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诚仁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8课 木兰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教案一. 教材分析《木兰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叙事诗,描绘了女英雄木兰替父从军,英勇善战,凯旋而归的动人故事。
本诗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木兰的爱国精神、英勇意志和美好品质。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欣赏诗歌意境、学习诗歌表现手法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对诗歌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木兰诗》的语言古朴、意境深远,对学生来说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美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欣赏诗歌意境,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4.学习木兰的爱国精神、英勇意志和美好品质。
5.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诗歌意境的感悟和表现手法的学习。
3.木兰精神的传承和拓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木兰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奥秘。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木兰的事迹,让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视频资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作业布置:提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对课文有所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资料,介绍《木兰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逐句讲解,解释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内容。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二)古今异义:
1.军书十二卷
古义:表示多数,不是确指;今义:数词,十二。
2.从此替爷征
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3.出郭相扶将
古义:外城;今义:姓氏。
4.双兔傍地走
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5.赏赐百千强
古义:有余;今义:力量大。
(三)一词多义
1.帖:昨夜见军帖(文告)
第七段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雄兔的脚喜欢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六、问题归纳
1.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
故事以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特写镜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下文的问答。
2.“东市买……北市买长鞭。”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4.写木兰思乡,对其英雄形象有没有影响?为什么?
没有影响。因为从军之急和思乡之深,看似矛盾,实际上这样的描述使得木兰的形象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且更能表现木兰舍家卫国的高尚品格。
第三段
木兰跑遍东西南北的集市去购买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早晨辞别父母离开家,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哗啦啦的流水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叫声。
第四段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多年后重返故乡。
第五段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论功行赏)。(木兰被)记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意做官;希望驰骋千里马,返回故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兰诗》是⼀⾸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横吹曲辞·梁⿎⾓横吹曲》中。
这是⼀⾸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个叫⽊兰的⼥孩,⼥扮男装,替⽗从军,在战场上建⽴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畏的精神。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8课《⽊兰诗》课⽂原⽂ 唧唧复唧唧,⽊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叹息。
问⼥何所思,问⼥何所忆。
⼥亦⽆所思,⼥亦⽆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点兵,军书⼗⼆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兰⽆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声,但闻黄河流⽔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头,不闻爷娘唤⼥声,但闻燕⼭胡骑鸣啾啾。
万⾥赴戎机,关⼭度若飞。
朔⽓传⾦柝,寒光照铁⾐。
将军百战死,壮⼠⼗年归。
归来见天⼦,天⼦坐明堂。
策勋⼗⼆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兰不⽤尚书郎,愿驰千⾥⾜,送⼉还故乡。
爷娘闻⼥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弟闻姊来,磨⼑霍霍向猪⽺。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伴,⽕伴皆惊忙:同⾏⼗⼆年,不知⽊兰是⼥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安能辨我是雄雌?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8课《⽊兰诗》知识点 ⼀、作者简介 五六世纪时,我国北⽅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燕⼭地区进⾏过长期的战争。
这与诗⾥所写的⽊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
这可能就是《⽊兰诗》的历史背景。
⼆、⽂体知识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的⾳乐机构,其职责有训练乐⼯,制定乐谱,采集歌词等。
魏晋南北朝时将乐府收集编录的诗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以五⾔为主,兼有七⾔及杂⾔。
三、相关资料 《⽊兰诗》是南北朝时北⽅的⼀⾸乐府民歌,在中国⽂学它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2理清故事情节练习复述课文训练学生概括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情感和价值目标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1.诵读诗歌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及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1.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巧妙运用排比、对偶、夸张、互文等修辞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复述法、讨论研究法【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积累文言知识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同学们说到“巾帼英雄”我们脑海中便不禁想到穆桂英、秋瑾、刘胡兰……在古代还有一位奇女子她就是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花木兰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
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木兰诗》领略这位英雄的飒爽英姿。
2.板书课题3.解题→明确用课件打出《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
