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doc]地方性海洋院校涉海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性海洋院校涉海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高等农业教育,2006-12,12:47—49 HigherAgriculturalEducation,2006—12,12:47—49地方性海洋院校涉海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潘爱珍,虞聪达(浙江海洋学院,浙江舟山316004)摘要:文章以浙江海洋学院为蓝本,分析了地方性海洋院校建设涉海类专业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介绍了学校在涉海类专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并且提出了加强涉海类专业建设的若干建议.关键词:地方性海洋院校;涉海类专业;专业建设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1981(2006)12—0047—03迄今为止,我国内陆共有中国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和浙江海洋学院三所冠以”海洋”命名的海洋类高等学校,其中中国海洋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原湛江海洋大学)和浙江海洋学院分别于1997年和1998年由原省属水产学院等组建,是比较有特色的地方性海洋院校.如何发挥学校自身的办学优势,凸现其海洋特色,是地方性海洋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中如何建设和发展涉海类专业又成为关键.本文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阐述地方性海洋院校在涉海类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提出了加强涉海类专业建设的一些建议.一,涉海类专业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以其蕴藏的丰富生物,矿产,水资源等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新空间,世界各国特别是沿海国家纷纷把目光转向了海洋.加快了对海洋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一场以开发海洋资源为标志的”蓝色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兴起.1998年我国国务院发表了《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白皮书,明确提出”积极合理开发海洋资源,持续快速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国”的战略目标.浙江海洋学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担负着培养海洋类科技人才,振兴海洋科教事业的神圣使命,所以无论从社会,地方经济还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看,涉海类专业的建设已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并且对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一)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和全世界一样也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问题的严峻挑战.人们普遍认为,海洋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是解决三大问题的途径之一.”向海洋进军”一一研究海洋,规划管理海洋,综合开发利用海洋,从而使海洋能够世代与人类相安相处,海洋产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些课题已成为世界各濒海国家政府和该领域的学者专家日益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海洋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沿海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支撑条件.我国”沿海地区以占全国陆地面积13的土地,养活了全国4O的人口.创造了6O的国民生产总值. ……我国海洋产业在2O世纪8O年代的发展速度就达17,进入9O年代以后,增长速度更是达到了22%”,大大高于整个国民经济总的增长速度,海洋经济正在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21世纪海洋将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的极其重要的因素._】而开发利用海洋,综合管理海洋等必然需要许多与之相对口的高级专门人才.海洋人才的需求数量便因此而快速增长.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收稿日期:2006—06—13作者简介:潘爱珍(1972一),女,浙江海洋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在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虞聪达(1959~),男,浙江海洋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渔具理论与设计,高等教育管理.一学科建设SUBJECTCONSTRUCTION48高等农业教育第l2期(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浙江省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面临东海,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港口条件得天独厚,全省海域面积为陆域面积的2.6倍,海岸线长度和海岛总数分别约占全国的1/5和2/5.2002年.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出近18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这为我省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和良好的产业基础.[2所以,浙江省委,省政府于2003年提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我校的所在地舟山市是一个拥有1390个岛屿的地级市,海域面积2.O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2447.87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海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基地,素有”中国渔都”之美称.舟山港湾众多,航道纵横,水深浪平,是中国屈指可数的天然深水良港,舟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3面对浙江省和舟山市发展海洋经济的强劲步伐.海洋人才培养的迫切性不言而喻. 但目前,海洋类人才的培养无论从种类,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远远滞后于社会经济大发展,海洋人才的供需矛盾也变得日益突出.(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浙江海洋学院作为一所新兴的海洋类本科院校,如何办出自身的特色,无疑是学校赖以生存并在高等教育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在建校之初,学校领导审时度势,提出了”办出海洋特色,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办学方针,并且在7年多的办学过程中一直坚持以海洋为主线,先后增设了海洋技术,海洋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等9个涉海类专业,涉及理学,工学,农学,经济学, 管理学等学科门类.现在又有海洋生物学和捕捞学两个涉海类硕士点.学校无论在课目设置上还是在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上,都强化了服务于培养海洋类专业人才的这一特色.学校由此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提早一年建成万人大学,以良好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此基础上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二,涉海类专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专业设置缺乏总体规划,有一定的盲目性,专业内涵建设薄弱由于我校是一所新建的地方海洋院校,涉海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学校在成立初期,只有一个涉海类专业,期间又正好遇上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学校较注重专业数量的增长和学生规模的扩大, 但对专业的总体布局缺少系统规划,基本处于有什么条件办什么专业的状态,涉海类专业建设还处于”原始积累”阶段,没有形成能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有机学科专业群.(二)建设资金相对紧张,实践教学条件不能满足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涉海类专业与机械,电气等长线专业相比.投入大,规模小,办学效益较低.同时该类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要求有良好的海上实习条件和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我校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尽管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教学经费的投入,但对涉海类专业而言,建设经费还是相对紧张,虽然实验事条件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得到明显改善,但我校的海上实习条件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而作为海洋类院校海上实习是起码的必要的一项重要教学环节,直接影响了一些涉海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三)高层次,高水平的顶尖人才缺乏我校虽然自成立以来一直都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但高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还比较缺乏,一些涉海类专业缺乏在国内外同行中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具有很高学术造诣和综合素质的学科带头人和专业负责人,制约着学科专业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四)毕业生就业面窄.直接就业率低由于现阶段我国海洋经济还处于产业结构演化的低级阶段,属于粗放型,资源消耗型的经济结构.海洋产业中,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新兴海洋产业占的比重很小.海洋经济的发展以传统产业的粗放型发展为主要特征,技术含量普遍较低因此对高等院校涉海类专业的毕业生吸纳有限,涉海类学科专业行业支撑薄弱.直接就业率较低,这反过来又抑制了学校对涉海类专业的投入和发展.三,涉海类专业建设的具体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我校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把涉海类的专业学科作为重点进行建设,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学校现有海洋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3个涉海类专业被评为校级重点专业(全校共6个重点专业),其中前2个专业又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海洋生物学,捕捞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等8个涉海类学科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全校共12个重点学科),其中我校首批具有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科就是海洋生物学和捕捞学.同时我校还建有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浙江省海水增养殖重点中试基地等17个涉海类科研院(所,中心)和浙江省远洋渔业培训中心,海洋管理培训中心等涉海类培训机构,这些都是我校涉海类专业建设的延伸,也为我校涉海类专业学科的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和支持,同时又是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学生进行生产实习的良好基地..(一)注重专业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学校以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改项目等为抓手,设■学科建设SUBJECTCONSTRUCTION总186期潘爱珍等地方性海洋院校涉海类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49.立专项经费,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制订了从学生入学到毕业这一人才培养全程中各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构建了专业,课程,教材,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质量评估体系,建立了一套基于教学过程的,以教学评估为核心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从制度和手段上保证了涉海类专业建设的有效实施.