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练案25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新人教版必修3
人教(2019)生物高考复习分层训练:第25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人教(2019)生物高考复习分层训练第25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A组基础巩固练1.(2021年山东潍坊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健康的叙述,错误的是()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血浆B.内环境pH恢复正常是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C.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造成组织水肿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机体的内环境就不能维持稳定状态【答案】D【解析】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正确;内环境pH恢复正常是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B正确;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造成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进入组织液,造成组织水肿,C正确;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及时补充无机盐离子,机体的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
2.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过肺排出B.只要保证图中各种物质的稳定就能保持内环境的稳态C.从内环境中能够提取出抗利尿激素、抗体、神经递质D.图中⑤⑥过程需要经过循环系统才能完成【答案】C【解析】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过肾脏随尿排出;内环境的稳态指内环境成分及其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内环境成分中有抗利尿激素、抗体、神经递质;图中⑤⑥过程通过物质交换直接进行,不需要经过循环系统。
3.乳酸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为病人补充碱制剂或者胰岛素,以降低血液中乳酸的含量及提高血液的pH。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补充碱制剂是为了中和乳酸的酸性B.乳酸是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通过细胞膜进入内环境C.胰岛素可以促进乳酸在内环境中的氧化分解D.乳酸酸中毒说明了机体对内环境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补充碱制剂,利用了酸碱中和的原理,A 正确;丙酮酸在人体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产生乳酸,B正确;内环境中不可能发生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过程,C错误;人体正常产生的乳酸会被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中和,但如果乳酸产生过多,就会超过缓冲物质的调节能力,D正确。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专题一 动物和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课件
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骨骼生 长及蛋白质的合成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氨基酸的衍 生物
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促进生长发育,尤其对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
系统的兴奋性
胰岛
胰岛A细胞: 胰高血糖素
胰岛B细胞: 胰岛素
性腺
雄性激素 雌激素
肾上腺 肾上腺素
专题1动物和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 第一单元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人体细胞生活的环境
1、(1)体液:人体内的 液体 总称,分为 细胞内
液 和 细胞外液 。
(2)内环境:指由 细胞外液 构成的液体环境,包
括 组织液 、 淋巴 、 血浆 等。
2、血细胞的内环境是 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
淋巴 ;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 组织液 。
5、二次免疫的特点:抗原直接刺激 记忆细胞 ,作用 更 强 ,速度更 快 ,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 更持久。 6、免疫系统疾病: (1)免疫过强 自身免疫病:把自身正常的细胞、组织 当做抗原攻击。实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风湿性心脏 病。 过敏反应: 已免疫 的机体 再次 接受 相同 抗原 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1、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 体液传送 的方式对生命 活动进行的调节, 激素 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1)特点比较: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拮抗 作用:如: 胰岛素 和 胰高血糖素 之间对血糖浓
高考生物 一轮复习 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讲 内环境与稳态(必修3)
[总结提升] 内环境各组成成分关系的判断
两个单箭头之间的一定是淋巴,发出单箭头指向淋巴 的一定是组织液,由淋巴发出的单箭头一定指向血浆。
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意义
1
(2)稳态失衡: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是有限的 。
原因① ②外 人界 体自 环身 境的 调变 节功 化能 过出 于现 剧障 烈碍 [注意] “内环境”稳态失调一定是由于“内环境成分或理 化性质”改变引起的。
①酸碱平衡 ②Na+、K+平衡 ③血糖平衡
④体温调节 ⑤蛋白质平衡 ⑥呼吸酶的不断
更新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
3.下列属于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是( )
①酸碱平衡 ②Na+、K+平衡 ③血糖平衡
④体温调节 ⑤蛋白质平衡 ⑥呼吸酶的不断
更新
A.①②③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⑥
和 免疫系统 。
(3)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
地正常运行。 内环境 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
换的 媒介 。
(4)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 化性质保持 动态平衡 。
2.葡萄糖和氧气进入内环境并最终被组织细胞吸收利用的途径
(1)由图可以看出葡萄糖和氧气由外界到最终被细胞利用分别穿
答案:D
[总结提升] 组织水肿 5 大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 引发的原因如下:
[建体系·先填后看]
绝大多数细胞 毛细血管壁细胞
组织液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淋巴或血浆
3.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连线]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资料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循着图示·想一想]知识点一人体的内环境知识点二内环境的稳态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知识点三稳态的调节1.人体的体温调节2.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结合题目·试一试] 1.填写内环境组成示意图(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④细胞外液,⑤细胞内液,⑥体液。
(2)用文字和箭头画出内环境3种成分之间的转化关系:2.判断下列有关内环境叙述的正误(1)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2014·全国卷ⅠT3A)(√)(2)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2014·全国卷ⅠT3B)(√)(3)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2013·海南卷T20D)(×)(4)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2012·海南卷T12D)(×)(5)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2012·海南卷T12C)(√)(6)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2011·江苏卷T9B)(√)(7)人体剧烈运动后,由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3.判断下列有关人体体温和水盐调节叙述的正误(1)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2014·山东卷T3D)(√)(2)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2014·福建卷T2A)(×)(3)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2012·海南卷T10A、B改编)(√)(4)长时间不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2012·全国卷T3B)(√)(5)下丘脑能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2011·海南卷T7B)(√)(6)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并释放的(×)(7)人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增加了产热量,其调节方式只有体液调节(×)错误考点一︱内环境及其稳态[必备知能]1.内环境的成分(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比较: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成分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①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物透过细胞膜进入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归纳串记]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1)存在的物质主要有:(2)不存在的物质主要有:①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专题 人体内环