它与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文学史上的“乐府双璧”。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二.复习新课一文本疏通整体把握1.检查预习播放课文朗读课件《木兰诗》flash课件学生看书听读作上批注。
教师课件展示正音(PowerPoint课件)生齐读字词二遍。
机杼(zhù) 军帖(tiě) 可汗(kâ hán) 鞍鞯(ān jiān) 辔(pâi)头溅溅(jiān) 燕(yān)山胡骑(jì) 啾啾(jiū) 戎(rïng)机朔(shuî)气金柝(tuî) 红妆(zhuāng) 霍(huî) 著(zhuï) 云鬓 (bìn) 傍(bàng)2.生齐读全诗教师课件展示注意“形”的字和通假字(PowerPoint课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8课木兰诗(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学目标1.朗诵课文,识记文中“市、朔、转、强、帖、傍”等重点文言词语。
2.反复朗读,感知乐府民歌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3.梳理故事情节,理解花木兰的女英雄形象。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理解花木兰的女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在反复诵读中,感知乐府民歌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山东济宁被人称为“运河之都”“孔孟之乡”,自古就是一个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的地方。
古时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英雄,据说也是山东济宁人。
她的名字叫花木兰。
但是,除了山东济宁,河南、河北、湖北、甘肃、内蒙等地也纷纷强调自己是木兰的故乡。
目前,关于木兰家乡的说法尚无定论,但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各地人们都争着认木兰做老乡呢?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木兰是英雄,并且她又不是一般的英雄,从古到今各地人民都崇敬热爱着她。
今天我们就到《木兰诗》中认识这位勇敢而亲切的女英雄。
二、整体感知1.了解作家作品。
2.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读准字音机杼.(zhù)军帖.(tiě)可汗..(ān jiān)..(kè hán)鞍鞯辔.(pèi)头溅.溅(jiān)燕.(yān)山胡骑.(jì)戎.(rónɡ)机金柝.(tuò)著.(zhuó)我旧时裳云鬓.(bìn)(2)指出语句中的通假字。
帖花黄:“帖”通“贴”。
3.注音并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并用一句话概括文意。
明确这篇文章记述了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三、局部探究1.学生齐读1、2小节,思考问题。
(1)木兰是在对着窗户织布吗?(2)木兰为何叹息(3)写木兰代父从军,却从“叹息”写起,这不是贬低了木兰吗?(4)有人为木兰假想出三种不同的选择:一是举家逃避;二是老父应征;三是代父从军。
木兰最终作出了怎样的选择?(5)在木兰心里,什么更重要?交流明确(1)“木兰当户织”中的“户”是个象形字,本义是单扇的门。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木兰诗》在实际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木兰诗》的诗意、文学特色以及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启示。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汲取木兰精神,勇敢面对挑战。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1.知识与技能:
a.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木兰诗》,理解诗意。
b.学生能够分析《木兰诗》的文学特点,如韵律、对仗等。
c.学生能够掌握诗中重点词汇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木兰诗》的背景及寓意。
-突破方法:通过讨论、情境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木兰的情感变化。
b.古代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学生可能对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感到陌生,难以辨识和运用。
-突破方法:通过对比现代文中的类似表达,帮助学生理解古代修辞手法的特点和应用。
c.重点词汇和句式的运用:学生可能在理解了词汇和句式的含义后,仍然难以将其运用到实际的读写活动中。
d.小组合作探讨《木兰诗》的背景及寓意。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教案
8.木兰诗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能力目标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学法引导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2.难点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
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前一段时间,闻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资将中国的一部古代文学名著搬上了银幕,轰动了世界,大家知道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吗?对,是《花木兰》。
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魁力,以至于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木兰的最初雏形——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明确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大致情节。
2.通过分析诗歌,理解木兰的形象。
三、整体感知l.检查预习效果,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精品教案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作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过程与方法
1.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
2. 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重难
点
教学重点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互文等修辞的表现力量,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查找资料是为了更好的理解下节课做准备。
板
书
设
计
木兰诗
木兰形象——勤劳孝顺、勇敢坚毅
忠孝两全、思亲情怀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
主备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审核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课题
《木兰诗》
课型
讲授课
第二 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2.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4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诗的正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叙述木兰的身份,交代从军的缘由,以及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和征途上的见闻、感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4.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围绕“木兰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这个环节,我发现同学们对木兰精神的理解逐渐深入,能够将这种精神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但在引导讨论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在提问和启发思考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分析诗中的典型修辞手法,如“关山度若飞”中的夸张手法,强调其表现力;
-引导学生思考木兰形象所体现的价值观,如勇敢面对困难、忠诚于国家等。
2.教学难点
(1)对《木兰诗》中文学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深入解读木兰形象,挖掘其精神内涵;
(3)联系实际生活,将木兰精神融入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举例:
