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等差数列的人教版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的人教版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的人教版教学设计人教版教材是我国中小学常见的一种教材系列,贯彻了国家课程标准,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等差数列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一种数列。

因此,本文将以等差数列为主题,结合人教版教材,设计一节高中数学课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等差数列的和的公式。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等差数列相关的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的掌握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将不同形式的题目转化为等差数列的问题进行求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

2. 教学素材:教材《数学》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练习题、试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小明每天骑自行车上学,第一天骑了5公里,之后每天骑的路程都比前一天多2公里,问第7天小明会骑多少公里?2. 概念讲解(15分钟):板书等差数列的概念,并解释其特点。

解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并总结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

3. 例题讲解(20分钟):选择一道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

由浅入深,逐步引出不同形式的等差数列问题,并教授相应的解题方法。

4. 练习与合作探究(30分钟):设计一系列练习题,由学生个体完成,并进行讲解。

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合作解决难题,提高解题能力。

5. 拓展与应用(2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金融投资、医学领域等。

通过实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六、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让学生复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并梳理等差数列的基本知识。

七、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以巩固学生对等差数列的理解和应用。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以及求和公式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的等差数列

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的等差数列

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的等差数列数学教学设计:小学数学的等差数列引言:数学在小学阶段就是培养学生基础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的关键时期。

其中,等差数列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概念,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小学数学的等差数列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等差数列。

一、教学目标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2.判断给定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3.求解等差数列中的未知数;4.应用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准备好相关教学资料,包括教学课件、等差数列的实际应用问题以及讲解重点。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在课前预习相关知识,对等差数列有一定的了解,并做好相关练习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一下等差数列的定义和例子,例如:“请举一个生活中等差数列的例子。

”或者“大家能说出一个等差数列的特点吗?”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积极参与。

2.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在此环节向学生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通过图示和实例演示,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归纳出等差数列的特点。

3.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提供几个关于等差数列的例题,逐步讲解解题方法。

在每个例题后,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并写出解题过程,然后对解题过程进行讲解和指导。

4.练习训练(10分钟)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并供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然后教师让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并解析正确解答的过程。

5.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具体的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将等差数列的概念和解题方法应用于实际场景。

例如:“张三每天早上走到学校的路上,他发现每走一步距离增加了3米。

如果他第一天走了10步,那么第二天走了多少步?”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将等差数列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要点,并强调等差数列的应用和意义。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掌握并会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猜想归纳、应用公式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渗透函数、方程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的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1)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回忆上一节课学习数列的定义,请举出一个具体的例子。

表示数列有哪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

我们这节课接着学习一类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

2.由生活中具体的数列实例引入(1).国际奥运会早期,撑杆跳高的记录近似的由下表给出:你能看出这4次撑杆条跳世界记录组成的数列,它的各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2)某剧场前10排的座位数分别是:48、46、44、42、40、38、36、34、32、30引导学生观察:数列①、②有何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字相邻两个数字的差总是一个常数,数列①先左到右相差0.2,数列②从左到右相差-2。

二.新课探究,推导公式1.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强调以下几点:① “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所以上面的2、3都是等差数列,他们的公差分别为0.20,-2。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优秀8篇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优秀8篇

数学等差数列教案优秀8篇一、预习问题:1、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通常用字母表示。

2、等差中项:若三个数组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与的即或。

3、等差数列的单调性:等差数列的公差时,数列为递增数列;时,数列为递减数列;时,数列为常数列;等差数列不可能是。

4、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5、判断正误:①1,2,3,4,5是等差数列;()②1,1,2,3,4,5是等差数列;()③数列6,4,2,0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④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⑤数列是等差数列;()⑥若,则成等差数列;()⑦若,则数列成等差数列;()⑧等差数列是相邻两项中后项与前项之差等于非零常数的数列;()⑨等差数列的公差是该数列中任何相邻两项的差。

()6、思考:如何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

二、实战操作: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2)是不是等差数列中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3)已知数列的公差则例2、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其中为常数,那么这个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吗?例3、已知5个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为5,平方和为求这5个数。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

