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部编版 )期末复习专题7 文言文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解析1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其二)》)(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出不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蒲松龄《狼(其三)》)【注释】①遗:留下。

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③豕(shǐ):猪。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D.屠自后断其股狼自苫中探爪入(2)把“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写两只狼紧跟屠户,屠户一次又一次投给它们骨头,仍无法满足狼的贪欲。

B.甲文里,其中一只狼好像闭上眼,神情很悠闲,屠户一跃而起,最终砍杀了它。

C.甲文中,作者认为聪明的狼尽管诡计多端,但最终败给了屠户,只是笑料罢了。

D.乙文写屠户用吹猪法吹狼,狼胀得像牛,只有屠户才能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狼。

2.对比阅读(古文阅读)(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含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金忠待人以宽(明)焦竑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

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或日:“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选自《玉堂丛语》)(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

②感:通“憾”,怨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③年与时驰 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于人有片善心称之/择善而从B.虽有素与公异者/素昧平生C.顾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顾D.奈何以私故/并驱如故(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5)金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全文概括。

2.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汝①人识字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②不识之乎。

一岁,聘楚士训其子。

楚士始训之搦管③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

”书二画,训曰:“二字。

”书三画,训曰:“三字。

”其子辄④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其父喜从之,具币⑤谢遣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⑥,久之不成。

父趣⑦之。

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注释)①汝:汝州,在今河南省西部。

②累世:连续几代。

③搦管:拿毛笔。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

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

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罄?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

吾儿恃有汝父庇荫,然亦当稍知稼穑①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

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

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息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国甚大也。

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

(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注释:①稼穑:指农业劳动。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非学无以广才( )(3)年与时驰( )(4)儿自去国至今(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则不能治性。

(2)余前曾致击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21.请说说甲文中“静”与“学”的关系是什么?22.两封书信都是父亲写给儿子的。

请概括两位父亲都从哪些方面劝诫儿子呢?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①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②,闻群犬呜鸣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检测过关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检测过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过关检测(期末复习)《世说新语》两则1.通假字: 尊君在不.( )2.一词多义:元方时.年七岁( ) 学而时.习之( ) 3.古今异义:太丘舍.去(古义: ;今义: )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 ;今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 定;今义: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 ;今义: ) 下车引.之(古义: ;今义: )元方入门不顾.(古义: ;今义: ) 4.词类活用:友人惭.( ) 5.文言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 ;白雪纷纷何所似?(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 )6.字音字形:谢太傅.( ) 谢道韫.( ) 陈寔.( ) 尊君在不.( ) 7.重难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俄而..雪骤( ) 俄而雪骤.( ) 与儿女讲论文义..( )( ) 何.所似.( )( ) 公欣然..曰( ) 差.可拟.( )( )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柳絮因.风起(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 日中..( ) 太丘舍去..( )( ) 去后乃至..( )( ) 相委.而去( ) 下车引.之( ) 元方入门不顾.( ) 家君( ) 9.咏雪诗积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重点句子翻译:白雪纷纷何所似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期日中,过中不至,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论语》十二章1.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 ,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 ”, ) 2.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3.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 ) 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 温故.而知新.(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饭.疏食饮水( ) 4.古今异义: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5.文言句式: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字音字形:论.语( ) 不亦说.乎( ) 愠.( ) 三省.( ) 传.不习乎( ) 罔.( ) 殆.( ) 箪.( ) 好.之者( ) 曲肱.( ) 笃.( ) 7.重难词语学而时习..之( )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说乎.( ) 吾日三省....吾身( )( )( ) 愠.( ) 君子..(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十有五...( )三十而立.( ) 传.不习乎( ) 四十而不惑.( )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 )六十耳顺..( ) 七十而从心..所欲.( )( ) 不逾矩..( )( )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 人不堪.其忧(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知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于.我如浮云( )饭疏食,饮水......( )肱.gong( ) 如浮云...( )择其善者..而从之( ) 逝.者如斯.夫( )( ) 必有我师焉.( ) 不舍.昼夜( ) 博学而笃.志( ) 仁.在其中矣( ) 川.上( ) 三军( ) 三军可夺.帅( ) 匹夫..( ) 笃志..( ) 仁.在其中( ) 8.成语归纳: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9.文章主旨:本文所选的这十二章,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新人教版七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之内文言文复习PPT课件

