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课后习题
统计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与练习题:一、思考题1.统计的基本任务是什么?2.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3.如何理解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
4.试述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
5.标志与指标有何区别何联系。
二、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3、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4、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5、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三、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2、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因此()。
A、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B、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4、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下述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
A、统计分组法B、大量观察法C、综合指标法D、统计推断法5、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C、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答案:二、 1.× 2.× 3.√ 4.× 5.×三、 1.C 2.B 3.C 4.B 5.B第三章一、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平均指标?平均指标可以分为哪些种类?2.为什么说平均数反映了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3.为什么说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例?4.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性质有哪些?5.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有哪些特点?6.什么是标志变动度?标志变动度的作用是什么?7.标志变动度可分为哪些指标?它们分别是如何运用的?8.平均数与标志变动度为什么要结合运用?二、练习题(教材第四章P108课后习题答案)1.某村对该村居民月家庭收入进行调查,获取的资料如下:按月收入分组(元)村民户数(户)500~600 600~700 700~800 800~900 900以上20 30 35 25 10合计120 要求:试用次数权数计算该村居民平均月收入水平。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附录三:部分习题参考解答老师说这份答案有些错误,慎重参考哈~~第一章(15-16)一、判断题2.答:对。
3.答:错。
实质性科学研究该领域现象的本质关系和变化规律;而统计学则是为研究认识这些关系和规律提供合适的方法,特别是数量分析的方法。
4.答:对。
5.答:错。
描述统计不仅仅使用文字和图表来描述,更重要的是要利用有关统计指标反映客观事物的数量特征。
6.答:错。
有限总体全部统计成本太高,经常采用抽样调查,因此也必须使用推断技术。
7.答:错。
不少社会经济的统计问题属于无限总体。
例如要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倾向,消费者不仅包括现在的消费者而且还包括未来的消费者,因而实际上是一个无限总体。
8.答:对。
二、单项选择题1.A;2.A;3.A;4.B。
三、分析问答题1.答:定类尺度的数学特征是“=”或“”,所以只可用来分类,民族可以区分为汉、藏、回等,但没有顺序和优劣之分,所以是定类尺度数据。
;定序尺度的数学特征是“”或“”,所以它不但可以分类,还可以反映各类的优劣和顺序,教育程度可划分为大学、中学和小学,属于定序尺度数据;定距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它不但可以排序,还可以用确切的数值反映现象在两方面的差异,人口数、信教人数、进出口总额都是定距尺度数据;定比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它通常都是相对数或平均数,所以经济增长率是定比尺度数据。
3.答:如考察全国居民人均住房情况,全国所有居民构成统计总体,每一户居民是总体单位,抽查其中5000户,这被调查的5000户居民构成样本。
第二章(45-46)一、单项选择题1.C;2.A;3.A。
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D;3.A.B.C.三、简答题1.答:这种说法不对。
从理论上分析,统计上的误差可分为登记性误差、代表性误差2.答:统计报表的日常维持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统计报表的统计指标、指标体系不容易调整,对现代社会经济调查来说很不合适。
统计学经典完全版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全

③ 学生身高
④ 学生成绩
② 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④ 不能用数值表示
③ 统计指标
④ ②和③
③ 工资总额
④ 产品数
/search?word=ourhome888
13、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① 粮食总产量 ③ 人均粮食生产量 14、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① 货物周转量 ③ 年末人口数 15、质量指标( )。 ① 不能用数值来反映 ③ 必需用数值来反映
3、反映现象之间数量对比关系的统计指标叫做( 4、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5、统计的认识过程可以看成是从( 6、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 )、( )性、( )认识到( )和(
四、思考题
1、“统计”一词有哪几种涵义?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2、怎样理解统计研究对象的数量方面? 3、正确理解统计指标和标志的关系? 4、什么是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举例说明。 5、统计研究中使用的统计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
18、若对我国居民家庭收支情况进行调查,合适的调查方式为( ① 普查 ② 重点调查 ③ 典型调查
19 、我国定期取得有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统计资料,目前采用的基本调查组织形式是( ① 普查 ② 统计报表 ③ 典型调查 ④ 抽样调查 20 、2000 年我国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是( )。 ① 重点调查 ② 典型调查 ③ 一次性调查
② 包含单位较多的单位 ④ 单位不加限制的总体 )。 ② 无限总体 ④ 属性总体 )来决定。 ② 事物的内在联系 ④ 统计研究的目的 )。
