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昭君出塞

合集下载

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节选)》注释、分析

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节选)》注释、分析

汉宫秋·第三折(节选)马致远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

(番使①拥旦上,奏胡乐科,旦云)妾身王昭君,自从选入宫中,被毛延寿将美人图点破②,送入冷宫;甫③能得蒙恩幸,又被他献与番王形像④。

今拥兵来索,待不去,又怕江山有失;没奈何将妾身出塞和番。

这一去,胡地风霜,怎生消受也!自古道:“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⑤”(驾引文武内官上,云)今日灞桥饯送明妃,却早来到也。

(唱)【双调·新水令】锦貂裘生⑥改尽汉宫妆,我则索看昭君画图模样。

旧恩金勒短,新恨玉鞭长。

本是对金殿鸳鸯,分飞翼,怎承望⑦!(云)您文武百官计议,怎生退了番兵,免明妃和番者。

(唱)【驻马听】宰相每⑧商量,大国使⑨还朝多赐赏。

早是俺夫妻悒怏,小家儿出外也摇装⑩。

尚兀自渭城衰柳助凄凉,共那灞桥流水添惆怅。

偏您不断肠,想娘娘那一天愁都撮⑪在琵琶上。

(做下马科)(与旦打悲科)(驾云)左右慢慢唱者,我与明妃饯一杯酒。

(唱)【步步娇】您将那一曲阳关⑫休轻放,俺咫尺如天样,慢慢的捧玉觞⑬。

朕本意待尊⑭前挨些时光,且休问劣了宫商⑮,您则与我半句(元)马致远儿俄延着唱。

(番使云)请娘娘早行,天色晚了也。

(驾唱)【落梅风】可怜俺别离重,你好是归去的忙。

寡人心先到他李陵台⑯上?回头儿却才魂梦里想,便休题贵人多忘⑰。

(旦云)妾这一去,再何时得见陛下?把我汉家衣服都留下者。

(诗云)正是: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忍着主衣裳,为人作春色!(留衣服科)(驾唱)【殿前欢】则什么留下舞衣裳,被西风吹散旧时香。

我委实怕宫车再过青苔巷,猛到椒房⑱,那一会想菱花镜里妆,风流相,兜的⑲又横心上。

秦汉时期的民族

秦汉时期的民族

(一)秦统一后对匈奴的 措施
①北拒匈奴,收河套、 建县城、迁民居住
匈奴骑兵铜像
②大规模修筑长城 (二)两汉和匈奴的和战
1、西汉初期与匈奴的和亲 2、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27、公元前121、公元前119年) 卫

霍 去 病
汉武帝为什么能取得反击 匈奴的胜利?
3.昭君出塞
(1)匈奴的分裂与呼韩邪单于对汉称臣
第一次出使西域
0
时间- 目的- 路线- 结果-
前138~前126年
联络大月氏东 西夹击匈奴
结果:未达出使 的目的,却了解 了西域各国的经 济、政治、文化 情况,以及他们 想和汉朝往来的 愿望,为沟通汉 和西域关系奠定 了基础。
“凿空”
张骞通西域有什么 历史意义?
1.加强了汉朝同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
2.为西域正式归属中央创造了条件
(4)影响:①促进了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统一的多 民族的国家的初步形成。②带动了对外关系的发展。
(5)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见书37页
关于西域都护
【解析】
(1)概念:西域都护是我国两汉时期中央政府在今新疆境内设 置的最高军政首脑。
(2)设置:①汉武帝时,为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和加强民族 友好交往、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于公元前138年、公元前 119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②西汉与西域沟通后,开辟了 中西贸易往来的“丝绸之路”,中国丝绸的对外贸易十分兴旺, 为了加强对西域军事、政治的管辖和保护“丝绸之路”上的商 旅往来,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在西域设置了西域都护。③东 汉初年,政府派班超经营西域,在西域重设西域都护。
国展开丝绸贸易。
例:在汉朝与大秦之间进 行丝绸转手贸易,大获其 利的是( )

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节选)》注释、分析

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节选)》注释、分析

汉宫秋·第三折(节选)马致远马致远(约1250年-1321年至1324年秋季间),号东篱,大都(今北京,有异议)人,元代戏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戏曲创作方面,马致远在音乐思想上经历了由儒入道的转变,在散曲创作上具有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而艺术技巧高超圆熟的特点,在杂剧创作上具有散曲化的倾向和虚实相生之美。