-针对修辞手法的难点,可以通过对比、举例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பைடு நூலகம்读木兰形象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如从家庭、国家、个人成长等方面,帮助学生全面理解;
-对于木兰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可以结合社会现象和实际案例,让学生感悟到木兰精神的现实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难点内容进行反复讲解、示范和练习,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增强学生的思维品质:探讨木兰形象及其精神内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塑造学生的价值观:通过学习木兰勇敢、智慧、忠诚、孝顺等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责任担当意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教案一. 教材分析《木兰诗》是北朝民歌,选自《乐府诗集》,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诗歌讲述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转战十年,凯旋而归,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
诗歌以“木兰是女郎”这一戏剧性因素构成情节上的悬念,以“木兰恢复女儿身”这一戏剧性因素构成情节上的突变,在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中,表现了木兰的勇敢、智慧、坚强、机智、善良、纯朴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这首古代长篇叙事诗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木兰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的勇敢、智慧、坚强、机智、善良、纯朴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
2.难点: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木兰的优秀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歌的氛围,感受诗歌的魅力。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诗歌内容,了解诗歌的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标注生字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中国古代民歌的特点,引导学生对《木兰诗》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同时,教师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年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木兰诗》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弄懂文意;熟读并背诵课文。
2、理清故事的基本脉络,理解诗歌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感受朗朗上口的语言风格。
3、感受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积累文中总要的文言字词,并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知道历史上的女英雄有哪些吗?(生答)师总结: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巾帼女英雄“花木兰”,《木兰诗》这篇课文会向我们讲述木兰代父从军的前前后后。
二、检查预习1、读准下列字音机杼军帖可汗鞍鞯辔头溅溅胡骑啾啾戎机朔气金柝策勋扶将霍霍云鬓2、文学常识填空《木兰诗》选自()代编的,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这部诗集中的民歌分和两大部分,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
“乐府双璧”是指()和()。
三、整体感知故事情节1、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在读懂文意的基础上概括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3、美读课文(概括木兰的人物形象)4、概括木兰的人物形象。
5、情节在详略上是怎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师总结:详略得当。
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推崇她不慕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以及热爱和平生活的精神,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
)四、品析语言1、关于“互文”互文是指一联中的两句词语意思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
如:(1)、“主人下马客在船”这句意思是“主人、客人都下马、上船。
”(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孔雀东南飞》)应理解为:东西左右都种植了松柏和梧桐。
2、顶针——又称“联珠”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3、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
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反、不重复用字。
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
找出文中的对偶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和领悟《木兰诗》的内容、形式和意义。
2. 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和节奏感。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2. 掌握《木兰诗》的朗读技巧和节奏感。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并把握《木兰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教材和课外资料。
2. 录音机或者CD。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师生问好。
2. 引入课文内容:向学生介绍《木兰诗》是一首描写花木兰的军旅事迹的古代诗歌,要求学生先自己读这首诗,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阅读课文(15分钟)1. 让学生逐句朗读诗歌,注重语音语调的表达,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节奏感。
2. 向学生提问诗歌中出现的生词和句子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三、理解诗歌(15分钟)1. 师生共同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2. 师生讨论诗歌中花木兰奋发向上的精神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四、学习诗歌欣赏(15分钟)1. 学生分小组互相朗读诗歌,评选出最佳朗读者。
2. 向学生介绍其他与《木兰诗》相关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扩展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巩固反馈(10分钟)1. 随堂练习:出示诗歌中的部分句子,要求学生解释其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汇总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和点评。
六、作业布置(5分钟)请学生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对《木兰诗》的理解和感受。
拓展活动:邀请学生表演《木兰诗》的情景剧,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讨论和小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不过,由于课时有限,学生的表达时间较短,下次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表达和展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8《木兰诗》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③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根据对诗歌情节把握,复述故事。
①停机叹息,代父从军--②准备出征,奔赴战场--③征战沙场,凯旋回朝--④建功受封,还朝辞官--⑤解甲还乡,亲人团聚--⑥双兔难辩,隐喻作结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结人物塑造的作用;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合作探究
教师组织讨论:
1、为什么要写木兰停机叹息?