8、以下岗职工为总体,观察下岗职工的性别构成,此时的标志是( ① 男性职工人数 ② 女性职工人数 ③ 下岗职工的性别 ④ 性别构成 9、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① 学生年龄 ② 学生性别 10、标志是( )。 ① 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 ③ 都能用数值表示 11、统计学上变量是指( )。 ① 品质标志 ② 数量标志 12、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 ① 工厂数 ② 职工人数
统计学课后习题

1.判断题(把" √"或" Ⅹ"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一定大于不重复抽样的抽样误差。
(Ⅹ)(2)在抽样推断中,全及总体指标值是确定的、唯一的,而样本指标是一个随机变量。
(√)(3)在缺少总体方差的资料时,也可以用样本方差资料来代替,以计算抽样误差。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则降低了抽样估计的精确程度。
(√)(5)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有三个:无偏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Ⅹ)(6)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和抽样误差的概率度。
(√)2.单选题(1)在抽样调查中,无法避免的误差是(D)A.登记性误差B.系统性误差C.极限误差D.随机误差(2)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B)A.准确性原则B.随即原则C.可靠性原则D.灵活性原则。
(3)某工厂连续生产,在一天中每隔1h抽出10min的产品进行检验,这种抽查方式是(B)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4)在简单随机抽样条件下,当抽样平均误差缩小一半时,样本单位数应为原来的。
CA.2倍B.3倍C.4倍D.1/4倍(5)反映抽样指标与全及总体指标之间抽样误差的可能范围的指标是(C)A.概率度 B.抽样误差系数 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6)在抽样推断中,样本容量(D)A.越少越好B.越多越好C.取决于统一的抽样比例D.取决于对抽样推断可靠性的要求3多选题(1)抽样法的基本特点有(ACDE)A.根据部分实际资料对全部总体的数量特征作出估计B.深入研究某些复杂的专门问题 C.按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中抽选样本单位 D.调查单位少,调查范围小,了解总体基本情况 E.抽样推断的抽样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加以控制(2)抽样估计中的抽样误差(ACE)A.是不可避免要产生的B.是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式来消除的C.是可以事先计算出来的D.是只能在调查结束后才能计算的E.其大小是可以控制的(3)在抽样推断中ABD)A.全及总体是唯一确定的B.总体参数只能有一个C.统计量是唯一确定的D.统计量是随机的E.总体参数是随机的(4)要增大抽样估计的置信程度,可采用的方法有(CE)A.增加样本容量B.缩小抽样误差范围C.扩大抽样误差范围D.提高估计精确度E.降低估计精确度(5)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单位的具体方法有(ABCD)A.简单随机抽样B.重复抽样C.不重复抽样D.等距抽样E.非概率抽样(6)抽样推断的组织形式有(CDEF)A.重复抽样B.不重复抽样C.随机抽样D.分层抽样E.等距抽样F.整群抽样4计算题(1)某灯泡厂1月份生产灯泡10万只,抽取1%。
统计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统计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作为学习统计学的学生,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提高技能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提供一些统计学课后习题及其答案,希望对学习者有所帮助。
1. 描述性统计习题:给定以下一组数据:10, 15, 12, 18, 20, 22, 16, 10, 14, 19。
请计算该组数据的均值、中位数和众数,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答案:均值:计算方法是将所有数据相加,然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对于给定的数据,均值为(10+15+12+18+20+22+16+10+14+19)/10 = 16.6。
中位数: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找出中间的数。
对于给定的数据,中位数为16。
众数:出现频率最高的数。
对于给定的数据,众数为10。
这些统计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
均值是所有数据的平均值,中位数是数据的中间值,众数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值。
在这个例子中,均值告诉我们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是16.6,中位数告诉我们大约一半的数据小于16,一半的数据大于16,众数告诉我们10是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2. 概率习题:一个骰子有6个面,每个面上的数字分别是1、2、3、4、5、6。
如果投掷一次骰子,求得到奇数的概率。
答案:奇数的个数为3个,即1、3、5。
骰子的总个数为6个。
所以得到奇数的概率为3/6 = 1/2。
概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在这个例子中,奇数的个数是3个,总个数是6个,所以得到奇数的概率是3/6,即1/2。
3. 抽样与估计习题:某市有1000名居民,你希望了解他们对某项政策的态度。
你打算进行一次调查,抽取10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这个调查结果能否代表整个市民的态度?为什么?答案:这个调查结果不能代表整个市民的态度。
原因是抽样的方式可能引入抽样误差。
如果抽取的100名居民在某些特征上不具有代表性,比如年龄、性别、职业等,那么调查结果可能会偏离整个市民的态度。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全)

<<统计学 >>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1.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二一8% 100% =102.9%1+5%2.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二1一6% 100% =97.9%1—4%3.4.5.解:⑴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4防13 100%"5.56%(2)从第四年二季度开始连续四季的产量之和为:10+11 + 12+14=47该产品到第五年第一季 已提前完成任务,提前 完成的天数90•该产品总共提前10个月零15天完成任务。
