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专题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思路与目标
专题二:高中历史课程目标的理念与结构
专题三:对高中历史必修课程的探究
必修课程《历史Ⅰ》内容标准解读
必修课程《历史Ⅱ》内容标准解读
历史必修(Ⅲ)若干问题探究
专题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思路与目标
(一)为什么要进行高中历史课程改革
学习要点: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必须通过课程改革,吸收国内外课程改革成功的经验,解决目前国内高中历史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全面发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提高现代公民素养方面的作用。
[材料1]对江苏省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对历史课的问卷调查(略)
[材料2]日本、法国、美国等国外的高中历史课程设置(略)
(二)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思路与目标是什么
学习要点:
总体思路:要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中历史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规定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历史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为其进入高一年级学校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具体目标:
1、在课程目标上,要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现状和泛政治教育化的倾向,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2、在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内容的选择上,要避免与初中历史课程的重复,在坚持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原则下,关注学生生活,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3、在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同时有利于学分管理的实行。4、在课程实施中,要力争做到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更新。
[材料]如何理解标准内容研制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原则(略)
(三)新的高中历史课程体系有哪些主要特点
学习要点:
1、在课程目标上,改变了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了新的高中历史课程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培养以及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全面发展。
2、在课程结构上,《标准》改变了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状,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的课程结构,适应了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发展而有个性的发展。
3、在课程内容上,《标准》避免了与初中历史课程的简单重复,依据时代性和基础性的原则,革新了课程内容,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了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特别要指出的是,它增加了世界是内容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比重。
4、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提倡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思考以及交流合作。
5、在学业评价上,坚持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的基本原则,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发展做出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
专题二高中历史课程目标的理念与结构
(一)如何理解“知识与能力”维度的目标
学习要点:
广义的历史知识应该既包括知识和能力,也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学习内容。
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知识,主要是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史实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等。
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和能力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一定的知识总是和一定的能力相结合的,知识的获取及呈现都伴随着相应的能力,同样,能力的获取及呈现也都伴随着相应的知识。一定的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一定的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与知识相比,能力更具有一般性特点,发展良好的能力,比掌握一定范围内的知识有更广泛的迁移作用。
[材料1]教育部2002年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略)
[材料2]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必须对知识进行专门的选择(略)
[材料3]从历史基础知识的分类看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略)
(二)如何理解“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
学习要点:
历史知识和学习方法的使用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必定贯穿知识和方法的运用。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实现的过程,应是学生体验学习并学会学习的过程,应是学生思想和行为发生改变的过程。学生能够经常性地参与学习过程,就容易学会学习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会自主地完成学习过程,其创造性也有了发挥的机会。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并掌握学习方法,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学习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历史知识的设计和过程与方法的设计要有一个合适的比例,要为学生学习提供形式多样的“过程与方法”。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探求多种途径解决问题,要突出过程的体验、能力与方法的培养,把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融入到历史知识教学之中,不但让学生把过程与方法当作手段来运用,更要把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来实现。
[材料1]学习方法:学会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略)
[材料2]对于“什么是讨论课?”的界定(略)
(三)如何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
学习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包括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态度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行为倾向。价值观是人们对思想、态度、行为的取向标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历史课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方面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处于不同动态过程中的不同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注意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切实有效地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材料1]价值判断和价值评价是人格教育的核心(略)
[材料2]享受历史精神,提高人生境界(略)
[材料3]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理解(略)
专题三对高中历史必修课程的探究
(一)如何体现高中历史专题式教学的时序性和整体性
学习要点:
按照传统教学观念,专题式教学的弱点是其外在的时序性不强、整体性不明显,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在拥有相同课时数的情况下,这一教学方式为了在某个领域或范围能够有较深的探讨,多采取纵向跳跃、横向截取剖面的方法,力求在典型事件或领域作更深入的阐述和更具示范性的探究,使学生能在史料、史识等方面有更深刻的感受和更大的收获,以完成培养其较强历史意识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的课程目标。但这并不意味专题式教学是完全没有试徐性和整体性的教学模式。
在从通史式教学转到专题式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的理解:
①时序性和整体性是相对的:历史教育中的历史主要是主观的历史,或历史学家所阐述的历史,其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