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报告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课程英文名称:Basic Principles of Marxism3.课程编号:4.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5.适用专业:全校本科生6.开课学期: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7.学时:488.学分:3二、教学目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计划学时:6基本要求:从总体上掌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以及为什么要学习和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懂得在实践运用马克思主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4)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难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基本内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时,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的深刻性和实践的重要性。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体系,同时也领悟到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功绩。

在此,我不仅要表达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钦佩之情,还要深入思考自己对这门课程的理解和体会,总结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成长。

首先,作为一个学习者,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深刻性和实践的重要性。

我们学习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套对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探讨,还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运动的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方针。

马克思主义作为智慧的结晶和实践的要求,涵盖了广泛的文化意义和实践价值,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正确的社会发展道路。

其次,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紧密联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要求我们对社会现实进行尖锐的分析和思考,深入了解社会运作的本质和规律,争取为社会进步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在学习中,我也发现了很多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之间的缺口,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和思考,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第三,我注意到这门课程中的重点在于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概括和总结,对这些重点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更是学习的重点。

我们需要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借鉴大量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修养,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内在联系。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思想方法的培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提高自己的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

第四,这门课程的学习需要注意思辨和分析,尤其要注意发现和解决难点和问题。

我们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思考,结合实际情况,得出自己的理论观点和事实标准,逐渐提高自己的思想质量和观念深度,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和扎实的学习,才能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思想。

第五,语言表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准确、简练,表达思想的清晰和准确,使得理论得到更好的传播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理论联系实际,将思想付诸行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理论联系实际,将思想付诸行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理论联系实际,将思想付诸行动一、前言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首先,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

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理解和解释一切社会现象的钥匙。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一句非常不错的指导思想,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关系亦应该如此。

理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没有完整的科学理论支撑,我们就无法发展各类实业,实业就没有指导方向。

所以系统性地掌握理论原理对于我们指导具体实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它给我们提供的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论,是方向,由此我们才能不盲目蛮干。

实践活动中,我们会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导致和理论差别很大,比如因为人的能力有限,我们无法实现通过复杂理论和计算来解决问题。

物体在空气中的运动有摩察力,而我们往往以理想状况来大致评估一下物体在空气中的运动。

还有在工业活动中,考虑公差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理想上可能是标准件,但是实际上会有误差,而正是那些误差造成了所谓不同的标准件之间存在着匹配性不一的问题。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学会去理解这种难处,要学会认识不同情况下,理论和实际可能存在什么区别,这些区别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去消除这种出入,怎么才能满足现实需求?这些都是我们在实践之中要不断去提高的本领。

一切从实际出发,问题从实际中来,经过理论的分析,再到实际中去,我们就能够真正地把握实践的真理,才不会变成纸上谈兵、夸夸其谈的“马谡”,才能够真抓实干,干出一番事业来。

因此,身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勇于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关注社会现象,关心生活本身,以便更好地认识了解社会,同时完善自己,为未来的美好生活打下基础。

二、活动内容随着社会注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此相关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

其中尤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突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研究性课题报告课题名称:为什么说马克思恩格斯是坚定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学识渊博的思想家学生序号44学生学号2011211727学生姓名张宇菲上课时间周一第一节院系专业经济学院经济类一、关于卡尔。

马克思的生平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

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

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

他认为这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

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马克思认为,不论从事哪一种科学研究,都不应该为这种研究会得出什么结果而烦心;同时他又认为,如果一个有学问的人不愿意自己堕落,就决不应该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不应该整年整月地把自己关在书斋或实验室里,象一条藏在乳酪里的蛆虫一样,逃避生活,逃避同时代人的社会斗争和政治斗争。

马克思曾说过:“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

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他最喜欢说的名言之一是“为人类工作”。

马克思虽然深切地同情工人阶级的痛苦,但引导他信仰共产主义观点的并不是任何感情上的原因,而是研究历史和政治经济学的结果。

他确信,每一个不为资产阶级利益影响、不为阶级偏见所蒙蔽的公正人士,必然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摘自保尔〃拉法格《忆马克思》二、关于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的生平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V on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国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

