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题库

合集下载

最新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250道试题)

最新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250道试题)

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250道试题)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B )。

A.《尚书·禹贡》B.《史记·货殖列传》C.《汉书·地理》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C )。

A.《尚书》B.《史记》C.《汉书》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D)。

A.(德)戈策B.(中)司马迁C.(中)班固D.(俄)罗蒙诺索夫E.(古罗马)斯特拉波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C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B.工业地理C.商业地理D.旅游地理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C)。

A.宇宙派B.地志派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A )首创。

A.杜能B.韦位C.克里斯泰勒D.廖什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B )。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D.生产地域综合体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ABCD )。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BC )。

A.阶级性B.地域性C.综合性D.实用性E科学性10.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D )。

A.经济地理学概论B.工业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中国经济地理学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是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B.费希尔明确提出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C.能广泛接受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较强的实用性D.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看,理应划到第一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入第二次产业。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和经济地理学三个阶段。

2.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①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研究区位理论→对区域经济整体的研究→对区域之间发展问题的研究)②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研究客体企业组织→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的研究)③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规范性分析→行为主义对行为差异的考虑→解构主义地理学→注重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3.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①经济活动的内容②经济活动区位③经济活动空间组织④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4.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①通论经济地理学②区域经济地理学③部门经济地理学④公司地理学5.当前经济地理学理论的研究重点:①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②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③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④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⑤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6.区位:主要是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7.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称为区位主体。

8.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即特定产品在某处生产比在其他场所生产的费用降低的可能性。

9.经济活动的空间特征:①地理空间的有限性②经济活动对有限空间的竞争③经济活动进行空间转移的限制10.经济活动一般包括生产、流通以及消费活动,在经济学的生产理论中,自然投入、劳动力和资本作为生产的最基本要素,被统称为生产三要素。

11.自然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①自然环境条件对经济活动有制约作用②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特性差异,也导致其具有不同的区位选择。

12.市场:是经济活动生存的空间,是经济活动价值实现的场所。

市场特性一般包括市场意识、需求特点、竞争环境和管理秩序等。

经济地理学题目

经济地理学题目

选择题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B)。

A.《尚书·禹贡》B.《史记·货殖列传》C.《汉书·地理》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C)。

A.《尚书》B.《史记》C.《汉书》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D)。

A.(德)戈策B.(中)司马迁C.(中)班固D.(俄)罗蒙诺索夫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C)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B.工业地理C.商业地理D.旅游地理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CD)。

A.宇宙派B.地志派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6.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B)。

A.阶级性B.地域性C.综合性D.实用性E科学性7.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D)。

A.经济地理学概论B.工业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中国经济地理学8.有关增长极,说法错误的是(D)。

A.增长极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但他忽视了地理空间B.布代维尔强调了地理空间,并把增长极与城镇联系起来C.增长极通过集聚作用发展成为城市,在自身成长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增长D.增长极适用于发达地区的产业布局模式10.点轴(线)布局模式适用于(A)。

A.经济落后地区 B.中等发达地区 C.经济发达地区 D.以上答案都不是11.(B )源于弗农提出的工业生产生命周期阶段理论。

A.增长极理论B.梯度转移理论C.点-轴开发理论D.内生增长理论12.农业区位论的提出者是德国农业地理学家(D)。

A.佩鲁B.克拉克C.韦伯D.杜能13.1826年,《B》一书出版了,系统地提出了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

A.《经济进步的条件》B.《孤立国》C.《德国南部的中心地》D.《安全与进步的冲突》填空题1.国内最古老的经济地理文献《山海经》、《禹贡》。

2.17世纪瓦伦纽斯出版商业地理教科书,为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

经济地理学试题

经济地理学试题

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

A.《尚书·禹贡》B.《史记·货殖列传》C.《汉书·地理》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

A.《尚书》B.《史记》C.《汉书》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

A.(德)戈策B.(中)司马迁C.(中)班固D.(俄)罗蒙诺索夫E.(古罗马)斯特拉波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B.工业地理C.商业地理D.旅游地理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

A.宇宙派B.地志派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 )首创。

A.杜能B.韦位C.克里斯泰勒D.廖什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D.生产地域综合体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

A.阶级性B.地域性C.综合性D.实用性E科学性10.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

A.经济地理学概论B.工业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中国经济地理学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是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B.费希尔明确提出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C.能广泛接受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较强的实用性D.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看,理应划到第一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入第二次产业。

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250道试题)

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250道试题)

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

A.《尚书·禹贡》B.《史记·货殖列传》C.《汉书·地理》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

