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五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小麦的来历教案1 山东人民版
小学道德与法治_小麦的来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小麦的来历【学情分析】《小麦的来历》是针对五年级的学生开设的一课,知识并不难,但是却是对于城市生活的孩子来说真正了解种植的生活非常难,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城市中,没有接触了解过这些。
有些学生甚至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对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是一知半解,不慎了解,何况是学生!大部分学生小麦都不认识,甚至连成熟的麦粒都不认识,也不知道面是由麦子磨成的。
所以教学这一课的难度就非常大,所以首先要让学生去调查了解,去询问老人,通过老人的讲解了解小麦的种植,上网搜集资料,通过丰富的网络知识,了解小麦的种植。
固在设计这一课时要运用现代化的媒体将学生拉近田间地头,让他们走近小麦。
小麦的来历——效果分析小麦的来历一课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因为学生从小就在城市生活,有很多根本就不认识小麦,更不要说它的生长过程了,因此对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我设计了一个微视频,一段录音。
本课我设计制作了微视频,以这种简单、浓缩、形象的多媒体为载体,让学生系统了解小麦生长的整个过程。
同时我还搜集了了小麦在中国地区的分布图,以图例让学生清晰明了的了解小麦种植之广,种植时间之长,种植工序繁琐。
但是平面化、科学的介绍,并不能涵盖和反映真实的种植过程,因此我采用了录音,采访了一位农民,让农民谈一谈种植中的辛苦,通过朴实的话语,带有方言好不做做的解说,学生会进一步了解在种植一线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段微视频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说,小麦来之不易,但是对于种植的辛苦,学生们体会不到。
因为接下来我又采用“采访录音”的方式进行,采访一位农民,让这位农民讲解种植的真实情况,让学生了解无论是机械化生产还是山地、丘陵都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山地、丘陵地带,机械化是无法进入的,就要采用老式种植的方式进行。
然后通过一组数据,地区来说,山地、丘陵地块就占到近1/3的情况,那么这些土地的农民种植更加辛苦。
同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麦收期间都有不同程度的阴雨、风雹、收获不当极易造成穗发芽,或子粒霉烂变质,或青枯死熟,或落粒丢失,所以各地都有“龙口夺食”、“麦熟一晌”、“收麦如救火”的农谚。
小学思想政治_小麦的来历教学课件设计
1.无论做什么事都离不开人 与人之间的分工合作。 2.一粒麦子,竟包含了这么 多人的辛勤劳动,真是不容 易啊!
智勇大闯关
1、方便面、面包、面条等食品的主要 原料是( 面粉 ). 2、种植小麦的时间( 秋分 ). 3、一粒麦子,包含了( 农民 )、( 工人)、 ( 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白露早,寒露迟, 秋分种麦正合适。
粒粒皆辛苦-小麦的来历
1、播种前需:深耕、整 平、耘细、施足底肥。
2、选种标准:产量高、 颗粒饱满、抗病能力强
3、精心照料小麦苗: 松土 、施肥 、浇水 入冬前,浇一次水以便 保持地温、杀死虫害; 开春后,天气转暖,再 次追肥、浇水促使小麦粒粒皆辛苦-小麦的来历Fra bibliotek拓展延伸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在探 究小麦来历的过程中,大家畅 所欲言,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 话,也都进行了交流,我们分 工合作设计几幅“爱惜粮食、杜 绝浪费”宣传标语或宣传画,在 学校、社区的宣传栏里进行宣 传,好吗?
6、入夏后, 小麦成熟, “抢收”小 麦:顶着烈 日,开始了 紧张的收割、 脱粒工作
7.脱粒后,将 麦粒晒干,除 去杂质后储存 进粮仓
李伯伯是怎样在田间劳动的?
播放儿歌《悯农》
1.农业科学家 研制优良品种 2.工人生产农 药、化肥 3.农技推广人 员进行农业知 识的宣传和推 广
总结 活动
第一单元1.粒粒皆辛苦
小麦的来历
同学们:我们的很多日常用品都 包含了农民、工人、科技工作者 等的辛勤劳动。他们分工合作, 为我们生产出了各种各样的产品。 比如,我们经常吃的方便面,就 是他们分工合作生产出来的。
方便面的主要原料是什么?
面粉
小麦的来历
面粉又是怎样来的?
小麦
什么时间适合种植小麦呢?
