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上《醉太平》word教案
醉太平(沪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学目标1.了解这首元散曲的主旨及艺术手法。
2.对元散曲小令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3.初步掌握鉴赏散曲小令的能力。
说明:教学重点与难点2.难点:通过对元曲一般特征的把握初步掌握鉴赏散曲小令的能力。
说明:与本单元前几首散曲相比,《醉太平》在思想内容上更具有社会现实性,它直接揭发和讽刺了元代的罪恶统治。
要理解这首散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朗读和讨论来解决文本的字面意思,并结合师生所了解的元代历史知识进行背景分析。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了解散曲的一般特征。
在本单元的学习基础上,通过本课学习,对散曲的艺术特色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设疑导入了解背景1.人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
其中可见元代散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王国维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那么,散曲为什么会在元代兴盛起来,而不是在别的朝代呢?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和点拨,主要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散曲在元代成熟的原因:一方面元代统治者对戏曲的爱好与元杂剧的繁荣有密切的关系。
史料记载元代统治者对独具特色的戏曲大多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爱好。
这对于促进元曲的繁荣起了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元代科举的废止也是助长戏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蒙古灭金以后,科举中断了七十多年,堵塞了知识分子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的道路。
中国古代社会自唐宋以来知识分子通过科举入仕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元初废科举,知识分子的才力得不到施展,感到没有出路,他们既不能从事生产又很难得到富贵功名,只好寄情于词曲之上,而当时杂剧正好作为一种新兴体裁,既便于反映现实生活,描写故事,又可以作为娱乐的实用艺术,也可以通过为艺人写剧本而解决生活问题,所以文人多将才力施展在戏曲之上。
现代著名学者王季思认为:“如果蒙古民族侵入中原后即继续开科取士,关汉卿、王实甫等人都考取了状元、进士。
做了官,元代前期就不可能出现戏曲繁荣的景象”。
初中音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欣赏《这一仗打得真漂亮》《红梅赞》《斗牛士之歌》《饮酒歌》优质课教案
初中音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欣赏《这一仗打得真漂亮》《红梅赞》《斗牛士之歌》《饮酒歌》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
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卡门序曲》的欣赏教学,使学生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2、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序曲的概念和作用以及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
3、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了解音乐要素对作品的音乐情绪和内容所起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
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
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
这段时间应增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3重点难点
1.了解序曲的概念。
2.能够感受、体验《卡门》序曲各部分的音乐情绪并初步认识某些歌剧序曲具有暗示剧情的作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活动】《卡门序曲、斗牛士之歌》
一、导入:
在音乐的大家庭中,还有一位重要的成员,她集音乐、诗歌、舞蹈、戏剧于一身并以歌唱为主,散发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她就是歌剧。
首先我给大家播放一段歌剧的音乐片段,然后请大家听完这段音乐回答几个问题,大家要注。
初中语文(上海沪教五四制)九年级上册《29煮酒论英雄》word教案
《曹操煮酒论英雄》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体会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2.了解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通过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3.学习小说人物沉着镇定、随机应变的性格。
【重点难点】1.重点: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学习小说人物沉着镇定、随机应变的性格。