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

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联想”、“类比”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一、片头(30秒以内)前面学习了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特殊的数列-等差数列。

本节微课重点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并且能初步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30秒以内二、正文讲解(8分钟左右)第一部分内容:由三个问题,通过判断分析总结出等差数列的定义 60 秒第二部分内容:给出等差数列的定义及其数学表达式50 秒第三部分内容:哪些数列是等差数列?并且求出首项与公差。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七、找规律《等差数列与数组中变化规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七、找规律《等差数列与数组中变化规律》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七、找规律《等差数列与数组中变化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与特点。

2.能够通过观察数组中的变化规律,找出其中的等差数列。

3.能够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等差数列的定义与特点。

2.数组中的变化规律与等差数列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1. 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都相等的数列。

•等差数列通常用公式a n=a1+(n−1)d来表示,其中a n为第n 项,a1为首项,d为公差。

2. 数组中的变化规律•数组中的变化规律指的是数组中元素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这种关系可以发现其中的等差数列。

3. 等差数列与数组中变化规律的联系•等差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组变化规律,通过观察数组中元素之间的差值是否相等,可以判断其中是否存在等差数列。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知识:通过出示一组数组,让学生观察其中的变化规律,引导他们发现数组中可能存在的等差数列。

2.学习等差数列的性质和特点,掌握求解等差数列的方法。

3.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等差数列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数组中的变化规律。

2.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掌握如何判断数组中是否存在等差数列。

3.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思维活跃程度、问题解答能力等。

2.作业成绩:通过作业中对等差数列和数组变化规律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七、教学设计•时长:2 课时•教学设施:黑板、彩色粉笔、教案•教学手段:讲解、举例、练习八、板书设计1.等差数列的定义2.等差数列的公式3.数组中的变化规律4.实例分析九、课后作业1.完成书本上的相关练习。

2.自制一组包含等差数列的数组,并求出其中的首项、公差和前几项的和。

本教案结合了等差数列的概念与数组中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等差数列的特点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差数列教案幼儿园

等差数列教案幼儿园

等差数列教案幼儿园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观念。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等差数列的示例物品(如彩色积木、水晶球等);- 幻灯片或黑板;- 等差数列的相关练习题。

2. 幼儿准备:- 认识和掌握数字的顺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彩色积木或水晶球等示例物品,向幼儿展示一个色彩有序排列的物品,并与幼儿进行简单的互动,让幼儿观察和描述排列规律。

2. 引入(10分钟)- 讲解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的每个数都与它前面的数之差相等的数列。

例如,1、3、5、7、9 就是一个等差数列,因为每个数与前一个数之差都是2。

3. 实践操作(25分钟)- 将等差数列的概念带入实际操作中,通过示例物品和黑板上的图案,让幼儿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引导幼儿用数字或物品来表示等差数列,然后引导幼儿完成一些有关等差数列的练习题。

4. 延伸拓展(10分钟)- 引导幼儿运用已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如给定一个数列的前两项和差值,让幼儿预测数列的后续数字。

- 给幼儿出示一些星星、水果等图片,让幼儿根据等差数列的规律,预测下一个数字或物品。

5. 总结(5分钟)- 简单总结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强调等差数列的概念和规律。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堂等差数列教学,在幼儿园阶段,我主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引入物品,帮助幼儿观察和找到规律,进而运用已学的规律解决问题。

同时,我也引导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使用数字、图案等来表示等差数列,并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已学的知识。

延伸拓展环节的活动则是为了提高幼儿的综合运用能力,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与反思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与反思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与反思“ “ 等差数列” ” 的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数列是刻画一类离散现象的数学模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如存款利息、购房贷款、资产折旧等一些计算问题,数列模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类实际问题,学习数列知识对进一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章主要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实际问题的分析,建立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两种数列模型,探索并掌握它们的一些性质,感受这两种数列模型的广泛应用,并利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以及它的简单应用。

2.能力目标:在定义的理解和通项公式的推导、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获得新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②理解等差数列是一种函数模型。

