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地基管理方案计划及其稳定性分析

合集下载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
岩溶的处理
(1)地基不均性的处理。

(2)洞隙塌滑不稳定的处理
1)结构措施关于总平面布置及竖向设计等方面的建筑措施,可参照“场地宏观评价”的有关内容。

在结构措施中,应选用有利于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并可适应小范围塌落变位、整体性好的基础形式,如配筋的十字交叉条基、筏基、箱基等,同时采取必要的结构加强措施,如砖石结构加强圈梁设置、单层厂房基础梁与柱连成整体,并加强柱间支撑系统等。

当洞隙深大,而两侧有可靠岩体时,可采用跨越结构,根据荷载及跨度,可选用调整柱距,有足够支承的梁、板、拱及悬挑等方式。

2)地基基础措施
①当条件允许时,尽量采用浅基,充分利用上覆性能较好的土层为持力层或使基底与洞体间保留相当厚度的完好岩体。

②当以岩石作持力层时,局部加深基础,通过钻孔灌注桩或墩穿过单个洞体,使基础荷载传递到下部完好的岩体上。

③对已外露的浅埋洞隙,可采用挖填置换,清理洞隙后以碎石或混凝土回填。

当洞体深度较大,而两侧岩体完好,可挖填至一定深度,回填体断面呈
倒梯形,对有地下水活动的洞体,应回填反滤层并留有水流排泄之通
道。

④当顶板薄、跨度大时,可在洞底设置附加支撑以减少洞跨,也可加固洞顶,用浆砌块石嵌补洞顶岩体及洞隙边坡。

⑤当洞体开口较小,开挖清理困难时,可用灌浆填塞,灌填材料视要求而定,可选用砂石砂浆或混凝土,也可用小压力灌浆法加固基底下一定厚度的溶隙及破碎岩体。

3)水的整治对水的处理应贯彻宜疏勿堵的原则,对地表水做好有组织的排水,对地下水以疏导为主,即使堵也应留有出路,设置反滤层以减少淘蚀。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处理措施方案

岩溶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处理措施方案

三、岩溶地貌的工程处理实例
1、工程概况 某工程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内,是一个以住宅为主,集商业、娱乐 综合建设的小区。有多幢单层、低层及多层建筑物,最高为十层住宅 楼。 2、地质条件 该工程场区位于广花高速公路庆丰收费站附近,地处丘陵-洪冲 积地带。从初步地质钻探资料反映,场地内基岩以石炭系灰岩为主, 局部为炭质页岩,并存在溶洞等不良现象。场地地层自上而下分别为: 人工填土层,耕植土,第四系冲积层(由淤泥、中砂、淤泥质土、粉 砂、砾砂、细砂、粉质粘土、粘土等构成),全风化、强风化炭质页 岩、中风化、微风化灰岩。其中全风化岩带厚度变化较大,从2m5.5m。 强风化岩层厚1.9m-12.8m。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积砂 层、溶洞及基岩裂隙中。粉质粘土及粘土层为弱透水层,连续性较差, 大部分地区阻隔孔隙水与岩溶水、裂隙水的联系。有部分砂层直接与 基岩接触,孔隙水与岩溶水、裂隙水水力联系密切。
c.若溶洞顶板不完整,裂隙、节理发育,则可按裂隙节理分布特征采用受 力的梁(板)计算弯矩,根据弯矩和岩体应力求洞顶板的厚度。
பைடு நூலகம்
2、渗漏和突水问题
(1)、库区的选择 库区应选在地势低洼,四周地下水位较高,上游有大泉出露而下 游无大泉出露,上下游流量没有显著差异的河段上,要避免邻区有深 谷大河。如果发现库底有渗漏,可采用堵、铺、截、围、引等方法进 行处理。多数情况下,由于渗漏形式和通道较复杂,需要采取综合处 理。 堵:是处理集中渗漏通道的主要办法。可利用不同的材料堵塞空洞, 堵塞材料可因地制宜采用块石、砂、混凝土或粘土等。 截:系指在地下管道的集中渗水出筑隔水墙截断渗漏通路。 围:库区有个别大溶洞或反复泉 ,采用简单的堵法不能见效,可以修 筑高烟筒圆形围墙,将其与水库隔离以达到防渗的目的。 铺:是处理地表呈面状或带状的分散渗漏带的常用办法。库岸斜坡常 用混凝土盖板或粘土斜墙。库底则常用粘土铺盖。 灌:灌入浆液充塞孔洞和裂隙,并使经过灌浆的地带连成一帷幕,以 起到防止渗漏的作用,这是防止坝基和绕坝防渗最常用的办法。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方法与应用剖析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方法与应用剖析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方法与应用剖析建筑物的沉降,以解决高层建筑主体和裙房之间差异沉降问题。

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如果采用施工后浇带而不设置永久变形缝,却有可能出现裙房与高层建筑物的整体倾斜。

因此,如何保证高层建筑物整体使用寿命,除质量安全、材料、工艺要求外,首先要把握基础施工方案,这是关键。

地基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基地的造型和造价,所以岩溶地区地基处理方法更值得探讨。

关键词:岩溶地区;地基处理;方法与应用引言岩溶地区不良地质构成的岩溶地基常常引起地基承载力不足、不均匀沉降、地基滑动和塌陷等地基变形破坏。

随着越来越多的工程兴建在岩溶地区,岩溶地基问题就成为工程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采用合理、经济的地基处理措施,有着重大的技术价值和经济意义。

1 岩溶地区地基特点岩溶又称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硫酸盐岩等)进行以化学腐蚀为特征,并包括水的机械侵蚀和崩塌作用,以及物质的携出、转移和再沉淀的综合地质作用以及由这种作用产生的现象的统称。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是:可溶性岩体、具有溶蚀力的水以及水的循环交替。

土洞是指埋藏在岩溶地区可溶性岩层的上覆土层内的空洞,是岩溶地基常见的一种岩溶作用产物。

它的形成和发育与土层的性质、水的活动、岩溶的发育等因素相关。

其中地下水或地表水的活动是土洞发育最重要最直接的影响因素。

地下水或地表水的活动与运移,将对土层产生潜蚀作用及山脚解作用而形成土洞。

土洞洞体形成后,其洞壁周围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当地下水位发生变化时,将进一步改变土洞壁周围土体的应力状态,并有可能导致洞边土体产生破坏,土洞进一步扩大而塌陷。

岩溶地区的土层特点是厚度变化大,孔隙比高,地基很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导致建筑物倾斜开裂甚至破坏。

2 常用的岩溶地基处理方法2.1岩溶地基加固法溶洞灌浆主要面向的是机械设备小型化和辅助用房下的浅层岩溶的处理,由于其成本造价低,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其对岩溶的处理原理是填实溶洞,使其有一定的稳定性和一定的强度,然后切断其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以防溶洞的再次扩大,进而对建筑物造成危害。