新人教版七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之内文言文复习PPT课件
15
翻译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跟小辈们讲论文章的义理。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 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白雪纷 纷扬扬像什么?”
(3)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 以相比。”
随意、随11便
• 五、问答题
•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 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 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 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 答:时间:寒雪日 地点:内集 人 物:谢太傅与儿女 事件:讲论文义
高尚君子的行为,以宁静来提高自身 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互看文)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 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 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36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能来源于学 习。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 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
(4)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 16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了正午后友人仍没有到达,陈太丘就丢下他而离开 了,离开后友人才到。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 您和我的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正午不到,就 是没有信义,对儿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径直)走入家门 连头都不回。 4、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简直不是人啊!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2(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2(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2(一)(12分)王子敬①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②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

值顾方集宾友酣燕③,而王游历既毕指麾④好恶傍若无人。

顾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伧⑤耳。

”便驱其左右出门。

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⑥不至,然后令送著门外,怡然不屑。

(选自《世说新语》,中华书局) 【注释】①王子敬:即王献之,官中书令(相当于丞相)。

②顾辟疆:吴郡(今属江苏)人,官郡功曹、平北参军。

③酣燕:尽情地宴会。

④指麾:指点评论。

⑤伧:粗俗、鄙陋的人。

⑥移时:长时间。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2分)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傍若无人。

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3分)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4.选文选自《世说新语》“简傲”篇。

“简傲”指简慢高傲。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王献之简慢高傲的表现,并给他提点建议,使其行为得体有礼。

(4分)(二)(12分)种梨【清】蒲松龄①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

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

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

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

②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

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

我有佳梨,请出供客。

”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种。

”于是,掬梨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①,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

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瀋②,道士接浸坎上。

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

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

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乃断。

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③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

期末复习之文言文系列《潼关》课件—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期末复习之文言文系列《潼关》课件—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文题解读】
选自《谭嗣同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关城临黄河, 依秦岭,当山西、陕西、河南三省要冲, 历来为军事重地。这首诗写的是诗人途经 潼关的所观所想。
【作家作品】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 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谭嗣同参加领导戊 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害,为戊戌变法“六 君子”之一。今辑有《谭嗣同全集》。
考点三:文本品析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第一、二两句描写的 景象。
天空中翻卷着一团团云雾,异峰崛起,久远的 高云簇拥着潼关古城,那景象壮阔极了。一阵 阵猎猎的秋风吹来,将清脆的马蹄声吹散了, 古城又显出了它的寂寞。
2.请赏析“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这两句诗。
这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 了黄河与秦岭山脉的磅礴气势。所谓大河“犹 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秦岭山 脉入潼关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 应,反应了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 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模拟演练】
阅读谭嗣同的《潼关》,完成各题。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1.“秋风吹在潼关道上单骑孤行,任清脆的马 蹄声被猎猎的秋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 涛里。
2.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豪情?
表现了诗人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 望。
这首七言绝句通过对祖国山河壮丽景象的 描写,反应了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 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
【写作特色】
情感升华自然。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 “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 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应了诗人豪迈奔放的 激情和冲破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愿望, 而这同当时神州大地上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 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七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七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语文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 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 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 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语文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 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 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 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 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 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专题七 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语文
(一)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 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 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语文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 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语文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弛.担持刀 放下
(2)方.欲行 正
(3)狼亦黠.矣 狡猾
(4)狼闻.声四顾 听见
语文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牧童从树上下来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件(共26张PPT)

(八)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 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 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 党引①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 交疏②,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③。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 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 子之朋也。
期末复习课件
专题七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 楚人居贫,读《淮南方》①:“得螳螂伺蝉自鄣② 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 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 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 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 “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 缚诣③县。县官受辞④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 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 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节选自《养晦堂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 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的身上一旦养成。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 一日/吾日三省吾身 B. 语之/寥寥数语 C. 顾而笑曰/顾野有麦场 D. 至使久而即乎其故/明知故问
1.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有屠人货肉归( 卖。) (2)及走,又从之( 跟随。) (3)思狼所欲者肉( 想要。)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屠惧,示之以刃,少却。 _屠__夫__害_怕__了__,__就__拿_出__刀__子__来__(_比__画__着__)__给_狼__看__,____ _狼__稍__稍_退__了__几__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文言文阅读专项练题(一)(13分)XXX在研究《咏雪》后,对“XXX”这个人物充满兴趣。