【课文提示】1.罗贯中,是明代的小说家、戏曲作家。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描写了公元三世纪曹操、刘备、孙权三个政治、军事集团的矛盾和斗争。
本书语言生动,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个性鲜明,对中国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的影响深远。
2.小说中的人物,来源于生活,而不同于生活中的某一个人,但高于生活中的人。
小说的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既指自然环境,又指社会环境。
【正音正字】韬晦tāohuì褚chǔ樽俎zūnzǔ冢zhǒng 匙chí筯(箸)zhù臾yú【词语积累】面如土色开怀畅饮纵横四海色厉胆薄好谋无断虚名无实血气方刚碌碌小人何足挂齿随机应变【初学课文】1.十分钟阅读课文,了解小说内容,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一问一答,初步掌握课文内容:①“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谁?“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曹操和刘备。
②简单叙述“煮酒论英雄”的梗概。
③简单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通过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小亭畅饮,席间纵论天下英雄,借此试探刘备的政治抱负,刘备借雷声掩饰过关,骗过曹操的故事,表现了刘备沉着镇定、随机应变的性格。
④“煮酒论英雄”时,曹操是怎样评论龙的?操曰:“龙能大小……”⑤“煮酒论英雄”这场较量最惊心的地方是哪儿?这场较量最惊心的地方在于:当曹操道“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玄德一惊,“手中所执匙筯,不觉落于地下。
”⑥“煮酒论英雄”时,刘备如何化险为夷?刘备从容地俯身拾筯,并且借雷声掩饰自己的惊慌。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6《正宫·醉太平_刺世》教案
《正宫·醉太平刺世》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元散曲的产生背景及相关文学常识。
2. 初步掌握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 通过诵读,体会语言,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
【学习重难点】1.了解作品的主旨及艺术手法。
2.体味作品语言,学习各种写作技巧。
【学法指导】1.查找资料相互交流,对知识进行系统总结。
2.通过反复诵读,抓住形象,体会情思。
【知识链接】1.散曲独特的诗歌形式——与音乐相生相伴元曲无论是散曲或杂剧,都是配合乐谱演唱的文辞,一定要符合音乐格律的要求,受到宫调和曲牌的限制。
宫调规定乐调的高低和音乐的情感。
曲牌是每首曲的乐谱名称,相当于宋词的词牌。
元散曲可分为两大类,即小令和套数两种主要形式。
小令是一首独立的只曲,它原来是流行于民间的词和小曲。
不超过五十八字,有一个单独的曲牌名,如“水仙子”“山坡羊”等。
不同的曲牌各自有不同的句数、字数,每句的长短又不同,而且用字平仄和押韵也不一样,作者一定要按曲牌的要求填写曲词,不可更改。
套数沿自诸宫调,它是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联而成的组曲,一般都有尾声,并且要求一韵到底。
套数中间的曲调可以根据内容的要求在同一宫调内选用,调数也可多可少,有些曲子还可以任意增加句数。
散曲里还有介乎小令和套数之间的“带过曲”,它原来是同宫调里经常连唱的两支曲调,如“中吕”里的“十二月”带“尧民歌”。
带过曲有三支相连的,如“南吕”里的“骂玉郎”带“带皇恩”、“采茶歌”,但比较少见。
在字数方面,无论小令或套数,都要按曲牌的规矩填写曲词,但作者可在曲牌的正文之外,在句首或句中加添一些文字作帮衬补助之用,使曲中文字气脉连贯、词意清楚。
这些额外加添的字称为衬字。
一般都使用口语。
在音韵方面,元散曲没有入声协,余下的平、上、去三声,可以混合使用,比较自由,使作者不致因韵脚受平仄限制而妨碍其表达和创作,这是押韵的一个解放。
但是散曲押韵,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有时甚至是每句一韵。
在这方面,格律又较诗、词严格。
高中语文饮酒教案4 沪教版第一册
饮酒教学目标1了解诗的意境美,感悟陶渊明的洁身自好的品格。
2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的意境美,感悟陶渊明的洁身自好的品格。
教学课类型自读课教学方法讨论法主要教具多媒体学法指导点拨学生讨论并赏析板书设计陶渊明诗两首—饮酒人、景、情抒发作者不追求名利、融为一体洁身自好的品格和人生态度。
课后反思时间阶段目标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指导朗读体会情感赏析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小结一导入我国古代的进步知识分子,他们有着高尚的品格,往往与社会的浊流产生矛盾,与官场上的黑暗相对立,于是他们大多数会选择一条路——辞官归隐。
东晋著名的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他弃官归田后,做了许多悠然自得的诗,来表明他的心志,今天我们来学习《饮酒》诗,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来欣赏一下这首诗的意境,也认识一下作者的风格。
二朗读、体会这首诗是诗人悠闲生活中的佳作,他的诗风格自然淡雅,在朗读的时候可以感受到。
诗中有人有景有情,请大家熟读后用一段话来表述诗的内容,描绘诗的画面。
另外。
我们来体会一下,诗中作者的生活态度是什么样的?学生范读、小组讨论交流三描绘画面、师生点评发言,描绘画面生活态度:远离名利、悠然自乐!四赏析诗句前四句作者把房屋建造在人们聚居的地方,过去了隐居的生活。