另外,整个涉海类专业是以海洋科学为基础,而海洋科学的基础又是物理海洋学,流体力学,所以,学校一直都非常重视这类基础课的教学,认真地从基础抓起,全面提高涉海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二)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计划的有效实施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根本,我校设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基金,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根据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需要,不断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在校教师多层次培养的力度涉海类专业是高科技性的专业,并且陆地上的研究方法不能移植到海洋研究中,如海洋技术中的遥感技术,水声技术等与陆地上的研究方法就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我们把海洋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作为师资建设工作的重点,培养了船舶专业的博上,教授,引进了钱江学者,由此带动了整个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三)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涉海类专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一一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也就是说,对海洋开发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要通过课堂的教学活动,更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养成学生的创新品质和能力.为此,我校非常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以相关专业群为基础建制实验室,各学院,教研室通用共建,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如我校投入1300多万元建立了船舶与渔具水动力实验室,该实验室是目前省内最好的涉海类专业实验室,为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等相关涉海类专业的实验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还有我校的深水网箱基地,海水增养殖试验基地等为海洋科学类,水产养殖类专业提供了课程实习和生产实习的实践条件;另外,我校教师还承担了以“深海抗风浪网箱的研制”等4项国家863项目为代表的许多涉海类科研课题,课题组积极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所有这些都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四)专业课程设置面向海洋实际随着海洋开发热潮的到来,如何开发,管理海洋是我们首先必须面对的,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我们绝不能走陆地”先开发,后治理”的老路,否则将会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我校结合海洋的综合管理,从合理开发,保护海洋出发,在专业建设中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了一些海洋管理, 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课程,并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为校级的选修课程,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修读,使学生除了有真正的”一技之长”外,也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和思想观念.(五)拓宽就业面,扩大就业渠道为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毕业生就业开辟多通道的输出口,是摆在地方性海洋院校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我校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首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学业优秀的学生报考海洋类学科的研究生,为提高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原创能力输送合格人才.其次,扩大涉海类学科专业省外的招生比例,尤其是沿海省份的考生,打破地方院校仅为所在地培养人才的局限,让有限的海洋类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充分的使用.第三,扩大其它就业渠道.如海洋科学是基础和应用相结合且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科学,又非常强调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所以将这类海洋科学人才充实到沿海地区和海岛区域的基础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四,进一步加强涉海类专业建设的建议(一)要重视专业群的建设地方性海洋院校的涉海类专业建设可以在现有基础上组建几个专业群,加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克服各学科专业之间孤立发展的倾向,以适应海洋经济发展不同时期,不同行业的需要.专业结构调整可以构建”品牌专业一--专业群——专业体系”的新模式,即以品牌专业为龙头,形成若干由相关专业组合而成的专业群,再由这专业群构成一个合理的专业体系.在教学上进行纵向联合,按专业群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分流培养;在科研上,以品牌专业为龙头,明确主攻方向,以研究大课题,完成大项目为纽带,建立一批具有辐射作用的教学科研中心,形成群体合力,集约发展.(二)要树立品牌意识为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就必须抓紧遴选和培育若干个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专业,使之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现代化的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设备,高水平的科研能力.高质量的毕业生,并且通过品牌专业的建设,带动学校所有涉海类学科专业的整体优化和质量提高.如我校研制成功的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成为渔民转产专业的重要手段,同时为海水养殖开辟了一条新路,并且还减少了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在国内沿海省份有很高的知名度;把我校的船舶与渔具水动力实验室建设成省内乃至国内一流的实验室,使(下转53页)■学科建设SUBJECTCONSTRUCTION总186期李海华等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53? (系)成立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和答辩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本院(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和答辩等工作;各学院(系)教学督导组对本院(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进行重点检查,保证毕业论文(/R计)的质量. 2.在论文指导方面,选题上紧密结合社会,生产,科研和教学实际,在实践中强化了学生研究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体现了应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结合指导教师科研项目达到37左右.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以教授,副教授为主.为保证指导质量,规定指导学生数量,确保指导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交流,讨论.同时,有效利用科教结合的人力资源优势,鼓励有科研力量的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指导毕业论文(设计).近3年,由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指导的毕业论文(设计)数量达到7O以上.学校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基础教育,实践教育和创新教育相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了完善,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得到了提高,综合素质得到了加强.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结合实际开展调研或管理,提高了实践,创新能力,也得到了社会及用人单位的认可,社会与就业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高.2001—2004年学生在全国和陕西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奖4o项,其中22项荣获金,银奖(二等奖以上).学生申请国家专利7项,其中授权4项.2000年以来,本科生公开发表科技论文498篇,其中2篇论文被SCI收录.2002—2005年,本科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连续4年超过95.实践教学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通过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逐步构建起实践教学新体系,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但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实践教学资源的功能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完全有效地发挥,运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参考文献:[1]韩红江.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对策的研究与实践[J].石油教育,2004,(3).[2]朱土兴,谢林森,余德华.教学质量监测与保证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实践I-j].中国大学教学,2005,(5).(责任编辑与校对孙科)(上接49页)学校成为海洋开发人才的培养基地,海洋知识创新的研究基地,科教兴海技术的攻坚基地,海洋高技术产业的孵化基地.(三)要树立人才强枝,强专业的观念人才是学校发展的基石,是专业建设的保证,是保证学生培养质量的根本.学校要不拘一格求人才,给特殊人才特殊政策,全校上下都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真正用好,管好人才;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海洋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使学校逐步形成一批涉海类学科,专业的领军人物.(四)要加强与国内外海洋类大学的协作交流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到来,闭门办学肯定是行不通的,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合作,取长补短,可以提升学校的办学能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我校于2002年8月与日本东京海洋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约定我校可以选拔少数学生去il!iJL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毕业后有机会申请攻读该校的硕士学位,我校已选拔了7名学生赴日交流学习,反响很好.(五)要加走政府的支持和投入涉海类专业往往是一些小口径专业,相对于一些长线专业,其专业规模明显偏低,但相对于其它学科专业的投入而言相对较大,这样,办学效益就受到影响.要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就需要各级政府加强对海洋高等教育的扶持,出台相应的倾斜政策,从政策上加以引导, 加大投入,为加快发展海洋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我校自组建以来就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并且在浙江省第二次海洋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高质量办好浙江海洋学院”.由此,我校获得了跨越式发展,规模迅速扩大,内涵不断提升.参考文献:[1]冯士柞.海洋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M].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4.[23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R].浙委[2003]20号,2003.[3]舟山概况[EB/OL].icn/content3.jsp?iinfoid=5760[4]林年冬.海洋类专业品牌战略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4,(5). (责任编辑张艳责任校对于长志)●教学理论与宴践TEACHINGTHEORY ANDPRACTICE。
海洋实习报告
海洋实习报告
本次实习是在海洋科学研究机构进行的,主要任务是协助研究人员进行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项目,包括海洋生物群落调查、海洋污染状况的调查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监测工作。
通过这些实习项目,我对海洋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加了很多实践经验。
在海洋生物群落调查中,我们使用了各种海洋生物调查工具,包括拖网、渔网和无人机等,对海洋生物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通过这些调查,我们了解了不同海域的生物多样性和数量分布情况,也发现了一些珍稀物种和新物种,为海洋生物保护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在海洋污染状况的调查中,我们利用了多种分析方法,包括水样采集和分析、沉积物采集和分析等,对海洋环境中污染物的来源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
我们发现了一些海洋污染的重点区域和污染物,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治理措施提供了重要依据。
最后,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监测工作中,我们使用了各种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海洋环境参数进行了长期的监测。
通过这些监测数据,我们了解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和影响因素,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本次海洋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还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我将会继续努力,为海洋科学的发展和海洋环境的保护做出更多的贡献。
海洋科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本专业特点和 学科发展 趋势 , 积 了教 室 的 多 媒 体 教 学 设 备 。目前 海 洋 科 学