(番使①拥旦上,奏胡乐科,旦云)妾身王昭君,自从选入宫中,被毛延寿将美人图点破②,送入冷宫;甫③能得蒙恩幸,又被他献与番王形像④。

今拥兵来索,待不去,又怕江山有失;没奈何将妾身出塞和番。

这一去,胡地风霜,怎生消受也!自古道:“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⑤”(驾引文武内官上,云)今日灞桥饯送明妃,却早来到也。

(唱)【双调·新水令】锦貂裘生⑥改尽汉宫妆,我则索看昭君画图模样。

旧恩金勒短,新恨玉鞭长。

本是对金殿鸳鸯,分飞翼,怎承望⑦!(云)您文武百官计议,怎生退了番兵,免明妃和番者。

(唱)【驻马听】宰相每⑧商量,大国使⑨还朝多赐赏。

早是俺夫妻悒怏,小家儿出外也摇装⑩。

尚兀自渭城衰柳助凄凉,共那灞桥流水添惆怅。

偏您不断肠,想娘娘那一天愁都撮⑪在琵琶上。

(做下马科)(与旦打悲科)(驾云)左右慢慢唱者,我与明妃饯一杯酒。

(唱)【步步娇】您将那一曲阳关⑫休轻放,俺咫尺如天样,慢慢的捧玉觞⑬。

朕本意待尊⑭前挨些时光,且休问劣了宫商⑮,您则与我半句(元)马致远儿俄延着唱。

(番使云)请娘娘早行,天色晚了也。

(驾唱)【落梅风】可怜俺别离重,你好是归去的忙。

寡人心先到他李陵台⑯上?回头儿却才魂梦里想,便休题贵人多忘⑰。

(旦云)妾这一去,再何时得见陛下?把我汉家衣服都留下者。

(诗云)正是: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忍着主衣裳,为人作春色!(留衣服科)(驾唱)【殿前欢】则什么留下舞衣裳,被西风吹散旧时香。

我委实怕宫车再过青苔巷,猛到椒房⑱,那一会想菱花镜里妆,风流相,兜的⑲又横心上。

历史趣谈:王昭君连嫁祖孙三代 王昭君出塞的悲情秘史

历史趣谈:王昭君连嫁祖孙三代 王昭君出塞的悲情秘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王昭君连嫁祖孙三代王昭君出塞的悲情秘史导语:“昭君出塞”的故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讲的是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大单于。

这位如花似玉的汉朝少女远嫁异“昭君出塞”的故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讲的是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大单于。

这位如花似玉的汉朝少女远嫁异象,后世对她的婚后生活做出种种猜测,说来说去,就是凄惨与不幸。

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命出塞和亲。

那时,昭君年方十九,风华绝代,的确是人间少有的美女,但呼韩邪单于却已进入暮年,垂垂老矣,完全没有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风采。

两年之后,即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就抛下娇妻幼子撒手人寰。

按照匈奴的祖制,王昭君又嫁给了呼韩邪的长子,新即位的复株累大单于。

俩人的感情倒是不错,生育了两个女儿。

但昭君的悲剧并未到此为止,十一年后,第二个丈夫也先她而去了,她又被命嫁给新单于,复株累的长子,也就是呼韩邪的孙子,昭君终于承受不住,彻底崩溃了,她最后选择了服毒自尽。

嫁人,就是赌欧洲人悲观,把婚姻说成男女“摸黑走路”,彼此既不清楚携手同行的是谁,也不知道气喘吁吁地奔向什么地方。

说俗点儿,赶上什么算什么,婚姻就是凑合,稀里糊涂地瞎过呗。

婚姻,的确有点赌博的意味。

走投无路的王昭君沦落到了这一步。

见皇上,没门;待诏,等于慢性自杀。

好歹挪挪窝儿,总比现在强。

这一天,总算盼来了!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来朝,他附带了一个政治条件——迎娶汉女,自请为婿。

说来可笑,呼韩邪大约40岁,与汉元帝年龄相仿。

本来双方“相约为兄弟”,是平起平坐的好哥们儿,一旦结生活常识分享。

人教版历史和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历史和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含解析)

初中历社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1.汉武帝采取的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①中央统一铸造货币②收归食盐的生产销售权③统一度量衡④中央经营铁器生产销售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2.西汉初年,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出现了封建社会的“治世”,史称( )A. 汉武帝大一统B. 文景之治C. 光武中兴D. 贞观之治3.汉初统治者采取的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B. 郡县制C. 郡国制D. 行省制4.造成这种情况普遍产生的重要原因与下列哪些人物有关()A. 刘彻,董仲舒B. 汉武帝,李斯C. 刘备,诸葛亮D. 刘邦,萧何5.史书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史书中“上从其计”的目的是()A. 吸取秦亡的教训B. 推行儒学教育C. 破格录用人才D. 削弱诸侯国力量6.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下列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表述正确的是()A. 加强和西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B. 加强对西域地区的开发C. 为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准备条件D. 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7.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几任皇帝都非常重视休养生息,减轻百姓的负担。