(1)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__相__对__稳__定____的状态。 (2)稳态基础:各__器__官__、__系__统___协_调___一_致___地__正__常__运__行______。 (3)稳态调节机制:目前普遍认为_神__经__—__体__液__—__免__疫__调__节__网__络___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三
者相互关系如下:
(4)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_有__一__定__限__度__的_。
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 稳态遭破坏原因②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注意点 在内环境中发生和不发生的生理过程 (1)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 ①乳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 pH 的稳态。②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 合。③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④激素调节过程中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 (2)不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 ①细胞呼吸各阶段的反应。②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③消化道等外部环境中所 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水解过程。
生活的细 各种血细胞
胞
体内绝大多数细胞
淋巴细胞、吞噬细 胞
①三者成分相似,实质都是一种盐溶液; 联系
②三者共同构成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
易错警示 对内环境概念的理解 (1)内环境的“内”与“外”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看就是内环境, 内环境是相对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的。 (2)内环境是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内环境。 2 组织水肿的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
1.内环境特点的 3 个方面 (1)成分: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是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也称细胞外液。 (2)理化性质:渗透压、温度、酸碱度等体现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功能: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稳态的 5 个重点 (1)含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 做稳态。 (2)实质: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特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近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练案26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新人教版必修3(202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练案26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练案26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练案26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练案[26]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选择题1.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如图所示(b、c 表示突触,M、N是指反射弧中的两个位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错误!( A )A.刺激M点将使a处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成外负内正B.兴奋在结构b和位点N所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相同C.刺激M点引起手臂上的屈肌收缩属于反射D.在b、c等突触部位有“化学—电—化学"信号的转化[解析]据图中脊髓灰质结构判断M是传入神经,N是传出神经,兴奋在结构b、c(突触)处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其传递速度小于位点N所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由完整反射弧完成的活动才能称为反射,刺激M点(传入神经)引起手臂上的屈肌收缩不属于反射。
2.(2018·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错误!( D )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B.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两次C.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不偏转[解析]甲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电流表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流表两极均为正电位,乙不发生偏转,A正确。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检测卷 必修三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解析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1.下列有关人体维持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B. 维持体温稳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C. 内环境中含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激素、抗体、血红蛋白等物质D.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到血浆中,但血浆的pH不会有明显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及其维持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答】A.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A错误;B.人体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C.血红蛋白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会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中和,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明显变化,D错误。
故选B。
2.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②人吃酸性食品会导致体内的pH降低③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是保持不变的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⑤严重腹泻、呕吐,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不用补充Na+A. ①②④⑤B. ②⑤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⑤【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解答】①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离子等含量有关,①错误;②人体血浆中含有调节pH的多对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等,所以人体吃酸性食品不会导致体内的pH降低,②错误;③每个人的体温在一天中会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③错误;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多种器官、系统的协调作用,并且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超过这个限度,内环境稳态就会被破坏,④正确;⑤严重腹泻、呕吐时,在失水的同时丢失大量的无机盐,因此需要补充足够的淡盐水,Na+必须补充,⑤错误。
生物一轮复习练习2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