国家 进 一 步 加 快 沿 海 地 区改 革 开放 , 在 全 标 。 为提 高 办 学 水 平 , 保证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
国 首 批 沿 海 开 放 城 市 一 连 云 港 创 办 的 一
容, 积 极 补 充 新 的科 研 成 果 信 息 , 优 化 教 注 重 课 程 之 间的 衔 接 、 理 论 环 节 与 实
前 海 洋 科 学 专 业 的 专业 基 础 实验 室如 生 物
成省 级 生 物 学 实验 教 学 示 范 中心 , 海 洋 科
活力、 最 有 发 展 前 途 和 热 点 的 科 学 技 术 之 后 进 足 ”的 办 学 思 路 , 使 其适 应 社 会 对 人 化 学 、 微生 物、 普 通 生 物 学 实 验 室 等 已建
摘 要: 该文对我校海洋科 学专业近年来 的建设情况进行 了 总结,包括专业建设 目标 人 才培养方案 师资队伍 建设 课 程建设 、 提 高教学条件 数学管理
及教 学管理等方面, 并提 出了 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 海洋科学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 : G 4
i en ce e nd Te ch n ol ogy I nn ov at i on Her a l d
创 新 教 育
海洋科 学专业建设 的探 索与实 践①
王淑 军 许星鸿 姚兴存 张林维 焦豫 良 ( 淮海工学院 海洋 学院 江苏连云港 2 2 2 0 0 5 )
海洋科学专业建设与实践
海洋科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该文对我校海洋科学专业近年来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包括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条件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海洋科学专业建设数学管理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2淮海工学院是江苏省于1985年为响应国家进一步加快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在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创办的一所本科院校,现已发展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所初显海洋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海洋科学专业开设于2007年,历经数年的建设,已顺利通过学士学位点授予权评审。
现将有关海洋科学专业建设各方面的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明确海洋科学专业建设目标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上“海洋大科学”研究,尤其是全球海洋观测系统,海洋科学钻探、热液海洋过程及其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多样性、海岸带综合管理科学等多领域的研究发展,海洋科学技术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学科群。
同时,人们也越来越认为该学科群是解决人类面临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以及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等世界性问题困扰的金钥匙。
由此,海洋科学技术成了21世纪最具活力、最有发展前途和热点的科学技术之一。
进入21世纪,我国正式加入wto后,我国的海洋事业将进行“权益、财富、健康、安全、科技”10字方针战略,并力争经过5~15年的努力,使我国海洋科技在21世纪初的总体发展水平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部分领域接近同期国际水平[1]。
江苏省是一个海洋大省,在2009年6月国务院审议通过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将江苏沿海地区建设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而连云港作为中心城市之一,也将成为江苏省集中布局临港产业,形成功能清晰的沿海产业和城镇带的“东方桥头堡”。
随着海洋科学的发展和相关产业链的延伸,社会对海洋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
海洋学实习报告
海洋学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15日。
实习地点,某某海洋研究所。
一、实习目的。
本次海洋学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参与海洋研究所的工作,深入了解海洋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实际工作内容,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
1. 参与海洋生物调查。
在实习期间,我有幸参与了海洋生物调查的工作。
通过潜水和水下观察设备,我们深入海底,对海洋生物的分布、数量和行为进行了详细调查。
这让我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海洋环境监测。
我还参与了海洋环境监测的工作。
通过浮标、水下观察设备和化验分析,我们对海水的温度、盐度、PH值等指标进行了监测和分析。
这让我对海洋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因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3. 数据处理和分析。
在实习期间,我还学习了海洋学领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软件和统计学方法,我们对海洋生物调查和环境监测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成果。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海洋学实习,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对海洋学领域的实际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海洋生物和环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其次,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和方法,包括潜水、观察设备的使用和数据处理分析等。
最后,我还结识了很多同行业的专业人士,他们的经验和教导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四、实习感想。
这次海洋学实习让我收获良多,也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为保护海洋环境和推动海洋科学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海洋,保护海洋,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好。
关于创办钦州学院海洋科学专业的思考
“ 2l世 纪 是 海 洋 的 世 纪 ”, 际 社 会 对 海 洋 已 国 表 现 出前 所 未 有 的 关 注 。2l世 纪 是 全 世 界 大 规 模 开 发 利 用 海 洋 资 源 、 大 海 洋 产 业 、 展 海 洋 经 扩 发 济 的 新 时 期 , 是 我 国 由 海 洋 大 国 转 变 为 海 洋 经 也
[ 收稿 日期 ]2 o 0 o 8— 8—2 0 [ 基金简 介]钦州 学院 中青年 骨干教 师资助计划 , 学院发[ 0 8 3 钦 2 o ] 0号。 [ 作者简介 ]宋忠魁( 9 3 ) 男, 17 一 , 湖南 永州人 , 钦州学院 生物与化学系讲师 , 士。 博
7 2
钦州 学 院学报
北 部 湾 位 于 南 海 西 北 部 , 天 然 的 半 封 闭 浅 为
水 海 湾 , 接 雷 州 半 岛 , 依 广 西 , 临 越 南 , 望 东 北 西 南 东 南 亚 , 域 面 积 1 . 3万 k , 均 水 深 3 m , 水 29 m 平 8 最 大 水 深 8 m, 中 越 两 国共 辖 。 在 我 国 , 入 北 0 为 流 部湾 的河 流分 布在 广东 、 西和 海南 境 内 , 要有 广 主
海 洋 科 技 人 才 匮 乏 , 此 , 部 湾 海 洋 资 源 开 发 利 因 北 用 急需 开辟 新 的海洋 科技 人 才培 育基 地 。
一
、
北 部 湾 海 洋 资 源 及
开 发 利 用 现 状
已探 明 含 油 气 面 积 4 8 k , 质 储 量 1 1 7亿 5. 7 m 地 .5
资源 的开 发利 用 状 态 相 对滞 后 , 心 因素 之 一是 核
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海洋科学特色专业建设
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海洋科学特色专业建设[摘要]海南岛丰富的热带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以及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都需要大批从事海洋科学专业的人才,这给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专业提供了很大的机遇。
因此,海南大学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总结不足,进一步深化海洋科学热带特色专业的建设。
[关键词]海洋科学热带特色专业建设[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1-0053-02海南省地处中国的南端,拥有2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占全国海洋面积的2/3,具有典型的热带特色。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这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
作为海南大学的特色专业之一,海洋科学专业下分海洋生物、海洋物理、海洋化学和海洋地质四个方向,海南大学海洋科学专业的主要方向为海洋生物,并且突出热带这个主题。
学生不仅可以学习海洋生物方面的理论和知识,还会得到海洋生物、海洋技术等方面的基础实验技能的训练。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具有较好科学水平和科学素养的综合性人才。
海洋科学专业立足于我国南海丰富的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为海岸生态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符合我国海洋不断发展的要求。
海南大学海洋科学系成立5年以来,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还应该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
一、海洋科学系取得的成就海南大学海洋科学系自成立以来,经过各方面的努力,现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07、2008级毕业生共计有近30名同学考上研究生,分别被中国科学院、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录取,学生就业率为100%。
经过几年的努力,本专业的重点学科《海洋浮游生物学》被评选为校级精品课程,同时《海洋浮游生物学》自编教材也已出版问世,并且得到了海南大学的资助。
在实习方面,我们也已初步建立了博鳌西沙海洋馆和文昌冠南红树林两个实习基地,供同学们参观实习。
海洋学实习报告
海洋学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2年7月1日-2022年7月15日。
实习地点,某海洋研究所。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作为海洋学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在暑假期间到某海洋研究所进行为期两周的实习。
这次实习旨在让我深入了解海洋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掌握实践技能,培养海洋科学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做好准备。
二、实习内容与收获。
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学和海洋环境学等多个方面的研究项目。
我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对海洋生物的分类、分布和生态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参与海洋地质勘探和样品采集,了解了海洋地质结构和地质事件的特点;通过参与海洋环境监测和数据分析,掌握了海洋环境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在实习期间,我还学习了使用一些海洋科学研究常用的仪器和设备,例如潜水器、声纳和卫星遥感等,这些都为我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习心得与体会。
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感受到了海洋学的广阔和神秘,也更加坚定了我在这个领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海洋是地球上最为复杂、多样和美丽的自然系统,它蕴含着无限的宝藏和未知的奥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发现。
我深知自己在这条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去追求更高的海洋科学境界。
四、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长了见识,还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海洋学研究者和同行。
我将珍惜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争取在将来能够为海洋科学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我也会将这次实习的经验和收获分享给身边的同学和朋友,让更多的人关注和热爱海洋,共同呵护我们共同的蓝色家园。
钦州学院海洋科学专业建设初探
口及 海 洋 渔 业 、 气 、 产 、 游 、 涂 、 态 资 源 油 矿 旅 滩 生 丰 富 , 合 优 势 明 显 , 是 与 沿 海 其 他 省 市 相 比 海 组 但 洋 产 业 发 展 存 在 较 大 差 距 。 广 西 海 洋 经 济 总 产 值 仅 占全 国 的 11 , 济 总 量 在全 国 1 .% 经 1个 沿 海 省 份 中倒 数 第 二 。 制 约 广 西 海 洋 经 济 发 展 的 因 素 是 多 方 面 的 , 其 中 匮 乏 大 量 从 事 海 洋 产 业 的 专 业 但 技 术 人 才 、 技 研 发 能 力 不 足 和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化 科 水 平 不 高 , 导 致 广 西 区 海 洋 经 济 得 不 到 快 速 发 是 展 的 主 要 直 接 原 因 之 一 。 过 去 没 有 一 所 广 西 高 校 开 设 海 洋 类 专 业 ,0 7 年 在 钦 州 学 院 新 设 立 的 海 20
第2 4卷 第 3期
V0. 4 No 3 12 .
