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思维导图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思维导图
பைடு நூலகம்
四书五经
对比
教会学校:七艺:三科+四学 骑士学校:七技
2
永恒性
历史性
民族性
社会属性:
生产性 长期性
相对独立性
继承性
不平衡性
教育的功能
1
按照作用对象 按照作用方向 按照呈现形式
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正向功能 负向功能 显性功能 隐藏功能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下)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发展
神话起源说
朱熹最早提出
生物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
古印度:宗教教育
古希腊:
斯巴达:尚武 雅典:尚文
封建社会
西汉:太学,鸿都门学;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二馆
近代教育 20世纪以后
宋元:书院 明清:1905年废除科举 国家重视、干预教育、公立教育崛起 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教育世俗化:与宗教分离 教育精制化 全民化 民主化 多元化 现代化 终身化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上)
教育概述
“教育”的由来
孟子《孟子·尽心上》最早提出 许慎《说文解字》最早解释
教育的定义
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教育:学校教育
教育者:主导作用
教育的基本要素
受教育者:主体作用
教育影响:教育手段,教育内容 中介
教育的本质及社会属性
本质属性: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利托尔诺、沛西能 正式提出 孟禄 米丁斯基、凯洛夫 最科学
口诀:本能生利西 心理仿孟禄 米凯爱劳动
原始社会 古代社会
教育在生产劳动中进行。教学内容单一,不具有阶级性,等级性
夏:庠、序、校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节 教育概述⼀、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词源“教”和“育”⼆字最早出现在我国的甲⻣⽂中。

“教”字意含有⼈在执鞭示范演⼘,督促着站在旁边的孩⼦学习;“育”字则如妇⼥养育孩⼦之形。

可⻅,我国古代象形字就赋予了“教育”⼀词“示范”“培育”之义。

⼀般认为,最早将“教”“育”⼆字合起来使⽤的是孟⼦。

(⼆)教育的概念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教学论》中指出,只有受过⼀种合适的教育之后,⼈才能成为⼀个⼈。

杜威提出了著名的“教育即⽣活,教育即⽣⻓,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观点。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指出,教育绝⾮单纯的⽂化传递,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个⼈格⼼灵的“唤醒”过程。

教育不但要把⼈隐藏的能⼒与⾃我的本质挖掘出来,还要使之显现于⼈的有规则的社会⽣活之中,这是教育的核⼼所在。

共性:教育是培养⼈的活动,是促进⼈身⼼健康发展的过程(直接和⾸要⽬的),教育活动是顺应⼈性、社会发展之需要的。

教育的定义⼴义:⼴义的教育泛指⼀切增进⼈的知识与技能及影响⼈的思想品德的活动,如对⼈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身体素质和审美素质等的培养,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通常指学校教育,是指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种有⽬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预期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本质属性就是培养⼈的活动。

含义或特征①教育是⼈类特有的⼀种社会活动。

②教育是以影响⼈的身⼼发展为直接⽬标的活动。

③教育是使⼈的身⼼向着“积极”的⽅向发展。

概念:①教育是培养⼈的⼀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化、传递⽣产经验和社会⽣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②以⼈为对象以促进⼈的发展为直接⽬的的活动都是教育。

这⾥的发展包括丰富的内涵:知识·技能·品德·性格·能⼒·兴趣·情感·意志·身体健康等等。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概念:“教育者”是⼴义教育中的概念,即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品德等⽅⾯起到教育影响作⽤的⼈,都可称为教育者。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两者合起来意为“引出”,
第一节
教育的认知
意思就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 引导出来,使其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从词源上说,西文“教 育”一词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 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地引发出来,使之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第一节
二、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认知
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本质属性、学校教育 的基本要素等进行简要介绍,以全面阐释 教育的本质内涵。同时,对教育学的产生 与发展、教育学的价值进行了简要概述, 以期使大家对教育学有较全面的理解。
第一节
一、 教育的词源
教育的认知
汉字的“教育”两字是象形字。“教”的篆文写法是 “ ”,其为左右结构字,左边上面是“爻”的古体字,意
但是,教育者不仅是对从事教育职业的人的总称,更
是对他们的内在态度和外在行为的一种职业上的要求。从 类上把握,教师是教育者;从质上把握,不是所有的教师
都堪称教育者,而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
会化和社会个性化活动的人。 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正确理解、自觉贯彻教育目的,
理解自己在实践活动中所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
指学校教育,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 青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性
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情操、发展智力和体
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需要的 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的活动。
第一节
教育的认知
在教育界,人们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定义教育: 一个是社会的角度,另一个是个体的角度。从中文教育的词源 看,我国主要从社会的角度理解、定义教育,教育者要根据一 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来塑造学习者,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他们 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教育更多地承担社会功 能,教育内容的选择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在教 育方法上强调强制和灌输。

