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一次代谢产物:是指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这些对植物机体生命活动来说不可缺少的
物质。

3.二次代谢产物:指并非在所有的植物中都能发生,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又不起重要
作用,如生物碱、萜类等化合物具有明显生理活性的物质。

4.生物合成:是指生物体内进行的同化反应的总称。

生物合成研究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
指天然产物(这里主要指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

第二层含义是指利用现代细胞学、遗传学和生理学知识以及各种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而开展的生产某些感兴趣的、特别是有潜在医药价值的化合物的过程。

5.水蒸气蒸馏法:是指将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与水共蒸馏,使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一并
馏出,经冷凝分取挥发性成分的浸提方法。

6.硅胶H、硅胶G、硅胶GF254: 是硅胶的一种型号,硅胶H:不含黏合剂的硅胶;
硅胶G:含黏合剂的硅胶;硅胶GF254:含荧光剂和联合剂的硅胶,置紫外光灯(254nm)下显荧光。

7.RP-2、RP-8、RP-18:常用反相硅胶薄层色谱及柱色谱的填料系将普通硅胶进行化学修
饰,键合上长度不同的烃基(R)形成亲脂性表面而成。

根据烃基(—R)长度为乙基(—C2H5)还是辛基(—C8H17)或十八烷基(—C18H37),分别命名为RP-2、RP-8及RP-18。

8.薄层色谱:又叫薄板层析,是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少量物质的一种很重要的实验手段,属
于固液吸附色谱。

是在被洗涤干净的玻板上均匀的涂一层吸附剂或支持剂,待干燥、活化后将样品溶液用管口平整的毛细管滴加于离薄层板一端约1cm处的起点线上,凉干或吹干后置薄层板于盛有展开剂的展开槽内,浸入深度为0.5cm。

待展开剂前沿离顶端约1cm附近时,将色谱板取出,干燥后喷以显色剂,或在紫外灯下显色。

9.纸色谱:是指用纸为载体,在纸上均匀的吸附在液体上,用于固定液不溶的溶剂做流动
相,将试样滴在纸一端,在展开槽中展开,由于各组分在纸上的吸附能力不同,用于定性定量分析的色谱法。

10.柱色谱:又称层析法.是一种以分配平衡为机理的分配方法。

当固定相和流动相相对运动
时,反复多次的利用混合物中所含各组分分配平衡性质的差异,最后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

11.凝胶滤过法:是利用分子筛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其中所用载体,如葡聚糖凝胶颗粒,
大分子将不能渗入凝胶颗粒内部,故在颗粒间隙移动,并伴随溶剂一起从柱底先流出;
小分子因可渗入并扩散到凝胶颗粒内部,故可通过色谱柱是阻力增大、流速变缓,将较晚流出。

即按分子由大到小的顺序先后流出并得到分离。

12.端基碳:单糖成环后形成了一个新的手性碳原子,该碳原子称为端基碳。

13.α构型、β构型:①在Fischer投影式中,新形成的羟基与距离羰基最远的手性碳原子上
的羟基为同侧者称为α型,异侧者则称为β型。

②在Haworth投影中,对于五碳吡喃型糖,其端基碳上的羟基与C4羟基在同侧者则称为α型,在异侧者则称为β型。

14.D构型、L构型:①在在Fischer投影式中距离羰基最远的的那个手性碳原子上的羟基在
右侧的称为D型糖,在左侧的称为L型糖。

②在Haworth投影中对于五碳吡喃型糖,C4位羟基在面下的为D型糖,在面上的则为L型糖。

15.吡喃型糖、呋喃型糖:五元氧环的糖称为呋喃糖,六元氧环的糖则称为吡喃型糖。

16.低聚糖、多糖:由2~9个单糖通过苷键结合而成的直链或支链聚糖称为低聚糖。

由10
个以上的单糖通过苷键连接而成的糖称为多糖。

17.Molisch反应:指单糖与浓硫酸和α-萘酚在加热作用下缩合形成蓝色或紫色缩合物的反
应。

18.还原糖、非还原糖:具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糖称为还原糖。

如果两个单糖都以半缩醛或半
缩酮上的羟基通过脱水缩合而成的没有还原性的聚糖均为非还原糖。

19.香豆素:是邻羟基桂皮酸内酯类成分的总称。

20.盐酸—镁粉反应:此为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颜色反应。

是将试样溶于1.0ml甲醇或
乙醇中,加入少许镁粉振摇,滴加几滴浓盐酸,12分钟内(必要时微热)即可显色。

21.二氯氧化锆枸缘酸反应(锆-枸橼酸反应):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有游离的3-或5-OH存
在时,均可与2%二氯氧化锆甲醇溶液反应生成黄色的锆络合物,但两种锆络合物对酸的稳定性不同,故当反应液中再接着加入枸橼酸后,5-羟基黄酮的黄色溶液显著褪色,而3-羟基黄酮溶液仍呈鲜黄色。