第1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2019·宁波市北仑中学高三竞赛)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和它生活的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B)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B.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主要场所D.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内液减少[解析]摄入过多过咸的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则细胞失水,细胞体积减小,A错误;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组织液,B正确;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溶胶,C错误;细胞内乳酸积累过多导致细胞内浓度增大,进而导致细胞吸水使细胞内液增多,D错误。
故选B。
2.(2019·江苏高三期末)下表为某成年人体检表上的几项血常规指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C)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B.甲状腺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的C.此人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D.此人可能患贫血、甲亢、高血脂症[解析]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内环境稳态,当干扰过大,会导致稳态失调,故调节能力是有限的,A 正确;甲状腺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的,B正确;据表中数据可知,此人血糖偏高,可能是一次吃糖过多,也可能是体内胰岛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也可能是胰岛素的受体被破坏,C错误;表中数据显示,此人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偏低,甘油三脂和甲状腺激素偏高,故可能患贫血、甲亢、高血脂症,D正确。
3.(2020·陕西高考模拟)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体内环境稳态B.内环境中含有尿素、激素、血红蛋白等多种成分C.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恒定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解析]直接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A正确;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C错误;血浆的成分稳定,理化性质也要稳定,D错误;故选A.4.(2020·江西临川一中高考模拟)下列有关机体的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A.组织液大部分回流到血浆,只有少部分渗入到淋巴液B.肾炎会降低血浆的渗透压,使组织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C.和生成的组织液相比,回流的组织液中CO2浓度较低D.HCO错误!、HPO错误!等主要存在血浆中,以维持pH的相对稳定[解析]组织液大部分回流到血浆中,少部分流入淋巴中,A正确;肾炎引起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一般情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CO2浓度较低,回流的组织液中CO2浓度较高,C错误;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血液中存在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的物质,如HCO错误!、HPO错误!等,D正确。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1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课件
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与免疫
高考目标导航
最新考纲
热点透视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2.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 程Ⅱ 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Ⅱ 4.人脑的高级功能Ⅰ 5.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Ⅱ 6.脊椎动物激素调节在生产中的应用
Ⅱ
7.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 用Ⅱ 8.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 9.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Ⅱ 10.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 1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Ⅱ 12.其他植物激素Ⅰ 1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 实验——模拟尿糖的检测
1.内环境成分的判定及其与细胞内液的关系 2.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以探究人体稳态调节机制为背景的实验设 计 4.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传递 方向的过程分析与实验探究 5.动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实验探究 6.血糖平衡的调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 调节 7.血糖调节失调的检测与探究 8.下丘脑在稳态调节中的作用与实验探究 9.特异性免疫的相关过程及实验探究 10.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及其类型 11.利用免疫知识分析艾滋病患者的死因 12.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应用 13.设计实验验证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在农 业生产上的应用 14.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 适浓度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一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练案28 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必修3
练案[28]免疫调节一、选择题1.(2018·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大气污染与人体免疫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导学号 21962906( D )A.大气污染损害人体呼吸道黏膜,导致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B.污染物中的病原体吸入人体后,可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特有的抗原C.污染物中病原体一旦侵人人体细胞内,依靠细胞免疫才能将其清除D.污染物中含有的病原体可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解析]人体呼吸道黏膜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一道防线,大气污染损害人体呼吸道黏膜,导致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A正确。
污染物中的病原体吸入人体后,在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可摄取和处理病原体,暴露其抗原,B正确。
细胞免疫作用的对象是被病原体入侵的靶细胞,C正确。
浆细胞不具有识别功能,因此病原体不能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D错误。
2.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 21962907 ( C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C.HIV侵入人体对⑤⑥尤其是⑤有破坏作用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解析]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T 细胞)、c(B细胞)、d(效应T细胞)、e(记忆T细胞)、g(记忆B细胞),a(吞噬细胞)和f(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
HIV侵入人体主要破坏T细胞,降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尤其是细胞免疫。
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是二次免疫。
3.(2017·广州华师附中一模)下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向下的箭头指示为疫苗注射时间)。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导学号 21962908( B )A.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的浆细胞产生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有较大的差异D.c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解析]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由图示可以直接看出,甲、乙两种抗体产生的时间、含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存留时间各不相同,应该是由不同疫苗刺激后形成的不同浆细胞产生的。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一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10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新人教版必修
