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经济地理资料(kit)

经济地理资料(kit)

经济地理资料(kit)第⼀章复习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的的研究分为哪⼏个阶段?(1)史志描述(2)商业地理研究(3)经济地理学研究2、经济地理学的概念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3、跨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是什么?(⼀)⼈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全球与地⽅关系的理论研究(三)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 (四)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五)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第⼆章复习题1、区位、区位条件、区位因⼦的概念区位:⼈类活动(⼈类⾏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区位因⼦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经济活动发⽣在某特定地点⽽不是发⽣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

---韦伯2、⽣产的三要素是什么?————①⾃然投⼊②劳动⼒③资本3、劳动⼒因⼦对经济区位的影响有哪些⽅⾯?①劳动⼒移动②劳动⼒成本③劳动⼒特⾊④劳动⼒素质4、对经济活动区位重⼤影响的市场因素有⼏个⽅⾯?⑴市场规模⑵市场特性包括:市场意识、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环境和管理秩序5、市场规模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有哪些?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存续以及经济合理性。

①任何经济活动,⽆论是⽣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必须达到⼀定规模的需求才能够⽀持其基本的运营成本,这⼀规模即所谓的需求门槛。

由于不同经济活动的需求门槛存在差异(轻⼯业较低,重⼯业较⾼),因⽽在经济活动区位选择过程中,相关地区的市场规模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

②所考察区位的市场影响⼒的地域范围,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

尤其在传统商业活动中,市场地域影响范围较⼤的城市,具有较为全⾯的商业活动;反之,商业活动则较为单⼀。

6、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体现在哪⼉?①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

②“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

③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

④相关⾏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

___《经济地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___《经济地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___《经济地理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区位:指一个地理位置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区位理论:研究区位问题的理论体系。

3、区位因子:影响一个地方经济活动的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因素。

4、区位条件:指一个地方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条件,决定了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5、内部规模经济:指企业在自身范围内生产规模扩大,导致单位成本下降的现象。

6、外部规模经济:指企业在与外部企业的合作中,生产规模扩大,导致单位成本下降的现象。

7、连结度:指一个地方与其他地方之间的联系程度。

8、通达度:指一个地方到其他地方的交通便利程度。

9、遍在原料:指原料分布广泛,不受地域限制。

10、局地原料:指原料分布受地域限制,只能在特定地区获取。

11、原料指数:指一个地方所需原料的数量与总生产量的比值。

12、区位重量:指一个地方在经济活动中所占的重要程度。

13、等费线:指一个地方到其他地方运输成本相同的线。

14、需求圆锥体:指一个地方所能影响的市场范围。

15、中心地: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以其为中心,周围有一定范围的影响力和辐射能力的地方。

16、需求门槛:指一个地方所需的最低消费能力。

17、基础聚落:指在一个地理区域内,以其为中心,周围有一定范围的影响力和辐射能力,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的城市聚落。

18、门槛人口:指一个地方所需的最低人口数量。

19、跨国公司:指在多个国家开展业务的公司。

20、产品周期理论:指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为引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

21、折衷理论:指在不同的区位因素之间进行权衡和折衷,选择最优的区位。

22、区域:指在地理上有一定连续性和相对独立性的地理区域。

23、区域经济结构:指一个地理区域内,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和分布情况。

24、区域产业结构:指一个地理区域内,各个产业的比重和分布情况。

25、产业:指一定范围内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26、支柱产业:指一个地理区域内对经济发展起到主导作用的产业。

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250道试题)(精华)

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250道试题)(精华)

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B )。

A.《尚书·禹贡》B.《史记·货殖列传》C.《汉书·地理》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C )。

A.《尚书》B.《史记》C.《汉书》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D)。

A.(德)戈策B.(中)司马迁C.(中)班固D.(俄)罗蒙诺索夫E.(古罗马)斯特拉波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C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B.工业地理C.商业地理D.旅游地理|精. |品. |可. |编. |辑. |学. |习. |资. |料. * | * | * | * | |欢. |迎. |下. |载.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C )。

A.宇宙派B.地志派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A )首创。

A.杜能B.韦位C.克里斯泰勒D.廖什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B )。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D.生产地域综合体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ABCD )。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BC )。

A.阶级性B.地域性|精. |品. |可. |编. |辑. |学. |习. |资. |料. * | * | * | * | |欢. |迎. |下. |载.C.综合性D.实用性E 科学性10.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D )。

