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查对制度

合集下载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的相关规定及措施范文(三篇)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的相关规定及措施范文(三篇)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的相关规定及措施范文查对制度是一种组织管理的措施,旨在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避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查对制度的相关规定和措施,并强调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查对制度的相关规定1.明确查对的对象和范围:查对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核对的工作环节,包括文件、数据、账目、物品等各类资源。

同时要明确查对的目的,即为了减少错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2.明确查对的方法和程序:查对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人工查对、电子系统的自动核对等。

在确定具体的查对方法时,要根据工作内容和需求来决定合适的方式,确保可以达到查对的效果。

3.明确查对的责任和权限: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查对责任和权限,确保各级岗位之间的查对关系和权限分工清晰。

不同职责的员工应当对其工作的准确性负责,并且有权对相关工作进行核对。

4.明确查对的频率和时机:查对可以定期进行,也可以在特定事件或环节中进行。

要根据不同工作的特点确定查对的频率和时机,避免出现疏漏和错误。

二、查对制度的相关措施1.建立查对记录和反馈机制:对于每次查对的结果,要建立相应的记录和反馈机制。

记录可以包括查对的具体内容、时间和结果等,以供后续参考和核查。

同时,相关人员应该对查对结果进行反馈,共同分析原因和改进方法。

2.加强培训和宣传工作:将查对制度纳入员工培训计划,并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活动。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查对意识和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执行查对制度。

3.利用技术手段提高查对效率: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软件和设备,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查对工作。

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大大提高查对的效率和准确性。

4.加强监督和督促:要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和督促机制,确保查对制度的执行。

监督人员要及时发现问题和违规行为,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三、查对制度的重要性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具有以下重要性:1.保证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查对制度可以排除工作中的错误和疏漏,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023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查对制度

2023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查对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查对制度定义:指为防止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和医疗器械、设施、药品等进行复核查对的制度。

应当涵盖患者身份识别、临床诊疗行为、设备设施运行和医疗环境安全等相关方面。

每项医疗行为都必须查对患者身份。

应当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查对方式,严禁将床号作为身份查对的标识。

为无名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须双人核对。

用电子设备辨别患者身份时,仍需口语化查对。

医疗器械、设施、药品、标本等查对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一)临床科室:1.医嘱查对制度(1)医嘱经医生录入后主班护士确认后方可执行。

(重点确认:床号、患者信*息、开始时间、医嘱内容、频次、用法、首日执行次数、首次执行时间、停止时间等)(2)对有疑问的医嘱,须向有关医生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3)对有疑义的医嘱暂不处理,通知医生,并记录于《模糊、可疑、超常规医嘱登记本》,将新开医嘱做相应核查,确认无误后执行。

(4)医生补开抢救医嘱,经两人核对后护士通过护士长授权在电脑上补签执行时间、执行者姓名,应与《抢救患者口头医嘱记录本》记录内容保持一致。

每日下班前检查IIH系统中病人当日执行计划完成情况,并对未执行的医嘱进行交班。

(5)每日下班前检查本班医嘱执行情况,并对未执行的医嘱进行书面交班。

(6)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执行时应严格三查八对。

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包括服药、各种注射、静脉维持)(1)服药、注射、输液时必须扫码执行,并严格进行三查八对。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2)备药前检查药品的质量,注意有无变质,瓶身有无裂缝,注意有效期及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的药物,使用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

(5)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1. 医嘱查对制度⑴医生在电脑及病历上下达医嘱后,办公室护士在电脑及病历上审核确认。

①长期医嘱由办公室护士确认后生成各种执行单(口服、注射、治疗等)。

每日全面核对医嘱,核对者在医嘱联系本上签字。

②临时医嘱由办公室护士抄写或打印加药单或执行单,另一名护士核对医嘱后执行。

③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⑵抢救病人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必须复述一遍,待医生确认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用完后的空安瓿,经双人核对后弃去,严格规定除紧急抢救急危重症病人外不得执行口头医嘱。

⑶交班者下班前应将医嘱处理、核对好,若遇特殊情况,应做好交班;接班者应检查上一班医嘱处理核对情况,并及时给予完善。

2. 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⑴服药、注射、输液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⑵备药前检查药品的质量,注意有无变质,瓶身有无裂缝,有效期及批号等,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楚不得使用。

⑶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⑷易致过敏药物,使用前应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制药物时要反复核对,用后保留空安瓿及余液处理记录。

⑸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

⑹发药或注射时,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与医嘱核对,核实正确并向病人解释清楚后方可执行,必要时与医生联系。

