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缘政治体系与印度未来安全(下)

合集下载

170326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讲座之七(未来天下大势讨论)

170326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讲座之七(未来天下大势讨论)

几十年的“冷战”和无数次局部战争。
进入新世纪,政治对立、军事对抗持续不 断。再加上8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 贫困与发展问题、民族和宗教问题、生态环境等 问题,使得全球地缘政治呈现出极其复杂的态 势。。
未来的形?
• 马汉所谓以贸易/势力扩张和海洋控制为核心的 海权理论。
• 规矩都是强者说了算,霸权兴替几百年。海上霸 主的美国,最反对别人拓宽领海,在美国的传统 海权概念里,世界上没有一片海域是它控制不了。
谢谢各位!
陆大道,2017年4月11日
美国《华盛顿邮报》2015年2月21日的 一篇文章,根据该文,自1776年以来,239 年间美国有222年在打仗,比例高达93%, 建国以来的和平年份少得惊人。
“美国把战争带到了每一个地方”。
我国国家领导人提出: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一带一路” “亚投行”,等
就是创新未来世界政治体系、经济体系的重 要理念和构架。
• 中国海洋观:反对独占或强加于人。
美元危机与崩溃 主权货币与世界单一货币
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在 全球地位的变化
中美关系的前景!?
朝核问题与东北亚地缘政治的前景?
英国“脱欧”、欧洲前景及其 对世界地缘政治的影响?
中国在东南亚与印度洋地区的 地缘政治战略?
本学期《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讲座课结束, 欢迎提出批评与建议!
《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讲座之七 问题讨论:
未来世界的地缘政治趋势
美国霸权的基础与世界大国格局的变化, 金融体系与全球地缘政治, 科技发展与地缘政治, 何地出现局部战争及大战的可能性,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态势。
1963-1967美国高层组织的一项秘密研究, “报告”分析并回答了下列问题: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印度的大国战略和影响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印度的大国战略和影响

[1]世界银行.2008年世界发展指标[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

独立后印度领导人决心把其建成强大的、在国际社会受到尊重并发挥重要作用的世界大国。

冷战后,印度的大国战略日益成熟,国际影响不断提高,已成为影响国际政治走势的新兴力量。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经济是印度实行大国战略的内在因素。

“1991年印度实行经济改革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1990-2000年,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9%,2000-2006年,年均增长7.4%,……是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1]迅速繁荣的经济为印度政府全力推行大国战略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冷战的终结、国际力量的重新整合以及国际格局的不断重塑是印度积极走大国发展道路的外部条件。

近年来随着印度积极推行大国外交、大力加强军事力量建设,尤其是在1998年成功进行核试验以来,印度的大国地位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

印度的大国战略使其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打破了南亚地区的力量平衡。

但印度不满足于地区强国的地位,其发展目标是成为印度洋的霸主。

这种海权强国的发展道路是根据印度自身的地缘环境特点得来的,它的实施会对现有的世界秩序和中国的国家安全带来重要影响。

一、印度的地缘环境分析印度的大国战略有其充分的内部条件,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科技能力逐渐增强等因素外,印度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再加上优厚的地区环境条件,印度的大国之路就有了厚实的基础。

印度的地缘环境非常优越。

南亚地区在地形和气候上都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封闭的地理位置使印度受其他陆上强国侵略的几率大大降低。

此外印度处于南亚次大陆的中心地带。

辽阔的国土、雄厚的国力都使印度在小国林立的南亚地区战略优势异常明显,地区第一强国的地位无可动摇,并且这种优势因有地理环境的保护而不易受到外来势力的挑战。

一支独秀的地区环境使印度得以顺利地以南亚为依托,从地区大国的基点出发开始自己的世界大国的征程。

地缘战略:印度洋的战略地位与影响

地缘战略:印度洋的战略地位与影响
D O C S S M A RT C R E AT E
地缘战略:印度洋的战略地位与影响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印度洋的地缘政治背景及战略地位
印度洋周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
印度洋周边国家众多,包括印度、巴
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
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
印度洋地区存在多个领
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印度洋地区的非传统安全挑战
印度洋地区的非传统安全挑战主要包
括恐怖主义、海盗活动、气候变化等
印度洋地区的非传统安
全挑战对地区稳定和和
平产生了影响
印度洋地区的非传统安
全挑战对全球政治和经
济产生了影响
• 如印度洋海盗、基地组织等恐怖
• 如印度洋地区的恐怖主义活动对
• 如印度洋地区的气候变化对全球
和平产生了影响
印度洋地区的大国地缘
战略竞争对全球政治和
经济产生了影响
• 如印度在印度洋地区的势力扩张、
• 如印度与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
• 如印度、中国等国的经济发展对
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与邻国的海洋权益争端等
全球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 这些问题对印度洋地区的和平与
• 这些影响对印度洋地区的未来发
05
印度洋地区的国际治理与合作
印度洋地区的多边国际机制与合作
印度洋地区存在多个多边国际机制和
合作
印度洋地区的多边国际
机制与合作对地区稳定
和和平产生了影响
印度洋地区的多边国际
机制与合作对全球政治
和经济产生了影响
• 如印度洋海军论坛、南亚区域合
• 如印度洋海军论坛的合作对地区

