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丹书铁券 自古以来各朝皇帝颁发的免死金牌?
历史上的“免死金牌”
否 愿意 发 慈悲 了 。 比如朱 元璋 诛杀 的那 些 功 臣
如 李 善 长 、 玉 、 惟 庸 等 人 , 不 持 有 他 亲 手 蓝 胡 无 所 赐 的 丹 书铁 券 , 是 一 旦 龙 颜 大 怒 , 种 免 死 可 这
关 禁 闭了事 吧。
朝 梁 时变 为 “ 书银 券 ” 隋 朝 又改 为 “ 书铁 丹 , 金
券 ” 唐 代 又 把 “ 书” , 丹 发展 成 嵌 金 , 代 则继 续升 辽
级 为 “ 书 金 券 ” 变 得 越 来 越 珍 贵 且 不 易 造 假 丹 ,
只 是 , 书 铁 券 并非 福 荫 无 边 , 谓免 死 , 丹 所 既 不 包 括 谋 反 叛 乱 祸 及 社 稷 之 罪 , 要 看 皇 帝 是 更
徐 达 的 儿 子 徐 辉 祖 就 曾享 用 过 一 次 。 据 明史 ・ 徐
死 效力 并 可传 之子 孙 的铁 券不 同于 一般 契约 ,
在 颁 发 的时 候 要 举 行 隆重 的 典 仪 。 ( 书 ・ 惠 从( 汉 高 高 后 文 功 臣表 》 看 , 领 取 丹 书 铁 券 者 都 要 郑 来 凡 重宣誓 , 其誓 词 为 :使 黄 河如 带 , 山若 砺 , 以 “ 泰 国 永存 , 及 苗 裔 。 看 来 , 赐 丹 书 铁 券 不 仅 享 有 爰 ” 获 好 处 , 有尽 忠义 务 。 也 丹 书铁 券 在 汉 代 以 后 成 为 皇 帝 笼 络 功 臣 的 重 要 手 段 , 过 在 形 式 上 发 生 了一 些 变 化 。 南 不 如
是 胡 闹 , 受 且 致 书 劝 阻 。 董 昌仍 一 意 孤 行 。 不 但
历史趣谈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最高荣誉都是些啥玩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最高荣誉都是些啥玩意?
导语:中国古代的免死金牌,又名“铁券金书”、“丹书铁券”、“丹书铁契”,直白一点说就是古代帝王颁发给臣子的一种特权证明,具有一定的契约作
中国古代的免死金牌,又名“铁券金书”、“丹书铁券”、“丹书铁契”,直白一点说就是古代帝王颁发给臣子的一种特权证明,具有一定的契约作用。
因为它最大的权限是可以免死,所以大家都习惯称之为“免死金牌”。
最早的“免死金牌”不免死
免死金牌最初叫铁券丹书,当时并不具免死作用,所以初期的“铁券丹书”是不能与“免死金牌”划等号的。
刘邦当上皇帝后,为了和功臣们建立互信的契约精神,与之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
”即以铁为契,以丹书之,把皇帝与功臣之间的信誓写在铁券上,装进金匮,藏在用石头砌成的宗庙之内。
这样做,一方面是显得隆重,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铁券的安全。
这时候的丹书铁券的作用多是给这些人一种富贵荣华的凭证,甚至是这些功臣们后代封官加爵的一种重要信物。
这时候的铁券金书是不能免死的,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刘邦这人共患难还可以,同富贵就不行,他在当上皇帝之后,杀死了包括韩信在内的很多功臣。
铁券金书并没有能让这些人得以周全。
现存最早的免死金牌
据说,流传下来的免死金牌,如今只有5块。
这5块之中,最早的免死金牌是唐昭宗乾宁四年(公元897年)赐予越州钱镠的。
目前这块免死金牌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钱镠的免死金牌形如覆瓦,长29.8厘米,宽52厘米,高2.41厘米,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这个皇帝的免死金牌好不靠谱最后竟然不承认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这个皇帝的免死金牌好不靠谱最后竟然不承认
导语:丹书铁券,是古代皇帝跟臣子订的一份契约,具有刑罚豁免权,俗称免死金牌。
然而这个豁免权仅仅是理论上的,事实上,在历朝历代中,拥有免死
丹书铁券,是古代皇帝跟臣子订的一份契约,具有刑罚豁免权,俗称免死金牌。
然而这个豁免权仅仅是理论上的,事实上,在历朝历代中,拥有免死金牌的大有人在,可惜他们当中许多人却死于非命。
在汉代,刘邦带领一群所谓布衣将相,夺得了天下。
为笼络人心,他赐给功臣们一张“奖状”,上面写道:“使黄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这就是最早的丹书铁券。
意思是:兄弟们跟我出生入死了大半辈子,有了这玩意儿,你们和子孙都可以安心地享受荣华富贵了。
不想后来形势突变,淮阴侯韩信谋反,刘邦也不客气,收回铁券,韩信被赐死。
唐代起,铁券改进成嵌金工艺,据《辍耕录》载:大唐赐给吴越王钱镠家的铁券,形状宛如瓦,高尺余,阔三尺许,券词黄金镶嵌。
关键是刻有“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免死金牌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
可惜当时大唐已走到暮年,钱家并没能享受到几年特权,不久以后乱世模式开启,钱家后人抱着这块免死金牌隐居山林。
到了明代,朱元璋建国后大量颁发免死铁券,其“形如瓦面,刻诰文,皆镌免罪、减死、俸禄之数”。