3. 输血查对制度⑴治疗室查对:①查有效期、血液有无凝块或溶血、血袋封口及配血条是否完整。

②将血库报告单和血型报告单上的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与病历核对。

③查血库报告单与血袋标签上的血型、血制品名称、血袋号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结果。

④以上信息均需二人核对。

⑵床边核对:携血型报告单、血库报告单、血制品至床边,需二人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血型、血袋外观、有效期、交叉配血报告,清醒患者应进行血型的双向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⑶输血过程中发生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保留血袋及输血器,以备送检,汇报医师进行必要的处理。

检验科查对制度(5篇)

检验科查对制度(5篇)

检验科查对制度1、接收检验单时,要查填写是否符合规范,查临床诊断,检验标本和检验目的的填写是否清楚,查交费手续。

2、采集标本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验目的。

3、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4、检验时,查对试剂、检验项目和应插入的质控物,检验目的与标本是否相符。

5、检验后,查对检验项目,填写报告是否符合规范。

查对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是否相符,如发现严重不符或结果特别异常,要立即复查和查找原因并汇报专业主管。

必要时,要与临床经治医师联系,不能简单发出报告,并作书面记录。

6、发送报告时,查对科别,病区和检验结果是否有遗漏。

检验科工作查对和交接班制度本制度对科室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查对和交接班等任务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保证实验室安全及医疗安全,避免差错及纠纷的发生。

2.范围:适用于检验科所有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各项查对和交接班的管理。

3.职责:科主任负责对检验科的工作查对和交接班制度的制定。

分管科主任负责落实各项具体措施,并监督贯彻执行。

4.要求:(1)采集者在门诊标本采集前仔细核对____和条码标签内容,如患者姓名、年龄、检验项目、标本容器等,并与患者本人进行交流以确定患者身份,无误后将标签一联贴于真空管或标本盒上,并根据相应操作程序进行采集。

(2)接收标本须严格实行核对制度,包括对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病床号、标本类型、标本量、容器、标识、检验目的等的审核,所送标本必须与条形码上标本信息相符,不符合要求的应退回重送。

在核对检验标本的同时,应查对临床医生检验申请是否正确、完整、规范,如有不符合要求者,应予退回,要求在纠正以后,再予接收。

(参照各实验室样本接收、拒收及处理标准操作程序)(3)报告单审核时,认真查对检验报告内容,包括检验项目中文名称、报告单位、标本类型、参考范围、异常值提示、唯一编码、标本采集和接收日期时间、报告日期时间、备注、检验者和报告者的双签名。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医院查对制度是指医院为了确保医疗服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查对制度。

该制度通过对医疗行为、医疗设备和医疗用品等方面的查对,旨在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一、查对内容1.医疗行为查对医院应建立医疗行为查对制度,确保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遵循标准操作规程,减少操作失误。

例如,手术前,医生、护士和患者应进行手术部位标记查对,以确保手术部位的准确性;药品使用前,药师和护士应进行药品名称、剂量和途径的查对,以防止药物错误使用等。

2.医疗设备查对医院应建立医疗设备查对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例如,手术室内的手术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查对,包括手术台、手术灯、监护设备等,以确保设备的完好和操作的准确性。

3.医疗用品查对医院应建立医疗用品查对制度,确保医疗用品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例如,手术室内的手术器械应进行查对,包括手术刀、钳子、缝合线等,以防止使用过期、损坏或者错误的医疗用品。

二、查对流程1.确定查对对象医院应根据不同科室和业务流程,确定查对的对象,包括医疗行为、医疗设备和医疗用品等。

2.制定查对标准医院应制定查对标准,明确查对的内容和要求。

例如,手术前的手术部位标记查对,应明确标记的位置、方式和标记人员等。

3.培训医务人员医院应组织培训,确保医务人员了解查对制度的内容和要求,并掌握正确的查对操作方法。

4.执行查对操作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按照查对标准执行查对操作。

例如,在手术前,医生、护士和患者进行手术部位标记查对,确认手术部位的准确性。

5.记录查对结果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查对的结果,包括查对的时间、查对人员和查对结果等。

这样可以为医疗事故的溯源提供依据。

6.定期评估和改进医院应定期评估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例如,通过医疗事故的回顾和分析,找出查对制度存在的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三、查对的意义1.提高医疗质量通过查对制度的执行,可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1、临床科室(1)使用药品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二注意。

三查:查药品、剂量、标签、有效期。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品、浓度、剂量、时间、用法。

二注意: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用后注意观察反应。

(2)发药前应向伤病员交待清楚,如病人提出疑问,应重新查对一次。

(3)使用毒麻限制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4)每天查房后,长期与临时医嘱转抄完应予查对,方可执行,值班护士接班时查对上一班执行情况,护士长每周全面查对一次。

