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小学语文教案优秀8篇
《科利亚的木匣》小学语文教案优秀8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躲避”等词语;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语文教案-科利亚的木匣。
2.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用比较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生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一)导入1.今天我们学习第18课,《科利亚的木匣》。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1.默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明确:这篇课文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和从中得到启示的故事。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认读“箱”、“倍”、数数(shǔ shù)、德(进行字形分析)3.简介卫国战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学生标明各自然段序号,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科利亚的木匣》。
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
“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喀山去了。
”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科利亚的木匣》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学会与人沟通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友谊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科利亚的木匣》的主要内容介绍。
2. 生字词的学习与练习。
3. 课文中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字词的学习,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2.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生字词,阐述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2. 互动式教学:提问与回答,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3.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情感体验。
五、教学进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课文《科利亚的木匣》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生字词学习:教授生字词,让学生跟读、默写,巩固知识点。
4. 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分析:分析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练习题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与表达能力:通过课后作文和课堂口头表达,考察学生的写作与表达能力。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
⑴抄写生字、新词。
⑴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得到启示,明白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并且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1、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改成陈述句)
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2、这个道理又是通过什么事例来说明的呢?
学生读后回答: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过了4年,科利亚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来,他从中受到了启示。
三、教师带学生读课文练习2,明确分段依据:
小伙伴们围上来,都朝着科利亚笑:“你的算术不管事啦!也许,法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了。”
科利亚说:“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
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突然他笑起来,对小伙伴们说:“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段。)教师板书。
教师问:为什么科利亚要埋木匣,又干嘛把它挖出来,从这件小事中,他又悟出什么道理了?我们先来看看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他又是怎样埋的?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教师让学生想一想: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第3自然段)学生读第3自然段。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通用14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通用14篇)《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通用14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多动脑筋,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根据思考、练习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引出课题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小事,往往有些小事能给人以启示。
《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就是围绕着一个小木匣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平凡的而又给我们启发的小故事。
1.教师板书课题,问:谁的木匣?2.学生读课题。
二、学生读预习,按预习要求,自学生字1.学生读预习部分。
2.学生划出这部分的要求。
①自学生字词。
②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哪些自然段讲的是相同或相近的意思?3.自学生字。
本课生字只有5个,请同学们自己按拼音读一读,找出你认为最不好读的字音。
这5个生字分别属于哪种结构的字?填下列表格。
4.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暂不回答)四、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②思考上面的问题。
学生读后回答: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过了4年,科利亚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来,他从中受到了启示。
五、教师带学生读课文练习2,明确分段依据(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段。
)教师板书。
六、学生默读,划分段落1.首先标出自然段。
2.读每个自然段,明确每段的意思。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为什么要在雪地里埋木匣,并理解课文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心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友谊的情感;(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时间,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的心情变化。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心情;2. 理解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科利亚为什么要在雪地里埋木匣。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科利亚的心情变化;(2)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感受。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感受科利亚的心情变化;(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友谊、时间的珍惜的认识。
