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天然香料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红花的现代研究进展
红花的现代研究进展【摘要】红花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不仅在食品工业中起到重要作用,还在药用、美容等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价值。
现代研究表明,红花中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功效,对人体健康有益。
在食品工业中,红花被用于调味、染色等用途,受到广泛关注。
红花还被发现在美容领域有着抗衰老、美白肌肤等作用。
红花的未来研究展望是继续深入挖掘其化学成分和功能,以及探索其在新领域的应用。
红花产业的发展前景也十分广阔,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美容的需求不断增长,红花必将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产业。
红花的研究与应用将持续推动红花产业的发展,为人类带来更多实际利益。
【关键词】红花、现代研究、化学成分、食品工业、人体健康、药用、美容、未来展望、发展前景1. 引言1.1 红花的历史背景红花,又称藏红花、番红花,是一种来自番红花植物的珍贵调味品和药用植物。
其在传统中医药和烹饪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红花最早起源于西南亚和伊朗地区,后传播到中国、印度和地中海沿岸地区。
在古代,红花被认为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和香料,被广泛用于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
随着贸易的发展,红花逐渐传播到欧洲和其他地区,成为世界各地人们喜爱的调味品和药材。
红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据史料记载,古埃及人和古波斯人就已经开始种植和使用红花。
在中国,红花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稀有之品”,具有“调和脏腑,通血脉,开心窍”的功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花的用途不断扩展,成为了中国传统药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红花的重要性1. 食用价值:红花可以用来提取红花色素,被广泛用于烹饪和饮食中。
其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香味能够增加食品的吸引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2. 医药价值:红花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如红花酮、胡萝卜素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
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被认为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等功效。
3. 美容保健价值:红花被认为是一种美容圣品,能够帮助皮肤保持细嫩和光滑。
柠檬精油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关键词:柠檬精油ꎻ提取技术ꎻ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TQ65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021X(2019)20 - 0082 - 01
Research Progress of Lemon Essential Oil Extraction Technology
是将植物材料与水共同蒸馏ꎬ使其挥发性成分随水馏出ꎬ再经
冷凝分离挥发性成分的方法ꎮ 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无色至浅黄
色油状透明液体ꎮ 该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ꎬ但当馏出温度偏
高时会引起精油中热敏性物质的分解ꎮ
辜雪冬 [1] 等以柠檬果皮为原料ꎬ利用纤维素酶辅助水蒸气
蒸馏提取柠檬精油ꎬ实验研究了酶添加量、料液比、酶解时间及
度 50℃ ꎬ提取时间 1hꎬ所获得的精油的提取率为 2. 11%
Hale Waihona Puke 4 无溶剂微波提取法无溶剂微波提取法是一种快速、绿色的精油提取方法ꎬ它
是采用微波辐射加热植物材料ꎬ通过微波加热使植物组织内水
分快速汽化从而将组织内精油带出ꎬ在经过冷凝、分离ꎬ最终获
得精油产品ꎮ 该方法不使用溶剂ꎬ无有机溶剂残留ꎬ微波加热
蒸馏时间ꎬ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了此法提取柠檬精油的最佳工艺
条件为酶解温度 50℃ 、酶解 pH 值 5. 0、酶添加量 1. 1% 、料液比
16∶ 1( mL / g) 、酶解时间 63minꎬ蒸馏时间 140minꎬ提取率达到
2 12% ꎮ
肖娟 [2] 等人利用超声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柠檬果皮
精油ꎬ实验研究了超声波功率、料液比、超声波时间及蒸馏时间
value has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ꎬand it has been applied in many fields such as foodꎬcosmeticsꎬmedicineꎬhealth careꎬskin
关于烟用天然香料的提取分离技术综述
关于烟用天然香料的提取分离技术综述发布时间:2021-07-06T01:22:13.859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1年2期作者:黎礼丽王军任馨雨[导读] 天然香料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品。
尤其是在中式卷烟生产制作中,也需要用到大量的天然香料,只有保障在提取分离时的良好精度,才能逐步提高整体质量。
提取分离技术也具有专业性特点,应该根据不同技术的原理加强控制,以提升提取分离效率,满足当前烟草行业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对烟用天然香料的提取分离技术的类型及应用要点进行分析,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黎礼丽王军任馨雨云南杰商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000摘要:天然香料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社会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产品。
尤其是在中式卷烟生产制作中,也需要用到大量的天然香料,只有保障在提取分离时的良好精度,才能逐步提高整体质量。
提取分离技术也具有专业性特点,应该根据不同技术的原理加强控制,以提升提取分离效率,满足当前烟草行业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对烟用天然香料的提取分离技术的类型及应用要点进行分析,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烟用;天然香料;提取分离;技术特点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对于中式卷烟品质和口感的需求也在增长,只有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加强创新与改进,才能促进企业和行业发展。
尤其是天然香料作为中式卷烟中的主要成分,是决定其综合质量效果的关键因素,应该采用科学的提取分离技术,提高天然香料的纯度。
在传统工艺体系下,天然香料的提取主要依靠压榨法、水蒸气蒸馏法、结晶法和溶剂萃取法等,虽然能够降低提取分离的成本投入,而且在工艺流程上具有便捷性特点,然而难以满足当前大规模生产制作的需求,而且提取的天然香料品质难以达到标准要求,因此在实践中逐步被淘汰。
在选择提取分离技术时,应该在保障良好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上,分析各项技术的节能和环保效果,以落实当前绿色化发展的理念要求。
香兰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香兰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香兰素,也称为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作为一种天然香料,香兰素在食品、化妆品和烟草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香兰素也是合成许多重要化合物的中间体,如药物、染料和农药等。
因此,香兰素的生物合成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香兰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和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总结了香兰素生物合成的不同途径,包括莽草酸途径、苯丙氨酸途径和酪氨酸途径等,并深入探讨了各途径中的关键酶及其催化机制。
本文还介绍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微生物中构建香兰素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为香兰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香兰素生物合成研究的综述,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全面的信息和参考,推动香兰素生物合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对香兰素生物合成的关注和研究,共同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二、香兰素生物合成的途径香兰素,又称香草醛,是一种重要的香料和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等行业。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香兰素的生物合成途径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传统的香兰素合成方法主要依赖于化学合成,但这种方法存在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大等问题。
