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料]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4选修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对应训练1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第一编第四部分选修部分14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
3.【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在巴黎和会期间,美国总统威尔逊成为国际联盟的积极倡导者。在他的 鼓吹之下,英法等国也积极附和,一时间国际联盟成为热点话题。出席巴黎和会 的中国代表也受到这种氛围的感染,要求政府积极迎合这一潮流。然而,中国加 入国联的经历可谓一波三折。由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尤 其是关于山东问题,中国未能得到最起码的尊重,因为拒签对德和约,中国未能 加入国际联盟,我国代表对此深表遗憾,但根据国联盟约之规定,我国若签对奥 和约,仍能成为国联之成员。北洋政府对此十分重视,特别组织一委员会整备相 关提案,并就入盟相关程序问题问讯我国代表,要求“迅为电复,以凭筹备”。
第(2)题从材料“但‘驼峰航线’犹如一条空中大动脉,向中国的抗日战场汩汩 输送着新鲜的血液,支撑着中华民族赢得战争的胜利”,可知展示了中国军民顽 强抗战的决心,振奋了中国军民持久抗战的士气,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 心;结合“驼峰航线”在外交战略上的作用,可得出其是重要的对外战略通道,密 切了盟国间的战略协同和互相支援,有利于中国抗战;从材料“1942年到 1945年‘驼峰空运’的物资达到73万吨”,结合“驼峰航线”保障了中国与境 外的物资进出口,说明“驼峰航线”是境外战略物资进入中国的重要通道,保障 了盟军特别是中美空军的作战需要,加强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力量;从中国物品出 口方面,说明“驼峰航线”是抗战后期主要的对外贸易通道,保障了中国各种物 资的进出口,有利于中国抗战。
【析考点】主题突破 对战争的分析和认识
【拓展延伸】关于世界性大战的规律性思考
【精预测】命题前瞻 1.(2020·怀化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38年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日军加紧军事侵略,企图切断中国的对 外通道,以便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为填补西南陆上通道被切断所带来的运输盲 区,国民政府责成中国航空公司设法开辟一条通往英属印度的空中航线,这就是 著名的“驼峰航线”。1943年,美国运输机飞行员加入“驼峰空运”,不惜一切 代价,一定要保住“驼峰航线”。据不完全统计,1942年到1945年“驼峰空运” 的物资达到73万吨。损失在“驼峰航线”上的飞机达468架,牺牲飞行员
(老高考旧教材适用配通史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4选修部分)第15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十五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22山西吕梁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巴黎和会上关于德国的疆界问题,引起列强之间最激烈的唇枪舌战,克里孟梭为了使法国免遭德国的再次入侵,想从领土上肢解德国,提出了严厉处置德国的领土方案:莱茵河成为法国的西部边界,使法国得到一条自然的边界;收回被德国吞并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并取得德国的产煤区——萨尔区等。
这个方案不仅要改变莱茵河西岸领土的归属,而且将使法国控制整个西欧最重要的军事工业区鲁尔。
英美意识到,如果法国的要求得以满足的话,法国的经济实力就会空前增强,战略地位大大提高,从而为法国称霸欧洲提供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有利的外部环境。
因此,法国的要求对英美日后干预欧洲事务,玩弄均势外交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于是,英国和美国联合起来抵制法国的要求。
随着和约建立的凡尔赛体系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关系,但无法解决他们之间的根本矛盾,从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
——摘编自黄忠东、陈晖《英国和凡尔赛体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上对德疆界处置斗争激烈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和会上对德国疆界问题处理产生的影响。
2.(2022新疆乌鲁木齐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设想在远东建立一种致力于保证永久和平的国际新秩序,代替19世纪欧洲建立的旧秩序。
1921—1922 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从三个方面完成了这一新秩序的构建:其一,各国承诺以国际合作代替国际竞争,在对华重大问题上奉行协商一致的原则;其二,实现门户开放原则的国际化,各国承诺不再谋求新的在华特权和势力范围,使中国获得发展机会和必要的援助;其三,中国承认华盛顿会议制定的原则,即通过渐进方式改变中外关系,并认同美国为中国设计的自由主义发展道路。
这就是所谓解决中国问题的“华盛顿方案”。
美国深信由此解决了远东问题,认为该方案“足以满足中国人”在修约方面的“愿望”,能为中国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要求改变中外关系的愿望已初步得到满足,以后就看中国自己如何作为了。
新课标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一部分高考全能通关模块四选修四部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练习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选择题1.某学者在1919年撰文称,“各国战后所耗元气,都要取偿于外。
环顾宇内,就剩中国一块大肥肉,自然远客近邻都在那里打我们的主意。
若是自己站不起来,单想靠国际联盟当保镖,可是做梦哩!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将国际联盟这件事看得毫无价值,还要尽自己的力量,促它的进步。
这回国际联盟总算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调和的发轫,把国家相互的观念深入人心,知道国家意志并不是绝对无限,还须受外部多大节制。
”该文旨在( )A.说明列强环伺的隐患使中国外交依然被动B.希冀中国应当认清国际时势主动有所作为C.揭示国联的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D.强调国联盟约为中国争取外交平等提供了契机解析:前两句话是提醒国内要充分注意到列强对中国的觊觎,没有涉及外交的被动,故A项错误;第三、四句话表明希望中国要认清当时的国际形势,要增强自己的力量,不能完全依靠国联,但又不能把国联看的毫无价值,故B项正确;第五句话表明国联为世界和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故C项错误;强调国联盟约为中国争取外交平等提供了契机与材料的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2.1935年《英德海军协定》规定,德国可以拥有等于英联邦成员国海军总吨位35%的军舰和45%的潜水艇。
该协定( )A.违反了《凡尔赛和约》B.突破《五国条约》海军军备的限额C.拉开了绥靖政策的序幕D.推动了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形成解析:一战后,在凡尔赛会议上极力削弱德国,特别是军备上,德国要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不得保留进攻性武器,如飞机、潜艇。
根据材料,德国1935年拥有了军舰和潜水艇,这说明违反了《凡尔赛和约》,故A项正确。
答案:A3.下图所示事件发生后,反法西斯国家应对的举措是( )A.发表《大西洋宪章》,反对纳粹暴政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联盟C.开辟第二战场,实施“先欧后亚”战略D.发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解析:该图反映的历史事件为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四选修部分专题十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