所刻内容相当具体:赐券者名称、功绩大小、特权等级、皇帝的誓言等。
多数写明“所谓免死,除谋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朱元璋晚年,动辄屠戮开国功臣,收到过免死铁券的人,十有八九被朱元璋处死,免死铁券形同废纸一张。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丹书铁券”免死金牌到底可以免死多少次?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丹书铁券”免死金牌到底可以免死多少次?导语:“丹书铁券”在民间也叫“免死金牌”,据考,最早出现在汉朝。
《汉书高帝纪》中有“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券,金匮石室,藏之宗庙”的内容“丹书铁券”在民间也叫“免死金牌”,据考,最早出现在汉朝。
《汉书高帝纪》中有“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券,金匮石室,藏之宗庙”的内容。
“丹书铁券”最初的功用只是一种荣誉象征,到了隋唐时期,才有了免死的功用,并且免死次数也有所增加。
唐代后期,受赐铁券者的子孙甚至可以凭铁券免死1至3次。
到了明代,铁券制度进一步完善,明太祖朱元璋从法律上规范了“丹书铁券”的颁授对象,仅限于立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
明代“丹书铁券”分为七等,其中公爵分为二等,侯爵分为三等,伯爵分为二等。
与唐代的铁券相比,明代“丹书铁券”的券文已有明显变化。
一是谋逆不宥,只宥其他死罪;二是免死的次数较少,孙子不免死。
这样,在制度设计上便有了很大的弹性空间。
朱元璋坐定天下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颁赐了一批“丹书铁券”给功臣们,徐达、李善长、冯胜、傅友德、陆仲亨、费聚、赵庸等人都得到了免死铁券。
那么,朱元璋颁发的“丹书铁券”真的可以免死吗?回答是否定的,得到免死铁券的那些功臣们也大多没能逃过皇帝的大屠杀。
为什么有了免死铁券,这些人还照死不误呢?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因为这个“丹书铁券”的内容里规定,并不所有的罪行都能免死,有个前提条件:“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犯了一般的刑事罪,如杀死了人之类的,当然可以免死,但如果犯了谋反罪,这就不能免了,铁券就自动失效了。
对于那些手中握有免死铁券的功臣们,朱元璋既要坚守程序正义,也要在法理上要过得去,如何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历史上的“丹书铁券”是什么 它真的能免死罪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上的“丹书铁券”是什么它真的能免死罪吗
导语:小说《水浒传》的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中,写店主人介绍柴进时说:“你不知!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此间称
小说《水浒传》的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中,写店主人介绍柴进时说:“你不知!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此间称为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唤做‘小旋风’。
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孙。
自陈桥让位,太祖武德皇帝钦赐予他‘誓书铁券’在家,无人敢欺负他……”五十二回中柴进也提到:“小人是柴世宗嫡派子孙,家间有先朝太祖誓书铁券。
”
这里说的“誓书铁券”是什么东西?为什么有了它就无人敢欺?
笼络功臣的工具
《水浒传》中的“誓书铁券”,即是通常所说的“丹书铁券”的一个异称。
汉代用丹砂填字,故《汉书》作“丹书铁契”;后梁用银粉填字,故《资治通鉴》作“银券”;辽代用金填字,故《辽史》作“金券”;《明史》则因铁券可世代相传而称为“世券”。
此类名目繁多的称呼指的都是一个东西,是君主赐予勋贵功臣免罪免死的一种凭证,因取坚久之意,遂以铁铸之。
丹书铁券的发明人大概是汉高祖刘邦。
许慎的《说文》里说“符,信也”。
先秦时代,符节是古人用作凭证的一种信物。
古代君王分封诸侯、功臣或会盟时都要以竹符为信征,剖分为二,双方各执其一。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分封功臣,与之剖符作誓,大概是觉得竹木易朽,不足以表达自己永有天下的愿望及使功臣世世代代永享富贵爵禄的决心,遂易之以铁,试图提高它的可信度。
如此说来,新出现的铁券其实就是一种用特殊材料制成的符节。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比肩铁帽子王的免死金牌丹书铁卷能救几次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比肩铁帽子王的免死金牌丹书铁卷能救几次命?
