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新人教版
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 抓住老师的思路。
① 根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 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② 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 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
③ 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 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3.代表: 学。 5.最为重要的阵地:《新青年》和 北京大学 。
快乐预习感知
一二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内容
(1)思想革命 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抨击以 孔子 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
德和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 》,以新文学的形式深
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④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 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⑤ 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 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互动课堂理解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
新文化运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的先锋作用,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一)启:1.回顾旧知:护国战争的时间和结果?军阀割据的情况是怎样的?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2.导入新课:中国人以前是说古文的,之乎者也,很难懂。
那么中国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说容易明白的白话文的呢?导入第12课《新文化运动》(二)读:导学提纲: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2.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是什么?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有哪些?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有哪些?5.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三)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有哪些?(四)知:1.袁世凯死后,中华民国陷入混乱局面,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政治制度的革新是不足以救中国的,必须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代表是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陈独秀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白话文普及开来。
4.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
5.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五)练达标检测(共10分)1.1915年的《青年杂志》的创办人和出版地址是( B )A孙中山、日本东京 B陈独秀、上海C李大钊、上海 D蔡元培、北京2.在100多年前,我国近代史上掀起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 D ) 5分钟7分钟5分钟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多媒体展示导学提纲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A《民报》B《新青年》C《中华民国约法》D《新青年》和北京大学3.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D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A B C D4.鲁迅先生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人教2011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_30
第12课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识记与理解记住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主要代表人物,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容。
治经济状况的反映,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又对政治、经济发挥反作用;通过对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探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的初步水平;收集并阅读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从作品中深化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从而提升学生收集资料的水平和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学习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而持续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从新文化运动时期饱含激情的作品中,体会一种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理解人生的意义总是将个人的价值融于社会价值之中。
【重点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问题探究法、图形结合法、图表归纳法、多媒体辅助【自主学习,基础过关】一、自主检测: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反对专制;提倡_科学_,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二、我的疑惑:学生自主写出自己的疑惑,各小组组长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疑惑,把些方法导引相信自己,我能行。
学生课前通读课本,试着完成下面的知识要点梳理。
小组汇报学习结果疑惑传递给老师,老师一并把有意义的疑惑表现给所有同学。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 导入新课:自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来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就持续地实行抗争与探索。
特别是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伟大的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新人教版 (1)
20.(潍坊中考)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胡适从另一个侧 面评论此事:陈派军人这一次赶走孙文的行动,也许有可以攻击的地方;但 我们反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叛逆”等来做攻击陈炯明的武器。 说明胡适( B ) A.被陈炯明收买 C.否定三民主义 B.反对旧道德 D.提倡白话文
21.(舟山中考)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指出:“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 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B ) A.反对儒家学说 C.宣传民主科学 B.主张白话写作 D.提倡平等自由
18.(齐齐哈尔中考)思想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 解放运动是( D ) A.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19. 表格式归纳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错 误的一项是( C ) 阵地 旗帜 代表人物 影响 A.阵地 C.代表人物 《新青年》 、北京大学 民主、科学 李鸿章、康有为、张謇 在中国掀起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B.旗帜 D.影响
9.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D ) A.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B.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使人民接受了一次自由与平等的洗礼
10.(云南中考)1915 年,一场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兴起。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B ) A.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严复发表《天演论》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1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B ) A. 《中外纪闻》 C. 《民报》 B.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D. 《每周评论》
7.“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这 里的“两位先生”指( C ) A.“求富”“科学” C.“民主”“科学” B.“共和”“科学” D.“共和”“民主”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2)
洋务运动
(技术)器物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制度
新文化运动
思想
洋务派
由 表 维新派 及 革命派 里 陈、李、
鲁、胡等
课后练习
1.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 D )
1.背景
中华民国政局混乱,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 必须进行一场 思想文化 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发 表《敬告青年》一文。新文化运动开始。
《青年杂志》第 二期改名为《新 青年》,1917年 《新青年》编辑 部迁往北京。
《青年杂志》
陈独秀
陈独秀邮票
阅读课本找出《新青 年》的主要撰稿人有
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 革命论》一文,公开打出“文学革 命”的旗号,主张变革文学内容, 倡导通俗易懂、反映现实、抒发真 情的新文学,摆脱八股文只顾。
鲁迅把白话文的形势与反对专 制的内容结合起来,创作了一系列 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杰作,深刻地 揭露了各种社会问题,树立了新文 学的典范。
3.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2019/10/17
26
谢谢欣赏!