6.解:计划完成相对指标10 11 12 14-45V 天 14 一10156 230 540 279 325 470 535200 1040.1% 100% =126.75%(2) 156+230+540+279+325+470=2000 (万吨)所以正好提前半年完成计划7.第五章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异指标1 . X 甲= :.26 27 28 29 30 31 32 3334=309—20 25 28 30 32 34 36 38 40 '1.44X乙二9AD甲二26-30卩27 -30 28-30 29 -30 30-30 |31 -30 32 - 30 亠|33 - 30 叫34 - 309-2.22AD乙二20—31.44” 25—31.44 十2〔8—31.44 屮30—31.44 +|32|— 31.44 + 34卜31.44 + 網 + 31.44 + 38—|31.44 + 4Q — 9= 5.06R 甲=34-26=8R 乙=40-20=20(26一30)2 (27 一30)2 (28一30)2 (29一30)2 (30 一 30)2 ⑶ 一 30)2 (32 一 30)2 (33一 30)2 (34一33)2--------------------------------------------------------------------- 9=2.58(T 乙一(20 -31.44)2 - (25 -31.44)2 (28 —31.44)2 (30 -31.44)2 (32 -31.44)2 (34-31.44)2 (36 -31.44)2 • (38-31.44)2 • (40_31.44)2----------------------------------------------------------------------------------------- 9=6.06 2 58 V 甲二 100%=8.6% 30V 乙二100% =19.3%31.44 所以甲组的平均产量代表性大一些2. 解:计算过程如下表:3. 解:计算过程如下表:X 甲80 77600X 乙=80= 970(元)X 甲=9550 119.480 (件)X 乙二 9660120.8=80(件)V 甲二旦06100%=7.58%119.4V 乙二!08! 100% =8.94%120.8所以甲厂工人的平均产量的代表性要高些4. 解:55 3 65 7 75 18 85 12 95 5=11 =7010=76.4718-7 18-1245 “10=70 上 10 = 76.94185.解:(1)上期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100% =99.67%CT 甲=6568.7580二 9.06 (件)9355'80-10.81(件)3 7 18 12 5 18 -780 110% 700 108% 1000 100% 1500 95%80 700 1000 1500(2)下期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为:96 810 1200 1400------------------------------------------ =103.37%96 810 1200 1400110% 107% 101% 103%6解:P =300 _28100% =90.67%300X P二P = 90.67%二P「90.67% 1 -90.67% =0.2910.291V P100% =32.1%0.9067432.604 321.255 506.943 1042884.3兀/t 432.604 321.255 506.943、 4----------- +------------- +------------ ix 102800 2900 2950 丿苗吾第八章1.= 8722.a =600 670 2 .670 840 2 . 840 1020 1 . 1020 900 2 • 900 980 3 980 4030 ?2 2 2 2 2 23.解:全年月平均计划完成程 度为: 303 306 324 310 350 368 410 412 485 463 350 385 303 306 ------ + -------- 101% 102% 435 如00% = 105.85%324 310 350 368 410 412 485 463 350 385 + ------- + -------- + -------- + ------- + -------- + -------- + ------- + ------- + --------- + --------- 110% 105% 106% 98% 112% 105% 120% 97% 102% 113%576 4500 462亠 100% =79.63% 580 620 580 600 - 2 25.解:⑴甲工区上半年建筑安装 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680 620 620 680 680 720 720 690 690 700 700 710 /汇600+ 汇620+ 江640+ 汇645 + ^625+ 汉610 2 2 2 680 620 680 720 690 7002 22乙工区上半年建筑安装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为:650 670 670 680 “c 680 730 730 655 655 710 一 710 690640 600 620 655 615600 =623.7(元)2 650 + 670 + 680+730 + 655 + 710 +2 2 二 621.6(元)6■解:平均增长速度=4黔1皿7% 2000年该县粮食产量为:500 1 4.67% 10 = 788.7(万吨) 7解:计算过程如下表a y=竺=45.44 n 9则直线趋势方程为:y = a bt1994年的地方财政支出额为:45.44, 4.3 5 =66.94(万元)二次曲线方程为:y = 0.0108x2 + 4.1918x + 24.143过程略)指数曲线方程为:y = 26.996e0.0978x8.解:计算过程如下表原数列趋势图日期9•解:(1)同季平均法求季节比率的过程如下表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度第四季合计1987 13 18 311988 5 8 14 18 451989 6 10 16 22 541990 8 12 19 25 641991 15 17 32平均8.5 11.75 15.5 20.75 14.125 季节比率60.2% 83.2% 109.7% 146.9% 100.0%⑵趋势剔除法测定的季节变动如下表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度第四季合计19871988 44.94 71.11 123.08 153.191989 48.98 76.92 116.36 154.391990 53.78 76.8 112.59 136.051991平均49.23 74.94 117.34 147.88 389.40校正系数 1.0272214 1.027221366 1.027221366 1.02722137季节比率50.57 76.98 120.54 151.90 400.00第七章统计指数' q i Z。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部分题目有答案。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和显示习题二、单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B确定组距和组数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D确定全距和组距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组中值为(C >b5E2RGbCAP每个组上限与下限的中点值称为组中值,对于开口组的组限是按相邻组的组距来计算的,所以末组开口组的组中值=末组下限+邻组组限/2=200+<200-170)=230p1EanqFDPwA260 B 215 C 230 D 1855.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品质标志是说明事物的性质或属性特征的,它反映的是总体单位在性质上的差异,它不能用数值来表现。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 D乡镇按工业产值分组6.