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集结号》看后极权主义的艺术创新

合集下载

观《集结号》有感

观《集结号》有感

《集结号》响——《集结号》一部让无数泪水洒落影院的红色电影,“谷子地”,一个嵌入电影灵魂中的人物。

故事背景发生在1948年到1956年间,一个连队的战士全部阵亡却无人知晓。

这部影片释放出无尽的震撼,凭借的是其极大的艺术价值和精神价值。

这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方战场,中国人对抗着中国人,给人一种极其高昂的愤懑,影片开头得一个片段中说道:给敌人准备了两样东西,饺子和子弹。

这是一种人性的体现,大家不愿看见这样的战争,因为这不是外敌的入侵之战,战士们面临的是自己的同胞。

影片还力在表现另一个主题,在一个集权社会中去完成一个精神文明建设,其核心任务便是引导个体自觉的去建立“我和党”之间的某种精神联系,并将这种关系看作是赋予自我的生命以终极意义的神圣关系。

一般,我们见到的战争题材片,都是通过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英勇来说明红色江山的来之不易,以及歌颂革命军人的牺牲精神。

而《集结号》仅用了二十三分钟的场景来再现残酷的战争,接下来出人意料地告诉我们,谷子地和他的部下如此英勇的献身却没有得到组织上的承认,新编的团里只是冷漠地将他们当做失踪者处理,惨淡的“失踪者”的定义让谷子地怀着一腔痛苦踏上了寻找组织的漫漫长路。

仗只打了几个小时,寻找组织却用了整整八年。

影片以攻坚战开场,没有口号,只看见一群男人英勇的战斗,大大咧咧,同时严肃谨慎。

有血有肉的战士,头皮上飞着子弹,身边溜着弹片,奋勇向前冲着,为着革命的胜利不断抗战着。

影片中的英雄们没有灼人的伟大,而是以真实的人性托起他们冷却的身躯。

是呀,那烽烟四起的战场上,一个个滚热的身体逐个冷去,仅存活的几个人开始有些退缩,渴望着集结号响起。

他们也有过退缩,有过犹豫,有过胆怯,但他们更有信念,有组织,有纪律,有军人的魂魄,迎着敌人的重型武器,在刚举起手榴弹时,在刚拉上枪栓时,最终倒在了阵地上,没有其他电影的“神奇色彩”,“好人怎么炸都炸不死”,有的只是真实的震撼,一切都沉默了。

一个47人的小分队去对抗有重型先进武器的敌人,在我们想来是何其的绝望。

《集结号》——战争片剧作结构的突破

《集结号》——战争片剧作结构的突破

《集结号》——战争片剧作结构的突破【摘要】《集结号》是一部战争片,通过对主题深度挖掘、角色形象丰富刻画、情节设置推陈出新、叙事手法创新运用以及场景现实感表现等方面的突破,实现了战争片剧作结构的重要性。

该电影不仅在故事情节上突破传统,更在叙事手法和场景表现上有所创新。

这种突破不仅有力地展现了战争片的魅力,也对影视创作提供了启示。

通过对《集结号》的解读,可以看到战争片在剧作结构上有更多的可能性,对未来发展方向有着积极的展望。

在这部影片中,战争片不仅是战争本身的展示,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探讨,带来了更为丰富和有趣的视听体验。

【关键词】关键词:《集结号》、战争片剧作结构、突破、主题、角色、情节、叙事手法、场景、影视创作、发展方向、创新、现实感、深度挖掘、丰富刻画、推陈出新、创新运用、意义、启示、展望1. 引言1.1 《集结号》简介《集结号》是由徐克执导,刘德华、王学圻、何政军等主演的经典战争片。

影片讲述了八路军打扫沦陷区敌人的战斗过程。

该片以真实历史事件为背景,展现了八路军战士们在艰苦环境下的英勇抗战精神,以及他们在战争中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的决心和拼搏精神。

《集结号》在上映后获得了广泛好评,被认为是中国战争片中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里程碑之作。

影片通过其深入的情节、精彩的演员表现和逼真的场景再现,为观众呈现了一幅真实、感人的抗战画卷。

《集结号》不仅仅是一部战争片,更是一部关于艰苦卓绝、勇敢拼搏的英雄史诗,展现了中国人民在那个艰苦岁月里的不屈精神和坚定信念。

1.2 战争片剧作结构的重要性剧作结构决定了影片的整体节奏和张力。

在战争环境中,战斗、追逐、逃生等场景需要有紧凑的编排和连续的节奏,才能有效地传达战争的紧张感和危险性。

合理的剧作结构可以有效地控制影片的节奏和张力,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始终感受到紧张和震撼。

剧作结构决定了角色的塑造和发展。

在战争片中,角色形象的丰富和复杂性对于传达战争中的内心挣扎和情感变化至关重要。

《集结号》——战争片剧作结构的突破

《集结号》——战争片剧作结构的突破

《集结号》——战争片剧作结构的突破1. 引言1.1 简介《集结号》是一部由冯小刚执导的战争片,于2004年上映。

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展现了战争时期士兵们的生活和斗志。

影片背景设定在1948年,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的战斗异常激烈。

在这种背景下,一支由士兵和普通民众组成的游击队被派往执行任务,他们面临着强大的敌人和艰难的环境,但他们依然坚定地向前冲锋,展现出了坚毅和勇气。

《集结号》以其真实的历史背景和感人的故事情节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展现出了中国军人的忠诚和勇敢。

通过这部电影,观众得以回顾那个曾经的时代,感受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

在战争的洗礼中,人们的信念和情感被深刻地揭示出来,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可贵。

1.2 背景《集结号》是一部由嘉禾娱乐、香港环球影业有限公司、龙横影业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战争片。

该片在1991年上映,由陈凯歌执导,刘烨、张博、朱亚文等人主演。

影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师第八团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抗战为题材,描绘了抗日战争后期东北抗日联军在国共合作战争主阵地遼河流域的战斗历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北抗日联军成立,由共产党领导,吸纳各界爱国人士参加,成为中国抗日斗争的主力军之一。

影片《集结号》即以该时期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展现东北抗日联军的日常生活和战斗经历,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顽强抗争精神和爱国情怀。

在影片的开篇,观众就能感受到背景设定的厚重历史感,看到那个充满战火硝烟的年代里人们的艰辛和牺牲。

通过描绘背景,影片为后面的情节设定和人物塑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正文2.1 情节设定的创新影片通过将战争背景设定在国共内战时期的东北边陲地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军队和国民党军队的对抗与合作,这种背景设定在当时是颇具争议的。

这种设定颠覆了传统战争片中以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为主题的模式,使得影片更加立体和有层次。