[答案] (1)初期军事力量不足;集中力量保护英国的安全; 抢占英国传统势力范围优先;将本国利益置于盟国整体利益 之上。 (2)显示了盟国与法西斯作战团结一致;对德国形成两面夹攻; 加速了德国的溃败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规律方法/核心提炼·认知深化 一、关于世界性大战的规律性思考 1.第二次世界大战留给世人的教训 (1)要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国际秩序,以强凌弱、对战败 国一味勒索,只会带来更大的冲突。 (2)国际经济纠纷容易引发战争,在遇到世界性经济危机 时,各国应该团结互助,共渡难关,切忌以邻为壑。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9 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中“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 发”“1942年1月1日……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联 合国家宣言》”等信息得出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 统一战线形成;根据材料“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 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得出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 际承认。第(2)问,从对中国抗日战争和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 (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处于转折之中;北非的战略地位重要,英国与意大利在北非 争夺激烈;德意军队进逼埃及亚历山大和开罗,英军形势危 急。 (2)北非战场的转折点;二战的转折点之一;基本实现了英国 在北非的战略意图。
考向(二) 将选修模块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内容与必修模块中 抗日战争相关内容结合进行考查 [例2] (2019·高考全国卷Ⅱ)(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 的战争与和平】
战争是交战双方综合国力的较量。双方调动一切经济力 量想赢得战争,使得世界各国的生产因两次世界大战而更加 紧密地联系起来。特别是战后的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重新 起飞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已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于是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之时,国际合作也成为必须之事。 正是这种从最惨烈的战争中产生出来的对战争自身的否定力 量,随着战后经济的迅速增长而大大发展,并成功地抑制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系列局部战争与冲突的扩大。今天,以 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准 则的思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越来越为世界各 国所接受。
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4选修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教师用书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纲原文呈现]1.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4)国际联盟3.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3)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4)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知识主线]本讲主要讲述20世纪爆发的世界大战及局部战争与和平发展的主题,内容有: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改变了世界格局,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着法西斯的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被打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随着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瓦解,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期间虽局部战争不断,但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②帝国主义之间的基本矛盾导致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③在一战中,科技进步使潜艇、飞机、坦克和大炮等新式武器问世并用于战争。
④20世纪以来,德国形成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
(2)过程①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②一战爆发后,从马恩河战役到凡尔登战役进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③一战以欧洲为主战场,主要形成了三条战线:即西线、东线和南线。
④索姆河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
⑤美国于1917年参战,俄国因为爆发十月革命,苏维埃政府坚决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4选修部分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练习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19·大连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初,克劳塞维茨提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战争与道德无关,无所谓正义与否的观点,被欧洲各国奉为经典。
然而,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这种战争观的滑铁卢。
战后被残酷战争震惊了的精英们,认为任何战争都是不道德的,“不管其原因如何……是对人类的一种犯罪”。
由法国和美国发起、15个国家(1933年已达63个)签署的《非战公约》,核心内容就是宣布在国家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强调“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这种战争观在国际危机频发的20世纪30年代风行一时,人们希望能够通过裁减军备或和平谈判解决争端并避免战争。
——摘编自梁占军《二战与20世纪国际战争观的演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前后国际战争观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一战后的战争观。
(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中前两句话对比分析其变化;第二小问,从一战的破坏力和影响力上分析。
第(2)问,我们要一分为二地评价。
积极方面:客观上推动了一战后暂时和平的出现;消极方面:结合二战爆发前英法的绥靖政策的惨痛教训分析。
答案:(1)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政治统治的工具(或继续)到否定一切战争,应极力避战,和平至上。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摧毁了旧的战争观;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有识之士和民众观念的变化。
(任答两点即可)(2)评价:客观上推动了一战后暂时和平的出现;刻意避战导致了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简单地否定战争并不能永久地保住和平,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任答两点即可)2.(2019·临沂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向国际联盟求助。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部分专题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百三十一条协约国和参战国政府认定而德国也承担,由于德国及其盟国进行侵略而把战争强加于协约国和参战国政府及其国民的身上造成的全部损失与破坏的责任。
——《凡尔赛和约》材料二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于1918年写下了以下这一有关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
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
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全球通史》(1)材料一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引起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结合这次世界大战的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2)人们对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各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理解为“战争结束了和平已经来临”;有人理解为“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拉开帷幕”。