相比之下,生物合成途径具有环保、可持续等优势,因此备受关注。
目前,香兰素的生物合成途径主要包括两条:一是通过植物提取,二是通过微生物发酵。
植物提取法主要利用香草等植物的提取物,经过提取、分离、纯化等步骤得到香兰素。
这种方法虽然环保,但提取效率较低,成本较高。
微生物发酵法则是利用特定的微生物菌株,通过发酵过程产生香兰素。
这种方法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
目前,已经有一些微生物菌株被报道能够产生香兰素,如某些真菌和细菌。
这些菌株通过代谢途径中的一系列酶催化反应,将简单的碳源和氮源转化为香兰素。
香料香精的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
香料香精的历史、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1.香料香精的发展史食用香料是一类能使嗅觉器官感受到气味的物质,由于有些物质具有刺激味觉器官的能力,故常将凡能刺激味觉或嗅觉器官的物质统称为“风味物质”。
也有一些称为香料的前驱物质,在食品烹调或加工过程中因受热等原因而产生香味,就食品添加剂而言,食用香料是指能赋予食品香气为主的物质,个别食用香料兼有赋予食品特殊滋味的能力。
香精是由多种香料(有时加有一定量的溶剂和其它添加剂)调配出来的,具有一定的香型、可直接用于产品加香的混合物。
香料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
黄帝神农氏时代,早有采集树皮、草根作为医药用品来驱疫避秽。
当时人类对植物挥发出来的香气已经非常重视,又加以自然界花卉的芳香,对它产生了美感。
因此在上古时代就把这些有香物质作为敬神拜福,清净身心之用,同时也用于祭祀和丧葬方面。
后逐渐用于饮食、装饰和美容上。
我国在夏、商、周三代前就开始了对香料的使用。
在1897年,开掘公元前3500年埃及皇帝曼乃斯等墓时,发现美丽的油膏缸内的膏质仍有香气,似是树脂或香膏,该物品现可在美国和开罗博物馆内看到。
当时的僧侣可能是采集、制造和使用香料、香油或香膏者。
印度、希腊等文明古国也是最早使用香料的国家。
公元前1729年就有香料贸易,公元前370年希腊著作中记载了至今仍在使用的香料植物,还提出了“吸附”、“浸提”等方法。
至14世纪,阿拉伯人经营香料业,开始采用蒸馏法从花中提油,提取玫瑰油和玫瑰水。
中世纪后,亚欧有贸易往来,香料是药品之一,我国香料随丝绸之路远销西方。
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我国对香料十分重视。
15世纪葡萄牙人麦哲伦和伽玛氏环球旅行者也来中国探索香料。
1370年,第一只用乙醇的香水———匈牙利水出现了,开始只是从迷迭香中蒸馏制得,其后才逐渐从薰衣草和甘牛至等植物中制得。
自1420年,在蒸馏中采用蛇形冷凝器后,精油发展迅速,然后在法国格拉斯生产花油和香水,从此成为世界著名的天然香料(特别是香花)的生产基地,此后各地也逐步采用蒸馏提取精油。
天然香料的提取技术
文献[ 19 ]报道了一种新型超声反应器 , 并将其 应用于天然香料的提取工业中 。此技术主要是利用 超声波破碎细胞 ( 空化作用) 和强化传质 ( 机械作 用) , 在天然植物的浸取过程中 , 粉碎植物细胞 , 释放出其内容物 , 以达到从中提取有效成分的目 的 , 并起到提高传质速率 、缩短浸取时间 、提高有 效成分得率的作用 。
溶剂浸提主要有如下四种方式 : 固定浸提、搅 拌浸提、转动浸提和逆流浸提[5] 。其中逆流浸提方 式不仅适于产量大的多种原料 , 而且生产效率高 , 浸提较充分 , 效果好。
浸提法中萃取溶剂的选择较关键 , 不仅要考虑 芳香原料成分和产品质量要求 , 并按 “相似相溶” 原则选择最适宜的溶剂 , 而且要考虑所选溶剂必须 无高沸点残留物[15] 。如在苹果香精的萃取中 , 异戊 烷对低级醇类的回收率就高于其他萃取溶剂[16] 。
高的回收率 。 11212 真空精馏法
通常常规蒸馏得到的粗精油是沸点范围很大的 混合物 , 通过真空精馏可将组分按。
中国的四川林科院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等单 位曾从法国通耐尔公司 ( Tournaire Co1) 引进了几套 高效精馏设备 , 用于轻化 、香料 、医药等工业 。赵 振东等[10 ]利用此精馏设备对蓝桉叶油脚油进行提 取分离 , 使用效果良好 。但此方法也存在着不足之 处 , 即过热时引起的馏分变化和蒸馏残渣热分解时 异臭对香气成分产生影响 。
微生物转化肉桂醛及其衍生物制备天然香料和手性化合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微生物转化肉桂醛及其衍生物制备天然香料和手性化合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肉桂醛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香料化合物,具有天然、舒适、柔和、持久等特点,被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香水等领域。
目前肉桂醛的制备主要依靠天然植物提取或化学合成,但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产量低、成本高、污染严重等问题。
微生物转化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新型生物技术,具有生产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点。
因此,利用微生物转化肉桂醛及其衍生物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前景。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已经通过微生物转化得到了一些具有天然肉桂醛类香气的物质,并且对微生物代谢途径和酶催化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但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有很多关键技术和问题需要解决,如提高肉桂醛及其衍生物产量和选择性、研究微生物代谢途径和酶催化机理、评价产物的香气质量等。
因此,本研究旨在利用常见微生物菌株,通过微生物代谢途径和酶催化作用,转化废弃物等低成本底物制备天然香料和手性化合物,并探究其代谢途径和酶催化机理,为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微生物转化肉桂醛及其衍生物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 构建微生物代谢工程菌株——本研究将选用常见的微生物菌株,如大肠杆菌、酵母菌等为基础,将外源代谢途径基因插入细胞内,构建可转化肉桂醛及其衍生物的代谢工程菌株。
(2) 优化代谢条件——本研究将通过菌株的筛选和代谢条件的优化,实现肉桂醛及其衍生物的高选择性和高产量转化。
(3) 评价香气质量——本研究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手段,对产品的香气成分和品质进行评价。
(4) 探究代谢途径和酶催化机理——本研究将通过代谢产物的分析和酶催化机理的研究,深入探究肉桂醛及其衍生物的微生物代谢途径和酶催化机理。
2. 研究方法(1) 基因工程技术:利用PCR扩增、限制酶切、连接等技术,构建可转化肉桂醛及其衍生物的代谢工程菌株。
(2) 代谢条件优化:利用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等因素,优化菌株的代谢条件,提高产量和选择性。
各专业检索常用英语集锦
生物和环境1. 神经的凋亡Apoptosisi of Neuron2. 肌动蛋白myosin的构象及作用机制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Myosin3. 钇激光器的发射特性Yb Llaser Radiation Character4. 胰酶分泌素的分泌机制The Secreting Mechanism of Cholecystokinin5. 钙离子在信号传导中的作用The Function of Calcium in Signal Transduction6.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的进化过程The Evolution of Rubisco7. 质谱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Mass Spectrometry in Biology8. PHB的微生物合成The Synthesis of PHB in Bacteria9. HIV-1 的研究Research on HIV-110.STA T信号通路在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The Function of STA T s (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Involving the Human Immunological System11.水处理中的反渗透膜Reverse Osmosis in Water Treatment12.水体富营养化研究Research on Water Eutrophication13.饮用水处理和生产Drinking Water Treatment and Production14.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Removal of Heavy Metal in Waste Water15.膜分离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Membrane T echnology in the Use of Waste Water Treatment16.废塑料的生物降解Biodegradation of Wasted Plastics17.有机化合物的生物降解能力的确定方法Th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Biodegradability of Organic Compounds 18.TiO2光催化氧化技术在环境工程中应用Application of Titanium Dioxide Photocatalysis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19.包装材料的回收利用Reuse (Recycle) of Packaging Materials20.水处理中氮的去除The Removal of Nitrogen in Water-treatment21.污水的生物处理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22.催化还原法去除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The Catalytic Processes to Reduce Nitrogen Oxide in Waste Gases23.大气质量模型Atmosphere Environmental Quality Model24.