导语:作为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清朝的铁帽子王比一般朝廷重臣拥有更多的特权,承袭爵位无需降等,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赐予世袭罔
作为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清朝的铁帽子王比一般朝廷重臣拥有更多的特权,承袭爵位无需降等,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
看这待遇,已经很优厚了,然而山外有山,历史上有一个物件儿比这个更牛,就是民间经常说起的免死金牌,一些朝廷重臣犯错之后经常拿这东西做挡箭牌,历史上它真有这么神吗?
所谓的的免死金牌,就是丹书铁卷,是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顾名思义就是文凭用丹书写在铁板上。
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
历史上丹书铁卷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
汉高祖刘邦夺取政权后,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褒奖。
同时将皇帝与功臣、重臣的信誓用丹砂写在铁券上,装进金匮藏于用石建成的宗庙内,以示郑重和保证铁券安全。
隋唐以后,颁发铁券已成为常制,凡开国元勋、中兴功臣以及少数民族首领皆赐予铁券,连一些宠宦、宦官也有获得铁券的。
而且,从隋代起,铁券上的丹砂填字渐渐改为用金填字,故后世又将其称为金书铁券。
然而,最早的铁券并无免罪和免死等特权,仅作为一种加官晋爵封侯的凭证。
获赐铁券的功臣及其子孙中,不乏获罪甚至被处死的人。
丹书铁卷真正具有免死功能,最晚在南北朝时期。
早期铁券免死次数大多在3次以下。
从北魏至唐代,免死次数不断增加,唐代后期,受赐铁券者的子孙甚至可以凭铁券免死1至3次。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闻丹书铁劵真的免死吗?为什么韩信没有被免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丹书铁劵真的免死吗?为什么韩信没有被免死导语:丹书铁劵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
民间俗称:免死金牌。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丹书铁劵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
民间俗称:免死金牌。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
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
刘邦是个伟大的皇帝,中国第一位非贵族后裔的皇帝。
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丹书铁券”(免死金牌)就是他首先使用的。
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得到“丹书铁券”的有功之臣却被他杀死一些。
这是因为大家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丹书铁券”是可以免死,但不是全部罪行都免死。
刘邦其实没有打自己的嘴巴,因为“丹书铁券”并没有免去任何罪状的功能,其中“谋反”这一罪名不在“丹书铁券”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韩信之死并不是“丹书铁券”没用,而是他的罪名不在“丹书铁券”的保护范围之内。
历史典籍没有太过于明确的记载,但从拥有“丹书铁券”而未能逃过一劫的臣子来看,确实是这样的。
到了唐以后铁卷不是丹书而是嵌金,《辍耕录》记载唐赐吴越王钱镠的铁卷,形状宛如瓦,高尺余,阔三尺许,卷词黄金镶嵌。
誓词有所封的爵衔,官职及受封的功绩等,另刻有“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明代铁卷依照唐制,不过“所谓免死,除谋反大逆,一切死刑皆免。
然免后革爵革薪,不许仍故封,但贷其命耳”(明沈德符《野荻编》)。
明代的“丹书铁券”正式提出了除谋反大逆之外的罪名可免。
铁券镌刻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赐券的日期,赐予对象的生活常识分享。
古代免死的“丹书铁券”是怎么回事
铁券 ,并把它作 为极 其重要 的档
案凭证材料 , 典藏 于石 室金匮 , 以 此达到笼络 臣僚 、驾驭功 臣的 目 的。 所谓“ 与功臣剖符作誓 , 书、 丹
明代朱 元璋对铁券文 书的颁
赐尤 为重视 , 规定 了一整套 制度。
皇帝 根据功 臣、重 臣爵位 的高低 分 为七个 等次 ,各依 品级颁 发给 铁券 , 不准逾越 。此外 , 还将铁 券
灿然 , 光彩射 目, 尚如新制 。 记述 ” 可谓翔实 。 该 券 在 元 朝 曾一 度 失 落 水