A.经济地理学概论B.工业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中国经济地理学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篇一: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1、何谓经济地理学。

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答:特点一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特点二是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

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经济活动的内容;2.经济活动区位;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答:1.通论经济地理学;2.区域经济地理学;3.部门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和信息业经济地理学;4.公司(企业)地理学。

第二章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含义。

2、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

3、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4、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5、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6、交通网:一般由基本的点和线组成相互联系的网络。

7、交通网的密度: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

必须考虑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

8、通达性: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

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

9、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

用贝塔指数衡量。

10、可进入性:11、地理可进入性:指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

12、经济可进入性:指场所的对外交往成本高低,它取决于运费、通信费。

费用越低,对外通达性越好,反之则相反。

13、制度可进入性:指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场所对外生产要素和商品交往的方便程度。

14、社会可进入性:指由社会因素(包括语言、文化等)所决定的场所对外交往的便利程度。

15、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经济地理学试题

经济地理学试题

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

A.《尚书·禹贡》B.《史记·货殖列传》C.《汉书·地理》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

A.《尚书》B.《史记》C.《汉书》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

A.(德)戈策B.(中)司马迁C.(中)班固D.(俄)罗蒙诺索夫E.(古罗马)斯特拉波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B.工业地理C.商业地理D.旅游地理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

A.宇宙派B.地志派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 )首创。

A.杜能B.韦位C.克里斯泰勒D.廖什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D.生产地域综合体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

A.阶级性B.地域性C.综合性D.实用性E科学性10.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

A.经济地理学概论B.工业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中国经济地理学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是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B.费希尔明确提出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C.能广泛接受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较强的实用性D.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看,理应划到第一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入第二次产业。

经济地理学题库

经济地理学题库

经济地理学题库《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一章一、选择题(不定项)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A.《史记》B.《山海经》C.《禹贡》D.《汉书》2、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的产生。

A.人文地理学B.商业地理学C.农业地理学D.工业地理学3、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瓦伦纽斯B.奇泽姆C.罗蒙诺索夫D.葛茨4、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A.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B.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C.廖仕的“区位经济论”D.皮鲁的“增长极理论“5、依据本书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经济活动的内容B.经济活动区位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D.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二、填空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分别为史志描述,商业地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研究。

2、17世纪中叶,最具影响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是苏格兰学者奇泽姆 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3、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4、本书从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三方面概括了20 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以致形成两种学派。

一是以巴朗斯基,萨乌仕金等为代表的区域学派,另一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部门统计学派。

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相结合的特性。

7、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8、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企业。

三、判断题1、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完整

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完整

经济地理学一、填空1、资源配置能力主要由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企业的组织水平和产业结构等构成。

2、企业增长的动因包括:实现规模效益、实现交易内部化、技术优势的发挥、来自竞争的压力。

3、从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来看,外国直接投资区有趋于经济中心区布局、边界地区、社会经济联系密切地区的显著特征。

4、企业增长战略有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

5、在非农产品周期理论中,非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

6、区域性的含义是:可度量性、系统性、不重复性。

7、胡佛经济区位论的运输费用是:线路运行费、站场装卸费,并提出两个著名论点:端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中间转运点最优区位原理。

8、主导产业有如下特点:阶段性、区域性、关联性。

9、尽管公司结构是处于不断变换之中,但是人们可以将公司归纳一下几类:功能部结构、产品部结构、区域部结构、顾客部结构、矩阵结构。

10、1977年英国著名跨国公司邓宁提出一个折衷理论,将三种优势相结合用于解释跨国投资,这三种优势: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11、一般来说,经济轴主要有一下类型:沿交通干线分布的经济轴线、沿大江分布的经济轴线、海岸经济轴线、山地与平原交接处的经济轴线。

12、一般而言,扩散机制有四种表现形式:就近扩散、跳跃扩散、等级扩散、随机扩散。

13、区位论研究抽象的世界,最基本的假设是“均质平原”和理性决策;核心思想是生产成本和运费的最低化,或者利润最大化。

14、二战前经济地理中人地关系研究主要有: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缘政治学、人地相关论。

1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有:科学技术进步、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发展、国家的经济调节及干预作用、国际经济协调。

16、文化与制度转向的形成背景: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社会科学相关学派的影响、经济地理学本身的变化。

