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第1课时《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知识点归纳及例题解析必修2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以及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本节是学好元素性质的基础,也是学好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掌握周期、族的概念;2、能力目标:学会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情感目标:学会合作学习三、重点和难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推算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四、学情分析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周期表的大致结构,并会用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信息,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及元素周期表的具体结构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讨论、讲解、练习相结合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初步理解周期、族的概念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导学案,课内探究导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教学环境设计和布置,合理给学生进行分组。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提问〕1、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样的关系?2、周期表中前18号元素有哪些?3、表格是按什么原则编排的?注:编排三原则(1)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
(3)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行。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大家看本节的目标、重点、难点。
然后看第一个探究问题,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课前预习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吧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点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如何?每个横行、纵行分别是指什么?教师:大家的问题提得都很棒。
第4课:高一化学 第一章第二节 第1课时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学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学习目标】1、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2、熟练画出1-20号元素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3、能写出1-20号元素原子中结构特殊的原子4、熟练写出10电子、18电子粒子,熟悉它们之间的反应5、根据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进行元素的推导【重难点】根据1-20号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进行元素的推导【课堂学习案】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在多电子原子里,原子核外的电子的能量是的,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
在离核______________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离核______________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2. 电子层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则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的电子层里,然后再按照由里向外的顺序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渐的电子层里。
(2)分层排布原则①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个(n代表电子层数)。
②第1层最多只能排______个电子③除K层外,不论原子有几个电子层,最外层不超过__ 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个)。
④次外层不超过__ 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__ 个。
二、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练习1】画出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K Ca Al3+Si Cl-【应用提升】1、原子形成阳离子,其电子层比原子;原子形成阴离子,其电子层与原子的电子层。
若a A n-与b B m+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请画出它们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
2、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1)最外层电子数为l的原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目录【精选】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共2课时) 第1课时 乙醇 第2课时 乙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共2课时) 第1课时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 第2课时 糖类、油脂、蛋白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章末复习提升 章末综合检测(word)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共2课时) 第1课时 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第2课时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二节 资源的综合利用 环境保护(1课时) 章末复习提升 章末综合检测(word) 期中综合检测(word) 模块综合检测(word)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共3课时) 第1课时 元素周期表 第2课时 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 第3课时 核素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共3课时) 第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第2课时 元素周期律 第3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第三节 化学键(共2课时) 第1课时 离子键 第2课时 共价键 章末复习提升 章末综合检测(word)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1课时)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1课时)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共2课时)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速率 第2课时 化学反应的限度以及反应条件的控制 章末复习提升 章末综合检测(word)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共2课时) 第1课时 甲烷 第2课时 烷 烃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共2课时) 第1课时 乙烯 第2课时 苯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表示原子组成的一种方法