考案[10]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导学号 21963191( C )A.人体内兴奋可以在④处双向传导B.兴奋传导方向是⑤→④→③→②→①C.在②所在的神经元上,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换D.③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解析]据图分析,④表示传出神经,传出神经负责信号的传出,因此在④处,兴奋单向传递,A错误;兴奋传导的方向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即①→②→③→④→⑤,B错误;在传入神经中,信号在突触前膜上由电信号转为化学信号,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C正确;人脑具有语言、学习、思维、记忆等方面的功能,而③是脊髓的神经中枢,D错误。
2.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导学号 21963192( B )A.人发生过敏反应时,结构1的通透性会降低B.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丙液增加C.丙液和乙液可以通过结构2相互渗透D.3中无氧呼吸的产物会引起甲液PH明显下降[解析]由图可知,甲为血浆,乙为淋巴,丙为组织液,1为毛细血管(壁),2为毛细淋巴管(壁),3为细胞(膜)。
组织液和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组织液一部分形成淋巴,淋巴最终回流到血浆中。
人发生过敏反应,1毛细血管壁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A错误;某人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因为营养不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使组织液增加,B正确;淋巴液是组织液通过淋巴管渗透产生,C错误;3中的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排到内环境,但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不会引起血浆内PH明显下降,D错误。
3.为研究赤霉素和光敏色素(接受光信号的蛋白质)在水稻幼苗发育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光敏色素A突变体、光敏色素B突变体的水稻种子播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赤霉素合成抑制剂( PAC)的培养基中,在光照条件下培养8天后测量地上部分和主根长度,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高三生物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三生物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二. 学习重点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及主要内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及调节、血糖的平衡及调节、 体温的调节三. 学习过程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一)内环境与稳态生命活动的进行需要一个液体环境,即细胞内外都需要一个液体环境,在细胞内,只有在液体环境下,各种化学反应才能够进行,保证细胞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在细胞外,只有液体环境才能把细胞代谢所需要的物质带来,不需要的物质带走,保证细胞及时地进行物质交换。
液体环境细胞内液:物质进行反应细胞外液:物质进行交换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外液位于生物体体内,因此也被称为是机体的内环境...。
生物体的内环境确实有缓冲系统的存在,这样就避免了细胞直接受到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
在生物体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过程中,多细胞生物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其中内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内环境的组成及作用 1. 内环境的组成组织液: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直接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但一般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血浆:(血管内液态成分,不包括血细胞)血管是物质快速运输的通道。
由于组织液的流动范围有限,因此就必须依赖于血浆在组织液与各器官之间进行长距离物质运输,外界物质也是优先进入血浆通过血循环,再进入相应组织液的。
淋巴:在组织液之间具有盲端的单向运输管道——淋巴管,淋巴可以回收过多的组织液,使之最终进入血循环,因此淋巴循环也称为血循环的辅助循环。
在淋巴管中,组织液还可以接受一定的净化,那些机体不需要的“不速之客”将被处理掉。
2. 内环境的作用作用一:内环境可以使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得以进行物质交换。
外界环境内环境细胞细胞直接与人体建立起直接联系的外界环境有:消化系统:外界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进入血循环。
呼吸系统: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血循环:二氧化碳通过血循环进入呼吸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案[25]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选择题1.(2018·湖北省黄冈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导学号 21962864( C )A.内环境中的CO2不能作为信号分子发挥调节作用B.内环境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只受血糖浓度的调节C.兴奋的正常传导和传递都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D.ATP的合成与水解均可发生在内环境中[解析]内环境中的CO2可作为信号分子刺激呼吸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而发挥调节作用,A错误;内环境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除受血糖浓度的直接调节外,还受来自下丘脑传来的兴奋的调节,B错误;兴奋的正常传导需要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的外流等,这需要依赖内环境中这两种物质成分的稳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神经递质等物质参与,这同样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由于内环境中缺乏ATP的合成与水解的酶,所以一般不能在内环境中发生ATP的水解和合成,D错误。
2.(2017·南昌模拟)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导学号 21962865( A )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解析]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液,淋巴液可以转化成血浆,②③均为单向箭头,其余箭头为双向箭头,A正确;血浆蛋白、葡萄糖可以成为内环境成分,但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错误;在物质交换过程中,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起调节作用,C错误;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不完全相同,如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多,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少。
3.(2016·开封模拟)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导学号 21962866( B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和淋巴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解析]通过Ⅰ机体可进行气体交换,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Ⅱ为消化系统,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只能进入血浆;Ⅲ是泌尿系统,②表示重吸收作用;皮肤有保护的作用,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Ⅳ表示的器官为皮肤。
4.(2016·佳木斯模拟)下列实例中属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的是导学号 21962867( D )A.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酶的活性受细胞内温度、pH的影响B.细胞代谢发生在内环境中,内环境必要保持各物质含量的相对稳定C.氧气为有氧呼吸的原料,组织液中氧气含量必须维持绝对稳定D.虽然二氧化碳为细胞代谢终产物,但在组织液中含量也要维持相对稳定[解析]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细胞内温度、pH的大小不属于内环境的条件;细胞代谢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组织液中氧气含量维持相对稳定,而非绝对稳定;组织液中CO2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有利于细胞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属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下面为机体调节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导学号 21962868( D )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B.图中③神经系统均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D.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①④⑥⑤[解析]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清除功能;神经系统可直接或间接调控内分泌腺的活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是目前普遍认为的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而坎农认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实现的;血糖调节主要是通过血糖浓度的升降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来实现的。