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分析

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分析

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分析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对于建筑的安全与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对以往的设计经验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对岩溶地区地基设计、地基处理以及地基评价等方面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标签: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岩溶地区岩溶地区普遍存在漏斗、暗河、溶槽、溶洞等地质情况,存在形式十分隐蔽。

岩溶作用指的是流水对岩石造成腐蚀与冲击,部分情况下表现为机械式的侵蚀,使岩石形态发生变化。

岩溶不良地质所构成的岩溶地基普遍存在不均匀沉降、承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严重情况下还可能会导致地基塌陷或地基滑动。

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岩溶地区兴建高层建筑方面的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设计单位需要对岩溶地基建设房屋时所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重点的解决,做好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工作,对岩溶地基基础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使所制定的地基处理方案更具合理性与经济性。

1、岩溶地基相关方面的评价设计单位需要重点设计好岩溶地区的房屋基础,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对于工程的造价与施工安全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施工区域或周围所存在的岩溶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施工安全,需要对岩溶进行勘察,综合性地对岩溶地基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科学客观地制定地基处理方案。

计算方法、数学模型以及力学模型是最为重要的评价步骤,在我国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岩溶地基分析评价流程得到了进一步的简化,尤其是在稳定性分析方面已经可以由以往十分繁琐的定量分析转化为直观、简化的定性分析。

定性评价法通常应用于常规工程地基稳定性分析与初勘阶段的场地选择,具体包含经验比拟法与综合分析法两种。

依照对洞体稳定性造成影响的有关因素与与洞隙边界条件做出合理的评价与综合性的分析。

半定量评价法是定性评价法的延伸与补充,具体包含顶板厚跨比法和顶板安全厚度计算法。

其中顶板厚跨比法不需要考虑顶板性质、荷载和大小,选取顶部最薄处厚度和水平投影跨度两项数值,能够计算出厚跨比,该数值能够用来对顶板厚度的安全性做出评价。

强岩溶区岩石地基稳定性分析

强岩溶区岩石地基稳定性分析

d开敞式溶洞 悬臂岩 )
图 1 溶洞类别
按形 状 来分 , 闭式溶 洞 又可 以分 为 : 封 圆形 状 溶洞 、
断地 发育 , 就会 发展 成 为单 体 式 溶 洞 , 续 发 育就 会 发 继
椭圆状溶洞及不规则溶洞。按个体分 , 封闭式溶洞又可 以分为 : 单体式溶洞和串联式溶洞。间接式溶洞就是裂 隙较为发育 , 通过裂隙在地下水等的影响下间接地与外 界有联系, 也叫裂隙溶洞, 一般规模较小 。裂隙溶洞不
示。
单 桩
是我国岩溶最发育 的地 区之一 , 在岩溶地 区建设 工程 中, 尤其是桂林新城 区的建设 中, 岩溶地区的岩土工程 问题 , 特别 是强 岩溶 区 的岩 土工 程 问题 , 一 项 很 复 杂 是 的工 程难题 [ 。 1 ] 实际工 程 中表 明 , 目前 的勘 察 手 段 和 方 法 , 以 由于 对 强岩 溶发 育 区勘察 密度 不够 , 或者 勘 察方 法单 一 的情 况下 , 不能 具体 地确 定溶 洞 的发育 程度 、 围及类 型 的 。 范 有很 多 的桩基 础就 是 落在 此 类 ( 图 1 溶 洞 上 。如果 见 ) 没有对 其做 出正 确 的稳 定 性 分 析 , 其 后果 不堪 设 想 , 则
我 国的可 溶 岩分 布面 积 达 3 6 1 m2 占 国土 . 5 0k , X 面积 的 13 是世 界上 岩溶 最发 育 的 国家之 一 。桂 林 则 /, 即使是 有足 够承 载力 也 是 隐 患重 重 。所 以有 必 要 确 定 溶洞类型, 对其做出准确地稳定性分析评价 , 确保岩石 地 基 的稳定 和安全 。 1 对 强岩 溶 区溶洞 的分类 强岩溶区的岩溶情况是很复杂的, 单桩或者群桩的 位置要根据工程特点、 地下地质情况及现场实际情况等 因素综合 考 虑 , 以很有 必要 对溶 洞进 行分 类 。 所 根据 前人 以及 桂林 地 区 的经 验 , 合 考 虑 , 与外 综 按 界 有无 联系 可 以把 溶洞 分 为 3 : 封 闭式 溶 洞 ( 类 ① 相对 于 开敞式 ) ② 间接 式 溶 洞 ; 开 敞 式 溶 洞 。如 图 1所 ; ③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方法-总结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方法-总结

岩溶地基的处理措施岩溶是由石灰岩、泥灰岩等可溶性岩石长期受水的化学溶蚀和机械作用而形成的。

岩溶为可溶性岩层的特有现象,基表面形式有溶槽、溶沟、溶洞、石笋等,空隙有的被泥土充填,有的是空洞,一般以隐蔽的形式存在。

岩溶所引起的各种地表变形破坏,会严重影响地基稳定性,会造成公路铁路断道,桥涵下沉开裂,水库渗漏,建筑物损坏等等。

因此,需要根据岩溶情况慎重研究,作出妥善处理,本文结合工程的地质情况、场地特征、工程实际等探讨了针对不同基础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复杂岩溶地基的问题。

1、岩溶地基处理的一般原则:(1)重要建筑物宜避开岩溶强烈发育区;(2)当地基含石膏、岩盐等易溶岩时,应考虑溶蚀继续作用的不利影响;(3)不稳定的岩溶洞隙应以地基处理为主,并可根据其形态、大小及埋深,采用清爆换填、浅层楔状填塞、洞底支撑、梁板跨越、调整柱距等方法处理(4)岩溶水的处理宜采取疏导的原则;(5)在未经有效处理的隐伏土洞或地表塌陷影响范围内不应作天然地基。

对土洞和塌陷宜采用地表截流、防渗堵漏、挖填灌填岩溶通道、通气降压等方法进行处理,同时采用梁板跨越。

对重要建筑物应采用桩基或墩基;(6)应采取防止地下水排泄通道堵截造成动水压力对基坑底板、地坪及道路等不良影响以及泄水、涌水对环境的污染的措施;(7)当采用桩(墩)基时,宜优先采用大直径墩基或嵌岩桩,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桩(墩)以下相当桩(墩)径的3倍范围内,无倾斜或水平状岩溶洞隙的浅层洞隙,可按冲剪条件验算顶板稳定;2)桩(墩)底应力扩散范围内,无临空面或倾向临空面的不利角度的裂隙面可按滑移条件验算其稳定;3)应清除桩(墩)底面不稳定石芽及其间的充填物。