5. 拓展延伸(1)让学生发挥想象,设想科利亚埋木匣后的心情,以及她与朋友们重逢的场景;(2)学生交流分享,体会友谊的珍贵。
(2)学生谈收获,表达对友谊、时间的珍惜之情。
7. 布置作业(1)让学生课下续写故事,设想科利亚与朋友们重逢后的生活;(2)写一篇日记,谈谈自己对友谊、时间的认识和体会。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理解程度等方面。
教师也应思考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心情,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6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科利亚的木匣》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课文后3个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讲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文围绕着“科利亚的木匣”写了哪些内容?二、研读课文,感悟语言1、仔细读读“埋木匣”的部分,找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1)圈一圈这句话中描写动作的词。
(2)科利亚为什么要这样做?回读句子: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3)从这些动词,你看出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2、找到“挖木匣”的句子读读。
(1)仔细找一找,这里用得最多的是哪个字?(2)从这5个“挖”字,你又读懂了什么?三、抓住关键,引发思考1、读课文10—12自然段,找出描写科利亚找不到木匣之后有何反应的一个句子读给大家听。
引导学生站在科利亚的角度去思考并讨论:科利亚当时在想什么?师生总结出科利亚找不到木匣的可能性:A、木匣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B、数步法可能不管用。
C、挖的方法可能不对。
D、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2、科利亚是怎么排除前3种可能性,只确定步子有问题的呢?让学生再帮助科利亚分析分析,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科利亚的木匣的教案】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的木匣的教案】科利亚的木匣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理解仍然和果然这两个词。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能正确了解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能力。
A级生:能正确迅速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B级生:能正确较熟练地掌握知识C级生:在A级、B级生的帮助下,能正确地掌握这些知识注:(A级程度高,B级程度一般,C级程度差)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增强小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科利亚为什么开始没有挖到匣子,后来又为什么挖着了?难点:理解科利亚两次挖木匣子的过程,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
三、课前准备1、教具:投影、电脑软件2、学具:42张投影纸3、学生分组:采用异质组,每4人一组,排列成梅花型四、教学过程二组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1、复习上节课学的知识2、引入本节课学的内容一、复习旧知,感悟新知1、巩固旧知识,尽快进入角色2、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二、讲授新课(一)出示导学提纲1、自读课文,讨论学文自读课文第二段,讨论:妈妈为什么能很快挖出匣子?而科利亚为什么开始没有挖到匣子,后来又为什么挖着了呢?二、思维训练(一) 定向自学,进入正确的学习轨道1、学习围绕这两个问题,认真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在小组中交流讨论,并用横线划出有关语句(二)反馈导学提纲(三)自己学习,理解课文内容1、通过朗读,学生体会科利亚的妈妈在挖到木匣子后的高兴心情。
2、理解算术真有用这句话的意思3、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动手、动口、动脑、领悟知识和积极参加实践4、展示评价各小组的操作成果,请一名上台边说明边演示感谢您的阅读!。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四次数木匣数目的不同心情;(3)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匣子”、“数目”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科利亚的心情变化;(2)学会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方式表现自己的心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生活;(2)学会关爱他人,体会分享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1. 体会科利亚四次数木匣数目的不同心情;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匣子”、“数目”等词语造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的心情变化;2. 学会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等方式表现自己的心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2. 生字卡片;3.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科利亚的木匣》,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习兴趣;(2)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科利亚为什么要数木匣?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科利亚的心情变化;(4)讨论:科利亚四次数木匣数目的心情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示范;(3)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科利亚的心情变化原因;(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时间。
5.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2)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分享的快乐;(3)思考:如何合理安排学习、生活时间?六、教学延伸:1. 开展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生活的心得体会;3. 组织一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围绕“珍惜时间、关爱他人”的主题,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3. 注重课后延伸,将课堂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精选3篇
《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重难点:理解科利亚为什么第一次挖不到木匣,第二次却挖到的原因;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认识木匣。
2.师简介时代背景。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理清文章脉络。
三、研读重点,理解感悟。
1.学习第一部分:埋木匣(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2)了解: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又是怎样埋的。
画出文中有关的词句并用自己的话说说。
(3)朗读课文。
2.学习第二部分:挖木匣(1)自读课文。
画出写科利亚挖木匣的语句。
(2)同桌之间交流读书所得。
(3)根据学生汇报,了解科利亚挖木匣的过程。
(4)课件演示科利亚的思维过程。
(5)理解文中词语:仍然、果然。
(6)体会科利亚的心情,读出感受。
3.学习第三部分:受启发。
过渡:当科利亚手捧着心爱的木匣时,她会对小伙伴们说什么呢?(出示文中插图。
)(1)(出示中心句)指名读。
(2)质疑:科利亚从这件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3)齐读中心句(4)小结:是呀!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四、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交流:请你说说你们的周围有什么变化?2.看来你们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可是有一个大人都不知道这一点,请看!(课件出示《刻舟求剑》)3.讨论交流:他能捞到他的宝剑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4.小结:世界上的万物都在不断变化,我们应象科利亚一样多动脑筋,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对策。