课外他查阅《世说新语》和史书中XXX的记载,做了专题研读。

【甲】XXX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XXX;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公曰:“XXX定命,XXX告。

”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选自《世说新语•文学》)【乙】叔父XXX问:“《毛诗》何句最佳?”XXX称:“XXX作颂,XXX。

XXX永怀,以慰其心。

”XXX有雅人深致。

(选自《晋书•谢道韫传》)【丙】XXX与人围棋,俄而XXX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XXX向局。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选自《世说新语•▲》)【丁】XXX等既破坚,有驿书至,XXX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

客问之,XXX:“小儿辈遂已破贼。

”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

其矫情镇物如此。

(选自《晋书•谢安传》)【注释】①毛诗:即指《诗经》。

②遏:指XXX,XXX 是XXX的侄儿。

③“吁(xù)谟”句:意思是国家大计一定要号召,重大方针政策就及时宣告。

XXX是从政治角度肯定这一句的。

④深致:深远的意趣。

⑤屐:古代人所穿的鞋。

⑥矫情镇物:比喻故作镇静,使人无法猜度。

⑤⑥③④①②1.阅读【甲】【乙】两文,并联系《咏雪》,分析XXX 称赞XXX的原因。

(2分)2.【甲】文中画横线诗句的音韵美体现在哪里?请写出你的发觉。

(2分)3.《世说新语》共为36门,【丙】文应属于以下选项中的哪一门?并申明来由。

(3分)A.方正B.言语C.雅量D.XXX4.根据【丙】文内容,填在【丁】文横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A.了无喜色,棋如故B.喜怒无色,棋如故C.了无愠色,棋如故D.貌闲意悦,棋如故5.XXX认为【丁】文结尾处有画蛇添足之嫌。