17、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点:经济全球化影响范围广、全球经济活动空间移动加剧、全球经济形成多级格局。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doc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doc

《经济地理学》一、名词解释题1、区位:人类活动所占冇的场所,也含冇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2、区位理论:关丁•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研究人类活动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宝要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3、区位因子: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4、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

5、内部规模经济: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

6、外部规模经济:屈于空间集聚经济,指若干工厂、企业在同一空间地域内的集聚与联系,产牛平均生产成木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产生。

7、通达指数: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它所冇顶点的最短路径。

8、遍在原料:任何地方都存在的原料。

9、局地原料:只有在特定地方才存在的原料。

10、原料指数: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Z比。

11、区位重昴:单位产品所产牛的运送总重量。

12、需求圆锥体:廖什认为如呆一个区域只存在一个企业,随着距离生产地距离的增加,运费増加,销售价格増加,需求暈随Z减少,到市场边界需求暈为零,将需求曲线围绕生产地的销售暈轴线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圆锥体就是需求圆锥体。

13、中心商品:在少数的地点生产、供给,而在多数的地点消费的商品。

14、基础聚落:膠什屮心地理论屮等级最低的消费者居住地和企业的分布地。

15、门槛值:维持一个中心职能单元存在所需的最起码的人口或最起码的购买力被称之为中心地的门槛值。

16、跨国公司: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17、产品周期理论:山弗农提出的用于解鄴国际投资空间变化的理论,州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在产品的不同阶段,因为产品的研发、销伟等方而的耍求、情况不一样,生产布局地也应进行相应地调整。

18、区域经济结构: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彩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耍因索2—,它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企业结构、技术结构、耍索结构等。

经济地理学题库

经济地理学题库

《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一章一、选择题(不定项)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A.《史记》B.《山海经》C.《禹贡》D.《汉书》2、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的产生。

A.人文地理学B.商业地理学C.农业地理学D.工业地理学3、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瓦伦纽斯B.奇泽姆C.罗蒙诺索夫D.葛茨4、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A.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B.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C.廖仕的“区位经济论”D.皮鲁的“增长极理论“5、依据本书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经济活动的内容B.经济活动区位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D.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二、填空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分别为史志描述,商业地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研究。

2、17世纪中叶,最具影响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是苏格兰学者奇泽姆 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3、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4、本书从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三方面概括了20 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以致形成两种学派。

一是以巴朗斯基,萨乌仕金等为代表的区域学派,另一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部门统计学派。

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相结合的特性。

7、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8、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企业。

三、判断题1、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篇一: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1、何谓经济地理学。

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答:特点一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特点二是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

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经济活动的内容;2.经济活动区位;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答:1.通论经济地理学;2.区域经济地理学;3.部门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和信息业经济地理学;4.公司(企业)地理学。

第二章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含义。

2、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

3、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4、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5、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6、交通网:一般由基本的点和线组成相互联系的网络。

7、交通网的密度: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

必须考虑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

8、通达性: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

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

9、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

用贝塔指数衡量。

10、可进入性:11、地理可进入性:指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

12、经济可进入性:指场所的对外交往成本高低,它取决于运费、通信费。

费用越低,对外通达性越好,反之则相反。

13、制度可进入性:指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场所对外生产要素和商品交往的方便程度。

14、社会可进入性:指由社会因素(包括语言、文化等)所决定的场所对外交往的便利程度。

15、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经济地理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联系和影响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的样例: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自然地理现象B.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C. 社会文化现象D. 政治制度答案:B2. 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地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韦伯B. 克里斯塔勒C. 洛施D. 哈夫答案:B3. 以下哪个不是经济地理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A. 空间分析B. 统计分析C. 历史比较D. 实验研究答案:D4. 经济地理学中的“区位理论”主要研究什么?A. 经济活动的分布规律B. 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C. 经济活动的空间选择D. 经济活动的时间变化答案:C5.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A. 原材料供应B. 劳动力成本C. 市场需求D. 政治倾向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城市规模与城市数量之间的关系。

答案:城市等级-规模7.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不同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

答案:城市网络8.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

答案:区域发展9.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

答案:区域差异10.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

答案:区域结构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经济地理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经济地理学通过分析区域内部的经济活动分布、资源配置和市场潜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它帮助决策者了解区域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12. 描述经济地理学中的“产业集聚”现象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答案:产业集聚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相似或相关联的产业企业集中分布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和信息交流,增强区域竞争力。