22.pH梯度萃取法:是根据黄酮类苷元酚羟基数目及位置的不同其酸性强弱也不同的性质,
可以将混合物溶于有机溶剂后,依次用5%NaHCO3、5%Na2CO3、0.2%NaOH及4%NaOH 溶液萃取,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23.黄酮类化合物:现在泛指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或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
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24.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均是由异戊二烯衍变而来,是异戊
二烯的聚合体或衍生物。

25.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萜类化合物是由甲戊二羟酸途径衍生的一类化合物。

26.挥发油:又称精油,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在常温下能挥发,可随水
蒸气蒸馏。

27.萜类化合物:多是异戊二烯的聚合体及其衍生物,其骨架一般以五个碳为基本单位,凡由
甲戊二羟酸衍生、且分子式符合(C5H8)n通式的衍生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

28.醋酐-浓硫酸反应(Liebermann-Burchard Reaction):将样品溶于醋酐中,加浓硫酸-醋酐
(1:20),可产生黄→红→紫→蓝等颜色变化,最后褪色。

(三萜化合物的颜色反应)29.Liebermann-Burchard反应:将样品溶于冰醋酸,加浓硫酸-醋酐(1:20),产生红→紫→
蓝→绿→污绿等颜色变化,最后褪色。

(甾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
30.溶血指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皂苷能使血液中血红细胞完全溶解的最低浓度。

31.皂苷:水溶液振摇后产生类似肥皂水溶液样泡沫的苷类化合物。

32.皂苷元:皂苷类化合物中,与糖缩合的非糖部分。

33.强心苷:是存在于植物中具有强心作用的甾体苷类化合物。

34.达玛烷型:从环氧角鲨烯由全椅式构象形成,其结构特点是8位有角甲基,且为β-构型
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

35.齐墩果烷型:又称β-香树脂烷型,结构中大多含有C3-β-OH,其五个六元环中A/B、B/C、
C/D环均为反式,D/E环多数是顺式排列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

36.乌苏烷型:又称α-香树脂烷型,大多是乌苏酸的衍生物,其环中A/B、B/C、C/D环均为
反式,D/E环为顺式排列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

37.四环三萜:分子中基本碳骨架为四个元环的,由6个异戊二烯单位联结而成的萜类化合
物。

38.五环三萜:分子中基本碳骨架为五个元环的,由6个异戊二烯单位联结而成的萜类化合
物。

39.螺甾烷醇类甾体皂苷:皂苷元基本骨架属于螺甾烷的衍生物,结构中C25为S构型的甾体
皂苷。

40.异螺甾烷醇类甾体皂苷:皂苷元基本骨架属于螺甾烷的衍生物,结构中C25为R构型的
甾体皂苷。

41.呋甾烷醇类甾体皂苷:皂苷元基本骨架属于螺甾烷的衍生物,结构中F环为开链衍生物
的甾体皂苷。

42.生物碱:是天然产的含氮的、有碱性的有机化合物。

43.萜类及甾体生物碱:统称为伪生物碱。

44.先导化合物: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但因其活性不够显著或毒副作用较大无法将其开发成
新药的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化合物。

45.构效关系:是指药物或其他生理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与其生理活性之间的关系。

46.有效成分:是指具有一定生物活性和治疗作用的单体化合物。

47.有效部位:是提取物中的一类或几类化学成分的量达到总提取物的50%以上,而且被认
为是有效成分,该混合物即被认为是有效部位。

48.生物活性导向分离:在活性筛选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化合物的分离提取。

49.生物碱雷氏盐:硫氰酸络合试剂,用于鉴别季铵碱。

三、填空题
1.由醋酸-丙二酸途径形成的化合物类别有①脂肪酸类、②酚类、③蒽醌类。

2.将下列溶剂英文缩写词的中文名称填写出来Et2乙醚,CHCl3氯仿,EtOAc乙酸乙酯,
n-BuOH正丁醇,Me2CO丙酮,EtOH乙醇,C6H6苯。

3.由甲戊二羟酸途径形成的化合物类别有①萜类化合物、②甾类化合物。

4.色谱法按其基本原理分为①吸附色谱、②排阻色谱、③分配色谱、④离子交换。

5.葡聚糖凝胶的商品号是按其关联度大小分类,并以吸收量多少表示的,英文字母G代表
凝胶,后面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凝胶的吸水量再乘以10的值,如G-25的吸收量为2.5ml/g。