A.《尚书》B.《史记》C.《汉书》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

A.(德)戈策B.(中)司马迁C.(中)班固D.(俄)罗蒙诺索夫E.(古罗马)斯特拉波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B.工业地理C.商业地理D.旅游地理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

A.宇宙派B.地志派C.环境论派D.区位论派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 )首创。

A.杜能B.韦位C.克里斯泰勒D.廖什 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D.生产地域综合体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

A.阶级性B.地域性C.综合性D.实用性E科学性10.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

A.经济地理学概论B.工业地理学C.城市地理学D.中国经济地理学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是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B.费希尔明确提出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C.能广泛接受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较强的实用性D.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看,理应划到第一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入第二次产业。

经济地理学题库

经济地理学题库

经济地理学题库《经济地理学》课程练习:第一章一、选择题(不定项)1、国内最古老的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A.《史记》B.《山海经》C.《禹贡》D.《汉书》2、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的产生。

A.人文地理学B.商业地理学C.农业地理学D.工业地理学3、19世纪80年代,欧洲地理学家()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瓦伦纽斯B.奇泽姆C.罗蒙诺索夫D.葛茨4、20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入。

此时期,引入的经济活动区位论包括()A.杜能提出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B.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C.廖仕的“区位经济论”D.皮鲁的“增长极理论“5、依据本书的观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经济活动的内容B.经济活动区位C.经济活动空间组织D. 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二、填空题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研究阶段。

分别为史志描述,商业地地理研究,经济地理学研究。

2、17世纪中叶,最具影响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是苏格兰学者奇泽姆 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

3、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4、本书从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三方面概括了20 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5、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问题有两种不同观点,以致形成两种学派。

一是以巴朗斯基,萨乌仕金等为代表的区域学派,另一是以费根和康斯坦丁诺夫为代表的部门统计学派。

6、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相结合的特性。

7、经济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8、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企业。

三、判断题1、17世纪中叶,欧洲地理学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

经济地理学题库

经济地理学题库

经济地理学题库经济地理学一、填空1、资源配置能力主要由经济体制、政府的经济管理能力、企业的组织水平和产业结构等构成。

2、企业增长的动因包括:实现规模效益、实现交易内部化、技术优势的发挥、来自竞争的压力。

3、从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来看,外国直接投资区有趋于经济中心区布局、边界地区、社会经济联系密切地区的显著特征。

4、企业增长战略有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

5、在非农产品周期理论中,非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

6、区域性的含义是:可度量性、系统性、不重复性。

7、胡佛经济区位论的运输费用是:线路运行费、站场装卸费,并提出两个著名论点:端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中间转运点最优区位原理。

8、主导产业有如下特点:阶段性、区域性、关联性。

9、尽管公司结构是处于不断变换之中,但是人们可以将公司归纳一下几类:功能部结构、产品部结构、区域部结构、顾客部结构、矩阵结构。

10、1977年英国著名跨国公司邓宁提出一个折衷理论,将三种优势相结合用于解释跨国投资,这三种优势:企业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优势。

11、一般来说,经济轴主要有一下类型:沿交通干线分布的经济轴线、沿大江分布的经济轴线、海岸经济轴线、山地与平原交接处的经济轴线。

12、一般而言,扩散机制有四种表现形式:就近扩散、跳跃扩散、等级扩散、随机扩散。

13、区位论研究抽象的世界,最基本的假设是“均质平原”和理性决策;核心思想是生产成本和运费的最低化,或者利润最大化。

14、二战前经济地理中人地关系研究主要有: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缘政治学、人地相关论。

15、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有:科学技术进步、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发展、国家的经济调节及干预作用、国际经济协调。

16、文化与制度转向的形成背景: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社会科学相关学派的影响、经济地理学本身的变化。

17、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点:经济全球化影响范围广、全球经济活动空间移动加剧、全球经济形成多级格局。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库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库

经济地理学》一、名词解释题第2页区位;区位理论;区位因子;区位条件;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通达指数;遍在原料:局地原料;原料指数;区位重量;第3页需求圆锥体;中心商品;基础聚落;门槛值;跨国公司;产品周期理论;区域经济结构;区域产业结构;产业;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关联产业;;潜导产业;极核式空间结构;区位指向;农村工业化;增长级;支配效应;极化效应;扩散效应;乘数原理;加速原理;经济地域综合体;经济区;经济区划;极化-涓滴效应学说;梯度推移理论;第4页中心-外围理论;绝对成本学说;相对成本学说;经济地理学的特性;区域经济结构;区际联系;回波效应;货物的供给范围(商品服务范围);内部范围经济;范围经济;规模经济;增长极;中心性;中心地;区域创新网络;需求收入弹性;战略外包二、问答题4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4跨世纪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4古典区位论和现代区位论的区别与联系4区位因子的演变5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