(5)取血、采血时,须查对姓名、血型、质量、日期、准确无误后方可输入。

2、药房:(1)配方时应严格执行三查四对。

三查:查药品配方、用法、禁忌。

四对:对药品、剂量、含量、用途。

(2)发药时应七对一交待七对:对姓名,性别,年龄,药品,剂量,用法,日期一交待:交待用法及注意事项3、检验室:严格执行三对,四查,一注意三对:收集标本时对病室、床号、姓名。

四查:检验应查姓名,检验目的,结果,怀疑项目。

一注意:收集标本时注意是否符合要求。

4、放射科:严格执行五查二对一注意。

五查:查科别、姓名、年龄、性别、检查目的。

二对:对部位,片号。

一注意:注意造影剂过敏反应。

5、供应室:严格执行二查、二对二查:准备制疗包时,查卡片,器械数量。

二对:发治疗包时,对名称、消毒日期。

6、手术室:严格执行五查三数一注意五查:查床号、姓名、疾病、部位、过敏试验。

三数:缝合前数纱布块、缝针、器械。

一注意:使用麻醉药品时应注意查明药名、浓度、剂量、使用方法。

7、心电图等医技科室检查时,要查对科别姓名、年龄、性别、部位,检查目的。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18项核心制度 - 查对制度

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18项核心制度 - 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一、医嘱查对:1.开具医嘱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等。

2.应班班查对医嘱。

夜班查对当日医嘱;总查对由护士长组织,每周1次。

其内容包括医嘱单、执行卡、各种标识(饮食、护理级别、过敏、隔离等)。

3.查对、处理医嘱者,须签全名。

4.对转抄医嘱须由另外一人核对。

转抄医嘱者与查对者均须签名。

5.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完整复述一遍,经医师复核无误后,方可执行。

抢救完毕,医师应在6小时内补开医嘱并签名。

6.查对时有疑问的医嘱,必须与医师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和转抄。

二、服药、注射、输液、处置查对:1.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1)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注射、处置后查。

(2)八对:对住院号/门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2.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信息(如身份证号、姓名、住院号、出生年月等)确认患者身份,禁止将房间号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3.对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无法陈述姓名的患者,由陪同人员陈述患者身份信息,并及时佩戴腕带。

对无法陈述姓名且无人陪伴的患者,可临时采取其他方式标记其身份(如无名氏+性别+来院时间等),并佩戴腕带,由双人查对确认。

4.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有效期和批号有无超期。

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5.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6.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

使用特殊管理药品及高警示药品时,应严格执行相关文件规定,经过双人核对,特殊时间段,本岗位仅有一人时,采用单人双次复核查对和两次签字。

用后保留空瓶及时交回药房。

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7.发药、注射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8.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并留下空瓶,经另一人核对并在药袋或药瓶上签名后方可使用。

查对制度(完整版)

查对制度(完整版)

查对制度(完整版)查对制度(一)基本要求1、护士在执行任何一项护理、治疗工作时都必须思想集中,全神贯注,认真执行操作规范和查对制度。

2、执行任何操作、治疗都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

即操作前、中、后各查对一次。

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用法、时间、有效期,并注意用药前的过敏史、配伍禁忌和用药的反应。

3、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有否变质、混浊、沉淀、絮状物等,查看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二)医嘱查对制度1、凡用于患者的各类药品、各类检查和操作项目,医师均应下达医嘱。

护士转录医嘱必须准确、及时。

2、护士对可疑医嘱应与医生核对后再执行。

在紧急抢救患者时,护士可执行口头医嘱,但必须复述,无误后执行,并保留所用安瓿,经2人核对后弃之。

事后督促医师及时、据实补开医嘱并签名。

3、医嘱必须及时处理、核对并签署全名。

护士交接班时应检查医嘱是否处理完毕,值班期间随时查看有无新开医嘱。

医嘱转录整理后,须另一护士查对。

4、当日医嘱应执行三班查对制度并由查对者签名。

即:主班查对日间全部长期医嘱和临时医嘱;大夜班查对小夜班所有长期及临时医嘱;主班查对大夜班所有长期及临时医嘱,每周进行一次全病区所有已执行的长期医嘱的总核对。

5、抢救病人时,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执行者必须复述一遍,经医生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抢救用药的安瓿,经两人核对后在弃之。

抢救结束后应补开抢救医嘱,由执行者签时间、签全名。

6、紧急医嘱应在15min内执行,要求先执行、后签署姓名和执行时间。

凡需下班执行的临时医嘱,应交待清楚,并做好记录。

(三)口服给药查对制度1、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2、用药前应检查药品质量、有效期和批号,做到三不用:不用标签不清或无标签药物;不用变色、混浊、沉淀药物;不用可疑(剂量、药名不清)药物。