6.硅胶为极性吸附剂,适用于酸性成分分离。

样品:硅胶用量一般为试样量的30~60倍,
其活化温度120℃,时间24h,温度超过500℃丧失吸附力,硅胶含水量达17%不能作吸附剂作用,只能作为分配色谱的支持剂。

7.吸附剂的颗粒越细,表面积越大,分离效果越好,展开速度越慢,柱色谱一般要求吸附
剂粒度为100目,薄层色谱为>250目。

8.硅胶吸附色谱适于分离中性/酸性成分,极性大的化合物Rf小;极性小的化合物Rf大。

9.凝胶过滤法分离物质时,分子由大到小顺序先后流出并得到分离。

10.采用萃取法或分配色谱法分离化合物的原理,主要是利用待分离化合物在两相溶剂中的
分配比不同。

11.聚酰胺吸附原理属于氢键吸附,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分离方法,特别适合分离酚类、醌类、
黄酮类化合物。

12.对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的结构进行测定,常用的四大波普是指UV、IR、NmR和MS。

另外,
ORD谱主要用于推断化合物是否对称,X-衍射主要用于测定化合物的绝对构型。

13.常用的粘合剂有CMC-Na和G,前者即羧甲基纤维素钠,常用浓度为1%的水溶液,后者即
硅胶G,常用量是吸附剂量的3倍。

14.天然药物通常包括①动物药、②植物药、③海洋药、④矿物药。

15.TLC展开时,使组分Rf值达到0.2~0.3的溶剂系统可选用为柱色谱分离该相应组分的最
佳溶剂系统。

16.吸附色谱是利用被分离物质与吸附剂之前的亲和力大小,其中极性小的先洗脱下来,极
性大的后洗脱下来。

17.用硅胶作吸附剂进行生物碱的TLC时,常有拖尾现象,为克服硅胶的酸性,得到理想效
果,主要用两种方法处理,即碱性展开剂和用适当方法将硅胶处理为中性。

18.常见的极性有机溶剂有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等,欲从水提取液中萃取极性成分,应
选用正丁醇而不能选用甲醇、乙醇、丙酮,因为其他三种与水混溶不分层。

19.从生物体内提取苷时,首先应该注意的问题是防止苷键裂解。

20.单糖和苷类化合物对molish反应呈阳性反应。

21.可利用糖的糠醛反应呈现的不同颜色区别五碳糖、六碳酮糖、六碳醛糖和糖醛酸等。

22.为了获得原生苷,可采用采集新鲜材料,迅速加热干燥,冷冻保存,用沸水或醇提取,
先用碳酸钙拌再用沸水等方法杀灭植物中的酶或抑制酶的活性。

23.香豆素是一类具有苯骈a-吡喃酮基本母核的化合物,可以看成是顺式邻羟基桂皮酸失水
而成的内酯化合物。

24.苯丙素类成分一般包括香豆素、苯丙酸类、木脂素、木质类、苯丙烯、苯丙醇。

25.香豆素在紫外光下显蓝/紫色荧光,在碱性溶液中,荧光更强。

C7位导入羟基后,荧光增
强,羟基醚化后,荧光减弱。

26.测定苯丙酸类化合物紫外光谱时,若向溶液中加入醋酸钠,谱带则向短波方向移动;若
加入乙醇钠,则向长波方向移动。

27.木脂素有多个不对称碳原子,所以大部分具有光学活性,遇酸易异构化。

28.蒽醌衍生物按母核的结构可分为单蒽核及双蒽核两大类,天然蒽醌以9、10位羰基醌最
为常见,根据其母核上羟基的位置不同,可将羟基蒽醌衍生物分为两类,分布在苯环两
侧的为大黄素型,分布于苯环一侧为茜草素型。