嵌岩深度应确保桩(墩)的稳定及其底部与岩体的良好接触。

2 、岩溶的处理地基基础措施:①当条件允许时,尽量采用浅基,充分利用上覆性能较好的土层为持力层或使基底与洞体间保留相当厚度的完好岩体。

②当以岩石作持力层时,局部加深基础,通过钻孔灌注桩或墩穿过单个洞体,使基础荷载传递到下部完好的岩体上。

关于岩溶地区不良地质的地基处理措施分析

关于岩溶地区不良地质的地基处理措施分析

关于岩溶地区不良地质的地基处理措施分析摘要:岩溶是一种具有特殊的物质、能量、结构和功能的生态系统,其具有生态敏感度高、环境容量低、抗干扰能力弱,稳定性差的特征。

岩溶对工程建设带来了较不利的影响,在碳酸盐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当存在岩溶(溶洞、溶蚀裂隙等)、土洞等现象时,应考虑其对地基稳定的影响。

本文针对存在岩溶地区的地基基础的设计进行分析,重视地区经验,因地制宜的选择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的方式方法。

溶洞:由岩溶作用所形成且发育在岩体内的空洞的通称。

溶洞按成因可分为包气带洞、饱水带洞和深部承压带洞等。

土洞:发育在可溶岩上覆土层中的空洞。

关键词:岩溶地区、溶洞、土洞、工程建设、地基处理引言岩溶地貌在我国的分布较为广泛,尤其是在西南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带,对于工程建设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岩溶地带的发育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因而为了做好工程施工建设工作,就需要对岩溶不利地质进行处理。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岩溶地质处理方法与技术也在不断取得进步。

本文就本人负责的一个建设于岩溶地质区域的项目设计为例,简要论述了消除岩溶影响的设计过程,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工程概况某集团(中国)饮料工业园位于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启源大道以东、省道118以北,总征地面积约为125741m2。

该集团工业园整个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10万方,总建筑面积约20.78万方,共分三期进行建设。

项目类型涵盖车间、仓库、配套办公、宿舍等类型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含人防工程。

具体项目情况列表如下:表一项目单体概况统一表二、勘察阶段地基加固处理方案设计前期勘察该场地一共167个孔,其中发现土洞溶洞共19个孔。

由于土洞溶洞对桩基施工及构筑物的安全存在隐患,故要求对土洞灌注水泥浆。

土洞灌浆的目的与要求是:通过灌浆使土洞土体得到改良,由流塑状态达到可塑状态,遏止土洞的发展,土洞得到有效充填,封堵土洞与溶洞联系通道。

根据工程情况,采用灌注水泥浆对场地土洞进行加固处理,灌浆方法采用袖阀管注浆工艺。

浅析“岩溶地区” 地基基础持力层的勘察及其治理

浅析“岩溶地区” 地基基础持力层的勘察及其治理

浅析“岩溶地区” 地基基础持力层的勘察及其治理摘要:岩溶是工程活动中的常见的地质问题,就其危害而言,不但要评价其现状,更要着眼于工程有效使用期限内对工程的影响。

因此必须对岩溶深入了解、认识。

关键词:岩溶、治理、稳定性分析岩石和水是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水(地表水、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硫酸盐岩、卤素岩等)的化学作用(溶蚀、沉淀)和机械作用(流水侵蚀和沉积、重力崩塌和堆积)以及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为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

在岩溶地貌中又以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及其间的过渡岩石)为主,其分布面积广(占我国领土的13%,以湘西、鄂西、贵州、广西、滇东分布较集中)、发育典型,与工程建设关系密切。

岩溶地区发育的溶洞、地下河、岩溶漏斗、岩溶坍陷等是对工程安全有影响或潜在影响的一类地质灾害。

因此工程建设前对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存在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岩溶时,应进行地基基础持力层岩溶勘察,并针对岩溶情况具有针对性的作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工程安全的处理措施。

要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工程安全的治理岩溶方案,应对岩溶发育的条件、规律进行理解,并结合拟建工程场地或其附近已有的岩溶形态及类型选用有效的工程地质勘探方法对岩溶进行勘察及治理:一、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1、具有可溶性岩层,即以碳酸盐类岩石为主的石灰岩、白云岩及一系列过渡型岩石;2、具有有溶解能力(含CO2)和足够流量的水;3、具有地下水运动,即地表水下渗、地下水流动的途径。

二、岩溶发育的规律1、岩石的成分、成层条件和组织结构等直接影响岩溶的发育程度和速度。

一般情况下,岩溶发育强烈程度:灰岩大于白云岩,质纯层厚的岩层大于含泥质或其它杂质的岩层,晶粒粗的岩层大于晶粒细的岩层。

2、地下水的运动形式及岩层的产状、地质构造等对岩溶形态、规模的影响较大。

当岩层平缓时,地下水运动以水下运动为主,岩溶形态也主要以水平溶洞为主,岩溶发育较弱,反之较强;断裂构造、断层、节理裂隙及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为地下水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岩溶也较发育。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方法分析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方法分析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基础设计方法分析摘要:在岩溶地区的工程项目中,地基处理与基础设计成为工程项目顺利开展的关键。

在本次研究中,本文详细介绍了岩溶地区地基处理的方法,包括注浆法、挖填法、注浆法、强夯法等;同时根据岩溶地区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地基基础设计的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基础设计前言:我国岩溶地貌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主要集中在广东、云南、广西、贵州等地区,已经成为上述地区建筑工程项目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岩溶地质对建筑工程的影响较大,可能危及建筑物结构的稳定性,所以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发生,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地基基础设计与处理方案。

1.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方法分析目前我国处理岩溶地区地基的技术较为成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其中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1)挖填法。

当岩溶土洞较浅的情况下,采用挖填法施工,即直接挖除软弱土壤,并用强度更高的级配砂石置换;或者在清除不良地质后在块石上铺设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的砂作为反滤层,并在反滤层上做粘土夯实。

(2)注浆法。

注浆法是处理岩溶地区的合理手段,即通过注浆设备,将具有一定黏度的水泥浆液等注入到周围土体的裂缝与孔隙上,最终使土壤在浆液的作用下形成整体,此时加工后的土壤具有更强的强度以及压缩性,稳定性良好,满足岩溶地区处理的要求。

同时,注浆法也是改善物理化学性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技术相比,该方法可以阻塞地下水甬道,避免不良地质进一步发育,具有技术成熟、工艺简单等优点[1]。

(3)强夯法。

当项目的施工范围远离居民区,且土洞浅埋、分布密集的区域,若挖除的工程量较大,则需要采用强夯法施工,用强夯夯塌土洞之后,经碎石回填;或者采用重锤夯实的方法做进一步处理等。