影片在情节发展上也呈现出创新。

从《集结号》看后极权主义的艺术创新

从《集结号》看后极权主义的艺术创新

在新的语境下重建我和党之间的―孤儿–母亲‖关系(一)——从《集结号》看后极权主义的艺术创新在我的研究生的一再推荐下,看了最近的贺岁片《集结号》。

在我的印象中,以往的贺岁片都是娱乐性的喜剧,而这次的却是充满教育寓意的正剧。

当然,连在每天的《新闻联播》中都党旗飞舞,热衷于向人民推出各种道德楷模的精神氛围下,贺岁片由喜剧变成正剧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但是,我的学生对我说:这部电影虽然也是央视竭力推介的主旋律影片,却和以往的主旋律艺术不同,它拍得很好看,同时,揭示了一些以往的艺术所不敢触及的新东西。

看了电影之后,果然感触良多,以致于产生了暂停手上正在从事的研究,来写这篇影评的冲动。

不过,就如鲁迅所说的那样,人们在一部《红楼梦》中看到的只是他们自己想要见到的东西,我从《集结号》中看到的也正是自己在当下的研究中所关切的属于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问题,更准确地说,这个问题可以表述为:人们通常称之为极权社会(或后极权社会)[1]的,由党国体制治理的社会,究竟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怎样的精神关系的基础上的,以及在这样的社会向自由民主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每个个体在精神上和人格上相应地完成怎样的成长?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整个社会在最基本的价值观上却陷入越来越严重的分裂和紊乱之中。

执政党内当下的主流思潮倾向于认为,弥合这种分裂,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向应该是,不断地回溯到执政党早期的艰苦岁月,从而从党创建之初的政治信念和道德热情中去汲取精神力量,然后,用这种精神来教化整个社会。

这种原教旨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路向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在我们的文化空间中,原先早已沉寂的―红色经典‖重新开始热播,各种―红色记忆‖被再度挖掘,新一代主旋律艺术家们则顺势创造了像《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这样的―新红色艺术‖,试图在一种新的审美趣味下,重现执政党通过武装斗争夺取国家政权时的艰难经历。

《集结号》正是从这股艺术思潮中涌现的,同时,又将这股思潮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不仅仅是由于相对而言,它在审美品味上更为现代和更加纯正,更为重要的是,它在思想上也更有深度,在这一系列艺术作品中,惟有《集结号》才真正触摸到了极权主义运动的灵魂,揭示了极权社会得以构成的精神逻辑。

电影《集结号》分析

电影《集结号》分析

细节中的闪光——评析《集结号》中的细节运用冯小刚导演的《集结号》,以不同于以往冯氏喜剧的新形式以全新视角悉心捕捉生活的细节,以细腻的笔触给人以震撼,将战士的男儿本色展现得淋漓尽致,并带领我们思索生存抑或牺牲的意义,启迪我们对生命尊严的感悟。

道具细节的使用恰当,作为一条线索串起影片,令人难以忘却。

影片开头就用一组特写镜头及拉镜头聚焦一把小号,在苍茫雪野中与一颗五角星遥相呼应。

正是这把小号,改变了影片中诸多人物的命运,成为片子灵魂之所在。

片名《集结号》则意味着这次号令的不同寻常并由此展开影片内涵,使情节跌宕起伏。

另外,钢盔也成为重要道具之一。

影片前夕,钢盔只是战士们作战时的必需品,未曾引起观众太大的注意。

而在战士们浴血奋战后的悲壮战斗中,钢盔成为连长谷子地寻找战友的极其重要的线索。

在煤矿边得知人们用钢盔盛放尿液时,谷子地双眼中透露的怒气、悲愤足以震慑人心。

战士们把鲜血洒在这片土地上,其结果竟如此不堪,人们将烈士的尊严置之何地?人们常呼吁为人应保有的志气与尊严,对待烈士,我们更应以百倍的崇敬、尊严来凭吊。

片尾谷子地擦洗战友的钢盔,后又在无名烈士墓中依次为他们重新戴上的一处细节,让我们感受得到他对人生命价值的深入体味。

逝者已逝去,我们所应祭奠的不只是他们生前的光辉,更有对他们牺牲尊重、钦佩。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烈士们血洒疆场,骨埋四方,其人生的价值已在生命终结时得以显现。

片中烟的运用也屡见不鲜。

刘泽水为谷子地留下缴械的“大黄龙”,谷子地鼓励王金存战胜自我时给他塞的烟,谷子地供在刘泽水墓前的香烟,都是对血性男儿本色的烘托,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

多次出现的道具细节是本片的一大特点。

动作细节的采集上也很精当,让我们触及到英雄心底对柔软的地方。

当被战火引燃的焦大鹏被人抬回时,他坚持说听到了号声,而他的坚持被战友的争论湮没时,他抬起的、焦黑的右手重重的垂了下去。

垂下的不仅仅是手,更是他以及其他战友生的希望。

这一细节的捕捉,既凸显出人物的形象,又对影片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集结号》观后感

《集结号》观后感

《集结号》观后感冯小刚导演的电影《集结号》在上映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作为一部以战争为背景的影片,它展现了中国军人在解放战争中的英勇和牺牲精神,同时也探讨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然而,就像其他电影一样,《集结号》也并非完美无缺,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首先,从故事情节来看,《集结号》的结构较为复杂,涉及到多个线索和人物。

影片以谷子地寻找真相为主要线索,穿插了他在战争中的经历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这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和观赏性,但也可能导致观众在理解上的困难。

此外,电影在前半段中对于战争场面的描写过于冗长,而对于谷子地的个人经历和性格刻画则相对较少,这使得谷子地这个角色在前半段显得较为单薄。

其次,在人物塑造方面,《集结号》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较为鲜明,如谷子地、王金存等。

谷子地的执着和坚定,王金存的转变和成长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一些配角的形象则显得较为模糊,缺乏足够的个性和深度。

此外,电影对于人物的情感描写也不够细腻,一些重要的情感转折显得较为突兀,影响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然后,从电影的制作质量来看,《集结号》的战争场面制作较为精良,音效和画面效果都有一定的水准。

然而,在一些细节处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战争场面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显得较为僵硬,缺乏真实感。

此外,电影的节奏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前半段中节奏较慢,而在后半段中则显得过于仓促,影响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最后,从主题和思想内涵来看,《集结号》探讨了战争的残酷、人性的复杂以及历史的真相等问题。

影片通过谷子地的寻找真相之旅,展现了中国军人对荣誉和责任的坚守,同时也揭示了历史的真相往往被掩盖和扭曲的现实。

然而,电影对于这些主题的探讨还不够深入,有些地方显得过于肤浅,无法引起观众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集结号》是一部有一定思想内涵和制作质量的电影,它展现了中国军人在战争中的英勇和牺牲精神,同时也探讨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集结号》观后感