钦
州
学
院
学
报
20 09年 6月
J n ., 0 9 u e 20
J UR AL OF QI Z O N N HOU UN VE S T I R IY
钦 州 学 院 海 洋 科 学 专 业 建 设 初 探
张 晨 晓 ,张广 平
发 列 为重要课 题 。 广 西 拥 有 丰 富 的 海 洋 资 源 , 1 5 0 多 公 里 有 ,0 的 大 陆 海 岸 线 , 供 开 发 港 口 的 岸 线 2 5公 里 , 可 3 港
1 明 确 海 洋 学 科 教 育 建 设 的 目标
海洋学实习报告
海洋学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15日。
实习地点,某某海洋研究所。
一、实习背景。
作为一名海洋学专业的学生,我有幸获得了在某某海洋研究所
的实习机会。
这次实习让我有机会深入了解海洋学领域的最新研究
成果,提升了我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
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海洋生物调查和海洋环境监测工作。
通过参与实际的野外调查和实验,我对海洋生物的分类、生态习性
以及海洋环境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海洋环境监测方面,我
学习了使用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海洋水质、海洋生物多样性和
海洋底质等方面的监测和分析。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海洋学理论知识,还掌握了实际操作技能。
我深刻体会到了海洋学研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更加坚定了我在海洋学领域深造的决心。
同时,与实习导师和同事的交流也让我受益匪浅,他们的经验和教诲对我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实习总结。
这次实习让我对海洋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我的专业发展和未来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海洋学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感谢辞。
在此,我要感谢某某海洋研究所的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关心和指导,也要感谢所有在实习期间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同事们。
没有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不可能取得这次实习的成功。
谢谢你们!
以上就是我的海洋学实习报告,谢谢大家的聆听。
地方高校海洋科学特色专业建设与探索
关键 词 :海洋科学;特色专业建设;探索
中 图分类 号 :G 6 4 2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 编 号 ) 0 6 — 0 1 5 6 — 0 3
p r a c t i c e t e a c h i n g s y s t e m.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e s t a b l i s h i n g s p e c i lt a y wi t h c h a r a c t e is r t i c s ,s u c h a s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 s p e c i a l t y c o u r s e s a n d t r a i n i n g s p e c i i f c a t i o n s ,t h e c o mb i n a t i o n o f t e a c h i n g a n d s c i e n t i i f c r e s e a r c h,t e a c h i n g ma t e i r a l e s t a b l i s h me n t
随着我 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 为显著 ,特 色专业建 设越来 越
受到高等学校的重视 ,特别是地方 高校 已成 为其在 新形势下 求 以生存并获取竞争力 的重要 战略 手段 J 。建设特 色专业 是高
d e in f i t e s p e c i a l t y c o n s t r uc t i o n g o a l o f ma in r e s c i e n c e, c e n t e r i n g o n t h e r e f o r m a n d e x p l o r a t i o n o f c o u r s e s s y s t e m a n d
海洋科技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
海洋科技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当今世界,海洋科技的发展对于国家的经济增长、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以及国家安全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而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则是推动海洋科技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海洋科技人才培养的现状1、高校教育体系逐步完善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海洋相关专业,涵盖了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工程等多个领域。
课程设置也逐渐丰富和细化,为学生提供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知识。
2、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加强一些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合作,建立了实习基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实际项目,提高实践能力。
3、人才数量有所增加随着对海洋科技重视程度的提高,从事海洋科技领域的人才数量逐年递增。
然而,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海洋科技人才培养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1、学科交叉融合不足海洋科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等,但目前高校在学科交叉融合方面做得还不够,导致学生知识面相对狭窄,难以应对复杂的海洋问题。
2、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高水平的海洋科技教师数量不足,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传授最新的实践技能和行业动态。
3、实践教学资源有限虽然实践教学环节在加强,但仍存在实践设备不足、实习机会不够丰富等问题,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4、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部分高校在培养方案制定时,对市场需求的调研不够充分,导致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海洋科技人才培养的对策1、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学科交叉融合高校应打破学科壁垒,设置跨学科的课程和专业方向,鼓励学生选修多学科课程。
例如,可以开设海洋物理化学、海洋生物地质等交叉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的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鼓励在职教师到企业和科研机构挂职锻炼,提升实践能力。
同时,加强教师培训,使他们能够及时掌握前沿知识和技术。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及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及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建议贾宝柱1,纪然1,林叶锦2,王宝军2(1.广东海洋大学海运学院,广东湛江524088;2.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6)摘㊀要:分析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布局及现状,对比国外大学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深入探讨中国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统一本科专业和学科分类㊁整合涉海类工学学科㊁设立海洋学学科门类等方面提出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及专业建设的建议,并给出相关学科设置的初步参考方案㊂关键词: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专业建设; 双一流 建设;涉海类工科;海洋学中图分类号:G642.0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8724(2020)04-0009-05一㊁引言根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 双一流 ),在2020年和2030年两个时间节点内,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通过科研体制机制和科研评价体制改革等措施,重点建设一批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学科和大学,确保一批目前实力较好的学科和大学分批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并居于前列㊂学科建设是 双一流 的基础,以一流学科建设为核心推进一流大学建设,这与以往 211工程 985工程 建设中强调高校的总体实力提升有着重大区别[1]㊂ 双一流 建设重在突出特色和引领作用,在建设目标㊁建设范围及建设标准上也更加具有全局化标准和国际化视野㊂基于此,很多原来的拥有大而全学科的高校已经开始了学科整合㊁布局调整及学科层次分类,更加注重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比较优势㊂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㊂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多次进一步阐述关心海洋㊁认识海洋㊁经略海洋的重要性,要求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着力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㊂在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简称船海学科)的双一流 建设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㊂船舶及高端海洋工程装备作为人类从事海上活动的重要装备和载体,其研发㊁设计㊁制造能力是加强海洋现代化装备体系建设和海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㊂从这个方面上说,建设位居世界前列的船海学科对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及巩固海上国防具有重要意义[2]㊂船海学科是工学大类中的一级学科,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2011年颁发并在2018年4月更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船海学科的主要方向包含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㊁轮机工程㊁水声工程等㊂在工学大类中船海学科属于小学科方向,但是承担了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建设中的重要科研与人才培养任务㊂我国船海学科建设长期以来存在着学科范畴不明确㊁研9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航海教育研究㊀2020年第4期第37卷收稿日期:2020-03-25基金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轮机工程专业自动化类课程联合实践基地建设 (201801071031);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船舶智能化背景下航海类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及实践作者简介:贾宝柱(1974-),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领域研究㊂究力量不集中㊁学科方向设置混乱等问题,不同院校在同一领域建设内容差异明显,或在不同学科建设中具有较高重复度㊂引起这些问题的部分原因是学科细分所导致,也有部分原因是对船海学科的定位不够清晰造成的㊂面向国际化的一流学科建设需要在人才培养㊁科学研究和基础建设上与国外高水平学科纵向对标对表,但国内外学科领域的不一致可能影响到我国船海一流学科的国际化进程㊂本文在认真梳理国内外船海领域的重要大学的基础上,对船海学科的专业设置概况和研究内容进行了归类分析,针对我国在船海学科的发展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参考建议,并以涉海类学科整合为主要出发点,提出设立海洋学学科门类的初步建议及方案㊂二、船海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1.