在《归园田居》中有(开荒……八九间),但是,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只是为什么呢?常言道:“心境自然凉”,作者能做到这点正是因为“心远地自偏”,怎么理解呢?作者的心已经远离了世俗名利、内心非常平静,所以觉得自己的住处很僻静了。
接下来的四句前两句写人,生动的描绘出作者俯身看菊花的赏花的样子,又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南山,这里,(问)“悠然”两个字用的很好,可以突出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态。
下两句写景,傍晚的时候,落日遮山,晚霞映衬,景色非常美丽,飞鸟呀结伴飞回了树林。
这四句,人和自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构成了一个恬静优游的情景。
沪教版语文九上醉太平word教案
《醉太平》无名氏【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领会这首曲子质朴、辛辣、明快的特点。
2,了解这首元曲的主旨及艺术手法,初步掌握鉴赏散曲小令的能力。
3,感受穷苦人民对黑暗社会现实不满意的心声。
【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阅读分析和对这首曲的历史背景的了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通过对元曲一般特征的把握初步掌握鉴赏散曲小令的能力。
【朗读课文】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
哀哉可怜!【课文赏析】这是一首切中时弊的名篇。
与前面几首散曲相比,《醉太平》在思想内容上具有更强的社会意义,它直接揭发和讽刺了元代的罪恶统治。
这首曲子,从词牌开始就在痛骂当权者,“醉太平”,粉饰太平算了,社会矛盾如此尖锐,朝廷还纸醉金迷,难怪元朝90年就衰亡了。
【学习课文】1,这首小令,如何反映社会秩序混乱、社会腐败?(“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具体地论述了奸佞擅权、朝纲不正,致使了社会混乱。
)2,这首小令指出当时哪两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治河”和“变钞”。
)3,为什么说“治河”和“变钞”是“祸本源”?(元朝末年,朝政腐败,灾害频繁。
国库也日渐空虚。
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还发行新钞“至正宝钞”并大量印制,致使严峻的通货膨胀,致使民不聊生。
1351年,元顺帝征调农人和战士二十余万人治理黄河水患。
黄河两岸农人本已饱受灾荒之苦,在治河工地上又横遭监工的鞭打,被苛扣口粮,超级愤怒。
于是,“治河”和“变钞”成为民变的引火线,致使红巾军起义的暴发。
)4,这首小令,写出老百姓受到哪些压迫和剥削?(“官法滥,刑法重”说明百姓受到严酷的政治压迫。
一个“滥”字说明统治和压迫百姓的法令之多,一个“重”字简明形象地归纳了百姓受到的统治压迫之残酷。
百姓的生活贫困,乃至到了饥不择食,“人吃人”的境界,可见社会伦常已经败坏,社会阶级矛盾尖锐,整个社会动荡不安,随时有崩溃的危险。
高中语文(饮酒)教案2 沪教版第一册 教案
饮酒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范读带: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的卡片。
设计思路学习这五首诗词,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可注意引导学生从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例如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人手,理解本课中的五首作品。
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
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
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
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饮酒教案2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学准备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范读带: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3.投影卡片:介绍作者及其诗的卡片。
设计思路学习这五首诗词,应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可注意引导学生从掌握欣赏古诗词的方法(例如同一时代的不同作品、不同流派的作品或同一流派的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人手,理解本课中的五首作品。
那些表现诗词主旨的优秀诗句,应能默写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疑问。
质疑可能会是多方面的:或是字词上的,或是诗句上的,或是关于时代背景、作者情况等方面的,均要让学生畅所欲言。
对提出来的疑问,教师不必一一作答,先发动全班同学来讨论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存疑,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外作深入探讨。
然后让同学说说或写一点各自感悟到的东西。
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案)第四单元 22、张可久散曲二首 【正宫·醉太平】无题 Word版含解析教案
22 张可久散曲二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技能目标:1. 了解张可久的生平经历、作品风格、创作背景、创作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充分理解张可久散曲的艺术特点。