中, 后被 渔人捞 出 , 氏后人重价 钱
功不得封 ” 凡公侯伯封拜 ,俱给 “ 铁券 ”把 军功封爵与颁 赐铁券完 , 全结合于一体 。 同时又铸铁榜文 , 从法律上 对铁券的免罪特 权作 出
建成 的宗庙 内 ,以示郑 重和保证 铁券的安全。
汉 初 的开 国 功 臣 皆 封 为 诸
绩; 三是 皇帝给被赐者 的特权 , 如 免死等 ; 四是皇帝 的誓言 。 按朝廷 的有关法律 , 持有铁券 的功 臣 、 重
为镇 海 、 镇东两节度使 , 赐以 并 券。
侯, 并得到了丹 书铁券 。 当时的铁 券还无免罪免死 等许 诺 ,仅是皇
臣及其后代 ,可以享受皇帝 赐予
的种种特权 。
铁券采 用铁质 ,取其 坚固耐
久之 意 , 表示誓约世代相沿 , 永远
帝颁赐给 功臣 、 臣的铁券文 书 , 重
遵 守 。铁券 剖为两件 , 以合 契 , 可
2 2
吾家至 宝。 ……盖熔铁 而成 , 金 镂
折射 出皇权政治 的走 向。明初 , 朱
,
把颁 赐铁 券看作是朝廷 的一
钱锣 , 唐末临安人 , 时 年轻
历史趣谈什么是丹书铁劵?揭开古代“丹书铁券”的真相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什么是丹书铁劵?揭开古代“丹书铁券”的真相导语:丹书铁券和免死金牌指的是同一样东西,也被称为丹书铁契或金书铁券等。
最早的时候,牌文是用红色笔墨写在铁制的牌子上,因此得名丹书铁券。
丹书铁券和免死金牌指的是同一样东西,也被称为丹书铁契或金书铁券等。
最早的时候,牌文是用红色笔墨写在铁制的牌子上,因此得名丹书铁券。
唐朝时改为在铁制的牌子上凿刻字迹,然后嵌入黄金,所以也被称为金书铁券。
免死金牌则是民间的叫法。
丹书铁券的功用极大,它由皇帝颁发给亲信大臣,通常情况下都是颁给一些开国元勋,或是一些开创盛世的能臣,意思就是说如果此人或他的子孙犯了罪,可以免死甚至免罪,但一般也会有次数限制。
因为丹书铁券可以传给子孙,所以拿出来使用的时候,往往离颁发之时已经隔了几十年,所以为了防止假冒,丹书铁券通常由两部分组成,而且通常是制作完成之后再一分为二,朝廷和被赐的人各留一半。
丹书铁券最早出现于西汉,汉高祖刘邦为了奖赏他的大臣,特赐丹书铁券。
但在当时,丹书铁券只是一种荣誉凭证,作用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勋章,并没有免死的功用。
到了南北朝时期,丹书铁券开始具有免死功用,比如一国皇帝在招抚对方势力归附自己时,为了表示诚意,就会赐予丹书铁券作为保障。
我国现存最早的丹书铁券来自五代时期,收藏于国家历史博物馆。
当时的唐昭宗为了奖赏钱镠讨伐董昌之功,特赐丹书铁券。
这面丹书铁券的总体形状与古代瓦片相似,长约五十二厘米,宽二点五厘米,高三十厘米,上面刻有楷书金字三百五十个,记录了钱镠讨伐董昌的时间、经过和赐予他铁券的皇帝名号等当然,最重要的部分还是关于免死的文字,其文中有记载,“卿恕九死,子孙三死”,就是说如果犯了生活常识分享。
古代的“免死金牌”——丹书铁券
古代的“免死金牌”——丹书铁券作者:刘汉杰来源:《百科知识》2014年第09期在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有多处提到沧州“小旋风”柴进家祖传的一个特殊物什——“丹书铁券”。
据书中描写,柴家因为持有“丹书铁券”,才享有着某种特权:“祖上有陈桥让位之功,先朝曾敕丹书铁券,但有做下不是的人,停藏在家,无人敢搜”;“我家也是龙子龙孙,放着丹书铁券,谁敢不敬?”书中所提的“丹书铁券”是什么?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威力?“丹书铁券”的源流“丹书铁券”是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信物,又称“丹书铁契”,也即民间叙事中所说的“免死牌”“免死金牌”。
帝王颁授“丹书铁券”的制度始于汉高祖刘邦。
刘邦本是秦朝的一介亭长(掌治安的小官),适逢秦末乱世,趁机而起,征战多年,登上皇帝之位。
建汉之初,刘邦为了巩固政权,对那些曾经助他登上帝位的元勋,特赐“丹书铁契”以作褒奖。
即史书中所载的“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将皇帝与功臣的信誓用丹砂涂写在铁券上,装进金盒子里,藏于用石头建成的宗庙内,以示郑重。
“丹书铁券”出现于西汉,但“丹书铁券”的前身——古人“剖符作誓”的信用形式则在西汉之前即已存在。
“符”是“符节”,“誓”即“盟誓”。
符节是封建帝王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应用于其他事务的一种信用凭证,材质有金、铜、玉、角、竹、木、铅等。
一般是将符节中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用时合验,以证真伪。
根据符节的用途不同,其形也异:如用以驿传邮递的铜马节,用以调兵遣将的铜虎节,用以征免税收的铜竹节,其他还有牛、鸾、燕等造型。
盟誓则是古人订盟立约的一种仪式:歃血为盟,对天盟誓,然后将记录盟辞的盟书与牺牲埋入地下,如有违背,犹如此牲。
东汉时,易“丹书铁契”之名为“丹书铁券”,并一直沿用了下来。