《集结号》观后感

《集结号》观后感《集结号》观后感优秀5篇《集结号》在影视制作上精益求精、技艺精湛。

这更为国内电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真正可学习借鉴的样板。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收集整理的集结号观后感,以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集结号》观后感(精选篇1)灯光亮起,观众们起身,不少女观众用手轻轻拭去泪痕,可见刚才这一场《集结号》令大家多么地伤感,悲悯。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1948年冬天,淮海战役。

解放军某部九连连长谷子地率领仅存的47名战士接受了一项狙击战的任务,约定以集结号作为撤退的号令。

由于寡不敌众,战友相继牺牲,但是集结号一直没有吹响。

谷子地成为这场战争中唯一的幸存者,他怀疑是自己没有听到集结号而葬送了战友的生命。

在后方医院里,谷子地发现由于部队番号的变动,自己和牺牲的47名战友已经失去了身份,成为失踪者。

带着强烈的内疚,以及帮助战友找回荣誉的信念,谷子地踏上了寻找真相的路。

直到朝鲜战争结束后,谷子地重回当年的战场,发现物是人非,只有他知道煤窑场下面躺着47位血铮铮的烈士,只有他一个人承受着真相……主人公谷子地无疑堪称英雄,他执着、仗义、勇敢。

为了追求一个迷团的解开,还当年战友一个名分,他全然不顾别人的白眼与奚落。

可是,如此英雄,却不能掌控个人的命运。

当年“误”将英勇的九连作为“失踪”处理的张政委双肩已扛上了两杠四星的时候,曾经的谷连长、后来沦为朝鲜战场的炊事兵,却在矿上疯狂的挖掘那47具尸体。

没有人理解他,最多只有些许的同情。

如果不是司号员小梁子、张政委,特别是后者的出现,也许剧中谷英雄的悲剧会一直演到老死。

我也深为周围观众的悲意所感染。

我在想,大家的泪水,究竟为谁而流?难道只是为了虚构的人物谷子地?不,不是的,这泪水,还为了我们的父辈、祖辈,也包括我们自己。

《集结号》观后感(精选篇2)故事开始在1948年的冬天,中原野战军独立二师一三九团三营九连连长谷子地接到团长刘泽水命令:带领全连四十七名战士在汶河战役中,执行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以集结号为令,听见号响就撤退。

工整与突破——电影《集结号》三幕剧结构分析

工整与突破——电影《集结号》三幕剧结构分析

065[摘 要] 传统的三幕剧结构起源于古希腊戏剧,在上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三幕剧结构形成了较为成熟且稳定的戏剧结构方法,并在电影诞生后被电影工作者延续至今[1]。

但针对传统舞台戏剧所设置的三幕剧原则上面对的是现代化的电影制作和现代观众的艺术审美,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该也不能全盘照搬旧模式,更不能盲目崇拜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结构,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变通。

以整体框架分析和三幕剧拆分分析的方法证明电影《集结号》是一个较好的三幕剧结构优化案例,其对后续的电影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 键 词] 三幕剧;《集结号》;剧作结构;主旋律电影工整与突破——电影《集结号》三幕剧结构分析林镕瀚近年来,国产电影中的主旋律作品呈逐年递增之势,佳片迭出,观众反应良好,诸如《长津湖》《狙击手》《红海行动》等,这些优质的主旋律电影实现了社会影响和票房收益的双成功,足见主旋律题材电影的受欢迎程度。

电影《集结号》是2007年拍摄的主旋律题材影片,虽然距离上映时间已有一些年头,但现在的我们依旧能够通过其完善工整的三幕剧结构和灵活突破的剧作思维找出其对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指导性意义。

一、影片三幕剧框架工整三幕剧理论指将电影故事大致切分成三个模块,各模块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戏剧结构,其三幕分别是第一幕建置(Set-up)、第二幕对抗(Confrontation)、第三幕结局(Resolution)[2]。

一部完整的电影作品往往会伴随着工整的故事结构,在用动作、人物、事件建构故事的时候,这些元素需要按照一定的结构组成一个有着明确开端、中段以及结尾的综合体。

电影《集结号》的整体结构和三幕剧完全符合,工整完善。

其分别是第一幕建置部分:在解放战争的大背景下,解放军某部九连连长谷子地和战友们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战,他们在一次作战中英勇顽强,但误入敌军埋伏导致伤亡惨重,连长谷子地在众多战友伤亡的悲痛时刻,错误地击杀了已经投降的国民党军士兵,为此他面临着组织上的调查和军纪处理,且此时的九连因为战斗原因损失惨重,九连和连长谷子地都陷入困境。

【优质文档】集结号观后感1000字(三篇)-精选word文档 (4页)

【优质文档】集结号观后感1000字(三篇)-精选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集结号观后感1000字(三篇)导语:《集结号》是201X年12月18日上映的一部以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朝鲜战争为题材的中国电影,改编自杨金远的小说《官司》。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观后感,欢迎阅读。

【篇一:《集结号》观后感】近日,观看了冯小刚导演的大片《集结号》,从主人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人性的光辉深深感染了我。

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一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在一次作战中,连长谷子地接到团长的命令,要打阻击战帮助大部队撤离,并以集结号为撤退信号。

当连长谷子地所带领的47个战士伤亡惨重时,排长焦大鹏在牺牲前告诉谷子地:我听到集结号了。

焦大鹏可是全连最勇敢的战士。

谷子地震住了。

但是他却没有听到号声,于是他决定继续坚守下去,结果47个战士最终全部阵亡。

从此谷子地踏上了寻找真相的路程,当他找到吹集结号的号手时终于得知:集结号的确没有吹响,团长明知是要让这一个连的战士去送死,最终他选择了与自己交情最好的谷子地。

谷子地这才明白,焦大鹏临死前的这句话其实是想给整个连队留下几个"活种"。

进入和平年代后,这47名战士被定为"失踪"。

谷子地的后半生就在寻找47具遗骸、为追溯他的生死战友,我们"烈士"的称号而存活着……战争题材的大片,中国拍过不少。

而我们看到的基本上是我党我军的英明决策,运筹帷幄,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爱国主义,集体荣誉,是国家至上英雄无泪。

那里,我们很难看到战场上的血雨腥风,看到战争中人性的挣扎和迷茫,看到小人物的孤独和无助。

《集结号》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老兵——一个战斗英雄伤痕累累的内心疮疤,看到了在至高无上的集体荣誉下个人生命也不再是那样的无足轻重了,47个弟兄,他们是民族的英雄,他们同样需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在我看来,谷子地寻找战友遗骸的下半生比他在战场上的视死如归更为动人,在他不懈的找寻中,我看到了一种属于中国男人的脊梁,那就是坚忍不拔的铁骨铮铮!他的执着无不令人为之动容!这部电影,充满着大时代下,渺小的个人无法自主的孤独和绝望。