你同意哪一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答案](1)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
不正确。
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空前激烈;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疯狂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同意“和平已经来临”。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使欧洲和亚太等地区基本维持了较为和平的局面;国际联盟的建立,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同意“新的世界大战已经悄悄拉开帷幕”。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无法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随着新的不平衡出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新的战争就将来临;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激烈争夺世界市场的矛盾激化;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这幅漫画刊登在1921年德国的一家杂志上:一只五头怪兽将踩在脚下的猎物的内脏吞食殆尽。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专题20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2018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资料(学生版)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威尔逊政府组建公共信息委员会,通过它在国内外的20多个机构,针对不同对象进行战争宣传。
委员会设立新闻处,创办报纸,成立专门部门向民众解释参战原因,还利用电影、卡通画、宣传画等煽动反德情绪。
此外,委员会还审查报纸、杂志、图书、电影中的信息是否违背官方宣传的战争目的,干扰各项战争活动的正常进行,并要求新闻机构采取“自愿审查”的原则,从源头上控制不良新闻,压制不利于战争的言论。
1917年,美国通过“反间谍法”,规定对战时从事间谍活动、破坏活动或阻碍战争活动的人进行严惩,授权政府邮局禁止邮寄煽动性材料;次年又通过“反破坏法”和“反暴乱法”,规定任何公开的反战行为均属非法,在事实上允许官方起诉任何批评总统与政府的人。
——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1)根据材料概括公共信息委员会的职责,并归纳其运作特点。
(2)简要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公共信息政策。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苏、德战争爆发后,随着社会主义苏联的加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基础进一步扩大。
1941年7月12日,苏、英两国签订《关于对德作战联合行动协定》,30日,美国总统罗斯福遣使访问苏联,苏、美、英之间开始正式合作。
同年8月,美、英之间经过协商,发表《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联合宣言》,即著名的《大西洋宪章》,提出了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居乐业、促进一切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等一系列进步和民主的原则。
以后,苏联政府宣布基本同意这些原则。
9月底至10月初,苏、美、英三国代表团在莫斯科举行谈判,签订了大战期间第一个三国协定,即《秘密议定书》,俗称《对俄供应第一号议定书》,其中规定了美、英两国扩大对苏供应的具体内容。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三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逐渐扩大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美、英在二战期间合作的看法。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上篇(二轮)第四编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时通关 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版高三选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15·新课标全国高考Ⅰ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
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场的战斗中。
1941年9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
1944年6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
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
1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
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
(8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关键信息:“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概括出海外殖民的依托和英美军事力量和经济援助;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由法国”运动的正义性角度分析。
第(2)问“指出法国输掉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说明法国具有战胜法西斯侵略的坚定信念;“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法国临时政府”,表明法国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依靠人民坚持军事斗争;“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反映出法国与反法西斯盟国互相合作。
答案:(1)理由:自由法国的事业是正义的,是为法兰西民族利益而战;法国本土虽然沦陷,但可以依托海外殖民地继续战斗;可以借助英美军事力量和经济援助。
高三历史 大二轮复习 选修部分 2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适考素能特训
大二轮 ·历史
1.人类在20世纪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 (1)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最终形成。 (2)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整个世 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世界最终连成一个整体。同时,出现了 英、法、美、德等几个世界性大国。 (3)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19世纪下半期,美、德、日 三国跳跃式发展,实力直逼或超过老牌殖民帝国,从而引发了 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
22
宏观揽要架构
高频考点攻略
适考素能特训
大二轮 ·历史
(4)对殖民地的争夺中英德矛盾最为尖锐,德国首先构筑同 盟体系对付英法,从而出现了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重兵对峙的 局面。
(5)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应用于军事领域,准备了世界大 战的技术基础。
23
宏观揽要架构
高频考点攻略
适考素能特训
大二轮 ·历史
15
宏观揽要架构
高频考点攻略
适考素能特训
大二轮 ·历史
2.中外通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提示:(1)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利用欧洲列强无暇 东顾的机会,加紧侵略中国,出兵山东,提出“二十一条”, 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2)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巴黎和会上收回山东 主权、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遭到拒绝,国内掀起五四爱国 运动。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肯定了美国提出的“门 户开放”政策,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 支配之下。
