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试卷
最新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250道试题)
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250道试题)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B )。
A.《尚书·禹贡》B.《史记·货殖列传》C.《汉书·地理》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C )。
A.《尚书》B.《史记》C.《汉书》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D)。
A.(德)戈策B.(中)司马迁C.(中)班固D.(俄)罗蒙诺索夫E.(古罗马)斯特拉波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C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B.工业地理C.商业地理D.旅游地理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C)。
A.宇宙派B.地志派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A )首创。
A.杜能B.韦位C.克里斯泰勒D.廖什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B )。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D.生产地域综合体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ABCD )。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BC )。
A.阶级性B.地域性C.综合性D.实用性E科学性10.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D )。
A.经济地理学概论B.工业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中国经济地理学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是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B.费希尔明确提出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C.能广泛接受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较强的实用性D.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看,理应划到第一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入第二次产业。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和经济地理学三个阶段。
2.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①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研究区位理论→对区域经济整体的研究→对区域之间发展问题的研究)②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研究客体企业组织→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的研究)③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规范性分析→行为主义对行为差异的考虑→解构主义地理学→注重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3.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①经济活动的内容②经济活动区位③经济活动空间组织④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4.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①通论经济地理学②区域经济地理学③部门经济地理学④公司地理学5.当前经济地理学理论的研究重点:①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②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③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④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⑤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6.区位:主要是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7.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称为区位主体。
8.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即特定产品在某处生产比在其他场所生产的费用降低的可能性。
9.经济活动的空间特征:①地理空间的有限性②经济活动对有限空间的竞争③经济活动进行空间转移的限制10.经济活动一般包括生产、流通以及消费活动,在经济学的生产理论中,自然投入、劳动力和资本作为生产的最基本要素,被统称为生产三要素。
11.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①自然环境条件对经济活动有制约作用②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特性差异,也导致其具有不同的区位选择。
12.市场:是经济活动生存的空间,是经济活动价值实现的场所。
市场特性一般包括市场意识、需求特点、竞争环境和管理秩序等。
经济地理学试题
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
A.《尚书·禹贡》B.《史记·货殖列传》C.《汉书·地理》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
A.《尚书》B.《史记》C.《汉书》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
A.(德)戈策B.(中)司马迁C.(中)班固D.(俄)罗蒙诺索夫E.(古罗马)斯特拉波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B.工业地理C.商业地理D.旅游地理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
A.宇宙派B.地志派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 )首创。
A.杜能B.韦位C.克里斯泰勒D.廖什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D.生产地域综合体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
A.阶级性B.地域性C.综合性D.实用性E科学性10.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
A.经济地理学概论B.工业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中国经济地理学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是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B.费希尔明确提出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C.能广泛接受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较强的实用性D.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看,理应划到第一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入第二次产业。
经济地理学试题
经济地理学试题
一、经济地理学概述
1、经济地理学是什么?
经济地理学是将人文地理学与社会经济学结合起来研究全球、国家、
区域以及局部地域内不同尺度空间上的经济活动与社会发展的有机联
系和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
2、经济地理学的内容有哪些?
经济地理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形态、空
间变化趋势、经济地理的生态环境、经济地理的关系等。
二、经济地理学试题
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主要有哪些?