在施工期间,强夯可以有效加固不良地质,根据相关项目的施工经验,强夯法的加固深度与夯击能、土洞性质有关,正常情况下的夯击深度控制在4-9m。

(4)桩基法施工。

对于部分岩溶地区的项目施工经验可以发现,在经过上述方法处理后,少部分溶洞依然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或者随着地下水位的变化,导致形成新的土洞。

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

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

浅谈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在自然因素与人类工程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岩溶发育对地基稳定的不利因素,岩溶地面塌陷形成机制、控制因素与发展趋势,并介绍相关评价方法及适用范围。

关键词: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岩溶塌陷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引言我国是岩溶发育的国家之一,岩溶塌陷是我国六大类地质灾害之一。

据统计:我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约为2×106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5。

在川、黔、滇、桂、湘、鄂诸省呈连续分布,面积达5×105km2,是我国的主要的岩溶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发展,各种资源开发不断增强,由此引发的岩溶塌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岩溶区主要地质灾害问题。

综合灾害发生的危险性与经济易损性,开展岩溶地基稳定性研究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岩溶发育基本条件岩溶又称喀斯特,是指可溶性岩石在水(特别是具有侵蚀性、腐蚀性的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下,产生的各种地质作用、形态和现象的总称。

其发育基本条件为:1.具可溶性岩石;2.具溶蚀能力的水;3.具良好的水的循环交替条件。

岩溶塌陷(土洞)是在有覆盖土的岩溶发育区,在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岩面以上的土体遭到流失迁移而形成土中的洞穴和洞内塌落堆积物以及引发地面变形破坏的总称。

土洞是岩溶的一种特殊形态,不良地质现象,由于发育速度快、分布密,对工程的影响有时甚至大于溶洞。

其发育基本条件见下图:实践中岩溶地基稳定性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危害形式:1.地基承载力不足;2.地基不均匀下沉; 3.地基滑动; 4.地表塌陷;图1岩溶塌陷框图3.岩溶发育影响因素岩溶的发育与分布在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个体岩溶变异性很大。

无论何种岩溶其发育也有其共性,其中岩性与气候条件是基本,地质结构与地壳运动控制宏观,地形地貌影响强弱。

岩溶发育影响因素表4.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是在查清岩溶区构造特征、岩溶发育情况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重点对已产生的和潜在的岩溶塌陷发展趋势及其成因、控制因素进行判释 ,预测可能发生塌陷的地段和危害程度 ,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消除、治理和保护的措施与建议。

桂林某小区岩溶地区地基基础分析及处理

桂林某小区岩溶地区地基基础分析及处理

桂林某小区岩溶地区地基基础分析及处理【摘要】岩溶地区基础在溶洞上处理及分析,给出了梁板跨越,桩基穿透,凿除放阶,注浆填充1.工程概况桂林高档某小区建筑面积约7.8万㎡,地下一层,地上8~12层不等小高层。

地质情况自上而下为层1~3米厚人工填土,1层厚1.2~5.4米可塑状次生红黏土,2层厚2.9米软塑状次生红黏土,③2层微风化灰岩,未揭穿,主要矿物质成分为方解石,裂隙发育,场地处于岩溶发育区,属于桂林市特有的喀斯特地貌。

基础主要采用独立基础,由于岩面起伏较大开挖后局部改用桩基(或墩基础),持力层为③2灰岩层f ak=5000KPa.2.存在问题及处理由于岩溶地区复杂性,多样性,不稳定性等,施工过程中碰到如下问题并且给出处理方案:基础底存在6m深溶沟且有软塑状次生红黏土,由于受到地下水的影响无法挖除,桩基设备无法架设的情况下,根据各方意见综合为补充勘察后采用梁式跨越处理方案,使用该方案应以柱子为中心,对称位置找出比跨越梁高1.5倍完整灰岩面(岩面下还应有5米厚基岩,该岩面应采用超前钻从新探明岩面下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做支撑梁支座,未能清除软弱填充物可采用毛石分层压实即可,跨越梁应按转换梁设计,上部结构荷载为3000KN,梁两边岩面承载力f ak=5000KPax1.5mx1.5mx2=22500KN满足,混凝土能承受的最大弯矩M cmax=α1f cξb h0b(h0-0.5ξb h0)=1.0×14.3×0.518×965×1000×(965-0.5×0.518×965)=5120348160.00N·mm >M由混凝土规范公式(6.2.10-1)可得αs=M/α1/f c/b/h20=3315000064.00/1.0/14.3/1000/9652=0.25由混凝土规范6.3.1条可知截面允许的最大剪应力τmax=0.25βc f c=0.25×1.0×14.3=3.58MPa剪力产生的剪应力τV=V/b/h0 =200000/1000/965=0.21MPa由混凝土规范6.4.12条可得V min=0.35f t bh0=0.35×1.4×1000×965=483958.91N >V可以忽略剪力。

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分析

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分析

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岩溶空洞软弱地基上修筑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做好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针对岩溶地貌及其危害展开分析,其后详细探讨了岩溶场地评价与地基处理、基础设计要点,最后围绕工程案例分析了CFG地基基础在岩溶地区设计应用,以期可供参考。

[关键词]:岩溶地区;危害;地基处理;基础设计;工程案例1引言岩溶发育地貌是一种危害性和处理难度均较大的不良地质,在岩溶发育的地区内多种多样的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威胁着各类土建工程的安全。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新建于岩溶地区之上,如何科学进行地基处理,选择合适的基础型式,对于每个岩溶上盖项目都至关重要。

2岩溶地貌及其危害分析岩溶地貌(KarstLandform,KL)是指场地的可溶性基岩(包括碳酸盐类岩石、硫酸盐类岩石以及及卤盐类岩石)在不良溶蚀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地质现象。

我国已在23个省份或地区发现岩溶地貌,据统计我国岩溶区面积约为3.44×106m2,高达整个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岩溶不良地质内沿地基不同深度处往往分布着较多数量的溶洞或土洞。

在岩溶空洞(包括溶洞和土洞)软弱地基上建造多层或高层建筑物时,由于土洞和溶洞使得基础的地基承载力不足,稳定性变差,极易出现地面塌陷、地基承载力不足、不均匀沉降和地基滑动等灾害,对基础之上的面层以对整个工程建设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每年由于岩溶塌陷所致的经济损失超过亿元,岩溶不良地质上发生地质灾害的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岩溶基岩不平整导致的上覆土层压缩变形不均匀问题;(2)岩溶不良地基承载力不足问题;(3)渗透和突水问题;(4)岩溶不良地基中分布复杂的土洞和溶洞,稳定性较差;(5)土洞和溶洞的坍塌问题。