国内学科分布情况2017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国内共12所高校参加了船海学科的评估,其中哈尔滨工程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处于本学科领域的第一梯队,海军工程大学㊁天津大学㊁大连海事大学㊁武汉理工大学㊁西北工业大学等处于第二梯队,大连理工大学㊁华中科技大学㊁江苏科技大学㊁上海海事大学及浙江大学等处于第三梯队[3]㊂在2017年9月公布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名单中,上海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被评为船海学科一流学科建设高校[4]㊂上海交通大学在船海学科具有深厚的底蕴,其研究方向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居于领先地位,同样也积聚了一批优秀的科研教育工作者㊂依托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了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群 ,在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等领域具有突出优势,2019年软科世界大学一流学科排名中,上海交通大学船海学科位居第一名㊂哈尔滨工程大学作为国内船海学科领域最重要的教育科研机构,牵头成立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联盟(ICNAME),依托船舶海洋优势学科建设 现代舰船与深海工程 学科群,围绕深海工程装备㊁高技术船舶㊁共性与前沿技术等研究方向,构建深海工程与高技术船舶协同创新中心,积聚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研究方向不断成熟,科研成果丰富㊂第二梯队中以海军工程大学㊁天津大学㊁大连海事大学㊁武汉理工大学㊁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为主,这些学校在科研与教学方面各具特色,多数高校在某一个或几个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㊂第三梯队包括大连理工大学㊁华中科技大学㊁江苏科技大学㊁上海海事大学和浙江大学㊂这些高校在本次学科评估中虽然排名靠后,但是在本领域的综合实力非常强劲,部分第三梯队高校甚至超过了第二梯队的某些高校㊂除此之外,国内建有船海学科或相关教学科研方向的高校还包括华南理工大学㊁中国海洋大学㊁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中国石油大学㊁宁波大学㊁集美大学㊁广东海洋大学㊁大连海洋大学㊁浙江海洋大学等,其中未来具有较大上升空间或者冲击一流学科实力的院校包括华南理工大学㊁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㊁浙江海洋大学等,未来这些大学将会成为船海领域内重要的研究力量㊂若按照研究方向和优势领域分类,参加本次学科评估的高校可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在本科专业和学科设置相对完善㊁发展较为均衡的大学,如上海交通大学㊁哈尔滨工程大学㊁大连理工大学㊁天津大学等,这些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的发展较为全面;另一类是依托某一二级学科发展起来的,比较典型的如大连海事大学㊁武汉理工大学㊁上海海事大学等是以轮机工程为基础发展起来,江苏科技大学是基于船舶工程发展起来的等;再有一类是带有军工背景,典型的有哈尔滨工程大学㊁海军工程大学㊁西北工业大学等㊂根据自身特色,不同高校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研究和建设方向差异很大,二级学科细分领域也不尽一致㊂2.国外研究领域及分布情况国外大学在学科体系上与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学科领域对应的是 海洋工程(Ocean Engi-neering) ,其涵盖的范围大致包括海洋工程(O-cean Engineering)㊁离岸工程(Offshore Engineer-ing)㊁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㊁水动力学(Hydrodynamics)㊁海上油气工程(Petroleum Tech-nology)等,涵盖几乎所有与海洋相关的工程领域,而不像国内仅限于与船舶相关的海洋工程领域㊂欧美大学一般将海洋工程学科设置到机械工01程(Mechanical Engineering)或者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学院,也有的大学设立了独立的海洋工程(Ocean Engineering)学院或系㊂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排名前几位的高校有麻省理工学院(MIT)㊁挪威科技大学(NTNU)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㊁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UMich)㊁英国的帝国理工(IC)等高校,这些高校基本汇聚了世界一流的科研力量,研究领域广泛,成果突出,在业界具有重要影响力㊂其他在海洋工程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学及研究机构还包括南安普顿大学(Soton)㊁德州农工大学(TA&MU)㊁英国纽卡斯尔大学(NCL)㊁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㊁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UT Austin)㊁瑞典查尔姆斯大学(CTH)㊁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 Delft)㊁丹麦科技大学(DTU)㊁瑞典皇家理工(KTH)㊁法国南特中央理工大学(CN)㊁新加坡国立大学(NUS)㊁南洋理工(NTU)㊁东京大学(UTOKYO)㊁韩国海洋大学(KMOU)等㊂3.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国内外海洋工程学科发现,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主要是研究与船舶相关的海洋工程问题,而与之相关的其他类似研究方向,如桥梁与隧道工程(081406)隶属于土木工程学科,港口㊁海岸及近海工程(081505)归属于水利工程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082304)则为交通运输工程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0)则为独立一级学科㊂在学科建设中,海洋工程领域的研究方向应至少包括水动力学(Hydrodynamics)㊁水声工程(Acoustics)㊁水下航行器(Submarines)㊁近海工程(Coastal and Offshore)㊁海洋结构物(Naval archi-tecture)㊁轮机工程(Marine Engineering),部分国外大学还设置了海底工程(Subsea)和极地工程(Polar)等研究方向㊂在我国学科设置中,除海洋结构物㊁轮机工程和水声工程外,其他研究方向分别被归入了力学㊁离岸工程㊁海洋科学㊁港口工程或能源及石油化工等学科范畴㊂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研究不断兴起,学科和专业界限逐渐模糊㊂按照我国现有的科研体制,不同学科在研究方向上的重叠和交叉所带来的重复建设和发展不均衡等弊端也日益凸显[5]㊂201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最新版‘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取消了二级学科设置,以及近几年国内大学和研究机构频频提及的涉海专业和涉海学科概念就是针对这种问题所做出的调整与应对㊂在科学研究方面,国内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近年来更多地转向工程应用研究,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某些核心技术仍然处于起步㊁模仿或追赶阶段,未形成足够的影响力㊂尤其是以产品研发为主的研究方向上,受到国外成熟产品㊁技术和装备的制约还比较严重㊂在基础研究领域,国内研究机构仍然缺乏重大的理论和创新成果㊂现有科研体制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在共性关键问题上,需要结合工程实际进一步凝练科学问题,同时加强基础试验条件建设,为研究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㊂在专业建设上,根据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工学(08)大类下海洋工程类(0819)专业包含一个 船舶与海洋工程 专业和 海洋工程与技术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两个特设专业,其他与海洋工程关联密切的专业,如 航海技术 和 轮机工程 归属于交通运输类(0818)专业, 救助与打捞工程 和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为交通运输类特设专业,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专业则为水利类(0811)专业㊂而2018年更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工学(08)大类仅设置了 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 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可由高校自行规划[5]㊂可以看出,本科专业设置与学科设置上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造成在不同阶段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难以形成贯通的培养方案㊂三、船海学科发展的几点建议1.统一本科专业和学科分类传统上,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包括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㊁轮机工程㊁水声工程3个二级学科,本科专业中航海技术被归入交通运输工程(0823)一级学科,而目前部分院校在专业与学科设置中将大部分研究内容归入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如上海交通大学㊁哈尔滨工程大学等)[6]㊂在相同领域本科专业设置与学科学位设置不一致,这不仅造成海洋工程类专业(学科)在人才培养11过程中课程设置及研究方向上的混乱,也说明对该类专业(学科)方向凝练不够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在本科专业和学科分类的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㊂一流学科需要一流的本科专业作为支撑,在实际建设中如果不考虑本科专业,则学科建设容易变为无本之木㊂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亟须本㊁硕㊁博一致的人才培养体系㊂学科一般认为是一种科学概念,学科建设更加强调科研能力和水平㊂专业则通常被看作社会学概念,是围绕某种培养目标组成的课程群[7],专业建设强调的是人才培养质量㊁对已形成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等㊂目前我国执行的教育部本科专业招生目录中,海洋工程类专业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081901)和两个特设专业海洋工程与技术(081902T)和海洋资源开发技术(081903T),不涵盖研究范畴最广泛的轮机工程相关方向㊂实际学科建设中,轮机工程作为船舶与海洋工程的传统二级学科,研究范围涵盖了机械㊁热能与动力㊁电气及自动化㊁船舶防污染等多个重要方向,这些研究方向在本科阶段被归入交通运输类,水声工程在本科专业目录中归入电子信息类,这些都导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难以形成有效的课程承续体系㊂2.