教育原理2(1)

教育原理2(1)

教育原理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 教育一种自然现象,是人类社会独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演变: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3、大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

4、教育的发展包括三个历史阶段:原始形态教育、古代社会教育和现代社会教育。

5、现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系统化制度化的教育系统。

6、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生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多元化7、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

a.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的以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都可以称为教育者。

b.受教育者指的是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具有主观能动性。

c.教育中介是指那些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和意识形态的东西。

教育中的物质中介是指教育中的器物。

意识形态中介表现为教育内容、及一些社会文化、风俗、乡土人情等,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等也是教育活动的意识中介。

8.我国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育内容,同时传授一些天文,医学方面的知识。

西欧教会学校把“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作为主要内容,而在世俗封建主的学校中一“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作为主要内容。

第二章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是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教育问题是人们对某些具体的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教育规律是指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学就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知识

教育学知识

教育学部分重点知识罗列第一章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第一节教育概述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系统。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

教育的发展历程:早在夏代,我国就有了教育的形态。

六艺由礼、乐、射、御、书、数六门课组成。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是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封建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如下:第一,教育的终生化第二,教育的全民化第三,教育的民主化第四,教育的多元化第五,教育的现代化第二节教育学记起产生与发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发展状况: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收入《礼记》)《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第三部称为助产术,亦称助产婆,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1632年。

夸美纽斯发表的《大学教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在此书中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费斯泰洛奇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

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中,一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

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年)标志着还犯教育学的建立。

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杜威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师即经验。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的本质ppt课件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教育的本质ppt课件
第一章 教育的本质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 教育的要素与形态
最新版整理ppt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其代表人物有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和法国社会学家 勒图尔诺。 2.心理起源说。主要代表人物孟禄。 3.劳动起源说。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教育的 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 4.神话起源说。所有的宗教都持有这一观念。
3.劳动起源说。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的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这是因为: 第一,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第二,劳动向教育提出了客观要求。 第三,研究表明,教育活动在人类原始时代已经存在。 因此,教育起源于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 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最新版整理ppt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教育的词源与词义
1.中国“教育”概念的词源 在中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 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但这两字在当时没 有确定的含义,而是分别指“教”或“育”。东汉许慎的《说文 解字》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论说中,与“教”相伴出现的字多 为“学”。古代的“教”主要指“教学生学有关的知识”,“学 ”主要指“儿童在房子里学习有关的知识”,“教”与“学”只 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种事物,同一种活动,“教”与“学”是 统一的。因此,我们把“教”与“学”的词源看成是中国文化背 景下的“教育”词源。
最新版整理ppt
(三)现代教育的特点 现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点有: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 一、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 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 • 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 四、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三 、 教 育 与 社 会 的 发 展
(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 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一、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 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 第三,教育水平低下
1.学校的产生 2.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3.国外古代教育的发展 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教育成为统治阶级的统计工具。 (2)古代学校的教育与产生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教育的阶级性出现并不断强化。
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内发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一)关于影响人发展因素的理论




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华生观点 3.多因素互相作用论:
1.遗传(遗传素质)
(1)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程及其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与原理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五、教育制度 六、教育目的 七、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一、教育的概念 • 二、教育活动的基础要素及各要素间的关系 • 三、教育的属性 • 四、教育的起源说 • 五、教育的基本形态 • 六、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 • 七、教育的基本功能