挥发性有机物的测量The Measurement of the V olatile Organic Chemicals25.UASB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Application of UASB (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Reac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26.纺织工业废水中染料的去除The Removal of the Dyes from Waste Water of T extile Industry27.复合PCR技术在基因重组中的应用Multiplex PCR in Genetic Rearrangement28.含多环芳香烃废水对环境的污染The Pollution of Waste Water Containing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29.高效生物反应器的发展Development of High Performance Biotreator30.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纯化生物分子Purification of Biomolecules by HPLC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31.蓝藻中的膜脂成分分析Analysis of Membrane Lipids in Cyanobacteria32.b-amyloid 在老年痴呆症中对神经的作用Function of b-amyloid on Neuron in Alzheimer's Disease33.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培养Cultivation of Embryonic Stem Cells in Mice34.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抑制Inhibition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MMP)35.生物医用亲合吸附剂的研究进展Progress in biomedical affinity adsorbent36.面向环境的土壤磷素测定与表征方法研究进展Review on environmental oriented soil phosphorus testing procedure andinterpreting method37.海水养殖对沿岸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Review on effects of mariculture on coastal environment38.造纸清洁生产的研究进展Recent studies on cleaning production in paper industry39.深度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Progress on treatment of organic wastewater by advances oxidation processes 40.折流式厌氧反应器(ABR)的研究进展Research advances in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ABR)41.膜生物反应器中膜污染研究进展Study progress on the fouling of membrane in membrane bioreactor42.用于水和废水处理的混凝剂和絮凝剂的研究进展Progress o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coagulants and flocculent in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43.二氢异香豆素类天然物的研究进展Development of studies on 3,4-dihydroisocoumarins in nature44.天然二萜酚类化合物研究进展Recent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n natural phenolic diterpenoids45.大气污染化学研究进展Progress in atmospheric chemistry of air pollution46.砷形态分析方法研究进展Development of methods for arsenic speciation47.复合污染的研究进展Advance in the study on compounded pollutions48.生物处理含氯代脂肪烃废水的研究进展Progress in research on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containingchlorinated aliphatics49.重金属生物吸附剂的应用研究现状Application conditions of heavy metal biosorbent50.两液相培养中有机溶剂对细胞毒性的研究进展Advances in studies on effects of toxicity of organic solvents on cells化学和化工1. 纳米材料的进展及其在塑料中的应用rogress and application of nano-materials in plastics2. 聚硅氯化铝(PASC)混凝剂的混凝特性The Coagulation Property of Polyaluminum Silicate Chlorate (PASC)3. 碳纳米管的制备与研究Preparations and studies of carbon nanotubes4. 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展动态Synthesis and development of nanosized materials5. 铁(III)核苷酸配位化合物与转铁蛋白的相互作用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erric nucleotide coordination compounds and transferrin 6. 原位时间分辨拉曼光谱研究电化学氧化还原和吸附过程In-situ time resolved Raman spectroscopic studied on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reduction and adsorption7. 苯胺电化学聚合机理的研究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electrochemical polymerization of aniline8. 沸石新材料研究进展Evolution of novel zeolite materials9. 聚合物共混相容性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in compatibility of polymer blends10.聚酰亚胺LB膜研究进展Recent advances in polymide langmuir-blodgett films11.聚胺酯液晶研究进展The advances in LC-polyurethanes12.热塑性IPN研究进展及相结构理论Advances in thermoplastic IPN and morphological studies13.酞菁类聚合物功能材料研究进展Progresses in functional materials of phthalocyanine polymers14.有机硒化学研究进展Study progress in organoselenium chemisty15.杯芳烃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in calixarene chemistry16.木素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es on lignin biodegradation17.甲烷直接催化转化制取芳烃的研究进展Progress research on direct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methane to aromatics 18.铝基复合材料连接研究进展Advance in joining aluminum metal matrix composites19.现代天然香料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New development of the extraction from natural fragrance and flavour20.电泳涂料的研究进展Progress of study on electrodeposition coatings21.防静电涂料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in antistatic coatings22.壳聚糖开发与应用研究进展Progress in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and production of chitosan23.塑料薄膜防雾化技术的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fogging technologies for plastics films24.膜反应器在催化反应中的研究进展Progress in study of films reactors for catalytical reactions25.表面活性剂对结晶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The development of studies on the influence of surfactants on crystallization 26.液晶复合分离膜及其研究进展Advances in liquid crystal composite membrane for separation27.高倍吸水树脂研究进展Recent progress in super adsorbent resin28.聚合物光折变的研究进展Progress of the study on photorefractivity in polymers29.微生物聚酯的合成和应用研究进展Progress on the bio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bial polyesters30.可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Progress in study on degradable plastics31.金属氢研究进展Progress on metallic hydrogen research32.