29.常用的蒽醌衍生物乙酰化反应试剂,其乙酰化能力强弱的顺序为:乙酰氯>乙酸酐>乙酸
酯>乙酸。

30.蒽醌衍生物多为黄色到紫红色固体,有一定的熔点,游离蒽醌衍生物具有升华性,一般
升华温度随酸性的增加而升高。

31.蒽醌衍生物能溶于浓H2SO4中,是由于羰基氧原子的存在,使其具有微弱的碱性。

32.大黄中的蒽醌苷用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以70%甲醇洗脱,流出的先后顺序:
B>A>D>C。

33.在1H-MNR中萘醌苯环的a质子较β质子化学位移位于低场。

34.黄酮类化合物是指含有C6-C3-C6骨架的一类成分。

35.确定黄酮化合物结构具有5-OH的方法有ZrOCl2/枸橼酸,UV测试加入诊断试剂法,1H-MNR
谱中是否存在化学位移为12.5前后的质子信号。

36.葡聚糖凝胶分离黄酮苷,分离原理是分子筛,当分离黄酮苷元时,则主要是依靠吸附作
用,强度大小取决于游离酚羟基的数目。

37.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自然界存在的萜类化合物都是由异戊二烯衍变而来的。

38.环烯醚萜为臭蚁二醛的缩醛衍生物,分子都带有环戊烷结构单元键,属环状单萜衍生物。

39.挥发油中所含化学成分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三类①萜类化合物、②芳香族化合物、③
脂肪族化合物其中以萜类为多见。

40.提取挥发油的方法有水蒸气蒸留法、吸附法、浸取法,萃取法,所谓香脂是用油脂吸附
法提取的。

41.挥发油应密闭于棕色瓶中低温保存,以避免空气或光线的影响而发生分解变质。

42.硝酸银硅胶柱色谱主要适用于萜类化合物的分离,Rf值大小与双键数目和位置有关,双
键数目越多,Rf值越小。

43.青蒿素来源于植物青蒿,其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抗恶性疟疾,提高其水溶性,临床上将
其制成水溶性的青蒿琥珀酸单酯。

44.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认为,在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中,首先合成活性异戊烯前体物,
即由乙酰辅酶A和乙酰乙酰辅酶A生成甲戊二羟酸单酰辅酶A,后者首先还原成甲戊二羟酸,在衍生成各种萜类化合物。

45.三萜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根据异戊二烯法则,多数三萜被认为是由6个
异戊二烯缩合而成。

46.三萜皂苷是由三萜皂苷元和糖组成,常见的苷元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分子结构中多
含羧基,故又称为酸性皂苷,常见的糖有葡萄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

47.当原生苷由于水解或酶解,部分糖被降解时,所生成的苷叫次生苷。

48.三萜是由角鲨烯经过不同的途径环合而成,角鲨烯是由金合欢醇焦磷酸酯缩合而成。

49.皂苷具有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的作用,多数皂苷水溶液经强烈振摇能产生持久性泡沫,
加热后不消失,因此皂苷可作为清洁剂或乳化剂。

50.皂苷的水溶液可以和一些金属盐类如铅盐、钡盐、铜盐等产生沉淀,酸性皂苷的水溶液
加入醋酸铅即生成沉淀,中性皂苷的水溶液则需加入碱性醋酸铅才能生成沉淀。

51.如果强心苷的C/D环反式稠合成C14位羟基脱水成脱水苷元,则强心苷作用消失。

52.根据C2位上有无羟基,可将强心苷的糖分为2-羟基糖和2-去氧糖;鼠李糖和D-洋地黄
糖属于2-羟基糖,D-毛地黄毒糖属于2-去氧糖。

53.强心苷对于心脏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主要作用有加强心肌收缩作用,是脉动加速。

54.在粗皂苷乙醇溶液中,过量饱和中性醋酸铅溶液,可使酸性皂苷沉淀,溶液中加入饱和
碱式醋酸铅,中性皂苷又能沉淀析出。

55.根据试剂的作用部分,可将强心苷的显色反应分为三类:作用于甾体母核、作用于不饱
和内酯环、作用于2-去氧糖,liebermann-burchard反应与salkowski反应都作用于甾体母核。