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大量经济上的支持,在马克思逝世后,帮助马克思完成了未完成的《资本论》等著作,并且领导国际工人运动。

马原课内实践报告

马原课内实践报告

马原课内实践报告一、实践目的和意义马原课内实践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提高思想理论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增强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实践内容和方法1. 内容马原课内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学习和理解,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方法(1)讲授与讨论:教师通过讲授基本原理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并通过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2)实证研究: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调研和研究,通过实地观察、访谈和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3)小组讨论和报告:学生可以组成小组,选择一个具体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最后撰写报告并进行展示。

三、实践效果和体会1. 效果通过马原课内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体会通过实践活动,我深刻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实证研究中,我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社会问题,对问题的本质和根源进行思考,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同时,实践活动也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研究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的形式,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沟通和交流。

马原课内实践是一次有意义的学习和实践过程,通过实际操作和应用,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并提高了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我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大二马原理期末总结

大二马原理期末总结

大二马原理期末总结大二学年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是我们在我的大学生涯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门课程对于我们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重要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接下来,我将对这门课程进行一次总结,总结其中的要点和心得体会。

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基本原理。

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我首先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认识论,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创并不断发展完善的。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为了揭示和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并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和人类的全面发展。

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体,是人类生活和思想的基础。

辩证法则提出了事物的对立统一和发展的规律。

这些原理使我们认识到社会发展是一个由矛盾斗争推动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是辩证的、质的飞跃的过程。

在学习了唯物史观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后,我们又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和循环的基本理论。

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的规律,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客观要求和发展变化的必然性。

社会发展由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这种运动的结果是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还学习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基本矛盾和发展特点。

资本主义社会以私有制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为主导,存在着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则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消除了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

在学习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基本矛盾和发展特点后,我们还学习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和特点。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为了实现共产主义而进行的斗争,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摘要:在如今的社会,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幸福的渴望也越来越明显。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现中国梦是人们追求幸福的重要体现”,而中国梦是人民的幸福梦。

大学生对于幸福拥有着自己的见解,每个人的幸福观都是人们对生活的向往与希望。

关键词:幸福观、大学生、快乐、知足穷人说:有钱就是幸福;残者说:能走路就是幸福;盲人说:能看见就是幸福;乞丐说:有饭吃就是幸福;病人说:能活着就是幸福。

小时侯,幸福是一件东西,拥有就幸福;长大后,幸福是一个目标,达到就幸福;成熟后,发现幸福原来是一种心态。

幸福分成两种,一种是看的见的幸福,一种是看不见的幸福,前者是物质的感观,后者是精神的感受。

你选择了何种幸福,就决定了哪一种人生.幸福有时候只是那一瞬间的感动,会让一个人一直痴迷于此,幸福就是满足,幸福就是知足!一个人只有主动去找寻幸福,才会得到它。

中西哲学家对“幸福说”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主张精神的快乐为幸福,有的主张个人的快乐为幸福,有的主张全体的快乐为幸福的感觉。

那么什么是幸福呢?一、幸福的定义(一)、传统幸福定义幸福是指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给内心的愉悦、安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

幸福是当一个人在追求目标时达成的理想状态和内心喜悦的激情.幸福是一个人对自己美好生活的一次又一次的满足.幸福是一种持续的状态。

幸福是人们内心的感受幸福是指人之所以为人的真理与自己同在时的心理状态,包括一切真实的事物、人性的道理、他人的生命甚至动物的生命与自己同在等等,是一种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

人是一种有限性的存在,人类对“幸福”的追寻起始于人的有限的现存境域中。

人类生存的第一意象就是打破“枷锁",瓦解使人沦于被奴役或罪恶状态的束缚性生活境域,从而使人真正过有意义的生活,如果人失去了对生活意义的理性追求,人生就会陷入虚无的生活状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天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实践报告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践锻炼地点:华润万家实践目的与意义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