《集结号》观后感_5

《集结号》观后感_5

《集结号》观后感《集结号》观后感1《集结号》这部电影我很早就想看了,一向等呀等呀,国庆假期,最终有幸让我一睹冯氏战争片。

——震撼!有人说《集结号》这部电影,类似《拯救大兵》《兄弟连》。

可无论人家说什么,自我眼见为实——在战场戏那部分的确有点“美国味”。

说到战争片,让我厌恶的就是中国战争片,连长顶着炸药包对手下喊“兄弟们你们撤!那里有我顶着!”….…好假!在这战争片里,许多地方采取西风东借,可还是看得到一些传统的中国风格,如吕宽沟和姜茂财去为连长拿手表,宽沟找到手表后竟然高兴地跪了起来!这不是当活靶子吗?可是从中也许能看出一点,那些士兵不是天生的职业军人,他们都是普通人,都是种田的人,所以一高兴,忘了自我置身战场也是人性流露。

这时我就觉得这个傻军人很可爱——可如果我是连长我肯定能被他气得吐血,这绝对属于非战斗性减员。

可见《集结号》并不是传统的,教条的,宣扬解放战争怎样怎样的影片。

他更多的是在宣扬一种“人性”,哪怕就像宽沟的那样傻乎乎的行为。

人性,是一个人自然流露出的本性,不被政治和某种特定目的所控制、引导的东西。

我十分佩服导演敢这么做。

老谷,他是一个很有血性,感情用事的一个军人。

从一开始,为了指导员被炸死而领导大家杀战俘这一事件开始,我便觉得他是一个意气用事的人。

这样的人,似乎在《战神》里写到过,是不适合呆在战场上的,这样的人注定了之后为他的手下弟兄们追讨“烈士”荣誉。

在烈士陵园,老谷明白《集结号》没有吹响,明白了大部队早就撤走留他们牵制敌人,其实这种以大局为重的事情战场上很平常很正常,可是老谷明白了以后就是发怒了——“你们怕大部队被咬死,就不怕我们被咬死这个时候似乎就能看出他的自私,因为要明白,传统战争片里的中国军人是不会以“自私”的,传统战争片里的中国军人是乐于牺牲一人拯救全军的。

自私的老谷,难道就不是一个可爱的人吗自私的老谷才是有人性有血性的人,他把他手下四十几个弟兄都当成亲兄弟对待,他答应过他们的妈妈把他们平安的带回去,他已经对他们一半食言了,他要他的那些兄弟们死也不能落在敌人手里。

当代影视鉴赏之《集结号》影评1700字

当代影视鉴赏之《集结号》影评1700字

当代影视鉴赏之《集结号》影评1700字电影是当今文化娱乐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从影片质量还是观众群体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集结号》是一部极具影响力的中国电影,它讲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一段历史,以及一群中国军人的故事。

这部电影不仅在影片制作上达到了高峰,更引发了人们的反思和思考,成为了当代影视鉴赏中的一部杰作。

首先,《集结号》在影片制作上令人赞叹。

电影的导演冯小刚在影片制作上十分用心,从剧本的创作到场景的布置都是非常贴近历史的。

电影场景的还原度非常高,尤其是在战争场景的展示上,可以给观众带来深刻的沉浸感。

同时,在人物塑造以及服化道方面也是相当精细。

观众可以从各种细节中感受到电影制作团队的用心和创意,这也是《集结号》能够满足观众需求的关键之一。

其次,《集结号》在表现主题上也是很有思考的。

电影以一个班长为核心,围绕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一幕,展现了一个青年军官的成长历程以及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电影中不断体现着以人为本的观念,展现了中国军人积极向上、勇敢果敢的人格魅力,这反映出了中国现代军人精神面貌和军人文化的代表。

此外,《集结号》在影片叙事上的处理也是令人印象深刻。

电影既有历史情节的展现,也有撞车、爆仓等艰苦的训练过程。

而在国民党反共情节、屠杀等敏感话题上,电影也有着自己的判断和态度,通过上述敏感话题,电影彰显出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民族意识,同时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思。

这种故事制作技巧,更是给观众带来了不同于其他电影的观影体验最后,《集结号》在演员表演方面也是相当到位的。

电影中演员们塑造了不同特色、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角色,每一位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尤其是由张译所饰演的班长更是展现出了极佳的演技,他的表演逼真自然,很好的诠释了一个中国军人的形象。

演员们的表演力量给电影更多的情感渲染,也是这部电影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集结号》已经上映了几年,但是这部电影在当代影视鉴赏中仍然是很值得我们回味的影片。

《集结号》——战争片剧作结构的突破

《集结号》——战争片剧作结构的突破

《集结号》——战争片剧作结构的突破电影在角色设置上做出了突破。

在传统的战争片中,主要的角色往往是战争中的英雄人物,他们通常是身怀绝技,无所畏惧的战士。

而在《集结号》中,陈凯歌导演通过角色设置给观众带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感受。

影片中的主要角色是一群地地道道的东北抗联军,他们并非是一群无所畏惧的英雄战士,而是普通的农民和工人,他们各自有着自己的家庭和生活。

这种角色设置的突破不仅使得影片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和立体,同时也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感同身受。

电影在叙事结构上也做出了一些突破。

传统的战争片往往会通过英雄主义的叙事结构来展现战争的激烈和惨烈,强调战争中的英雄气概和豪情壮志。

而《集结号》则在叙事结构上进行了一些巧妙的处理。

影片以东北抗联军的壮烈抗战为主线,但在叙事过程中,通过回忆、闪回等手法,穿插了各个战士的个人生活细节和情感纠葛,将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脆弱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这种叙事结构的突破不仅使得影片更具有戏剧性,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

《集结号》在情感表达上也做出了一些突破。

在传统的战争片中,往往强调战争场面的激烈和血腥,通过战争壮举来展现出男儿当为国家作贡献的豪情壮志。

而《集结号》则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突出了战士们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更为丰满,他们在战争面前表现出的不仅仅是英勇和坚韧,更多的是对家庭和亲情的思念和挂念。

这种情感表达的突破使得整个影片更加富有温情,让观众在看到战争残酷的也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

《集结号》还在风格和表现手法上做出了一些突破。

在战争片中,往往会通过大场面的战争场景来展示战争的惨烈和激烈,强调战争场面的气势恢宏。

而《集结号》则通过细致入微的情节描写和出色的演员表演来展现战争的残酷和悲壮。

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真实感和戏剧张力,战争场面不再需要通过大规模的特效来展现,而是通过一些细小的动作和情感表现来让观众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痛苦。