5市场对经济区位的一般影响5政府行为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5环境因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5运费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5杜能农业区位论产生背景、理论前提、形成机制、主要内容和意义5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及缺陷6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及评价6胡佛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6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6廖什市场区位论的重要内容7集市的特征7斯坦集市理论的重要内容7企业成长动因7企业空间扩张规律7企业的空间增长过程有何阶段性特征?7各种企业空间演变模式的共同点7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区位要求7跨国公司发展与经济全球化深入之间的相互关系?7如何选择主导产业8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机制8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8如何评价区域产业结构8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8弗里德曼的空间结构演变理论8集聚机制及其成因8扩散机制及其成因8集聚与扩散机制的相互关系9空间近邻关系对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9城市对区域发展的作用9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9胡佛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9罗斯托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9经济区划的原则9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9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意义及途径10比较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差异?10胡佛的工业区位论的主要理论贡献是什么?10中心地等级结构的普遍性特点10一般经济轴线主要有哪几种?试举例说明。

经济地理学习题

经济地理学习题

第三章习题一、填空题:1、杜能的,奠定了农业区位理论的基础。

2、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的目的在于:。

3、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认为:作物种植的分界线并不取决于任何一种作物的,而取决于在种植不同作物的。

4、分散因子的作用是结果所产生的,可以说是的反作用。

5、史密斯区位理论的基本原理通过来反映的。

二、判断题:1、作物的地租曲线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农作物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小。

()2、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

如运费、劳动力则属于前者;而地租、空气湿度等则属于后者。

()3、运费指向论所要解决的问题:在给定原料产地和消费地下,如何确定仅考虑运费的工厂区位,即运费最小的区位。

()4、如果劳动费用指数小,那么,从最小运费区位移向廉价劳动费区位的可能性就大;否则,这种可能性就小。

()5、普雷特的行为矩阵认为:区位决策是否合理或合理性如何,取决于在决策时的信息占有量以及决策者的信息利用能力。

()三.名词解释:1、地租曲线2、区位因子3、一般因子4、特殊因子5、集聚因子6、分散因子7、等费用线8、综合等费用线9、临界等费用线10、劳动费指数11、劳动系数四、简答题:1、评价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

2、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最小运费原理。

3、评价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意义。

4、简述帕兰德的区位理论。

5、简述胡佛的区位理论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6、简述廖什市场区位理论的基本观点.五、论述题1、分析杜能农业区位论中的杜能圈或农业空间结构形成机制。

2、试述史密斯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的主要观点。

3、试述普雷特行为矩阵的分析方法与主要结论。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地理环境对经济的影响B.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C. 人口迁移对经济的影响D. 经济政策对地理的影响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A. 空间分析B. 统计分析C. 历史分析D. 实验室实验答案:D二、填空题1. 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地理论”是由______提出的。

答案:沃尔特·克里斯塔勒2. 经济地理学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通常是指不同地区之间在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面的差异。

答案: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分配、基础设施建设三、简答题1. 简述经济地理学中“产业集聚”的概念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产业集聚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相似或相关的企业、机构和组织集中分布的现象。

产业集聚可以促进知识共享和技术扩散,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描述经济地理学中“区域一体化”的特征及其对经济地理格局的影响。

答案:区域一体化是指不同地区之间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合作与融合,形成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

区域一体化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区域内外的经济联系,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从而对经济地理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和挑战。

答案: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包括对全球供应链的分析、跨国公司的地理布局、以及全球城市网络的研究等。

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环境问题、社会不平等问题,以及如何在全球化过程中保护地方文化和特色等。

五、案例分析题1. 分析某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并探讨其对经济地理学理论的贡献。

答案:以深圳为例,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其经济发展的成功得益于政策支持、地理位置优势、以及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

深圳的发展经验对经济地理学理论的贡献在于验证了产业政策、区位优势和创新能力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