经济地理学试题

经济地理学试题

经济地理学试题第一部分:基本概念题(40分)1.什么是经济地理学?请简要阐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其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区域经济联系等。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统计分析、地图制作等。

2.地理环境对于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请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例如,河流、湖泊等水资源的分布对农业和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沿海地区由于拥有便利的海运条件,有利于港口城市和航运业的发展。

气候条件也会对农业的产出和发展产生影响,例如草原地区适宜畜牧业的发展。

3.请简述区位和区域的概念,并说明它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区位是指地理位置,区域是指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对统一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特征的地域。

区位和区域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合适的区位有利于企业和产业的发展,例如靠近供应链和市场的区位更有竞争优势。

而区域特征的统一和差异也会对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产生影响。

4.请简述中心-边缘理论,并说明其对经济地理学的意义。

中心-边缘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呈现中心-边缘结构,中心地区发展较快,边缘地区相对滞后。

这一理论对经济地理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分析和解释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和发展不平衡现象,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指导,合理规划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论述题(60分)5.请论述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全球化加快了地球空间的相互联系和交流,带来了跨国贸易的扩大和国际分工的深化。

这使得经济地理学需要更多考虑国际经济间的联系与互动。

其次,全球化加剧了地区间的竞争,在全球价值链中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优势。

全球化使得经济地理学需要更多关注全球产业链分布和国际分工。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全球化使得一些发达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集中,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边缘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经济地理学试题

经济地理学试题

经济地理学试题1. 什么是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的学科。

它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产业地理、城市地理、区域经济学等。

2. 解释"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的概念。

地理环境指的是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地形、土壤等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不同特征和资源分布,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农业、工业、交通等各种经济活动的展开与发展。

例如,在农业方面,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能够提供良好的农作物生长环境,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而在工业方面,一些地理条件如水源、能源、运输便利性等,会对工业布局和产业密集度产生重要影响。

3. 解释"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概念。

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指人类经济行为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人类的经济活动通常需要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建设工厂、城市等,对土地、水资源、生态环境等造成一定的影响。

例如,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会导致土地的破坏、水资源的枯竭、空气和水的污染等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状况都有严重的影响。

4. 列举几个经济地理学的应用领域。

(1)产业地理学:研究不同行业和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以及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2)区域经济学:研究不同地理区域在经济发展中的差异和特点,以及区域经济政策和规划。

(3)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变迁,以及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化过程等。

(4)交通地理学:研究交通网络对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和地理空间格局的影响。

5. 解释经济地理学中的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研究了企业在空间上选择适当的位置以获得最佳的竞争优势。

根据区位理论,企业在选择生产地点时会考虑到市场接近性、原材料供应、劳动力成本等因素。

理性的企业会选择那些能够满足其产业发展需求的地理位置,并通过在这些地理位置建立生产基地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经济地理复习题

经济地理复习题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有两类经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们是在中心地理位置和中心地理位置。

3、在杜能的农业区位论中,地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农产品的运费。

4、胡佛在他的运输费用理论中提出了运费随距离递增而呈递减的观点。

5、在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中,市场占领被作为公司空间扩展的主要动因。

6、阔国公司的R&D的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研究,研制和生产阶段。

7、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所占比重高,产品的输出率较低的产业为支柱。

8、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9、克里斯塔勒运用演绎法研究中心地的空间秩序,提出了聚落分布呈三角形__排列,市场区呈正六边形分布的空间组织结构。

10、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最大特征之一是中心地的等级和中心地的_职能__是相互对应的。

11、哈坎逊的全球扩张模式共分为四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进入__国际__市场阶段。

12、迪肯的全球转移模式共分为五个阶段,其中的第五个阶段是对公司国内外生产经营的国际网络进行_组织调整(使趋于合理化)____阶段。

13、区域经济差异可以进行__有限度的__的调控。

14、外国直接投资区位多集中在分布在受资国的经济中心___中心布局。

15、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可归结为___资源禀赋___,资源配置能力,区位条件和外部环境。