这种风格和表现手法的突破不仅使得影片更加真实和自然,也让观众更深地被影片所打动。

2023年《集结号》观后感_9

2023年《集结号》观后感_9

2023年《集结号》观后感2023年《集结号》观后感1上周四,我们起欣赏了冯小刚导演的部作品——《集结号》,看完这篇__,留给我的是莫大的感慨。

这部电影主要描述了: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接到团长命令,要打阻击战帮助大部队撤离,以集结号为撤退信号。

整个连队打光了,也没听到集结号响,谷子地被炮火轰晕在死人堆里,侥幸生存了下来。

后来,个司号员告诉谷子地,其实团长从来就没有打算吹响集结号,原来为了大部队的转移,团长和谷子地的连队样,也是战争的牺牲品。

谷子地觉醒后,决心要把九连兄弟的遗骸挖出,为他们找回“烈士”的名号。

看完这部电影,我们应该记住,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由先烈们用鲜血换回来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所以在这里,我要把这份最崇高的敬意献给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2023年《集结号》观后感2年后,我看了集结号这部电影,看完之后只有四个字的评价:非常震撼!集结号的内容是这样一个故事: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接到团长命令,要打阻击战帮助大部队撤离,以集结号为撤退信号,整个连都打光了,也没听见集结号响,谷子地也被炮炸晕,在死人堆里得以生还,之后漫长的岁月里,他寻找原来队伍的遗骸……为追溯他们"烈士"的称呼而活着……。

首先,我对那些日本人非常痛恨,他们抢夺民粮,杀人放火,后来被八路军杀死,真是罪有应得,活该!活该!其次,我对那些英年早逝的英雄们感到痛心,指导员为救一名小兵被敌人炸成两半,吕宽沟为一块表放弃自己的生命,可惜I惜!最后,便是对那些英雄能人的钦佩,王金存用最后一口气炸毁了两辆敌人坦克,全连人都死了,就剩谷子地一人,还继续战斗,佩服!佩服!集结号真让我感动,它告诉我们:只要国家强大,就不会让别的国家攻击。

2023年《集结号》观后感3电影《集结号》是冯小刚导演的最新力作,战争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九连连长为掩护队伍撤离而带领团队与敌军主力作战的故事。

解放战争时期,连长谷子地接到团长命令,要打阻击战帮助队伍撤离,以集结号为撤退信号。

《集结号》——战争片剧作结构的突破

《集结号》——战争片剧作结构的突破

《集结号》——战争片剧作结构的突破电影《集结号》是一部展现抗日英雄壮烈抗战的历史战争题材影片。

电影讲述了在抗战初期的镇反任务中,苏区老战士王石头组织了一支由百姓组成的小分队,进行了合璧口战役,最终壮烈倒下的故事。

该影片采用了战争片的常见元素,如悲壮的人物形象、紧张的战斗场面、英雄主义的氛围等。

但是《集结号》也在剧作结构上进行了突破,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

首先,《集结号》采用了非线性叙事的方式。

整个影片分为了若干段,时间轴跨度长达数十年。

电影从主角王石头的回忆和海报、照片等视觉符号的提示开始,随后便向过去转移,展现了苏区胜利、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乃至文革时期的重大事件。

这种叙事的方式,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示人物和时代的背景,还可以展现出抗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使得观众对抗战和那个年代有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影片突破了传统战争片的英雄主义表现方式,更加强调人物的人性和生命价值。

在战斗中,个体在生命面前渺小而脆弱,一方面,影片展现了士兵拼死保卫土地的决心和勇气,但是,另一方面,影片也强调了人要爱护自己的生命的理念,同时表现了在屠刀下,人对生命的弱小和无奈,如王石头在战后回忆“只是吓得我赤身裸体地趴在地上,像一只被吓坏了的兔子”。

王石头在部下逝世时流泪,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也表现出了内心的痛苦和对生命的珍视。

最后,电影也采用了一些类似文艺片的画面手法,例如生动的人物描写、风景的切合、刻画细致的细节等等。

这些细节、情感的刻画,更好地营造了故事的氛围和场景,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战争和人物的情感。

总之,《集结号》是一部多方面的电影作品,它既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历史,又传达了人性、希望与痛苦等哲学思考,同时,它也是一部在战争片传统中寻求创新的佳作。

《集结号》分析

《集结号》分析

中国战争题材电影的新突破——《集结号》分析2007年12月20日,一部叫《集结号》的电影上映。

作为一部商业大片,冯小刚导演依旧选择在贺岁档上映,所不同的是,导演这次一改过往的搞笑喜剧风格,以一部严肃而感人的战争题材影片征服了观众。

影片一经上映,便赢得了观众的口碑,创造了票房奇迹,获得了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双赢。

除此之外,这部影片也赢得了学界和业界的极大关注,大家普遍认为,《集结号》总体而言是一部优秀的影片,它很好的契合了当代主流价值观,同时完美融合了商业类型和艺术表达。

笔者认为《集结号》是中国战争题材电影发展的转折点,实现了中国战争题材电影的新突破,特别是该影片主题呈现及其表达方式的新突破为中国今后战争题材的电影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典范。

本文着重从叙事、人物、镜头语言三个角度出发探讨该影片主题及其表达方式的新突破。

一、叙事角度1、叙事内容的新突破《集结号》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1948年淮海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独二师一三九团三营九连战士成功击败国民党军队。

在激烈的战斗中,指导员不幸被敌人大炮击中牺牲,连长谷子地因为愤怒命令士兵枪杀已经投降的俘虏。

这一行为遭到上级的不满并严肃处理,九连番号被取消。

而后不久,刘团长给谷子地下了新的命令,命他率领九连在汶河南岸旧窑场坚守阵地阻击敌人以掩护大部队撤退,以集结号为撤退口号,并要求听不到集结号即使剩最后一颗子弹也得坚守下去。

谷子地率领九连47名兄弟奉命死守阵地,三次击退敌人,战争场面惨烈,死伤严重。

在第三次阻击中,一排长焦大鹏被汽油弹严重烧伤,奄奄一息间为了能给九连留个种和连长撒谎称自己听到了集结号,为此大家争论一番,指导员王金存坚持称自己没有听到集结号,连长谷子地因为被炮弹震聋了耳朵也称自己没有听到集结号。

九连浴血奋战到最后,除连长一人被我军误认为俘虏抓获侥幸存活外,其余47人全部牺牲。

由于以前的部队重新整编,谷子地自己失去了身份,后又得知其余47名兄弟均被认定为“失踪”,为证明死去的47个兄弟是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安定“战死”而不是“失踪”,他展开了艰难的寻求真相之旅,坚持寻找曾经的部队,没日没夜的挖战友的尸体,坚持为兄弟们“正名”。