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C >A简单分组 B平行分组 C复合分组 D再分组7.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D >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 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 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9.对某地区的全部商业企业按实现的销售额多少进行分组,这种分组属于( A >A变量分组 B属性分组 C分组体系 D复合分组10.在频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C >A各组频数之比 B各组频率之比 C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D 各组频数与各组次数之比11.频数分布用来表明( A >A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状况 B各组变量值构成情况C各组标志值分布情况 D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程度12.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相邻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 B >A上限所在组 B下限所在组C任意一组均可 D另设新组13.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全距不变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B >A正例关系 B反比例关系 C乘积关系 D毫无关系14.统计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总体特征的( C >A标志 B总体单位 C统计指标 D统计对象15.统计表的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排在统计表的( A >A左方 B上端中部 C右方 D下方三、多项选择题1.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 BCD >A区分现象的类型 B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变化C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 D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 E研究现象之间数量的依存关系2.指出下表表示的分布数列所属的类型(ABC >A品质数列 B变量数列 C分组数列 D异距数列 E等距数列3.指出下列分组哪些是品质分组( ABCD >A人口按性别分组 B企业按产值多少分组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D在业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E宾馆按星级分组6.从形式上看,统计表由哪些部分构成(CDE>A总标题 B主词 C纵栏标题 D横行标题 E宾词7.按主词是否分组,统计表可分为( AC >A单一表 B简单表 C分组表 D复合表 E综合表9.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一般有( BCE >A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 B对统计数据进行分组C 对统计数据进行汇总 D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E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11.某单位100名职工按工资额分为300以下、300-400、400-600、600-800、800以上等五个组。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1.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属于分类变量()。
A.年龄B.工资C.汽车产量D.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2.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属于顺序变量()。
A.年龄B.工资C.汽车产量D.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3.指出下面的变量哪一个属于数值型变量()。
A.年龄B.性别C.企业类型D.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4.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这项研究的总体是()。
A.2000个家庭B.200万个家庭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200万个家庭的总收入5.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这项研究的样本是()。
A.2000个家庭B.200万个家庭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200万个家庭的总收入6.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这项研究的参数是()。
A.2000个家庭B.200万个家庭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200万个家庭的总收入7.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这项研究的统计量是()。
A.2000个家庭B.200万个家庭C.2000个家庭的人均收入D.200万个家庭的总收入8.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
这里的总体是()。
A.IT业的全部从业者B.500个IT从业者C.IT从业者的总收入D.IT从业者的消费支付方式9.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用信用卡。
这里的“月收入”是()。
统计学课后习题

第二章统计数据调查与整理9.对50只灯泡的耐用时数进行测试,所得数据如下:(单位:小时)886 928 999 946 950 864 1050 927 949 8521027 928 978 816 1000 918 1040 854 1100 900866 905 954 890 1006 926 900 999 886 1120893 900 800 938 864 919 863 981 916 818946 926 895 967 921 978 821 924 651 850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次数分布数列,并计算向上累计和向下累计频数和频率。
(2)根据所编制的次数分布数列,绘制直方图、折线图。
(3)根据图形说明灯泡耐用时数的分布属于何种类型。
最大值=651 最下限=650最小值=1120 最上限=1150全距=1120-651=469组数=5,组距=100组限人数频率%向上累计频数向上累计频率%向下累计频数向下累计频率%650-75010.02 1 0.0250 1750-850 40.08 5 0.149 0.98850-950300.635 0.745 0.9950-1050120.2447 0.9415 0.31050-115030.0650 1 3 0.0610.某服装厂某月每日的服装产量如下表所示。