16、跨国公司的R﹠D的过程的第3阶段是_生产___阶段。

17、极化—涓滴学说的创始人是__赫希曼__。

二、选择题1、中心地理论中的“中心性”是指中心地:(A)A的相对重要性 B 发挥作用的程度 C 供给自身商品后的剩余 D 以上都对2、克里斯塔勒认为,对远距离的交通要求大的是( A)A高级中心地 B、中级中心地 C 低级中心地 D以上都不对3、企业增长的动因之一是要实现或满足(A)A规模效益 B 经营者的欲望 C 横向一体化 D 纵向一体化4、公司扩展的基本战略的第一步是( A)A市场进入 B市场扩展 C 生产进入 D 生产扩展5、在全球尺度上,大多数跨国公司的总部位于(A)A少数主要城市 B 绝大多数大城市 C 经济中心 D 边境地区6、跨国公司之所以选择在受资国的经济中心,是因为要(D)A 减少企业区位的搜寻成本B 减少风险C 便于高层协商D以上都对7、产业发展的雁形形态的具体表现中,第一只雁为(B)A 国内生产浪潮 B进口浪潮 C 出口浪潮 D 模仿浪潮8、中心--外围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D)A刘易斯 B 赫希曼 C 艾萨德 D 弗里德曼9、研究新产业区的理论意义是阐述了(D)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或作用A 历史和特殊事件B 偶然性C 路径依赖D 中小企业10 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征是(B)A 区域性和实践性B区域性和综合性 C 社会性和实践性 D 以上都对11、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模型是以( D)为特征:A明显的等级结构 B 商品销售范围上限 C 人口的有规律分布D以上都对12、克里斯塔勒认为,最适合用市场原则进行布局的是(C)A高级中心地。

经济地理学复习

经济地理学复习

《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一章一、选择题(不定项)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A.《史记》B.《山海经》C.《禹贡》D.《汉书》2、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的产生。

A.人文地理学B.商业地理学C.农业地理学D.工业地理学3、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瓦伦纽斯B.奇泽姆C.罗蒙诺索夫D.葛茨4、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A.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B.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C.廖仕的“区位经济论”D.皮鲁的“增长极理论“5、依据本书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经济活动的内容B.经济活动区位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D.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二、填空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分别为,,。

2、17世纪中叶,最具影响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是苏格兰学者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3、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4、本书从研究,和三方面概括了20 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以致形成两种学派。

一是以巴朗斯基,萨乌仕金等为代表的,另一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

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相结合的特性。

7、经济地理学是的一个重要分支。

8、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

三、判断题1、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2、以前苏联学者萨乌什金为代表的区域学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着重研究区域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配置规律。

()3、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环境就是单纯的经济环境。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区位:人类经济活动所选择的地区或地点。

供应商园:一般是指半成品,围绕某一组装厂而形成的,为这一组装厂提供零部件供应的供应商的空间集聚区。

需求门槛:使经济活动能持续的最低市场规模。

原料指数:局地原料重量与产品重量之比。

中心地: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门槛人口: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规模经济: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范围经济:由于企业经济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益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

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区域空间结构: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区位指向:是指经济活动在选择区位时所表现出的尽量趋近于特定区位的趋向节约经济:即经济活动因选择合适的区位、合理调配资源和要素而节约运费、减少相应的劳务支出和管理费用所产生的收益空间近邻效应:指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联系所产生的影响技术创新:是技术发展中的突破,是技术领域发生的根本性的、对技术本身和经济活动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重大变化增长极:指具有推动性的经济单位,或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单位的集合体区位商:区域中某部门的就业人数或产值占区域总就业人数或产值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的同类比重之比专业化指数:某工业部门的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与区域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之比经济梯度: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二、填空题1、国内关于经济地理的最古老的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山海经》和《禹贡》。

2、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称是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他的《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的,但他并未对这六学科的特点和概念做具体说明。

3、第一个对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作了详细论述的是德国(国家名)的地理学家葛茨。

4、在经济科学中,与经济地理学关系密切的学科包括微(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种产业属于第一产业?a. 农业b. 制造业c. 服务业d. 金融业2. 总人口数量与总面积的比例被称为什么?a. 人口密度b. 城市化率c. 土地利用率d. 基尼系数3. 下列哪个不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原因?a.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b. 工业化的发展c. 城市人口的老龄化d. 农业机械化的推进4. 以下哪个城市被认为是全球金融中心?a. 伦敦b. 上海c. 新加坡d. 香港5.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下列哪个方面?a. 区域经济发展b. 城市化进程c. 经济全球化d. 以上皆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请解释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并举例说明其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解释什么是城市化,列举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