2017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7文言文基础知识

2017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7文言文基础知识

期末复习专题七文言文基础知识一、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玩耍)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按时)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来得及)31.一狼径.去(径直)32.屠暴.起(突然)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36.目似瞑.(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狡猾)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39.一狼仍从.(跟从)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41.顾.野有麦场(看,视)42.积薪.其中(柴草)43.又数刀毙.之(杀死)44.一狼洞.其中(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屁股)46.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47.止.有剩骨(仅,只)48.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这里指攻击)50.弛.担持.刀(弛,解除,卸下;持,拿起)51.有人忧天地崩坠..(倒塌坠落)52.天果.积气(果然、果真)53.只使..坠(纵使,即使)54.充塞四虚..(四方)55.及.其家穿井(待,等到)56.国人道.之(讲述)二、重点虚词1.之⎩⎪⎪⎪⎨⎪⎪⎪⎧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习过的知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代词,它)夫君子之.行(助词,的)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久之.(助词,调整音节,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复投之.(代词,代骨头)2.而⎩⎪⎨⎪⎧相委而.去(表承接,不译)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3.盖:盖.以诱敌(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4.其⎩⎪⎪⎨⎪⎪⎧人不堪其.忧( 代词,这种 )仁在其.中矣( 指代某人的思想的一部分 )恐前后受其.敌( 指狼 )场主积薪其.中( 指麦场 )屠乃奔倚其.下( 指柴草堆 )一狼洞其.中( 指柴草堆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指屠户 )屠自后断其.股( 指狼 )5.以⎩⎪⎨⎪⎧静以.修身( 介词,用 )非志无以.成学( 介词,来 )投以.骨( 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 介词,用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介词,来 )盖以.诱敌( 介词,用来 )6.乃⎩⎪⎨⎪⎧去后乃.至( 才 )屠乃.奔倚其下( 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 才 ) 三、通假字 1.尊君在不.( 同“否”,读fǒu ,相当于“吗” ) 2.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 4.其人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 ) 四、词类活用 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 2.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 3.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 4.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 5.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 6.饭.疏食( 名词作动词,吃 ) 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8.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 9.狼不敢前.( 名词作动词,上前 ) 10.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作动词,攻击 ) 11.一狼洞.其中( 名词作动词,挖洞 )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13.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 14.苫.蔽成丘( 名词作状语,盖上 ) 15.一屠.晚归( 动词作名词,屠户 ) 16.一屠晚.归( 名词作状语,傍晚 ) 17.弛.担持刀( 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 ) 五、一词多义1.日⎩⎪⎨⎪⎧日.中不至( 太阳 )寒雪日.内集( 天 ) 2.为⎩⎪⎨⎪⎧可以为.师矣( 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3.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 懂得 ) 4.学⎩⎪⎨⎪⎧非学.无以广才( 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 学业、成就 )5.止⎩⎪⎨⎪⎧止.有剩骨( 仅,只 )一狼得骨止.( 停止 ) 6.意⎩⎪⎨⎪⎧意.暇甚( 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图 )7.敌⎩⎪⎨⎪⎧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盖以诱敌.( 敌人 )8.前⎩⎪⎨⎪⎧恐前.后受其敌( 前面 )狼不敢前.( 上前 )9.积薪⎩⎪⎨⎪⎧场主积薪..其中( 堆积柴草 )转视积薪..后( 堆积在那里的柴草 )六、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__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__ 今义:__指子女__ 2.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文章的义理__ 今义:__文章的意思__ 3.去.后乃至 古义:__离开__ 今义:__到、往__ 4.相委.而去 古义:__舍弃__ 今义:__委屈、委托__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回头看__ 今义:__照顾__6.与人期.行古义:__约定__ 今义:__日期__7.下车引.之古义:__拉,牵拉__ 今义:__引用__8.不亦君子..乎古义:__有才德的人__今义:__泛指品德高尚的人__9.可以..为师矣古义:__可以凭借__今义:__可能、许可__ 10.饭疏.食,饮水古义:__粗劣__ 今义:__疏通、疏散__11.饭疏食,饮水.古义:__冷水__今义:__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__12.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__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__今义:__无学识、无智谋的人__13.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多次__ 今义:__数词,三__14.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__精力集中__ 今义:__安静、不嘈杂__ 15.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__轻薄__ 今义:__危险、不安全__ 16.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__懈怠__ 今义:__速度缓慢__ 17.少.时古义:__稍微__ 今义:__数量小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__多少__ 今义:__几何学的简称__ 19.止增笑耳.古义:__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__今义:__耳朵__20.屠自后断其股.古义:__大腿__ 今义:__屁股__21.身亡所寄.古义:__依附,依托__ 今义:__寄托__22.因往晓.之古义:__告知,开导__ 今义:__知道__七、文言句式1.省略句。

期末复习之文言文系列《夜雨寄北》课件—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期末复习之文言文系列《夜雨寄北》课件—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夜难眠的离情别绪, 也像这秋雨一样,绵绵密密,涨满了秋池。
或:暗示了诗人的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以 及独听“巴山夜雨”而无人共语的愁闷、孤寂。
6.“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秋”有何表达作用?
点明季节,渲染寂寥、凄冷的氛围,衬托了诗 人孤单、凄凉的心情。
7.“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意蕴丰富, 请从眼前景、心中情两个方面作上点分析。
16.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情。
示例: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 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17.诗歌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亲人深切 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 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句子:君问归期末有期。
原因:诗人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即对方 未必真有信寄来询问归期,而是诗人自己假想 妻子思念、询问归期。这句看似平淡,却把自 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 婉、深情、耐人寻味。
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问一答 写出了诗人归期临近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 B.“巴山夜雨涨秋池”写夜雨交错、绵绵密密、涨满 秋池之景。作者没说什么愁, 而愁苦之情自然显现。 C.“何当共剪西窗烛”中“何当”是从“君问归期未 有期”中引发而来,“共剪”是对未来欢乐相聚的向 往。 D.“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描写的是盼望在重聚的 欢乐中追话今夜的一切,以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 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的谈话材料。
我认为应该重读的是“涨”。涨是涨满的意思。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涨”字 富于动态,既形象生动地表现雨大池满,又表 现了作者愁思满怀。
10.“巴山夜雨涨秋池”有何艺术特点?
有含蓄美。作者不直言自己因思妻而彻夜不眠, 故见秋池水涨,以凄风苦雨衬托其内心的愁闷 和处境的孤寂。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课外文言文阅读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③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陛:宫殿台阶。