经济地理学研究视角一般可以分为三类:
(1)空间分布视角:从地图学、空间统计学、地理信息系统等角度,
研究地理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关系及变化过程;
(2)空间结构形态视角:从地理空间结构、地域组织及其变化研究等
角度,强调空间结构对经济活动流动及发展的影响;
(3)生态环境视角:从地域环境状况、自然资源状况、地貌地貌形态
等角度,研究地域环境条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等。
2、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一般可以分为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解释方法两大类:
定量分析方法:包括关联分析、回归分析、多变量分析、网络分析等;定性解释方法:如历史分析、案例分析、访谈分析法、框架分析、GIS、空间重建技术等。
经济地理试题
《经济地理学》试题库适用专业:地理科学专业试卷模式: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5小题,共25分)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4小题,共40分)四、论述题(1小题,共15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0个空)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和三个阶段。
2、经济地理学的学科特性主要有:和。
3、经济地理学根据研究对象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
4、经济地理学边缘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与、、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5、区位理论是研究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研究以及,主要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人类活动称为。
区位条件是区位所具有的。
6、区位理论根据其产生与发展的先后,分为和。
7、要素投入是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影响生产活动区位的因素主要有、、、、、。
8、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主要通过、、来进行。
9、影响经济活动区位的可进入性包括、、、。
10、杜能圈包括、、、、、 6个圈层。
11、根据局地原料生产时的重量转换状况不同,将其分为和。
12、企业经营中存在着两种成本,即和。
13、跨国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主要有四种类型:、、、。
14、企业增长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是由于、、和。
15、外国直接投资区位有三个显著特征:、和。
16、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包括:、、。
17、企业增长在战略上可分为和,实现这些扩张的方法包括和。
18、按照要素集约度可以把产业部门分为、、、等类型。
19、按照产业功能不同可以将产业部门划分为三种类型:、、。
20、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因素主要有:、、。
21按照集聚程度和等级层次可以将工业地域划分为五种类型:、、、、。
22、商业活动区位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23、根据对外贸易客体的数量、特点及所处区位状况,可分为六种类型:、、、、以及。
24、对外贸易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25、区域空间结构由、、、等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26、区域空间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典型模式:、、。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经济学B. 地理学C. 经济现象与地理现象的相互关系D. 社会学2.对于城市空间的分析,下列哪个概念最能体现城市空间的集聚特征:A. 城市规模B. 城市形态C. 城市密度D. 城市分布3.以下不属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内容的是:A. 城市化与城乡发展B.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C. 经济全球化与城市竞争D.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4.下列不属于地理因素的是:A. 自然因素B. 社会因素C. 经济因素D. 政治因素5.下面哪个区域不属于我国的三角洲地区:A. 长江三角洲B. 珠江三角洲C. 黄河三角洲D. 黑龙江三角洲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实地调研与观察B. 统计分析与模型建立C. 影像解译与遥感技术D. 以上全部7.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A. 大西洋C. 北冰洋D. 印度洋8.以下哪个城市是中国的首都:A. 上海B. 广州C. 北京D. 成都9.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包括以下哪些:A. 资金自由流动B. 商品贸易自由化C.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D. 以上全部10.生产要素市场流动性最大的要素是:A. 劳动力B. 资本C. 土地11.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G7国家:A. 美国B. 德国C. 日本D. 俄罗斯12.以下哪个城市不属于我国的特大城市: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成都13.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欧洲联盟成员国:A. 法国B. 英国C. 德国D. 加拿大14.以下哪个城市是墨西哥的首都:A. 里约热内卢B. 墨西哥城C. 布宜诺斯艾利斯D. 纽约15.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以下哪个洲:A. 亚洲B. 欧洲C. 非洲D. 大洋洲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请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现象与地理现象的相互关系,研究经济空间的形成、发展与演变过程。
其研究内容包括城市化与城乡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经济全球化与城市竞争等。
经济地理学试题
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着是( )。
A.《尚书·禹贡》B.《史记·货殖列传》C.《汉书·地理》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着是( )。
A.《尚书》B.《史记》C.《汉书》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
A.(德)戈策B.(中)司马迁C.(中)班固D.(俄)罗蒙诺索夫E.(古罗马)斯特拉波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B.工业地理C.商业地理D.旅游地理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
A.宇宙派B.地志派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 )首创。
A.杜能B.韦位C.克里斯泰勒D.廖什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D.生产地域综合体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
A.阶级性B.地域性C.综合性D.实用性E科学性10.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
A.经济地理学概论B.工业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中国经济地理学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是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B.费希尔明确提出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C.能广泛接受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较强的实用性D.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看,理应划到第一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入第二次产业。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B.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C. 人口迁移对经济的影响D. 经济政策对地理的影响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A. 空间分析B. 统计分析C. 历史分析D. 实验室实验答案:D二、填空题1. 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地理论”是由______提出的。