56.按照皂苷被水解后生成皂苷元的化学结构,将皂苷分为三萜皂苷、甾体皂苷两大类,前
者的皂苷元是三萜衍生物,多呈酸性,后者的皂苷元是甾体类化合物,多呈中性。

57.在中草药中提取皂苷可用乙醇或甲醇为溶剂提取,用石油醚等亲脂性溶剂萃取去除脂溶
性杂质,再用亲水性强的正丁醇萃取出总皂苷。

58.皂苷的溶血指数是在一定条件下能使血液中红细胞溶解的最低浓度。

59.生物碱在植物体中往往与有机酸成分结合成盐状态存在。

60.小檗碱呈黄色,而四氢小檗碱则无色,其原因在于共轭体系被破坏。

61.弱碱性生物碱在植物体内是以游离状态存在,在提取时只需用水或烯酸湿润后即可提取。

62.在生物碱的色谱检识中常选用的显色剂是碘化铋钾,他与生物碱斑点作用常显红棕色。

63.Dragendorff’s试剂的组成主要是碘化铋钾。

64.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类:沉淀法、溶剂法、离子交换树脂法。

65.生物碱沉淀反应可应用于:检识或分离。

66.用硅胶做吸附剂进行生物碱的薄层色谱时,为克服硅胶的酸性,得到集中的斑点,有两
种方法:碱性展开剂、用适当方法将硅胶处理为中性。

67.大环内脂化合物是海洋生物中常见的一类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合物,结构中含有内酯环。

68.大环内脂化合物根据结构类型不同可分为:简单大环内脂化合物、内酯环含氧环的大环
内酯、多聚内酯、其他大环内脂。

69.内酯环含有氧环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除内酯环外,还可能含有三元氧环、五元氧环、六
元氧环等。

70.酯环上超过一个酯键的大环内脂化合物,称为多聚内酯。

71.聚醚类化合物是海洋生物中的一类毒性成分,如沿海赤潮的毒鱼作用。

72.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的前列腺素类化合物除表现前列腺素样活性外,还表现出一定的
抗肿瘤活性,特别是一些含有卤族元素取代的化合物。

四、问答题
1.溶剂提取法中选择溶剂的依据是什么?水、乙醇、苯各属于什么溶剂,优缺点是什么?
答:溶剂提取法中选择溶剂的依据是相似相容原理。

水是典型的强极性溶剂,优点是价
廉易得,使用安全。

缺点是提取液粘度大,过滤浓缩困难,提取液易发霉变质,不易保
存;乙醇属于亲水性有机溶剂,优点是乙醇提取液不霉变,粘度小,易过滤,沸点低,
浓缩、回收方便。

缺点是易燃;苯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优点是沸点低,易浓缩,选择
性强,容易得纯品。

缺点是毒性大,易燃、价贵,不易透入植物组织内,提取时间长,
用量大。

2.乙醇属于什么性质溶剂?适宜于提取哪些成分?其优缺点是什么?
答:乙醇属于亲水性有机溶剂。

乙醇对各类化学成分的溶解性都较好,提取成分较全面。

如95%乙醇适于提取生物碱、挥发油、树脂、叶绿素;60%~70%乙醇适宜提取苷类;
30%~50%乙醇可提取蛋白质、多糖类成分。

乙醇提取液不霉变,粘度小,易过滤。


点低,浓缩、回收方便,但易燃。

3. “水提醇沉淀法”和“醇提水沉淀法”各除去什么杂质?保留哪些成分?
答:水提醇沉淀法是以沉淀除去多糖、蛋白质等水溶性杂质,保留脂溶性物质;而醇提水沉淀法是以沉淀除去树脂、叶绿素等水不溶性杂质,保留水溶性物质。

4. 水蒸气蒸馏法主要用于哪些成分的提取?
答:水蒸气蒸馏法主要用于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于或不溶于
水的成分的提取。

5. 简述硅胶、氧化铝和活性炭的吸附特点。

答:硅胶、氧化铝因均为极性吸附剂,故对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

溶质极性大,吸附能力强;溶剂极性大,洗脱能力强。

而活性炭为非极性吸附剂,与此相反。

6. 简述聚酰胺色谱的原理、吸附力的影响因素。

答:聚酰胺色谱的原理一般认为是通过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或酰胺键上的游离氨基与醌基、脂肪羧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吸附。

吸附力的影响因素:(1)溶质的影响。

①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

②成键位置对吸附力也有影响。

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其在聚酰胺上的吸附即相对减弱。

③分子中芳香化程度高者,则吸附性增强;反之,则减弱。

(2)溶剂的影响。

洗脱能力:水→甲醇→丙酮→氢氧化钠水溶液→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尿素水溶液
7. 简述Sephadex LH-20的原理、如何选择洗脱剂及如何处理上柱的样品。