四、设计思想学习是人对知识的内化的过程,只有学生通过自己去发现、思考、揭示数学规律,才能更有效的促进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所以,本节主要采用“温故知新,问题导引,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回顾复习,温故知新设置以下问题:(学生口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的概念?递推公式的概念?写出下面数列的某一项或通项公式(ⅰ)1,2,3,5,_,13,。

(ⅱ)1,4,9,16,25,36,。

(ⅲ),,。

设计意图:通过上述问题复习巩固上一节所学内容,为本节的讲授做好基础知识的铺垫。

创设情境,引出概念问题1:有若干水泥杆如下图摆放,请学生把自上而下的各层水泥杆数写成数列321,161,81,41,21641问题2: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对世界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下表是我国某地2010 年房价与某一工人工资的数据,(单位:房价:元/平方米;工资:元。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和通项公式,掌握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掌握等差数列的应用题目解题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等差数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态度认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后习题练习,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3.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4. 等差数列的应用题目解题方法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差都是一个常数,称为公差。

引导学生思考公差与等差数列的关系。

2.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实例,教师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包括首项、公差、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并通过图示和例题,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规律和特点。

4. 错题讲解(10分钟)针对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出现的典型错误进行讲解和订正,并强调等差数列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技巧。

5. 练习与巩固(2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练习题目,巩固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应用题目解题方法。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等差数列的主要知识点和解题方法,提醒学生巩固复习。

五、教学手段1. 板书2. 多媒体教学3. 举例分析4. 练习和讨论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能够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和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合集5篇)

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合集5篇)