2019/10/17
27
蔡元培
北大的教授们
1917年底,北大 文、理、法三科分别 成立了研究所。
不同思 想流派的知 识分子展开 学术争鸣。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 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 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历代统治者以此来束缚 人们的思想。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
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管理】知识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中华民国政局混乱,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的毒害,进行一场领域的革新运动。
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某某创办《》,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等。
主要阵地:《年》和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知识点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主要内容:抨击和旧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与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提出。
革命,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X以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陈独秀发表《》,主X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某某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运动。
【基础过关】知识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1915年,在某某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人物是()A.蔡元培 B.陈独秀C.李大钊 D.鲁迅2.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
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3.“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
”文中的这次文化启蒙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新民丛报》 B.《民报》C.《新青年》 D.《新华日报》知识点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4.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
”材料表明李大钊主X()A.提倡科学,反对迷信B.提倡人性,反对神学C.提倡某某,反对专制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1920年秋开始,全国各学校一、二年级的国文课本都改成了白话文,到1922年冬季,所有的文言文课本一律废止。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学习目标1.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旗帜、活动基地。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3.理解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二、自主预习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并在创刊号上发表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 和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3.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与。
4.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1.材料展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设问:(1)“德先生”和“赛先生”及其内涵分别是什么?(2)你能从材料中看出陈独秀先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及其为什么吗?(3)这与以前向西方学习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四、随堂演练1.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A.提倡“民主”与“科学”B.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C.提倡文学革命D.传播马克思主义2.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人是()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局限性在于()A.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B.没有进行武装斗争C.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4.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指它()A.继续反封建B.向西方学习C.反对尊孔复古D.主张民主共和定5.材料展示:材料一萧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材料二“这柯(棵)大树很可恶,他碍着我的路!”来!快把他砍倒了,把树根亦掘去。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_6
内容
诠释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针对尊孔复古的逆流,《新青年》强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只有民主科学才能救中国。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2.教师总结强调: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就是要提倡新的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和民主思想,来反对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是属于思想革命。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即文学革命。就是要通过简单、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去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从而扩大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力。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东西方文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省略
教师总结果,这才是学习历史的价值所在。学习历史要努力以史为鉴,学以致用,辩证地看问题。
三、课堂总结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使中国出现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4.知识拓展
教师展示材料:
“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理应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作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鉴;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理应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中接受它,以利于推动中国的新文化。”
主要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导入新课
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第12—14课时知识背诵手册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1、兴起原因: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政治:北洋军阀的统治;思想: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直接原因)。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4、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5、口号:民主与科学6、内容:①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新青年》发表了大量的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文化。
代表作: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②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提出并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③文学革命。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白话文逐渐普及。
7、评价:①进步性: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②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存在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③性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13课五四运动1、背景:政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思想: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经过:(1)爆发时间、地点、主力: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3)扩大: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4、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①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③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5、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历史人教新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2.新文化运动意义
材料一:《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 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 新夜文闻化钟运,动如是当我头国一历棒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 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 虽然存在对东西方文—化—绝陈对独否秀定《和今绝日对中肯国定之的政偏治向问。题》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天演论》 “物竞天择”
《民报》 “三民主义”
西方新思想传入中国
PPT课件
4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PPT课件
5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思潮
西方传入的民主、 自由、平等、博爱等 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 层欢迎。
旧思潮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 在思想领域“尊孔复 古”的逆流。
新文化运动“新”的声音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PPT课件
16
归纳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前 期
提倡 民主 反对 专制 提倡 科学 反对 迷信 提倡 新道德 反对 旧道德
提倡 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后 期
引进马克思主义 PPT课件
思 想 革 命 革文 命学
——鲁迅《祝福》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PPT课件
11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新文化运动内容
德先生与赛先生分别指的什么呢?