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与国际秩序

当代世界的政治格局与国际秩序
空间。
欧俄关系调整及其影响
01
02
03
政治关系
欧俄政治关系经历波折, 但双方仍有合作意愿和共 同利益。
经济合作
欧俄在能源、贸易等领域 的合作密切,但也存在分 歧和竞争。
安全问题
欧俄在地区安全问题上存 在不同看法和立场,需要 加强沟通和协调。
其他重要双边和多边关系
中俄关系
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合作不断 加强,形成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提高全球公共卫生意识
各国应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全球公共卫生意识,增强公众 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06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应对建议
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国际 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促进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国际舞台力量对比更趋平衡
02
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各国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
03
创新驱动发展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动力
创新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各国纷纷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社会信息化快速推进
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
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深刻 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各国应反对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 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加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各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同时,各国应加强合 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印度的地缘政治思想

印度的地缘政治思想
展潜 力及其 展现 出的勃 勃雄心 , 使得 历来 的国际观察 家们不得不对 印度在 本地 区 、
甚 至世界范 围 内可能 发挥 的重 大影 响 给予充 分关 注 。特 别 是冷 战结 束之后 , 在 当 前 国际政治 经济体 系中头几大强 国或强 国集 团权 势地 位 略显颓 势 的情况 下 , 包括 印度 在 内的三 四个新兴 国家 以其 迅猛 发展 的国 内经济 、 显著增 强 的 国家实力 以及 呈 现 出的巨大活力 , 更是 吸引 了全 世界 的 目光 , 有关 印度 国家地位 和对外 战略取 向
政治意义研究” ( 批准号 1 2 C G J 0 2 2 ) 成 果 组 成 部分 。
2 0
世 界 经 济 与 政 治 述和预测也 因而成 为当代 国际政治研 究 中的热 门议 程 。 值得 关 注 的是 , 早 自上 世纪初 期 印度人 民掀 起 民族解 放大潮 那个 时候 以来 , 包 括 贾 瓦 哈 拉 尔 ・尼 赫 鲁 ( J a w a h a r l a l N e h r u) 、 克 里 希 纳 ・梅 农 ( K r i s h n a Me n o n ) 、 英 吉拉 ・ 甘地( I n d i r a G a n d h i ) 和拉 吉夫 ・ 甘地( R a j i v G a n d h i ) 母 子 等 国 务 家 以及斯 里坎 塔 ・ 萨斯 特里 ( S .S r i k a n t a S a s t r i ) 、 卡瓦 拉姆 ・ 潘尼 迦 ( K a v a l a m
合 了浓厚 的地理 受害者 意识 和基 于地 理 基础 之 上 的 大 国 自信 , 反 映 出近现 代 以
来印度 国 内社会 集体 心 态 的 演 变。在 不 同历 史 时期 , 印度 地 缘政 治思 想 对 印度 对 外 战略 决策过 程发 挥 着显 著 的影 响。 关 键词 印度 地缘 政 治 对 外战略

国内发展趋势,与国际地缘政治发展趋势

国内发展趋势,与国际地缘政治发展趋势
事实上,中国领导人很清楚怎样才能更好地应对美国的遏制。在一些安全领域,中国无疑会加强国家的主导力 量。但美国的遏制也让中国更清楚地看到本国在高等教育和科技研发领域体制的弊端,并决定改变它。
中国会鼓励并投入更多的资源,加强教育、科技、农业和新能源等基础性和战略性领域的自主能力。作为一 个规模超过17万亿美元的经济体,这不是仅出于对美国遏制的反应,它还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内生需要。
地缘政治影响下的发展之路
Overseas Research Status
更重要的是,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值来衡量,中国已经越过了技术升级通道上的门槛,消除与美国 和发达经济体的整体技术差距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对预测中国未来的发展模式至关重要,因为仅从经济结构转 型升级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需要来说,中国绝无可能放弃现有的经济模式。认为美国的遏制政策会迫使中国重 回国家主导的计划经济模式,过于天真了。
中国政府已调整了生育政策,开始鼓励生育,但东亚的经验表明,生育率下降可能因此被延缓但不可能被逆 转。要对冲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更本根的政策在于提供更好的教育以提升人口技能和劳动生产率。
作为依然拥有较大增长潜力的经济体,中国承诺会致力于结构性改革以不断提升生产率和保持经济活力。全 要素生产率增长放缓几乎是东亚高成长经济体在高增长之后不可避免的,问题的核心在于政府如何正确应对。从 东亚经济中应当吸取的教训在于,因政治压力政府不得不将资源分配到生产率更低的地区以缩小差距,或出于同 样的原因在政策上鼓励资本在那些对生产率并无太多贡献的领域过度投资(例如房地产),威胁了生产率的增长。 严重的资源错配不仅有损生产率的增长,也是宏观不稳定的根源,会使得经济增速低于潜在水平。在纠正资源错 配以及确保生产率增长前景方面,中国政府面临着棘手的结构性改革任务。

亚洲的安全形势与地缘政治格局

亚洲的安全形势与地缘政治格局

• 南南合作
04
亚洲安全形势与地缘政治格局的未来发
展趋势
亚洲安全形势的未来发展趋势
领土争端与地缘政治对抗可能加剧
• 东海、南海等地区领土争端
• 中印、朝韩等地区大国竞争
核扩散与核安全问题仍然突出
• 朝鲜核问题
• 印度与巴基斯坦核竞赛
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威胁将持续存在
• 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的恐怖主义活动
亚洲地区历史悠久,民族、宗教、文化多样
• 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等
• 儒家、佛教、伊斯兰教等
亚洲地区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战争与冲突
• 一战、二战等世界大战
•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局部战争
• 中印边境战争、中越边境战争等边境冲突
亚洲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
01
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
• 亚洲地区被列强瓜分