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经济地理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联系和影响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经济地理试题及答案的样例: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自然地理现象B.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C. 社会文化现象D. 政治制度答案:B2. 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地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韦伯B. 克里斯塔勒C. 洛施D. 哈夫答案:B3. 以下哪个不是经济地理学中的主要研究方法?A. 空间分析B. 统计分析C. 历史比较D. 实验研究答案:D4. 经济地理学中的“区位理论”主要研究什么?A. 经济活动的分布规律B. 经济活动的组织形式C. 经济活动的空间选择D. 经济活动的时间变化答案:C5.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A. 原材料供应B. 劳动力成本C. 市场需求D. 政治倾向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城市规模与城市数量之间的关系。

答案:城市等级-规模7.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不同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

答案:城市网络8.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

答案:区域发展9.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

答案:区域差异10. 经济地理学中的“____”理论,主要研究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

答案:区域结构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经济地理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经济地理学通过分析区域内部的经济活动分布、资源配置和市场潜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它帮助决策者了解区域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12. 描述经济地理学中的“产业集聚”现象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答案:产业集聚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相似或相关联的产业企业集中分布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以带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技术创新和信息交流,增强区域竞争力。

《经济地理学》题库打印

《经济地理学》题库打印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库一、名词解释区位条件:针对于区域而言,区域的特征(资质)或属性。

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因素。

针对于经济活动主体而言,起到重要决策作用的影响因素。

节约经济:经济活动因选择合适区位、合理调配资源和要素而节约运费、减少相应的劳务支出和管理费用所产生的收益。

集聚经济:因相关集聚活动在空间上合理组合而在技术、市场、劳动力、基础设施、资源和产品利用等方面得以互补、共享所产生的收益。

规模经济:经济活动因区位优势、合理集聚而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由此而引起规模增大所产生的收益。

范围经济:经济活动主体涉及的范围广、门类多,风险低。

区位重量:整个工业生产与分配过程中需要运送的总质量等于生产每单位产品需要运送的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的重量之和。

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职能的布局场所或向居住在它周围地区的居民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方或场所,一般指城镇,有时也指商业零售中心。

(城市、工厂、商店)门槛人口:是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也就是说某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成立的最低限度人口。

横向一体化:企业现有生产活动的扩展并由此导致现有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

导致行业垄断。

纵向一体化:企业向原生产活动的上游和下游生产阶段扩展。

塑造产业集群。

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区域经济结构: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

区域产业结构: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是区域进行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增值的载体。

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关联产业: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基础产业: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

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

经济地理学试题

经济地理学试题

经济地理学试题第一部分:基本概念题(40分)1.什么是经济地理学?请简要阐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其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区域经济联系等。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统计分析、地图制作等。

2.地理环境对于经济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请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例如,河流、湖泊等水资源的分布对农业和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沿海地区由于拥有便利的海运条件,有利于港口城市和航运业的发展。

气候条件也会对农业的产出和发展产生影响,例如草原地区适宜畜牧业的发展。

3.请简述区位和区域的概念,并说明它们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区位是指地理位置,区域是指一定范围内具有相对统一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特征的地域。

区位和区域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合适的区位有利于企业和产业的发展,例如靠近供应链和市场的区位更有竞争优势。

而区域特征的统一和差异也会对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产生影响。

4.请简述中心-边缘理论,并说明其对经济地理学的意义。

中心-边缘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呈现中心-边缘结构,中心地区发展较快,边缘地区相对滞后。

这一理论对经济地理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分析和解释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和发展不平衡现象,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指导,合理规划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第二部分:论述题(60分)5.请论述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全球化对经济地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全球化加快了地球空间的相互联系和交流,带来了跨国贸易的扩大和国际分工的深化。

这使得经济地理学需要更多考虑国际经济间的联系与互动。

其次,全球化加剧了地区间的竞争,在全球价值链中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优势。

全球化使得经济地理学需要更多关注全球产业链分布和国际分工。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全球化使得一些发达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集中,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边缘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经济地理学》题库