3、药物摆放后必须2人核对(即摆放者、发放者各自核对),无误后方可发给患者。

4、发药时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及用法。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一)定义:查对制度指为防止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和医疗器械、设施、药品等进行复核查对的制度。

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的查对制度应当涵盖患者身份识别、临床诊疗行为、设备设施运行和医疗环境安全等相关方面。

2.每项医疗行为都必须查对患者身份。

应当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查对方式,严禁将床号作为身份查对的标识。

为无名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须双人核对。

用电子设备辨别患者身份时,仍需口语化查对。

3.医疗器械、设施、药品、标本等查对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实施细则1.查对制度应当涵盖患者身份识别、临床诊疗行为、设备设施运行和医疗环境安全等相关方面。

包括但不限于开具和执行医嘱、给药、手术/操作、麻醉、输血、检验标本采集、检查、发放营养膳食、接送转运患者、检验检查结果/报告等环节的行为均需要进行复核查对。

2.每项临床诊疗行为都必须查对患者身份。

身份查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门急诊号)、身份证号(护照号或其他身份ID)、出生年月日、电子设备身份认证(包括腕带或其他可穿戴设备上的二维码、条形码等)等,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查对方式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住院号、姓名+门急诊号等。

3.核对姓名时,请患者主动陈述本人姓名以便确认。

禁止使用病房号或床位号进行身份核对。

医用腕带信息可替代患者床头卡信息,但仍需患者以口语化方式,如陈述自己姓名以确认身份。

用电子设备辨别患者身份时,仍需口语化查对。

4.医务人员对无法陈述姓名的患者进行身份查对时,可由其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并按患者姓名和住院号(或门、急诊号等)等两种以上身份查对方式实施查对确认并及时佩戴腕带;对无法陈述姓名且无人陪伴的患者可临时采用其他方式标记其身份(如“无名氏+性别+来院时间”等)并佩戴腕带,并通过两种以上方式由双人进行查对确认。

查对制度(二)基本要求1.医疗器械、设施、药品、标本等查对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实施细则1.重点查对的诊疗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1)医嘱查对包括处理医嘱时、抢救患者时,及日常医嘱的查对等;(2)治疗查对包括手术、操作、输血、输液、注射、给药时的查对等;(3)标本查对包括留取血液、体液或组织器官等各类标本时、检验或制作病理片时的查对等;(4)检查查对包括部位和目的、有无禁忌的查对等;(5)发放报告查对等;(6)发放营养膳食、接送转运患者查对等。

查对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查对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查对制度的内容有哪些查对制度的内容有哪些:查对制度查对制度一、临床科室查对制度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等。

2、医师在进行各种检查或治疗操作前,应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与部位。

操作前必须全面检查器械用品等是否适宜及完好。

3、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时查;服药、注射、处臵前查;服药、注射处臵后查。

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4、医嘱须查对后方可执行,执行医嘱时,不明白要核查清楚。

口头医嘱、医嘱不全、未签名、未注明时间、剂量、用法者不执行。

执行后一定要签字。

5、抢救时,对口头医嘱,护士要重复一遍后,方可执行。

使用急救药及麻醉药时,须经二人核对。

6、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7、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制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时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8、输血⑴护理人员在给病人配血、抽血、验血型时,必须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床号,领血前必须仔细核对并履行签字手续。

⑵输血前,应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血型、种类、剂量、住院号、交叉实验单、反应卡、血袋号,需经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⑶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9、医护人员在整理、抄录和执行医嘱时,必须认真、仔细、准确、及时,反对盲目执行医嘱,发现有不合理、错误或疑问时,应暂时停止,并及时向有关医师提出,待得到解决时再执行。

二、手术室查对制度1、手术室接病人时,必须根据手术通知单,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及其标志。

2、查对是否注射好术前用药及解大、小便。

3、手术护士、医师及麻醉人员手术前再次核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

4、有关人员要查无菌包内灭菌指标,手术器械是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合乎要求。

护理查对制度

护理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一、医嘱查对制度(一)各类医嘱均由两名护士进行查对,每日医嘱班班查对。

(二)护士长每周组织医嘱查对两次。

抢救患者时,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述一遍,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空安瓿,抢救结束后二人核对后弃掉,并保留原始抢救记录。

(三)查对医嘱必须认真,一丝不苟,将查出的问题及时登记立即予以纠正,并反馈给护士长。

(四)所有住院病历,夜班需全部查对一遍,当天未查到的病历第二天要补查。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一)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进行“三查八对”。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二)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