连续12年免除全部赋税,并将原来每年一次的徭役改为每三年一次,这个人是()A. 汉高祖B. 汉文帝C. 汉景帝D. 汉武帝8.西汉中后期讲学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 法家学说B. 儒家学说C. 墨家学说D. 道家学说9.汉初西汉政府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到汉武帝时却大力反击匈奴的原因有()①经济繁荣,国力强大②巩固西汉的政权③为了吞并匈奴④确保北部边疆的安宁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10.今新疆地区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新疆最早是在()A. 秦朝B. 西汉C. 东汉D. 唐朝11.班固《汉书》中“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记载的是汉武帝巩固统治的哪一措施?()A. 颁布“推恩令”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派张骞出使西域D. 统一文字12.蔡伦被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句”“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A. 修筑都江堰B. 发明印刷术C. 改进造纸术D. 编著《九章算术》13.下图是《汉代讲学图》,他们讲学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 法家学说B. 儒家学说C. 兵家学说D. 道家学说14.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昭君塞前被汉元帝蹂躏三天三夜?

昭君塞前被汉元帝蹂躏三天三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昭君塞前被汉元帝蹂躏三天三夜?
导语:真实的历史中,王昭君一直埋没在后宫佳丽之中,所以刘奭根本没有机会临幸这个闭月羞花的美人,更不曾与其有过风花雪月之事,但是追求美梦、
真实的历史中,王昭君一直埋没在后宫佳丽之中,所以刘奭根本没有机会临幸这个闭月羞花的美人,更不曾与其有过风花雪月之事,但是追求美梦、向往憧憬的后人却不依不饶,誓不罢休,非要无中生有,再加上对汉元帝的憎恶,便不问是非曲直用自己那见证奇迹的巧手,活生生的整出一出王昭君在出塞前被刘奭蹂躏三天三夜的“好戏”。

这绝不是笔者个人杜撰,而是在翻阅旧杂志时看到的。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些八卦文人的行为近乎意淫,更使一代昏君汉元帝刘奭成为史上唯一一个被扯上蹂躏王昭君三天三夜的皇帝。

名声在外的昭君出塞,虽然在正史中只有寥寥数语,但是千百年来,却因被天马行空的人们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增添新的情节、表达新的感情而变得版本众多、迷雾重重、真假难辨,有甚者多了些九曲回肠,主人公王昭君也凭借此轰动一时的爆炸性新闻跻身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列。

再者,汉元帝刘奭是西汉屈指可数的昏君,是他宠信宦官,是他柔弱无能,是他荒废国家,将西汉这架本身就带有诟病的马车直直的拉向了万丈深渊,成为无数后人不约而同贬低的昏庸对象。

也许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后人才会有兴趣、有可能、有机会,把秀色可餐的王昭君和“汉室基祸之主”的汉元帝拼凑在一起,并仿佛现场直播般的演绎出了刘奭蹂躏王昭君三天三夜的八卦激情大戏。

刘奭,即汉元帝,父亲汉宣帝刘询,母亲皇后许平君,以柔仁好儒着称,9岁成为太子,27岁登基,在位16年。

人赤裸裸地来,匆匆忙忙一生,又赤裸裸地去,不带走这世界上一丁点东西,所以但凡刚刚。

民间礼仪24拜

民间礼仪24拜

民间礼仪24拜二十四拜礼也叫“大礼”。

为祭祀祖先、求神拜佛、拜见父母长辈、举行婚丧礼仪活动时所行。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民间礼仪24拜,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民间礼仪24拜正位作揖磕三个中间作揖磕三个案前请香完磕一个;右后转或左后转到到东南角即正位右边左后转或右后转(中途不能转圈)作揖磕三个上前中间作揖磕三个案前请香完磕一个;右后转或左后转到西南角即正位左边左后转或右后转(中途不能转圈)作揖磕三个上前中间作揖磕三个案前请香完磕一个;回到正位作揖磕三个起身顶棚哭回正位作揖完成。