《经济地理学》题库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库一、名词解释区位条件、区位因子、节约经济、集聚经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区位重量、中心地、门槛人口、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跨国公司、区域经济结构、区域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基础产业、支柱产业、潜导产业、夕阳产业、朝阳产业、新兴产业、区域空间结构、产业集群、经济地域综合体、经济区、区域管制、区际经济联系、区域分工、空间相互作用、集聚机制、扩散机制、区位指向、空间近邻效应、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发展、乘数作用、加速原理、行业合作、区域全面合作、区域经济差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济全球化、经济区域化、国际经济协调二、简单题1.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内涵2.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3.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突出问题的贡献4.古典区位论与现代区位论的辨析(主要区别)5.区位理论的基本涵义6.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辨析(概念与不同)7.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8.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9.能源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0.资本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1.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2.技术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3.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4.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5.杜能农业区位论的意义16.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意义17.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18.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19.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20.弗农产品周期理论的内涵21.邓宁折衷理论的内涵22.跨国公司总部的区位选择(区位要求与实际区位)23.跨国公司R&D的区位选择(区位要求与实际区位)24.跨国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选择25.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26.配第--克拉克定律27.库兹涅茨法则28.集聚机制的成因与作用29.扩散机制的成因30.集聚与扩散的关系31.空间近邻效应的影响表现32.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特点33.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结构(要素构成与组合方式)34.经济地域综合体的现实有效性评价35.产业集群对区域空间结构变迁的影响36.经济区的基本特征37.区域分工的意义38.区域合作的基本原则39.经济区域化的发展成因40.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策41.避免亚洲金融危机的举措42.区域空间结构演进机制三、论述题1.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2.企业增长的动因及战略3.跨国投资的区位选择(国别选择、微区位选择)4.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5.区域空间结构的演进模式6.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7.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8.区域分工理论综述9.区域经济差异的社会经济影响10.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11.我国区域经济开发的基本途径12.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特点13.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原因与机制14.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15.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全球化机遇与挑战。

经济地理学试题

经济地理学试题

经济地理学试题一、选择题1.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B. 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C.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关系D.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2.经济地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主要包括()。

A. 经济学B. 地理学C. 社会学D. 历史学3.“重心地区”是指()。

A. 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B. 地理中心地区C. 高度发达地区D. 地理重要地区4.地理学中的“连续地区”是指()。

A. 地理范围上相连的区域B. 人口密集的地区C. 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D. 自然环境相似的地区5.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般规律包括()。

A. 地域集约与限制因素B. 区位理论与吸引力原则C. 城市体系与地区差异D. 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二、填空题6.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经济发展的(空白)和(空白)。

7.城市化是城市人口相对(空白)的(空白)增长的过程。

8.工业化的核心任务是实现由(空白)经济向(空白)经济的转变。

9.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空白)和(空白)两个方面。

10.地域差异的产生是由(空白)和(空白)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简答题11.请简要解释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12.解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并给出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13.说明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

14.解释地域差异的概念及其成因。

四、论述题15.请以“新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为题,论述新经济地理学对传统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以上是1200字的经济地理学试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可以根据试题内容,进行相关知识的阐述和论述。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哪种产业属于第一产业?a. 农业b. 制造业c. 服务业d. 金融业2. 总人口数量与总面积的比例被称为什么?a. 人口密度b. 城市化率c. 土地利用率d. 基尼系数3. 下列哪个不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原因?a.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b. 工业化的发展c. 城市人口的老龄化d. 农业机械化的推进4. 以下哪个城市被认为是全球金融中心?a. 伦敦b. 上海c. 新加坡d. 香港5.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下列哪个方面?a. 区域经济发展b. 城市化进程c. 经济全球化d. 以上皆是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 请解释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并举例说明其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2. 解释什么是城市化,列举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

3. 什么是城市体系?请解释城市体系的形成原因,并举例说明。

4. 解释经济地理学中的贸易地理理论,包括比较优势和相对优势的概念。

5. 请解释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就不同地理位置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共10分)1. 请详细论述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和碳排放等方面。

2. 解释经济地理学中的区位理论,并阐述其对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四、应用题(共20分)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某国家的GDP为2000亿美元,总人口为1亿人,土地面积为100万平方千米。

根据相关数据,回答以下问题:1. 请计算该国家的人均GDP。

2. 该国家的人口密度是多少?3. 该国家的城市化率是多少?。

经济地理学试题库

经济地理学试题库

《经济地理学》试题库适用专业:地理科学专业试卷模式: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5小题,共25分)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4小题,共40分)四、论述题(1小题,共15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0个空)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和三个阶段。

2、经济地理学的学科特性主要有:和。

3、经济地理学根据研究对象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

4、经济地理学边缘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与、、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5、区位理论是研究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研究以及,主要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人类活动称为。

区位条件是区位所具有的。

6、区位理论根据其产生与发展的先后,分为和。

7、要素投入是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影响生产活动区位的因素主要有、、、、、。

8、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主要通过、、来进行。

9、影响经济活动区位的可进入性包括、、、。

10、杜能圈包括、、、、、6个圈层。

11、根据局地原料生产时的重量转换状况不同,将其分为和。

12、企业经营中存在着两种成本,即和。

13、跨国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主要有四种类型:、、、。

14、企业增长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是由于、、----------------------------精品word文档值得下载值得拥有----------------------------------------------和。