PPT课件
12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1.新文化运动内容
旗帜(口号)
民主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第12课新文化运动【知识框架】【重点梳理】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概况(1)开始: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2)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3)口号:民主与科学(4)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主要内容(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然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知识延伸】中国近代化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表现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2)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表现在维新变法运动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近代化历程由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是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是中国在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3)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表现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近代化运动,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人教统编版中考总复习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单元知识网络新代的曙光一、新文化运动1. 开始: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2. 阵地:北京大学,《新青年》3.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4. 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5. 旗帜:民主与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6. 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二、五四运动1. 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2. 时间、地点:前期——1919年5月4日至6月3日,北京;后期——1919年6月5日,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3. 结果:取得初步胜利4.意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三、中国共产党诞生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⑴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传播⑵组织基础: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⑶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⑷标志: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①主要内容:通过党纲、中心工作、成立领导机构②意义: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 中共二大:制定党的最低纲领3. 工人运动高涨:京汉铁路大罢工【基础知识梳理】一、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各个事件的探索阶级不同。
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探索活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探索活动。
知识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主要代表人物: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3.戊戌变法——《时务报》《国闻报》;辛亥革命——《民报》;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知识点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⑴道德: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⑵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陈独秀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⑶文学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要点梳理-第四单元知识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要点梳理-第四单元知识点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北洋政府统治下政局混乱,社会动荡 2、“尊孔复古”逆流;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传播 3、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反思后深刻的认识到,必须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1915;2、标志: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3、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先进的知识分子)[来源:学|科|网][来源:Z&xx&] 4、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5、口号:民主、科学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思想革命:(1)抨击旧道德旧文化。
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鲁迅《狂人日记》(2)提倡民主与科学。
陈独秀“德先生”“赛先生” 2、文学革命:推倒旧文学,倡导白话文;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四、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1)地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2)进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来源:Z。
xx。
] (3)局限: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第13课五四运动一、爆发原因(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概况:1、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主力:学生;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3、扩大:1919.6.5,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三、结果: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四、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2.扩大: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3.结果: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绘画)【常考点】1.背景: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地点:北京→上海。
3.评价: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五四精神:爱国(核心)、进步、科学、民主。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2.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组织基础:1920年夏,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2.中共一大(1)时间、地点:1921年7月、上海。
(2)内容: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
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3)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中共二大(1)时间、地点:1922年7月、上海。
(2)内容: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精品推荐】2020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件新人教版1
1.这一时期“科学”的呼声响彻云霄,仅以“科学”命名的杂志达70余种,卷入这一科学浪潮的刊物 更有数百种之多。“这一时期”是 ( D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2.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 《新青年》 )。我非常钦 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新青年》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 ( A ) A.民主科学 B.自强求富 C.变法图强 D.三民主义
(2) 教学方程的意义,突出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含有未知数”与“等式”是方程意义的两点最重要的内涵。“含有未知数”也是方程区别于其他等式的关键特征。在第1页的两道例题里,学生陆续写出了等式,也写出了不等式;写出了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也写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些都为教学方程的意义提供了鲜明的感知材料。教材首先告诉学生: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让他们理解x+50=150、2x=200的共同特点是“含有未知数”,也是“等式”。这时,如果让学生对两道例题里写出的50+50=100、x+50>100和x+50<200不能称为方程的原因作出合理的解释,那么学生对方程是等式的理解会更深刻。教材接着安排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并通过“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先找出等式,再找出方
开始
代表 人物 口号 阵地
1915 年,陈独秀在 上海 创办《 青年杂志 》,并在创刊号上发表 《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民主 与科学 《新青年》和 北京大学
Hale Waihona Puke 知识点2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3.主要内容 ( 1 )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 旧文化 。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 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 孔子 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 《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 吃人社会。 ( 2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 陈独秀 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 赛先生 ”。 ( 3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
部编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①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②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 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③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④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 标志 中国共产党诞生——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②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③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新的奋斗目标——共产主义 二、中共二大 1、时间:1922.7 2、地点:上海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
最新试卷 word 电子文档-可编辑
【 部编人教——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 12 课 新文化运动 1915 年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北洋政府统治下政局混乱,社会动荡 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时间:1915 年 2.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4.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3.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提倡民主与科学。陈独秀“德先生”“赛先生” 3.进行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提倡白话文。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意义 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③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 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④是一场伟大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局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近代化探索 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第 13 课 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代表人物 李鸿章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1919 年 5 月 4 日 口号、思想 自强、求富 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学习西方内容 技术/器物 君主立宪——制度 民主共和——制度 思想文化 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逐步深入 2.“尊孔复古”逆流;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传播 3.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反思后深刻的认识到,必须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
始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知识框架】
{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口号:民主、科学
主要内容
评价
【重点梳理】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概况(1)开始: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3)口号:民主与科学
(4)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主要内容(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意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
义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然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知识延伸】
中国近代化的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表现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2)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表现在维新变法运动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近代化历程由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是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是中国在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3)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表现在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近代化运动,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4)三个阶段的特点:中国近代化历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