(每到一新位置磕头前要先作揖可以每三个一作揖也可以一揖一磕)施礼顺序:贵客(各种亲家)、仁侄仁孙、各种朋友。

临行礼前先跟大老执确认一下时间,到时他喊时即可进行拜礼。

趋步转过堂前到正位,弯腰一揖,挺直身子,再下跪(过程中两手叠放在左膝然后双膝跪下),挺直身子,再叩头触地,挺直身子,再叩头触地,挺直身子,再叩头触地;然后站起,到中位作揖,挺直身子,再下跪(过程中两手叠放在左膝然后双膝跪下),挺直身子,再叩头触地,挺直身子,再叩头触地,挺直身子,再叩头触地;接着迈步,到香案前,作揖下跪,上香,祭酒,叩头,起身,回到东南角继续上面动作。

加上最后的三个共磕二十四个头。

在二十四拜中行礼者就位过程中的十二步可诵十二个典故:一步迈开一横长,单刀赴会关云长;两步二字分阴阳,前后出师表衷肠;三步好比三杆枪,桃园结义刘关张;四步四方四垛墙,瓦岗兄弟去投唐;五步盘腿向东望,子胥过关投吴王;六步三点中间长,杨景忠心保宋王;七步七星挂北方,郑和航海下西洋;八字峨眉两分张,宋朝贤王赵德方;九字弯弯龙尾长,韩信山前排战场;十字横担一架梁,勾践卧薪把胆尝;十一寒冬雪花扬,苏武牧羊北海旁。

十二走完路茫茫,少年甘罗为丞相。

(若是女的为:)一步迈开一横长,文成公主去西藏;两步二字分阴阳,孝亲温席数黄香;三步好比三杆枪,梨花被贬到寒江;四步四方四垛墙,昭君出塞离家乡;五步盘腿向东望,则天称帝为女皇;六步三点中间长,红玉金山擂鼓忙;七步七星挂北方,天上织女会牛郎;八字峨眉两分张,仙姑持笊战龙王;九字弯弯龙尾长,仙女思凡降下方;十字横担一架梁,文姬归汉美名扬;十一寒冬雪花扬,北送寒衣小孟姜;十二走完路茫茫,杨门女将讨夏王。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

2、能力培养:能够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面貌。

【情感态度】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学设计】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百家争鸣中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是什么二、导入:出示长城图片与电影《英雄》片段让学生观看,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并引发思考。

三、讲授新课:提问:1、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自己反被杀害,也没有阻止秦国攻取燕国。

对于这件事。

你怎么看2、为什么由秦国完成了统一3、秦王是怎样完成统一的4、秦统一是好事还是坏事你对荆轲刺秦王有没有新的认识口诀记忆:公元前221,秦灭六国有大功。

都城设在咸阳城,中华民族得安宁。

讨论:秦朝如何巩固它的统一的(学生自由讨论,各抒己见)联想:通过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教学探究:师生讨论如何评价秦始皇(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讨论,注意学生的知识面,不要过深)自由空间:秦始皇的政策措施中,有那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参考答案:赢政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一、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A赢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

B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同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C: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度为后来的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二、文化方面:1、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修筑长城和开发边疆:1)秦朝统一后,派将军蒙恬北伐匈奴,并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长城。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杜甫诗三首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杜甫诗三首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来,琵琶所 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 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君 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读 到这里,我们的耳边好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 的琵琶声!
整体感知
9.《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诗人咏叹王昭 君其人其事, 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整体感知
4.颈联由景生情,抒发作者感慨,该怎样理解这一联?
颈联倾诉思乡衷曲,以“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现出思乡 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奈与凄伤。
5.“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一句抒发了诗人 怎样的情感?
尾联写户户捣布声,家家催刀尺,赶制棉衣已成必然。对国事的 担忧,对家人家乡的思念。古时候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 戌边的将士制作寒衣,因此捣衣(这里是捣布,把布捣平整后用来裁 剪衣服)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这里表现了诗人 对国事的担忧,对家人家乡的思念。
《登高》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概括诗歌主旨。 2.赏析诗歌情景交融、气象宏伟、沉郁顿挫 的艺术特点。 3.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 邦,嫁到异域,并在那里度过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 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的性 格的象征。
整体感知
6.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一去”与“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 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可见,昭君是多么孤独!“紫台” 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 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朔漠”对“黄 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 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 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 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 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天天,向人们展示着 千古的悲哀!工整的对偶,内涵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 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 悲剧。

《三国演义》导读清单

《三国演义》导读清单

1.梳理小说本回情节脉络刘备赴任安喜→()→挂印弃官→灵帝驾崩→()二、讨论主题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鞭打督邮”情节,可适当发挥,注重细节。