教育学部分重点

教育学部分重点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广义的教育,指曾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是教育区别于其他食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在批判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被称为教育的社会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的这三个构成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有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实践活动系统。

3、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之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可分三类: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风味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4古代社会的教育A、古代中国:a、学校萌芽。

夏代已有学校的设置,如“序”和“校”;b、西周的教育。

周王朝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其显著特征是“学在官府”“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西周各类各级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c、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这一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冲破旧的限制是教育对象有贵族扩大到平民,各家各派展开教育活动其中儒墨两家的影响最大。

【笔记】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笔记】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选择、辨析)教育的词源:①“教育”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②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进行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广义: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例题】辨析题:凡是增加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观念的活动是学校教育。

【参考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增加人们知识和技能的,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综上所述,题干混淆了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是错误的。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选择)1.教育者①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人②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2.受教育者①指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责任和接受教育的人②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学习活动的主体)3.教育影响①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②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三、教育的属性(选择、辨析)1.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辨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它的特点有:(1)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人;(2)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3)教育是一种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例题】辨析题:母猴带着小猴爬树也是教育。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知识点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由来: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2、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教育三合力或者教育的基本形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主导),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3、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1.1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了主导作用1.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1.3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中介,它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教育内容: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等教育手段:讲授法、演示法等4、教育的属性(单选、辨析)4.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比如:父母教育子女要孝敬老人。

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及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考点:有目的——说明偶然习得的行为不属于教育。

培养人——说明动物界不存在教育社会活动——教育是在后天的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先天本能不属于教育。

比如:婴儿吸奶属于先天本能,它不属于教育;4.2教育的社会属性(6种)✧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持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例如: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历史性: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类社会的不同时期,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不同,教育也就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内容和形式。

例如:汉代崇尚儒家思想,独尊儒术;秦代崇尚法家思想,焚书坑儒。

✧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前后相继,后一历史时期的教育是对前一历史时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

例如:“长善救失”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并未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过时。