押题依据 维护世界和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愿望。从大国 对一战责任的看法、加强大国间理解与合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 重要依据角度命题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解析 第(1)问“看法”根据材料归纳概括即可。第(2)问 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回答,第二小问评价时要注意客观公正、透 过现象看本质。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资料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4)国际联盟。
3.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3)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4)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一个主题: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2.两次世界大战:注意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阶段特征、把握交战双方战争态势的变化及原因;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留给后人的深刻教训。
3.两大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建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考点一两次世界大战基础、战争性质、国际环境等。
考点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考点三二战后的局部战争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以来,战火频繁。
这些战争,是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之间民族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也是苏联与美国争霸加剧阿拉伯各国人民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斗争尖锐化的表现。
考点四为和平与发展的努力考向一不衰的话题——国际联合抗击法西斯例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
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
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
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课件选修课件:第一部分 模块四 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影响: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战争。 (1)为基本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使和平 思想深入人心。 (2)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局势。 (3)客观上推动和诱导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4)唤起了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生命与自由等问题的重视和反思。
四、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1)“冷战”局面的形成原因 ①战时同盟解体,雅尔塔体系形成。 ②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矛盾激化。 (2)主要表现 ①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组建北约。 ②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组建华约。 (3)特点:二战后美苏间进行了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在双方争夺的重 点地区未见热战,但局部热战并未避免。
2.战争进程 (1)爆发标志:1914 年 7 月 28 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德、 俄、法、 英相继投入战争。 (2)第一阶段:1914 年 8 月—1916 年底。主要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 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等,协约国掌握了主动权。 (3)第二阶段:1917 年 4 月—1918 年 11 月。美国对德国宣战;苏俄退出 帝国主义大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4)1918 年 11 月,协约国与同盟国签订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2.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 (1)史实 ①世界保卫和平大会。 ②《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 ③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 ④20 世纪 80 年代和平运动的高涨。
(2)特点 ①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 ②范围上真正具有全球性。 ③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运动。 (3)影响 ①有效遏制了侵略战争的爆发。 ②促使美苏两国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放弃战争谋求缓和。
2019届二轮复习:板块四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课件)(61张)
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针对设问、综合史料信息 和所学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时空观念、唯物 史观和家国情怀。
命题考情分析
研高考真题
明主干核心
考法新探
大二轮复习 专题史
【解题思路】 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际局 势的发展变化、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角色和地位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第 (1)问,可直接立足于材料一、二的内容提炼出中国共产党在 1939 年认 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战争, 1941 年则认为其为民族国家对法西斯 国家的正义战争。第(2)问,解题的关键在于调用所学知识中 1939 年二 战爆发初期苏联、欧美国家的立场和做法与毛泽东论断之间的对应关 系,1941 年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进程、 世界各反法西斯国家加强合作的愿望等来分析其立场的变化。解答时需 要注意的是 1942 年初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中共观点的改变是 这一同盟建立前的策略调整,而不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的影响。
命题考情分析
研高考真题
明主干核心
考法新探
大二轮复习 专题史
材料二
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
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 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全世 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 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 (1941 年 12 月)
命题考情分析
研高考真题
明主干核心
考法新探
大二轮复习 专题史
张海鹏主 编《中国近 代通史》 (英)利德 2018 年全 国Ⅲ卷 二战—— 英法对德 经济封锁 尔·哈特 《第二次 世界大战 史》等 内容、作用 类
[推荐学习]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4选修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对应训练1