某服装厂X月X日服装产量表将表中资料编制成组距式分配数列,用两种方式分组,各分为五组,.比较哪一种分组较为合理。
等距式分组(不考虑异常数据)组限频次0-50550-1003100-15012150-2007200-2503异距式分组(考虑异常数据)组限频次休假4产量〈1004100-15012150-2007200-250311.某驾驶学校有学员32人,他们的情况如下表所示:利用表中资料编制以下统计表:(1)主词用一个品质标志分组,宾词用一个品质标志和一个数量标志分三组的宾词平行分组设计表。
统计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题与练习题参考答案【友情提示】请各位同学完成思考题和练习题后再对照参考答案。
回答正确,值得肯定;回答错误,请找出原因更正,这样使用参考答案,能力会越来越高,智慧会越来越多。
学而不思则罔,如果直接抄答案,对学习无益,危害甚大。
想抄答案者,请三思而后行!第一章绪论思考题参考答案1.不能,英军所有战机=英军被击毁的战机+英军返航的战机+英军没有弹孔的战机,因为英军被击毁的战机有的掉入海里、敌军占领区,或因堕毁而无形等,不能找回;没有弹孔的战机也不可能自己拿来射击后进行弹孔位置的调查。
即便被击毁的战机找回或没有弹孔的战机自己拿来射击进行实验,也不能从多个弹孔中确认那个弹孔是危险的。
2.问题:飞机上什么区域应该加强钢板?瓦尔德解决问题的思想:在他的飞机模型上逐个不重不漏地标示返航军机受敌军创伤的弹孔位置,找出几乎布满弹孔的区域;发现:没有弹孔区域是军机的危险区域。
3.能,拯救和发展自己的参考路径为:①找出自己的优点,②明确自己大学阶段的最佳目标,③拟出一个发扬自己优点,实现自己大学阶段最佳目标的可行计划。
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调查。
2.探索、调查、发现。
3. 目的。
二、简答题1.瓦尔德;把剩下少数几个没有弹孔的区域加强钢板。
2.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即基本步骤是:①提出与统计有关的实际问题;②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③收集数据;④选用或创造有效的统计方法整理、显示所收集数据的特征;⑤根据所收集数据的特征、结合定性、定量的知识作出合理推断;⑥根据合理推断给出更好决策的建议。
不解决问题时,重复第②-⑥步。
3.在结合实质性学科的过程中,统计学是能发现客观世界规律,更好决策,改变世界和培养相应领域领袖的一门学科。
三、案例分析题1.总体:我班所有学生;单位:我班每个学生;样本:我班部分学生;品质标志:姓名;数量标志:每个学生课程的成绩;指标:全班学生课程的平均成绩;指标体系:上学期全班同学学习的科目;统计量:我班部分同学课程的平均成绩;定性数据:姓名;定量数据:课程成绩;离散型变量:学习课程数;连续性变量:学生的学习时间;确定性变量:全班学生课程的平均成绩;随机变量:我班部分同学课程的平均成绩,每个同学进入教室的时间;横截面数据:我班学生月门课程的出勤率;时间序列数据:我班学生课程分别在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四个月的出勤率;面板数据:我班学生课程分别在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四个月的出勤率;选用描述统计。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全章节)(精品).docx

第二章、练习题及解答2.为了确定灯泡的使用寿命(小时),在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只进行测试,所得结果如下:700 716 728 719 685 709 691 684 705 718 706 715 712 722 691 708 690 692 707 701 708 729 694 681 695 685 706 661 735 665 668 710 693 697 674 658 698 666 696 698 706 692 691 747 699 682 698 700 710 722 694 690 736 689 696 651 673 749 708 727 688 689 683 685 702 741 698 713 676 702 701 671 718 707 683 717 733 712 683 692 693 697 664 681 721 720 677 679 695 691 713 699 725 726 704 729 703 696 717 688要求:(2)以组距为10进行等距分组,生成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直方图。
3.某公司下属40个销售点2012年的商品销售收入数据如下:单位:万元152 124 129 116 100 103 92 95 127 104 105 119 114 115 87 103 118 142 135 125 117 108 105 110 107 137 120 136 117 10897 88 123 115 119 138 112 146 113 126要求:(1)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
(2)制作茎叶图,并与直方图进行比较。
1.已知下表资料:25 20 10 500 2.5 30 50 25 1500 7.5 35 80 40 2800 14 40 36 18 1440 7.2 4514 7 630 3. 15 合 计200100687034. 35_y xf 6870根据频数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量:〒=金^ =北* = 34.35 (件)£f 200结论:对同一资料,采用频数和频率资料计算的变量值的平均数是一致的。
统计学经典课后习题

第一章一、填空题1.统计这个概念包括三种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统计学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3.标志反映__________的属性和特征,而指标则反映__________的数量特征。
4.统计指标按其所反映的数量特点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变量根据变量值连续出现与否,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统计数据按其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绝对数、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判断题1.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随着统计研究的目的不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人的年龄是数量指标。
()3.女性是品质标志值。
()4.数量标志值是由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汇总而来的。
()5.标志不能用数值表示,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
()6.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名称。
()7.“籍贯”是品质标志的标志值。
()8.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数量特征的名称和具体数值。
()三、单项选择题1.一个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 C.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2.以产品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质量优劣,则产品等级是()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3.某市全部工业企业作为总体。