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合集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合集5篇)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1)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公差的概念,明确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的限定条件,能根据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2.正确认识使用等差数列的各种表示法,能灵活运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项数、指定的项.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归纳推理能力;2.通过等差数列变形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资料的能力,积极思维,追求新知的创新意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的定义以及给出数列和表示数列的几种方法——列举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图象法.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数列的特点.下面我们看这样一些数列的例子:(课本P41页的4个例子)(1)0,5.10,15.20,25.…;(2)48,53.58,63.…;(3)18,15.5.13.10.5.8,5.5…;(4)10 072.10 144.10 216,10 288,10 366,….请你们来写出上述四个数列的第7项.生:第一个数列的第7项为30,第二个数列的第7项为78,第三个数列的第7项为3.第四个数列的第7项为10 510.师:我来问一下,你依据什么写出了这四个数列的第7项呢?以第二个数列为例来说一说.生:这是由第二个数列的后一项总比前一项多 5.依据这个规律性我得到了这个数列的第7项为78.师:说得很有道理!我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以上四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征?我说的是共同特征.生:1每相邻两项的差相等,都等于同一个常数.师:作差是否有顺序,谁与谁相减?生:1作差的顺序是后项减前项,不能颠倒.师:以上四个数列的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面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即等差);我们给具有这种特征的数列起一个名字叫——等差数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推进新课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1)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而不能用前项减后项来求;(2)对于数列{an},若an-a n-1=d(与n无关的数或字母),n ≥2.n∈NX,则此数列是等差数列,d叫做公差.师:定义中的关键字是什么?(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概念,能否抓住定义中的关键字,是能否正确地、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概念的重要条件,更是学好数学及其他学科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深入理解一个概念,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生:从“第二项起”和“同一个常数”.师::很好!师:请同学们思考:数列(1)(2)(3)(4)的通项公式存在吗?如果存在,分别是什么?生:数列(1)通项公式为5n-5.数列(2)通项公式为5n+43.数列(3)通项公式为2.5n-15.5.….师:好,这位同学用上节课学到的知识求出了这几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实质上这几个通项公式有共同的特点,无论是在求解方法上,还是在所求的结果方面都存在许多共性,下面我们来共同思考.[合作探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师:等差数列定义是由一数列相邻两项之间关系而得到的,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据其定义可得什么?生:a2-a1=d,即a2=a1+d.师:对,继续说下去!生:a3-a2=d,即a3=a2+d=a1+2d;a4-a3=d,即a4=a3+d=a1+3d;师:好!规律性·的东西让你找出来了,你能由此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吗?生:由上述各式可以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n-(1)d.师:很好!这样说来,若已知一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只要知其首项a1和公差d,便可求得其通项an了.需要说明的是:此公式只是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猜想,你能证明它吗?生:前面已学过一种方法叫迭加法,我认为可以用.证明过程是这样的:因为a2-a1=d,a3-a2=d,a4-a3=d,…,an-an-1=d.将它们相加便可以得到:an=a1+(n-(1)d.师:太好了!真是活学活用啊!这样一来我们通过证明就可以放心使用这个通项公式了.[教师:精讲]由上述关系还可得:am=a1+(m-(1)d,即a1=am-(m-(1)d.则an=a1+(n-(1)d=am-(m-(1)d+(n-(1)d=am+(n-m)d,即等差数列的第二通项公式an=am+(n-m)d.(这是变通的通项公式) 由此我们还可以得到.[例题剖析]【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师: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分别是什么?你能求出它的第20项吗?生:1这题太简单了!首项和公差分别是a1=8,d=5-8=2-5=-3.又因为n=20,所以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a20=8+(20-(1)X(-(3)=-49.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第(2)小题怎么做.生:2由a1=-5,d=-9-(-(5)=-4得数列通项公式为an=-5-4(n-(1)由题意可知,本题是要回答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401=-5-4(n-(1)成立,解之,得n=100,即-401是这个数列的第100项.师:刚才两个同学将问题解决得很好,我们做本例的目的是为了熟悉公式,实质上通项公式就是an,a1,d,n组成的方程(独立的量有三个)说明:(1)强调当数列{an}的项数n已知时,下标应是确切的数字;(2)实际上是求一个方程的正整数解的问题.这类问题学生:以前见得较少,可向学生:着重点出本问题的实质:要判断-401是不是数列的项,关键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an,判断是否存在正整数n,使得an=-401成立.【例2】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pn+q,其中p、q是常数,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若是,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例题分析:师:由等差数列的定义,要判定{an}是不是等差数列,只要根据什么?生:只要看差an-an-1(n≥(2)是不是一个与n无关的常数.师:说得对,请你来求解.生:当n≥2时,〔取数列{an}中的任意相邻两项an-1与an(n ≥(2)〕an-an-1=(pn+(1)-[p(n-(1)+q]=pn+q-(pn-p+q)=p为常数,所以我们说{an}是等差数列,首项a1=p+q,公差为p.师:这里要重点说明的是:(1)若p=0,则{an}是公差为0的等差数列,即为常数列q,q,q,….(2)若p≠0,则an是关于n的一次式,从图象上看,表示数列的各点(n,an)均在一次函数y=pX+q的图象上,一次项的系数是公差p,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q.(3)数列{an}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其通项an=pn+q(p、q是常数),称其为第3通项公式.课堂练习(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项与第10项.分析:根据所给数列的前3项求得首项和公差,写出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求出所┣笙.解:根据题意可知a1=3.d=7-3=4.∴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3+(n-(1)X4.即an=4n-1(n≥1.n∈NX)∴a4=4X4-1=15.a 10=4X10-1=39.评述:关键是求出通项公式.(2)求等差数列10,8,6,…的第20项.解:根据题意可知a1=10,d=8-10=-2.所以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10+(n-(1)X(-(2)即an=-2n+12.所以a20=-2X20+12=-28.评述:要求学生:注意解题步骤的规范性与准确性.(3)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分析:要想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某一个数列的其中一项,其关键是要看是否存在一个正整数n值,使得an等于这个数.解:根据题意可得a1=2.d=9-2=7.因而此数列通项公式为an=2+(n-(1)X7=7n-5.令7n-5=100,解得n=15.所以100是这个数列的第15项.(4)-20是不是等差数列0,-7,…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解:由题意可知a1=0,因而此数列的通项公式为.令,解得.因为没有正整数解,所以-20不是这个数列的项.课堂小结师:(1)本节课你们学了什么?(2)要注意什么?(3)在生:活中能否运用?(让学生:反思、归纳、总结,这样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生:通过本课时的学习,首先要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及数学表达式a n-a n-1=d(n≥(2);其次要会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n≥(1)等差数列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2.体会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3.会简单运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教案大班