小学品德与社会山人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粒粒皆辛苦-小麦的来历(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小学品德与社会山人版五年级上册“教、学、练、固”四位一体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教案第二单元水饺的来历1.粒粒皆辛苦——小麦的来历活动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的几种农作物,明白它们是怎样生产的,了解农业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养成尊重农民的好传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从而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的几种农作物,活动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 1.学生向自己的家长或农民伯伯询问小麦的生长过程、农民需要从事哪些劳动等有关知识;2. 收集几粒小麦。
活动过程(一)、通过古诗引出课题:1.师问:同学们,你们谁能想出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古诗叫《悯农》吗?有谁能背诵出来吗?2.老师指定部分学生起来背诵这首古诗。
3.师:请问你们中有谁知道这首诗的主要意思和蕴含的思想吗?4.学生自由发言,相互探讨交流。
5.由老师进行总结,引出课题:看来,农民伯伯种庄家是十分辛苦的,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看一看小麦到底是怎样种植和生长、收获的吧,你们一定想知道吧,那可要听好了。
(板书)(二)、通过感受体验,激发学生兴趣1.师:小麦到底是怎样生长出来的呢,课前我让同学们做一下调查,我相信同学们都已经调查的很好了,那么谁能够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呢,看一看谁调查的最好。
2.学生进行自由发言,相互讨论和交流,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们知道小麦的种植经历:由翻地-播种-管理-收获的整个过程,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
3.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说一下劳动的整个过程,看谁说的比较好,具体说出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和主要特点,然后进行总结。
4.由学生自由发言,相互交流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讲出小麦种植和生长的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和劳动的艰辛过程,分具体环节进行讲述,其他同学进行系统的补充如:小麦浇水的环节,有时候是在天气很冷的时候,农民经常要深一脚浅一脚的到水里去堵漏洞,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小麦苗等;在小麦抽穗的时候,有时小麦生病虫害,需要去田地里打药,天气很热,甚至有些农民在给小麦打药的时候中毒了,非常的不容易,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深深明白劳动的不容易,因为这些很多学生是不知道和不熟悉的,有的同学觉得不可思议。
山东人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
第一单元方便面的来历第一课时小麦的来历活动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尊重农民,体验他们付出的辛苦劳动与智慧。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爱惜粮食。
能力目标:学习通过调查访问,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方式解决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知识目标:了解生活中的主要农作物,知道它们是怎样种出来的,了解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通过访问身边的农民,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在这个过程中农民都从事哪些劳动,是怎样劳动的。
活动过程活动一:诵读古诗,引出探究话题1.教师谈话::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在语文课上学过一首古诗《锄禾》吗?2.师生一起来背诵。
3.师:谁知道这首诗的含义是什么?4.学生自由发言。
5.教师总结,引出探究话题:“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农民是怎样辛苦劳动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麦是怎么来的,真正体会“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板书课题:小麦的来历)。
活动二:种植小麦不容易1.老师引导:小麦是怎样种出来的呢?课前同学们采访了身边的农民,肯定收获很大。
把你们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吧!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确小麦种植要经过翻地、播种、管理、收获的过程。
在播种之前,农民还要选种,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3.教师启发:在这个过程中,农民是怎样劳动的呢?谁能说给大家听?4.学生自由发言。
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验。
例如:浇水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农民最常做的工作。
在农田里给小麦浇水,走路非常艰难,深一脚浅一脚地挪动,弄得满身泥水,还要保护好每一棵小麦苗。
特别是入冬前的浇水,天气寒冷,井水冰凉;在小麦抽穗、开花、灌浆的时候,农民们顶着烈日,在齐腰的麦田间浇水,麦穗上的刺儿扎在脸上,非常难受。
可以让学生在教室里体验农民弯腰给小麦浇水的情境,还可以组织学生体验农民背着沉重的药水桶给小麦喷药,或者体验收割小麦时在麦田里拾麦穗。
5.说说体验活动后的感受和感想。
6.总结: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农民确实付出了辛苦的劳动,遇到干旱和大风等自然灾害,农民的劳动更辛苦。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小麦的来历》互联网搜索说课稿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小麦的来历》互联网搜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麦的来历》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小麦的起源、生长过程以及在我国的种植历史。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小麦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增强对农业的重视,提高对农民的尊重。
教材内容丰富,以故事形式讲述小麦的来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农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小麦的起源、生长过程以及在我国的种植历史认识不够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农业知识,提高对小麦等农作物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以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小麦的起源、生长过程以及在我国的种植历史。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农业的重视,提高对农民的尊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小麦的起源、生长过程以及在我国的种植历史。
难点:小麦的生长过程及我国小麦种植的历史背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课堂讲解与实践相结合:讲解小麦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谜语“绿衣夜行不着急,白天举头望鸡飞”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故事讲解:讲述小麦的来历,引导学生了解小麦的起源和发展。