③雨(yù):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④闻命: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饱而知人之饥 /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B.雨雪三日而不霁 / 切问而近思C.婴闻之古之贤君 / 有闻而传之者D.温而知人之寒 / 温故而知新(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

(3)这则故事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这则寓言选自《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中的“此”指的是什么?(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________。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作业课件 期末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基础积累和课文内容理解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作业课件 期末复习专题七 文言文基础积累和课文内容理解

(7)而出结淤友泥而.而别.不(染连(连词词连,,连词表词表,顺,顺接表表接转转折)折)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介词,被 )
(8)为众服为.确论( 动词,认为 )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动词,形成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和战士从军多年,经历了数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归来。 (2)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的生活态度。 【解析】本文借赞美莲花,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
10.结合文章,分析周敦颐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的原因。 “隐逸者”,隐居的人,指封建社会里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隐居避 世的人。陶渊明弃官不做,寄情山水,正是周敦颐所说的“隐逸者”的 情怀,周敦颐自然也就把陶渊明喜爱的菊看作是“花之隐逸者”了。
(4)以我酌油知之。 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可以远远地欣赏,却不可靠近赏玩啊。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7)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一位学者在寺庙中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 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二、课文内容理解 (一)孙权劝学
1.文题是“孙权劝学”,孙权为什么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很重要。劝说时,首先向吕蒙指出 学习的必要性;当吕蒙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 说法,回应吕蒙军中多务的推辞,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陈太丘与友期比较阅读一[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归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9。

[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二[甲]陈太丘与友期[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

②[俟]等待。

③[欤yú]句末语气词.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①尊君在不.?②诺,期返而食.。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②相委.而去③故人来,方.与之食④恐.其自食其言也19.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期日/中 B.对/子骂父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①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注释】①捐:抛弃,舍弃。