5.抄写文章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26科利亚的木匣(xiá)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一切在变第二课时(简案)一、回忆课文内容,复习检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科利亚的木匣 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科利亚的木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故事内容,掌握文中出现的主要生字词,理解时间、空间与事物变化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故事情节,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面对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围绕《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进行,课文讲述了科利亚在战争期间为了保护自己的小木匣而埋藏它,四年之后再挖掘出来的故事,揭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步伐也在发生变化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课文插图、生字词注音及释义、重点句子解析等。
2. 学生预习作业,提前熟悉课文内容,初步标注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3. 准备相关道具如小木匣模型,辅助课堂情境模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提问的方式引出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阅读: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标注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 分段解读:逐段分析课文,结合课件展示,讲解关键词句含义,梳理故事脉络。
4. 互动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过程中所体现的时间与空间关系,以及他的行为背后的成长启示。
5. 角色扮演:选取部分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6. 小结巩固:教师总结全文,强调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梗概。
五、教学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想如果自己是科利亚,在面临类似情况时会如何处理,并写下自己的想法。
同时,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成长故事或寓言,进一步理解和体会时间、成长与行动之间的联系。
六、教学总结回顾本次课程,总结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参与讨论、角色扮演等方面的表现,强调知识要点和核心价值观念,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也要像科利亚一样,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用实际行动应对生活中的变化。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科利亚的木匣教案1一、教材分析《科利亚的木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组“以思想方法”为专题的第二篇课文。
本组课文4个小故事,题材不同。
有童话,有叙事,从多个角度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学会善于懂脑筋,用科学的方法思考问题。
本篇课文讲的是科利亚五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故事生动有趣,容易引起学生共鸣。
这是一篇叙事性课文,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记叙,条理清晰。
描写埋木匣中动作词的妙用,这是语言上的特色。
本课以孩子的眼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表达方面有独到之处。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学习生字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并不难,但对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还存在较大困难,需要教师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
三、教学策略1、提问法——带着问题,深入思考。
2、比较法——对比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四、教学目标1、认读本课14个生字,书写“挖、抢”2个提手旁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运用抓重点词的方法来梳理、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习运用动作词语把过程写具体。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运用抓重点词的方法来梳理、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运用动作词语把过程写具体。
六、教学课时:两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学习生字。
1、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苏联的小朋友,他叫科利亚,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东西,是什么呢?木匣是什么?用木盒做的小盒子叫木匣,那用铁做的'就是xx,用铜做的叫xx。
如果这个匣子装的是饼干,可以叫它xx,装的是玩具,就叫xx,有个小朋友特别爱说话,他的嘴就像一个小匣子,你们猜猜看,这里面装的最多的是什么?2、齐读课题3、检查预习情况(1)Ppt出示词语:挖坑、冰鞋、斧头、手锯、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懂得、房屋、管事、喀山、数数、测量、玩意儿、各种各样。
人教版三年级《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科利亚的木匣》教案人教版三年级《科利亚的木匣》教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教版三年级《科利亚的木匣》教案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
3、体会科利亚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特点,感悟“时间在变,人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的道理,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悟“时间在变,人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变”的道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矛和盾的集合》,引发思考:相同的课文结构:通过一个事例,说明一个道理,《矛和盾的集合》通过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故事告诉我们: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那么这一课,又是通过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二、学生默读课文,思考:1、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改成陈述句)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2、这个道理又是通过什么事例来说明的呢?学生读后回答:讲的是科利亚埋木匣,过了4年,科利亚又重新把埋下的木匣挖了出来,他从中受到了启示。
三、教师带学生读课文练习2,明确分段依据:(按“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发”的顺序将课文分成三段。
)教师板书。
教师问:为什么科利亚要埋木匣,又干嘛把它挖出来,从这件小事中,他又悟出什么道理了?我们先来看看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他又是怎样埋的?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教师让学生想一想: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第3自然段)学生读第3自然段。