《集结号》观后感

《集结号》观后感

《集结号》观后感尽管旧事重提令人反感,但我还是要说,《集结号》至少比前两年那些大导演们拍的华丽古装片要好很多。

这表明,《集结号》探讨了一个可能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人物的深层情感、心理活动、行为选择以及各种冲突和转折,都是观众在自身经验中可能经历过的。

可能的忠诚,可能的背叛;可能的坚持,可能的放弃。

正是这种艺术感染力,打动了我们。

比如西西弗斯,他每次将石头推上山顶,然后看着它滚落,再回到山脚,重新开始,这种无尽的重复看似不可能,但西西弗斯却超越了这种可能性,克服了人性的软弱,展现出了非凡的坚韧和勇气。

然而,那些荒淫无度的古装大片之所以无法打动我们,原因在于它们是一种全封闭的叙事,所追求的权力欲望并非每个人都天生具备。

这样的故事让我们观众感到自己也注定是荒淫无度的人,因此难以产生共鸣。

所以,能看懂这样的电影并为之叫好是不正常的。

从《夜宴》回归,我们可以看出冯小刚这次对观众是严肃和尊重的,这也是电影与观众进行交流的前提。

电影前半段残酷而英勇的战争场面并无太多疑问,观众们都能感受到其中的紧张和悲伤。

然而,问题在于,当九连全体阵亡后,冯小刚通过谷子地的人生起伏,想要传达“每个人的牺牲都是有价值的”这一观点时,是否真的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对我来说,我总觉得这一点并没有得到清晰明确的阐述。

比如,如果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那么在宣读追认烈士名单时,我本以为会听到四十七个凝重的名字,每个名字都代表着战士的英勇和无畏,每个名字都应该重重地敲击和叩问着人们对于幸福、责任和真理的抉择。

但是,那个“王金存,焦大棚,姜茂财……”之后的“等”字,实在让人失望。

谷子地接受了这个“等”字,也让观众感到失望。

我想,每个观众都会有同样的耐心,并且觉得这四十七个名字一个都不能少。

所谓的尊重和爱,应该是具体而实在的,是对一个个生命的尊重和爱,而不是用“每个人”这样的字眼来敷衍。

生命的终结、死亡、爱情与美好的灭失,都是一个个具体而无法挽回的事实。

集结号观后心得总结

集结号观后心得总结

集结号观后心得总结《集结号》是一部由冯小刚执导,黄渤、沈腾等人主演的电影,于2021年2月12日正式上映。

本片讲述了一群“90后”小兵在野外执行任务时意外遭遇外敌,最终在队长的带领下成功完成任务的故事。

以下是我个人观后感和心得总结。

政治情感与爱国主义影片中的小兵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家庭,但他们同样的拥有对祖国的热爱和信仰。

小兵们在任务未完成之前始终将保护国家、捍卫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放在首位,这种国家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地表现。

在小兵们所在的连队中也有一位台湾籍战友,尽管身份与大陆大不相同,但在关键时刻,他义无反顾地站在了国家和人民的一边。

该电影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描绘了一个国家的团结和强大。

官兵关系和团队协作影片中的小兵显然年轻不懂事,在合作和执行任务时存在许多误解和分歧。

但是这些问题都在队长一步步建立和发展官兵关系的过程中逐渐解决。

队长在处理官兵关系时并没有采取严厉的手段,而是始终以身作则,给了年轻的小兵们足够的信任和尊重。

影片中还呈现了一些实际的战术和行动。

经过一路的摸爬滚打,小兵们终于在胡同里决战。

小兵们之间的团队协作和默契操作却是让人喜欢的看点之一。

对现实的思考电影中并没有刻意推销主题或有意强调特定的价值观。

不过,我们可以从电影中看到许多现实中的问题。

影片中的小兵们大多数情况下在军营中没有归属感和合群感,他们更多的是家庭的责任和国家的信仰感推动着他们完成任务。

此外,电影中还暴露了一些社交问题,比如资本的效率和金钱的诱惑等等。

这些因素在集体中产生了摩擦,也影响着小兵们逐渐建立朋友关系的过程。

结语总之,《集结号》在情感和风格上比较中庸,但它能向观众们展示出许多宝贵的人情和自然的态度,同时还给我们呈现了一些真实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环境。

最终,它也提醒我们珍惜家庭、珍惜友谊和爱好和平。

感谢您阅读本篇文章,希望能在“集结号”这个词中,让我们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得到进一步的传递。

集结号的观后感

集结号的观后感

集结号的观后感《集结号》是由中国导演陈凯歌执导的一部动作战争片,于1991年上映。

该片改编自吴刚的小说《陆犯焉识》。

作为中国电影的翘楚,它不仅在国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在国际上赢得了高度赞誉。

影片展示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坚守信仰与意志的故事,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情节概述《集结号》以故事发生在1942年太行山脉的抗日战争为背景。

影片通过描述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陈赓带领的游击队在艰苦的环境下组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斗争,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英勇奋斗的精神。

故事中,陈赓与他的队员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战中,他们经历了众多艰巨的任务和牺牲。

最终,在太行山的集结号响起时,一个个奇迹般的胜利接连出现。

影片风格导演陈凯歌以其独特的电影语言风格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他巧妙地运用了黑白和彩色的分格镜头,将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

通过这种手法,观众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此外,影片中的极具震撼力的战争场面也是该片的一大亮点。

通过精心设计的特效和真实的打戏,观众们仿佛置身于战火纷飞的太行山脉,亲身体验到了战争所带来的残酷和无奈。

影片主题《集结号》不仅仅是一部战争电影,它更是一部展现中国人民不屈意志和坚守信仰的作品。

影片通过描绘陈赓和他的战友们面对艰难困苦、生死危机时的勇气和坚定,强调了集体的力量和战胜困难的意义。

作为观众,我们不能仅仅将《集结号》局限在一个单一的时代和地域上,它更是一部表达人类信仰和意志的电影。

正是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使得中国人民在抗战中能够凝聚力量,最终赢得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胜利。

演员表现《集结号》的成功不能仅归功于宏大的场面和精心构思的剧情,演员们的出色表现也功不可没。

导演陈凯歌担任了片中重要角色陈赓的扮演者,他娴熟地将这个英勇的战斗英雄塑造得栩栩如生。

金燕玲饰演的游击队员马思聪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坚毅和勇敢展现了女性在战争中的坚韧不拔。