【高考领航】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4 选修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对应训练1.(2016·高考海南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0年苏俄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开始寻求与英法等国的平等对话与合作,但未取得成果。
1922年4月,苏俄与德国签署了《拉巴洛条约》。
该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和个人完全放弃对战争费用以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德国放弃对它在俄国的国有和私有财产被苏俄政府收归国有而产生的赔偿要求;立即恢复两国的领事和外交关系;两国按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
——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凡尔赛和约》相比,《拉巴洛条约》性质上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解析:第(1)问可以从《凡尔赛和约》《拉巴洛条约》签约主体、主体的地位、条约内容进行说明即可。
第(2)问由材料“苏俄寻求与英法等国的平等对话与合作,但未取得成果”得出这个条约可以打破西方对苏俄的孤立,联系德国在凡尔赛条约中的地位可以作答。
答案:(1)是处理两国关系的条约;签约双方地位平等;条约内容主要围绕合作。
(2)打破凡尔赛体系对苏俄的孤立;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压制;冲击凡尔赛体系。
2.(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
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
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
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
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
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
(新人教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块四选修部分专题十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案【重点推荐】【精品推荐】
专题十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纲要求 1.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国际联盟。
3.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3)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主要原因: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3)具体原因:同盟国与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
2.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讲都是非正义的。
3.过程(1)1914~1916年:①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法、德、英相继加入;②主要战线有西线、东线和南线;③主要战役:马恩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首次重大战役,宣告德国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凡尔登战役,持续时间最长、最惨烈;索姆河战役。
(2)1917~1918年:①1917年4月,美国参战使胜利的天平倾向协约国集团;②中国、巴西、利比亚等国参战,壮大了协约国阵营,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全球战争阶段;③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战争;④德军节节败退,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奥匈帝国投降;⑤1918年11月,基尔港水兵起义,德皇退位,新政府签署停战协定。
4.后果(1)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2)欧洲的国际地位相对衰落,美日崛起。
(3)引发了独立和革命浪潮,俄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民族解放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高潮。
【新】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四选考内容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案
选考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考法1 从外交政策角度考查一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典例1] (2017·全国Ⅱ,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
整个20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版,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约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
”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民间日益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来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
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
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欧洲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等信息归纳。
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联系教材所学及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29年”,从欧洲政治思维、经济诉求及当时欧洲形势来分析说明。
答案(1)背景: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
(2)原因: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
考法2 从和平与发展角度考查一战后国际格局的特点[典例2] (2016·全国Ⅱ,4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领航】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模块4 选修部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对应训练1.(2016·高考海南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20年苏俄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开始寻求与英法等国的平等对话与合作,但未取得成果。
1922年4月,苏俄与德国签署了《拉巴洛条约》。
该条约规定:两国政府和个人完全放弃对战争费用以及因战争损失而要求赔偿的权利;德国放弃对它在俄国的国有和私有财产被苏俄政府收归国有而产生的赔偿要求;立即恢复两国的领事和外交关系;两国按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发展经济和贸易关系。
——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凡尔赛和约》相比,《拉巴洛条约》性质上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巴洛条约》对凡尔赛体系的影响。
解析:第(1)问可以从《凡尔赛和约》《拉巴洛条约》签约主体、主体的地位、条约内容进行说明即可。
第(2)问由材料“苏俄寻求与英法等国的平等对话与合作,但未取得成果”得出这个条约可以打破西方对苏俄的孤立,联系德国在凡尔赛条约中的地位可以作答。
答案:(1)是处理两国关系的条约;签约双方地位平等;条约内容主要围绕合作。
(2)打破凡尔赛体系对苏俄的孤立;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压制;冲击凡尔赛体系。
2.(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Ⅱ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
1942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
在仁安羌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困英军,轰动英伦三岛。
英军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