15、外国直接投资区位有三个显著特征:、和。

16、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包括:、、。

17、企业增长在战略上可分为和,实现这些扩张的方法包括和。

18、按照要素集约度可以把产业部门分为、、、等类型。

19、按照产业功能不同可以将产业部门划分为三种类型:、、。

20、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因素主要有:、、。

21按照集聚程度和等级层次可以将工业地域划分为五种类型:、、、、。

22、商业活动区位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23、根据对外贸易客体的数量、特点及所处区位状况,可分为六种类型:、、、、以及。

经济地理学试题

经济地理学试题

经济地理学试题一、选择题1.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A. 地球自然现象B. 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C. 社会文化现象D. 政治制度答案:B2.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A. 自然资源B. 人口密度C. 政策环境D. 宗教信仰答案:D3. 经济地理学中的“中心地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

A. 弗里德里希·拉采尔B. 瓦尔特·克里斯塔勒C. 保罗·哈格斯特朗D. 彼得·迪肯答案:B4. 在经济地理学中,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现象指的是()。

A. 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B.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C. 城市中心商业区的衰退D. 乡村地区工业化答案:A5. 下列哪个不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A. 国际贸易自由化B. 跨国公司的发展C. 地区经济一体化D. 地方保护主义的增强答案:D二、填空题1.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__________关系的学科。

答案:地理环境2.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统计分析和__________。

答案:地理信息系统(GIS)3. 经济地理学中的“地域生产综合体”概念是由__________提出的。

答案:苏联经济学家4. 在经济地理学中,__________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以城市为中心,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的综合网络。

答案:城市圈5.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之一是加剧了全球范围内的__________不平衡。

答案:经济发展三、简答题1. 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答: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它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理解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为区域发展规划、资源配置、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提供科学依据。

2. 描述经济地理学中的“地域分工”概念。

答:地域分工是指不同地区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技术条件、劳动力等因素,专注于某一或几类产品的生产和供应,从而在更广阔的区域内形成互补和交换的经济结构。

经济地理学试题库

经济地理学试题库

《经济地理学》试题库适用专业:地理科学专业试卷模式: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5小题,共25分)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4小题,共40分)四、论述题(1小题,共15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0个空)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和三个阶段。

2、经济地理学的学科特性主要有:和。

3、经济地理学根据研究对象和范围的不同,可分为、、、。

4、经济地理学边缘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与、、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5、区位理论是研究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研究以及,主要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人类活动称为。

区位条件是区位所具有的。

6、区位理论根据其产生与发展的先后,分为和。

7、要素投入是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影响生产活动区位的因素主要有、、、、、。

8、市场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主要通过、、来进行。

9、影响经济活动区位的可进入性包括、、、。

10、杜能圈包括、、、、、 6个圈层。

11、根据局地原料生产时的重量转换状况不同,将其分为和。

12、企业经营中存在着两种成本,即和。

13、跨国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主要有四种类型:、、、。

14、企业增长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是由于、、和。

15、外国直接投资区位有三个显著特征:、和。

16、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包括:、、。

17、企业增长在战略上可分为和,实现这些扩张的方法包括和。

18、按照要素集约度可以把产业部门分为、、、等类型。

19、按照产业功能不同可以将产业部门划分为三种类型:、、。

20、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因素主要有:、、。

21按照集聚程度和等级层次可以将工业地域划分为五种类型:、、、、。

22、商业活动区位选择遵循以下原则:、、、。

23、根据对外贸易客体的数量、特点及所处区位状况,可分为六种类型:、、、、以及。

24、对外贸易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

25、区域空间结构由、、、等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26、区域空间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典型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地理学一、选择题。

1.下列四项中不属于区域发展政策的是()①区域产业政策②区域经济政策③区域组织政策④区域调控政策2.以高技术工业发展为主的时期,也称()①劳动密集型工业发展时期②资金密集型工业的发展时期③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时期④知识密集型工业的发展时期3.在石油资源上兴起的工业区是()①西里西亚工业区②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③伯明翰工业区④伏尔加河工业区4.下列不属于资金密集型工业的是()①飞机制造业②汽车工业③冶金工业④电子组装业5. 在辽宁省瓦房店市建立纺织厂主要是考虑人口的()①城乡结构②性别结构③年龄结构④文化结构6. 下列城市不是在石油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①大庆②克拉玛依③焦作④阿伯丁7.下列城市不是在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①晋城②伯明翰③抚顺④阿伯丁8.下列不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的是:()①包装业②冶金工业③食品工业④电子组装业9.下列属于可再生自然资源的是()①地热能②土壤③地下水④植物资源10.对于可更新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应采取的原则是()①最大限度开发利用的原则②节约和综合利用的原则③永续利用、加快更新的原则④有水快流的原则11.现代产业的生产向()方向发展。