答案:沃尔特·克里斯塔勒2. 经济地理学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通常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面的差异。
答案: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分配、基础设施建设三、简答题1.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产业集聚”的概念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产业集聚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相似或相关的企业、机构和组织集中分布的现象。
产业集聚可以促进知识共享和技术扩散,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描述经济地理学中“区域一体化”的特征及其对经济地理格局的影响。
答案:区域一体化是指不同地区之间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与融合,形成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
区域一体化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区域内外的经济联系,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从而对经济地理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和挑战。
答案: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包括对全球供应链的分析、跨国公司的地理布局、以及全球城市网络的研究等。
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环境问题、社会不平等问题,以及如何在全球化过程中保护地方文化和特色等。
五、案例分析题1. 分析某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并探讨其对经济地理学理论的贡献。
答案:以深圳为例,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其经济发展的成功得益于政策支持、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深圳的发展经验对经济地理学理论的贡献在于验证了产业政策、区位优势和创新能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篇一: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1、何谓经济地理学。
答: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答:特点一是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特点二是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
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经济活动的内容;2.经济活动区位;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答:1.通论经济地理学;2.区域经济地理学;3.部门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和信息业经济地理学;4.公司(企业)地理学。
第二章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含义。
2、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
3、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4、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5、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6、交通网:一般由基本的点和线组成相互联系的网络。
7、交通网的密度: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
必须考虑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
8、通达性: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
用通达指数和分散指数来衡量。
9、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
用贝塔指数衡量。
10、可进入性:11、地理可进入性:指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
12、经济可进入性:指场所的对外交往成本高低,它取决于运费、通信费。
费用越低,对外通达性越好,反之则相反。
13、制度可进入性:指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场所对外生产要素和商品交往的方便程度。
14、社会可进入性:指由社会因素(包括语言、文化等)所决定的场所对外交往的便利程度。
15、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经济地理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联系和影响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的样例: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自然地理现象B.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C. 社会文化现象D. 政治制度答案:B2. 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地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韦伯B. 克里斯塔勒C. 洛施D. 哈夫答案:B3. 以下哪个不是经济地理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A. 空间分析B. 统计分析C. 历史比较D. 实验研究答案:D4. 经济地理学中的“区位理论”主要研究什么?A. 经济活动的分布规律B. 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C. 经济活动的空间选择D. 经济活动的时间变化答案:C5.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A. 原材料供应B. 劳动力成本C. 市场需求D. 政治倾向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城市规模与城市数量之间的关系。
答案:城市等级-规模7.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不同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
答案:城市网络8.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
答案:区域发展9.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
答案:区域差异10.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
答案:区域结构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经济地理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经济地理学通过分析区域内部的经济活动分布、资源配置和市场潜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它帮助决策者了解区域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12. 描述经济地理学中的“产业集聚”现象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答案:产业集聚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相似或相关联的产业企业集中分布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和信息交流,增强区域竞争力。
经济地理学试题