答:(1)Sephadex LH-20的原理:可利用分子筛的特性,将物质按分子量的大小进行分离;
也可利用反相分配色谱的效果,将不同类型的有机物进行分离。

(2)洗脱剂的选择:如果样品极性大,则选用反相溶剂洗脱(甲醇-水),如果样品极性小,则选用正相溶剂洗脱(氯仿-甲醇)。

(3)处理上柱的样品:用过的Sephadex LH-20可以反复再生使用,而且柱子的洗脱过程往往就是柱子的再生过程。

暂不用时可以水洗→水醇洗→醇洗,最后泡在醇中贮于磨口瓶中备用。

长期不用时,可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减压抽干,在用少量乙醚洗净抽干,室温充分挥散至无醚味后,60℃~80℃干燥后保存。

8. 什么是制备薄层色谱?简要写出其操作过程。

答:制备薄层色谱是指利用薄层色谱的方法来进行制备分离以得到单体化合物的方法。

其制备过程是:薄层板制备→点样→展开→显色(荧光)→回收
9. 简述天然产物合成的意义。

答:生物合成是天然药物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了解生物合成的有关知识,不仅对天然化合物进行结构分类或推测天然化合物的结构有帮助,而且对植物化学分类学以及仿生合成等学科的发展具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对采用组织培养方法进行物质生产有实际指导意义。

10.影响香豆素荧光的一些因素及一般规律。

答:香豆素在紫外光下显示蓝色荧光,如C7为导入-OH,则荧光增强,如果C7-OH被醚化,荧光将减弱;7-羟基香豆素如在C8位导入羟基,则荧光消失,若在C8位导入非羟基,荧光减弱。

11.举出两种含有黄酮类成分的天然药物,并写出其所含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名称。

答:(1)槐米:芦丁
(2)灯盏花:灯盏花乙素
12.萜类化合物分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各类萜在植物体内主要以何种形式存在?
答:(1)萜类化合物分类及存在形式:
分类碳原子数
通式
(C5H8)n
存在形式
半萜 5 n=1
植物叶中
单萜10 n=2
挥发油
倍半萜15 n=3
挥发油
二萜20 n=4
树脂、苦味质、植物醇
二倍半萜25 n=5
海绵、植物病菌、昆虫代谢物三萜30 n=6
皂苷、树脂、植物乳汁四萜40 n=8
植物胡罗卜素
多聚萜7500~
300000
n>8
橡胶、硬橡胶
(2)分类依据:异戊二烯单位的数目。

13.简述过碘酸氧化反应的特点。

答:过碘酸氧化反应的特点有:(1)不仅能氧化邻二醇,而且对于α-氨基醇、α-羟基醛酮、α-羟基酸、邻二酮、酮酸和某些活性次甲基也可氧化,只是对于α-羟基醛酮反应慢,对酮酸反应非常慢;(2)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对顺式邻二醇羟基的氧化速度比反式快得多,但在弱碱条件下顺式和反式邻二醇羟基的反应速度相差不大;(3)对固定在环的异边并无扭曲余地的邻二醇羟基不反应;(4)对开裂邻二醇羟基的反应几乎是定量进行的,生成的HIO3可以滴定,最终降解产物(如甲醛、甲酸等)也比较稳定;(5)反应在水溶液中进行。

14.简述苷键裂解的方法、使用范围及优缺点。

答:答:苷键的裂解按裂解的程度可分为全裂解和部分裂解。

部分裂解所用的试剂和方法有8%~10%甲酸、40~50%醋酸、酶解、乙酰解、甲醇解等。

按所用的方法可分为均相水解和双相水解,双相水解可避免苷元长时间受酸碱等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苷元的收率或获得原苷元。

按所用的催化剂可分为酸催化水解、碱催化水解、乙酰解、酶解、过碘酸裂解等。

苷键的裂解对于了解苷元与糖及糖与糖的连接方式、苷键的构型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15.青蒿素是哪类化合物?具有何生物活性?如何增强其生物活性?
答:青蒿素属于过氧化物倍半萜。