等差数列教案大班

等差数列教案大班一、教学目标:1. 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3. 能够运用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1. 运用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2. 发现等差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教学书籍。

2. 黑板、粉笔。

3. 习题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学生对数列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每天步行的步数。

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的性质。

步骤二:讲解(20分钟)1. 通过教学课件,详细讲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 指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给出相关的示例。

3. 鼓励学生自己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帮助他们理解公式的由来。

步骤三:练习(25分钟)1. 分发练习题,并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老师逐个讲解题目的解答过程,同时解释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应用等差数列进行计算。

步骤四:拓展(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等差数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车速、水位的变化等。

2.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研究,找出更多生活中的等差数列应用,并分享给全班。

3. 整理学生的发现,鼓励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步骤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回顾所学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并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等差数列的计算和应用。

2. 引导学生进行等差数列的推广,如等差数列的和公式等。

3.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题和挑战题,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

七、教学评价:1.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学生的评价。

2.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练习题或考试题,检查学生对等差数列的掌握程度。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及教案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及教案

教案: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及教案第一章:等差数列的概念1.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如计算连续自然数的和)引入等差数列的概念。

1.2 等差数列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即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一个常数。

解释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1.3 等差数列的性质探讨等差数列的性质,如相邻两项的差是常数,首项和末项的关系等。

第二章:等差数列的求和2.1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概念,即前n项的和。

解释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n/2 (a1 + an),其中Sn表示前n项的和。

2.2 等差数列的求和应用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运用前n项和公式计算等差数列的和。

探讨等差数列求和的其他方法,如分组求和、错位相减等。

第三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3.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解释如何推导出该公式。

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和数学归纳法推导出通项公式。

3.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通过例题引导学生运用通项公式计算等差数列的特定项的值。

探讨等差数列的特定项的性质,如第n项的值与首项和公差的关系。

第四章:等差数列的性质和求和4.1 等差数列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等差数列的性质,如相邻两项的差是常数,首项和末项的关系等。

利用性质解决问题,如找出等差数列中的特定项的值。

4.2 等差数列的求和引导学生运用前n项和公式计算等差数列的和。

探讨等差数列求和的其他方法,如分组求和、错位相减等。

第五章:等差数列的综合应用5.1 等差数列的应用问题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工资、统计数据等。

5.2 等差数列的综合练习提供一些综合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问题。

分析和解答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等差数列的知识。

第六章:等差数列的图像和性质6.1 等差数列的图像引导学生绘制等差数列的图像,展示等差数列的单调性。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 能够通过给定前几项,判断数列是等差数列,并能求出公差。

3. 能够根据给定的前几项和公差,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4. 能够应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根据前几项和公差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 应用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数学(上)》第四章第五节。

2. 教学用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大声读出“等差数列”三个字,并向学生解释等差数列是什么。

2. 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感受等差数列的特点,如:1, 4, 7, 10,…。

二、探究等差数列的性质(15分钟)1. 师生团队探讨:上一个例子中的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为什么?2. 教师给出等差数列的定义:“若一个数列中任意相邻的两项之差保持不变,则该数列称为等差数列。

”3. 教师提问并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如果是等差数列,如何求出公差?4. 指导学生通过分析相邻两项之差的规律,并引入公差的概念。

三、求等差数列的公差和通项公式(15分钟)1. 教师给出公差的定义:“等差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称为公差。

”并示例求出前一步提到的例子中的公差。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相邻两项之差与项数之间的关系,并得出公差与项数之间的关系式。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列的项与项数之间的关系,并得出通项公式。

4. 通过例题让学生熟悉求等差数列的公差和通项公式的过程。

四、应用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1. 教师给出相关实际问题,如:“如果我们每天存储20元,按此规律,第n天共存储了多少元?第n天的存储总额与第n-1天的存储总额之差是多少?”2. 学生小组合作解题,并向全班汇报解题思路和答案。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解题思路,并提醒学生注意实际问题与等差数列的联系。