经济地理学试题第一部分:基本概念题(40分)1.什么是经济地理学?请简要阐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其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区域经济联系等。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统计分析、地图制作等。
2.地理环境对于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请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例如,河流、湖泊等水资源的分布对农业和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沿海地区由于拥有便利的海运条件,有利于港口城市和航运业的发展。
气候条件也会对农业的产出和发展产生影响,例如草原地区适宜畜牧业的发展。
3.请简述区位和区域的概念,并说明它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区位是指地理位置,区域是指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对统一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特征的地域。
区位和区域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合适的区位有利于企业和产业的发展,例如靠近供应链和市场的区位更有竞争优势。
而区域特征的统一和差异也会对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产生影响。
4.请简述中心-边缘理论,并说明其对经济地理学的意义。
中心-边缘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呈现中心-边缘结构,中心地区发展较快,边缘地区相对滞后。
这一理论对经济地理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分析和解释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和发展不平衡现象,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指导,合理规划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论述题(60分)5.请论述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全球化加快了地球空间的相互联系和交流,带来了跨国贸易的扩大和国际分工的深化。
这使得经济地理学需要更多考虑国际经济间的联系与互动。
其次,全球化加剧了地区间的竞争,在全球价值链中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优势。
全球化使得经济地理学需要更多关注全球产业链分布和国际分工。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全球化使得一些发达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集中,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边缘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经济地理学试题
经济地理学试题1. 什么是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的学科。
它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产业地理、城市地理、区域经济学等。
2. 解释"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的概念。
地理环境指的是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地形、土壤等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的不同特征和资源分布,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农业、工业、交通等各种经济活动的展开与发展。
例如,在农业方面,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能够提供良好的农作物生长环境,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而在工业方面,一些地理条件如水源、能源、运输便利性等,会对工业布局和产业密集度产生重要影响。
3. 解释"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概念。
经济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指人类经济行为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人类的经济活动通常需要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建设工厂、城市等,对土地、水资源、生态环境等造成一定的影响。
例如,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和城市建设会导致土地的破坏、水资源的枯竭、空气和水的污染等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状况都有严重的影响。
4. 列举几个经济地理学的应用领域。
(1)产业地理学:研究不同行业和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以及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2)区域经济学:研究不同地理区域在经济发展中的差异和特点,以及区域经济政策和规划。
(3)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变迁,以及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化过程等。
(4)交通地理学:研究交通网络对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和地理空间格局的影响。
5. 解释经济地理学中的区位理论。
区位理论是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研究了企业在空间上选择适当的位置以获得最佳的竞争优势。
根据区位理论,企业在选择生产地点时会考虑到市场接近性、原材料供应、劳动力成本等因素。
理性的企业会选择那些能够满足其产业发展需求的地理位置,并通过在这些地理位置建立生产基地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经济地理学试题
经济地理学试题一、选择题1.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B. 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C.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D.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2.经济地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主要包括()。
A. 经济学B. 地理学C. 社会学D. 历史学3.“重心地区”是指()。
A. 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B. 地理中心地区C. 高度发达地区D. 地理重要地区4.地理学中的“连续地区”是指()。
A. 地理范围上相连的区域B. 人口密集的地区C. 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D. 自然环境相似的地区5.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包括()。
A. 地域集约与限制因素B. 区位理论与吸引力原则C. 城市体系与地区差异D. 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二、填空题6.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经济发展的(空白)和(空白)。
7.城市化是城市人口相对(空白)的(空白)增长的过程。
8.工业化的核心任务是实现由(空白)经济向(空白)经济的转变。
9.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空白)和(空白)两个方面。
10.地域差异的产生是由(空白)和(空白)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简答题11.请简要解释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12.解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并给出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13.说明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
14.解释地域差异的概念及其成因。