每个工业企业为总体单位,则每个工业企业全年销售额为()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4.下列各项指标中,数量指标为()A.全国人口数B.人口的性别构成C.人口密度D.平均亩产量5.某车间5名工人的日产量分别为20件、21件、18件、24件、19件,这5个数值是()A.指标B.标志C.变量D.标志值E.指标数值6.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A.抽象的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7.社会经济统计是()的有力工具A.解决问题B.克服困难C.进行交流D.认识社会四、简答题1.简述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统计学---课后习题

1.略2 .某技术小组有12人,他们的性别和职称如下,现要产生一名幸运者。
试求这位幸运者分别是以下几种可能的概率:(1)女性;(2)工程师;(3)女工程师,(4)女性或工程师。
并说明几个计算结果之间有何关系?序号123456789101112性别男男男女男男女男女女男男职称工程师技术员技术员技术员技术员工程师工程师技术员技术员工程师技术员技术员(1)P(A) = 4/12 = 1/3(2)P(B) = 4/12 = 1/3(3)P(AB) = 2/12 = 1/6(4)P(A+B) = P(A) + P(B) - P(AB) = 1/3 + 1/3 - 1/6 = 1/23.向两个相邻的军火库发射一枚导弹,如果命中第一个和第二个军火库的概率分别是0.06、0.09 ,而且只要命中其中任何一个军火库都会引起另一个军火库的爆炸。
试求炸毁这两个军火库的概率有多大。
解:此题考查互斥事件的概率,是一个根底题,解题的关键是看清楚军火库只要一个爆炸就可以,所以知军火库爆炸是几个事件的和事件.P(A)=0.06+0.09=0.154.某项飞碟射击比赛规定一个碟靶有两次命中时机(即允许在第一次脱靶后进行第二次射击)。
某射击选手第一发命中的可能性是80%,第二发命中的可能性为50%。
求该选手两发都脱靶的概率。
解:设入=第1发命中。
B =命中碟靶。
求命中概率是一个全概率的计算问题。
再利用对立事件的概率即可求得脱靶的概率。
P(B)= P(A)P(B | A) P(A)P(B | A) =0.8 案+ 0.2 0.5 = 0.9 脱靶的概率=1-0.9 = 0.1 或(解法二):P(脱靶)=P(第1次脱靶)>P(第2次脱靶)=0.2 >0.5 = 0.15.某产品的合格率是98%,现有一检查系统,它能以0.98的概率准确的判断出合格品,而对不合格品进行检查时,有0.05的可能性判断错误,该检查系统产生错判的概率是多少?解:考虑两种情况,一种就是将合格品判断错误,概率为98%* (1-0.98) =0.0196另一种情况就是将不合格品判断错误,概率为( 1-98%) *0.05=0.001所以该检查系统产生错判的概率是0.0196+0.001=0.02066.有一男女比例为51:49的人群,一直男人中5%是色盲,女人中0.25%是色盲,现随机抽中了一个色盲者,求这个人恰好是男性的概率?解:A =抽到男性,入2=抽到女性。
《统计学》教材课后练习题

《统计学》教材课后练习题《统计学》练习题第⼀章绪论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统计有三种涵义,其中是基础。
A.统计学B.统计活动C.统计⽅法D.统计资料2.社会经济统计的基本特点是。
A.数量性B.总体性C.整体性D.同质性3.要了解50个学⽣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50个学⽣B.每⼀个学⽣C.50个学⽣的学习成绩D.每⼀个学⽣的成绩4.⼀个统计总体。
A.只能有⼀个总体B. 只能有⼀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5.已知某种商品每件的价格为25元,这⾥的“商品价格”是。
A.指标B.变量C.品质标志D.数量标志⼆、多项选择题:1.当观察和研究某省国有⼯业企业的⽣产活动情况时。
A.该省所有的国有⼯业企业为总体B.该省国有⼯业企业⽣产的全部产品为总体C.该省国有企业的全部资产为总体D. 该省每⼀个国有⼯业企业为总体单位E.该省国有⼯业企业⽣产的每⼀件产品为总体单位2.品质标志表⽰事物的质的特征,数量标志表⽰事物的量的特征,所以。
A.数量标志可以⽤数值表⽰B.品质标志可以⽤数值表⽰C.数量标志不可以⽤数值表⽰D.品质标志不可以⽤数值表⽰E两者都可以⽤数值表⽰3.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A.性别B.⼯种C.⼯资D.民族E.年龄4.连续变量的数值。
A.是连续不断的B.是以整数断开的C.相邻两值之间可取⽆限数值D.要⽤测量或计算的⽅法取得E.只能⽤计数⽅法取得5.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国内⽣产总值B.平均⼯资C.计划完成程度D.出勤率E.总产量三、简答题:1.统计有哪些涵义?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统计研究对象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3.统计⼯作过程分为哪⼏个阶段?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4.什么是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总体和单位的关系怎样?5.什么是标志?什么是指标?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四、练习题:1.指出某机械⼯业局所属的下列统计标志中.哪些是品质标志?哪些是数量标志?(1)企业所有制 (2)企业地址 (3)占地⾯积(4)职⼯⼈数 (5)主要产品⽤途(6)設备台数 (7)利润总额2.指出下列指标中哪些是数量指标?那些是质量指标:(1)职⼯⼈数 (2)⼯资总额 (3)劳动⽣产率 (4)单位产品成本 (5)设备利⽤率 (6)设备台数 (7)原材料利⽤率 (8)主要产品产量(9)⼯业增加值3.指出下列总体单位中的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1)⼤学⽣ (2)⼯⼈ (3)机床 (4)机床⼚4.指出下列变量中哪些是连续变量,哪些是离散变量:(1)学⽣⼈数 (2)学⽣体重 (3)⼯业增加值 (4)电视机产量 (5)汽车耗油量参考答案:⼀、1B 2A 3B 4D 5D⼆、1AD 2AD 3CE 4ACD 5BCD三、略。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统计学及基本概念 1第二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4第三章统计表与统计图7第四章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9第五章参数估计 12第六章假设检验 17第七章方差分析 21第八章非参数检验24第九章相关与回归分析27第十章多元统计分析 31第十一章时间序列分析35第十二章指数38第十二章指数38第十三章统计决策42第十四章统计质量管理45第一章统计学及基本概念1.1 统计的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1.2 统计学的内容(统计学分类: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描述统计学与推断统计学)1.3 统计学的发展史(学派与主要代表人物)1.4 数据类型(定类、定序、定距和定比;时间序列、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绝对数、相对数、平均数)1.5 变量:连续与离散;确定与随机1.6 总体、样本与个体1.7 标志、指标及指标体系1.8 统计计算工具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推断统计学研究()。