✧长期性:是指在人才培养的周期上,时间比较长,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相对独立性:教育虽然会受到政治、经济的影响,但是也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和政治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可能超前,也可能滞后。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教科书 • 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
3/22/2019
11
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 相互独立、相互联系,有机结合,共同构成教育 活动系统;
• 教育者是充分条件,没有教育者,教育就成了无 源之水;
• 受教育者是必要条件,没有受教育者,教育就成 了无的放矢,失去了对象;
•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22/2019
20
教育与科学技术(动力作用)
•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 1.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 2.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 3.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技术
• (二)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 1.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 2.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 3.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利用
3/22/2019
9
• (二)受教育者(学习者 )
• 社会教育活动、有目的、 接受影响、从事学习。
• 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 体。
• 法律角度来看:教育活动 的自然人。
3/22/2019
10
• (三)教育影响(教育媒介、教育中介) • 建构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起桥梁、沟通作
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 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22/2019
7
三、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 教育的本质: •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影响 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北京猿人的小孩是属于群体的,教育小孩是群体 共同的责任。
❖ 打造石器是对小孩教育的第一课。他们带着小孩 到河滩上去。遍河滩的石块,哪一种适合打制工具, 孩子起初是不会去考虑的,他们于是指给孩子们看, 说打制工具要拣那坚硬而又光滑的砾石。还要用一 块大的平石作砾砧,才能敲出刃口和锥尖来。孩子 经过多次试验,果然不错,这就变成了他自己的经 验。
❖ 1.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活动,为人类社会 所特有,不能与动物本能活动相混淆,而抹 煞它的社会性特点。
❖ 2.教育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不是 或主要不是无意识的模仿,有意识和有目的 性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之一。不能把人类有意 识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无意识的本能活动相 混淆。
❖ 3.在原始的教育中,传递生产劳动经验 虽不是全部,但仍属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这不仅因为生产劳动是制约其他社会活动的 决定因素,而且如语言与交往等的发展也与 生产劳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 4.学校教育的产生,无疑是人类社会生活、特 别是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之后的产物,在日常生活 中已经不能完全完成教育的任务,需要有专门的机 构和专门的人员来从事这项工作。这种教育已渐渐 成为某些社会阶层所独占,而不是全社会成员所共 享,社会已开始步入阶级社会,教育也就具有阶级 性的特点。
❖ 5.教育要实现社会需要,无论是生活需要,或 是文化需要,都要在人的培养规格上体现出来,而 且最终要通过人的培养来实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因而讨论教育的起源,也不能忽视人的发展的需要 问题。
❖ 总之,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这是教育的本
质特点之一。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 础;教育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
❖ 制建设;教育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 教育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作用,等等。 因此,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单选1、“教育”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教育的基本形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狭义、主导)3、△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4、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5、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6、△教育影响(教育中介系统)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以及运用这种影响物的活动方式和方法7、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这也是教育的本质属性,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8、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9、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神话起源论10、生物起源论:法·利托尔诺、美·桑代克、英·沛西·能,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种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认为动物界存在教育活动,11、心理起源论: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12、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都是错的13、劳动起源论: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14、交往起源论:叶澜《教育原理》15、家庭教育:先导性、生活性、感染性、针对性、终身性16、社会教育: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17、学校教育:职能的专门性、组织的严密性、作用的全面性、内容的系统性、手段的有效性、形式的稳定性18、原始社会教育产生条件:劳动的进行(最根本)、语言的形成(必要)19、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在生产劳动中进行、(△没有阶级性、水平低下)20、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21、△学校产生条件:社会生产水平提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文字的创造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知识的大量积累;国家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人22、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学在官府、政教一体、官师合一)、礼乐为中心、六艺教育春秋战国:私学、百家争鸣△两汉:太学;隋唐:国子监、六学、两馆宋:四书五经△清:废除科举制(1905)23、国外古代教育的发展古印度:婆罗门,《吠陀》是主要教育内容,僧侣是唯一教师古埃及:以吏为师(以僧为师/以书为师是古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以法为教古希腊:(雅典教育)政治家和商人,在西方最早形成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斯巴达教育)军人和武士,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教育)七艺,包括三科四学;(骑士教育)骑士七技24、古代教育的特征:(△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了统治阶级的工具);与生产劳动脱离,具有非生产性;接近性出现并不断强化;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传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25、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的新特点:终身化(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26、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教育推动社会发展变迁和促进社会流动两个方面,有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流动功能二、辨析1、凡是能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育【2013上】(定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第一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第一章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 – 对儿童进行分阶段的教学 – 和谐教育 – 《政治学》 • 昆体良 – 《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世界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 《论演说家的教育》(又名《论演说家的培养》) •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 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 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的归纳法是方法论 • 夸美纽斯 – 《大教学论》