2.在鞭打督邮事件时张飞和刘备各有怎样的表现?体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采用什么表现手法?导读任务(三)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三回概括故事情节二、讨论主题1.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谈谈李肃是如何说服吕布投奔董卓的。

2.结合第三回情节,谈谈吕布的性格特点。

3.谈谈你对董卓欲废帝的看法。

导读任务(四)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四回概括故事情节二、讨论主题1.有人说,董卓在如何对待现任皇帝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你赞成吗?请结合本回阐明理由?试评价这个人物形象。

2.请从艺术手法角度赏析嫩草少帝在永安宫作的五言律诗。

嫩草绿凝烟,袅袅双飞燕。

洛水一条青,陌上人称羡。

远望碧云深,是吾旧宫殿。

何人仗忠义,泄我心中怨!3.结合本回语句,概括曹操人物形象。

导读任务(五)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五回到第七回概括故事情节二、讨论主题1.在“温酒斩华雄”一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表现关羽的英雄形象?2.关于关羽出战前那杯酒的处理有何意义?3.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英战吕布”情节,可适当发挥,注重细节。

4.你知道什么是玉玺吗?5.第七回描写了公孙瓒与袁绍的战争,这场战争中作者着墨最多赵云,试就文段分析赵云的人物形象。

导读任务(六)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八回至第九回概括故事情节二、讨论主题1.概述王司徒的连环计,并分析王司徒能够施行连环计的原因。

2.像董卓这样一个老于世故的人,为什么会走上贪恋女色,自取灭亡的道路呢?还有哪些历史人物跟他犯同样的错误?试举一例简析。

3.董卓被骗去“未央宫”前后,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董卓的?这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导读任务(七)一、阅读计划:《三国演义》第十回至第十二回概括故事情节二、讨论主题1.在第十一回中,刘备为什么坚决拒绝陶谦的徐州之托?2.吕布谋臣陈宫言“曹操是极能用兵之人”,试列举曹操“极能用兵”的事例。

西汉成语典故

西汉成语典故

1、鸿门宴2、一决雌雄3、昭君出塞4、约法三章5、夜郎自大6、间不容发7、明修栈道,暗渡陈仓8、成也萧何败也萧何9、一人得道,鸡犬升天10、筑坛拜将11、楚河汉界1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13、萧规曹随14、前车之鉴15、倾国倾城 16、强弩之末17、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18、项庄舞剑,意在沛公1、鸿门宴 (刘邦项羽)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

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

后人也常用“鸿门宴”一词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故事梗概秦末,刘邦与项羽各自攻打秦朝的部队,刘邦兵力虽不及项羽,但刘邦先破咸阳,项羽勃然大怒,派英布击函谷关,项羽入咸阳后,到达戏西,而刘邦则在霸上驻军。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在项羽面前说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项羽听后更加愤怒,下令次日一早让兵士饱餐一顿,击败刘邦的军队。

一场恶战在即。

刘邦从项羽的叔父项伯口中得知此事后,惊讶无比,刘邦两手恭恭敬敬地给项伯捧上一杯酒,祝项伯身体健康长寿,并约为亲家,刘邦的感情拉拢,说服了项伯,项伯答应为之在项羽面前说情,并让刘邦次日前来谢项羽。

鸿门宴上,虽不乏美酒佳肴,但却暗藏杀机,项羽的亚父范增,一直主张杀掉刘邦,在酒宴上,一再示意项羽发令,但项羽却犹豫不决,默然不应。

范增召项庄舞剑为酒宴助兴,趁机杀掉刘邦,项伯为保护刘邦,也拔剑起舞,掩护了刘邦,在危急关头,刘邦部下樊哙带剑拥盾闯入军门,怒目直视项羽,项羽见此人气度不凡,只好问来者为何人,当得知为刘邦的参乘时,即命赐酒,樊哙立而饮之,项羽命赐猪腿后,又问能再饮酒吗,樊哙说,臣死且不避,一杯酒还有什么值得推辞的。

樊哙还乘机说了一通刘邦的好话,项羽无言以对,刘邦乘机一走了之。

刘邦部下张良入门为刘邦推脱,说刘邦不胜饮酒,无法前来道别,现向大王献上白璧一双,并向大将军范增献上玉斗一双,请您收下了。

昭君出塞真相 昭君出塞前被汉元帝蹂躏三天三夜

昭君出塞真相 昭君出塞前被汉元帝蹂躏三天三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昭君出塞真相昭君出塞前被汉元帝蹂躏三天三夜
导语:一个是好色皇帝刘奭,一个是美貌宫女王昭君,两人本来只是简简单单的主仆关系,不想千年之后,却稀里糊涂地出现了与两人有关的风流韵事。