表现了木兰的勤劳孝顺。在结构上引起了读者的悬念,使文章简洁。
2、你从木兰的答话中可看出木兰怎样特点?
表现了木兰的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第三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这些战具?
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操办而又井然有序。这样写原因有四:一是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二是表明战事紧迫,三是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四是这是乐府诗常用的写法。
教师提问:
这首木兰诗的主题如何理解?
提示:全诗叙述了木兰女扮男妆、代父从军、还朝辞赏、回到故乡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北方人民矫健尚武的精神,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纯朴、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不慕名利的优秀品质。
学生根据上一环节中对问题的理解,归纳木兰的品质精神,整理成流畅的一段话,全班展示,力求完整。
(语文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教案,一起来看看吧!木兰诗课文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假设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土。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语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能力目标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参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学法引导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解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木兰诗》教学设计
8、《木兰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积累文言词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学习本文互文、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积累文言词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互文、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让其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朗诵法练习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交流《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这一人物形象。
同为“乐府双璧”的另一女性形象花木兰又有着怎样的气质、性格呢?——我们一起走进《木兰诗》(导入新课是屏显《木兰诗》与南朝民歌《孔雀东南飞》合称文学史上的“乐府双璧”。
)二、预习检测1、竞背木兰诗。
2、课文内容展示。
三、整体感知1.译读:边大声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
讨论后仍有疑惑的在班内共同交流。
(1)教师预设疑难句,予以检测、强调。
【屏显】互文,也叫互辞[1],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2]方法[3]。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由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如: 东市买骏马, 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 北市买长鞭.。
译:A到东市买了骏马,去西市买了鞍鞯,往南市买了辔头,从北市买了长鞭。
×B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
√(这一句写出征前的周密准备,烘托出一种紧张的备战氛围。
)②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译:A将军身经百战生存无几,壮士(木兰)戎马十年胜利归来.。
×B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斗,许多将士战死沙场,木兰等幸存者胜利归来。
.√③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译:A打开我东屋的闺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木兰诗
8木兰诗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
2.多角度、立体地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木兰的优秀品质。
3.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4.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分析本文对偶、互文、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迪士尼公司拍摄的动画片《花木兰》片段。
视频中的主人公正是在我国妇孺皆知的巾帼英雄——花木兰。
不过,她现在不仅于国内人尽皆知,于国外也天下闻名,连美国人都非常喜欢、佩服她,并制作了动画片。
但是,动画片中的花木兰离真实的花木兰仍然有着距离,是经过再创造的艺术形象。
如果大家想认识原汁原味的中国花木兰,那么就和我走进今天的课文,感受北朝民歌中给我们留下的花木兰形象。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品,了解人物让学生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歌的代表作品,选自北宋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
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代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的身世、籍贯、事迹及历代修祠情况。
近年,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
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
目标导学二:诵读诗歌,疏通文意1.诵读诗歌。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疏通文意。
(1)字音字形赏赐.(cì)云鬓.(bìn)军帖.(tiě)可汗.(hán)辔.头(pèi)燕.山(yān) 金柝.(tuò) 机杼.(hù) 鞍鞯.(jiān) 溅.溅(jiān)(2)积累文言词语①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贴上)②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8课《木兰诗》教学设计
红笔,方便圈勾画
教学方法
研讨探究法
教 学 流 程
环节
教师主导
问题主线
学生主体
导入定向
同学们都知道“巾帼不让须眉”这句话吧。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位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她的故事被老百姓编成民歌广为流传,她就是花木兰。今天让我们一起从《木兰诗》中去感受她“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吧。
预习检测
课下让同学们都作了预习,下面我们做2个练习。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教者:
年级:
七年级
授课时间:
课题:
《木兰诗》
学 科:
语文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背诵诗歌。
2.梳理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诗歌所表现的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梳理故事情节,分析结构安排。
总结木兰形象。
她是云鬓花黄的少女,也是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时,在父亲年老时,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得胜归来时却拒绝高官厚禄,辞官还乡。她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
拓展延伸
完成了这节课的任务,我们看一个拓展延伸题。
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女英雄?