(1)为了躲避战争灾难,东西多,不能都带走。
教师给学生简单介绍课文中的战争——前苏联卫国战争。
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前后差不多4年。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科利亚的木匣第一课时学习目的①看法〝匣、锯、阶〞3个生字。
会写〝挖、鞋〞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教学进程:启示说话,提醒课题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
同窗们,明天我们来看法一位苏联小冤家,他的名字叫科利亚。
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初读课文,全体感知①先生轻声自在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出示生字词卡片,开战车请先生读。
③朗诵展现:指名分段朗诵课文,引导先生评议:字音能否读准,句子能否读通。
④教员播放课文录音带,先生边听边思索揭题时的两个效果。
⑤先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⑥先生复杂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
⑦引导先生质疑。
精读感悟,明白道理①先生轻声自在朗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索效果: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②先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索:科利亚后来是怎样找到木匣的?③先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索: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
b.引导先生回忆课文:从文中哪些中央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c.引导先生联络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络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
作业誊写课文最后一段第二课时学习目的①看法〝匣、锯、阶〞3个生字。
会写〝挖、鞋〞等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
教学进程:熟读课文①指名分段朗诵课文。
②自在朗诵全文,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稳固生字①用生字卡片开战车认读。
小学语文《科利亚的木匣》的教案
小学语文《科利亚的木匣》的教案小学语文《科利亚的木匣》的教案1、使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获得启示,培养他们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体会课文哪些内容写得真实、详细。
3、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练习用“仍然”“虽然”造句。
4、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柯里亚最后讲的话。
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哪些写得真实、详细。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他们做了哪些事?1、认读生字。
2、指名答复预习中的问题。
第一段(1—3)写柯里亚埋木匣。
第二段(4—12)写柯里亚挖木匣。
第三段(13)写柯里亚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发。
1、指名朗读。
2、读后评议。
3、默读第一段,思考:(1)柯里亚埋木匣是在什么时候?那时他几岁?(2)柯里亚是怎样将木匣埋起来的?(3)柯里亚为什么把东西埋起来?妈妈埋的东西同柯里亚的有什么不同?4、讨论思考题,检查默读情况。
(1)讨论第1题,简介时代背景。
(2)讨论第2题,重点理解“刚学”“只会”两个词语。
(3)讨论第三题,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东西多不能都带走;受到妈妈埋东西的启示。
1、指名朗读。
2、提出默读思考题。
(1)他们什么时候挖埋藏的东西?从埋到挖经过了多长时间?(2)妈妈是怎样挖箱子的?结果怎样?(3)柯里亚开始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3、讨论思考题。
4、指导朗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怎样理解柯里亚最后说的这段话?(年龄小,步子小;年龄大,步子也大。
)3、学生自己结合生活实际谈认识。
1、课文写的是柯里亚埋木匣、挖木匣,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木箱、挖木箱呢?2、课文为什么要写小伙伴们的话呢?1、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写得真实详细。
2、指名说哪些内容真实详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指名朗读,齐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
4、将课文中含有“仍然”“虽然”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5、指导口头造句,纠正不当之处。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科利亚的木匣》教学设计
18.科利亚的木匣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躲避”等词语。
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2.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3.用比较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木匣、冰鞋、小玩意儿、躲避”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读懂课文以木匣为线索,按埋木匣,挖木匣,得到的启示分为三部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8课科利亚的木匣。
科利亚是一个外国小朋友,他的木匣怎么样了呢?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1、易错字:亚匣避挖2、组词:锯()避()倍()据()僻()陪()剧()辟()培()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生自读课文,思考:1、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他是怎样埋的?妈妈怎么埋的?2、四年后,科利亚和妈妈又是怎么挖的?3、通过挖木匣科利亚懂得了什么?(二)分小组讨论,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3)科利亚和妈妈埋木匣。
第二部分:(4—12)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的地方没有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部分:(13)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三)提问: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四、总结全文叙述了科利亚在战争到来时埋木匣,四年后又挖出木匣,从这件事中得到启示的一件事。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的道理,培养多动脑、勤思考的好习惯。
2、用比较阅读和读读画画的方法,读懂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练习用“仍然、果然”造句。
听写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学习第一部分1、指名朗读第一部分,全班思考:(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木匣埋起来的?(2)他们为什么埋木匣?(3)科利亚与妈妈埋木匣有什么不同?2、学生默读,在书上勾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教学目标:
1 、会认 3个生字,会写 13个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科里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学习通过生活中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让我们走进苏联作家左琴科的故事里,去认识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板书:科利亚一起喊喊他的名字,他有一个小木匣,可喜欢了,板书:木匣指导写法、读音。
2、你认为木匣什么样?科利亚的木匣究竟有什么奥妙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出示预习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想想课文讲了科利亚围绕木匣做了些什么?