(知识点:1.2 答案:D)A.统计数据收集的方法B.数据加工处理的方法C.统计数据显示的方法D.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2. 在统计史上被认为有统计学之名而无统计学之实的学派是()。
(知识点:1.3 答案:D) A.数理统计学派B.政治算术学派C.社会统计学派D.国势学派3. 下列数据中哪个是定比尺度衡量的数据()。
(知识点:1.4 答案:B)A.性别B.年龄C.籍贯D.民族4. 统计对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是()。
(知识点:1.6 答案:C)A.从定性到定量B.从定量到定性C.从个体到总体D.从总体到个体5. 调查10个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知识点:1.6 答案:C)A.10个企业B.10个企业职工的全部工资C.10个企业的全部职工D.10个企业每个职工的工资6. 从统计总体中抽取出来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由部分个体组成的集合体是().(知识点:1.6 答案:A)A. 样本B. 总体单位C. 个体D. 全及总体7. 三名学生期末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80分、85分和92分,这三个数字是()。
统计学课后练习题(长沙理工大学)_图文

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1、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个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
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表示为:A.好;B.较好;C一般;D.较差;E.差。
调查结果3.1。
要求:(1)指出上面的数据属于什么类型?答:顺序数据(2)用EXCEL或SPSS制作一张频数分布表?(3)绘制一张条形图,反映评价等级的分布?(4)绘制评价等级的帕累托图?2、为了确定灯泡的使用寿命,在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个进行观测,所得结果如下3.5,要求:(1)利用计算机对上面的数据进行排序?(2)以组距为10进行等距分组,整理成频数分布表?(3)根据分组数据绘制直方图,说明数据分布特点?呈正态分布。
(4)制作茎叶图,并与直方图进行对比。
茎叶图与直方图十分相似。
3、2005年4月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的汽车销售数据如下3.13,要求:(1)画出国产汽车和进口汽车销售量的对比条形图;(2)画出国产汽车和进口汽车销售量的环形图。
4、已知1995-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指标数据如下3.14,要求:(1)用EXCEL绘制国内生产总值的线图?(2)绘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线图?(3)根据200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构成数据,绘制饼图。
第四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1、随机抽取25个网络用户,得到他们的年龄数据如4.2。
要求:(1)计算众数、中位数;(2)计算四分位数、平均数和标准差;(3)计算偏态系数和峰态系数;(4)对网民年龄的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答:从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来看,网民年龄在23~24岁的人占大多数。
由于标准差较大,说明网民年龄之间有较大差异。
从偏态系数来看,年龄分布为右偏,由于偏态系数大于1,所以,偏斜程度很大。
由于偏态系数为正值,所以为尖峰分布。
2、一种产品需要人工组装,现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组装方法。
为检验那种方法更好,随机抽取15个工人,让他们分别用三种方法组装,下面是15个工人分别用三种方法在相同的时间内组装的产品数量,如4.12.要求(1)你准备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评价组装方法的优劣?答:应该分别从平均值和标准差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统计数据调查与整理9.对50只灯泡的耐用时数进行测试,所得数据如下: (单位:小时)886 928 999 946 950 864 1050 927 949 8521027 928 978 816 1000 918 1040 854 1100 900866 905 954 890 1006 926 900 999 886 1120893 900 800 938 864 919 863 981 916 818946 926 895 967 921 978 821 924 651 850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次数分布数列,并计算向上累计与向下累计频数与频率。
(2)根据所编制的次数分布数列,绘制直方图、折线图。
(3)根据图形说明灯泡耐用时数的分布属于何种类型。
最大值=651 最下限=650最小值=1120 最上限=1150全距=1120-651=469组数=5,组距=100组限人数频率%向上累计频数向上累计频率%向下累计频数向下累计频率%650-75010、02 1 0、0250 1750-850 40、08 5 0、149 0、98850-950300、635 0、745 0、9950-1050120、2447 0、9415 0、31050-115030、0650 1 3 0、0610.某服装厂某月每日的服装产量如下表所示。
某服装厂X月X日服装产量表将表中资料编制成组距式分配数列,用两种方式分组,各分为五组,.比较哪一种分组较为合理。
等距式分组(不考虑异常数据)组限频次0-50550-1003100-15012150-2007200-2503)组限 频次休假 4 产量〈100 4 100-150 12 150-200 7 200-2503 人,她们的情况如下表所示:利用表中资料编制以下统计表:(1)主词用一个品质标志分组,宾词用一个品质标志与一个数量标志分三组的宾词平行分组设计表。
(2)主词用一个品质标志分组,宾词用一个品质标志与一个数量标志分三组的宾词层叠分组设计表。
按来自部门分组 按年龄分组农业工业商业 20-30 30-40 40-50男女按来自部门分组农业工业商业人数性别 人数性别第三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8.某企业统计分析报告中写道: “我厂今年销售收入计划规定2 500万元,实际完成了2 55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2%;销售利润率计划规定8%,实际为1 2%,超额完成计划4%(50%);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比去年提高5%,实际比去年提高5.5%,超额完成计划10%(10。
5%);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去年下降3%,实际比去年下降2.5%,实际比计划多(少)下降0、5%。
指出上述分析报告中哪些指标计算有错误,并将其改正过来。
销售收入计划完成相对数=2550/2500=102%销售利润率计划完成相对数=12%/8%=150%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相对数=(1+5.5%)/( 1+5%) =110、5%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相对数=(1-2.5%)/(1- 3%)=100、5%9.某企业2004年某种产品单位成本为1 000元,2005年计划规定比2004年下降1 O%,实际下降8%。
试确定:(1)该种产品2005年单位成本计划与实际的数值。