整合涉海类工学学科哈尔滨工程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几乎涵盖了海洋工程的大部分领域;天津大学将该学科建设在建筑工程学院,并与土木工程㊁水利工程等学科有一定交叉;大连理工大学将该学科归入船舶工程学院,在研究方向上与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下的港口㊁海岸与近海工程学科㊁水工结构工程学科有一定的交叉;西北工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隶属于航海学院,在水下工程及信息与控制方向具有一定优势;武汉理工大学则将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建设在交通学院,与交通运输工程㊁力学㊁土木工程㊁水利工程等存在交叉;大连海事大学在 双一流建设中,根据自身优势设定了6大领域,其中除国际海事规则与海法创新外(法学),船舶污染防控与节能技术应隶属于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智能船舶开发及运用技术㊁船舶运输安全保障技术㊁高效海运物流系统与运营管理技术与交通运输工程(0823)相关度较大,海底工程技术则应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0)学科㊂可以看出,在现有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不一致的情况下,专业和研究方向的设置较为随意,不利于对标国际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在学科评价中也缺乏一致的标准㊂整合涉海类工学学科可以在深入探索学科的内涵及研究方向的基础上,依照国际通行做法,设立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将目前分布于其他学科领域研究方向,如港口㊁海岸及近海工程(081505)全部,物理海洋学(070701)㊁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081405)㊁桥梁与隧道工程(081406)㊁水工结构工程(081503)㊁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0)㊁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㊁安全科学与工程(0837)中涉及海洋工程的部分划分到新学科领域,并增加与海上交通运输相关的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082302)㊁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82303)㊁载运工具运用工程(082304)学科方向㊂3.设立海洋学学科门类通过上面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学科门类的界限日渐模糊,各领域之间的融合趋势非常明显㊂为突破已有的学科和专业对人才的流动和科研的发展限制,近年来国内高校频繁提到 涉海类 学科概念,以海洋学为主要研究内容建立海洋学学科门类或是一种可行的方案㊂在我国现行的本科专业和学位授予学科目录中,共分了13个门类,其中以工学为最大的门类㊂本科专业包含31个大类㊁172个专业类别(包括特设专业),远远超过其他学科门类㊂能够授予工学学位的一级学科共有38个,也远超过其他学科门类㊂设立海洋学学科门类将适当缩减现有工学学科门类过大㊁口径过宽的问题㊂海洋学学科门类可完全涵盖现有的部分一级学科,如船舶与海洋工程(0824)㊁海洋科学(0707),同时还可以将其他部分学科的研究方向重新整合为具有海洋特色的一级学科方向㊂初步考虑海洋学门类可设立如下一级学科方向㊂(1)海上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工程(0823)学科中关于海上交通运输的相关研究方向整合到本学科,同时可以将原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中轮机工程部分方向并入;(2)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保护:可将生态学(0713)㊁水产学(0908)中部分方向,生物学21(0710)㊁生物医学工程(0831)㊁畜牧学(0905)㊁食品科学与工程(0832)中海洋生物方向整合到本学科;(3)海底资源勘测与开发:考虑将海洋科学(0707)中部分研究方向(如海洋地质)㊁石油与天然气工程(0820)中关于海洋资源开发部分㊁矿业工程(0819)中海底矿产资源部分整合到该方向;(4)海洋环境科学:主要可以将环境科学与工程(0830)㊁生物工程(0836)㊁兽医学(0906)等部分研究方向并入;(5)海洋科学:主要保留原有海洋科学中物理海洋学㊁海洋气象学㊁海洋能开发与利用等研究方向;(6)船舶与海洋工程:主要保留原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与制造㊁轮机工程中部分研究方向,将兵器科学与技术(0826)㊁核科学与技术(0827)中涉及船舶或水上结构物部分并入,将水利工程(0815)㊁土木工程(0814)中涉及海洋工程部分并入;(7)海洋信息学:以水声工程为基础,组建海洋信息学一级学科,涵盖水声工程全部方向,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㊁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仪器科学与技术(0804)部分涉海研究方向㊂此外,可以考虑设立海洋历史与海洋文化学科,集中研究我国海洋文化历史与建设方向,提升国民对海洋的认知和重视㊂需要指出的是,设立海洋学学科门类不是人为割裂科学研究的领域和范畴,主要目的是集中力量解决我国在海洋强国建设过程中所遇到问题,提升中华民族的蓝色基因和文化传承,有助于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集中力量建设国际一流专业和研究领域㊂四㊁结语海洋科技关系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兴衰安危㊂党的十八大决心推进实施海洋强国建设这一重大部署,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家主权㊁安全㊁发展利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㊂建设海洋强国,应该不断加大关心海洋㊁认识海洋的宣传和教育投入,更重要的是快速提高利用海洋资源㊁保护海洋环境和维护海洋权益的能力,经略海洋需要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完善船海学科和相关领域的顶层框架设计㊂参考文献:[1]王建华. 双一流 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科建设的应对[J].高等理科教育,2020(1):19-27.[2]教育部,交通运输部.教育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提高航海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12-03-07)./jigou/kjs/201304/t20130 412_2975040.html.[3]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CUSR)[EB/OL].(2017-12-28).http:// /xwyyjsjyxx/xkpgjg/.[4]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EB/OL].(2017-09-20)./srcsite/A22/moe_843/ 201709/t20170921_314942.html.[5]邢辉.面向智能船舶的航海类新工科人才培养刍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6):33-38.[6]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4月更新[EB/OL].(2018-04).http://www.cdgdc. /xwyyjsjyxx/xwsytjxx/xk/xkzyml/282917.shtm.[7]周广礼. 双一流 建设中的学术突破 论大学学科㊁专业㊁课程一体化建设[J].教育研究,2016(5): 72-76.31。
海洋学实习报告
海洋学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15日。
实习地点,某海洋研究所。
一、实习目的。
本次海洋学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实习生对海洋学领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海洋生物、海洋地质、海洋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操作,加深对海洋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实习生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实习内容。
1. 参观海洋生物实验室,了解海洋生物的分类、特点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参与海洋地质勘探实验,学习海洋地质构造、海底地貌和海底资源的分布情况。
3. 参与海洋化学实验,了解海水成分及其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影响。
4. 参与海洋环境保护实践活动,清理海滩垃圾、观察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等。
三、实习收获。
通过本次海洋学实习,我对海洋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海洋生物实验室,我学习了许多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对海洋生态系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海洋地质勘探实验中,我了解了海底地质构造和海底资源的分布情况,对海洋地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海洋化学实验中,我了解了海水成分及其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的影响,对海洋化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海洋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中,我亲身参与了海滩垃圾清理活动,深刻感受到了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实习总结。
本次海洋学实习让我对海洋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增强了我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实习建议。
希望未来的海洋学实习能够增加更多的实地观察和实验操作环节,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海洋学知识。
同时,也希望能够加强对海洋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为保护海洋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为本次海洋学实习的报告,谢谢!。
海洋调查与观测实习报告
海洋调查与观测实习报告实习单位:海洋科学研究所实习时间: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一、实习目的与背景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海洋调查与观测的工作内容,学习并运用专业技能,提升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认识,并为未来从事相关海洋科研工作做好准备。
二、实习过程与工作内容1. 海洋观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在实习的第一周,我接受了海洋科学研究所的培训,学习并掌握了海洋观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浮标、声呐、探测器等。
在此基础上,我还参与了观测设备的维护工作,定期进行校准与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 海洋调查与样本采集随后的两周,我参与了海洋调查的实际工作。
我们组织了海上考察队伍,利用研究所自有的调查船只前往研究区域进行海洋生态调查与样本采集。
我学会了使用各种科学仪器,如水下摄像机、底栖生物捕捞器等,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效率。
3. 海洋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实习的后期,我将采集到的海洋数据进行整理与处理。
我学会了使用各种数据分析软件,如MATLAB、R等,利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制作了图表和报告,以便更好地展示研究结果。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海洋调查与观测的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到了课堂上所没有教授的实践经验,提高了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习期间,我与同事们密切合作,并通过他们的指导和帮助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四、感谢与展望感谢海洋科学研究所给予我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也感谢导师和同事们的悉心指导与帮助。