北魏时,孝文帝经常为宗亲、近臣颁授铁券,甚至还出现了大臣向皇帝乞求铁券、以作护身之符的现象;隋唐时,帝王颁授“丹书铁券”已成惯制,其范围涉及开国功勋、中兴大臣、民族首领,甚或宠臣、内宦也被授予“丹书铁券”;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从后周柴家手中谋得皇位,为了安抚民心,下旨厚待柴氏子孙,赐柴氏“丹书铁券”,即使柴氏后人犯罪也不得加刑。
“丹书铁劵”的历史由来
[键入文字]“丹书铁劵”的历史由来在中国5000 多年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一般封建帝王对有功之臣的赏赐是有区别的,分三九六等。
对一般功臣而言,皇帝表扬几句也就完了,最多也就是赏赐金银珠宝;而对于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最起码会升官发财,或者皇帝赐以“丹书铁劵”,并在铁劵上刻有被赐者对朝廷的功勋业绩。
它拥有至高无上的免死特权,一般是被赐者的三代均享有免死的特权。
这对于被赐者来说已是最高的殊荣了。
所谓“丹书铁劵”,即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类似于现代普遍流行的勋章(或奖章),只不过其形制稍有不同内涵较为广泛。
但从其源流、功能、性质等进行考查,铁券是勋章的雏形。
追溯铁券制度的形式,最早滥觞于战国时的铜节。
“铁券”一词始于见于史籍《汉书·高帝纪》和《祭遵传》,其曰“丹书铁契”、“丹书铁券”。
程大昌《演繁露》中云,铁券壮如圆筒瓦形,铁质金字,两券合而为一整体,左券颁发给受券人保存,右券藏入皇家内府或宗庙内,遇到特殊情况,将两券合在一起,以检验真假,防止伪造。
不过从现存最早的铁券来看,至唐代后期,铁券的分藏制度已有所改变,圆筒瓦形已为覆瓦状,不再对分收藏。
据史料载,早在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夺取政权后,为巩固其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功臣丹书铁券,作为褒奖。
当时的铁券还无免罪和免死等许诺,仅作为一种封侯的凭证。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北魏孝文帝颁发给宗室、亲近大臣的铁券是作为护身防家之用。
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代,颁发铁券已较为普遍。
隋唐以后,颁发铁券已成常制,凡开国元勋、中兴功臣以及少数民族首领皆赐给铁券,也给宠宦、宦官颁发铁券。
到宋、元、明、清时期,铁券的颁赐逐渐趋于完备。
明代起就规定有整套制度,朝廷根据功臣、重臣爵位的高低分为七个等次,各依品级颁发给铁券,不得逾越。
铁券镌刻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赐券的日期,赐予对象的姓名、官爵、邑1。
朱元璋发了很多免死金牌,最后都不免死,因为功臣没看上面四个字
朱元璋发了很多免死金牌,最后都不免死,因为功臣没看上面
四个字
古代的免死金牌又被称为丹书铁券,最早是汉高祖刘邦发明的,最早的丹书铁券并不免死,很多人犯了罪还是被杀了。
最早有免死权限的丹书铁券发生在南北朝时期,而且免死次数多达1至3次。
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小旋风柴进家里就有丹书铁券,因为他的祖宗是后周柴家,赵匡胤从柴家谋得了皇位,当然要发个丹书铁券意思一下。
朱元璋领导军队夺得了天下,立国大明,为了奖赏那些功臣,也制造了很多的免死金牌安抚人心。
明代的丹书铁券种类繁多,一共分为七等,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
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34人获公爵、侯爵封号,并被赐予“丹书铁券”。
可是有意思的是,很多拿到免死金牌的功臣后面还是被朱元璋杀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丹书铁券为了防止假冒,特意将金牌从中间剖开,朝廷和功臣各存一份。
铁券上面一般会记载四个方面的内容,包括赐予对象的官爵和姓名,皇帝对大臣的特权,还有皇帝的誓言,最后还有四个字在另一半金牌上面,保存在朝廷里面。
这四个字就是“谋逆不宥”,意思什么罪都可以赦免,唯独谋反不能赦免,可惜大臣们看不到这四个字。
如此一来朱元璋就获得了最终解释权,他利用这四个字杀了无数功臣。
德庆侯廖永忠战功卓越,立下了无数汗马功劳,曾经获得了免死金牌,不过朱元璋还是把他杀了,理由是穿衣服僭用了,衣服上面有龙纹,那就是谋反。
还有永嘉侯朱亮祖,朱元璋派他镇守两广地区,后来召他入京,与儿子朱暹一同被鞭死,给出的理由也是谋反。
反正大臣们如果有免死金牌,而且朱元璋想杀他,就会判他谋反的罪名。
明朝“免死金牌”丹书铁券
明朝“免死金牌”丹书铁券民间俗称的"免死牌",实为史书称之的"丹书铁券"。
此物最早见于《楚汉春秋》(西汉陆贾着,其书已佚,《困学纪闻》十二引《楚汉春秋》:"高帝初封侯者,皆赐丹书铁券"),《汉书·高帝纪》则称"丹书铁契",应是同一物件的不同叫法。
当时的铭文为"使黄河如带,泰山如砺,汉有宗庙,尔无绝世。