中国安全战略与地缘政治诉求
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 钓鱼岛、南海等领土争端
• 台湾问题
保障国家经济发展与安全环境
• 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
• 亚太安全合作
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 六方会谈
• 南南合作
日本安全战略与地缘政治诉求
维护国家主权
与领土完整
保障国家经济
发展与安全环

维护世界和平
与稳定
01
02
03
• 美国在东亚地区的军事存在
• 朝鲜核问题等安全威争激烈
• 中印边境争端等领土问题
• 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威胁严重
西亚地区
• 伊朗、沙特等地区大国争夺影响力
• 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敌对关系
• 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威胁尤为严重

中国地缘政治

中国地缘政治

中国地缘政治中国地缘政治一、地缘政治学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地缘政治学的概念是: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地理学的一个部分,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地缘政治学的特点:1、国际性:指地缘政治主要研究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的地理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2、整体性:指国际社会是紧密联系的整体,任何国家或地区实力的变化必然影响到整个区域乃至全球力量的平衡。

3、动态性:指地缘政治区域并不是由恒定不变的地形所规定的地理区域,而是一方面由地理所决定,另一方面由实力中心的动态的转移所决定的一些区域。

4、政治性:指地缘政治是为一定阶级、国家以及政治集团服务的(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表现,因而具有强烈的政治性。

二、中国东、南、西线地缘政治环境有哪些主要特征?中国东线地缘政治环境主要特征:1、地区经济合作前景广阔A、环黄海渤海经济圈:包括中国辽宁、山东、江苏地区,朝鲜半岛西海岸,日本的九州地区。

这一区域在资金、技术、劳力方面的合作及产业结构及自然资源的分布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性。

B、图们江开发区:图们江是中朝俄之间的界河,三国都有经图们江进出日本海的权利,因而有可能形成为延吉一清津一海参崴的“金三角”,并可能成为与鹿特丹匹敌的国际贸易中心和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

2、地区安全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一是逆流而动的美日军事同盟。

美国利用日本、韩国军事力量,继续推行“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并以“预防性防务”为重点,保持关键地区的军事存在,干涉地区性事务,是影响地区形势缓和的最大不安定因素。

二是扑朔迷离的朝鲜半岛局势。

朝鲜半岛虽有和解的动向,但军事对峙仍然存在,也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不稳定因素。

三是错综复杂的领土领海争端。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东北亚各国间存在着诸多领土领海争端。

如中日钓鱼列岛争端、日俄北方四岛(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归属、日韩独岛争议、中国与日韩关于东海大陆架的划分等。

第五章 地缘政治与

第五章    地缘政治与
学的一种理论 ,指出‚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 地域形式 ,分析、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 国家的政治行为。
• 《辞海 》中说 ,地缘政治是‚关于国际政治现象制约
于地理的理论。在国际关系中它利用地理因素来为一个国 家的对外战略方 针 ,提供理论依据 ‛。
• •
战略学派: 地缘政治学是以地缘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国际战略研究。 地缘关系是“复杂的国际关系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它 具有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是由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所决定 的。(注:李际均:《军事战略思维》,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139~ 146页,程广中:《地缘战略论》,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9年,13~17页。) • 对于一个具体的国家来说,“地缘战略就是利用国家 间的地缘关系获取国家利益的谋略”。(注:高金钿:《国际战略
边缘地带论
• 边缘地带论(Rimland)是斯皮克曼(N. J . Spykman)于1944年出版 的《和平的地理学》(The Geography of the Peace)一书中所提出的 论点,斯皮克曼曾任耶鲁大学国际研究所主任和国际关系系教授,在 麦金德「心脏地带论」的架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边缘地带论」, 并对「心脏地带论」提出质疑。 • 他认为,假如中国和印度达到高工业化,苏联在中亚地区位置的 重要性将减少,因此,苏联的力量仍将存在于乌拉山以西的欧洲,而 非中部西伯利亚区域。因此,斯皮克曼提出了与麦金德相反的学说, 即认为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区」较所谓的「心脏地区」更为重要。这 些「边缘地区」居于海洋边缘与「心脏地带」之间,包括欧洲(苏联 除外)、小亚细亚、伊拉克、阿富汗、印度、西南亚、中国、朝鲜半 岛以及东西伯利亚地区,这一「边缘地区」是陆权和海权之间广大缓 冲地区。因此,斯皮克曼得出结论:「欲控制世界岛,必须控制欧亚 大陆,欲控制欧亚大陆,必须控制边缘地区。」

论中印地缘政治关系与安全战略

论中印地缘政治关系与安全战略

论中印地缘政治关系与安全战略本文较为详细的分析了中印两国的地缘政治关系及安全策略,西藏问题,中印边界争端,中印两国发展与现实地缘战略冲突问题等成为了中印关系发展中不同层面的制约因素。

目前全球战略环境比较复杂,在这种条件下,中印两国共同站在互相信任、加强合作,相互尊重的立场上,才能保证两国关系沿着平稳和谐的道路继续发展。

标签:地缘政治安全战略中印边界睦邻友好和平发展地缘政治也被称做是地理政治,是地缘因素与国际政治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产物[1]。