四、论述题15.请以“新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为题,论述新经济地理学对传统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以上是1200字的经济地理学试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可以根据试题内容,进行相关知识的阐述和论述。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种产业属于第一产业?a. 农业b. 制造业c. 服务业d. 金融业2. 总人口数量与总面积的比例被称为什么?a. 人口密度b. 城市化率c. 土地利用率d. 基尼系数3. 下列哪个不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原因?a.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b. 工业化的发展c. 城市人口的老龄化d. 农业机械化的推进4. 以下哪个城市被认为是全球金融中心?a. 伦敦b. 上海c. 新加坡d. 香港5.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下列哪个方面?a. 区域经济发展b. 城市化进程c. 经济全球化d. 以上皆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请解释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并举例说明其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解释什么是城市化,列举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
3. 什么是城市体系?请解释城市体系的形成原因,并举例说明。
4. 解释经济地理学中的贸易地理理论,包括比较优势和相对优势的概念。
5. 请解释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就不同地理位置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共10分)1. 请详细论述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和碳排放等方面。
2. 解释经济地理学中的区位理论,并阐述其对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四、应用题(共20分)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某国家的GDP为2000亿美元,总人口为1亿人,土地面积为100万平方千米。
根据相关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 请计算该国家的人均GDP。
2. 该国家的人口密度是多少?3. 该国家的城市化率是多少?。
经济地理学试题
经济地理学试题一、选择题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A. 地球自然现象B. 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C. 社会文化现象D. 政治制度答案:B2.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A. 自然资源B. 人口密度C. 政策环境D. 宗教信仰答案:D3. 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地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
A. 弗里德里希·拉采尔B. 瓦尔特·克里斯塔勒C. 保罗·哈格斯特朗D. 彼得·迪肯答案:B4. 在经济地理学中,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现象指的是()。
A. 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B.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C. 城市中心商业区的衰退D. 乡村地区工业化答案:A5. 下列哪个不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A. 国际贸易自由化B. 跨国公司的发展C. 地区经济一体化D. 地方保护主义的增强答案:D二、填空题1.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__________关系的学科。
答案:地理环境2.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统计分析和__________。
答案:地理信息系统(GIS)3. 经济地理学中的“地域生产综合体”概念是由__________提出的。
答案:苏联经济学家4. 在经济地理学中,__________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以城市为中心,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网络。
答案:城市圈5.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是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__________不平衡。
答案:经济发展三、简答题1. 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答: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它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理解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为区域发展规划、资源配置、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科学依据。
2. 描述经济地理学中的“地域分工”概念。
答:地域分工是指不同地区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技术条件、劳动力等因素,专注于某一或几类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从而在更广阔的区域内形成互补和交换的经济结构。
经济地理试卷
国际经贸地理单选题1. 以色列和巴基斯坦的首都是(A)A 耶路撒冷B 特拉维夫C 海法D 加沙2. 韩国经济类型(B )A 劳动密集型B出口导向型 C 进口替代 D 初级产品加工3. .北冰洋试航成功(B)的航运价值将得到提升A.巽他海峡B.白令海峡C.基尔运河D.德雷克海峡4. 欧盟的核心国家是(C)A 荷兰、英国、法国、德国B意大利、比利时、德国、芬兰C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D 瑞典、单买、比利时、法国5. (A)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空运港口和商业中心,也是地中海地区最著名的风景胜地之一。
A.那不勒斯B.都灵C.威尼斯D.米兰6. .以下哪个国家是君主立宪制国家(C )A、加拿大B、巴西C、摩纳哥D、智利7. 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是(B )A.俄罗斯B.美国C. 中国D.新西兰8. .世界上最大的自由港是(A)A .汉堡港 B.神户港C新加坡港 D.横滨港9. 韩国最大的港口是哪个(A )A.釜山B.汉城C.仁川D.蔚山10. 东南亚联盟由几个国家组成(C )A.8B.9C.10D.11多选题1. 耶路撒冷是哪几个教的发源地(ACD)A犹太教 B 印度教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2. 英国本土包括(ABCD)A 英格兰B 苏格兰C 威尔士D 北爱尔兰3. 与中国的经济和贸易具有互补性的国家有(ACD )A.美国B.日本C.德国D.俄罗斯4.下列港口中,属于天然港的有(A B D)A.宁波B.青岛C.天津D.大连5. 下列港口中,属于不冻港的是(B D)A 、蒙特利尔B、海参崴C、魁北克D、秦皇岛判断题1.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国(×)2. 25万吨级以上船舶可以通过苏伊士运河。
(×)3. 中国最早的铁路是淞沪铁路。
(√)4. 印度是东盟国家中国土面积最大的(×)5. 国际多式联运是在飞机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x)简答题一. 如何应对不断增加的中美贸易摩1. 加强宏观协调,积极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经济地理学试题
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着是( )。
A.《尚书·禹贡》B.《史记·货殖列传》C.《汉书·地理》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着是( )。
A.《尚书》B.《史记》C.《汉书》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
A.(德)戈策B.(中)司马迁C.(中)班固D.(俄)罗蒙诺索夫E.(古罗马)斯特拉波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B.工业地理C.商业地理D.旅游地理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
A.宇宙派B.地志派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 )首创。