3. 什么是城市体系?请解释城市体系的形成原因,并举例说明。

4. 解释经济地理学中的贸易地理理论,包括比较优势和相对优势的概念。

5. 请解释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就不同地理位置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共10分)1. 请详细论述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和碳排放等方面。

2. 解释经济地理学中的区位理论,并阐述其对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四、应用题(共20分)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某国家的GDP为2000亿美元,总人口为1亿人,土地面积为100万平方千米。

根据相关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 请计算该国家的人均GDP。

2. 该国家的人口密度是多少?3. 该国家的城市化率是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前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和经济地理学三个阶段。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区位: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条件:人类进行活动的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

区位因子: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劳动对象、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

劳动力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劳动力的数量、劳动力质量、劳动力成本、劳动移动。

区域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市场环境、产业环境、政策环境。

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首先是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其次是“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第三,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第四,相关行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交通网可以用密度与结构来表述,结构由连接度和通达度来表述。

看图说明杜能圈形成的机制及空间配置原理。

形成机制: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连接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

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有运费率决定,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进行计算,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以及斜率,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活动以追求地租收入为最大的合理活动,因此理性市场必然会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空间配置原理: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一般在城市近处种植相对于其价格而言笨重而体积大的作物,或者是生产易于腐烂或必须在新鲜时消费的产品。

而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则种植相对于农产品的价格而言运费小的作物。

在城市的周围,将形成在某一圈层以某一种农作物为主的同心圆结构。

随着种植作物的不同,农业的全部形态随之变化,将能在各圈层中观察到各种各样的农业组织形式。

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

读下面两幅图,比较它们的差别,并说出杜能圈的形成机制和现实局限性。

答:上面一幅图为杜能圈,下边一幅为逆杜能圈;形成机制:由市场点(运费为零)到耕作极限点的地租收入数值连接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

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有运费率决定,杜能对所有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进行计算,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以及斜率,由于农产品的生产活动以追求地租收入为最大的合理活动,因此理性市场必然会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

现实局限性:首先某些自然条件的现实与理论差异很大,如河流干扰因素,谷物价格变动和土质存在差异时等等,另外杜能圈建立在商品农业的基础上,农场以追求最大地租收入为前提,而现实中,农业生产中相当大的部分并非商品性经营,而是自给经营这种自给型经营以产量为目标而并非利润,并且不强调单一品种专业化生产而强调多品种多样化生产。

另外,技术发展与交通手段的发达也使得杜能理论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距离因素的制约趋于变小。

另外,现代城市周边土地利用方式的多样性也是造成杜能区位理论与现实存在较大偏离的重要因素。

在孤立国中,杜能只是考虑了农业的土地利用,而没有考虑到城市周围地区其他利用方式。

集聚因子: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所的因子。

分散因子:促使企业为避免集中而带来的不利而分散布局的因子。

韦伯工业区为理论分运费指向论、成本指向论、集聚指向论三个阶段。

原料指数等于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局地原料量。

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最小运费原理答: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1)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2)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3)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这里,可以用上述的原料指数以及区位重量来得出一般的区位法则:(1)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2)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消费地;(3)原料指数(Mi)=1(或区位重量=2)时,工厂区位在原料地、消费地都可(自由区位)。

评价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意义答:如同农业区位论鼻祖杜能一样,韦伯是第一个系统地建立了工业区位论体系的经济学者。

他的区位论是经济区位论的重要基石之一。

①韦伯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为他之后的区位论学者提供了研究工业区位的方法论和理论基础。

②韦伯区位论的最大特点或贡献之一是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

他之后的许多学者的理论仍然脱离不开这一经典法则的左右,仅仅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的修补而已。

③韦伯的理论不仅限于工业布局,对其它产业布局也具有指导意义。

特别是他的指向理论已超越了原有仅仅论及工业区位的范围,而发展成为了经济区位布局的一般理论。

简述韦伯的运费指向论、劳动费指向论和集聚指向论答:首先,考虑运费指向理论。

即不考虑运费以外的一般区位因子,即假定不存在运费以外的成本区域差异,影响工业区位的因子只有运费一个,这就是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运费指向论。

由运费指向形成地理空间中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

韦伯为了判断工业受运费指向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原料指数”的概念,即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