3.图片展示:展示小麦的生长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小麦的生长特点。
4.视频观看:播放我国小麦种植历史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小麦在我国的种植背景。
5.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麦的生长过程和种植历史,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6.课堂实践:让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小麦种子发芽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小麦生长过程和种植历史的认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_小麦的来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小麦的来历【学情分析】《小麦的来历》是针对五年级的学生开设的一课,知识并不难,但是却是对于城市生活的孩子来说真正了解种植的生活非常难,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城市中,没有接触了解过这些。
有些学生甚至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对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是一知半解,不慎了解,何况是学生!大部分学生小麦都不认识,甚至连成熟的麦粒都不认识,也不知道面是由麦子磨成的。
所以教学这一课的难度就非常大,所以首先要让学生去调查了解,去询问老人,通过老人的讲解了解小麦的种植,上网搜集资料,通过丰富的网络知识,了解小麦的种植。
固在设计这一课时要运用现代化的媒体将学生拉近田间地头,让他们走近小麦。
小麦的来历——效果分析小麦的来历一课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因为学生从小就在城市生活,有很多根本就不认识小麦,更不要说它的生长过程了,因此对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我设计了一个微视频,一段录音。
本课我设计制作了微视频,以这种简单、浓缩、形象的多媒体为载体,让学生系统了解小麦生长的整个过程。
同时我还搜集了了小麦在中国地区的分布图,以图例让学生清晰明了的了解小麦种植之广,种植时间之长,种植工序繁琐。
但是平面化、科学的介绍,并不能涵盖和反映真实的种植过程,因此我采用了录音,采访了一位农民,让农民谈一谈种植中的辛苦,通过朴实的话语,带有方言好不做做的解说,学生会进一步了解在种植一线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段微视频会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说,小麦来之不易,但是对于种植的辛苦,学生们体会不到。
因为接下来我又采用“采访录音”的方式进行,采访一位农民,让这位农民讲解种植的真实情况,让学生了解无论是机械化生产还是山地、丘陵都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山地、丘陵地带,机械化是无法进入的,就要采用老式种植的方式进行。
然后通过一组数据,地区来说,山地、丘陵地块就占到近1/3的情况,那么这些土地的农民种植更加辛苦。
同时我国大部分地区麦收期间都有不同程度的阴雨、风雹、收获不当极易造成穗发芽,或子粒霉烂变质,或青枯死熟,或落粒丢失,所以各地都有“龙口夺食”、“麦熟一晌”、“收麦如救火”的农谚。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山东版)1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山东版)1全册教材分析【教材说明】本册教材包括个3单元、9个板块主题、19个活动主题,主要综合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规定的“我是中国人”和“走近世界”中的相关内容。
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方式来组织学习内容,充分考虑到高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遵循点面结合、由近及远的编写原则,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三方面内容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利用材料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材体系结构及课时安排】单元主题板块主题活动主题课时安排方便面的来历粒粒皆辛苦小麦的来历1-2课时身边的农业1-2课时走进食品加工厂参观食品加工厂1-2课时生活离不开工业1课时珍惜劳动成果浪费现象调查1-2课时节约从我做起1课时天涯若比邻便捷的通信电话连着你我他2-3课时信件传真情2课时多彩的现代传媒电视里看世界2课时读报纸、看杂志1-2课时走进网络时代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2课时警惕网络陷阱1-2课时科技改变生活身边的科技我家买了洗衣机1-2课时寻找身边的科技1-2课时科技推动社会发展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1-2课时三次技术革命2-3课时科技的今天和明天1-2课时锋利的双刃剑科技的双刃2-3课时趋利避害1-2课时【教材设计思路及特点】1.以单元为主题来构建学习内容。
教科书贯彻儿童的学习“源于儿童生活、贴近儿童生活、引导儿童生活”的理念,力求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取他们熟悉、感兴趣的、有研究价值的社会问题作为教科书的素材,来构建开放的学习主题。
“方便面的来历”、“天涯若比邻”、“科技改变生活”是本册教材的三个学习主题,都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指导学生展开开放的学习活动。
教材设置的情境贴近生活,能够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2.重视学生实践性学习的指导。
教科书根据不同学习主题的需要,设计了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学会以不同的学习方式来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初步掌握一定的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从而能自主有效地进行探究学习。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小麦的来历》教学设计1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小麦的来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小麦的来历》是一篇关于农业知识的故事,通过讲述小麦的种植、收割和加工过程,使学生了解小麦的生长特点、播种技术以及农业劳动的意义。
本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美好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农业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未必深入。
在生活实践中,部分学生可能参与过农事活动,对小麦的生长过程有一定认识;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较少接触农业劳动,对小麦的生长过程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播种技术以及农业劳动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农业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美好品质,增强学生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麦的生长过程、播种技术以及农业劳动的意义。
2.难点:小麦的生长特点、播种技术的操作要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农业劳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农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小麦的生长过程、播种技术以及农业劳动的场景。