①综合化、大型化②综合化、国际化③小型化、分散化④集团化、国际化12.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布局受()约束较大。

①资源的数量②劳动力的素质①强烈的季节性②连续性和周期性③地域性④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14.农作物的生活界限一般是()①0℃—35℃② -10℃—35℃③0℃—40℃④-10℃—40℃15.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特别积极影响的温度是()①最高温度②最低温度③有效温度④活动温度16.评定地区喜温作物生长期长短和热量多少的指标是()①10℃② 0℃③ 20℃④15℃17.能评定地区农事季节和热量多少的指标是()①10℃②15℃③20℃④0℃18.喜温作物积极生长期和所要求的热量指标是()①20℃②15℃③10℃④0℃19.下列作物属于短日照作物的是()①水稻玉米豌豆②大豆高粱谷子③棉花油菜亚麻④小麦玉米大豆20.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①甘蔗小麦大麦②燕麦油菜谷子③亚麻洋葱菠菜④棉花玉米大豆21.各种不同部门、行业的工业企业对水资源要求,特别是耗能需求有很大差异,下列工业在生产过程中要求接近优质水源的是()1有机化工 2造纸 3制药 4食品加工 5 仪器 6人造纤维 7机械 8皮革①1、2、4 ②2、5、6③2、3、6 ④ 3、7、822. 下列不属于工业枢纽的城市是()①东京②青岛③鲁尔④巴黎23. 就下列情况进行工业布局,工业不适合选在原料地的是()①非遍在的纯原料②原料指数小于1的原料③非遍在的粗原料④两种原料均为非遍在的纯原料24. 就下列情况进行工业布局,只能选在市场的是()①原料指数大于1的原料②非遍在的纯原料③非遍在的粗原料④遍在可取的原料25.最早将第三产业划分为三大部门的科学家是()①费希尔②科林·克拉克③大卫·李嘉图④贝蒂尔·俄林26.在我国,自来水划归为()①第一产业②第二产业③第三产业④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均可②在发达国家呈上升趋势③在发展中国家呈上升趋势④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呈下降趋势28.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修建在()①美国②德国③法国④英国29.一箱急救药品,需要从天津运往广州,应选择的最佳运输方式是()①航空运输②铁路运输③公路运输④水运运输30.反映城市规模有许多指标,其中最常用的指标是()①城市工业总产值②城市用地规模③城市人口规模④城市经济规模31.我国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①《史记》②《尚书》③《山海经》④《汉书》32.下列经济协作区属于省(区)际间的经济协作区的是()①珠江三角洲经济区②东北经济区③川西经济区④南京经济区33.在下列各种运输方式中,连续性最好的运输方式是()①铁路运输②水运运输③公路运输④航空运输34.最早拥有现代管道运输的国家是()①法国②日本③德国④美国35.城市的产业和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农产品有了剩余。

另一个条件是()①工业迅速发展②城市地域迅速扩大③农业劳动力剩余④城市第三产业规模扩大36.下列不属于区域规划的基本特性描述的是()①战略性②地域性③实用性④综合性37.区域规划的核心部分是()①资源开发利用②产业布局③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④重大项目建设38.联合国对大城市经济圈的定义是指城市总人口在()人以上的大城市及其所覆盖的区域。

①500万②800万③900万④1000万39.在经济地图上,能用符号法表示的事物是()①人口移动②工农业总产值③人口密度④车站码头40.运网的连接率β是测量运网功能的一种度量指标.下图为一交通图,则其β指标为()①1.0 ②1.2 ③1.4 ④1.641.下图可表示城市化进程一般规律的图为()①②42.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①第一产业发达程度②第二产业发达程度③第三产业发达程度④工业化程度43.近几十年来,世界城市的发展呈现出()①全世界城市发展进程加速,其中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发展中国家②全世界城市发展进程加速,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发达国家③全世界城市发展进程渐缓,其中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发展中国家④全世界城市发展进程渐缓,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发达国家44.商贸中心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①商品生产发展水平②产业布局③人口密度④交通运输地理位置二、判断题(对、错均需要说明理由)。

1.主导产业是未来的、潜在的支柱产业。

2.科学的选择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关键作用的支柱产业是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重点所在。