五、巩固练习与拓展延伸(20分钟)1. 学生个体完成课本上相关练习题。

2. 学生讨论并解决一些拓展问题,如:“如果已知等差数列的前3项和为30,公差为4,请问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多少?”3. 教师巡回辅导学生,并展示正确答案。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及教案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及教案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及教案第一章:等差数列的概念1.1 等差数列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概念,理解数列的顺序性和连续性。

引入等差数列的定义,解释公差的概念。

1.2 等差数列的性质探讨等差数列的性质,如相邻两项的差为常数,首项和末项的关系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归纳总结等差数列的性质。

第二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概念,理解通项公式与数列的关系。

通过示例和引导学生推导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应用探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求指定项的值等。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目的方式,加深对通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第三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3.1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定义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前n项和的概念,理解前n项和的含义。

引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定义,解释首项和末项的关系。

3.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探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公式。

通过示例和练习题目,引导学生应用前n项和公式解决问题。

第四章:等差数列的求和性质4.1 等差数列的求和性质引导学生回顾数列的求和性质,如等差数列的求和与项数的关系等。

引入等差数列的求和性质,如等差数列的求和与首项和末项的关系。

4.2 等差数列的求和性质的应用探讨等差数列的求和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求特定项的和等。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目的方式,加深对求和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第五章:等差数列的综合应用5.1 等差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引入等差数列的综合应用,如人口增长模型、投资收益等。

引导学生运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2 等差数列在数学竞赛中的应用探讨等差数列在数学竞赛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等差数列在竞赛中的应用。

提供一些数学竞赛题目,引导学生挑战自我,提高解题能力。

第六章:等差数列的图像与性质6.1 等差数列的图像引导学生回顾数列图像的基本知识,如数列的点表示等。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等差数列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一些特殊数列求其前n项和的常用方法.(2)通过把某些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的数列化归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转化的数学思想以及数学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以及数学运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的。

二、教学重点:把某些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的数列化归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求和三、教学难点:寻找适当的变换方法,达到化归的目的四、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引入:(1)1+2+3+ (100)(2) 1+3+5+……+2n-1=(3) 1+2+4+……+2《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4)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旧知,由此导入新课。

[教师过渡]:今天我们学习《数列求和》第二课时,课标要求和学习内容如下:(多媒体课件展示)导入新课:[情境创设] (课件展示):例1:求数列《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的前《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项和分析:将各项分母通分,显然是行不通的,启发学生能否通过通项的特点,将每一项拆成两项的差,使它们之间能互相抵消很多项。

[问题生成]:请同学们观察否是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设问:既然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那么就不能直接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此数列有何特征[教师过渡]:对于通项形如《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其中数列《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为等差数列)求和时,我们采取裂项相消求和方法[特别警示] 利用裂项相消求和方法时,抵消后并不一定只剩下第一项和最后一项,也有可能前面剩两项,后面也剩两项,再就是将通项公式裂项后,有时候需要调整前面的系数,才能使裂开的两项差与原通项公式相等.变式训练:1、已知数列{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 }的前n项和为《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若《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设《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求数列{ 《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 }前10和《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说明:例题引伸是教学中常做的一件事,它可以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发展学生的思维,并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裂项的目的是为使部分项相互抵消.大多数裂项相消的通项均可表示为bn=《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其中{《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 }是公差d 不为0的等差数列,则《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例2:求和:《数列求和》教学设计及反思分析:直接算肯定不可行,启发学生能否通过通项的特点进行求解。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及教案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及教案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及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 学会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3. 能够运用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教学难点: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2.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等差数列有哪些性质?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5分钟)1. 介绍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

2. 解释通项公式的含义和推导过程。

3. 举例说明如何使用通项公式求等差数列的第n项。

三、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15分钟)1. 介绍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n/2 (a1 + an)。

2. 解释前n项和公式的含义和推导过程。

3. 举例说明如何使用前n项和公式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四、等差数列的实际应用(15分钟)1.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等差数列解决实际问题,如求等差数列的和、求等差数列中的特定项等。