2.实践材料:准备小麦种子、农具等实践材料,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3.教学视频:收集小麦种植、收割、加工的视频资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麦的生长过程、播种技术以及农业劳动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农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述《小麦的来历》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小麦的种植、收割和加工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劳动的意义。
小麦的来历说课
《小麦的来历》说课刘欢欢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9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麦的来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首先是教材分析,《小麦的来历》是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活动主题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探讨小麦的生长过程,使学生知道农民种植粮食的辛苦,教材首先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和设计一张小麦统计种植情况统计表格形式,具体形象地表现出小麦的生长收获过程中,农民付出了辛勤劳动,体会农作物种植的繁重,教材接着引导学生去了解农业生产服务各行各业人的工作,学生通过活动了解了小麦包含众多劳动者的辛勤汗水后,教材最后安排了我的感受这一环节,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当今物质生活的相对富足,让更多的孩子,哪怕是农村的孩子都不知道劳动的艰辛。
农业、农村、农民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但是他们必须了解、认同现实问题,因此需要通过搜集资料、体验感悟,引起学生心灵的震动。
根据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制定本课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尊重农民及其有关的劳动者,体验他们在生产劳动中付出的劳动和智慧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生活中主要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2.通过多种方式搜集整理资料,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现象,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调查引导学生学习农作物的种植过程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了解农作物的种植过程,懂得尊重农民教学难点是:体会农作物的种植的复杂,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下面,我说一下教法学法,建构主义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教室为舞台,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采用多媒体演示法、情境教学法等教法,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采用小组讨论法、体验感悟法等学法,使课堂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小麦的来历》说课稿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小麦的来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小麦的来历》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述了小麦的起源、生长过程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小麦的种植历史、生长特点以及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自然界的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小麦的起源和生长过程可能知之甚少,对农业劳动的认识也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多媒体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小麦的来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小麦的起源、生长过程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掌握有关小麦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农业劳动的情感,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麦的起源、生长过程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探讨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小组讨论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小麦为主题的谜语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小麦的特点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小麦的起源、生长过程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合作探讨:小组讨论小麦的生长特点,分析农业劳动的辛苦与价值。
4.案例分析:展示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劳动场景,引导学生感受农业劳动的艰辛。
5.情感升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爱护环境、尊重农业劳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6.总结反馈: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课程要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小麦的起源与发展2.小麦的生长过程3.小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4.尊重农业劳动,爱护环境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思考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小学道德与法治_小麦的来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麦的来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民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个主题活动《小麦的来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小麦是怎么种出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哪些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2、能力与方法目标:通过指导学生课前咨询、搜集资料,培养他们观察社会事物,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尊重农民伯伯,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小麦的种植过程,体会农民付出的艰辛劳动,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使学生意识到勤俭节约既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责任,增强节约粮食的意识。
【教学准备】1、课前要求学生向自己的家长或农民伯伯询问小麦的生长过程,农民需要从事哪些劳动等有关知识。
2、上网搜集小麦的来历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孩子们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上课。