软磁性材料的最新进展Recent advances in hard and soft magnetic materials33.光敏聚酰亚胺的研究进展Development of studies on photosensitive polyimides34.高分子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进展Advances in polymers of porphyrins and their complexes35.水性聚胺酯研究进展Recent development of waterborne polyurethanes36.C60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含能材料方面的应用前景Application prospect of C60 in energetic materials37.滤膜溶解富集方法研究进展Progress in investigation of concentration by means of soluble-membrane filter 38.人工晶体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synthetic crystals39.钛硅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Development of titanium silicon catalytic materials40.环烯烃聚合物的合成和应用研究进展Progress of polymerization and copolymerization with ethylene of cyclooelfines 41.多孔炭的纳米结构及其解析Nanostructure and analysis of porous carbons42.羰化法合成a-芳基丙酸研究进展Progress in preparation of a-arylpropionic acids through catalytic carbonation 44.组织工程相关生物材料表面工程的研究进展Advances in research on surface engineering of biomaterials for tissueengineering45.表面波在表面活性剂流变学研究中的应用Surfac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surfactant studied by surface wave technique 46.水溶性高分子聚集行为荧光非辐射能量转移研究进展Development of Fluorescence Nonradiative Energy Transfer in the Research for Aggregation of Water-Soluble Polymers47.两相催化体系中长链烯烃氢甲酰化反应研究进展Advance in the Hydroformylation of Higher Olefin in Two-Phase Catalystic System 48.聚合物膜燃料电池用电催化剂研究进展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Electrocatalyst for PEMFC49.纳米器件制备的新方法--微接触印刷术New nano-fabrication Method-Microcontact Printing50.智能型水凝胶结构及响应机理的研究进展Recent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Effects and ResponsiveMechanism of Intelligent Hydrogels51.甲醇蒸馏distillation of methanol电类1. Amplifiers 放大器2.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 TM) 异步传输模式3. Aritificial reality 虚拟现实4. Bayesian classification 贝叶斯分类器5. Biped robot 两足机器人6. Cable modem 有线调制解调器7. CDM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8. Chaotic neural network 混沌神经网络9. Code optimization 代码优化10. Communication switching 通信交换11. Computer aided design 计算机辅助设计12. Compiler optimisation techniques 编译优化技术13. Computer game design 计算机游戏设计14. Computer graphics 计算机图形学15. Computer network 计算机网络16. Computer simulation 计算机仿真17. Computer vision 计算机视觉18. Continuous speech recognition 连续语音识别19. Corner Detect Operator 边角检测算子20. Database application 数据库应用21. Design of operation system 操作系统设计22. Digital filter 数字滤波器23.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数字图像处理24. 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s 数字集成电路25. Digital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数字卫星通信系统26.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数字信号处理27. Digital television technology 数字电视技术28. Discrete system simulator programming 离散系统仿真编程29. Distributed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分布式交互性学习环境30. EDA 数字系统设计自动化31. Electrical vehicles 电动交通工具32. Electricity control system 电力控制系统33. Electromagenetic wave radiation 电磁波辐射34. Face recognition 人脸识别35. Family Automation 家庭自动化36. Fibre bragg gratings 光纤布拉格光栅37. FIR digital filters 有限冲击响应数字滤波器38. Firewall technology 防火墙技术39. Fuzzy control 模糊控制40. Genetic algorithm 遗传算法41. HDTV 高清晰度电视42. High capacity floppy disk 高密度软盘43. High quality speech communication 高质量语音通信44. Image compression 图像压缩45. Image processing and recognition 图像处理和识别46. Image registration 图像配准47. Information retrieval 信息检索48. Intelligent robot 智能机器人49.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智能交通50. Internet protocol 因特网协议51. 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52.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53. LAN, MAN and W AN 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54. 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s 大规模集成电路55. Laser diode 激光二极管56. Laser measurement 激光测量57. Liner programming 线性规划58. Liner system stability analysis 线性系统稳定性分析59. Local area network security 局域网安全60. Magnetic material and devices 磁介质与设备61. Mass storage systems 海量存储技术62. Microwave devices 微波器件63.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移动通信系统64. MOS circuits MOS电路65. Motion control of robot 机器人运动控制66. Multimedia network 多媒体网络67. Network computing and knowledge acquisition 网络计算和知识获取68. Network routing protocol test 网络路由协议测试69. Neural network 神经网络70. Non-linear control 非线性控制71. Optical communication 光通信72. Optical fiber amplifiers 光纤放大器73. Optical hologram storage 光全息存储74. Optical modification 光调制75. Optical sensors 光传感器76. Optical switches 光开关77. Optical waveguides 光波导78. Packet switching technology in networks 网络中的分组交换技术79. Parallel algorithms 并行算法80. Pattern recognition 模式识别81. Photoelectric devices 光电子器件82. Process identificaion 过程辨识83. Programmable DSP chips 可编程数字信号处理芯片84.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 可编程逻辑器件85. Radar antennas 雷达天线86. Radar theory and systems 雷达理论和系统87. RISC architecture 简单指令处理器结构88. Satellite broadcasting 卫星广播89. Self calibration of camera 摄像机自适应校准90. Semiconductor laser 半导体激光器91. Semiconductor quantum well superlattices 半导体量子阱超晶格92. Signal detection and analysis 信号检测和分析93. Signal processing 信号处理94. Software engineering 软件工程95. Solid lasers 固体激光器96. Sound synthesiser 声音合成器97. Speech processing 语音处理98. System architecture design 系统结构设计99. Telecommunication receiving equipment 通信接收设备100. Theory of remote sensing by radar 雷达遥感理论101.