2. 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总结与作业(5分钟)1. 总结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2. 布置作业:求等差数列的第n项和前n项和,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举例和实际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练习题的解答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下一节课中,可以进一步拓展等差数列的应用领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等差数列。

六、等差数列的性质深入探讨(15分钟)1. 讲解等差数列的单调性,即等差数列是递增还是递减的。

2. 解释等差数列的奇数项和偶数项的性质。

3. 举例说明等差数列的性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初步培养先生观察、归纳、推理论证的逻辑思想能力;培养先生数学应意图识和言语表达能力;浸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先生逻辑思想的严谨性,进步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
由实践例子引发先生探求数学知识的愿望,师生共同探求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促进先生自主探求合作交流,使技能得以进步,充分发挥先生的主观能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激发先生学习数学的兴味,让先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先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让先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先生实践用用的能力。

重点: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和运用:
难点:①理解等差数列“等差”的特点及通项公式的含义;
②“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

五、板书设计:表现重点,难点,及知识结构。

设计如下:
3.2等差数列
一、等差数列的定义……………… 练习:……………
二、等差数列的本质……………… ……………
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成绩:……………例1
例2。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课题:等差数列课程要求1.掌握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通项公式、前n 项和公式等.2.掌握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3.掌握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知识梳理1.等差数列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a ,公差为d ,那么它的通项公式是*1(1)()n a a n d n N =+-∈.3.等差中项如果A =2a b +,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 4.等差数列的常用性质(1)通项公式的推广:*()(,)n k a a n k d n k N =+-∈.(2)若{}n a 为等差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3)若{}n a 是等差数列,则*2,,,(,)n n m n m a a a n m N ++∈也是等差数列. (4)数列232,,,m m m m m S S S S S --也是等差数列.5.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设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其前n 项和1()2n n a a n S +=或1(1)2n n n S na d -=+. 6.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与函数的关系2*1()()22n d d S n a n n N =+-∈ 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2(,n S An Bn A B ⇔=+为常数,*)n N ∈ . 7.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最值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10,0a d ><,则n S 存在最大值; 若10,0a d <>,则n S 存在最小值.例题讲解例1(1)记S n 为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4+a 5=24,S 6=48,则{a n }的公差为 ( )A .1B .2C .4D .8【解析】方法一:基本量计算45116127242615484a a a d a S a d d +=+==-⎧⎧⇒⎨⎨=+==⎩⎩ 方法二:性质的应用45536342443()482a a a a d S a a +=⎧-⇒==⎨=+=⎩例1(2)已知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中奇数项之和为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是( )A .5B .4C .3D .2【解析】方法一:基本量计算111=520159525303S a d a S a d d +=⎧=-⎧⎪⇒⎨⎨=+==⎪⎩⎩奇偶 方法二:性质的应用3015535S S d d --=⇒==奇偶例2(1)在等差数列{a n }中,a 3+a 9=27-a 6,S n 表示数列{ a n }的前n 项和,则S 11= ( )A .18B .99C .198D .297【解析】方法一:基本量计算11121027(5)59a d a d a d +=-+⇒+=1111115511(5)99S a d a d =+=+=方法二:性质的应用396663279a a a a a ++==⇒=1161199S a ==例2(2)已知{a n }为等差数列,若a 1+a 2+a 3=5,a 7+a 8+a 9=10,则a 19+a 20+a 21=________.【解析】方法一:基本量计算112311920211789125335183572032110518a a a a a d a a a a d a a a a d d ⎧=⎪++=+=⎧⎪⇒⇒++=+=⎨⎨++=+=⎩⎪=⎪⎩方法二:性质的应用78912319202178918()()5()3620d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d =++-++=++=+++=例3(3)已知S n 是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若a 1=-2017,S 20172017-S 20112011=6,则S 2021=________. 【解析】方法一:基本量计算 依题意有:1(1)2n S n d a n -=+ 于是:2017201111(1008)(1005)36220172011S S a d a d d d -=+-+==⇒= 于是:2021202120202021(2017)260632S ⨯=⨯-+⨯= 方法二:性质的应用 依题意有:数列{}n S n为等差数列,设公差为'd 则有:201720116'6'120172011S S d d -==⇒= 于是:202112020'20172020320211S S d =+=-+= 解得:20216063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及内