3.从静态上看,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的技术层次和各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都顺向递增。

4.动态看,支柱产业、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存在发展中的替代现象。

5.制定区域产业政策的核心和关键是合理选择主导产业。

6.一种产业是否能成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就要看该产业所拥有的综合绝对优势。

7.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主导产业进行研究时,净产值率可以作为一个指标,净产值率是指总产出与总投入之比。

8.区域性是自然资源的最基本属性,也是其区别于自然条件的根本标志。

9.农业生产、采掘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顺次减少。

10.我国汽车城长春的纺织厂的布局是出于对人口性别结构的考虑。

11.采掘业、原材料工业、电子组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

12.土地、阳光对于农业、工业来说属于自然资源。

13.如果技术进步是咸水淡化成本大大降低,则海水将会成为自然资源。

14. 土壤和化石燃料属于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15. 地下水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16. 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不是产业布局的充分条件,而是前提条件。

17.位置、交通、信息条件直接影响第一产业和采掘业的布局。

18.自然资源是自然条件中的一部分。

19.由于技术进步,现代产业经营向小型化、分散化方向发展。

20. 当温度超过作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以后,光合作用率下降,呼吸率仍然增加。

21.作物的生活界限一般是-10℃—35℃,最高到40℃22.坡度的大小是决定水土流失强度的主要因素23.钢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24. 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和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

25. 机械工业是衡量国家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26. 矿产资源是工业特别是传统工业发展和布局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条件。

27. 矿产资源的可采出量与储量工业储量之比称回采率,目前我国矿山的回采率一般为50%—60%,损失率为40%—50%。

28. 地质部门在计算矿产储量时,把矿产的工业品位作为工业生产发展和工业布局规划的依据。

29.韦伯在考察运费与工资对工业区位影响时指出,所需运费的原料和成品的总重量越大,越不容易被工资低廉地区所吸引。

30.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中认为,劳工成本指数越小则该种产品的生产就越容易被工资低廉的地区所吸引。

32交通运输业的运输产品是以t·km或人·km表示,它可以脱离生产过程而独立存在。

33.冶金、制糖、水泥等工业,一般布局于原料产地。

34.铁路运输成本最低。

35.对流运输是一种不合理运输。

36工业化是现代城市化的基本动力。

37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仍然处于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阶段。

38李特尔在《法意》一书中,用气候条件来解释人类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各个民族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39劳动地域分工学说是经济区划的理论基础。

40经济区和行政区是一回事。

41.自然资源具有强烈的地域性。

42.中心地理论在城市区位理论方法作出了一定贡献,但还是存在着若干不太完善之处。

44.区域发展战略方针是对实现某种发展战略而应采取的发展道路的理论概括。

45.城市经济区范围的大小取决于中心城市的规模及对周围地区的吸引程度。

46.城市体系是在城市的向心增长(集聚)作用下逐步形成的。

47.城市职能可分为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

凡是主要为城市居民提供货物和服务的职能为基本职能。

48.当前,大城市规模继续扩张,出现了地域上连片的大城市群或大城市地带。

49.城市间相互作用量的大小取决于城市间物质流、能量流、人员流及技术信息流的大小,流量越大,相互作用量则越小。

三、填空。

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和的相互关系,研究和演变规律的科学。

2.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和。

3.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核心问题是。

4.从世界发达国家工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进程看,工业化大致经历的三个时期分别是、、。

5.产业布局的主要模式是、和。

6.世界各国产业分类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和以及按进行的分类,就研究产业结构而言,一般多使用及。

7.三次产业分类法又被称为“”,和被视为这一分类法的创始人。

8.国际上通行的国民经济部门结构的分类方法为,标准产业分类法是为了统一各国国民经济统计口径而由制定的。

9.布代维尔划分的经济空间类型是、、。

10.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变化是产业布局演变的根本原因。

11.合理选择是制定区域产业政策的核心和关键。

14.我国选择主导产业的主要指标是、、、。

15.影响、制约产业布局的条件、因素很多,按其自身特点将这些条件、因素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和。

16.经济地理位置的变化大体有两种趋势:的趋势和的趋势。

17.根据自然资源的再生性能,可将自然资源分为、、三大类。

18.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和。

其中,是自然资源的最基本属性。

19.人口的结构包括、、、等。

20. 农业布局研究的基本内容是、、。

21. 农业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按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有、、近代农业和。

22.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自然条件主要有、、、、等方面。

23. 常用来衡量多数农作物热量条件的基本指标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