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

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

在实践中我们还可以检验自己学习的成效、检测自己的所缺,以便我们日后学习有个侧重点。

另外,校园与社会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也不大相同,所以我们还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学到许多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知识。

这就形成了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的良性循环。

实践地点与内容今年寒假之后,由于经营需要,华润万家每年春节前都回面向社会招收一批临时实习员工,按小时计薪。

由于我的强烈的想了解、学习华润万家运营的愿望,使得我下定决心抓住这个机会进行社会实践。

面对众多的岗位,比如理货员、促销员、收银员。

我选择了与更多人沟通的收银员。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华润万家,是天津龙头企业之一,是国家重点培育的商业企业之一。

公司创办以来,始终坚持“创新、服务、满意、第一”的经营理念,以“新鲜、干净、丰富、便宜”为宗旨,极大地满足了顾客“一站购齐”的购物需求,多次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赞扬和肯定,并被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等机构授予多项荣誉和称号,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其主要市场位于天津、北京等地区。

第一次走进华润万家超市,对于一切都很新奇。

因为每次逛超市都是从正门入口进去,而这次是以员工身份,从旁边的员工通道进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报告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践报告2

读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心得体会摘要: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吸收传统实践哲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康德和黑格尔的精华。

通过对以往哲学特别是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彰显了实践的价值维度,从而确立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

把实践的价值维度作为逻辑主线而贯穿其中,从而奠定了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

关键词:唯物主义、哲学、实践、人的本质简介:《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旧译《费尔巴哈论纲》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11条提纲。

原题为《关于费尔巴哈》,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

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

内容:《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称为是真正作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思想的形成,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创立。

全文一共只有 11 条,形式上虽然相互独立,全文始终有一条贯穿全篇的主线——实践的观点。

马克思紧紧围绕着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缺陷——直观性、受动性和不彻底性,对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从而确立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

马克思又运用实践观点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唯心史观,指出环境的改变和人们活动的一致的基础就是革命的实践,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的总和。

马克思还运用实践的观点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宗旨和任务就是改造世界。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哲学的主要标志。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论述的中心是实践问题,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观。

马克思的新哲学体系出发点是实践精神,具有革命性和时代性的特征,从社会的人的感性活动,从主体和主观方面,从社会人的实践活动和自然事物的变化,从两者相互关系的方面去理解世界。

在现实世界中,人的社会与自然之间是相互辩证关系,彼此共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变化和发展。

《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对于哲学革命表现在许多方面,但已经是有一个根本基点已经是其核心,既实践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表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分/总学时:3学分/ 54学时开课单位:公共教化学院社科部面对专业:全校各专业本科学生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1.课程性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公共基础政治理论课,是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后、在高校本科中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化的课程。

本课程综合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对于培育高校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理论分析的素养和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2.课程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化。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相识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

帮助学生坚决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志向。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教学基本内容: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创立2.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的显明特征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显明的政治立场3.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4.崇高的社会志向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2.努力驾驭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与其发展规律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一、物质与其存在形态1.物质2.物质的存在形式3.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确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三、世界统一于物质其次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1.事物的普遍联系2.事物的永恒发展3.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1.冲突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与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冲突的普遍性和特别性与其相互关系3.事物发展过程的量变和质变与其相互转化4.事物发展过程的确定和否定与其相互转化第三节、唯物辩证法是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相识方法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2.唯物辩证法是宏大的相识工具3.冲突分析法是根本的相识方法二、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1.辩证思维方法2.现代科学思维方法3.以辩证法为指导,不断增加思维实力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驾驭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文名称:XXX课程类型:通识必修课总学时:72学分:3适用对象:所有在校本科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科学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现实社会问题、认识问题和科学发展中的问题。

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二.讲授根本请求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根本请求:1.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研究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3.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概念,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保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前进在实践中自觉认识天下和革新天下的能力。

4.研究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5.研究和掌握XXX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6.研究和把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把持的进程和把持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科学认识国家把持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今世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实在质;深入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成功的信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小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之一。