它不但包括由地緣要素依法的政治问题,还包括对政治决策中的地缘因素进行研究。

地缘与政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

中印之间的边界问题、西藏问题及其所导致的两国互信问题构成了中印的地缘政治关系。

近年来,中印双方都在为两国关系的全面改善而努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印政治关系的未来仍然不容乐观。

根源在于于中国和印度都是在亚洲都具有重要地缘政治地位的国家,在亚洲,政治的中心一直是关于地缘政治的权利角逐,这就注定中印两国很难开展合作,这也是中印双边关系剑拔弩张的的根本原因所在[2-3]。

1边界问题历史上中印两国的边界没有被正式的划定过,但关于边界如何划分的问题,两国的分歧一直很明显。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领土就不断地被印度蚕食。

虽期间经过了多次的外交谈判,但直到今天,还是没有最后的定论。

印度方面一直通过无理由的侵占中国领土,企图迫使中国方面能够妥协让步。

中国政府在中印边界处理问题上坚决执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倡任何一方都不应使用武力来改变现状,而应在问题为解决之前维持边界的现状。

边界问题不仅关乎到国家本利益,也牵扯到民族感情,对中印两国关系的影响是长远而重大的。

目前两国的边界问题很难指望在短时间内得以圆满解决,因此也从根本上限制了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4-6]。

2中印地缘政治特点西方主流研究学者普遍认为,中印地缘政治的特点会随着中印两国的发展而愈加明显。

由高山峻岭和高原地区组成的“喜马拉雅-西藏地块”构成一个巨大的单一地缘政治系统。

印度—澳大利亚—印尼的印度洋安全合作

印度—澳大利亚—印尼的印度洋安全合作

政治•外交印度—澳大利亚—印尼的印度洋安全合作王 玥摘要: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出台,印度洋开始成为世界大国战略竞争的中心舞台。

印度、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作为域内海洋大国,对该地区的安全局势尤为关注。

尤其是近年来,海域内非传统安全和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其中非法捕鱼、毒品贩卖、人口走私活动屡禁不止;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频发,沿岸国家损失严重;海域内大国军事化竞争态势严峻,地区安全局势日益紧张。

在此背景下,三国基于“东向行动”政策、印太战略观和全球海洋支点战略,积极探索三边印度洋安全合作的可能。

目前,基于合作安全的理念,三国印度洋安全合作表现出明显的特点。

在双边层面,合作基础扎实,海洋安全合作机制健全,构成稳定的三角关系;三边层面,合作机制由二轨外交向一轨外交转变,共识不断增多,形式逐渐完善;在多边层面,三国正在以东盟和印度洋为中心的国际组织中,探索更多非传统安全合作的机会,但模式较为单一。

未来,由于印度和印尼之间海洋安全合作的紧迫度不高,驱动力不足,造成了三边合作的短板效应,且三国对于印度洋未来的秩序构想不同,关注的次区域也有所差异,因此,三边印度洋安全合作的等级不会有质的提升,但形式仍有望拓展。

中国作为印度洋的重要利益攸关方,有必要对此保持密切关注,三方的印度洋安全合作既可能营造更为安全的海洋环境,惠及周边各国,也可能滑向反华联盟,威胁中国周边安全。

关键词:印度;澳大利亚;印尼;印度洋;安全合作收稿日期:2023-06-29作者简介:王玥(1995—),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墨尔本大学社会与政治科学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双边关系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2023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项目编号:202306140160)的阶段性成果。

印度洋北起印度,南至南极洲,西达南非,东部又以印度尼西亚(下文简称“印尼”)和澳大利亚为界,占地7056万平方千米,为世界第三大洋。

2024年世界经济风险和挑战大预判

2024年世界经济风险和挑战大预判

2024年世界经济风险和挑战大预判作者:陈文玲来源:《中国报道》2024年第03期2024年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总体上仍比较脆弱,但中国、印度等一些国家仍然是世界发展的强大动力。

世界经济增长出现进一步分化,新兴经济体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2024年世界经济还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存在若干的风险甚至发生危机的可能性。

2024年地缘政治经济关系紧张和全球安全局势的紧张,很可能会继续加剧。

俄乌冲突现在还处于拉锯状态,现在由于美国、欧洲的这些国家对乌克兰的援助出现了很大分歧,产生了新的变量和不确定性。

俄乌冲突还没有结束,俄罗斯和美国北约的这场世纪大博弈还在进行,当然乌克兰是在第一线,这场冲突会延续到什么时间,现在还没有出现特别明确的态势。

而只要冲突持续,世界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等,由于俄乌冲突造成的这些问题,解决的难度就只会上升、不会下降。

一些国家特别是像非洲一些国家的粮食,像北美一些国家的粮食,也出现了危机,全世界饥饿人群经过这场危机以后,现在再叠加巴以危机,增加了1亿多人口。

巴以战争不仅直接挑战了中东和平进程,而且中东是能源、石油、天然气在世界上主要的储藏和生产地,由于巴以战争风险,世界能源价格可能会继续保持比较高的位势。

原来经由该海域的航运订单都需要支付额外的战争风险保险费,一些与以色列有关的船只开始绕行非洲好望角,大大增加了贸易成本和延误概率。

假使巴以冲突继续蔓延至更广泛的中东地区,将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中东、非洲、亚洲也存在着潜在的热点和冲突,比如说叙利亚内战、阿富汗战争遗留问题。

