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育桃李 坚守化春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情育桃李坚守化春风
——记陕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张君才教授记者在秋日的早晨如约见到了张君才教授。

白衬衫,黑西裤,谦逊的品格,亲和的笑容是张教授递给记者的第一张“名片”,而在随后的交流中,张教授给了记者更多的“名片”。

张教授工作了29年,26年都是在化学与化工学院度过的,如今虽然转入管理岗了,却没有离开讲台,也时时关注着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发展。

张教授回首往日时光,与教学工作息息相关的日日夜夜早已在这名教育工作者的心中深深地扎了根。

或许真正扎根的远不止那三尺的讲台,更在于他那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

张教授从教近三十年来,先后主讲了《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食品分析》、《有机化学实验》等课程。

《物理化学》是化学专业难度较大的课程,他一直负责带这门课,该课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他主持的《关于物理化学教学的改革》和《关于物理化学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分获我校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

张教授还主持、参与了陕西省教改立项、我校教改立项项目多项。

张教授善于在课程中将科研中的成果,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和收获分享给同学们。

他向记者讲起他2004年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从事访学的经历。

在日本访学时,他主要研究锂离子电池,在如何增强电池的可逆性,如何使电池的容量更大,如何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使用率,如何使用更稳定有效的电池材料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的探索。

一番探究下来,他发表了几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回到学校后,张教授在教学时融会贯通,将这些科研前沿的专业学科知识教授给学生们,而这“接地气”的课题更是引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张教授坦言道:“‘化学专业’作为我们学校第一个名牌专业和第一个特色专业在教学水准上还是有相当高的要求,如何做到知识的深入浅出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老师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热爱教育事业”是张教授递给记者的第二张“名片”。

如果说教育事业是张君才教授的左手,那么科研工作就是他的右臂。

看到张教授履历上那一串串耀眼的荣誉和成果你就会明白,在这条道路上他付出了多少心血。

张教授主要从事电分析化学的研究工作,他是陕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陕西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化学会会员、陕西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西北大学兼职教授、我校首届学术带头人;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资助课题一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项,主持校
级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项,获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创新鼓励奖1项,校级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先后在《Talanta》、《Analytical Biochemistry》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SCI引文7次;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对于荣誉和成果背后坚持与付出的辛苦,张教授只字未提。

“一步一个脚印,立足于本分。

”记者不由得想起这句张教授常常挂在嘴上的话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这句名言说的便是学乃教育之基础,德乃教育之本源的意思。

回首张教授走过的路:历任化学系党总支副书记兼副主任,化学系副主任,化学系党总支书记;化学系党总支书记兼系主任,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教学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

从讲台上的教师到如今的管理岗位,无论在哪儿,张教授始终秉承着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树立着“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不会了就学,学会了再教。

张教授独特的管理办法就是所有的事情都自己先做到最好,用自己的行为去教育感化别人,而并非一味说教,很多年轻教师都打心眼儿里敬佩他。

“虚心进取,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张教授递给记者的第三张“名片”。

提起自己的学生,张教授一脸的自豪。

“前几天,我以前带过课的一个在陕西师范大学上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回来找我聊天,告诉我她争取到公派赴德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她叫胡雯婷。

”“这只是众多优秀学生中的一个,还记得有一个学生现在已经是四川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了,当然还有很多的学生在教学一线从事基础教育工作。

但我相信不管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每个学生都有一片自己的天。

”爱工作,爱学生,在张教授的讲述中记者总能够强烈地感受到。

教学工作是一件潜移默化,无形却具有重要作用的事业,而在尽职尽责,兢兢业业的要求中,张教授自然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张教授还告诉记者,每年自己最幸福的时候就是,自己的学生通过了考研笔试以后,回来告诉他,听取他对复试的一些建议,而他更是非常乐意帮着学生做一些自己还能做的事情。

这正应了那句他总挂在嘴边的话“一定要帮助青年人成长起来”。

“年轻人还是要立足于本分,而不应该好高骛远,一分耕耘才能有一分收获”。

张教授语重心长地提出了对于同学的希望和寄语。

同时也提出老师与同学们一样,应该守好本分,各自干好各自的事情,工作效率才能有效提高,学校的整体面貌才能变得更好。

“爱学生,爱校园”则是张教授递给记者的第四张“名片”。

初秋的早晨,天气有些微凉,而张教授的那一张张“名片”却像春天的轻风一样,用他那颗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热爱的心,默默地为同学们服务着,为科研事业贡献着,为教育事业坚守
着。

(朱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