②哓(xiāo):吵嚷,争吵。

此指进谗言。

③谮:诬陷,中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多信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不如捐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以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以骨D.卒献之/生卒年月(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3)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其中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并驱如故________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③意暇甚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叙述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急,扣人心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复习专题七文言文基础知识一、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玩耍)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按时)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23.非宁静..(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无以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来得及)31.一狼径.去(径直)32.屠暴.起(突然)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36.目似瞑.(闭上眼睛)37.狼亦黠.矣(狡猾)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39.一狼仍从.(跟从)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41.顾.野有麦场(看,视)42.积薪.其中(柴草)43.又数刀毙.之(杀死)44.一狼洞.其中(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屁股)46.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47.止.有剩骨(仅,只)48.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这里指攻击)50.弛.担持.刀(弛,解除,卸下;持,拿起)51.有人忧天地崩坠..(倒塌坠落)52.天果.积气(果然、果真)53.只使..坠(纵使,即使)54.充塞四虚..(四方)55.及.其家穿井(待,等到)56.国人道.之(讲述)二、重点虚词1.之⎩⎪⎪⎪⎨⎪⎪⎪⎧学而时习之.( 代词,指学习过的知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代词,它 )夫君子之.行( 助词,的 )又数刀毙之.( 代词,它,指狼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的 )久之.(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复投之.( 代词,代骨头 )2.而⎩⎨⎧相委而.去( 表承接,不译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却 )3.盖:盖.以诱敌(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4.其⎩⎪⎪⎨⎪⎪⎧人不堪其.忧( 代词,这种 )仁在其.中矣( 指代某人的思想的一部分)恐前后受其.敌( 指狼 )场主积薪其.中( 指麦场 )屠乃奔倚其.下( 指柴草堆 )一狼洞其.中( 指柴草堆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指屠户 )屠自后断其.股( 指狼 )5.以⎩⎪⎨⎪⎧静以.修身( 介词,用 )非志无以.成学( 介词,来 )投以.骨( 介词,把 )以.刀劈狼首( 介词,用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介词,来 )盖以.诱敌( 介词,用来 )6.乃⎩⎨⎧去后乃.至( 才 )屠乃.奔倚其下( 于是,就 )乃.悟前狼假寐( 才 )三、通假字1.尊君在不.( 同“否”,读fǒu ,相当于“吗” )2.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其人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 )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3.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4.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5.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6.饭.疏食( 名词作动词,吃 )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8.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9.狼不敢前.( 名词作动词,上前 )10.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作动词,攻击 )11.一狼洞.其中( 名词作动词,挖洞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13.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14.苫.蔽成丘( 名词作状语,盖上 )15.一屠.晚归( 动词作名词,屠户 )16.一屠晚.归( 名词作状语,傍晚 )17.弛.担持刀( 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 )五、一词多义1.日⎩⎨⎧日.中不至( 太阳 )寒雪日.内集( 天 )2.为⎩⎨⎧可以为.师矣( 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3.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 懂得 )4.学⎩⎨⎧非学.无以广才( 学习 )非志无以成学.( 学业、成就 ) 5.止⎩⎨⎧止.有剩骨( 仅,只 )一狼得骨止.( 停止 ) 6.意⎩⎨⎧意.暇甚( 神情、态度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图 ) 7.敌⎩⎨⎧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盖以诱敌.( 敌人 ) 8.前⎩⎨⎧恐前.后受其敌( 前面 )狼不敢前.( 上前 ) 9.积薪⎩⎨⎧场主积薪..其中( 堆积柴草 )转视积薪..后( 堆积在那里的柴草 ) 六、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__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__今义:__指子女__2.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文章的义理__ 今义:__文章的意思__3.去.后乃至 古义:__离开__ 今义:__到、往__4.相委.而去 古义:__舍弃__ 今义:__委屈、委托__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回头看__ 今义:__照顾__6.与人期.行 古义:__约定__ 今义:__日期__7.下车引.之 古义:__拉,牵拉__ 今义:__引用__8.不亦君子..乎 古义:__有才德的人__今义:__泛指品德高尚的人__9.可以..为师矣 古义:__可以凭借__ 今义:__可能、许可__10.饭疏.食,饮水 古义:__粗劣__ 今义:__疏通、疏散__11.饭疏食,饮水.古义:__冷水__今义:__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__12.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__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__今义:__无学识、无智谋的人__13.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多次__ 今义:__数词,三__14.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__精力集中__ 今义:__安静、不嘈杂__15.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__轻薄__ 今义:__危险、不安全__16.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__懈怠__ 今义:__速度缓慢__17.少.时古义:__稍微__ 今义:__数量小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__多少__ 今义:__几何学的简称__19.止增笑耳.古义:__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__今义:__耳朵__20.屠自后断其股.古义:__大腿__ 今义:__屁股__21.身亡所寄.古义:__依附,依托__ 今义:__寄托__22.因往晓.之古义:__告知,开导__ 今义:__知道__七、文言句式1.省略句。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寒雪日”之前省略了介词“于”)(2)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了代词“之”)(3)投以骨(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投之以骨”)(4)一狼仍从(省略了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5)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6)一狼洞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其中”)(7)屠乃奔倚其下(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屠乃奔倚于其下”)(8)顾野有麦场(省略了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9)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省略了主语“屠”,可补充为“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2.倒装句。

(1)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所似何”,像什么东西)(2)投以骨(“以”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3)意暇甚(正常语序应为“意甚暇”)(4)身已半入(正常语序应为“身已入半”)(5)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正常语序应为“而两狼如故之并驱”)3.判断句。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即”表示“这就是”,“也”在这里表加强判断语气)(2)贤哉,回也!(“也”表判断)八、重点句子翻译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__不久,雪下得更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__ 2.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__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__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真不是人哪!与别人相约同行,丢下我走了。

__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就会罔然无所得;只思考而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__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__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__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__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__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__8.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__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__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__ 10.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__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__1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骨头已经扔光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__1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__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

__1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_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其中的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__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_想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部。

__1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__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__16.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__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

__17.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__日月星辰,也是聚集的气体中发光的东西。

__九、问题探究1.《咏雪》在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__作者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