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时分多路访问102. Unix operating system Unix操作系统103. Video encoding and decoding 视频编解码104. Video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视频通信系统105.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波分复用106. Wavelet transform 小波变换机械、自动化、物理、力学1. 无电压力传感器Nonelectric Pressure Sensors2. 金属腐蚀Metal Corrosion3. 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与制造The Design and Manufactory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4. 分布式操作系统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s5. 金属材料的微结构和纳米结构Micro and Nanostructures of metal materials6. 宇宙背景辐射Backgroud Cosmic Radiations7. 非线性规划中的库恩-塔克条件kuhn-Tucker condition in Non-liner Programming8. 气体激光器Gas Laser9. 能量的来源及转化Energy resources and conversion10. 微纳米摩擦学Micro/nano-tribology11. 噪声控制Noise Control12. 空间观测技术Astronomical observation techniques13. 原子钟Atomic Clocks14. 半导体的磁性研究Research for Magnetic of Semiconductors15. 光学图形处理Optical Image Processing16. 液体/气体激光器加工Liquid/Gas Laser Machining17. 太阳能应用Solar Energy Application18. 流动系统中的混沌现象Chaos in Flowing Systems19. 半导体材料及仪器Semiconductor material and devices20. 电场测量研究Electric Field Measurement21. 系统及控制理论Systems and Control Theory22. 机械参量的测试Mechanical variables Measurement23. 光纤Optical Fibres24. 机动目标跟踪Tracking of Maneuvering T argets25. 航天技术Aerospace T echnology26. 导弹跟踪控制系统Missile Tracking System27. 液晶显示器件Liquid Crystal Displays28. CMOS 门电路CMOS Gate Circuits29. 图象采样与处理Image Sampling and Processing30. 光逻辑器件Optical Logic Device31. 信号发生器Signal Generator32. 蛋白质晶体测量Measurement of Protein Crystal Growth33. 有线电视Cables T elevision34. 震动与控制系统Vibration and Control System35. 高压输电系统的安全性研究Stability of High-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System36. 电荷Electric Charge37. 电子显微镜及电子光学应用Electron Microscopes an Optics Applications38. 辐射的影响The Effect of Radiation39. 电化学传感器测试装置Electronchemical Sensors T esting Equipment40. 爱因斯坦-麦克斯韦场Einstein-Maxwell Fields41. 柔性角度传感器在生物力学中的应用Biomechanical Application of Flesible Angular Sensor42. 压电材料及应用装置Piezoelectric Materials and Devices43. 超导材料及其应用Superconducting Materials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Them44. 光学干涉Optical Interferometry45. 表面测量Surface Measurement46. 等离子体中的电磁波Electromagnetic Waves in Plasma47. 半导体激光器Semiconductor lasers48. 数字人脸辨识Digital Face Recognition49. 光波导Optical Waveguides Theory50. 机械波检测技术Mechanical Waves T esting technology51. 激光调制技术Laser beam Modulation T echnology52. 只读内存Read-only Memory53. 光学显微镜Optical Microscopy54. 光纤位移测量传感器F-O displacement sensors55. 激光扫描Laser Scanners56. 量子论与量子场论Quantum Theory and Quantum Field Theory57. 流体机械Fluid Mechanics58. 地球引力Earth Gravity59. 自动控制系统Automatic Control System60. 静电线性加速器Electrostatic and Linear Accelerators61. 专家系统与网络接口Expert Systems and Network Interface62. 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63. 全息存储Holography Storage64. 核能在中国的前景The Future of Nuclear Energy in China65. 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The Kinematics an Dynamics of Robots66. 合成材料制品Composite Materials Preparations67. 光的吸收Light Absorption68. 自适应控制系统Self-adjusting Control Systems69. 通信与信息系统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s70. 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Chips71. 虚拟制造Virtual Manufacturing72. 雷达遥感Remote Sensing by Radar73. 晶格理论与点阵统计学Lattice Theory and Statistics7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Oriented Program Development75. 单片机应用及其外围设备The Applications of SCP and Outer Equipment76.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77. 彩色电视设备Color T elevision78. 陶瓷-金属复合材料Ceramics-metallisation Composite Metallisation79. 电子信号的检测与处理Electronic Signal Detection and Processing80. X射线望远镜X- ray T elescope81. 基于网络的分时控制系统Time-varying Control System Based on Network82. 收音机信号传输Radio Broadcasting83. 单壁炭纳米管合成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Synthesis84. 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 esting85. 汽车工业Automobile Industry86. 半导体材料与身体健康Semiconductor Materials and Health Physics87. 热辐射Heat Radiation88. 网络拓扑学Network T opology89. 微波的应用The Application of Microwave90. 局域网的设计The Design of Local Area Networks91. 金属元素表面结构Surface Structure of Metallic Elements92. 多媒体系统网络集成Network Synthesis of Multimedia Systems93. 铁氧体微波吸收材料Ferrite Microwave Absorbing Materials94. 炭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Composite95. 超导材料Superconducting Materials96. 远程定位水质控制Remote and On-site System for Water Quality Control97. 太阳能电力系统Solar Energy Power System98. 卫星接收系统Satellite Broadcasting and Relay System99. 时空对称性与守恒定律Symmetry of Space-time and Conservation Laws 100.邮件系统的体系及应用Application and Schemas for Mailbox System。
天然植物香料提取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 :17 — 66f 0 8 0 — 0 5 0 6 9 4 2 0 ) 3 0 6 — 2 1
天然 植 物 香 料 提 取 加 工 工 艺研 究 进展
王花俊 ,张峻松 ,刘利锋 z 。 ,
(. 1郑州轻工业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河南 郑州 2 山东中烟_ . T业公 司技 术中心青 岛研究所 ,山东 青岛 4 00 ; 5 0 2 260) 6 0 0
a d ito c d ne e ta t e hnc n r ve n n rdu e w xr ci tc is i e iw.T e ue to swhih s u d b i te to o a e r ie on hr e q sin c ho l e pad a tn in t r as d.