3岩溶场地评价与地基处理、基础设计要点3.1岩溶场地评价3.1.1不利建筑地段的评判条件当场地或地段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一般可判定为工程地质条件不良,或对建筑不利的地段。

浅析岩溶地基工程处理方法

 浅析岩溶地基工程处理方法

浅析岩溶地基工程处理方法岩溶地区是一个特殊的地质环境,岩溶山地普遍存在岩溶洞穴,地下水通道以及岩壁溶蚀等特征。

在建筑、交通运输等领域,需要在这样的地区进行基础工程建设,但是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出现了一些岩溶地基工程处理方法,本文将对这些方法做出一些浅析。

1. 预处理方法在进行岩溶地基工程建设前,需要对地区地质环境进行预处理。

这包括了地面、地下水的检测以及对已知的岩溶洞穴、地下水通道等地质特征进行勘察。

在勘察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一些危险因素,需要对其进行防范措施,包括加固地质构造、填补岩溶洞穴等措施。

预处理方法主要是为了减少建设过程中可能的地质风险,确保建设的顺利进行。

2. 工程嵌岩方法在建设基础工程中,需要对地面进行加固,使其能够承受建筑物或者交通运输设施的重量。

岩溶地区由于地质环境的特殊性,地下岩层松散、破碎,而常规的地基加固方法则无法满足该地区的需要。

工程嵌岩方法是一种比较适合岩溶地区的地基加固方法,其原理是将钢筋和混凝土加固件插入岩壁内部,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从而提高了地基的抗压性,保证了基础的稳定性。

此方法可以避免地质灾害,且常规的设备和技术即可实现。

3. 地下水处理方法岩溶地区的地下水存在着流动性高、渗透力强、水位变化剧烈等特征,这对于建筑物和交通设施的安全运营带来了威胁。

因此,处理地下水成为岩溶地基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分层减压法、井防法、水源井截流法、水窗控制法等。

这些方法的目的都是要合理地控制地下水的流动,从而保证地区的稳定和安全。

4. 岩溶地区的特殊施工方法在进行岩溶地基工程建设时,施工方法应当尽可能地考虑地质环境的特殊性。

例如,在建设交通运输设施时,需要注意路基的加固强度;在建造建筑物时,需要考虑岩溶洞穴的位置和充填物的选择。

同时,应当注重安全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和防范措施。

综上所述,岩溶地区是一个特殊的地质环境,对于建筑和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提出了挑战。

试析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地基处理

试析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地基处理

试析岩溶地基岩土工程地基处理中国不仅有着广博的领土面积,容颜地基也占有很大的面积。

而且,世界上岩溶地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就是中国。

而且对于岩溶地基的施工要非常小心,因为岩溶地基在岩溶的作用下会形成溶洞,在施工的时候不仅有很大难度,而且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安全隐患,从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

因此,在岩溶地基岩土工程的勘察过程中,一定要有一定的安全意识,注意细节,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工程勘探和地基处理,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

同时注重岩土工程的方式和方法,深入调查研究岩溶地基的各项信息和数据,提高工程的安全性。

同时注重工程技术的革新,尽量减少人工成本,降低施工人员的工作强度和难度,不但能够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大大提升岩土工程的准确性,提高安全系数。

一、岩溶地基现状分析(一)岩溶地基岩溶地基是一种类型非常复杂的地基,在水长期的侵蚀作用下,可溶性岩石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而产生了岩溶地基。

由于岩溶地基的特殊性,在岩溶作用下,地基会变得非常复杂。

在我国,岩溶地貌的分布十分广泛,占据我国很大的领土面积。

岩溶地基以可溶性岩石为基础,水侵蚀后导致的地质塌陷问题。

在开地基勘探的过程中,包括测绘、物探、坑探等方法都可以采取,都能够保证其勘察的精准性。

由于岩溶地基的占据面积十分庞大,加之地质条件的恶劣,导致岩土勘察工作很难进行,加大了工作强度和难度,为工程的施工也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

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岩溶工程的实施,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生命安全有着很严重的安全隐患。

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安全第一性的原则,注重勘察工作,注重各种详细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必须做到认真、细致的调查分析。

加强勘察的投入力度进行深入的谋划和评估,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达到工程价值的最大化。

(二)岩溶一般发育期的地基现状针对岩溶地基的坡度,起伏状态,坡度等等进行勘探,同时检查溶洞的大小以及分布特点。

岩溶区路基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方法

岩溶区路基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方法
基和土工格栅等。
处理措施
采用了注浆加固、填充加固和复合地 基处理等措施。
工程效果
经过处理后,路基沉降和开裂现象得 到了有效控制,确保了道路行车安全 。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岩溶区路基稳定性受到多种因 素的影响,包括地层岩性、水 文条件、工程地质特征等。
通过对岩溶区路基进行稳定性 分析,可以确定关键因素,为 采取有效的处治措施提供依据 。
岩溶区路基稳定性分析及处治方法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引言 • 岩溶区路基稳定性分析 • 岩溶区路基处治方法 • 工程实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岩溶区路基稳定性问题对交通运 输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岩溶区路基失稳易引发塌陷、沉 降等问题,严重影响道路通行能
力和行车安全
针对岩溶区路基稳定性问题进行 研究,提出有效的处治方法,对 于保障交通运输安全具有重要意
施工工艺
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填充采用轻 质材料,桥梁跨越采用特殊设计。
工程效果
经过处治后,隧道衬砌背后溶洞得到了有效 处理,确保了隧道运营安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某城市道路岩溶区路基处理案例
工程背景
某城市道路位于岩溶发育区,路基存在 不均匀沉降和开裂现象。
施工工艺
注浆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填充 采用轻质材料,复合地基处理采用桩
路基稳定性评价方法
地质勘察
通过地质勘察手段,了解岩溶发 育情况、地质条件和地下水文状 况,为路基稳定性评价提供基础
数据。
数值模拟分析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路基进行 应力分析、变形分析、稳定性分 析等,预测路基可能出现的破坏

浅谈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

浅谈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

浅谈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浅谈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在自然因素与人类工程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岩溶发育对地基稳定的不利因素,岩溶地面塌陷形成机制、控制因素与发展趋势,并介绍相关评价方法及适用范围。

关键词: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岩溶塌陷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引言我国是岩溶发育的国家之一,岩溶塌陷是我国六大类地质灾害之一。

据统计:我国碳酸盐岩分布面积约为2×106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5。

在川、黔、滇、桂、湘、鄂诸省呈连续分布,面积达5×105km2,是我国的主要的岩溶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发展,各种资源开发不断增强,由此引发的岩溶塌陷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岩溶区主要地质灾害问题。

综合灾害发生的危险性与经济易损性,开展岩溶地基稳定性研究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岩溶发育基本条件岩溶又称喀斯特,是指可溶性岩石在水(特别是具有侵蚀性、腐蚀性的地下水)的溶蚀作用下,产生的各种地质作用、形态和现象的总称。