1.摆药后必须经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备药前要检查药名、规格、剂量、用法及医嘱是否相符,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瓶、安瓿、有无裂痕,查对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不得使用。

2.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物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

3.发药及注射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并向患者解释后方可执行,必要时及医生联系。

三、输血查对制度(一)采集血标本时,必须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做到准确无误,两位以上患者同时配血时,血标本要分别、分次采取。

(二)接血者及送血者共同核对血型、血袋号、血量是否相符,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等、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血,并在输血护理记录单上签名。

(三)输血时双人核对,两名医务人员,持病历共同到病人床旁,全面再次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输血时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输血完毕血袋按规定时间送回输血科。

四、手术患者查对制度(一)术前准备及接患者时,应查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

(二)查配血报告,术前、术中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

查对无菌包内灭菌指示剂以及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三)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核对纱垫、纱布、缝针、器械的数目是否及术前相符。

简述查对制度的内容

简述查对制度的内容

简述查对制度的内容引言:查对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旨在保证信息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对查对制度的内容进行简述,并探讨其在组织运营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查对制度的定义和目的查对制度是指在信息处理过程中,通过对已有信息的核对和比对,验证其准确性和一致性的管理制度。

其目的是找出信息中可能存在的错误、瑕疵或遗漏,提高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减少错误和风险。

二、查对制度的内容1. 数据核对:对于数据收集、录入和处理过程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核对比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核对内容包括数据的来源、时间、格式、内容等方面。

2. 文件查对:对于组织内外流转的各类文件、文档和报告,进行查对审核,确保文件的合规性和一致性。

查对内容包括文件的格式、内容、签署等方面。

3. 资料比对:对于组织内外部的各种资料,进行比对核实,确保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比对内容包括资料的来源、真实性、完整性等方面。

4. 业务审核:对于组织内的各项业务操作和流程,进行审核比对,确保业务的规范性和合规性。

审核内容包括操作步骤、权限控制、合规性等方面。

三、查对制度的作用和意义1. 提高工作质量:通过查对制度,能够有效避免信息错误、遗漏和瑕疵的出现,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保证了工作的质量。

2. 降低风险和成本:通过查对制度,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错误和问题,避免错误引发的风险和成本,保证了组织运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加强内部协作:通过查对制度,能够促进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确保信息在不同部门间的一致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能力。

4. 增加客户信任:通过查对制度,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和可靠的信息,增加客户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促进业务的发展和持续稳定增长。

四、查对制度的实施步骤1. 制定查对标准: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关的查对标准,明确查对的内容和要求。

2. 指定查对责任人:明确查对的责任人,并对其进行培训和指导,确保责任人具备查对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医院护理部查对制度

医院护理部查对制度

医院护理部查对制度引言概述:医院护理部是医疗机构中负责照顾患者并提供基础护理服务的重要部门。

为了确保医疗过程的准确性和患者的安全性,医院护理部需要建立和执行查对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护理部查对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内容。

一、查对制度的重要性1.1 提高医疗过程的准确性查对制度可以帮助护士在执行医疗工作时进行核对,确保操作的准确性。

例如,在给患者服药时,护士可以通过查对制度确认患者的身份、药物的名称和剂量,避免因为疏忽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1.2 提升患者的安全性通过查对制度,护士可以在医疗过程中发现潜在的错误或疏漏,及时进行纠正,确保患者的安全。

例如,在进行手术准备时,护士可以通过查对制度确认手术器械的数量和种类,避免手术中发生遗漏或错误使用的情况。

1.3 保障医院的声誉和信誉医院护理部查对制度的执行可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信誉度。

通过准确和安全的医疗过程,医院可以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提升医院的声誉。

同时,查对制度也可以帮助医院避免因为疏忽或错误导致的医疗纠纷,保护医院的利益。

二、查对制度的具体内容2.1 身份核对在执行医疗工作之前,护士需要与患者核对其身份信息,确保将医疗服务提供给正确的患者。

这可以通过询问患者的姓名、出生日期等信息来完成。

2.2 药物核对在给患者服药时,护士需要核对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给药途径等信息,确保给予患者正确的药物,并避免因为错误的药物使用而导致的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

2.3 手术器械核对在手术准备阶段,护士需要核对手术器械的数量和种类,确保手术过程中不会发生器械遗漏或错误使用的情况。

这可以通过与手术室人员共同完成,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三、查对制度的执行流程3.1 制定查对制度的标准和规范医院护理部需要制定查对制度的标准和规范,明确每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