一个是好色皇帝刘奭,一个是美貌宫女王昭君,两人本来只是简简单单的主仆关系,不想千年之后,却稀里糊涂地出现了与两人有关的风流韵事。

真实的历史中,王昭君一直埋没在后宫佳丽之中,所以刘奭根本没有机会临幸这个闭月羞花的美人,更不曾与其有过风花雪月之事,但是追求美梦、向往憧憬的后人却不依不饶,誓不罢休,非要无中生有,再加上对汉元帝的憎恶,便不问是非曲直用自己那见证奇迹的巧手,活生生的整出一出王昭君在出塞前被刘奭蹂躏三天三夜的“好戏”。

这绝不是笔者个人杜撰,而是在翻阅旧杂志时看到的。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些八卦文人的行为近乎意淫,更使一代昏君汉元帝刘奭成为史上唯一一个被扯上蹂躏王昭君三天三夜的皇帝。

名声在外的昭君出塞,虽然在正史中只有寥寥数语,但是千百年来,却因被天马行空的人们不断赋予新的内涵、增添新的情节、表达新的感情而变得版本众多、迷雾重重、真假难辨,有甚者多了些九曲回肠,主人公王昭君也凭借此轰动一时的爆炸性新闻跻身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列。

再者,汉元帝刘奭是西汉屈指可数的昏君,是他宠信宦官,是他柔弱无能,是他荒废国家,将西汉这架本身就带有诟病的马车直直的拉向了万丈深渊,成为无数后人不约而同贬低的昏庸对象。

也许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后人才会有兴趣、有可能、有机会,把秀色可餐的王昭君和“汉室基祸之主”的汉元帝拼凑在一起,并仿佛现场直播般的演绎出了刘奭蹂躏王昭君三天三夜的八卦激情大戏。

刘奭,即汉元帝,父亲汉宣帝刘询,母亲皇后许平君,以柔仁好儒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音乐史(三)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音乐史(三)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神奇密谱》的编者是________。

A、朱权B、徐祺C、汪芝D、张孔山答案: A2.孔子在观看_____________的演出后曾经"三月不知肉味”。

A、葛天氏之乐B、云门C、咸池D、箫韶答案: D3.“以实物为重,典籍次之,推类又次之”的治史方法是由_______提出来的。

A、王光祈B、缪天瑞C、许之衡D、孔德答案: A4.“新律”由南北朝时期的_________提出。

A、钱乐之B、荀勖C、何承天D、京房答案: C5.《宋元戏曲史》的作者是________。

A、李叔同B、沈心工C、王光祈D、王国维答案: D6.琴曲《离骚》是琴家___________所作。

A、颜师古B、蔡琰C、董庭兰D、陈康士答案: D7.元杂剧《汉宫秋》是__________创作的。

A、关汉卿B、马致远C、郑光祖D、白朴答案: B8.《白石道人歌曲》中收录了用俗字谱记载的词调歌曲_______首。

A、15B、16C、17D、18答案: C二、判断题1.被田青评价为中国佛教音乐史上第一位杰出的中国佛曲作家是南北朝时期的萧衍。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2.曾侯乙墓葬位于湖南省。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3.墨子提出了“非乐”的思想。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4.伶州鸠是周穆王时期著名的乐官。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5.晋代荀勖提出了"笛律”,他还发现了管口校正的规律。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6.琴曲《酒狂》相传为三国时期的阮籍所作。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7.《山门六喜》是一首苏南牌子小曲。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8.《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歌诗总集,保存了各类音乐作品的歌词305首。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9.牌子曲这种说唱形式以渔鼓和简板作为主要的伴奏乐器。

A、正确B、错误答案:错误10.一般认为陶真是弹词的前身。

A、正确B、错误答案:正确三、名词解释1.鼓词答案:明清时期流行于我国北方的说唱形式。

三盘暮雨的故事

三盘暮雨的故事

三盘暮雨的故事【原创实用版5篇】目录(篇1)1.引言:介绍三盘暮雨的背景和传说2.三盘暮雨的传说:龙王降雨、百姓受灾、王昭君出塞3.三盘暮雨的寓意:忠贞、美丽、坚韧4.结论:三盘暮雨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正文(篇1)三盘暮雨的故事源于我国古代的一个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一位名叫王昭君的女子因美貌被选入皇宫。

然而,她却因不愿屈从于权贵而遭到陷害,被贬至边疆。

在边疆,她经历了种种苦难,却始终坚韧不屈,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敢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