其发育基本条件为:1.具可溶性岩石;2.具溶蚀能力的水;3.具良好的水的循环交替条件。

岩溶塌陷(土洞)是在有覆盖土的岩溶发育区,在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岩面以上的土体遭到流失迁移而形成土中的洞穴和洞内塌落堆积物以及引发地面变形破坏的总称。

土洞是岩溶的一种特殊形态,不良地质现象,由于发育速度快、分布密,对工程的影响有时甚至大于溶洞。

其发育基本条件见下图:实践中岩溶地基稳定性问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危害形式:1.地基承载力不足;2.地基不均匀下沉; 3.地基滑动; 4.地表塌陷;图1岩溶塌陷框图3.岩溶发育影响因素岩溶的发育与分布在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个体岩溶变异性很大。

无论何种岩溶其发育也有其共性,其中岩性与气候条件是基本,地质结构与地壳运动控制宏观,地形地貌影响强弱。

岩溶发育影响因素表4.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是在查清岩溶区构造特征、岩溶发育情况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重点对已产生的和潜在的岩溶塌陷发展趋势及其成因、控制因素进行判释 ,预测可能发生塌陷的地段和危害程度 ,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消除、治理和保护的措施与建议。

浅谈某场地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

浅谈某场地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

浅谈某场地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发布时间:2021-03-17T10:12:05.61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作者:张进步[导读] 提要: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浅覆盖型岩溶区场地岩土层分布、场地地质构造、岩土层的工程地质特性地下水的运动等方面的调查,对场地的土洞、溶洞的成因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从而确定场地的稳定性,为浅覆盖型岩溶区不良地质作用的治理方式的选择和基础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福建省121地质大队工程勘察院提要: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浅覆盖型岩溶区场地岩土层分布、场地地质构造、岩土层的工程地质特性地下水的运动等方面的调查,对场地的土洞、溶洞的成因和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从而确定场地的稳定性,为浅覆盖型岩溶区不良地质作用的治理方式的选择和基础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浅覆盖型岩溶工程地质特征溶洞地下水场地稳定性1前言在岩溶发育地区进行工程建设,由于岩溶发育往往使地面上石芽、溶沟丛生,参差不平;地下溶洞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岩溶水动力条件的变化,又会使其上部覆盖土层产生沉陷,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工程的稳定性。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经常遇到的岩溶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是地基塌陷、不均匀下沉。

拟建场地位于龙岩市新罗区。

场地东侧为福建省食盐储备库,南侧和西侧为山地。

2场地工程地质特征2.1地形、地貌场地地形整体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雁石盆地北侧,为低山地貌单元。

2.2地质构造场地位于闽西南拗陷带,大田-龙岩复式向斜的中部,断裂构造发育。

受地质构造作用,场地岩体较为破碎。

场地岩层产状:67°∠20。

根据勘察资料,场地分布有二条断层平面上呈X形展布。

F1为正断层,产状: 113°∠50°;F2为逆断层,产状: 113°∠40°。

区域性构造均为三叠系晚期地质活动形成,均为对工程建设场地稳定性无影响的“非全新活动断裂”,不属发震构造,场地内及附近无新近形成的活动断裂。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岩溶地基稳定问题的认识与分析教案》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岩溶地基稳定问题的认识与分析教案》
〔3〕地基滑动,为在裸露型岩溶区,当根底砌置在溶沟、落水洞、漏斗附近时,有可能使根底沿岩体中倾向临空的软弱结构面产生滑动,进而引起建筑物的破坏。
〔4〕地表岩溶塌陷,为在地基主要受压层范围内,如有溶洞、暗河、土洞等时,在自然条件下,或因人工抽汲地下水等而引起水位大幅度下降,产生洞顶坍塌,引起地面沉陷、开裂。
六、总结
1本节课重点学习内容为岩溶地基稳定问题的认识与分析。
2岩溶地基稳定问题的认识与分析内容方法如上。
七、作业
1什么是岩溶地基稳定问题
2岩溶地基稳定问题的防治对策有哪些
三、地基塌陷的成因:形成地基塌陷的原因很多,如潜蚀、真空吸蚀、振动、重力、土体软化、建筑荷载等目前认识尚不一致。因当地条件不同,产生塌陷的原因而不同,也可能是以一种原因为主导,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潜蚀作用:潜蚀论是1898年俄国学者巴浦洛夫提出的,在国内外地质界长期被接受并加以应用。在覆盖型岩溶区,下伏存在溶蚀空洞,地下水经覆盖层向空洞渗流或地下水位下降时,水力梯度增大。在一定的水压力作用下,地下水对土体或空隙中的充填物进行冲蚀、掏空。从而在洞体顶板处的土体开始形成土洞,随着土洞的不断扩大,最终引发动洞顶塌落。当土层较厚或有一定深度时,可以形成塌落拱而维持上伏土层的整体稳定。当土堆较薄时,土洞不能形成平衡。
〔2〕溶洞、溶槽、石芽、漏斗等岩溶形态造成基岩面起伏较大,或者有软土分布,使地基不均匀下沉;
〔3〕根底埋置在基岩上,其附近有溶沟、竖向溶蚀裂隙、落水洞等,有可能使根底下岩层沿倾向于上述临空面的软弱结构面产生滑动;
〔4〕基岩和上覆土层内,由于岩溶地区较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易产生新的岩土工程问题,造成地基恶化。
课题:岩溶地基稳定问题的认识与分析
教学目标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设计的问题分析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设计的问题分析

岩溶地区地基处理设计的问题分析摘要:岩溶地基存在土洞、溶洞、溶沟发育,岩面起伏大、地下水分布不定等特点,使得岩溶地区上采用地基处理在设计上存在许多难点。

本文分析探讨了地基土层厚度与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增强体桩端位置和沉降验算、刚性桩地基处理软弱下卧层的验算等几个岩溶地区地基处理设计问题。

为在复杂岩溶地基处理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岩溶地区;地基处理设计引言岩溶地貌在广西分布比较广,部分地区为岩溶强发育地区,石灰岩面埋深起伏变化大,遇洞率高,岩溶发育强烈,常出现溶洞溶沟、岩溶裂隙、鹰嘴岩、半边岩等复杂情况,石灰岩面上覆土层往往上硬下软,越接近岩面土层压缩性越高,在岩面存在一层软弱土层,在地下水急剧变化下软弱土层容易受潜蚀迁移作用形成土洞,造成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对地基的稳定性危害巨大。

在上覆土层较厚完整岩面较深的岩溶地区,采用传统桩基础往往遇到成桩困难,桩身质量较差,桩承载力检测困难等问题。

而采用地基处理技术,对上覆土层进行处理,使土层满足上部建筑对地基承载力和沉降变形的要求,再通过设置整体性较好的基础,为岩溶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提供了另一套解决方案。