(2)2005年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3)2005年单位产品成本实际比计划多或少降低的百分点。
2005年单位计划成本=1 000*(1-10%)=900元2005年单位实际成本=1 000*(1-8%)=920元2005年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920/900=102% 成本少2005年单位产品成本实际比计划少降低了2%10.某企业所属3个分厂2005年下半年的利润额资料如下表所示。
某企业所属3个分厂2005年下半年的利润额要求: (1)计算空格指标数值,并指出(1)~(7)栏就是何种统计指标?(2)若未完成计划的分厂能完成计划,则该企业的利润将增加多少?超额完成计划多少?(2) A厂的利润将增加=总厂的利润将增加=1724-1637、8=86、2万元总厂超额完成计划=(4135、8+86、2)/ 4043、71*100%-100%=4、41%(3)B厂的利润将达到=1724*110、05%=1897、26万元C厂的利润将达到=1085、71*110、05%=1194、82万元总厂的利润将增加=(1897、26+1194、82)-(1637、8+1140)= 314、28万元总厂超额完成计划=(4135、8+314、28)/ 4043、71*100%-100%=10、05%11.某冰箱厂要求5年计划最后一年产量达到400万台,该厂在5年计划最后两年的每月实际产量如下表所示。
某冰箱厂5年计划最后两年每月实际产量表单位:万台要求:(1)计算该冰箱厂最后一年计划上半年的完成进度:最后一年上半年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数=222/400*100%=55、5%12.某市三次产业就业人数资料如下表所示。
某市2004—2005年三次产业就业人数表单位:万人第1产业就业人数变化不大,第2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下降了约2个百分点,第3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了约2个百分点。
13.某地区某年国民收入为320亿元,其中用于消费的为220亿元,用于积累的为100亿元。
该地区该年年平均人口2 950万人。
要求:(1)分析该地区该年国民收入中积累与消费的构成及比例关系。
(2)计算人均国民收入强度相对指标。
(1)国民收入中积累与消费的比例=100/220=0、45(2)人均国民收入强度相对指标=320/2 950*10000=1084、75(元/人)14.某企业计划本年总产值比上年增长20%,实际比计划多增长5%,试计算本年实际比上年增长多少?本年实际比上年增长动态相对指标=(1+20%)*(1+5%)=126%本年实际比上年增长26%第4章 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异指标8.某地区某年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注册资本金分组资料如下表所示。
某地区某年个体工商户开业登记注册资本金分组试计算该地区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金的平均数。
注册资本金的平均数=25*0、6+75*0、2+125*0、1+175*0、08+225*0、02=61(万元) 9.对10名成年人与10名幼儿的身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如下(单位:厘米): 成年组:1 66,1 69,1 72,1 77,1 80,l 70,1 72,1 74,1 68,1 73 幼儿组:68,69,68,70,7 1,73,72,73,74,75计算其标准差并比较哪一组的身高差异大?成年组身高的平均值=(166+1 69+1 72+1 77+1 80+l 70+1 72+1 74+1 68+173)/10=172(厘米) 成年组的标准差=3、99(厘米) 变异系数=3、99/172=0、023幼儿组身高的平均值=(68+69+68+70+7 1+73+72+73+74+75)/10=71(厘米) 幼儿组的标准差=2、37(厘米) 变异系数=2、37/71=0、033 所以,幼儿组的身高差异大。
10.对某地区120家企业按利润额进行分组,结果如下:要求: (1)计算120家企业利润额的众数、中位数、均值。
企业利润额的均值=(250*19+350*30+450*42+550*18+650*11)/120=427(万元) 企业利润额的众数=433100*)1842()3042(3042400=-+--+(万元)企业利润额的中位数426100*424960400=-+=(万元) 11.某班组10个工人平均每小时加工1 8个零件,标准差为3件。
此外,工龄两年以下的4个工人平均每小时生产15个零件,工龄两年以上的6个工人平均每小时生产20个零件,则组内方差的平均数为多少?变量总方差=组内方差平均数+组间方差 变量总方差=3*3=9组间方差=6106*)1820(4*)1815(22=-+-组内方差平均数=9-6=3第5章 时间序列分析5.某地区2000年底人口数为2 000万人,假定以后每年以9%。
的增长率增长;又假定该地区2000年粮食产量为60亿千克,要求到2005年平均每人粮食达到400千克。
试计算2005年粮食产量应该达到多少?粮食产量每年平均增长速度如何?6.某企业2000一2005年间某产品产量资料如下表所示。
某企业2000-2005年间某产品产量表年份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产量(万件)500 550 604 664700 735 逐期增长量(万件) - 累计增长量(万件) - 环比发展速度(%) - 定基增长速度(%)0 增长1%的绝对值(万件) -要求: (1)将表中空格数据填齐。
(2)计算2000—2005年间该企业的年平均产量、年平均增长量与年平均增长速度。
某企业2000-2005年间某产品产量表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产量(万件) 500 550 604 664 700 735 逐期增长量(万件) - 50 54 60 36 35 累计增长量(万件) - 50 104 164 200 235 环比发展速度(%) - 110、00 109、82 109、93 105、42 105、00定基增长速度(%) 0 10 20、8 32、8 40 47 增长1%的绝对值(万件)-55、56、046、647年平均产量=(500+550+604+664+700+735)/6=625、5年平均增长量=(50+54+60+36+35)/5=47年平均发展速度=01.108%105*%42.105*%93.109*%82.109*%1105 % 年平均增长速度=108、01%-100%=8、01%7.某产品专卖店2003—2005年各季节销售额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 (1)采用按同季平均法与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计算季节指数。
年份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2003 51 75 87 54 2004 65 67 82 62 200576 77 89 73 (季节/全年)平均数6473866371、58.根椐下表中已知资料,运用时间序列指标的相互关系,推算发展水平、累计增长9.试计算该店每季商品平均库存额与全年平均库存额。
第1季度平均库存额=(5、2/2+4、8+4、4+3、6/2)/3=4、53 第2季度平均库存额=(3、6/2+3、2+3、0+4、0/2)/3=3、33 第3季度平均库存额=(4、0/2+3、6+3、4+4、2/2)/3=3、7 第4季度平均库存额=(4、2/2+4、6+5、0+5、6/2)/3=4、83全年平均库存额=(5、2/2+4、8+4、4+3、6+3、2+3、0+4、0+3、6+3、4+4、2+4、6+5、0+5、6/2)/12=4、1第6章 统计指标11.某超市2005年与2000年三种商品价格及销售量资料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