这些看起来是战争问题,但实际上影响的是整个世界经济,影响世界增长和发展的整体外部环境。

预计2024年全球通胀率将降至5.8%,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将从4.6%降至2.8%,发展中经济体的通胀率将从8.6%降至7.8%。

多数经济体的通胀,到2025年才有可能回到目标水平。

总体上看,全球的通胀率由于战争和冲突加剧,通胀率虽然现在下降了,但是导致通胀的问题还在,就不能保障它不会反弹。

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

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

世界地缘政治体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一、世界经济的基础性矛盾与中国国家安全利益(一)资源的有限性与发展的无限性是世界经济的基础性矛盾中国走到今天,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已从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成为世界经济从而世界政治的一部分,中国的概念已经是个世界的概念,中国已不是过去封闭体系中的国家而是与世界联为一体的和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因此中国这时所面临的矛盾也就不是生存意义而是发展意义上的矛盾。

我们封闭的时候,反倒是与美国的关系改善得最快的时候,我们和美国结成事实上的战略同盟关系;但随着中国开放和发展,新的矛盾特别是与西方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方面的矛盾也就来了。

苏联解体后,中国面临的安全环境日益险恶,西方霸权国家对中国的包围日益收紧。

究其因并不在于意识形态的差异,而在于目前世界常规资源已不足以再支撑一个与西方同等消费水平的东方大国崛起。

这是全球化条件下世界的基础性矛盾。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全球化,资本催生技术,技术加速发展。

欧洲是资本全球化的发源地。

当时世界常规资源足以支撑欧洲的快速发展;随后美国出现,美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拉大了世界的常规资源消费总量,以至现在世界因资源匮乏而不足以再支撑东亚的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对资源的有限性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当时我们有个概念叫做"地大物博"。

改革开放使我们解放了生产力,这就如我们为长个子就得多吃,多吃肠胃消化功能就得好。

生产力解放对国家肌体而言就是增强了"肠胃消化功能",但同时也意味着资源消费量增大了。

这就是全球化条件下国家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矛盾。

现在,中国仅凭国内资源已支撑不起中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的发展目标,人们就得考虑走向世界,参与国际资源的分配,这样就与西方,尤其是美国这个资源消费最大国家发生了矛盾。

(二)用提前透支资源的方法发展经济,其结果将无疑是灾难性的处于良性循环中的国家经济,应该是在GDP总量上升的同时,国内资源消耗总量在下降。

印度的军事力量与国防发展

印度的军事力量与国防发展

印度的军事力量与国防发展近年来,印度一直在积极发展其军事力量,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安全挑战,确保国家的国防安全。

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其长期以来对国防力量的投资和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印度的军事力量和国防发展进行探讨和分析。

1. 当前军事力量概况印度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包括陆军、海军和空军。

陆军是印度最大的军事组织,拥有数十万现役军人。

海军则负责保护印度的海洋利益,其舰艇和潜艇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空军则负责印度领空的安全,近年来印度不断加强其空中作战能力。

2. 军备现状与军事技术为了提升军事实力,印度积极引进先进的军事技术和军备装备。

印度制造的坦克、战机、潜艇等军备装备在该地区具有一定竞争力,并不断进行改进和升级。

此外,印度还从其他国家引进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包括战机、导弹系统等。

在军事技术研发领域,印度也在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提升自主研发与制造能力。

3. 地缘政治与军事合作印度作为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其军事力量的发展也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

印度与周边国家保持着一定的军事合作关系,与俄罗斯、以色列等国家之间有稳定的军事技术合作。

此外,印度也积极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开展军事交流与合作,通过联合军演和培训活动,提升印度军队的作战能力。

4. 国内安全挑战与反恐斗争印度国内面临着一系列安全挑战,包括恐怖主义和边境争端等。

为了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印度政府加大了反恐斗争的力度,并在军事设施和边境地区加强了防卫力量。

印度还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边境安全合作,以应对潜在的威胁。

5. 未来发展方向印度军事力量的未来发展将依然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

印度政府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进一步增加国防预算,加强军事技术研发与制造能力,提升军事力量的现代化水平。

印度还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为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印度的军事力量与国防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其庞大的军事力量和先进的装备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美国技术联盟策略演变与国际战略格局重塑

美国技术联盟策略演变与国际战略格局重塑

美国技术联盟策略演变与国际战略格局重塑唐新华【内容提要】随着大国系统性战略竞争持续深化,结构性技术权力成为技术政治时代塑造国际权力体系和国际格局的重要支柱。

当前,美国构建技术联盟的策略正从“小院高墙”向“多极技术联盟”调整,其重心从管控战略性新兴技术创新要素流动,转向侧重体系化争夺新型基础设施、技术供应链、技术生态体系等结构性技术权力。

美国以争夺技术供应链主导权为重心的“经济安全”策略,不仅加速多极技术联盟的扩张,还会冲击和解构中等强国和新兴市场国家在“安全”和“经济”上的对冲战略,“全球南方”国家的团结性和整体性遭受冲击。