这可以通过制定操作手册或培训课程来实施。

3.2 培训护士和相关人员医院护理部需要对护士和相关人员进行查对制度的培训,确保他们理解和掌握查对制度的内容和执行流程。

查对制度的内容

查对制度的内容

查对制度的内容篇一:查对制度护理查对制度1.电子医嘱查对制度1.1处理长期医嘱或临时医嘱时要记录处理时间,执行者签全名,若有疑问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各班医嘱均由当班护士两名进行查对。

1.2主管护士和夜班护士对当日医嘱要进行查对,每日大核对一次,并根据需要进行重整。

整理医嘱后需经另一人查对,方可执行。

1.3抢救患者时,下达口头医嘱后执行者必须复诵一遍,由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时间允许情况下,执行write down,read back程序。

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全医嘱,执行者签全名,执行时间为抢救当时时间。

1.4医嘱每班查对,每日总查对,护士长每周总查对医嘱一次。

查对内容包括医嘱单(计算机医嘱)、执行卡、各种标识(饮食、护理级别、隔离)等,并设医嘱查对记录本。

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2.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

2.1.1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2.1.2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和有效期。

2.2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有无变质、针剂有无裂缝及标签、有效期和批号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2.3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松动、裂缝。

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2.4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配制药液时必须用PDA扫描进行医嘱核查及自动配制时间记录。

2.4.1执行医嘱时PDA查对及执行流程:先扫描治疗卡标签条码→再扫描患者手腕带→确认信息无误→同时问患者姓名→患者/家属陈述姓名→确认无误后按各治疗操作要求执行治疗或护理→执行完成后再次扫描治疗卡条码结束治疗或护理。

2.4.2更换液体PDA确认及执行流程:先扫描输完的标签条码→再扫描接上液体的标签条码→然后扫描患者腕带→确认信息无误→要患者/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无误后执行更换液体。

2.5对易致过敏的药,给药前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

查对制度(医院规章制度)

查对制度(医院规章制度)

查对制度1.临床科室(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2.手术室(1)接病员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拟施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带的术中用药以和病历与资料、术前备皮等。

(2)实施麻醉前,麻醉师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在麻醉前要与病人主动交流作为最后核对途经。

同时要知道患者是否有已知的药物过敏。

(3)手术切皮前,实行“暂定”,由手术者与麻醉师、护士再次核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后方可开展手术。

(4)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5)除手术过程中神志清醒的患者外,应使用“腕带”作为核对患者信息依据。

(6)对使用各种手术体内植入物之前,应对其标示内容与有效期的进行逐一核查。

3.药房(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医师签名是否正确。

(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逐步推广使用条形码进行核对。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5.检验科(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一、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而制定的一项重要制度。

它通过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医嘱、用药、手术操作等环节,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1. 查对制度的目的查对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通过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医嘱和操作步骤,可以减少医疗错误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2. 查对制度的内容(1)患者身份核对:在患者就诊时,医务人员应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身份信息,确保患者的身份准确无误。

(2)医嘱核对:医务人员在执行医嘱之前,应核对医嘱的内容,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等,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准确性。

(3)手术核对:在进行手术前,医务人员应核对手术部位、手术名称、患者身份等信息,以避免手术错误的发生。

(4)用药核对:在给患者用药时,医务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药物名称、剂量等信息,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3. 查对制度的实施步骤(1)明确责任:医疗机构应明确查对制度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2)培训教育: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了解查对制度的要求和操作方法。

(3)标准化操作:医疗机构应制定查对制度的操作规范,明确每一个环节的执行步骤和要求。

(4)严格执行:医务人员在执行医疗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查对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每一个环节的查对工作得到落实。

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确保患者身份准确无误而制定的一项重要制度。

它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患者的身份信息被正确识别,避免患者信息混淆和错误操作。

1.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目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医疗机构能够准确识别每位患者的身份信息,避免患者信息混淆和错误操作,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2.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措施(1)佩戴身份标识:医疗机构要求患者佩戴身份标识,包括住院号、姓名、性别等信息,以便医务人员能够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四查十对制度

四查十对制度

四查十对制度四查十对制度是一种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一、查对制度1. 医嘱查对制度:转抄医嘱时,需经另一人查对,每日查对医嘱至少一次,夜班查对至少两次,每周护士长按三严查对方式抽查至少两次。

2. 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每次给药或注射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

即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3. 手术病人查对制度:接病人时,应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手腕带;手术前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手腕带、性别、诊断、手术部位;手术器械及敷料应两遍唱点。

4. 输血查对制度:取血时认真核对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和溶血、血瓶有无橡胶塞塞紧无渗漏;血瓶上标签有采血日期、血型标记清楚;输血前须再次核对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及血型;输血时需观察病人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止输血,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5. 饮食查对制度:每日查对菜谱与实际饭菜是否相符;分餐前查对饭菜与餐单是否相符;送餐具查对饭菜质量有无变质、发霉。