2、交流。
(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简单分析字形,识记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带音节读,去音节读。
)
(2)课文讲了科利亚围绕木匣做了些什么?
(3)帮老师完成板书,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木匣——()木匣——()
(4)文章哪几段写的是这些内容?
三、品读感悟,明白道理。
(一)埋木匣。
1、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科利亚的世界吧,请同学们认真读1-3段,画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
(1)指名读,哪些词语写出了科利亚的动作?
(2)课件出示句子,再读,注意这些表示动作的词。
(3)师读生做动作,这是一个怎样的科利亚?
2、科利亚为什么这么认真的、小心的埋木匣?(简单补充卫国战争的资料)
3、这小木匣里到底装些什么?
学生读句子:“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
(1)同学们想想,里面还会有哪些小玩意儿?
(2)原来,小木匣里装了这么多小玩意,什么都有,句子中哪个词是这个意思?(各种各样)这些好玩的小玩意儿,对于五岁的科利亚来说,那可都是(宝贝),这个小木匣也可以称作他的(宝匣)(3)再读句子。
4、难怪科利亚埋木匣时那样认真、小心,这可都是他的宝贝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爱,和科利亚一起埋下小木匣吧。
(读埋木匣的句子)
(二)挖木匣。
过渡:科利亚埋好了木匣后,跟随家人远离故土,来到了喀山城,这一住就是四年,整整四年啊!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科利亚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的家乡,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曾给他带来多少欢乐的小
木屋,尤其让他惦念的是他心爱的——小木匣。
四年的卫国战争终于结束了,回到家乡的科利亚多么想(挖出自己的木匣呀!)
默读4—12自然段,画出科利亚挖木匣的句子,找找他挖了几次?
交流。
(第一次)
课件出示:“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
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
仔细读读这句,这里用的最多的是哪个字?
从这五个“挖”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指名读。
师创情景领读此句。
是的,任凭科利亚怎样挖,结果却是没挖到,此时的科利亚放弃了吗?他又是怎样做的?
生找出句子,读句子:“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
”
1、科利亚在想什么?
2、他在想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总结同学们的想象,有这几种可能:(学生说,课件出示)木匣可能找不到,算术可能不管用,挖的方向可能不对,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3、和同桌交流,科利亚是怎样排除前三种可能的?
创设情境,老师采访科利亚。
师:科利亚,你的木匣可能找不到了吧?
科利亚,算术不管用了吧?
科利亚,你到屋子后边挖吧?
4、这些证据都证明了木匣一定还在,算术也管用,方向也对,那一定是自己的步子有问题,科利亚最终想明白了吗?
课件出示:“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
生读句子,对照课文,再读。
(1)科利亚认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只量五步?
(2)这时的科利亚认为自己终于找到原因了,心情怎样?
(3)把你的感受送到这句话中吧。
指名读。
(4)科利亚想的对不对呢?你从哪个词知道的?
(5)“果然”什么意思?再读这个句子。
(三)明白道理
1、捧着心爱的小木匣,科利亚可高兴了,他更高兴的是什么?
2、指名读13自然段。
3、通过挖木匣这一件小事,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周围的一切,不是都起在变化吗?”
4、我想,他的小伙伴们也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
周围的一切,不是都起在变化吗?”于是,我们都明白了()
5、想想,我们周围都有哪些变化?
6、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上完这节课,你有变化吗?
四、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科利亚的故事让我们懂得了时间在变,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处理问题的方法也在变,可是,有一个大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课下,(课件出示)请同学们阅读园地七中的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想想,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板书:
26 科利亚的木匣
(埋)木匣——(挖)木匣——(明白道理)
一切都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