学生自由回答。
板
书
设
计
木兰诗
情节梳理:停机叹息,代父从军,征途跋涉,十年征战,辞官还乡,家人团聚,比喻赞美
1.文学常识填空
2.重点字音
学生举手回答,老师对易错字音做重点讲解。
自主合作探究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可以小组间交流讨论,选出一位代表回答。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8木兰诗教案
8 木兰诗配套教课设计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频频朗读,感觉诗歌的语言美,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经过多种形式的朗诵,感知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和文化内涵;以自主、合作、研究的方式,感知木兰的形象。
感神态度与价值观:掌握木兰这个古代女中豪杰的形象,学习古代办动人民优异质量,弘扬传统美德。
教课要点 :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领会木兰替父参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课难点: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女中豪杰形象,并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情境教课法、朗读法、议论点拨法、教课课时: 2 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讲故事,介绍故事出处请学生讲讲花木兰的故事。
花木兰的故事源于《木兰诗》,《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二、检查预习1、读准以下加点字的音机杼( zhù)可汗(kèhán)鞍鞯(jiān)辔头(pèi)燕山(yān)胡骑(jì)戎机( r óng)朔气( shuò)金柝( tu ò)红妆(zhuāng) ( 著我旧时裳( zhuó)傍) 走地( bàng)三、朗诵感知课文1、课文词字分析唧唧:织机声,惋惜声,虫鸣声。
机杼声:织布梭子的声音。
惟:只可汗:古代我国某些少量民族君主的称呼。
为:为此(指替父出征)。
市:买。
旦:清晨。
暮:夜晚戎机:战争。
度:过。
朔:北方。
金柝:古时军中守夜打更用的用具。
铁衣:铠甲。
策勋:记功。
转:次。
强:有余。
郭:外城。
扶将:扶助。
霍霍:磨刀的声音。
著:穿。
扑朔:动弹。
迷离:眯着眼。
傍:贴着。
安能:怎能。
雄雌两兔一同贴着地面跑,怎能鉴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2、“互文”句子的翻译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的战具。
(不是一处地方买同样东西。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磴口县诚仁中学组别语文
教案类型集体备课教案备课时间2017、3 学年度学期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本章共备 2课时课题《木兰诗》年级七年级主备人赵瑞参加人七年级语文教师
课时划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
2、体会本文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3、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富于戏
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通过朗读、
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
情感与态度
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
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要点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
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
的形象特点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学生以后
学习的发展潜力,也直接影响三年后的中考成绩,甚至影
响到终生学习阅读的习惯的形成.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
一半,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整个初中学
习过程中非常重要。
教学内容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
帼英雄呢?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
花木兰等)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
—花木兰。
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
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
二,背景解题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
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
它产生的时代众说
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出诗可能产生在
后魏,这首诗形成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经后代
文人的加工润色,被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
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
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二者异曲同工,交相
辉映。
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的表现手法,
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她解
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
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
歌、北歌两大部分。
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
三,诗歌诵读,初步感知
1.教师带表情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勾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注意教师朗诵时节奏的变化。
2.教师请学生对范读进行点评。
3.解决生字词。
教师重点强调
“十二转”的“转”读zhuàn。
古代指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旧时裳”中的“裳”读“cháng”,古代指少女穿的裙子。
“可汗”,读kâhán,我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
4.请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5.学生分组朗读比赛。
四,整体感悟,走近木兰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理清情节:木兰停机(叹息)决心(替父从军)从军(准备)奔赴(战场)十年(征战)拒赏(高官厚禄)与亲人(团聚)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五,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木兰是女郎。
――机智、谨慎。
师总结木兰形象特点: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
(1)第2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
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2)第4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3)第5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4)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6)文中哪些句子描写她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学生讨论明确:
(1)并不繁琐。
①渲染战前紧张气氛,表明战事紧迫。
②表现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
③乐府诗常用的一种铺陈写法。
(2)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3)排比,渲染了木兰一家人团聚、欢乐的气氛,表现了木兰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
(4)对木兰的赞美。
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5)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6)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
3、详略分析:
(1)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学生讨论明确:
(1)从军缘由――详写出征前准备――详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详写家人迎接――详写木兰改装――详写
(2)(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木兰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总之,诗歌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六,体验交流互动释疑
教师请学生任选下面三个话题中的一个话题,进行说话练习。
1.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
2.假如“你”就是木兰姑娘,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3.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师总结:《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
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
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
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
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
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详略得当,并运用了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方法,这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些特色。
七、拓展延伸,练习巩固
(1)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2)完成《训练与测评》的练习
(3)完成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