多极技术联盟将导致新兴技术权力在全球重新分布,非对称技术权力的发展变化将深刻影响国际格局,“选择性全球化”趋势或将更加明显。

【关键词】多极技术联盟 结构性技术权力 技术政治 选择性全球化 经济安全技术联盟是美国在技术政治战略框架下塑造科技霸权的主要战略路径。

[1]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构建技术联盟第一阶段任务是实施“小院高墙”科技竞争策略,核心目的是管控战略性新兴技术与创新要素向竞争对手国家流动,其国内政策包括明确并扩大《关键和新兴技术清单》,补充和修订《出口管制条例》,扩展“外国直接产品规则”,推进《出口管制执法和增强法》立法程序等。

为加强多边出口管制,美国和欧盟组建“美欧贸易和技术理事会”(TTC)并在“印太地区”建立四方安全对话(QUAD)、芯片四方联盟(Chip4)和印太经济框架(IPEF)等联盟机制。

“小院高墙”策略的关键是盟伴立场、行动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但在跨境数据流动、技术经贸市场、技术安全与发展等方面,美国与盟伴间存在多方面利益矛盾,如跨境数据流动不对称、数字市场补贴竞争、经济安全困境、零信任网络系统的互操作性挑战、数字生态系统分裂等结构性矛盾,这些困境都严重制约着跨大西洋数字连接的深度和稳定性。

另外,印太经济框架谈判也因市场准入、劳工权利标准等陷入困境。

过去几年,为推进“小院高墙”策略,美国耗费大量外交资源协调盟友立场,该策略代价高、难度大、稳定性差。

当今国际格局(政治结构)变迁

当今国际格局(政治结构)变迁

当今国际格局(政治结构)变迁【摘要】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格局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迁。

大国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国际体系的力量平衡,同时也对国际格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新兴经济体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国际事务的重要参与者。

地缘政治因素也在不断地影响着国际关系的格局。

多边主义与双边主义的博弈也成为了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这种背景下,当今国际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国际合作与竞争也在逐渐演变出新的模式。

未来国际关系的发展方向将更加复杂多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促进和平发展。

【关键词】全球化、国际格局、大国崛起、新兴经济体、地缘政治、多边主义、双边主义、多元化趋势、国际合作、竞争、发展方向。

1. 引言1.1 当今国际格局(政治结构)变迁当今国际格局(政治结构)的变迁是一个复杂而又持续发展的过程,受到全球化、大国崛起、新兴经济体崛起、地缘政治因素以及多边主义与双边主义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际关系也变得愈发复杂。

大国崛起和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对国际格局带来了新的动态,他们在国际事务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

地缘政治因素不断影响着国际关系的走向,国际社会也在多边主义与双边主义之间展开博弈。

当今国际格局的多元化趋势明显,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模式也在不断探索。

未来国际关系的发展方向更加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

2. 正文2.1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格局演变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特征,对国际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各国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这种全球化的趋势推动着国际格局向着更加开放、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

传统的国际体系逐渐被打破,新兴力量不断涌现,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也在不断调整。

全球化促使各国更加依赖彼此,同时也加剧了国际关系中的竞争和摩擦。

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

地缘政治地缘政治(geopolitics),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

它根据各种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

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

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

基本简介地缘政治学渊源于政治地理学。

德国地理学家F.拉采尔在1897年发表的《政治地理学》一书中,提出“国家有机体学说”,以后又发表有关“生存空间论”的论文,把C.R.达尔文的物竞天择、优生劣汰的生物概念应用到国家的成长和发展上,认为国家像有机体一样有兴盛、衰亡的过程,国家的兴盛需要广阔的空间。

瑞典学者R.谢伦接受了拉采尔的思想,于1917年发表的《作为生命形态的国家》一书中提出地缘政治学这一名词。

他认为一个国家成为世界强国的条件是:广阔的空间、对全体国民的控制和自由的活动权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学者K.豪斯霍弗利用和歪曲国家有机说和生存空间论以及英国地理学家H.J.麦金德的陆心说,为纳粹德国侵略扩张服务。

他认为德国缺乏必需的生存空间和足够的自然资源,主张重新分配世界领土,而战争是解决生存空间的唯一方法。

此外,他把世界划分为几个泛区域,其中整个欧洲、非洲和亚洲西部广大地区作为属于德国势力范围的泛欧区,德国是该泛区域的核心。

由于他把地缘政治学与 A.希特勒的第三帝国联在一起,致使地缘政治学名声不好而一度衰落。

1960年L.K.D.克里斯托夫提出应当恢复作为科学的地缘政治学的声誉,认为地缘政治学是政治学与政治地理学之间的媒介,其研究应当对自然环境对政治的影响进行客观分析。

理论发展20世纪,由于全球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地缘政治理论。

A.T.马汉强调海权对国际政治的影响,认为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而控制海洋的关键在于对世界重要海道和海峡的控制。

他的理论被称为海权论。

H.J.麦金德则提出陆心说,认为随着陆上交通工具的发展,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地区。

2024年世界的变局

2024年世界的变局

PART 3
社会文化格局的变化
人口结构的变化
老龄化趋势加剧
少子化现象普遍
移民人口比例上 升
性别比例失衡问 题
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文化多样性成为发展趋势 数字技术的普及使得文化传播更加迅速,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与碰撞成为常态 文化多样性有助于推动世界文明的进步,增强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文化多样性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机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相互依存,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破坏全球供 应链
政治格局: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 级,国际合作与竞争并存
国际社会的应对策略与建议
建立全球合作机制,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小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小国在某些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专业知识 和特色产业等方式提升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小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影响:小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可 以对国际格局产生一定的影响。
小国在国际格局中的机遇与挑战:小国在面对国际合作与竞争格局的变化时,需要抓住机遇、应 对挑战,以实现自身的发展和繁荣。
准备:储备资 金,关注政策, 保持敏锐洞察