本课程属于高等教育学生的必修课,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编写依据:根据《成都体育学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的的要求,依据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统编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书编写组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编写此教学大纲。

(三)目的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有关概念、范畴以及各种原理之间的联系,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学会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和分析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认识和处理各种实际问题;帮助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四)课程编码:(五)学时数及学分:本课程90学时,5学分。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学基本内容教学安排 ̄ ̄ ̄ ̄ ̄ ̄ ̄ ̄ ̄ ̄ ̄ ̄小计讲授讨论音像材料实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6 6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23 15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9 3 12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2 12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2 3第五章资本主义历史的发展进程 9 3 12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12 12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 3复习 3 3合计 78 66 9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教学内容及知识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知识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物质世界及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知识点:物质的定义,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知识点:实践的定义,特征和基本形式,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知识点:联系,发展的定义及哲学意义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知识点: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书尊敬的评委:您好!我是XXX,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您汇报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

在这次实践中,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深刻领悟到了马克思主义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本次实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和心得交流。

在理论学习方面,我们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重要的理论著作,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和理论体系。

我们认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入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学说等重要内容。

通过对于课本内容的认真学习,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在社会实践方面,我参加了社会志愿者活动,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实践的一个重要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同时也意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方法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这个实践,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和时代性,也更加明确了我作为一个青年人的使命和责任。

在心得交流方面,我们开展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相互倾听和交流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共同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应用。

通过这个交流,我们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也结交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信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生活都将会是很大的帮助。

总之,这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报告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个实践,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自己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应该遵循的原则和道路。

感谢您的聆听,我的报告到此结束。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收获及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收获及心得体会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收获这个学期,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我们开始进行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认为老师讲课非常细致生动,很多内容分析讲解得很到位,使我感触颇深,我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

当听说要这学期要学习马克思主义这门课程时,第一个给自己的感觉是即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马克思主义这个词汇其实很早以前就听说过,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中国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更是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方向。

但是从更为细致的层面上讲,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还是十分朦胧和无知的,而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也让自己的思想有了新的升华的发展。

学习完这门课后,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潜移默化地扩大了视野,加深了思想的深度。

同时在老师的教导下,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提高了我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思辩能力。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我的人生观、世界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更清楚地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坚定了为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信念。

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我体会最为深刻的就是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阐述。

人和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人和自然发展的产物就是社会,社会是人与人交流的场所,如果人离开了社会,人已经不会再是“人”,而且人在社会的生产中是比不可少的因素,只有社会的良好生产才能带动社会的良好发展,所以只有人与社会的完美结合才能使国家更好的发展。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优良的科学技术可以给社会注入新的活力,使社会更好的发展运作,让人们更好的交流合作,从而带动社会的进步。

并且,马克思主义强调了人在社会中所起到的决定作用,因为社会发展也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依赖人的发展,也只有人的精神层次提高了,思想境界深化了,与时俱进,用发展眼光看问题,我们的社会才能发展的更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报告规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报告规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读书报告写作规范原理教研室读书书目请参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各章的阅读文献。

要求学生至少选择一个阅读文献进行精读,并按照相关要求写出读书报告,在课程课堂教学结束时上交任课教师。

一、读书报告的内容1、内容提要:概括性地归纳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陈述的基本观点(最好不超过300字)2、心得评论:对该书的评价与思考;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或反驳作者的观点,或提出创造性的见解,或将本书与类似书籍做比较分析,总之要写出独特的思考和体悟。

3、结语:提出问题、表达期许、归纳全文。

4、参考书目:读书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具体格式参见附录。

二、读书报告的格式1.用纸:标准A4纸或川农信签纸2、文字:用黑色笔写作(用红色或铅笔写作按照50%分值计算成绩)封面设置3、正文:字体大小适中4、参考文献格式(1)著作类一般著作规则:作者(或主编、编):《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

范例: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51页。

译著类规则:〔国别〕作者(或主编、编),译者译:《著作名称》(版次),出版者及出版年份,页码。

范例:(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成伦著,张军等译:《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68页。