而在地基处理设计的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地基土层厚度与地基处理方法在岩溶地区做地基基础设计,首先要对拟建建筑物场址的工程地质情况勘察探明。

除了查明溶洞、土洞的分布、规模、埋深外,应留意溶洞的填充情况、填充物的性状、地下水的特征、地下水位的高低、与外部水源的水力联系、地面积水的可能性等。

当场地内无土洞发育,无较大的下伏无填充的溶洞时,可采用地基处理对岩面上覆土层进行处理。

岩面上覆土层厚度小于5米,对多层建筑和墙柱底内力较小时,可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或土体注浆方式进行地基处理;对高层建筑或柱底内力较大时,还是采用桩基础或超挖至岩面采用天然地基基础更为适合。

岩面上覆土层厚度大于5米时,可采用设置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等刚性桩增强体的地基处理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工程地质学》读书报告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稳定性分析姓名:罗国才学号:15121158班级:硕1508班专业: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指导老师:王连俊教授岩溶地区地基处理及稳定性分析岩溶地区的地质构成常常会引起地基的不均与沉降、承载力不足以及地基的塌陷或滑动等严重破坏。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工程在岩溶地区展开,岩溶地基就成为了工程建设过程中最为突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岩溶地区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岩溶地区就是我们常说的喀斯特地貌,是硫酸盐岩、碳酸盐岩等可溶性的岩石在水的腐蚀和崩塌的作用下,产生的各种地质形态、作用和现象的统称。

在这样的地区进行工程建设,建筑物的基础很容易遇到土洞、溶洞等不良的地质问题。

这些天然的土洞和溶洞都是由能够溶于水的石灰岩组成的,由于石灰岩长期受到水的冲刷和溶蚀,石灰岩的结构出现变化,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土洞和溶洞。

这些天然的土洞和溶洞不管是大小还是分布都会造成工程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方面的重大影响。

在岩溶地区进行工程建筑,地基处理是工程施工中的难点,更是重点。

以下是岩溶地区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

(1)地基不稳及塌陷问题由于地表的岩溶作用,石灰岩的表层会有溶沟发育,在这些发育的溶沟之间常常会残留尖棱状或者锥状的石芽,导致石灰岩地基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从而形成石芽地基。

此外,石芽间的溶沟会被土填充,所以具有较低的强度和较高的压缩性,容易引起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从而无法保证建筑的稳定性。

土洞地基和溶洞地基也容易在建筑物的荷重作用下产生塌陷,给建筑物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2)突水和渗漏问题在岩溶地区,由于岩体中存在的缝隙、溶洞和管道,导致在地基基坑开挖或隧道开挖时,如果有承压水,那么很容易引起地下突水,从而导致地基基坑的排水困难,严重的还会把地基淹没。

影响岩溶地基稳定性的自身因素有:溶洞顶板的厚度和跨度,洞体完整程度和充填情况,岩体强度和产状分布,岩溶裂隙发育和。

外部因素有:荷载大小和作用时间长度等。

二、岩溶地区的地基处理岩溶地基变形破坏主要形式有地基承载力不足、不均匀沉降、地基滑动、地表坍塌等。

岩溶地基处理方法视具体情况采取“不处理”、“绕避”、“处理”三类措施。

属于下列情况的,岩溶地基可不加处理:➢岩溶在基础影响范围以外;➢溶洞处于地基压缩层深度以下或垂直附加应力与洞顶地层自重应力之比≤10%时;➢洞顶板无破碎现象,受力地基边缘无土洞、漏斗、落水洞地段;➢基础位于微风化硬质岩表面且宽度小于1 m的竖向洞隙旁,洞隙被密实充填且无被水冲蚀可能地段;➢洞体厚跨比大于1,围岩完整性好或洞体小于基础底面。

当遇到以下情况时,宜采取“绕避”措施:(1)岩溶区断裂、孔隙发育,宽度和密度较大,其底与溶洞、暗河相通的地段;➢溶洞、暗河发育地区,溶洞的洞径大、顶板薄、裂隙发育、基岩破碎,暗河水流较大且洞内无或少充填物的地段;➢岩溶水以表流和暗流交替出现,岩溶发育复杂无规律;➢落水洞分布较密且漏水严重,塌陷时常发生的地段;➢基岩起伏、流塑或可塑软土分布广且厚度变化大、地下水活动强烈地段;➢地基处理费用太高的地段。

(2)土洞区➢土层薄、裂隙发育且地表水入渗条件好,其下伏基岩有通道、暗河或呈负岩面的地段;➢石芽或出露岩体与上覆土体交接处,岩体裂隙、通道发育为地表水集中入渗的地段;➢地层下岩体两组结构面交汇或处于宽大裂隙带上的地段;➢隐伏的深大岩溶洞、隙、沟、槽、漏斗等,其临近基岩面以上有软弱土层分布地段;➢降雨漏斗的中心地段及地面低洼、地面水体近旁的地段。

当岩溶体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不能满足工程要求,常据岩溶具体情况、工程要求、施工条件,按照安全性与经济性原则选择适当的地基处理方法。

总体来说,岩溶病害的处理主要有挖填、夯实、灌浆、控制抽排水强度、填石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盖板和桥跨的方法进行治理。

(1)填垫法该法可分为充填法、换填法、挖填法、垫褥法等几类。

充填法:裸露岩溶土洞,其上部附加荷载不大的情况。

最底部须用块石、片石作填料,中部用碎石,上层用土或混凝土填塞,以保持地下水的原始流通状况,使其形成自然的反滤层。

换填法:当已被充填的岩溶土洞,如充填物物理力学性质不好,可采用换填法。

须清除洞中充填物,再全部用块石、片石、砂、混凝土等材料进行换填。

挖填法:对浅埋的岩溶土洞,将其挖开或爆破揭顶,如洞内有塌陷松软土体,应将其挖除,再以块石、片石、砂等填入,然后覆盖粘性土并夯实,称挖填法。

此法适用于轻型建筑物,并且要估计到地下水活动再度掏空的可能性。

为提高土体强度和整体性,在填入块石、片石填料时,注入水泥浆液;对于重要工程基础下或较近的溶洞、土洞,除去洞中软土后,将钢筋或废钢打入洞体裂隙后再用混凝土填洞,对四周的岩石裂隙注入水泥浆液,以粘结成整体,并阻断地下水。