这个传说与三盘暮雨有什么关系呢?据说,当时边疆地区正遭受严重的旱灾,百姓生活困苦。

王昭君为了拯救百姓,便请求龙王降雨。

龙王被她的美丽和忠诚所打动,便降下了三盘暮雨。

这三盘暮雨不仅解了百姓的燃眉之急,还使边疆地区恢复了生机。

然而,这三盘暮雨并非普通的雨水。

它们分别象征着忠贞、美丽和坚韧。

第一盘暮雨代表忠贞,寓意着王昭君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忠实;第二盘暮雨代表美丽,展现了王昭君的美貌和善良;第三盘暮雨代表坚韧,体现了王昭君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

如今,三盘暮雨的故事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它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像王昭君一样,保持忠贞、美丽和坚韧的品质,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总之,三盘暮雨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传说,更是一种精神象征。

目录(篇2)1.引言:三盘暮雨的传说背景2.三盘暮雨的起源: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3.三盘暮雨的象征意义:忠贞、刚毅、奋发向前4.三盘暮雨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诗词、小说、戏剧5.三盘暮雨的现实意义:激励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和崇高理想6.结论:三盘暮雨的深远影响正文(篇2)三盘暮雨,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源于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

它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象,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那么,三盘暮雨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三盘暮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创作。

他们通过描绘雨中景色,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感慨。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37张++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咏怀古迹(其三)+》课件37张++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 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 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 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 天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 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 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 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凄凉与冷落, 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 “空”如何理解?
•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 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 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 的深沉怨恨。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 自悲也”
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 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 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
咏怀古迹五首
(其三)
咏怀古迹
(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 关于《咏怀古迹》的整体结构, 明人王嗣奭在《杜臆》中有很 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 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 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 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 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
导入新课:
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 咏叹的题材。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 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 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 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尽管 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 凛,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强 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今天,就让我 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 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的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的教案范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的教案范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的教案1两汉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这和两汉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重点和难点]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授课过程]一、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二、讲述农耕技术的改进时,可分为三个方面讲解:1、农业成就: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2、丝织业:汉朝丝织品已使用提花机。

3、冶铁: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对于这些,学生由于接触太少,不易理解。

三、经济措施:1、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关于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重点介绍汉武帝时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关于两汉商业的繁荣情况,可将重点放在介绍长安、洛阳的繁盛,包括城市的规模、布局、商业活动等方面。

可结合本课的活动与探究进行讲解。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

《咏怀古迹其三》教案《咏怀古迹其三》教案《咏怀古迹其三》教案1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引导学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知人论诗【过程与方法】①、把握,揭示词作的深层意蕴。

②、背诵全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②、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形式认读⒈让学生通过个体自由诵读、对读和集体诵读,感知《菩萨蛮》的词律特征。

⒉听教师范读,品评感悟。

再读全词。

要求:①、字正腔圆,读准字音;②、韵律节奏,处置得当;③、情感丰沛,运气自如。

(三)披文入境,整体感知。

说明:何谓“披文入境”?对文学作品的鉴赏,首先通过作提供的语言材料的仔细揣摹,初步感知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次再在充分了解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进入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确认作品的主题思想。

“披文入境”的重要途径:置身诗境;知人论诗。

1、置身诗境,梳理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明确:美女王昭君出塞,埋骨大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②、这首诗写了主人公的什么事情?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

明确: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怨恨”③、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写什么?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目的何在?【讨论】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明确:引出歌咏对象昭君。

这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

这大概是因为诗人首先想到,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殊方异域,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不同意。

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毓yù :养育),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

阿炳和他的三首二胡作品

阿炳和他的三首二胡作品

阿炳和他的三首二胡作品发布时间:2021-09-06T02:26:46.966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13期作者:武亚婷[导读] 阿炳,原名华彦钧,是我国非常著名的民间音乐家武亚婷宁夏大学宁夏银川 750000阿炳,原名华彦钧,是我国非常著名的民间音乐家。

他的《二泉映月》一曲享誉国内外。

是我国二胡发展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阿炳非常有才,精通多种民族乐器。

他一生创作了多首民间乐曲,但由于当时的环境所致,没有保存下来。

现存他的作品有二胡曲三首,琵琶三首,共六首作品。

本文从二胡学习者的角度对他的三首二胡作品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阿炳、生平、二胡作品、贡献一、阿炳生平简介阿炳出生于1893年,原名华彦钧,1950年逝世。