摘要 :综述 了制备天然 香料 的不 同加丁工艺技术及其优缺 点 ,并重点介 绍了相对较新 的工艺 技术——旋 转锥体柱蒸
馏 方 法 的 原理 及应 用 。 关键词 :天然 香料文献 标 志 码 :A
Ne P o rs ft e E ta t n fo Nau a ln ef me w r g e so xr ci m t rlP a t ru h o r P
Ke o d : n t rlp r me e t c c nq e d v l p n yw rs au a e f u ; xr t e h i u ; e eo me t a t
1 天 然植 物香料 提 取 的国 内外现 状 随着 国民经济 的发 展 和人 民生 活水平 的提 高 ,以
Ab ta t Re e t r g e so e e rh o o d r x rc e h i u e n s d wi ey i h n u t fn t rlp r me, src : c n o rs fr s ac fs me mo e n e t ttc n q e b ig u e d l n t e i d s o au a e f p a y r u
天然香料分离提纯的研究进展
第 1 3卷 第 1期 2 0 1 2年 3月
上 海 应 用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J O U R N AL O F S H A N GH A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TE C H N O L O G Y( N A T U R AL S C I E N C E )
摘要 : 随着分 离技 术 的 日益 更新 , 天 然香料 的分 离提 纯技 术也得 到 了快速发 展 。通过 介 绍天
然香 料分 离提取 的传 统 方法和 新兴 方 法 , 如 水蒸 汽蒸 馏 法 、 超 临界 流 体 萃取 法、 微 波辅 助 萃 取
法、 分 子 蒸馏 法 、 微胶 囊一 双 水相 萃取 法 以及 酶 法和膜 分 离等 , 论 述 了近年 来天 然香料提 取 技 术
应 用更 为广 泛 , 因 此对 天 然 香 料 的 消 费需 求 量 不
天然 香料 的提 取 技 术 由来 已久 , 大约 从 8世
香料 ; 加 之香 料 在 食 品 、 医药 、 精 细化 妆 品等 领 域
纪开 始 , 人 们就 已经 能用 简 单 的蒸 馏法 提 取 一 些
植 物 性 香料 ; 到1 3世 纪 , 香 料 化学 研 究 的前 驱 者 第 一 次从精 油 中分离 得到 萜烯类 物质 ; 而到 2 0世 纪后 半期 , 香料 提取 分离 技术得 到 了快速 的发 展 , 工业 生产 的规 模 不 断 扩 大 。近 年来 , 随着 人 们 消
当代天然产物开发及进展
当代天然产物开发及进展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都是自然界中丰富的资源,其体内的化合物和物质具有各种各样的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天然产物的开发和利用也在不断拓展,成为了当代科研和产业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天然产物的定义、天然产物开发的方法以及天然产物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当代天然产物开发及进展。
一、天然产物的定义天然产物是指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并由生物体产生或获得的化学物质,包括植物、动物以及微生物等。
这些天然产物具有天然的来源和生物的活性,其化学结构和功能特点决定了它们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潜力。
二、天然产物的开发方法1. 传统提取技术传统提取技术是天然产物开发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包括水提取、醇提取、溶剂提取等多种提取方法,通过提取原料中的有效成分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所需的天然产物。
传统提取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同时也存在提取效率低、环境污染等问题。
2. 生物技术方法生物技术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天然产物开发方法。
它包括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重组蛋白、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生产等多种技术手段,能够大幅提高产物的纯度和产量,并能够制备出一些天然界中不存在的化合物。
合成生物学方法是一种新兴的天然产物开发技术。
它利用生物体内的合成途径,通过对基因工程和代谢工程的调控,改造生物体内的合成途径,最终实现对所需化合物的高效生产。
合成生物学方法可以为天然产物的开发提供更多新的思路,并有望促进更多新型天然产物的发现和生产。
三、天然产物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1. 医药领域天然产物在医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从我国古代的中草药到现代的天然产物药物,天然产物一直是医药研究和开发的重要来源。
我国的三七、人参、黄芪等中草药,都是天然产物的典型代表。
一些重要的抗癌药物、抗生素类药物、调节免疫系统的药物等,也是由天然产物改造或合成而来。
当代天然产物开发及进展
当代天然产物开发及进展当代社会对天然产物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重视,这不仅是因为天然产物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功效,更重要的是出于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追求。
当代天然产物开发的进展不仅体现在传统的农业、林业和渔业领域,还体现在化妆品、保健品、食品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
这些天然产物的开发和利用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健康和环保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当代天然产物开发的现状和趋势、新技术的应用、产业政策和规划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当代社会对天然产物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在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人们更加倾向于选择天然、绿色、有机的产品。
这种趋势推动了天然产物开发的进一步发展,各种涉及天然产物的产业也日益壮大。
有机农业、野生资源开发、中药材种植等产业,都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传统的采集、种植、加工模式逐渐被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所取代,通过科技手段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天然产物,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野生植物的种植养殖、中药材的提取纯化、天然香料的合成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天然产物的开发水平得到了提高。
天然产物的开发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农业、林业和渔业领域,还涉及到了现代化的产业。
天然植物提取物在化妆品、保健品、食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了当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新的应用领域为天然产物的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
新技术的应用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需要依靠高新技术手段来提高产量、提高质量、提高附加值。
目前,各种先进的生物技术、化学技术、工程技术等都在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生物技术尤其是对于天然植物、野生动物的保护和繁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基因改良、组织培养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珍稀植物和动物的保护和繁育,为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可能。
化学技术在天然产物的提取、纯化、合成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木香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木香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木香,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木香的研究逐渐深入,其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木香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木香的药理作用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首先对木香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概述,包括挥发油、黄酮类、生物碱等,然后重点介绍这些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镇痛等。