(2)期刊类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期刊名》年份及期数。

范例:陈正云、戴欣:《略论侵犯著作权犯罪》,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3期。

(3)报纸类规则:作者:《文章名》,载《报纸名》某年某月某日第几版。

范例:胡坚编译:《如此逻辑:窃不算偷?》,载《电脑报》1997年12月12日第1版。

(4)网页类规则A:作者:《文章名》,载网站某年某月某日。

范例:季华:《浅论侵犯著作权罪“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含义》,人民网2004年12月3日。

三、其它要求1、字数:3000字左右;2、复制率:不得超过50%;3、同学间的读书报告雷同,成绩按照0分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四篇(最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学习心得体会四篇(最新)

这学期开设的《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和启示。

我认为学习这门课程对于学习其他课程是一个从宏观角度理解的基础,如果这门课程学习好了,其他课程也就可以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我觉得学习这门课程对我最大的益处,不仅在于学习到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了许多,分析和解决生活学习问题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两面性的观点去分析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章节是“事物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适应环境的物种可以在残酷的自然选择中存活下来,而不能适应环境的物种则会被残酷地淘汰,而为了适应环境,生物体采取基因突变或者染色体变异的方式获取新的新的形状以适应环境。

基因的突变和染色体的变异其实就是一个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

物种在通过遗传物质的变异而获取新的性状的同时,又保留了大部分原有的其他形状,这充分说明了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体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其次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讨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那一章节,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不仅发现了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而且揭示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

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用尽了各种办法来尽量地剥削工人,而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国家开放大学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文将介绍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意义进行探讨。

1. 引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国家开放大学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创新精神。

2. 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教学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本部分通过回顾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思想的深刻影响。

3.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本部分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与唯心论的辩证关系、劳动与生产、阶级斗争、社会意识形态等内容。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有更深入的了解。

3.3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本部分分析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重要意义,包括思想引领、实践指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等方面。

4. 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通过讨论和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5. 教学评价为了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小组讨论和实践报告。

通过考试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作业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报告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的说课稿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说课

我的说课稿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说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说课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本书,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包括课程设置、课程主要内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的特点、课程的学习方法、课程考核和实践与讨论课设计进行陈述。

一、课程设置㈠课程性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面向本科生开设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是国家高等学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必修课。

㈡课程地位: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处于基础地位;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论基础;是帮助大学生真正理解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阶段的特点、党的路线方针以及现行政策的基础。

㈢课程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㈣课程目标: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真正学会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帮助大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主要内容本书分为绪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四个部分。

绪论::以实践为基础的科:革命性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简要的说,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0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11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家商品工人占有生产资料一无所有榨取剩余价值占有产品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2第三部分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实现初期阶段共产主义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其中哲学是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是具体应用,科学社会主义是结论归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读书报告学生:庞小龙专业方向:景观建筑设计年级:2012级3班学号: 20125083任课教师:张强2014年10月19日马克思主义与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摘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我国古代的圣人先贤们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而真正第次把“和谐社会”提到理论高度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列宁则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付诸实践,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不同的方面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思想,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和谐思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引言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这门课的学习,让我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近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它对世界现有的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马哲原理和概论让我们学会怎样理性的去面对问题,并通过现象看本质,从中学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且被老师对待生活的态度所感染,并且对对待生活中的事情的态度有了更近一步的理解,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进行了很多拓展,扩大了我们的视野。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密不可分。

我们必须从世界历史和经济全球化的维度,立足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社会生活发生的深刻变化,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历史演变,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结构,建构面向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这既是时代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提出的历史任务,也是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对进一步坚持、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期待。

一.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先后出现过三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潮,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三大旗帜,使党的事业出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极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中华民族的发展。

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形成符合本国实际的新的理论体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求具有中国特点的形式,更要求它包含切合中国实际所需要的内容。