二、四查制度1. 护理人员“四查”制度:护理人员在晨间护理、治疗和巡视病房时,应查看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特殊治疗;查看病人的体位是否舒适,卧位是否正确;查看病人的皮肤有无压疮,有无坠床及导管脱落的危险;查看病人的饮食及排泄情况。

2. 护理人员“四查”制度:护理人员在晨间护理时,应查看病人的意识及瞳孔变化;查看病人的体位是否舒适,卧位是否正确;查看病人的皮肤有无压疮及坠床和导管脱落的危险;查看病人的饮食及排泄情况。

3. 护理人员“四查”制度:护理人员在交接班时,应查看病人的病情变化及夜间睡眠情况;查看特殊病人的重点观察项目;查看新入院病人的入院介绍和健康指导;查看病人所需的特殊治疗和护理措施。

4. 护理人员“四查”制度:护理人员在晚间护理时,应查看病人的意识及瞳孔变化;查看病人的体位是否舒适,卧位是否正确;查看病人的皮肤有无压疮及坠床和导管脱落的危险;查看病人的饮食及排泄情况。

查对规章制度(核心规章制度)

查对规章制度(核心规章制度)

查对规章制度(核心规章制度)
第一条,为了规范管理和保障工作秩序,公司制定了查对规章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员工,包括全职员工、兼职员工和临时工。

第三条,核心规章制度是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所有员工必须严格遵守,不得违反。

第四条,员工在工作中必须按照公司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查对,确保工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五条,在进行查对过程中,如发现任何错误或异常情况,员工应及时向上级主管或相关部门报告,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条,公司将定期对员工进行查对规章制度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员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并能够正确执行规定。

第七条,对于违反查对规章制度的员工,公司将按照公司规定
进行相应的处罚,严重者将受到纪律处分。

第八条,公司将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查对规章制度的执
行和落实,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将严肃处理。

第九条,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调整查对规章制度,
确保其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

第十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如有变动将另行通知。

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指为防止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和医疗器械、设施、药品等进行复核查对的制度。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须严格确认患者身份,履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住院号(门诊号)两项核对患者身份。

为了确保安全也可另加年龄、性别、床号等信息进一步确认患者身份,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确认患者身份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

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让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

为无名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须双人核对,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治疗。

一、医嘱查对(一)医师开具医嘱、处方或进行诊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等信息。

(二)执行医嘱时,值班护士必须认真阅读医嘱内容,对有疑问的医嘱须与医师确认,无误后打印各种执行卡。

((三)处理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

四)处理医嘱者及查对者,均应签全名。

临时医嘱执行者,要记录执行时间。

(五)所有医嘱须经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特殊医嘱须有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六)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确认后执行,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抢救完毕,医师要及时补开医嘱并签名。

安瓿保留至抢救结束,经两人核实后方可弃去。

二、服药、注射、处置查对(一)服药、注射、处置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九对”制度(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九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及过敏史)。

(二)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注意有效期和批号,溶液有无沉淀、浑浊、絮状物等(须在振动后观察)。

如质量不符合要求、有疑问、标签不清者,一律不得使用。

(((三)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四)口服药应协助患者服用后,方可离开。

五)易致过敏药物,如青霉素、头孢类等,给药前必须询问有无过敏史,检查皮试结果,皮试阴性方可应用;如皮试阳性,禁止应用,并在病历牌、腕带予以标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对制度
一、目的
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特制定查对制度。

二、定义
临床和医技科室医务人员在各项诊疗活动过程中,执行查对制度的流程标准。

三、职责
1、医务科负责制定和修订查对制度。

2、医疗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负责监督检查本科室查对制度的执行。

3、医务科负责监督检查全院查对制度的执行。

4、分管副院长负责监督检查医务科查对制度的落实情况。

四、标准
1、医嘱查对制度
(1)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和执行人签名制度, 医师开出医嘱后,要复查一遍。

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护士对可疑医嘱,必须查清后方可执行。

(2)护士长应组织每周总查对医嘱一次,每天总核对一次当日医嘱,并在《医嘱查对登记本》上登记并签全名。

(3)护士每班查对医嘱,下一班要查对上一班医嘱执行情况,凡需下一班次执行的医嘱,办公室护士,应将下班完成的医嘱记录在治疗卡上,并与接班护士做交接。

护士交接班时应检查医嘱是否处理完毕,值班期间随时查看有无新开医嘱。

(4)做到每日总对,每周总对,每班查对, 发现错误应立即更正,护理部定期抽查各科室医嘱核对情况。

(5)经治医师每天对开具化验和检查单及报告单进行核对,并将检查结果立即反馈患者;最迟在次日早查房时反馈患者;并在每日标本登记本上签字确认;对于未完成医嘱要在每日标本登记本上注明原因;必要时向上级医生汇报。