双边活动备注
一、新课导入
(通过五问五答的形式,让学生感知等差数列的概念)1、引入
四组数字,如下:
1)1,3,5,(),9
2)15,12,(),6,3
3)48,53,58,()3,68
4)8,(),8,8,8
2、分析场景,渐进式提问:
问1:你能发现这些数字的规律吗?
学生:后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常数
问2:1,2,5,8,15,这个数列和上面的四组数
列具有相同特征吗?
问3:1,3,4,5,6,这个数列和上面的四组数列
具有相同特征吗?
问4:能不能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特征?
学生:
问5:等价吗?还有没有不完备的地方?
学生:,d是常数
设计想法:以学生
比较简单的数字引
题,可以引起学生
对本节课的兴趣,
观察等差数列的特
征,让学生自己发
现规律
渐进式提问,启发
学生思考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
在课件中演示出
来,通过反例使学
生理解两个特征同
一常数和从第二项
起。

二、新课讲解
(通过5问5答的形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归纳出通项公
式)1、引出等差数列定义:
满足这样条件的数列很多,我们能给它们起个名字,
叫等差数列。

一般的,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
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
差数列,这个同一常数d为公差,a1为数列的首项。

问1:大家能分别说出刚才引题中的那四个数列的
公差吗?
学生:1)d=2 2)d=-3 3)d=5 4)d=0
问2:大家能自己举几个关于等差数列的例子,并
指出它们的公差?
2、渐进提问,启发学生归纳出通项公式
问3:把问题推广到一般情况。

若一个数列是等差
数列,它的公差是d,那么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
么?
启发学生:(归纳、猜想)可用首相与公差表示数列
中任意一项。

……
将这n-1条式子相加得:
问4:从第几项开始归纳的?
学生:第二项,所以n≥2。

问5:n=1时呢?
教师课件演示等差
数列定义,在重点
词语下划线!
学生:当n=1时,等式也是成立,因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n∈N*)
3、教师分析公式:
推导方法:递推归纳法;累加法。

共同特点:利用观察、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它的合理性在以后学习的数学归纳法中可以得到证明。

注意两点:
1、对通项公式进行分析,通项公式中含有四个量,
其中为基本量,当确定后,通项公式就确定了。

若已知三个量,可用方程的思想求第四个量(即知三求一)。

2、对通项公式变形,对任意的p、q∈N+。

在等差数列中,有
ap=a1+(p-1)d ①
aq=a1+(q-1)d ②
①-②有ap-aq=(p-q)d,
∴ap=aq+(p-q)d
其中p,q关系可以有p>q,p=q,p<q。

老师总结:通项公式的变形式ap=aq+(p-q)d,请同学记熟,它在解题过程中经常被应用。

4、例题:
例1,下面数列中,哪些是等差数列?为什么?如果是,请求出公差d。

(1)-0.70,-0.71,-0.72,-0.73,-0.74,…
(2)-9,-9,-9,-9,-9, …
(3)-1,0,1,0,-1,0,1, …
(4)1,4,7,10,13, …例1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

可以结合第三部分巩固练习1
例2,已知等差数列8,5,2…(1)请写出通项公式
(2)请求出第20项的值
(3)-16是这个数列中的第几项?例2的设计是对通项公式的直接应用,旨在加深对公式的记忆和理解。

在共同解答完例2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做做巩固练习的第1题。

三、巩固练习1、课本P176 课内练习1:第1、2题
2、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7,10项;
100是不是等差数列2,9,16,…中的项;
-20是不是等差数列0,- ,-7…中的项;
3、某剧场每的座位数构成了一个等差数列,第一排
有38个座位,第十排有56个座位,请问第5排和
第7排分别有几个座位?
四、课堂小结问1:这节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①等差数列定义。

即(n≥2) 或an+1- an = d (n∈N*)
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推导
出公式:ap=aq+(p-q)d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答不完整的没有关系,其它同学补充。

以此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并用多媒体把学生的归纳用一张表展示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