这就需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具体化、创新化。

民族化,就是用我们民族特有的表现形式,来表述和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之成为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具体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的革命实践和建设实践,并形成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创新化,就是要立足中国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向新阶段。

二、马克思和谐思想对当代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来的。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小康的社会,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而在这些方面,马克思的社会和谐思想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借鉴。

第一,必须坚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信心。

从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和谐社会的思想来看,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马克思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构想。

所以, 我们必须沿着马克思开辟的和谐社会的理论道路,不断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丰富和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

第二,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我们不能过高估计中国社会的发展状态,我国社会目前还有很多不和谐的现象,而且产生这种不和谐现象的因素依然存在,和谐与不和谐,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动态过程,永远不会完结。

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是一个现实的过程的思想来看,我们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理想与现实,目标与过程的统一。

这就启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目标,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采取有效的措施,着力解决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识到矛盾的客观性。

马克思指出,矛盾和辩证法是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并不是现在有些学者所谓的仅仅是人的思维中的东西。

这就启示我们,既要看到我国社会中确实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我们还应乐观地看到美好的前景,相信真理和进步的力量,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心。

第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深化和发展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从空想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向往,到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和诉求;从列宁社会主义就是消灭阶级的论断,到邓小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再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都昭示着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

今天,中国共产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命题,明确表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标志着人类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同时,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社会主义本质是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也启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三、马克思和谐思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实践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是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相统一的科学思想,是指导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指南。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各种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

建设和谐社会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主题是每一个民族为之奋斗的目标。

伴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和谐社会的理想始终鼓舞着人们为之奋斗。

我们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凝聚全人类、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朝着实现和谐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迈进。

1.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早在1844年马克思就说过“人类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一部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自然发展史”。

在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即一种和谐关系。

人与自然的内在一致应该是保证人在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中与自然保持和谐一致的根本性原因。

马克思指出,如果不遵循从自然界生存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如果不学会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恩格斯早就明确讲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会中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

”不幸的是,恩格斯的告诫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无节制地对自然界加以占有。

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全球气候变暖、禽流感的横行、洪水的泛滥、沙尘暴的嚣张等都日益加剧,这些都进一步证实了恩格斯所言的:如果我们无视自然界的规律而一味地掠夺自然,我们必将遭受到自然界更加严厉的报复。

鉴于此,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科学发展观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当今,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既要讲发展的速度,又要讲发展的效益;既要讲资源的永续利用、环境的不断改善,又要讲生态的良性循环、协调统一;既要改变传统发展思维的模式,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人与人的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并不是单个的孤立的存在,而是现实的社会关系中的人, 是一个社会性动物,而社会也无非是“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 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

在马克思看来,“人在其现实意义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认为要最终消除人的异化,不仅要使社会得以高度的发展,还要造就人的全面的社会联系,使人从物的依赖发展到人的独立、自由的个性,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从异己的物化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成为自由联合起来的个人之间的自由交往,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

实现人的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

人与人的关系,应该是自由、平等的关系,应该是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应该要善于宽厚处事,协调人我,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

同时,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最终目的,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不断地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出发点。

3.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在的,因为只有在社,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和他的存在;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为人。

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的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

”要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在马克思看来,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是互为前提、互相提高的。

社会的进步是人的进步,经济政治的发展最终是解决人的发展。

在当今社会,必须以人为本,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不断构筑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以加强各阶层的利益协调,促进和谐社会的完善与发展,构建一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四位一体”的和谐社会。

总之,人类必须在地球上永恒地生存下去,人们也将继续沿着求和谐之真、创和谐之善、达和谐之美的文明路线走下去,由不和谐到高度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所在。

这就需要我们在充分理解,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和谐思想的基础上,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角度,用科学的和谐的思想方法来指导实践,并推进马克思和谐思想的中国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白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社会和谐与和谐社会思想解读[J]. 天府论坛,2009,(1):8-12.[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刘忠岩.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思想的当代意义[J]. 长白学刊,2007,(2):35-38.[4]张冬梅.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若干问题思考[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责任编校:王彩红,陈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