具有抗恶性疟疾的生物活性。

通过对其结构进行修饰,筛选出双氢青蒿素,在进行甲基化,将它制成油溶性的蒿甲醚及水溶性的请好胡波算单酯来增强其生物活性。

16.挥发油的通性有哪些?应如何保存?为什么?
答:(一)挥发油的通性:(1)颜色:常温下大多为无色或微带淡黄色,也有少数具有其他颜色。

(2)气味:大多数具有香气或其他特异气味,有辛辣烧灼的感觉,呈中性或酸性。

(3)形态:常温下为透明液体,有的在冷却时其主要成分可能结晶析出。

(4)挥发性:常温下可自行挥发而不留任何痕迹,这是挥发油与脂肪油的本质区别。

(5)溶解性: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二)挥发油的保存方法:挥发油应贮于棕色瓶内,装满、密塞并在阴凉处低温保存。

因为挥发油与空气及光线接触,常会逐渐氧化变质。

17.简述三萜皂苷的分类方法及其主要生物活性。

答:按苷元可分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按糖链的多少,可分为单糖链苷、双糖链苷、三塘链苷。

三萜皂苷具有溶血、抗癌、抗菌、杀软体动物、抗生育等活性。

18.皂苷有哪些特殊性质?说明这些性质产生的原因。

如何检识一种药材中含有皂苷类成分?
答:(一)皂苷的特性:
(1)皂苷多数具有苦而辛辣味,其粉对人体黏膜具有强烈的刺激性;(2)皂苷水溶液经强烈
振摇产生持久性的泡沫,且不因加热而消失,这是由于皂苷具有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的缘故;(3)皂苷的水溶液大多能破坏血细胞而有溶血作用;(4)皂苷的水溶液可以和一些金属盐类如铅盐、钡盐、铜盐等产生沉淀。

(二)检识皂苷:将药材水溶液强烈振摇,产生持久性泡沫,且气泡不因加热消失。

19.分离酸性皂苷和中性皂苷有哪些方法?
答:酸性皂苷的水溶液加入硫酸铵、醋酸铅或其他中性盐类即生成沉淀。

中性皂苷的水溶液则需加入碱式醋酸铅或氢氧化钡等碱性盐类才能生成沉淀。

利用这一性质可进行酸性和中性皂苷的分离。

20.简述影响生物碱碱性的因素。

答:生物碱的碱性强弱与氮原子的杂化度、诱导效应、诱导-场效应、共轭效应、空间效应以及分子内氢键形成等有关。

(1)氮原子的杂化度:其碱性强度随杂化度升高而增强。

(2)诱导效应:供电基使电荷密度增多,碱性增强;吸电基则降低电荷密度,碱性减弱。

(3)诱导-场效应:生物碱分子中如同时含有2个氮原子时,即使其处境完全相同,碱度总是有差异的。

一旦第一个氮原子质子化后,就产生一个强的吸电子基团—+NHR2。

此时,它对第二个氮原子产生两种碱性降低的效应:诱导效应和静电场效应。

前者通过碳链传递,且随碳链增长而降低。

后者则是通过空间直接作用,故又称为直接效应。

(4)共轭效应:若生物碱分子中氮原子孤电子对成P-π共轭体系时,通常情况下,其碱性减弱。

(5)空间效应:尽管质子的体积小,但生物碱氮原子质子化时,仍受到空间效应的影响,使其碱性增强或减弱。

(6)分子内氢键形成:分子内氢键形成一般使生物碱碱性增强。

21.用生物碱沉淀剂检查药材中是否含有生物碱时,有哪些成分会干扰反应,怎样排除?
答:利用沉淀反应鉴别生物碱时,应注意假阳性和假阴性反应。

仲胺一般不与生物碱沉淀剂反应,如麻黄碱水溶液中,若有蛋白质、多肽、鞣质亦可与此试剂产生阳性,故在被检测也中应除掉这些成分,除掉方法是将酸水提取液碱化,以氯仿萃取,分取氯仿层,再用酸水萃取氯仿层,此酸水层除去了上述水溶性干扰物质,可作为沉淀反应溶剂。

此外,对生物碱的
定性鉴别时,应使用三种以上试剂分别进行反应,均阳性或者阴性方有可信性。

22.目前研究发现的海洋天然产物中结构特殊、生物活性明显的化合物主要有哪几种类型?主要
表现什么活性?
答:目前研究发现海洋天然产物中结构特殊、生物活性明显的化合物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及活性:(1)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多具有抗肿瘤活性,有的也可抗菌、抗病毒,如从海绵Theonell swinhoei中分离得到了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和抗真菌活性的swinholideA、B、C等;(2)聚醚化合物,是海洋生物中的一类毒性成分,可抗肿瘤,作用于神经系统等。