此外,影片中的其他演员们也各自发挥出色,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和感人。

《集结号》影评

《集结号》影评

《集结号》影评集结号吹响,网络上也战成了一片。

在观看了许多对《集结号》不感冒的评论后,我惊讶地发现,这些评论的作者大多文采出众,言辞犀利,咄咄逼人。

看来,我们有必要称他们为“精英”。

不过,在称呼他们之前,请先不要生气。

毕竟,这些“精英”在自己的帖子中已经明确表示:“我是一个有素质的人”,或者嘲笑对手“素质低下”。

对于这些评论,我感到十分困惑。

为什么一部感动了大多数观众的电影,会遭到这些“精英”的挑剔呢?为了避免自己因此而失眠,我决定认真拜读一下这些“精英”们的大作,希望能找到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出了三身冷汗……经过一番学习,我终于明白自己和“精英”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不足之处:1. 专业知识匮乏:看电影需要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

对电影行业要有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避免被导演忽悠。

比如,有些“精英”对《集结号》的结构提出了非常专业的质疑,认为它前半段像《拯救大兵瑞恩》,后半段像《秋菊打官司》,缺乏新意。

然而,我在观看电影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这表明我在电影专业知识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此外,对电影所反映的背景知识也需要有充分的了解。

如果在观看战争题材的电影之前,能够去伊拉克体验一下战争的残酷,那么对于电影中的一些情节和细节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能发现更多的问题。

2. 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看电影时,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重要。

在这方面,我发现自己与“精英”们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我在观影时的想象力较为局限,往往只能按照剧情进行简单的YY。

而“精英”们的想象力则更加丰富和富有创造力,他们能够从电影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和可能性,提出一些深刻的思考。

例如,他们认为电影中没有强调敌我双方的身份,这是一个问题;电影中安排的一些情节不符合现实,这也是一个问题。

相比之下,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显得十分匮乏。

3. 艺术鉴赏能力有待提高:还有一些“精英”认为,《色戒》是一部具有深刻人性反思的电影,而《集结号》则是一部“垃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新的语境下重建我和党之间的―孤儿–母亲‖关系(一)——从《集结号》看后极权主义的艺术创新许允仁在我的研究生的一再推荐下,看了最近的贺岁片《集结号》。

在我的印象中,以往的贺岁片都是娱乐性的喜剧,而这次的却是充满教育寓意的正剧。

当然,连在每天的《新闻联播》中都党旗飞舞,热衷于向人民推出各种道德楷模的精神氛围下,贺岁片由喜剧变成正剧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但是,我的学生对我说:这部电影虽然也是央视竭力推介的主旋律影片,却和以往的主旋律艺术不同,它拍得很好看,同时,揭示了一些以往的艺术所不敢触及的新东西。

看了电影之后,果然感触良多,以致于产生了暂停手上正在从事的研究,来写这篇影评的冲动。

不过,就如鲁迅所说的那样,人们在一部《红楼梦》中看到的只是他们自己想要见到的东西,我从《集结号》中看到的也正是自己在当下的研究中所关切的属于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问题,更准确地说,这个问题可以表述为:人们通常称之为极权社会(或后极权社会)[1]的,由党国体制治理的社会,究竟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怎样的精神关系的基础上的,以及在这样的社会向自由民主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需要每个个体在精神上和人格上相应地完成怎样的成长?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整个社会在最基本的价值观上却陷入越来越严重的分裂和紊乱之中。

执政党内当下的主流思潮倾向于认为,弥合这种分裂,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向应该是,不断地回溯到执政党早期的艰苦岁月,从而从党创建之初的政治信念和道德热情中去汲取精神力量,然后,用这种精神来教化整个社会。

这种原教旨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路向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在我们的文化空间中,原先早已沉寂的―红色经典‖重新开始热播,各种―红色记忆‖被再度挖掘,新一代主旋律艺术家们则顺势创造了像《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这样的―新红色艺术‖,试图在一种新的审美趣味下,重现执政党通过武装斗争夺取国家政权时的艰难经历。

《集结号》正是从这股艺术思潮中涌现的,同时,又将这股思潮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不仅仅是由于相对而言,它在审美品味上更为现代和更加纯正,更为重要的是,它在思想上也更有深度,在这一系列艺术作品中,惟有《集结号》才真正触摸到了极权主义运动的灵魂,揭示了极权社会得以构成的精神逻辑。

从这种意义上说,《集结号》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看作,―红色艺术‖在我们这个后极权时代的新经典。

《集结号》继承了―红色艺术‖的一个最核心的精神传统,并试图在某种更具现代性的语境中对其加以重建。

对一个社会来说,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如何通过提供某种文化样式,来帮助个体给自我的生命赋予某种终结意义。

一般而言,一种宗教或道德文化,总是通过为个体的自我人格和某个他者人格之间规定某种规范性关系的方式,来倡导一种带有终极性的精神价值的。

比如,在基督教文化中,就是通过确立我与神的关系,即在自我人格对一个超验的神圣人格的确信、仰慕和顺服中,来规定自我生命的终极价值的。

[2]而在一个由党以一种总体主义的方式支配一切的社会中,―我与神‖的关系被―我与党‖的关系替代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儿的―我与党‖的关系,不是指外部的政治关系,而是指内在的精神关系。

在一个极权社会中,所谓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导引个体自觉地去建立―我和党‖之间的某种精神联系,并且将这种关系看作是赋予自我的生命以终极意义的神圣性关系。

[3]在一个源远流长的红色艺术的传统中,我和党之间的精神联系,被比喻为一个丧失了家园的孤苦无依、颠沛流离的幼儿,重新回到慈爱母亲的温暖怀抱的关系,这也就是我们在本文的标题中所说的―孤儿-母亲‖关系。

[4]表现这一主题的颂歌,像《唱支山歌给党听》、《党啊,亲爱的妈妈》等,构成了主旋律艺术的最强音。

《集结号》的艺术震撼力首先源于对这一传统主题的继承。

电影是通过一个军事片中常见的情节展开的,连长谷子地奉团长之命,率领全连仅剩的47个战士,在旧窑场阵地打阻击,掩护大部队的撤退,最后,除谷子地外全部战死。

在这部1小时50分钟的电影放映到一半的时候,观众们都会觉得它表现的是一个一般主旋律战争片中司空见惯的主题,通过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英勇来说明红色江山的来之不易,和歌颂革命军人的牺牲精神。

但是,随着情节的进一步展开,人们发现上述主题只是表层的,《集结号》的真正的艺术力量来自于它对这一表层主题之下的另一更深主题的发掘。

和以往的主旋律战争片不同的是,《集结号》接下来出乎意料地告诉我们,谷子地和他部下如此英勇的献身行为,却没有得到组织上的承认,团里只是冷漠地将他们当作失踪者处理了。

于是,在电影的下半部中,谷子地走上了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失散的组织的漫长历程。