X 质量数 —— A
核电荷数 —— Z
——元素符号
(核内质子数)
请看下列表示
a——代表质量数; b——代表质子数既核
核外电子
Z个
3、阳离子 aWm+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a-m
书
阴离子 bYn-: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外电子数=b+n
设
二.核素、同位素
计
1、定义:
核素:人们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原子)互为同位素。
【回答】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中的最小粒子
3、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那么,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电子
在核外空间的运动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一、原子结构
1、 原子核的构成
【投影】原子结构示意图
一.原子结构
1. 原子核的构成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2、质量数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
知
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近似原子量
识
原子核
质子 Z 个
结
构
中子 (A-Z)个
与 板
பைடு நூலகம்
原子 AZX
教案
课题: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 1 页 共 127 页
授课班级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精品教、学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能根据提供的原子序数判断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3、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了解同位素的概念及相关知识4、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养成勇于创新的的品质【重点难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相互推断;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课前预习】1、1869年,俄国化学家将已知的元素通过分类、归纳,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在周期表中,把相同的元素,按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做;把相同的元素,按的顺序排成纵行,称为。
2、原子序数= = = 原子。
3、在周期表中,有些族还有一些特别的名称。
如:第ⅠA族(除氢),又称;第ⅦA族,又称;0族,又称。
X代表一个原子。
4、原子符号Az【思考】元素、核素、同位素的不同和联系。
在周期表中收入了112种元素,是不是就只有112种原子呢?【学习探究】一、元素周期表【阅读思考】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P5页,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1、现行的元素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如何进行编排的?2、周期表中周期和族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小结】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周期: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称为周期;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成纵行,称为族。
【思考】观察元素周期表,回答下列问题:1、周期表中有多少周期?每周期有多少种元素?2、在周期表中共有多少列?分为哪些族?3、在所有族中,元素最多的族是哪一族?共有多少种元素?4、在周期表中的第18列(稀有气体元素)为何称为0族?【小结】横行叫周期,共有七周期;一~三短周期,其余长周期;竖行称作族,总共十六族;Ⅷ族最特殊,三行是一族;一、八依次现,一、零再一遍;二、三分主副;先主后副族;镧、锕各十五,均属ⅢB族。
2018-2019学年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2节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分区与应用作业 鲁科版
元素周期表的分区与应用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作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大多数位于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交界处B.农药中常含有的元素通常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方区域内C.构成催化剂的元素通常在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区域内D.在周期表过渡元素中寻找作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合金材料的元素2.关于元素周期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超导体材料的元素B.在过渡元素中可以寻找制备催化剂及耐高温、耐腐蚀材料的元素C.在过渡元素区域可以寻找制备新型农药材料的元素D.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最右上角3.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的一些元素能用于制( ) A.合金B.半导体C.催化剂D.农药4.元素周期表中某区域的一些元素通常用来制造农药,这些元素是( )A.左下方区域的金属元素B.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C.右上方区域的非金属元素D.稀有气体元素5.关于过渡元素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型高效催化剂多与过渡元素有关B.高效低毒农药多与过渡元素有关C.过渡元素中只有铁、锰等少数元素存在变价D.大多数过渡元素的单质不能与酸反应6.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是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B.在周期表中,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横行,每一横行为一周期C.元素周期表中,总共有18个纵行,18个族D.第ⅠA族(氢除外)的元素又称为碱金属元素,第ⅦA族的元素又称为卤族元素7.如果把元素周期表分为下面3个区域,则最活泼的金属、最活泼的非金属、最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分别位于( )A.①区、③区、③区B.①区、③区、②区C.①区、②区、②区D.②区、③区、③区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左边都为金属元素B.钠、镁、铝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减弱C.氟、氯、溴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D.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镁碱性依次减弱9.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周期表中的位置。
高中化学必修二课后习题答案
参考答案: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1;1;Cs;Li;7;1;F;F。
2.C 3.C 4.A5.(1)6 3Li 7 3Li;(2)14 6C 14 7N;(3)23 11Na 24 12Mg。
6.7.8.略9.(1)4Li+O2点燃2Li2O 氧化剂:O2、还原剂:Li;(2)2K + 2H2O =2KOH +H2 氧化剂:H2O 还原剂:K(3)Br2 + 2KI =2KBr +I2氧化剂:Br2还原剂:KI(4)Cl2 + 2FeCl2=2FeCl3氧化剂:Cl2还原剂:FeCl210.(1)甲: C 二IVA ;乙: O 二VIA;丙:Na 三IA;丁:Al 三IIIA(2)甲与乙:C+O2点燃CO2乙与丙:4Na+O2=2Na2O 或者2Na+O2△Na2O2乙与丁:4Al+3O2△2Al2O3。