本文还将探讨木香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和前景,以期为其在现代医学中的更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加深对木香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理解,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木香的有效成分木香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其有效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其广泛的药理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目前,科研人员已经成功分离和鉴定了多种木香中的有效成分,这些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等。
挥发油:挥发油是木香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效成分之一,其中主要包含萜类化合物,如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等。
这些萜类化合物赋予了木香独特的香气,并在其抗炎、抗菌、镇痛等药理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木香中还含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如木犀草素、槲皮素等。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同时还具有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苯丙素类化合物:苯丙素类化合物也是木香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如香豆素、伞形花内酯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木香中还含有其他多种有效成分,如多糖、皂苷等,这些成分也为木香的药理作用提供了重要支持。
未来,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还会有更多木香中的有效成分被揭示,为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可能。
三、木香的药理作用木香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深入的药理作用研究。
天然烟用香料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d i s t i l l a t i o n a n d s o l v e n t e x t r a c t i o n , s p i n n i n g c o n e c o l u mn d i s t i l l a t i o n, c o n t i n u o u s l i q u i d — l i q u i d e x t r a c t i o n,
罗会 贤 , 田兆福 , 李 小兰
( 1 . 广 西 中烟工 业有 限责任 公 司 技 术 中心 ,广 西 南宁 5 3 0 0 0 1 ; 2 . 郑 州轻 工业 学 院 食 品与 生物工程 学 院 ,河南 郑 州 4 5 0 0 0 1 ) 摘要 : 综述 了近 年 来水蒸 气蒸馏 、 分 子蒸馏 、 同时蒸馏 萃取 、 旋 转 锥体 柱 蒸馏 、 连 续液 液 萃取 、 连 续 动
c o n t i n u o us d y n a mi c c o un t e r c u r r e n t e x t r a c t i o n, s o l i d— p ha s e mi c r o e x t r a c t i o n, l i q u i d- p h a s e mi c r o e x t r a c t i o n, s i n g l e — d r o p mi c r o e x t r a c t i o n, s u p e r c r i t i c a l lui f d e x t r a c t i o n, mi c r o wa v e e x t r a c t i o n, u l t r a h i g h- p r e s s u r e e x t r a c —
香料研究报告
香料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报告主要介绍了香料的研究情况,包括香料的定义、分类、制备方法以及香料在食品、美容和医药等领域的应用。
通过对香料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香料的特性和作用,并且为香料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引言香料是一种能够赋予物质香味的物质,广泛应用于食品、美容和医药等行业。
香料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口感和香气,还具有调节情绪、改善身体状况等作用,因此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系统综述香料的研究进展,并为香料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2. 香料的定义和分类香料是指具有香气的物质,来源多样,可以是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根据香料的来源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天然香料和人工合成香料两大类。
天然香料是指直接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中提取的香料,包括植物精油、动物分泌物和微生物代谢产物等。
人工合成香料则是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合成的香料,包括合成香精和合成香料等。
3. 香料的制备方法3.1 天然香料的制备方法天然香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提取、蒸馏、冷浸提等。
提取是指通过溶剂将香料成分从原材料中提取出来,蒸馏则是利用物质的沸点差异进行馏分,冷浸提是指将植物原料与溶剂混合后静置一段时间,使香料成分从原料中溶解到溶剂中。
3.2 人工合成香料的制备方法人工合成香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有机合成和生物合成两种。
有机合成是指通过化学反应将原材料转化为目标香料成分,生物合成是指利用微生物或酵素来合成香料成分。
4. 香料在食品领域的应用4.1 提高口感和香气香料在食品加工中起到提高口感和香气的作用,可以增加产品的风味吸引力,提升消费者的食欲。
4.2 增加抗氧化性香料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延缓食品的氧化过程,保持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4.3 抑制微生物生长一些香料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作用,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减少细菌和霉菌的滋生。
5. 香料在美容领域的应用5.1 改善香味和口感香料在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常用于改善产品的香味和口感,增加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香料的科学与技术进展
香料的科学与技术进展香料是人类感官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引人入胜的气味和味道,可以被应用于食品、化妆品、香水、清洁产品等众多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香料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本文将探讨香料的科学研究及其技术进展。
一、香料的定义和分类香料是指从植物、动物或合成方法中提取的具有独特气味和味道的物质。
根据来源的不同,香料可以分为植物香料、动物香料和人工合成香料。
植物香料主要由鲜花、叶子、果实、根茎等部位提取,如薰衣草、柠檬、香草等。
动物香料则主要来自于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如麝香、龙涎香等。
人工合成香料是通过化学合成手段得到的,如气味和味道相似于自然香料的顺酐、甲基香兰素等。
二、香料的科学研究1. 香料的化学成分分析科学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等分析仪器,对香料的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鉴定香料中各种化合物的存在和含量,并揭示其产生气味和味道的机理。
2. 香料的作用机制研究科学家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香料与感官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
他们发现,香料中的化合物可以与感官受体结合,从而触发神经信号传递,引起人体的感觉和情感体验。