2. 领悟张可久散曲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 把握张可久散曲的写作特点。
〔二〕过程方法目标:1. 熟读散曲,疏通大意。
2. 学生合作赏析,感受张可久的情感,培养鉴赏元散曲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3. 教师引导,师生互动,总结分析感悟作品。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张可久的生活态度,通过感知张可久散曲中的意境,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
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涵咏法和讨论法。
以读为主,讲、读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重点:把握张可久散曲的特点,学习和理解元散曲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张可久散曲的语言特点和散曲风格。
五、教学课时:1课时完成两首散曲的教学。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知人论世解诗人张可久〔约1280—约1348〕,名可久,号小山。
一生坎坷,四十岁前为功名奔波,后曾为绍兴路吏。
七十多岁尚迫于生计,为昆山幕僚。
张可久为元代创作散曲最多的作家〔小令853,套数9〕,朱权?太和正音谱?盛赞其词“清而且丽,华而不艳,有不食烟火之气,真可谓不羁之才〞。
李开先?乔梦符小令序?:“元之张〔可久〕、乔〔吉〕,其犹唐之李、杜乎!〞在元代曲家中,“只有小山才全面地将传统诗词的艺术精神输入散曲,这是本期曲家传统文人意识复苏最深刻的表现,是小山散曲‘雅化’的实质所在,对中国散曲的开展趋向,尤其是对清代散曲,影响极大。
……在小山曲中,我们经常可体会到一种与前期曲家所不同的恋旧心理和清雅的文士情趣〞。
〔李昌集?中国古代散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二〕课文简析【正宫·醉太平】无题1.根本解读这是元曲中感慨世风败坏、挖苦丑恶世俗的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 “官法滥,刑法重”导致“黎民怨”,最终“惹”来了“红巾万千”,即农民起义。
6、作者在曲末叹道“哀哉可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在曲中写出了元蒙统治下的整个社会面貌,以及人民为了生存,勇敢拿起武器进行革命斗争的原因。联系全文,“哀哉可怜”这句话不是同情的声音,而是讽刺这个充满着罪恶的社会,呼应了开头“堂堂大元”。
教学课题
醉太平(无名氏)
课时
1
教学目标来自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领会这首曲子质朴、辛辣、明快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了解这首元曲的主旨及艺术手法,初步掌握鉴赏散曲小令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穷苦人民对黑暗社会现实不满意的心声。
重点
通过阅读分析和对这首曲的历史背景的了解,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通过对元曲一般特征的把握初步掌握鉴赏散曲小令的能力
课后小结
4、这首小令,写出老百姓受到哪些压迫和剥削?
明确:“官法滥,刑法重”说明百姓受到严酷的政治压迫。一个“滥”字说明统治和压迫百姓的法令之多,一个“重”字简明形象地概括了百姓受到的统治压迫之残酷。百姓的生活贫困,甚至到了饥不择食,“人吃人”的地步,可见社会伦常已经败坏,社会阶级矛盾尖锐,整个社会动荡不安,随时有崩溃的危险。
7、举例说明这首小令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明确: 简洁明快,短促自然:如曲中多用三字成句。灵活多变,伸缩自如:采用长短句式,口语化、通俗化,使曲意诙谐活泼、穷形尽相。铺陈叙事,直接抒情:多借用“赋”的铺陈白描的表达方式,随意增句和增加衬字。 四、课堂小结
五、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完成“学习建议”。
这是一首切中时弊的名篇。与前面几首散曲相比,《醉太平》在思想内容上具有更强的社会意义,它直接揭发和讽刺了元代的罪恶统治。这首曲子,从词牌开始就在痛骂当权者,“醉太平”,粉饰太平罢了,社会矛盾如此尖锐,朝廷还纸醉金迷,难怪元朝90年就灭亡了。
四、课文赏析
1、这首小令,如何反映社会秩序混乱、社会腐败?
明确:“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具体地阐述了奸佞专权、朝纲不正,导致了社会混乱。
2、这首小令指出当时哪两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明确: “治河”和“变钞”。
3、为什么说“治河”和“变钞”是“祸根源”?
明确: 元朝末年,朝政腐败,灾害频繁。国库也日渐空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还发行新钞“至正宝钞”并大量印制,致使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民不聊生。1351年,元顺帝征调农民和兵士二十余万人治理黄河水患。黄河两岸农民本已饱受灾荒之苦,在治河工地上又横遭监工的鞭打,被苛扣口粮,非常愤怒。于是,“治河”和“变钞”成为民变的导火线,导致红巾军起义的爆发。
教学练习设计分层
教具
德育融透点、渗透点、结合点
感受元代穷苦人民对黑暗社会现实不满意的心声.
绿色教育结合点
学习小令的语言表达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二、朗读课文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三、整体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