A.杜能B.韦位C.克里斯泰勒D.廖什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D.生产地域综合体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
A.阶级性B.地域性C.综合性D.实用性E科学性10.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
A.经济地理学概论B.工业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中国经济地理学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是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B.费希尔明确提出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C.能广泛接受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较强的实用性D.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看,理应划到第一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入第二次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院学期末试卷(A卷)一、概念题(20分,每题4分)1.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2.区位条件;3.区域经济结构;4.关联产业;5.区际联系。
二、简答题(40分,每题lO分)1.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
2.简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及理论意义。
3.简述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模式及演变规律。
4.简述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的阶段划分及其特征。
三、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1.试述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2.以你所熟悉的区域为例,试述区域经济发展中城市与所依托区域的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A卷)一、概念题(20分,每题4分)1、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经济地理学根据对象的不同,具有以下的分支学科: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分支;在实证研究中,又分为区域、公司、部门经济地理学,其中部门经济地理学下还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业、信息业经济地理学等。
2、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其相对于区域主体而言,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区域经济结构: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决定了区域资源配臵的基本模式。
4、关联产业: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5、区际联系:相关区域之间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关联性和参与性行为。
二、简答题(40分,每题lO分)1、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
要素投入是生产活动得以存在的基础。
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土地因子(1分):任何经济活动都以一定的空间作为依托。
土地的自身特性以及所处的经济区位都对经济活动区位有重要的影响(1分)。
原材料因子(1分):它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主要通过运费大小、可运性、可替代性,以及价值尤其是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以影响(1分)。
能源因子(1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大量、稳定的能源供给尤其是二次能源中的电力供应对产业活动的发展尤其重要,其次能源还影响了产业经营成本、效率、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公众对企业发展的态度等(1分)。
资本因子(1分):包括金融资本,厂房、设备等固定资本。
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沉淀的地区对企业形成巨大的吸引力。
而有充分的资本供应,对于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来说也是区位选择的关键(1分)。
劳动力因子(1分):是经济活动中重要的区位因子之一。
劳动力在质和量上的空间分布差异以及劳动力移动上的摩擦等因素导致劳动成本存在着空间差异,从而影响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智力密集型产业的不同空间分布(1分)。
2、简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要点和指导作用。
理论的前提条件(2分):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资源相同且均质分布的平原。
具有统一的交通系统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即就近购买,以减小交通费,相同的中心商品的职能,尽量布局于少数的中心地、并且满足供给所有的空间(所有居民)的配臵形式。
中心地职能在统一的中心地集聚。
三原则和中心地构建:市场原则:中心地是具有等级的,且各等级的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距离和市场间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服从于K=3原则(2分)。
交通原则: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服从于K=4原则(2分)。
行政原则:低级中心地完全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服从于K=7原则(2分)。
意义(2分):是地理学由传统的区域个性描述走向对空间规律和法则探讨的直接推动原因,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基础。
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如城市等级划分的研究;关于都市与农村区域相互作用的研究;等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如中心地与市场区域间的关系等。
3、简述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模式及演变规律主要包括极核式、点轴式、网络式空间结构极核式空间结构。
由于区位条件的不一样,一些在空间分布上有集聚需求的经济部门及组织就会选择区位条件相对好的地方作为发展场所,就产生了经济活动的集聚地,即“点”或“集聚极”。
(2分)点轴式空间结构,指区域中有不同等级的点和轴线,它们相互连接否成构成了分布有序的点轴空间结构。
(2分)网络式空间结构,指区域点与电之间会有多路径的联系通道,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通信、动力供给网络,网络沟通区域内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在全区范围内传输各种资源和要素,就构成了区域的网络空间结构。
(2分)演变规律:点轴式空间结构是在极核空间结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增长极与周边点的交往中,产生越来越多的商品、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的运输要求,因此就会建设连接他们的各种交通线路、通讯线路、动力供给线路等。
区域的资源和要素在继续向增长极及相关点集聚的同时,也开始向沿线地区集中,成为区域发展所以所的轴线。
最终形成点轴式空间结构。
网络式空间结构是点轴系统发展的结果,在点轴系统的发展过程中,位于轴线上的不同等级的点之间的联系会进一步加强,一个点可能与周围的多个点发生联系,并形成联系通道,随之形成网络式空间结构。
(2分)能够通过举例或其它方法将三种空间结构模式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并评价其实践意义,从而体现学习和应用水平及综合述评能力。
(2分)4、简述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的阶段划分及其特征。
罗斯托根据对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所作出的研究结构,归纳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六个阶段(2分):传统社会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基本上是原始的农业活动,主要从事作物栽培(1分)。