"自汉后,"丹书铁券"历代相传,几乎每朝每代都有。
"铁券"最初于券面阴刻,然后用丹砂填之,故称"丹书铁契"。
梁时以银填字,即"银券"。
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也称"铁券"为"金书铁券"。
明代也不例外。
明代功臣封爵皆赐铁券。
铁券形制如同瓦状,分为七个等级,公为二等,侯为三等,伯为二等,大小尺寸随着等级差别各有不同。
铁券外面雕刻该人的履历蒙恩的次数,对其功绩有详尽的记载,里面刻有免罪减禄的次数,用来提醒防备再犯过错,每个字都用金子镶嵌。
每副铁券各分为左右两部分,左半颁给功臣,右半收藏内廷府库,有事就将铁券左右勘合,以作为凭据。
据《明史·舆服志四》载:"功臣铁券:洪武二年,太祖欲封功臣,议为铁券,而未有定制。
或言台州民钱允一有家藏吴越王镠唐赐铁券,遂遣使取之,因其式而损益焉。
其制如瓦,第为七等。
公二等:一高尺,广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广一尺六寸。
侯三等:一高九寸,广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广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广一尺四寸五分。
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广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广一尺二寸五分。
外刻履历、恩数之详,以记其功;中镌免罪、减禄之数,以防其过。
字嵌以金。
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颁功臣,右藏内府,有故则合之,以取信焉。
历史上的丹书铁券是什么?真的能免死吗?
历史上的丹书铁券是什么?真的能免死吗?丹书铁券在众多的影视作品中,功臣之后在犯了律法之后常常拿出祖先留下的丹书铁券,用此来免除即将到来的杀身之祸,因此丹书铁券也有了免死的效果。
那么丹书铁券究竟是什么?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真的可以免死吗?让我们来说一说。
第一位发行者刘邦所谓的丹书铁券是指中国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的一种特殊凭证,又称“丹书铁契”,亦即民间叙事中所说的“免死牌”。
丹书铁券最早出现在汉代,它的首位发行者是汉高祖刘邦,刘邦在即位后为了奖赏那些追随自己出生入死、征战天下的功臣及战将们,颁给他们丹书铁券以示恩宠,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
“丹书、铁契、金匮、石室”,即以铁为契,以丹书之,将皇帝与功臣、重臣的信誓用丹砂写在“铁券”上,装进金匮藏于用石建成的宗庙内,以示郑重和保证“铁券”安全。
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卷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各存一半,故称之为剖符。
但丹书铁券最早的那批使用者并没有免死的特权,丹书铁券也仅仅做为一种功勋的凭证以便之后的加官晋爵封侯。
明太祖朱元璋此后历朝历代皆有颁发给功臣的丹书铁券,从隋代起,“铁券”上的丹砂填字渐渐改为用金填字,所以又称为“金书铁券”。
其所具有免死的功能始于南北朝时期,发展到唐代后期,受赐铁券者的子孙甚至可以凭铁券免死1至3次。
宋代时,因为宋太祖赵匡胤是从后周柴氏的手中夺得政权,因此赐柴氏子孙丹书铁券,即使柴氏后人犯罪也不得加刑。
明代时共有两次大颁丹书铁券,一次是明太祖朱元璋开国之时封赏功臣,一次是明成祖朱棣夺得帝位之后。
铁券镌刻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方面:一、赐券的日期,赐予对象的姓名、官爵、邑地;二、记载被赐者对朝廷的功勋业绩;三、皇帝给被赐者的特权,如免死等;四、皇帝的誓言。
按朝延的有关法律,持有铁券的功臣、重臣及其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种种特权。
明太祖朱棣朱元璋时代的铁券上书“开国辅运”四字,代表了你开国功臣的身份.朱棣时代的铁券上书“奉天靖难”四字,代表你奉上天之意帮助我朱棣夺位。
高中历史热门阅读历史上的“免死金牌”真的可以免去死刑吗?素材
历史上的“免死金牌”真的可以免去死刑吗?历史上所谓的"免死金牌"其实只是民间流传的通俗叫法,其正名为"丹书铁券",又称"丹书铁契"(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是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一种特权凭证。
"丹书铁契"既不是金色也不是牌子,而是半圆形似瓦状的一块铁板,当时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券从中剖开分为两半,左半部颁给功臣良将,右半部留藏于皇宫内府。
然而,"丹书铁契"真的可以免死吗?据史料记载,最早颁授"丹书铁券"给功臣的是汉高祖刘邦。