XX
THANK YOU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内容:在新的大国竞争与博弈中,国际社会应该倡导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推 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各国应该加强国际法和国际规则的制定和实施,维护国际公 平正义,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全球南方”是国际秩序演变的重要推动力量

“全球南方”是国际秩序演变的重要推动力量

全球治理与国际格局Global Governance and International Pattern“全球南方”是国际秩序演变的重要推动力量牛海彬【内容提要】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南方”日渐成为塑造全球政治的重要新兴力量。

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极大地改变“全球南方”的面貌,使之较以往更有意愿、能力和渠道参与国际安全与发展事务,促使全球治理机制更加注重发展中国家的核心关切。

“全球南方”在化解国际冲突、促进国际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文明对话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作用,已经成为国际秩序演变中的重要建设性力量。

作为“全球南方”的一员,中国积极推动增加“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在促进“全球南方”团结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

【关键词】全球南方 国际秩序 全球治理 发展中国家21世纪以来,国际秩序的全球性特征日益鲜明,其典型表现就是“全球南方”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全球事务之中,对霸权主义、冷战思维和阵营政治形成了强有力的制约。

“全球南方”国家追求更加公正、合理、平等和更具代表性的国际秩序,以便为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谋求更加和平、稳定和有利的外部环境。

为此,“全球南方”国家逐步凝聚成团结互助的国际政治和经济力量,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中共同建设平等、繁荣、可持续的世界。

全球政治中的新兴力量“全球南方”的兴起缘于世界进入全球政治时代。

“批判性是全球学的重要特征和支柱,反对‘西方中心主义’、质疑种族中心主义,也是国内外全球学研究的基本共识。

”[1]不同于传统政治经济学的东西南北视角,当今“全球南方”更像是一种新的跨国身份和世界观建构,奉行全球思考与全球行动的逻辑,强调只有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努力才能解决面临的挑战。

“全球南方”的崛起增强了国际秩序转型中的全球性、多元性和平等性。

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作为不结盟运动和“第三世界”的后续产物,“全球南方”延续了反殖反帝反霸运动的传统,逐渐演变为当今全球政治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国际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印度将是西方多米诺牌局中最后倒下的一张二战后的美国史是美国全球战略从幼稚到相对成熟的历史。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象一夜之间发了财却没有花钱经验的爆发户。

那时的美国似乎以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

为了遏制苏联和中国,它在朝鲜半岛投入大量兵力,结果却败在中国人的手中(在中美实力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美国被迫讲和就是中国的胜利),接着美国又开始拉筑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到菲律宾继而到中东地区的意在防?quot;共产主义"的链条,其结果又在1954年的万隆会议及1973年越美在巴黎草签和平的协定中,烟飞灰灭。

20世纪50和70年代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痛苦惨败反使美国的全球战略变得成熟起来。

从反共右派尼克松开始,美国将自己的对手按多米诺规则排为一起,并着手向中国示好。

在与中国的合作中,美国迫使苏联从阿富汗及越南从柬埔寨撤兵。

此后,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开始好转,美国则利用当时苏联领导人的"幼稚病",迅速促成了苏联的解体并利用阿富汗以北的五个独联体国家将俄国力量进一步向北挤压。

苏联解体前后,中国在邓小平的领导下,抓住历史机遇,使中国经济在向市场经济转轨中迅速崛起。

发展使中国对海外利益和海权利益的需求增大以及随之而来的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步伐日益加紧。

小布什上台后迅速调整对华政策,将克林顿时期中美之间确定?quot;战略伙伴关系"调整为"战略竞争对手"关系,将美国的战略重心转向太平洋,矛头直指中国,并加快与日、台、菲、印在遏制中国问题上的战略合作。

2001年4月1日上午,美国1架军用侦察机抵中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与中方1架飞机相碰,致使中方飞机坠毁。

事件发生后双方立即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布什政府在中国放回美机组人员后,立即将遏制中国的政策从原来的经济文化层面直截了当地上升到政治军事层面。

4月7日正在美国访问的印度外交部长兼国防部长贾斯旺特?辛格在与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费尔德会晤后对外界称:印美两国已达成国防合作协议。

印度媒体报道称,印美国防合作协议将包括两国国防部长定期对话、两国军方领导人互访等内容。

当问到是否与美方讨论联合进行军事演习时,辛格称:"答案非常肯定,而且正在进行。

"24日布什在接受美国广播电台(abc)"早安美国"节目专访之前,首度突破美国传?上模糊回应战略,以明确的口吻表示:"一旦中国攻击台湾,美国有义务、并且?不计一切代价协助台? 。

"4月2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美国政府执意向台湾出售基德级驱逐舰、常规动力潜艇、p-3反潜巡逻飞机等先进武器装备一事向美国提出警告。

26日,新当选为日本执政的自民党领袖的小泉纯一郎表示赞成日本修宪建军并建议考虑允许日本自卫队扩大与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力量的合作。

同日,台湾陈水扁接受香港信?专访时称,台湾的未来、海峡两岸的关系,"只有台湾二千三百万人才拥有最后的选择权、?定权。

"27日美国国防部已派1700名军人赴菲律宾参加军事演习,美国驻菲代办迈克尔?马里诺斯基在菲律宾三军总部举行的演习开场仪式上说:"这同美中关系和美台关系的最新事态发展毫无关联。