如海绵Halichondrai okadai中分离得到的halichondrin B可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细胞;(3)肽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常见抗肿瘤、抗病毒等,有些一进入临床研究,如从芋螺属类软体动物中得到的芋螺毒素是一类具有神经药理活性的多肽,具有镇痛、神经保护、抗惊厥、镇咳等作用,应用潜力巨大,目前已进入III期临床研究;(4)C15乙酸原化合物;(5)前列腺素类似物,除表现前列腺素样活性外,还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特别是一些含有卤族元素取代的化合物,如从八方珊瑚中分离得到的punaglandin作为抗肿瘤药,临床研究有效。

23.目前对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答:一是新结构的发现,从新的海洋生物或从已知的海洋生物中分离微量成分发现新结构。

其次是活性化合物的开发研究,对发现的活性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或化学合成,克服天然资源少的困难;第三是海洋生物工程,利用分离自海洋中有价值的生物基因,以可以产业化的海洋生物或陆生生物、植物进行表达,以期大量获得高质价廉的目标化合物。

1.简述从天然药物或中药中开发新药的五种途径。

答:(1)经验积累:中药的研究离不开祖国医学长期实践所积累的经验,是寻找新药的极为重要的源泉和基础。

(2)偶然发现:偶然发现在新药研究和发现中是较常见的,最典型的例子是青霉素的发现。

(3)药物普筛:20世纪初,特别是3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展了在特定药理模型的基础上筛选药物的工作,对天然药物的筛选,导致了许多新药的发现。

药物的筛选有两种方法:
1)分离纯化得到纯品化合物,然后再进行活性测试。

2)在活性筛选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化合物的分离提取。

(4)代谢研究:
1)药物的代谢研究结果又往往给新药研究提供信息。

2)植物成分的生物转化,可为一些化合物的结构修饰提供思路,提供新颖的先导化合物。

(5)天然药物的化学修饰或结构改造:从天然药物或中药中筛选追踪得到活性化合物只是一类创新药物研究的前期阶段。

2.简述对先导化合物进行构效关系研究的意义。

答:从天然药物或中药中筛选追踪得到活性化合物只是一类创新药物研究的前期阶段。

不少天然活性化合物因为存在某些缺陷而难以直接开发利用:
(1)药效不理想;
(2)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
(3)含量太低,难以从天然原料中取材;
(4)或因结构过于复杂,合成也十分困难;
(5)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差等等
因此,我们只能以它们为先导化合物,在经过一系列的化学修饰或结构改造后,对得到的衍生物进行定量构-效关系的比较研究,才有可能发现比较理想的活性化合物,并开发成新药。

3.从天然产物中分离生活性物质的方法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利弊?请举例说明。

答:(1)分离纯化得到纯品化合物,然后再进行活性测试。

优点:①目标清楚,方法简捷,指标明确,标准同一;②分得标准品后可进行多种药理活性的测试。

缺点: ①如果选择的方法不当,活性化合物丢失的可能性极大;②对于及微量活性化合物,这种方法很容易漏检。

(2)在活性筛选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化合物的分离提取。

在供试样品的活性确认以后,选用简易、灵敏、可靠地活性测试方法作指导;在分离的每一阶段对分离所得的各个组分进行活性定量研究和评价,跟踪其中有活性的部分。

缺点:①活性测试的样品及工作量均大大增加;②要求分离工作者与活性测试人员两个方面的配合。

优点:①由于分离过程中,没有化合物类型的框框限制,只以活性为指标进行追踪,故发现新化合物的可能性很大。

②如果分离过程的某一阶段,如因分离方法或材料选择不当,导致活性化合物的分解变化或流散时,还能迅速查明原因,并可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救。

对天然活性化合物的分离来说,这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28. 谈谈你对中药现代化的看法。

答:大家不要老觉得中医就是喝黑漆漆的中药,现在是不是很多做成中成药了吗?而且中药副作用比西药的小很多。

这说明中医也不只是停留在以前,也是跟着时代在进步,在慢慢适合现代化的发展。

我们现在开发的中药,和西药一样,要做药理、毒理分析,做一二三期临床。

我们理解的现代中药,名字叫中药,能用中医药理论解释,也能用西医药理论解释,让受西方科学教育的人也能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