仗只打了几个小时,寻求组织认同的努力却进行了整整八年。

正是在谷子地颠沛流离,忍受各种误解和屈辱来寻求组织对自己的理解的过程中,一个对党忠贞不渝的儿子,经过漫长的精神流放,重新回归母亲怀抱的主题被展示出来。

这时,回过头去看,前面的那些残酷的战争场景和战士的英勇行为,就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含义。

正是由于战士们是如此的朴质和勇敢无私,组织的冷漠似乎变得更为令人震撼,但是,这一切最终只是为了突显和证明,谷子地如孤儿渴望母亲怀抱般的对组织的需要。

只有通过常人无法承受的误解、屈辱和疏离的试炼,才能显现出谷子地这个党的儿子,对组织的无以伦比的赤胆忠诚。

《集结号》试图向我们昭示的是,和勇敢相比,这种忠诚才是一种更为重要的品格,而正是由于无数儿女的这种忠诚,党才获得了战无不胜的伟大力量。

然而,和传统的红色艺术相比,《集结号》的创新表现在它力图在一种新的更具现代性的语境中,来重建我和党之间的这种―孤儿–母亲‖式的精神联系。

在影片中没有任何显白的对党的歌颂和直截了当的政治说教,从表层意义上看,谷子地和他部下的英勇作战和自我牺牲行为,只是源于对团长的一个命令的不折不扣的执行,因而,影片彰显的似乎只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一具有现代性的军人道德。

但是,在影片一些细节的隐晦的暗示中,它道出了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

团长在对谷子地下达打阻击的命令时,似乎不经意地问道:―咱们老八区教导团出来的战友,还剩几个呀?‖谷子地也漫不经心地答道:―你一个,我一个,还有谁啊?‖但对这个问题的真正的回答,是电影后半部谷子地在团长的墓前感慨自己和团长一个命时所说的话:―老八区教导团出来的,有一个算一个,全是死心眼。

‖执政党新的领袖在执掌权力时,都要到西柏坡朝圣一下,―老八区教导团‖在这儿就像―西柏坡‖和―延安‖一样,是一种象征。

它告诉我们,这支军队的威武强大和它的军人的英勇无私,都可以追溯到其早期的某种圣洁的精神传统,而这种精神的铸成,则源于党的教导和烽火岁月的考验。

另外,影片中战士关于小时候给地主放羊挨打的回忆,和电影开头指导员督战时训斥谷子地畏战的镜头,都向我们显示了,这支军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属于一个宪政国家的军队,而是一支阶级的军队和党的军队,而党的思想控制工作是军队战斗力的根本保障。

[5]同样,一个连长为自己牺牲的战友和部下的英勇行为作证,在一支不管什么性质的军队中,无疑都构成了一种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

但是,《集结号》所表达的主题,却在这完全合理的表层意蕴下,倾心注入了大量的非理性的东西。

它致力于表现的是谷子地和党之间的精神上不可分离的共生性关系,它将谷子地对组织的寻找,和精神上获得党的理解和认同的渴望,上升到了某种形而上的高度。

在一个人们(包括党的干部和领袖)对党的意识形态已经普遍失去了真正的热诚和信任的后极权社会中,要重建―我和党‖之间的真诚的精神联系,是一项艰难得近乎不可能的工作。

因此,《集结号》没有以高调和显白的方式,而是相当明智地以一种低调和含蓄的风格来从事这项精神创新的。

在表层结构上,谷子地的努力的意义,似乎只在200斤小米和700斤小米之间;但是,在深层结构下,影片却用了大量的细节,既低调含蓄,又重彩浓墨地表现了谷子地和党之间的―孤儿-母亲‖关系。

一个情节是:谷子地和指导员王金存的遗孀孙桂琴在无名烈士陵园,孙桂琴对谷子地说:―别看了,都是无名烈士。

‖谷子地则喃喃自语道:―爹妈都给起了名了,怎么全成了没名的孩子了。

‖这时低沉、柔和的主题音乐响起来了,似乎既在表达某种哀思和幽怨,又在倾诉衷肠。

影片将一个铮铮铁骨的男子汉的内心深处的柔情和脆弱,这么一种在审美上十分具有感染力的情感,巧妙地导入了―我与党‖之间的―孤儿-母亲‖关系。

它试图向我们昭示的是,谷子地寻求组织对他的忠诚的明察,也就是在寻求自己生命的终极意义和价值,一旦失去了组织的认同,他的存在就陷入了虚无的―无名‖ 状态,成为精神上不再有任何寄托和依傍的被弃的孤儿。

另一个重要的情节是:谷子地登上了森林防火了望塔,茫然面对着锦绣河山,正以一种―望断天涯路‖的情怀,盼望早日找到组织时,突然,听到孙桂琴在下面对他大喊:―谷大哥,部队找着啦!‖ 这时,谷子地如被雷击般地怔住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一边激动得浑身哆嗦,一边沿着了望塔缓慢地往下爬。

―你们可千万不能诳我‖,―不能诳我,可千万别诳我。

‖谷子地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双手捂脸,发出孩子般呜咽的哭声。

《集结号》在这儿力图表现一个党的儿子的理想型人格:对待党所指定的敌人如雄狮般地勇猛,而对待组织则如婴儿般地依恋和赤诚。

这时,低沉、柔情的主题音乐再次响起,向我们展示这个长期处于精神流放中的赤子,突然听到母亲音讯时内心深处的感动和温暖。

[6]影片中着意刻画谷子地对组织的感情和态度的细节还有许多,比如在要求赵二斗为自己找部队时,对自己是―从哪一股泉眼里冒出来的‖的顶真和在乎;在煤山上拼命刨挖战友遗骸,忽然听到他们已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时,激动得喘不过气来的神情等等。

碍于本文的篇幅,对此不再一一详述。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这部影片想要表达的真正的主题,是一个对党无比忠贞的儿子和党之间的精神联系。

在这儿我们看到了《集结号》在艺术创作上的雄心,因为,自从改革开放使传统意识形态解体以来,已经少有优秀的艺术家会去触碰这样的主题,但是,另一方面,就如我们在前文中已经提及过的,目前执政党内的主流思潮迫切希望通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在30年的开放进程中已经变得松弛的我与党之间的精神联系重新扭紧发条。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旨在重建这种联系的《集结号》会受到主流思潮的大力推崇了。

不过,我们必须看到,为了消解后极权时代人们普遍存在的对党化教育的抵触情绪[7],《集结号》确实作了一些新的努力,通过反传统的方式来承继传统,通过表层意义上的解构来实现更深意义上的建构,可以说是《集结号》在表现手法上的一个主要创新。

影片的一个最核心的情节是,团长在向谷子地下达打阻击的命令时,让他听到集结号后方许撤退,但是,谷子地一直盼望着的集结号却始终没有吹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