我国非常著名的民间音乐家。

出生于江苏无锡东亭雷尊殿旁边的一和山房,是当地雷尊道士华清和的儿子。

华清和,号雪梅,精通各种乐器和道家音乐。

在华雪梅的影响下,阿炳早早就接触了音乐。

小时候便表现了对音乐的喜爱和极高的音乐天赋。

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击鼓练习各种节奏。

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习吹笛子。

后面又开始学习演奏二胡,二胡是一门非常难学的乐器,不仅需要天赋,还需要刻苦的练习。

阿炳在学习二胡时,手指拉出了厚厚的茧子。

17岁的时候,阿炳正式加入道教,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之中。

在他21岁那年,华雪梅去世了。

阿炳继承父亲衣钵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后阿炳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

在他34那年,双目相继失明。

因为没有收入,生活所迫,阿炳不得不沿街卖艺为生。

1950年的夏天,由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领头,专门来到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

此时阿炳已经很久没碰过琴,在这种情况下,阿炳要求给他三天的时间来练习。

经过三天的练习,分两次录音。

共留下三首二胡作品:《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琵琶作品:《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

在录完音没有多久的时间,阿炳就与世长辞了。

阿炳的生平只留在了1950年,但是他的音乐则一直保留了下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自《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注释】①掖庭:宫中旁舍,宫女居住的地方。②呼韩邪:匈奴单于。③ 敕:皇帝下命令。④丰容靓饰:面容丰润,妆饰美丽。⑤顾景徘徊:看到 身影没人移得开目光。⑥竦动:惊动;震动。⑦阏氏:音“焉支”,意思 是“王后”。⑧胡俗:父死后,子可娶继母;兄死后,弟可娶其嫂。
【词语溯源,回归教材】 1.解释课内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 (2)东临碣石 (3)虽乘奔御风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民弗从也
8.从选文看,“昭君出塞”的起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 。
【译文】王昭君,字嫱,是南郡人。起初,在汉元帝时期,她以清白人家 子女的身份被选入皇宫中做宫女。当时,呼韩邪单于来朝见天子,汉元帝 下令把五个宫女赐予他。王昭君入宫数年,都没机会见到皇上,积怨很深, 于是请求掖庭让她去匈奴。在呼韩邪告别宴会上,汉元帝召集五个宫女给 呼韩邪看。王昭君面容丰润,妆饰美丽,光彩照人,整个皇宫无人可比, 看到其身影没人移得开目光,让身边的人很震惊。汉元帝见了(昭君)也 非常吃惊,内心想留下她,然而难以失信,就(只能)赐给呼韩邪单于。 (王昭君)生了两个儿子。等到呼韩邪死后,前王后的儿子即位,想娶昭 君为妻,昭君写信给汉朝请求回去,汉成帝下令(昭君)遵从胡人的风俗, 于是(王昭君)又成为后单于的王后了。
(按时) (到达,登上)
(驾) (意思) (同“欤”,语气词) (听从)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时呼韩邪来朝 (2)不得见御 (3)呼韩邪临辞大会 (4)意欲留之 (5)遂与匈奴 (6)成帝敕令从胡俗
(朝见) (指皇上) (到达) (内心) (赐予) (遵从,顺从)
3.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解析】C.哪里;A、B、D.语气词。
5.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策之不以其道
B.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乃请掖庭令求行
屠乃奔倚其下
D.然难于失信
虽然,受地于先王
【解析】A.介词,凭借/介词,按照;B.代词,他/助词,的;C.于是,就; D.然而,但是/这样,如此。
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
当时,呼韩邪单于来朝见天子,汉元帝下令把五个宫女赐予他。
(2)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然难于失信,遂与匈奴。
汉元帝见了(昭君)也非常吃惊,内心想留下她,然而难以失信,就(只能 )赐给呼韩邪单于。
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徘徊,竦动左右,
非常,很 内心
然而,但是
赐予
待,等到
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然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
先前的
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Fra bibliotek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
音“焉支”,意
遵从,顺从
思是“王后”。
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父死后,子可娶继母; 兄死后,弟可娶其嫂。
(三)昭君出塞
宫中旁舍,宫 女居住的地方。
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
当时
匈奴单于。 朝见 皇帝下命令。

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
指皇上
到达
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
面容丰润,
看到身影没人 惊动;
妆饰美丽。
移得开目光。 震动。
A.昭君入宫数岁 阅十余岁
B.帝见大惊
匈奴大入边
C.及呼韩邪死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D.其前阏氏子代立 复前行,欲穷其林
【解析】A.年;B.非常,很/大举;C.待,等到/和,同;D.先前的/向前。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C
A.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且焉置土石 D.始一返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