刘邦在夺得天下后,为了巩固其统治,笼络功臣,于是颁给功臣丹书铁券,以示褒奖。
但此时的"丹书铁契"仅作为一种加官晋爵封侯的凭证,并没有免罪和免死的特权。
在获赐铁券的功臣及其子孙中,不乏获罪甚至被处死的人。
北魏孝文帝经常为宗亲、近臣颁授铁券,甚至还出现了大臣向皇帝乞求铁券,以作护身之符的现象;隋唐以后,颁发"铁券"已成为常制,凡开国元勋、中兴功臣以及少数民族首领皆赐予"铁券",甚至一些宠宦、宦官也有获得"铁券"的。
到了南北朝时期,"丹书铁券"有了免死的权限。
早期铁券免死次数大多在3次以下,一般为1-2次。
从北魏至唐代,免死次数不断增加,唐代后期,受赐铁券者的子孙可以凭铁券免死1至3次,唐代最著名的"钱镠铁券",是乾宁四年(897年)唐昭宗颁赐给吴越国王钱镠的,此券可"卿恕九死,子孙三死"(即皇帝可免钱镠本人9次死罪,其子孙可免3次死罪)。
现仍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隋唐时期,"铁券"上的丹砂填字渐渐改为用金填字,故后世又将其称为"金书铁券",民间流传戏剧中"免死金牌"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的。
历史上的免死金牌是金子做的吗 是否真的可以免死
历史上的免死金牌是金子做的吗是否真的可以免死本文导读:在许多古代电视剧中,经常会提到一个非常厉害的东西——免罪金牌(或者说免死金牌)。
在古代,有了这个金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凌驾于当时的法律之上了。
那历史上真实的免罪金牌真的是金子做的吗?真的可以免罪吗?历史上真正的免罪金牌其实叫作“丹书铁券”。
丹书铁券一般是中国古代皇帝赏赐给功臣以及后代某种优待或者免罪的一种官方凭。
为了防伪,这种铁券在发给功臣时会一分为二,一半给功臣,一半留着皇宫。
铁券上一般记载的就是功臣的事迹与赏赐的内容。
其实,说到底这个免罪金牌就是用朱砂把功臣的事迹写在了一块铁板上,和金子并没有任何关系。
历史上最早的丹书铁券是汉高祖刘邦发明的,最初的丹书铁券也只是一种加官进爵的凭证,没有免罪的含义。
一直到了南北朝,李穆因为战功显著被赐予了丹书铁券,明确规定了“恕其十死”,从此,铁券才有了“免死”的功能。
早期铁券免死次数大多在3次以下。
从北魏至唐代,免死次数不断增加,唐代后期,受赐铁券者的子孙甚至可以凭铁券免死1至3次。
到了明代,除了谋反之罪以外,其他的罪都能免,铁券颁发制度不断完善,颁发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那为什么有了免罪金牌会死得更快呢?其实细数历史上拥有这些免罪金牌的人一般都死得比较早,比如说朱元璋开国后封的功臣,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34人并被赐铁券。
明成祖朱棣即位时,帮助他夺取皇位的“靖难”功臣邱福等26人也都被赐予铁券。
当然,他们中很多人不得善终。
因为在历史上真正被皇帝颁发免罪金牌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人,他们什么都不缺,皇帝为了拉拢这些人的心,让他们忠诚于自己,就用“免罪”这种精神奖励来稳定他们。
但如果皇帝真的想要杀你,免罪金牌其实是毫无意义的,所以说,免罪金牌其实就和黄马褂一样,只是皇帝对你的一种认可,只能当成一种奖励,并不能太当真。
现存在中国的最早铁券,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五代吴越国王钱缪铁券,也已经有了千余年历史。
钱缪。
免死金牌真的可以免死吗?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免死金牌真的可以免死吗?为什么会这么说呢本文导读:如果你说的是电影中那样金光闪闪,刻着“免死”二字的小牌子那是没有的,不过具有免死功能的物品确实存在。
真正的“免死金牌”其实叫做“铁券”,形状就像一块瓦片,上面写满了字。
最早发明这东西的是汉高祖刘邦,他为了感谢帮助他起事的大功臣,不光赏赐了金银财宝,还每人发了一块这东西,由于上面的字全部都用朱砂写成,所以又称“丹书铁券”。
不过这时候的铁券并没有免死的功能,其内容基本就是记录本人的功绩,相当于一张奖状。
真正让铁券具有免死功能的是南北朝时期的周文帝宇文泰,在他还是大将军的时候,曾在战场上被不下救了一命,后来他手握重权就想回报这位救命恩人,于是除了金银财宝还发了一张铁券,上面明确表示凭此证书可以免死十次。
要知道在南北朝时期,那官场形式可比太平盛世复杂多了,于是大臣一见还有这宝贝,都纷纷请求皇上赏赐。
皇上心想这可比赏赐金银省钱,于是也乐意发放,长此以往免死变成了丹书铁券的标配。
到了隋唐时期,丹书铁券的免死功能真正被确立下来,有不少人都得到皇帝赏赐,而且此时的铁券上面的字都是镶金的,所以民间管它叫做“金书铁券”。
到了明朝,朱元璋有感于丹书铁券收买人心的巨大作用,于是决定也制造一批赏给自己的老部下。
不过此时的丹书铁券比起刚开始功效可就差了许多,仅仅能够抵消三次死罪,而且有一样罪名是不起作用的,那就是谋反罪。
不过按理说即便这样,丹书铁券的功能也够强大的了,但是这可是在明朝。
最先得到朱元璋赏赐丹书铁券的是跟随他建立大明的功臣们,这群人为了他可没少流血流汗。