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
在密支那战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
中国远征军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远征军入缅前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
解析:第(1)问太平洋战场态势根据材料“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并结合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合作分析;中国战场的战略态势结合中国抗日战争的阶段性特征及时间分析。
第(2)问注意题干要求,从军事和政治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1)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美、英处于守势;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
(2)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
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2017·陕西西安满分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
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
解析:第(1)问应首先回顾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战争责任者的处理方式,然后比较它们的不同。
第(2)问应依据“反和平罪”“战争犯罪”“反人道罪”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对国际法的发展、惩处战争罪犯、维护和平、保护人权等角度概括。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国家为惩处对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增加了对战犯个人(及组织等)的惩处。
(2)对国际法有所发展和创新;为处理有关战争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有利于清算法西斯的战争罪行;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和平;保护了人权。
4.(2017·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湾战争是1991年1月17日至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
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
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
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摘编自《动荡中东何时休——两次海湾战争浅析》材料二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未经联合国授权而发动单方面军事行动(2003-2011年),下表是各国对美国参战邀请的反应。
(1)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战争的异同。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战争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答案:(1)相同:两次战争都是在美国主导下对伊拉克的战争;两次战争都是高科技战争;都基本实现了美国的主要目标。
(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不同:第一次是在联合国授权之下,第二次是美国绕开联合国而进行的;第一次是在多国支持下,第二次以美英两国为主;第一次持续时间短而效果显著,第二次变成了持久战并付出了巨大代价;第一次美军参战带有正义性;第二次美军参战是非正义的。
(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影响:第一次战争强化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地位;第二次战争使西方国家之间的分歧加剧,削弱了美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两次战争都导致中东地区形势更加复杂化。
5.(2017·湖北武汉调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初,民族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威胁欧洲安全的运动,其中有大塞尔维亚运动、泛斯拉夫运动、泛日耳曼运动、法国复仇运动及青年土耳其党革命。
……欧洲因而分裂成两大敌对集团,地区事件演变成国际纠纷。
1919年9月11日,美国威尔逊总统在圣路易发表演说:“一战是一场商业和工业的战争,而不是一场政治战争。
”中国之所以参加一战,是因为晚清以来,中国日益边缘化,精英们在新的国际体系下寻求国家认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历史机会——若中国加入一方成为战胜国,必然有资格参加战后重新安排世界的和会,挽回半个世纪以来丧失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一战对中国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逐渐凸显。
中国战后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使部分精英对西方的失望情绪日增,转而效仿刚刚爆发了十月革命的俄国。
以俄为师,继续寻求国际化,几乎影响了后来中国六十年的政治走向。
——摘编自张卉妍《一战全史》和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1)根据材料,从原因方面,指出欧洲国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参战的相似之处,并说明不同点。
(2)有学者说,一战是20世纪中国的一个转折点。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思潮方面归纳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解析:第(1)问,从材料第一段省略号前后可以看出欧洲发动一战的社会背景和目的;从第二段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参战的目的,对比两段材料找相似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不同点。
第(2)问,对中国的影响要结合第三段材料和一战结束后中国国内的局势总结归纳。
答案:(1)相似:民族主义推动。
不同:欧洲国家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争夺世界市场和世界殖民霸权的矛盾激化。
中国参战因半殖民地国家地位和社会精英的推动。
(2)社会精英对西方制度失望;向欧美学习的政治思潮逐渐被以俄为师取代;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开来。
6.(2017·河南开封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顾维钧代表中国进行强有力地辩驳。
他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胶州为中国北部之门户,亦为沿岸直达国都之最捷径路”;“以文化言之,山东为孔孟降生,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中国之不能放弃山东就像基督教之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
——《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争后,中国是战胜国。
由于中国实力太弱,《凡尔赛和约》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并迫使中国政府在6月28日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
此运动对中国近代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大,此后北洋军阀政府失去民心而垮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必须收回山东主权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没有收回山东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解析:第(1)问,据材料一中分号分层,概括每一层的含义。
第(2)问,从巴黎和会的实质和中国实力以及巴黎和会之后中国的国内历史背景去分析归纳。
答案:(1)山东人民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山东重要的地理位置;山东是中国文化发源地。
(2)原因:中国实力太弱;日本是列强之一;列强相互勾结。
影响:激发中国五四运动进而影响中国历史进程;使北洋军阀政府失去民心;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