垫褥法:对岩溶洞、隙、沟、槽、石芽等岩溶突出物,可能引起地基沉降不均匀,将突出物凿去后做30~50cm砂土垫褥处理,称为垫褥法。

(2)加固法该法通常包括灌浆法、顶柱法、强夯法、挤密法、浆砌法等。

灌浆法:对埋深较大的岩溶土洞,宜采用密钻灌浆法加固。

应视岩溶洞隙含水程度和处理目的来选择材料。

用于填塞时,可用粘土、砂石、混凝土、水泥砂浆等;用于防渗时,可用水泥浆和沥青作帷幕,灌浆顺序可先外围后中间,先地下水上游后下游;用于充填加固时,用快干材料或砂石等将洞隙先行填塞,开始时压力不宜过高,以免浆料大量流出加固范围。

顶柱法:当洞顶板较薄、裂隙较多、洞跨较大,顶板强度不足以承担上部荷载时,为保持地下水通畅,条件许可时采用附加支撑减少洞跨,称顶柱法。

一般在洞内做浆砌块石填补加固洞顶并砌筑支墩作附加支柱。

强夯法:在覆盖形岩溶区,处理大面积土洞和塌陷时,强夯法是一种省工省料、快速经济且能根治整个场地岩溶地基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一般夯击遍数1~8遍,夯点距3m。

如无地下水影响,两遍夯击间歇时间可不受限制,在夯击过程中,如果夯锤突然下陷,说明下部有隐伏土洞,此时可随夯随填土或砂砾土料处理。

挤密法:对岩洞土洞中软土较深地段,适宜于挤密法。

采用砂柱、石灰柱、松土桩、混凝土桩或者钢管等打入洞内,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稳定性和强度。

(3)跨越法包括板跨法、梁跨法、拱跨法等。

板跨法:深度较大、洞径较小不便入内施工或洞径虽大、但因有水的溶洞,可据建筑物性质和基底受力情况,用混凝土板或钢筋混凝土板封顶,称板跨法。

梁跨法:对埋藏较深但仍位于地基持力层内的规模较小的塌陷或土洞,可用弹性地基梁或钢筋混凝土梁跨越土洞或塌陷体。

拱跨法:在地下建筑工程的边墙、堑式挡墙、堤式坡脚挡墙及桥墩、桥台等地基下常见洞身较宽、深度又大、洞形复杂或有水流的岩溶地基,宜采用拱跨形式。

拱一般分为浆砌片石拱、混凝土拱、钢筋混凝土拱。

(4)桩基法溶洞、塌陷漏斗较深较大或溶洞多层发育,可采用桩基础。

在基岩起伏处,其上覆土层性质较软弱、厚度又大、不易清除时,宜采用钻孔或冲孔灌注桩、爆扩桩,视工程需要作支承桩或摩擦桩,桩头锚入基岩内;采用打入桩时,桩尖应锚入基岩,采用人工挖孔桩时,多数情况开挖时宜设护壁。

三、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方法对稳定围岩,将洞体顶板视作结构自承重体系,可用结构力学分析法;对不稳定围岩,一般用散体理论分析法。

目前对岩溶洞体稳定性评价方法有定性、半定量和定量之分。

1、定性稳定性评价方法定性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是基于经验性质的分析方法。

是根据已经查明的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工程现场实际对岩溶地基的稳定性进行非定量的分析。

综合分析法和经验分析法在工程中采用的比较多,一般是在初步勘查阶段对岩溶地基的稳定性进行评价,见表1。

表1综合分析法评价表另外,比拟法,排除法,专家系统评价法在岩溶地基评价中比较常用,比拟法是依据工程地质条件,与类似的已有的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工程的工程实例进行类比分析;排除法是结合岩溶的形态条件,结合工程使用情况,对岩溶地基安全与不安全两个极端去确定范围与条件,作为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的依据。

综合分析法和经验分析法没有采用某一确定的量对岩溶稳定性进行分析,使用中随意性较大,每个人根据自身经验进行评价。

这类方法如果能结合地质资料中的影响岩溶地基稳定性的各项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工程实践中不断的进行修正与改进,还是可以得到客观性的评价。

2、半定量稳定性评价方法半定量的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是结合影响岩溶地基稳定性的各项因素,将岩溶问题简化成近似的力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主要是对岩溶溶洞顶板的安全距离和溶洞距离路基的安全距离进行估算。

根据岩溶顶板的工程地质条件的不同有荷载传递线交汇法、厚跨比法、剪切估算法、梁板受力估算法、溶洞顶板坍塌堵塞估算法和破裂拱概念估算法。

本类方法简单,计算容易,但是只是考虑了影响岩溶地基稳定性的部分因素,在工程中,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受到了限制,要根据不同的岩溶形态进行选择。

岩溶问题复杂多样,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型可以将问题全部的解决。

实际上,岩溶地基的稳定性问题主要是对岩溶溶洞的顶板稳定性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这里主要介绍顶板厚跨比法和结构力学近似分析法两种半定量评价分析方法。

(1)顶板厚跨比法溶洞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较多。

一些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将其建在溶洞之上的状况。

根据经验表明,溶洞顶板的完整性较好时,顶板厚度与跨越顶板的长度之比为h L⁄≥0.5时候,可以认为溶洞是安全的。

溶洞的稳定性由于受到其完整程度,形态样式,顶板的厚度和跨度的影响,在实际的判断其稳定性的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一些。

厚跨比法是将溶洞与上部顶板看作是理想化了的模型的一种简单的稳定性判定方法,厚跨之间关系用一定的数据来表达,认为其是否安全。

本方法在稳定围岩的溶洞稳定性判定中,近似的将水平跨度L和顶部最薄处厚h进行厚跨比计算,如上所述,h L⁄≥0.5时认为溶洞是安全的,反之则不安全。

一般情况下如果厚跨比能达到h L⁄≥1.0则可以作为一个安全的界限。

完整顶板的情况下,可以将水平方向的溶洞顶板厚跨比作为判定顶板安全厚度的判别值,由工程经验可知:hL⁄≥0.5,处于安全状态hL⁄≤0.5,处于不安全状态hL⁄≥1.0,作为安全界限也就说是当溶洞厚跨比大于1.0时,那么一般情况下,溶洞的稳定性可以得到保障。

(2)梁板抗弯估算安全厚度岩溶溶洞内部没有完全填充或者溶洞下部洞体无填充物时,可以将其简化成力学模型进行稳定性计算分析,对顶板的安全厚度进行估算并与实际顶板进行比较,做出稳定性分析。

实际工程中,溶洞、上部路基和周边岩石可以看成一个整体结构,然后进行简化,形成可以进行力学计算的模型。

梁板抗弯估算法是针对厚跨比较小的溶洞进行安全顶板厚度估算。

在这中情况下,顶板弯矩所起的作用最明显,就要结合溶洞顶板厚跨比h L⁄<0.5,进行梁板抗弯简化模型计算。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设L为路基底部溶洞的宽度,顶板上部荷载为q,主要是由自重和车载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