可是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总觉得这群人对朱家是个威胁,于是决定痛下杀手。
可是自己先前已经赐下免死的丹书铁券了,除了谋逆大罪,别的罪过都杀不得啊,这可怎么办呢?于是老朱开始找各种由头诬陷别人谋反,你开会迟到,是不是心里没我了,想造反呐?你吃个饭带那么多侍卫是不是想谋反呐?到了最后干脆连实证都不找了,直接说自己夜观天象,你就是想造反。
古代真的有免死金牌能够关键时候免去死罪吗
古代真的有免死金牌能够关键时候免去死罪吗
本文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古代真的有“免死金牌”吗?它真的能够免死吗?
其实金牌这些都是民间或是戏剧里这么叫,金牌是没有的,不过免死的铁券倒是有。
铁券的首创权属于汉高祖刘邦。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带着一帮穷哥们儿,把脑袋系在裤腰带上,经过十多年的打拼,爬上了皇帝的宝座。
为了兑现自己当年和弟兄们共保富贵的承诺,他给亲近的功臣们颁发了免死铁券,在坚硬的铁铸券书上用丹砂写下这样的誓词:“使黄河如带,泰山若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意思是说除非犯有谋大逆造反的罪名,功臣及他们的子孙可以凭“铁券”免死若干次,这就是最早的“丹书铁券”。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发展到了隋代,“铁券”上的丹砂填字渐渐改为用金填字,又叫做“金书铁券”。
民间戏剧中“免死金牌”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的。
不过真的不是金的,而是一块而铁疙瘩。
到了明朝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为了笼络人心,褒奖军功,朱元璋把“金书铁券”分成了7个等级,安军功分发给有功的臣子。
免死金牌真的能免死吗?
这就要看皇帝的喜好了,皇帝要是高兴认这个牌牌,那就有用;皇帝要是不高兴,不认这个牌牌,你就活不过去。
在被朱元璋赐予免死铁券的开国大臣中,只有两位得以善终,其余的人都是守着这个免死的牌牌被杀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免死金牌”不过是皇帝的一种笼络人心的手段,能不能免死,就看皇帝高不高兴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丹书铁券自古以来各朝皇帝颁发的免死金牌?
导语:“铁券”,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民间俗称“免死牌”。
其制法为熔铁铸瓦,状如蒸笼,断而为二,形如板瓦,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
“铁券”,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民间俗称“免死牌”。
其制法为熔铁铸瓦,状如蒸笼,断而为二,形如板瓦,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
受券人与朝廷各执一半。
“铁券”上的信词最初时用丹砂填字,合称“丹书铁契”;梁时用银字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称“铁券”为“金书铁券”,又因“铁券”可以世代相传,又称“铁券”为“世券”。
从其源流、功能、性质等进行考查,铁券是勋章的雏形。
我国古代“丹书铁券”制度始于汉代。
据史料载,汉高祖刘邦夺取政权后,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褒奖。
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帛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
其中的“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契”,即皇帝与功臣、重臣之间信守的凭证。
“丹书、铁契、金匮、石室”,即以铁为契,以丹书之,以金为匮,以石为室,将皇帝与功臣、重臣的信誓用丹砂写在“铁券”上,装进金匮藏于用石建成的宗庙内,以示郑重和保证“铁券”安全。
当时,“铁券”还无免罪和免死等许诺,仅作为一种加官进爵、封侯纳妾的凭证。
获赐铁券的功臣及其子孙常因细故获罪,直至被处死。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北魏孝文帝颁发给皇室宗室、亲近大臣的“铁券”是作为护身防家之用。
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代,颁发“铁券”已较为普遍。
隋唐以后,颁发“铁券”已成常制,凡开国元勋、中兴功臣以及少数民族首领皆赐予“铁券”,也给宠宦、宦官颁发“铁券”。
到宋、元、明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