课前我们先来玩一个猜谜语的游戏,我说你猜,仔细听好:眼睛:白天开门,晚上关门,仔细看看,里面有人,是什么呀?耳朵:左一片,右一片,到老不能见一面。
嘴巴:红红的墙,白白的房,里面住个胖儿郎。
大脑:人类有个宝,用它来思考。
我们看不见,智慧在里面。
师:孩子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眼睛来仔细看(板书:仔细看),用耳朵来认真听(板书:认真听),用嘴巴来大声说(板书:大声说),用大脑来多思考(板书:多思考)。
师:大家能做到吗?生:能。
师:如果能做到,相信这节课你的收获会很大,我们来自信的说一遍,我们要,预备读(大声齐读——仔细看,认真听,大声说,勤思考。
)师:好,孩子们坐端正,准备上课!二、导课1、师:刚才大家表现那么好,所以老师有礼物送给大家,同学们拿到手里后好好观察。
(发小麦苗)2、师:有什么收获?生:……。
(师及时评价)3、师: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小麦成熟了,成了粮食。
(出示)那这小麦是怎么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了解,看老师板书课题。
(师板书课题)三、合作探究,感悟明理1、师:坐端正,对于小麦的来历,老师已经让大家在课前搜集了有关的资料?下面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自己搜集的资料,过会我们交流。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小麦的来历》说课稿1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五上《小麦的来历》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小麦的来历》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小麦的种植、生长、收割和加工过程,让学生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
课文内容丰富,既有知识性,又有思想性,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对于身边的农作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小麦的生长过程和收割加工环节可能知之甚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知识为基础,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提高他们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知道粮食的来之不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增强对农民伯伯的敬意。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麦的生长过程,粮食的来之不易。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良好品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2.教学手段:图片、视频、实物、黑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课之初,我通过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农民伯伯在田间劳作的场景,另一张是麦田里金黄的小麦,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张图片里的农作物是什么吗?它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小麦的来历》。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待会儿与同学一起讨论。
3.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就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进行讨论。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4.实践环节(1)观察小麦种子:让学生观察小麦种子,了解其结构。
(2)模拟小麦生长:让学生动手模拟小麦的生长过程,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
(3)小麦收割与加工:展示小麦收割和加工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小麦从田间到餐桌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五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小麦的来历教案1 山东人民版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6页。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尊重农民,体验他们付出的辛苦劳动与智慧。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爱惜粮食。
能力目标:学习通过调查访问,搜集、整理资料等多种方式解决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
知识目标:了解生活中的主要农作物,知道它们是怎样种出来的,了解农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
访问身边的农民,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和在这个过程中农民都从事哪些劳动,是怎样劳动的。
教学过程
一、诵读古诗引出课题
1.教师谈话::大家还记得我们以前在语文课上学过一首古诗《锄禾》吗?
2.师生一起来背诵。
3.师:谁知道这首诗的含义是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5.教师总结,引出探究话题:“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农民是怎样辛苦劳动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麦是怎么来的,真正体会“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板书课题:小麦的来历)。
二、感受体验激发情绪
1.老师引导:小麦是怎样种出来的呢?课前同学们采访了身边的农民,肯定收获很大。
把你们的收获说给大家听听吧!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让学生明确小麦种植要经过翻地、播种、管理、收获的过程。
在播种之前,农民还要选种,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3.教师启发:在这个过程中,农民是怎样劳动的呢?谁能说给大家听?
4.学生自由发言。
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体验。
例如:浇水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农民最常做的工作。
在农田里给小麦浇水,走路非常艰难,深一脚浅一脚地挪动,弄得满身泥水,还要保护好每一棵小麦苗。
特别是入冬前的浇水,天气寒冷,井水冰凉;在小麦抽穗、开花、灌浆的时候,农民们顶着烈日,在齐腰的麦田间浇水,麦穗上的刺儿扎在脸上,非常难受。
让学生在教室里体验农民弯腰给小麦浇水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农民背着沉重的药水桶给小麦喷药,或者体验收割小麦时在麦田里拾麦穗。
5.说说体验活动后的感受和感想。
6.总结:在小麦生长的过程中,农民确实付出了辛苦的劳动,遇到干旱和大风等自然灾害,农民的劳动更辛苦。
单靠农民的劳动,小麦就能收获吗?还有哪些人为小麦的生产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呢?
三、探究交流情感升华
1.小组讨论。
(还有哪些人为小麦的生产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2.汇报交流。
3.总结:光有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也不会让小麦获得丰收,看来,不管做什么事,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一粒米,包含了这么多人的辛苦劳动,来得真不容易呀。
四、课外延伸激励导行
教师总结引导:在探究小麦来历的过程中,大家有什么感受?赶紧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得记录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