11.不可以,113种元素不等于只有113种原子,很多元素还存在这不同的核素,即有同位素存在,所以原子种类实际上多于113种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减小;减弱;增强;Na;NaOH;Al(OH)3;HClO4。
2.B3.C 4.(1)金属性K﹥Na (2)金属性Al﹥B(3)非金属性Cl﹥P(4)非金属性Cl﹥S (5)非金属性O﹥S5.(1)酸性HNO3﹥H3PO4(2)碱性KOH﹥Mg(OH)2(3)碱性Mg(OH)2﹥Al(OH)36.银白色,与水剧烈反应,性质比钾和钠活泼7.(1)钡比铍剧烈;(2)钡应该用煤油液封后密封保存。
8.(1)X:碳元素Y:氧元素Z:钠元素W:铝元素;(2)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族序数(3)2C+O2点燃CO C+O2点燃CO24Na+O2=2Na2O2Na+O2△Na2O2 4Al+3O2△2Al2O39.锗、锡、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依次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增强,所以被氧化越来越易,碱性越来越强。
2019_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一)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一)[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理解原子半径、元素第一电离能之间的递变规律,能利用递变规律比较原子(离子)半径、元素第一电离能的相对大小。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原子半径、元素第一电离能递变规律的学习,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认知模型,并能利用该认知模型解释元素性质的规律性和特殊性。
一、原子半径1.原子半径的影响因素及递变规律(1)影响因素(2)递变规律①同周期:从左到右,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稀有气体除外)。
②同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2.离子半径的大小比较(1)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例如:r(O2-)>r(F-)>r(Na+)>r(Mg2+) >r(Al3+)。
(2)带相同电荷的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例如:r(Li+)<r(Na+)<r(K+)<r(Rb+)<r(Cs +),r(O2-)<r(S2-)<r(Se2-)<r(Te2-)。
(3)同种元素的离子半径:阴离子大于原子,原子大于阳离子,低价阳离子大于高价阳离子。
例如:r(Cl-)>r(Cl),r(Fe)>r(Fe2+)>r(Fe3+)。
(4)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均不相同的离子可选一种离子参照比较。
例如,比较r(K+)与r(Mg2+)可选r(Na+)为参照,r(K+)>r(Na+)>r(Mg2+)。
例1(2018·聊城二中高二月考)下列对原子半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同周期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B.对于第三周期元素,从钠到氯,原子半径依次减小C.各元素的原子半径总比其离子半径大D.阴离子的半径大于其原子半径,阳离子的半径小于其原子半径【考点】微粒半径的大小与比较【题点】微粒半径的大小与比较的综合答案 C解析同周期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吸引增大,原子半径减小,A、B项正确;原子形成阳离子时,核外电子数减少,核外电子的排斥作用减小,故阳离子半径小于其原子半径;而原子形成阴离子时,核外电子的排斥作用增大,阴离子半径大于其原子半径,C项错误,D项正确。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目录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目录第一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 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第2 讲物质的量浓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1 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第2 讲离子反响离子方程式第3 讲氧化复原反响的根本概念第4 讲氧化复原反响的规律和应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 讲碱金属元素——钠第2 讲铁及其化合物第3 讲镁及其化合物第4 讲铝及其化合物第四章常见的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1 讲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第2 讲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3 讲硫及其化合物第4 讲氮的氧化物和硝酸第5 讲氨和铵盐第五章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1 讲元素周期表第2 讲元素周期律第3 讲化学键第六章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电化学第1 讲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实验探究:中和热的测定第2 讲原电池化学电源第3 讲电解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第七章化学反响速率和化学平衡第1 讲化学反响速率第2 讲化学反响的方向和限度第3 讲化学平衡移动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1 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第2 讲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3 讲盐类的水解第4 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第九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1 讲有机物的结构特点和分类第2 讲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方法第十章烃第1 讲脂肪烃第2 讲芳香烃第十一章烃的衍生物第1 讲卤代烃第2 讲醇酚第3 讲醛羧酸酯第十二章根本营养物质、高分子化合物第1 讲根本营养物质第2 讲进入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时代第十三章化学实验根底第1 讲化学实验根底知识实验探究:“仪器改造〞与“一器多用〞第2 讲物质的检验、别离和提纯第3 讲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第4 讲探究性化学实验。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全部教材目录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全部教材目录必修第一册绪言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第二节离子反应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整理与提升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物质的量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1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二节金属材料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2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3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附录Ⅰ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和常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附录Ⅱ一些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附录Ⅲ名词索引附录Ⅳ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附录V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附录V相对原子质量表必修第二