这项研究有助于理解为什么不同的香料可以产生不同的感官效果。
三、香料的技术进展1. 香料提取技术提取是获得天然香料的关键步骤。
传统的提取方法包括水蒸气蒸馏、溶剂提取等。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提取效率低、耗时长等问题。
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发了一些新的提取技术,如超声波提取、微波辅助提取等,这些技术可以提高提取效率和产品质量。
2. 香料合成技术随着化学合成技术的进步,人工合成香料已经成为香料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成香料,可以获得更多种类的香料,并在气味和味道上进行精确调控。
此外,合成香料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且不受天气、环境等因素的限制。
3. 香料保持技术香料的气味和味道容易受到光照、氧化、热力等外界条件的影响而失去。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开发新的保持技术,包括微胶囊包覆技术、气相微封闭技术等,以延长香料的保持时间并保持其原有的气味和味道。
植物性香料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 发展历史
香料 的发展历史悠久 ,从黄帝神农 氏时代人
们采集树皮 、草 根作 为医药 用 品来 驱疫 避秽 开 始 ,现已有 50 00多年的历史。起初人们把这些有
的花 、叶、茎、根 和 果实 ,或者 树 木 的 叶、木 质、树皮和树根中提取的易挥发芳香组分的混合
GAO a . i LICh o Xi n L a
( . G a gh uR —R i gf dpo u t C . t,G a ghu 14 2 1 u nzo i i a o rd cs o ,Ld u n zo 5 14 ; X n o
2 Lgt n ut n odIstt o o t C iaU iesyo eh o g ,G a gh u 6 0 . i d s ya dF o tue f uh hn nvr t f cn l y u nzo 5 0 4 ) hI r ni S i T o 1
Ab ta t n ti a e , tersac itr fpa to gn f v ri it d c d,a d te e t cin tc n lge y sr c :I hsp p r h e erh hsoy o ln r i ao s nr u e i l o n h xr t e h oo isae a o
进行 了展望 。 关键词 :关键词 :植物性 香料 ;提取技术 ;研究进展
中圈分 类号 :T 22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S0 . 06—2 1 (0 6 6一 5 3 20 )0
Re e r h a v n e n t e e ta t n s a c d a c s o h x r c i o t c oo is o l n r i lv r e h lge fpa to i f o n gn a
天然香辛料风味物质提取技术与应用开发研究进展
doi:10.16736/41-1434/ts.2021.07.019天然香辛料风味物质提取技术与应用开发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n Extrac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of Flavor Substancesfrom Natural Spices◎ 马 钤,郭川川(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200)MA Qian, GUO Chuanchuan(Sichuan Tianwei Food Group Co., Ltd., Chengdu 610200, China)摘 要:本文对天然香辛料风味物质提取技术(水蒸气蒸馏、超临界萃取、溶剂萃取法、压榨法和亚临界萃取法)的研究概况以及提取物的应用开发进行综述,为天然香辛料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香辛料;超临界萃取;传递载体;复凝聚法;纳米乳液制备技术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flavor compounds from natural spices (steam distillation,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solvent extraction, pressing, sub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xtracts were reviewed,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natural spices.Keywords:spice; supercritical extraction; transfer carrier; complex coacervation; nanoemulsion preparation technology中图分类号:TQ654香辛料是指由某些植物的晒干组织,如种子、果实、树皮或根制成的食物调味品,在食物调味方面得到广泛使用,人们使用香辛料主要用来提升食物的香味,常见的香辛料有豆蔻、花椒、白芷、沙姜、桂皮等。
天然香料精加工技术研究
天然香料精加工技术研究
杨柳天壹;周容;丁玉;陶飞燕
【期刊名称】《农产品加工》
【年(卷),期】2022()20
【摘要】介绍了天然香料精加工的不同技术,如膜分离技术、分子蒸馏技术、旋转锥体柱技术和树脂吸附技术等,这些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消除天然香料不利感官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在加工过程中香气的损失,或对香味物质进行回收,从而进一步扩大天然香料的应用范围。
【总页数】3页(P91-92)
【作者】杨柳天壹;周容;丁玉;陶飞燕
【作者单位】四川三联新材料有限公司;四川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
【相关文献】
1.追求天然的咸味香料——咸味香精香料市场的趋势
2.天然烟用香料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3.天然香料提取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4.天然香料及生物质香料的研究动向
5.植物性天然香料提取新技术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迷迭香天然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应用研究
迷迭香天然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应用研究一、摘要本文对迷迭香天然活性成分的提取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先进的提取工艺和技术,从迷迭香叶片中有效提取出具有显著抗氧化、抗炎和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研究结果表明,迷迭香中的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可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和药品等领域。
通过对迷迭香天然活性成分的提取和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本文为迷迭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迷迭香的特性及在食品调味和药品中的应用迷迭香是一种多用途的植物,不仅具有独特的香气,还含有丰富的天然活性成分。
迷迭香中最为著名的活性成分为鼠尾草酸、迷迭香酸、迷迭香苷等,这些成分赋予了迷迭香独特的风味和多种健康益处。
在食品调味方面,迷迭香常被用作香料添加剂,用于提升食物的口感和香气。
它可以添加到各种烹饪调料中,如酱油、醋、炖菜、腌制食品等,使食物更加美味可口。
迷迭香的抗氧化特性使其成为一种优秀的抗氧化剂,可用于保护食品免受氧化损害,延长保质期。
在药品应用方面,迷迭香中被发现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炎、抗菌、抗病毒等。
迷迭香提取物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头痛、消化不良等。
迷迭香中的某些成分还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疼痛等功效,被用于制备治疗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方面的药物。
迷迭香还被用于制作保健品和化妆品,以其天然的活性成分来滋养身体和保护皮肤。
2. 国内外对迷迭香活性成分提取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品质的追求以及对天然植物资源的逐渐认识和开发,迷迭香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
国内外在迷迭香活性成分提取技术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迷迭香活性成分的提取主要以水蒸气蒸馏法为主,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所得提取物中活性成分含量较低,且可能存在溶剂残留等问题。
为了克服这些局限性,研究者们开始尝试采用其他方法,如超临界萃取、微波辅助萃取、超声波辅助萃取等,以提高迷迭香活性成分的提取效率和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