6.(合肥质检)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进入血液循环而分布到身体各处。
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导学号 21962869 ( C )A.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低B.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C.白蛋白含量会影响血浆的理化性质D.白蛋白减少,会使尿液减少[解析]白蛋白的含量会影响血浆渗透压,进而影响血浆的理化性质;血浆中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高,渗入组织液的水分就越少,尿量就会减少。
7.如图是肠腺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图中2、4、6、7为液体,1、3、5、8为细胞结构)导学号 21962870( D )A.图中2、4、6、7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2是3生存的内环境,6是5生存的内环境C.1、2、8中所含蛋白质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4形成6和2的过程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解析]图中2、4、6、7分别为血浆、组织液、淋巴和细胞内液,其中2、4、6构成人体的内环境,A错误;3是毛细血管壁细胞,其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5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淋巴,B错误;1是组织细胞,8是红细胞,它们所含的蛋白质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组织液形成淋巴或血浆受阻,导致组织液过多,进而导致组织水肿,D正确。
8.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导学号 21962871( D )A.血浆的pH主要通过HCO-3、HPO2-4来维持B.组织液中的小分子蛋白质可以直接来源于血浆C.血浆渗透压主要通过血浆蛋白、Na+、Cl-来维持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解析]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2-4等离子有关,A正确;毛细血管壁具有通透性,血浆中的小分子物质可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B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明显占优势的是Na+和Cl-)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正确;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大量丢失,不会引起蛋白质丢失,D错误。
9.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实现离不开内环境。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导学号 21962872 ( B )A.神经元之间通过组织液实现信息传递B.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通过血液循环选择性运输到特定的靶细胞C.免疫活性物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清中D.血糖浓度升高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属于体液调节的过程[解析]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实现信息传递,其中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A正确;激素由内分泌腺产生,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只能被特定的靶细胞接受,其运输并不具有选择性,B错误;抗体与抗原的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清中,C正确;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运送而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的范畴,D正确。
10.(2017·海南海口模拟)下列不能维持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活动是导学号 21962873 ( D )A.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B.人少量失血后,血量很快恢复正常C.炎热的夏天,人体出汗而使体温不至于上升D.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乳酸上升,pH明显下降[解析]干渴时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明显减少,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A正确;人少量失血后,通过机体的造血功能使血量很快恢复正常,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B正确;炎热的夏天,人体通过出汗增加散热量,使体温不至于上升,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C正确;剧烈运动时进入血液中的乳酸增多,使pH值发生明显变化,若血液中的乳酸上升,pH明显下降,则不利于稳态的维持,D错误。
11.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导学号 21962874( C )A.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C.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乙酰胆碱、水、无机盐等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解析]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确定①②③分别为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从而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也下降;血浆中不含有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存在于组织液中;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释放到血浆中后,由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如HCO-3)中和,维持pH相对稳定。
12.(2017·临沂模拟)右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导学号 21962875( B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血液中的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加,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的原因是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解析]初进高原,缺氧导致细胞无氧呼吸增强,产生大量乳酸,但此时并非只进行无氧呼吸。
进入高原一段时间后,机体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加,运输氧的能力增强,因此乳酸浓度降低;同时,血液中的乳酸可与缓冲物质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
二、填空题13.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导学号 21962876(1)a表示__呼吸__系统,b表示__消化__系统,c表示__泌尿__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_循环__系统。
(2)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神经—体液—免疫__的调节下进行。
(3)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至少需穿过__5__层生物膜。
(4)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体液间O2、CO2扩散的模型(在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2扩散方向,用虚线箭头表示CO2。
不考虑CO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答案]如图[解析]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
(1)由图可知a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所以a为呼吸系统;b吸收养料,所以b为消化系统;c排出代谢废物,所以c为泌尿系统。
(3)外界环境中的O2进入红细胞首先需要穿过肺泡壁的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进入毛细血管(1层细胞,2层生物膜),然后再进入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生物膜),共5层生物膜。
14.如图所示为人体的组织细胞和内环境关系示意图,据图分析作答:导学号 21962877(1)上图内环境的内容并不完整,除图中①②外,还应有__淋巴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