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
农业生产技术有所改进;家庭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人们开始储蓄,金融制度应运而生;企业家阶层逐渐形成;经济活动出现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1分)。
起飞阶段:人均国民收入快速、持续增长;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走向商品化;资本运作加快;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1分)。
成熟阶段:重化学工业成为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部门;劳动力高学历化、熟练化和专业化,同时人口也继续向城市集中(1分)。
高额消费阶段: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对耐用消费品需求增长,导致消费结构变化;生产大量的耐用消费品;垄断;市场和政府干预并存(1分)。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追求文化娱乐方面的享受;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教育、文化、卫生、住宅、旅游等与提高生活水平有关的部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的主导部门(1分)。
评价理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及不足(2分)。
三、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1、试论述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全球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包括:(1)技术进步(1分)科学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器交通运输和通讯信息奠定了经济全球化的技术基础信息高速公路改变了企业内外的交易方式(3分)(2)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发展(1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起着关键性作用。
跨国公司加速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国际技术交流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扩大了国际贸易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国际金融活动给国际金融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跨国公司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融合(3分)(3)国家的经济调节及干预作用(1分)随着经济国际化的增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不仅涉及到该国国内经济、政治、政策,而且涉及到对外经济活动、国际经济关系乃至整个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因此要求世界各国联合起来,协调一致,向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方向前进,因此也促进了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3分)(4)国际经济协调(1分)国际经济协调是由于各国间经济矛盾的存在而产生的国与国之间相互磋商、协调与联合的行动,包括贸易政策协调、汇率政策协调、货币政策协调和财政政策协调。
它在一定成熟上解决了国家间的利益分配争执,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
(3分)在此基础上分析全球化各主要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与综合影响的机制及其结果,体现学生对全球化问题的认识程度和水平(4分)。
2、以你所熟悉的区域为例,试述区域经济发展中城市与所依托区域的相互关系。
此题为开放型试题,论述应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区域特征描述(2分)城市所依托区域对城市发展的约束作用(7分)城市对所依托区域经济发展的组织带动作用(7分)在分析过程应体现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水平(4分)参考案例:长江三角洲是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和江苏两省的14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长三角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带和沿江产业密集城市带的结合部,具有得天独厚的江海交汇、南北居中的区位条件,是中国对外对内联系的主要接点,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分)长三角为上海的发展提供了很优越的条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人力资源支持;雄厚的经济基础。
(3分)同时长三角的其他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和上海构成竞争,制约着经济资源向上海的过度集中,甚至可能在恶性竞争中降低资源的配臵效率和城市的经济福利水平,例如通过相互压低地价和争相提供税收优惠来吸引外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港口大战导致资源浪费等。
(4分)上海对长三角的发展起巨大的拉动作用,带动了整个区域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从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等要素配臵和经济组织的各个方面详细阐释上海的积极作用。
(7分)总地看来,上海因为有了长三角的巨大经济腹地才能取得持续高速发展的成果,才能成为国内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开放的前沿,上海也在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经济腾飞中发挥着龙头的重要作用。
但是正确处理上海与长江三角洲经济腹地其它区域的相互关系,形成有效的竞争与合作机制对于整个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上海的繁荣繁华都非常重要,这也是当前长江三角洲合作问题倍受关注并不断取得进展的内在原因。
(4分)学院期末试卷( B卷)一、概念题(20分,每题4分)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2.区位因子;3.集聚与扩散因子;4.主导产业;5.经济距离。
二、简答题(40分,每题10分)1.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基本要点。
2.简述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中佩蒂一克拉克定理的基本要点。
3.简述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4.简述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三、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1.试述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机制。
2.试述跨国公司发展对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主要推动作用。
期末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 B卷)一、概念题(20分,每题4分)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关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各国、各时期的经济地理学家有不同的看法,但总地来说,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或者说,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成因与影响的一般规律,具体包括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关系,区域内部各种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以及区域之间的相互经济合作与竞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