原料指数大小不同的原料,决定理论上工厂的区位。

对于仅一个原料地和一个市场地,在生产过程不可分割,消费地和局地原料地只有一个的前提下,依据最小运费原理的区位为:(1)、仅使用遍在原料时,为消费地区位。

(2)、仅使用纯原料时,为自由区位。

(3)、仅使用损重原料时,为原料地区位。

当原料地有多个时,韦伯使用了范力农构架找出生产地的最佳区位,即对于多原料地和市场的区位多边形而言,求解运费最小点即是求解区位多边形。

其次,考虑劳动费指向论。

用劳动费指向论,使基本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即考察运费与劳动费合计为最小时的区位,这就是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劳动费指向论。

工业区位由运费指向转为劳动费指向仅限于节约的劳动费大于增加的运费。

韦伯为了判断工业受劳动费用指向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劳动费指数”的概念,即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费。

如果劳动费用指数大,那么,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费区位的可能性就大;否则,这种可能性就小。

劳动费指数只是判断劳动费指向的可能性的大小,而不是决定因素。

为此,他又提出了“劳动系数”的概念,即每单位区位重量的劳动费,用它来表示劳动费的吸引力。

劳动系数大,表示远离运费最小区位的可能性大,说明劳动费指向性强;劳动系数小,说明则表示运费最小区位的指向强。

最后,考虑集聚指向论。

利用集聚指向论,使基本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的基础上,产生第二次偏移。

将集聚与分散因子作为考察对象,考察集聚与分散因子对由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即为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集聚指向论。

韦伯进一步研究了集聚利益对运费指向或劳动费指向区位的影响。

他认为,集聚节约额比运费(或劳动费)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便产生集聚。

为了判断集聚的可能性,他提出了加工系数的概念,即单位区位重量的加工价值。

加工系数大,则产业集聚的可能性大;反之,集聚的可能性就小。

右图为 P1 、 P2 和 P3 三个企业的运费最低点,图中的圆为等费用线,如果第 2 个圆为临界等费用线,那么,三个企业的最佳区位在哪?为什么?在图中画出企业的最优区位。

如果最外边的圆为临界等费用线,三个企业的最佳区位又在哪?为什么?在图中画出企业的最优区位。

如果第二个圆为临界等费用线,那么这三个企业没有最佳区位。

因为三个企业的临界等费用线无重合的地方即成本的节约低于运费成本的增加。

如果最外边的圆为临界等费用线,三个企业的最佳区位在这三条临界费用线内测的交叉区域。

因为三个企业的临界等费用线无重合的地方即成本的节约高于于运费成本的增加。

中心地: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

中心第三原则:市场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

三原则下的中心地及市场区的等级数量原则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低级中心地为其高一级中心地数量的3倍。

克氏中心地理论和实践意义(选择题)地理学由传统的区域描述走向对空间规律和法则探讨的直接推动原因,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基础。

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企业增长动因:实现规模效益、实现交易内部化,技术优势的发挥,来自竞争的压力。

企业增长在战略上可分为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

一体化扩张又可分为横向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垂直一体化)。

公司组织结构:功能部结构、产品部结构、区域部结构、顾客部结构、矩阵结构。

跨国公司: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产品周期理论弗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既然段。

在新产品阶段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良好的通讯解除条件以及较高的消费水平。

这些条件要求,使得新产品的发明和生产出现在主要发达工业国的都市中心。

在成熟产品阶段,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已经实现标准化,无需进行较大改变。

由于该阶段产品的市场在发达国家,其直接投资的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

在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完全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区位的选择便以生产成本最低为准则。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趋于把生产和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

折衷原理的优势: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集中于经济中心布局、集中于边界地区、集中于社会联系密切地区。

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便利的交通运输、及时的信息获取、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

R&D区位要求为:接近科研机构和贸易组织、接近数量充足、高素质的劳动力供应地、接近新产品的使用者。

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点:广泛性、层次性、区域性、多面性、差异性、时间性。

区域经济结构: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主导产业:所谓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产业: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总称。

关联产业:指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置、协作的产业。

根据产业对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可以划分为资源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

资源密集型产业: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很高,如农业、采矿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购买生产资料,如钢铁工业、化学工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劳动力特别是大量廉价劳动力,如传统的纺织、食品等工业部门。

技术密集型产业:依靠技术的投入,技术在产品成本中占的比重较大,如高科技产业。

按照产业的技术先进程度,将产业分为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