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未来从事海洋科研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方向,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将来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做出更多贡献。
实习报告完毕。
海洋科学特色专业建设思路
海 洋科学 专业是海南大学的特色专业之一 ,隶属于海洋学院 ,成 立于20年 。本 专业立足于南海丰富的热带海洋资源 ,特 别是丰 富的 07 热带海洋生物资 源和海岸带生态资源保护 、开发与合理利用 。迎合我 国海洋经济不断发 展 、 型海洋特色产业如海洋生态养殖 、海洋药物 新 等行业的发展壮大 以及 海岸生 态工程项 目建设对高水平海洋科学领域
5 专 业 建 设 目标
() l I } 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科 学专业属于 海洋环 境学院 ,是匡家重点学科 、国家首批 l个 “ 科基础 科学研 究和教学 l 5 理 人才培养基地”之 一 ,在2M 年 重点学科 评估 巾获第一名。该专业培 f4 ) 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 ,系统 而扎 实的数学 、物理 、 学基础 ,掌握 海 化 洋科学基本理 论 . 代海洋 谰查和 资料分 析技术 以及计算机应 用与信 现 息处理技术 ,了解 海洋科学及海一 相互作用的研究 前沿 ,其有从事 气 海 洋科学研究 和海洋 凋查基本能力的高级 专门人才。 ( )} 2 | 国地质大学( 京) 北 。中国地质大学 ( 北京) 的海洋科学专业 没在海 洋学院 中,培 养具备海洋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具有较强 的科学素养 、 敬业精神和比较广泛的适 应能 力,能够在科研 、教学 、 产业和管理部门胜任工作 ,特别是在与海洋科学密切相关的能源 、地 质 、生物 、环境 、海域资源调查及国土整治等领域发挥作用的高级专 ¨人才 。 “ 海洋油气资源”和 “ 海洋地 质与环 境”是 自20 年起该校 05
本专业秉 承夯实基础 、培养提高创新能力 、拓宽范围 、接触前沿 的理念 ,根据 国家经 济建设对专业型 、应用型 、复合型 、研究型人才 的需要 ,以较厚的 基础 、 宽的专业 口径 、 强的应用能力 、较高的 较 较 综合素质和继续学 习能力为基本出发点 ,兼顾相近学科之问的交叉和 融合 ,发展成为全国 同类专业 中的领先者 。 本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路 是以高层次的学科建设构建高水平的教学 平台 ,以高素质的学术队伍和 前沿的科研工作 确保高质量的教 学与人 才培养 ,以教学 稳 定为基础 ,以教 学质量 为核心 ,以教学 改革为 动 力,稳 步发展本科 生教育。
海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摘要]以广东海洋大学海洋技术专业的建设为例,分析海洋技术专业建设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面的具体措施,促进海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加强毕业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就业方面的竞争力。
[关键词]海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1-0090-02海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①刘大召,李灿苹,夏琼*(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524088)一、前言海洋技术是研究海洋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和维护国家海洋安全的总称。
它是研究和实现海洋装备和工程系统的技术手段和方法[1][2]。
1999年教育部将海洋技术列入普通高校本科课程目录。
自1999年以来,先后有中国海洋大学等20多所本科院校相继开始招收海洋技术本科专业的学生。
也有众多位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在海洋技术专业的主动式教学模式探索[3]、实践教学体系改革[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5]、创新精神培养[6]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18年5月11日,由浙江大学海洋学院牵头,召开了第4届海洋技术专业建设研讨会,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和广东海洋大学等10多所高等院校就海洋技术专业的建设、发展和当前存在的问题等多方面进行了研讨,达成了共识。
二、广东海洋大学海洋技术专业的基本情况广东海洋大学的海洋技术专业最早可追溯到2002年成立的海洋科学专业,2010年开始招收海洋技术专业的本科生。
从近几年的实际执行情况来看,海洋技术专业结构存在调整和优化的空间,具体情况如下:(一)课程内容比较复杂海洋技术专业涉及的课程内容比较繁杂,该专业中涉及的电子、通信和声学等更多地体现为硬件,属于工学,而其涉及的海洋要素预报、海洋遥感与GIS 信息学等,更多地体现为理学。
海洋科学类专业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0引言、,,。
21,。
“”,,“”,“,”[1-2]。
,,。
,,,、,。
,、,。
、,。
(),。
、、。
,,,[3-4]。
,,。
,,。
,,、。
,。
※基金项目:2020年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下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010*********);广东海洋大学2019年广东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海洋科学(570320016);广东海洋大学2020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下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580320039)。
作者简介:谢辉(1987.01—),男,讲师,目前主要从事海洋地质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大陆边缘构造与盆地分析。
*通信作者:侯庆华(1979.04—),女,副教授,目前主要从事海洋化学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海洋微生物生态学。
海洋科学类专业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谢辉侯庆华*石红才(广东海洋大学海洋与气象学院,广东湛江524088)【摘要】目前我国海洋高层次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供给相对不足,特别是复合型、技能型海洋人才严重缺乏。
如何提高海洋科学类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增强综合素质,是实现海洋强国战略亟待解决的问题。
广东海洋大学通过持续推进“广东海洋大学海洋技术实践教学湛江海洋环境监测站基地”的建设,充分利用和共享实习基地和学校的教学资源、科研资源及师资资源,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完善实践教学条件、规范实习基地管理、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改革,打造多功能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提高了我校海洋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且还促进了学科和专业建设发展,达成了我校和实习基地单位共建共赢。
【关键词】海洋科学类;实践教学基地;探索与实践;海洋强国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9694/ki.issn2095-2457.2021.19.023. All Rights Reserved.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1实践教学基地基本情况简介“”。
海洋科学实习报告范本
海洋科学实习报告范本一、引言本实习报告旨在总结并评估海洋科学实习的经历和所学知识,旨在提供给相关专业学生参考。
通过本次实习,我有机会深入了解海洋科学领域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实践应用这些知识。
本文将从实习目的、实习过程、所学知识和心得体会等方面进行详细陈述。
二、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对海洋科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了解,提高自己在该领域的专业技能。
通过实习,我希望能够掌握海洋科学相关实验技术的操作方法,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变化,同时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过程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与海洋科学相关的实验和调查活动。
首先,我们组织了海洋底质的采样与分析实验,通过收集和分析底质样本,了解了不同底质的成分与特点,并探讨了其对生物生态系统的影响。
其次,我们开展了海水质量的监测工作,通过测量水质指标,掌握了海水中各种物质的含量和变化趋势,为海洋环境维护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另外,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参与了海洋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研究。
通过观察和记录海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我对海洋生物的分类和演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先进的科学仪器和数据处理软件,以及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和统计分析。
四、所学知识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许多关于海洋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
首先,我了解了海洋的分类和特点,明确了海洋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其次,我学习了海水中常见物质的成分和浓度测量方法,掌握了水质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此外,我还学习了海洋生物的分类学知识和研究方法,了解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获得了实践操作的机会。
通过与实习导师和团队成员合作,我掌握了各种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了如何收集、保存和处理实验数据。
同时,我还学习了科学实验的设计和分析方法,培养了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心得体会本次海洋科学实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
海洋生态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15日。
实习地点,海南省三亚市。
一、实习背景。
作为一名生态学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在海南省三亚市的
海洋生态实习。
这次实习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构成、演变和保护,以及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二、实习内容。
1. 参观海洋生态保护区,我们实习团队首先参观了三亚市的海
洋生态保护区,通过导游的讲解和实地观察,我们了解了保护区内
珊瑚礁、海草床、海洋动物等丰富的生物群落,并学习了保护区的
管理和保护措施。
2. 进行海洋生物调查,在保护区附近的海域,我们进行了海洋
生物调查。
通过使用潜水装备和水下相机,我们记录下了不同种类
的海洋生物,包括鱼类、贝类、甲壳类动物等,为后续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3. 参与海滩清洁活动,为了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我们还参与了海滩清洁活动。
在海滩上,我们捡拾了大量的塑料垃圾和漂浮物,清理了海滩环境,同时向游客们宣传了海洋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三、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海洋生态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重要性。
