段性检查评定。

E将检查评定的结果反馈于运动训练过程的各个环节,以找出产生偏离状态的原因。

F对运动训练过程相应环节的组织实施发出调节指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