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一节硫及其化合物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实验活动5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实验活动7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二节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第三节乙醇与乙酸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8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实验活动9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第八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二节化学品的合理使用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整理与提升附录Ⅰ名词索引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附录Ⅳ相对原子质量表元素周期表选择性必修1引言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节反应热第二节反应热的计算整理与提升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化学平衡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第四节化学反应的调控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1 探究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一节电离平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四节沉淀溶解平衡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2 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实验活动3 盐类水解的应用第四章化学反应与电能第一节原电池第二节电解池第三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整理与提升实验活动4 简单的电镀实验实验活动5 制作简单的燃料电池附录I 某些物质的燃烧热(25℃,101kPa)附录Ⅱ某些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25℃)附录Ⅲ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25℃) 附录Ⅳ名词索引元素周期表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1 能层与能级知识点2 基态与激发态原子光谱知识点3 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知识点4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知识点5 泡利原理、洪特规则、能量最低原理知识点6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知识点7 原子半径知识点8 电离能知识点9 电负性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知识点1 共价键知识点2 键参数--键能、键长和键角知识点3 分子结构的测定知识点4 多样的分子空间结构知识点5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知识点6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知识点7 共价键的极性知识点8 分子间的作用力知识点9 溶解性(相似相溶原理)知识点10 分子的手性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知识点1 物质的聚集状态知识点2 晶体与非晶体知识点3 晶胞知识点4 晶体结构的测定知识点5 分子晶体知识点6 共价晶体知识点7 金属键与金属晶体知识点8 离子晶体知识点9 过渡晶体与混合型晶体知识点10 配合物与超分子实验探究.【实验3-2】配合物的生成(1)【实验3-3】配合物的生成和析出【实验3-4】配合物的颜色【实验3-5】配合物的生成(2)规律方法方法比较物质熔点、沸点高低的方法选择性必修3 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知识点1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知识点2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知识点3 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知识点4 有机物的表示方法知识点5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知识点6 确定实验式--元素分析知识点7 确定分子式--质谱法知识点8 确定分子结构--波谱分析规律方法方法1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方法2 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方法方法3 同分异构体书写方法第二章烃知识点1 烷烃的结构和性质知识点2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知识点3 烯烃知识点4 炔烃知识点5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知识点6 苯知识点7 苯的同系物知识点8 稠环芳香烃实验探究【实验2-1】苯的分子结构【实验2-2】苯的同系物的性质规律方法方法1 解有机物共线、共面问题的通用模板方法2 烃的比较第三章烃的衍生物知识点1 溴乙烷知识点2 卤代烃知识点3 醇知识点4 酚知识点5 乙醛知识点6 醛类知识点7 酮知识点8 羧酸知识点9 酯知识点10 油脂知识点11 酰胺知识点12 有机合成实验探究【实验3-1】溴乙烷的取代反应【探究】1-溴丁烷的化学性质【实验3-2】乙醇的消去反应【实验3-3】乙醇的氧化反应【实验3-4】苯酚的酸性【实验3-5】苯酚的取代反应【实验3-6】苯酚的显色反应【实验3-7】乙醛的氧化反应(银镜反应)悬浊液的反应【实验3-8】乙醛与新制Cu(OH)2【探究】羧酸的酸性第四章生物大分子知识点1 糖类的组成和分类知识点2 单糖知识点3 二糖知识点4 多糖(淀粉、纤维素)知识点5 氨基酸知识点6 蛋白质知识点7 酶知识点8 核酸实验探究【实验4-1】葡萄糖的性质【实验4-2】纤维素的水解【实验4-3】蛋白质的盐析【实验4-4】蛋白质的变性【实验4-5】蛋白质的显色反应第五章合成高分子基础知识知识点1 加成聚合反应知识点2 缩合聚合反应知识点3 通用高分子材料知识点4 功能高分子材料规律方法方法高聚物单体判断的方法。
第一章第3节 第1课时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课件)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安培
A
物质的量 n
摩尔
mol
热力学温度 T 开尔文
K
发光强度 I(Iv) 坎德拉
cd
新知学习 01 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的规范使用方法
X mol H2O
数值
单位
指定微粒符号或名称
如:1 mol Fe、1 mol H2、1 mol Na+。
1 mol 铁原子 1 mol 氢分子 1 mol 钠离子
小试牛刀
小结
宏观量
M 质量m
n
NA
粒子数N
微观量
随堂演练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 物质的量可理解为物质的质量
B. 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粒子数目
C. 物质的量是衡量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
D. 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它只适用于分子、原子和离子
随堂演练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 1mol H2 约含有 6.02×1023 个微粒 B. NA 个氧原子和 N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为 16﹕1 C. 氯化氢的摩尔质量就是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认识化学科学
第三节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
第1课时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知识导航
壹
物质的量
贰
阿伏加德罗常数
叁
摩尔质量
新课导入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怎么称?