2、服药、注射和输液前查对制度
(1)护士执行医嘱进行各项治疗处臵前,要进行“三查八对”即: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臵前查;服药、注射处臵后查。

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注意用药后病人反应。

护士执行出声查对。

(2)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品或精神药品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瓿。

(3)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4)发药、注射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方可执行。

(5)特殊药物静脉输液的患者须有输液卡及巡视记录单,每执行一项,执行者要“√”,签执行时间和执行者签名。

3、输血前查对制度
(1)查对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和溶血,血袋有无裂痕。

(2)查输血单供血者姓名、血型与血袋标签是否相符,查对交配报告结果。

(3)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首先与患者、输血单及血袋标签核对,核对内容包括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袋号、血量及交配报告结果。

护士执行出声查对。

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4)输血完毕,保留血袋并送回血库,以便必要时检验。

(5)及时准确在输血单上填写输血者与核对者姓名。

4、血库查对制度
(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逐步推广使用条形码进行核对。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完成出声查对,包括: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5、检验查对制度
(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以及标本的质量。

(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

(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6、手术查对制度
(1)择期手术在手术医嘱下达之时,表明该患者的手术前讨论与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2)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配血报告、药物过敏试验及检验报告、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3)术前接患者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拟施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带的术中用药以和病历与资料、术前备皮等。

(4)手术前查对无菌包内灭菌指示剂是否合格齐全。

(5)实施麻醉前,麻醉师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在麻醉前要与病人主动交流作为最后核对途经。

同时要知道患者是否有已知的药物过敏。

(6)手术前确认制度与“三步曲”程序,设立确认记录文件。

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识”,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患者、错误的部位、实施错误的手术;病区与手术室间交接核查,双方确认手术前准备皆已完成,所需必要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已备妥;手术切皮前,实行“暂停”,由手术者与麻醉师、护士再次核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后方可开展手术。

(7)凡体腔或深部组织的手术,要在手术前、关闭腹腔前、术后核对纱布、纱垫、缝针、器械的数目,以及缝合前是否与术前相符。

(8)对使用各种手术体内植入物之前,应对其标示内容与有效期的进行逐一核查。

(9)除手术过程中神志清醒的患者外,应使用“腕带”作为核对患者信息依据。

(10)术中标本应由手术室护士及手术者核对后,与病理检验单一起送检。

(11)术后护送患者到病房并与病房护士进行床头交接。

7、药剂科查对制度
(1)药师调剂处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
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

(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8、放射线科、CT、核磁查对制度
(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案号、姓名、性别、年龄、片号、部位、目的。

(2)诊疗时,查对科别、病床、姓名、部位、时间。

9、超声科查对制度
(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部位、目的。

(2)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

(3)使用造影剂时应查对病人对造影剂过敏。

(4)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10、病理科查对制度
(1)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

(2)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

(3)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

(4)发报告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病理号、检查项目及结果。

11、其他物理检查科室(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等)查对制度
(1)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

(2)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

(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12、理疗科及针灸室
(1)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2)低频治疗时,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

(3)高频治疗时,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

(4)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

13、供应室查对制度
(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

(2)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有效期、失效期。

(3)收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有效期、失效期。

(4)高压消毒灭菌后的物件要查验化学指示卡是否达标。

14、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任何介入、有创诊疗活动前,各类诊疗活动前,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与ICU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手术(麻醉)与病房、与ICU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3)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
对实施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患者的一种必备的手段;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患者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五、考核
1、考核方法
(1)现场考核医务人员查对制度。

(2)患者和相关科室投诉。

2、考核周期
(1)临床科室主任、护士长每月对本科室考核一次,并填报质控记录备查。

(2)医务科、护理部每月按照二级质控要求检查临床科室该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填报二级质控记录备查。

(3)分管副院长参与二级质控过程,并填写三级质控记录备查。

六、罚则
1、医务人员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未造成后果的,每次罚款50元,三次以上者(含三次),加倍处罚。

2、对于未完成查对制度一级、二级质控者,每次罚款20--100元。

3、对于未执行查对制度,导致医疗不良事件者,按相关规定处理。

4、对于弄虚作假者,每次罚款100元,三次以上者,做停职处理。

七、附则
1、本制度为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的核心制度。

2、本制度自2013年月日下发之日生效。

3、本制度最终解释权归医务科拥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