海洋生态保护不仅关乎海洋生物的生存,也关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海洋生物调查和保护区管理,也增强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实习感想。
这次海洋生态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长了知识,也锻炼了实践能力。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海洋生态保护,并积极参与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为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科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王淑军许星鸿姚兴存张林维焦豫良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第02期
摘要:该文对我校海洋科学专业近年来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总结,包括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条件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海洋科学专业建设数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b)-0-02
淮海工学院是江苏省于1985年为响应国家进一步加快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在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创办的一所本科院校,现已发展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所初显海洋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海洋科学专业开设于2007年,历经数年的建设,已顺利通过学士学位点授予权评审。
现将有关海洋科学专业建设各方面的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明确海洋科学专业建设目标
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上“海洋大科学”研究,尤其是全球海洋观测系统,海洋科学钻探、热液海洋过程及其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多样性、海岸带综合管理科学等多领域的研究发展,海洋科学技术发展为一个庞大的学科群。
同时,人们也越来越认为该学科群是解决人类面临巨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以及全球变暖、厄尔尼诺等世界性问题困扰的金钥匙。
由此,海洋科学技术成了21世纪最具活力、最有发展前途和热点的科学技术之一。
进入21世纪,我国正式加入WTO后,我国的海洋事业将进行“权益、财富、健康、安全、科技”10字方针战略,并力争经过5~15年的努力,使我国海洋科技在21世纪初的总体发展水平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部分领域接近同期国际水平[1]。
江苏省是一个海洋大省,在2009年6月国务院审议通过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将江苏沿海地区建设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而连云港作为中心城市之一,也将成为江苏省集中布局临港产业,形成功能清晰的沿海产业和城镇带的“东方桥头堡”。
随着海洋科学的发展和相关产业链的延伸,社会对海洋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
在此大背景下,我校提出“扎根淮海、面向黄海、服务沿海、辐射陇海”的发展战略。
结合我校的实际办学力量,明确了海洋科学专业侧重于海洋生物学方向的建设目标。
为提高办学水平,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制定了海洋科学专业建设规划,并组织有关专家对专业规划进行严格的分析论证,在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图书资料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确定了长短期目标,责任到人,以确保完成各项任务。
2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订
我们将《高等学校海洋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意见》作为主要依据,根据本科办学方针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了海洋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人才培养定位于适应海洋产业发展需要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2]。
针对本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趋势,积极调研其他开设海洋科学专业的高校教学情况及相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状况,修改、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重基础、宽口径”的基本要求,体现我校“上手快,后进足”的办学思路,使其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3 师资队伍建设
几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和学术梯队建设方案,通过引进高级人才充实了教师队伍,同时鼓励本校教师在职进修、攻读学位,选派优秀教师出国深造。
经过4年的建设,淮海工学院海洋学院的海洋科学专业拥有一支业务素质较高、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为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4 课程建设
在课程设置方面,紧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开发新课程,改造旧课程,优化课程结构。
组建课程教学组,对所承担的课程制定科学的教学大纲。
授课前编制较详细的授课计划。
实行集体备课制度,注重对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取,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积极补充新的科研成果信息,优化教学内容。
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的衔接,避免出现不同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以及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的脱节现象。
鼓励教师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目前已建成多门各级精品课程。
制定了教材建设规划,并由课程教学组对教材建设负责,教材建设紧紧围绕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系统知识结构的建立,目前已有数部我校教师主编出版或参与编写出版的教材。
5 提高教学条件
近年来学校投入大量资金添置及更新了教室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目前海洋科学专业的所有课程已经全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建成了部分网络课程。
在省教育厅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海洋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实验室如生物化学、微生物、普通生物学实验室等已建成省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海洋科学专业实验室也已初具规模,保证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投入经费数十万元,用于购置本专业图书文献资料,为学生课外学习、拓宽专业知识面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积极联系,本专业现已建成一批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为本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6 教学研究与改革
学校积极鼓励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对教研和教改项目给予专项经费支持,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改革的积极性很高。
4年来专业教师共承担了十余项教研和教改项目的研究,这些教改成果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7 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管理,系统全面实行教学质量监控,保证教学活动的进行。
建立了校、二级学院和系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主要监控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落实情况,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对制定的海洋科学专业培养计划进行调整。
(2)教学条件:主要监控师资力量、教材选用、实习实践条件、图书资料等。
(3)教学实施过程:2007年我们结合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规范性文件,对授课、考试各环节、学生成绩登记、实验等教学环节均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化要求。
为了把教学管理落到实处,在每学期的期初、期中和期末都有教学检查。
期初的教学检查主要检查教师的教学准备情况、教师教案、备课笔记、多媒体课件情况。
期中教学检查主要检查教学运行情况,教师教学材料的齐备,实验和实践教学完成情况,教师相互听课等,同时开展一系列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活动。
期末教学检查主要检查教师执行教学进程表情况,拟卷和试卷批阅分析,考试秩序等。
教学检查实行教师自查、系普查和海洋学院抽查的分层次、有重点的检查模式。
检查过程有计划、有记录,注重教学信息的收集。
(4)教学效果:通过学生教学信息员汇报、师生座谈会、教学督导组听课、教师评学、学生评教、毕业生毕业调查反馈制度、社会评价与社会声誉反馈机制等对教学效果进行监控管理,以便及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修订培养计划,完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从海洋科学专业第一届学生起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入学时给每位学生安排导师,由导师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生活、思想等情况提供多方面的指导,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对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专业兴趣、良好学风的形成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8 发展方向
在海洋科学专业的建设工作中,还存在着某些专业课实践环节较薄弱、专业特色不明显等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和专业实验室建设,明确课程组负责人职责,通过观摩调研、设备添置等途径,提高专业课实践环节的教学水平。
积极与地方企事业单
位、科研院所联系交流,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拓展学生实习教学基地,形成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的良性循环。
深入了解社会对海洋科学人才的需求状况,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海洋科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07-10-18].http:///yjbg_6109/20071018/t20071018_259850.shtml.
[2] 孙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定位问题初探[J].成大学学报成都(教育科学版),2008,22(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