思维:整→零 思维:零→整
这就需要我们将微粒数目按照一定标准“打包”起来
新课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当个体数量较多时,人们习惯以集体为单体统计个体数量,如:
1.“物质的量”也就是“物质的数量”( × )
2. 1mol小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单位及含义。
2.理解物质的量的基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能进行物质的质量、微粒数目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1.国际单位制(SI)中的七个基本单位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集合体的物理量,是一个整体概念,为专用名词,不可任意加减字,既不是物质的质量,也不是物质的数量。
3.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可以理解为物质的数量B.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D.物质的量描述对象是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答案 A二 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1.根据表中已知条件进行计算,将结果填入表中空格内:6.02×10(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含有6.02×1023个微粒的物质的量为1摩尔。
2.试通过计算,填写下表:6.02×10个微粒(1摩尔)的质量在数值上(近似)等于其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摩尔质量)。
归纳总结 1.阿伏加德罗常数(1)阿伏加德罗常数是0.012 kg 12C 所含的原子个数,约为6.02×1023个,用符号N A 表示。
(2)物质若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个微粒,其物质的量为1 mol 。
(3)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N A ,约为6.02×1023mol -1,其单位是mol -1。
2.摩尔质量(1)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符号M 表示,单位是g·mol -1。
(2)上表中1 mol各物质的质量各不相同,但在数值上分别(近似)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2.下列有关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的摩尔质量是18 gB.0.012 kg 12C中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C.1 mol水中约含有6.02×1023个氢原子D.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答案 B解析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A错误;碳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规定,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近似为6.02×1023 mol-1,B正确;在1 mol水中约含有2×6.02×1023个氢原子,错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并非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D错误。
易错警示在运用物理量的过程中,务必要正确注明单位。
看清粒子的种类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H+的质量是1 gB.H2的摩尔质量是2 gC.1 mol O2的质量是32 g·mol-1D.1 mol Na+的质量是11 g答案 A解析 1 mol H+的质量是1 mol×1 g·mol-1=1 g,A正确;H2的摩尔质量是2 g·mol-1,B不正确;1 mol O2的质量是1 mol×32 g·mol-1=32 g,C不正确;1 mol Na+的质量是1 mol×23 g·mol-1=23 g,D不正确。
理解感悟(1)质量的单位是g,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进行概念辨析时要注意这点。
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2)对具体的物质,其摩尔质量是确定的,不随物质的量的多少而变化,也不随物质的聚集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三 关于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1.3.01×1022个O 2的物质的量是0.05 mol ;2 mol H 2O 所含的分子个数是1.204×1024个,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是4 mol 。
2.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 g·mol -1,24.5 g 硫酸的物质的量是0.25 mol ,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1 mol 。
3.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 g·mol-1,1.5 mol 氢氧化钠的质量是60 g 。
4.已知26.5 g 某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 ,则该化合物的摩尔质量是106 g·mol -1,相对分子质量是106。
归纳总结 1.基本关系式(1)n =NN A(n 表示物质的量,N 表示粒子数)。
关系式中N A 的单位是mol -1。
(2)M =m n(M 为摩尔质量,m 为物质的质量)。
在M 、n 和m 中,已知任意两项求第三项;若M 的单位是g·mol -1时,则m 的单位是g 。
2.恒等关系式由基本关系式n =N N A 和n =m M 可得恒等关系式:N N A =m M。
在 N 、N A 、m 、M 中,已知任意三项可求第四项。
一般情况下,N A 、M 是已知的,则N 与m 可互求。