这只是参加演习的美菲两国之间的事务。

"5月1日,布什发表部署nmd的演讲,2日,印度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欢迎布什的讲话,同日,印度又在印巴边界举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舆论无不注意到,此前印度政府一直在nmd问题上持批评立场,但就是美国在欧亚的盟国都对布什讲话普遍持保留态度的情况下,印度的立场却发生了突变。

这三个似不关联在时间上却前后相随的信息,无疑在对俄国、中国和美国分别传送着含义深远的信息。

从20世纪亚太地区的历史看,中美关系最终将是朋友关系。

但在美国人的国际政治词典中,"朋友"的含义就是打不败的对手。

为取得先发制人式的战略主动,美国已在中国主权范围内公开向中国步步进逼并将快速出手。

与19世纪末美国不得不接受并赢得英国和西班牙在东太平洋上的挑战一样,中国现已处在不直面接受并誓死赢得美国挑战就没有退路的关口。

与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通过打赢朝鲜战争后获得国际社会尊重的道理一样,拥有光明前景的中国外交,在今天也不得不更多地依托于军事实力来实现。

现在,包括印度在内的整个世界都在注视着这场较量及其结果,并以此决定它们未来的对华政策。

对印度而言,如果中国赢得这场挑战,印度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目前这种受到多种力量"追求"的外交环
境和经济发展机遇;反之,印度将不可避免地在美国人垒起的自苏联经中国最后到印度的多米诺牌局中,成为最后倒下的一张。

如果不信,那就请去研究一下美国在印度洋中心的迪戈加西亚军事基地及其作用。

目前印度以"中国威胁"做幌子,其海上军事力量已达到南中国海。

其实,对此首先感到警觉的是美国;美在南中国海迅速加强海军力量意在防御的不仅是中国而且还有印度。

2001年3月30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该报记者约翰?迪林《亚洲日益崛起,美军运筹帷幄》文章说得明白:美国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主宰,它可能会遭遇到新的竞争。

到2025年,中国和印度都会成为不可小视的海上对手。

五角大楼正重新探讨今后20年对美军的要求。

这项研究由战略家安德鲁?马歇尔负责。

到目前为止,印度一直全力以赴处理与巴基斯坦风暴迭起的关系,今后20年内,它也有可能扬帆起航。

五角大楼的规划者说,印度可能会跟中国一样,设法扩大海军,最终控制印度洋。

美国可能会在印度洋和南中国海失去立足之地。

现在,印度开始扬帆进军南中国海,许多人都说,其目的意在遏制中国,但印度人必须明白,这实际上已经拔动了美国人最敏感的海上神经。

现在,印度声称将具有导弹远程打击能力,【24】以对付"来自中国的威胁",但事实上远程导弹对美国则更具有威慑力。

可以肯定,今天印度的成就,尤其是海上而不是北方山区的国防成就,根本不可能象克林顿所说的那样被美国人也视为自己的成就。

如果印度海权力量真的达到某种程度,即使遏制中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美国也会从太平洋迅速调头进入印度洋。

如果印度届时没有能力迎接这场挑战并遭受厄运的话,西方大国在打败并肢解印度后,就会随后在某个"和?quot;上重新洗牌。

于是,新一轮多米诺牌局将再次垒起并倒下,前后时间大概是一到两百年。

届时世界就象是又玩了一场游戏。

注释: 【1】马汉:《海权论》(中译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年版,第259页。

【2】马汉:《海权论》(中译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年版,第229页。

【3】马汉:《海权论》(中译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年版,第311页。

【4】马汉:《海权论》(中译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年版,第241页。

【5】马汉:《海权论》(中译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年版,第217-219页。

【6】与古代地域性和封闭性的古代地缘政治理论完全不同,现代地缘政治理论是在由英国资本开辟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进程中产生,因而是从世界体系的视角看待地缘政治的。

【7】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13页。

【8】k?m潘尼迦:《印度和印度洋》,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年版,第13页。

【9】转引自姜兆鸿杨平学:《印度军事战略研究》,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04页。

【10】转引自jawaharlal nehru: the discovry of india,teen murti house,1999.p.438. 【11】k?m?潘尼迦:《印度和印度洋》,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年版,第13页;第1页;第81页。

【12】k?m?潘尼迦:《印度和印度洋》,世界知识出版社,1965年版,第81页。

第88页。

【13】尼克松:《真正的战争》(中译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92-93页。

【14】尼克松:《真正的战争》(中译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88-89页。

【15】尼克松:《真正的战争》(中译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28-29页。

【16】尼克松:《真正的战争》(中译本)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36-37页。

【17】尼克松:《1999:不战而胜》(中译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第130页,155页。

【18】jawaharlal nehru: the discovry of india,teen murti house,1999.p.56. 【19】《彼德一世遗嘱》,转引自李际均:《军事战略思维》,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5页。

【20】尼赫鲁在接受埃德加?斯诺时说:"印度永远不会出卖自己的独立而加入任何一个"阵营"。

我们将竭尽自己一切力量防止它们之间的任何战争,万一发生这种战争,我们将尽一切努力不卷进去。

我们根本经受不起跟强大的敌人作对。

我们唯一的机会是争取五到十年时间,搞建设。

"《斯诺文集?第一卷》新华出
版社,1984年版,第468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