4.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3 g钠由原子变成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0.2N AB.0.2N A个硫酸分子与19.6 g磷酸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C.28 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D.N A个氧分子与N 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为8∶1答案 B解析A中Na+为+1价,2.3 g钠为0.1 mol钠原子,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故A错误;B 中19.6 g磷酸即为0.2N A个磷酸分子(19.6 g÷98 g·mol-1=0.2 mol),等物质的量的硫酸(H2SO4)与磷酸(H3PO4)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故B正确;C中28 g氮气(N2)即为1 mol氮分子(28 g÷28 g·mol-1=1 mol),所以应含2N A个氮原子,故C错误;D中N A个氧分子质量为32 g,N A个氢分子质量为2 g,则其质量比为16∶1,故D错误。
理解感悟本题体现的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N A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并由此延伸到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应熟练掌握它们的换算关系。
在分析判断时还要注意弄清用N A所表示的粒子的种类和所给物质的关系。
5.在14.2 g Na2SO4中:(1)含有的Na+的数目是;(2)含有的SO2-4的质量是;(3)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是。
答案(1)1.204×1023(2)9.6 g (3)0.4 mol解析由化学式Na2SO4可得如下关系式:Na2SO4~2Na+~SO2-4~4O方法一n(Na2SO4)=14.2 g142 g·mol=0.1 mol 所以有:(1)n(Na+)=2n(Na2SO4)=0.2 mol,N (Na +)=0.2 mol×6.02×1023 mol -1=1.204×1023;(2)n (SO 2-4)=n (Na 2SO 4)=0.1 mol ,m (SO 2-4)=0.1 mol×96 g·mol-1=9.6 g ; (3)n (O)=4n (Na 2SO 4)=0.4 mol 。
方法二 在关系式中,系数比等于粒子个数比,若都扩大6.02×1023倍,则化学计量数比就等于物质的量比:Na 2SO 4 ~ 2Na +~ SO 2-4 ~ 4O 1 mol 2 mol 1 mol 4 mol而在一个关系式中,等量的某一物质,可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
如2 mol Na +,可用质量2×23 g 来表示,也可用离子个数2×6.02×1023来表示。
在计算时,为方便计算,通常是化学计量数反映的量与该物质(已知量或待求量)的题给单位相同。
如:本题中已知量Na 2SO 4是14.2 g ,那么化学计量数反映的1 mol 的Na 2SO 4就用“142 g”来计算;(1)中求Na +的个数,化学计量数反映的2 mol Na +就用“2×6.02×1023”来计算;以此类推,有如下计算式: Na 2SO 4 ~ 2Na +~ SO 2-4 ~ 4O14.2 g 142 g =N Na +2×6.02×1023=m SOo\al(2-,4)96 g =n O4 mol解得:N (Na +)=1.204×1023m (SO 2-4)=9.6 gn (O)=0.4 mol 。
理解感悟 针对不同粒子之间的量(如质量、物质的量、粒子个数)的换算,先用常规方法,再用关系式法计算,通过比较找出较好的方法。
一题多解,不仅可熟练知识,掌握解题技巧,还可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摩尔质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就可以顺利知道一定质量的物质中含有的微粒个数,物质的量起着桥梁的作用。
质量m ÷摩尔质量摩尔质量×n ×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微粒数目N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尔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的物理量B.0.5 mol H2O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 AC.64 g氧相当于2 mol氧D.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答案 B解析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而不是物理量,A不正确;0.5 mol H2O中含有1 mol H原子和0.5 mol O原子共1.5 mol原子,即1.5N A,B正确;2 mol氧未指明微粒种类,C不正确;1 mol任何物质不一定含有6.02×1023个原子,如1 mol O2,D不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氯含有6.02×1023个微粒B.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约等于6.02×1023C.钠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D.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答案 B解析使用摩尔时没有指明微粒的名称,或为1 mol Cl2约含6.02×1023个Cl2分子,或为1 mol Cl约含6.02×1023个Cl原子,A错误;不要把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混同,应为钠的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C错误;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1,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mol-1,D错误。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酸的摩尔质量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B.6.02×1023个N2和6.02×1023个O2的质量比等于7∶8C.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约为0.2×6.02×1023D.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二氧化碳分子质量是44 g答案 D解析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 g·mol-1,6.02×1023个H3PO4分子的质量为98 g,二者数值相等,A正确;6.02×1023个N2和6.02×1023个O2的质量比为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28∶32=7∶8,B正确;3.2 g O2物质的量为3.2 g32 g·mol-1=0.1 mol,含氧原子数约为0.1×2×6.02×1023,C正确;0.5×6.02×1023个CO2物质的量为0.5 mol,质量为0.5 mol×44 g·mol-1=22 g,D不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