– 目标: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 步骤: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批评研讨
教育的概念和本质
• 中西方教育概念的词源 – 最早:《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教育者,三乐也) – 解释: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 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 内涵: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 外延 • 广义(社会、学校、家庭、自我教育) • 狭义(学校教育) • 特指义(德育)
教育的发展
• 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 20世纪以后的教育
• 终身化 – 保罗朗格朗
• 全民化 – 所有人都能接受基本教育
• 民主化 • 多元化 •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 核心:人的现代化 – 关键:教师队伍的现代化 • 全球化生与发展
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内在动力) – 揭示教育规律(根本任务)
•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 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 孔子 – 《论语》述而不作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世界第一启发诱导) » 因材施教(世界第一)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行结合)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偏重道德,轻视科技和生产劳动 –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的起点平等) • 孟子 – 性善论 – 明人伦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欧洲:斯巴达的骑士教育除身体和战斗技能训练外,稍 加文化教育——咏诗。雅典教育则演化为三科(文法、 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合 称“七艺”。古代教学组织形式主义个别教学。 1. 教学内容、方法都有所发展,但比较缓慢。
(二)古代教育的特点
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
如《论语》载·樊迟问孔子“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子忿然曰:“吾不如老圃”,迟走后,子对其他学 生说:“小人哉,樊须也。”并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 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 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孟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 者治于人;治人者食于人,治于人者食人。”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 教育(13、14世 纪地中海沿岸城市出 现开始)
01
04
科学民主的呼 声不断高涨。
03
文化特别是自然科 学得到很大发展。
02
生产力发展迅速,大机器 生产促进生产率迅速提高。
资本主义社会 的几个特点:
(二)学校教育的特点
01 学 校 教 育 逐 渐 普 及 。
03
普及教育主张最早出现于孔子的
“有教无类”。提出交少许学费就
可入学。他说:“自行束修以上,
吾未尝无诲焉。”,(最早创办私
学)。古雅典梭伦提出:“父亲有
送子女入学的义务”。
02
14—16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意
大利和大西洋沿岸的英、法等地,
欧洲中部的德国等地工场手工业和
商业迅速发展,城市也发达起来,
剌激航海业——国际贸易和掠夺殖
民地的发展。
1
神话起源:教育由人格化的神创造,教育要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 于天。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1:一个母亲因孩子把他刚买回家的
• 例2:前不久,报道一则信息,在某某小学见到 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 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这个学生耷拉 着脑袋,满眼泪花。 • 你的感触是什么? • 例3:为了检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情况,市教委 检查组上午8时前来到了某某学校。检查组长向 该校校长说明来意后,校长说:“我们学校对素 质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有 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 · · · · · ,但现在学 生正在上课。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指导。” • 你认为该校对素质教育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主要内容)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功能 教育目的与全面发展教育 教育制度 教师与学生 课 程
第七章 教学理论
第八章 学校教育与学生生活 第九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第十章 教育改革与发展
教与学的关系
• 教师——建构系统,突出重点,讲清难点, 指点方法,培养能力。 • 学生——广求博采,积累消化,学会自学, 将知识成转化能力。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 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中介
三、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史上关于教育起源的几种学说:
1、神话起源说
这是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认为 教育与其它万事万物一样,是由上帝或天 创造的。 2、生物学起源论 代表: 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
主要观点: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而且,存在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 界中。 3.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
一、什么是教育 1、教育概念的词源 •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的《孟子.尽心上》 中谈到的君子有三乐。其中的第三乐为: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2、教育含义的分歧 外国教育家对“教育”的理解 柏拉图:“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 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事高尚的行 动。”“教育乃心灵的转向”。
夸美纽斯:我们已经知道,知识、德行 与虔信的种子是天生在我们身上的 ,但是 实际的知识、德行与虔信却没有这样给我 们,这应该从祈祷、从教育、从行动中取 得的,……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 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长。他认为 “教育乃是一个抚养、培育和教育的过程。 所有这些词意味着教育含有注意成长条件 的意思,”“从词源学来说,教育这个词 恰好就是引导或教养的过程”。
• 封建社会: • 我国:教育内容为“四书”、“五经”。 • 欧洲: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 教育总特点: • 教育为地主阶级培养人才; • 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 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 • 教育发展缓慢。
3、近代社会的教育
• 总特点: •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校教育体系 • 提出并实施了普及义务教育 • 教育与社会生产的联系日益紧密 • 教育内容、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
学习教育原理的基本意义
• 1、将会使你具有教师资格
• 2、将会告诉你成为一位好教师
第一章
• • • •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本章基本问题 什么是教育 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 教学目的:让学生理解教育的概念,了解 教育的本质,了解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掌 握终身教育的概念,并对教育的理想与信 念有所思考。 • 教学重点:教育的概念 • 教学难点: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 课时安排:2课时
• 创新学习 • 教育面向未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 例5、有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上课时特别爱举 手回答问题,甚至有时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 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起来回答时,他又不会。 老师课下和这位同学聊天,问他原因,该生说: “班上的同学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傻,我不服 气,所以老师提问时我总举手,是想向大家证明 我不笨。”老师了解了原委后,并没有批评这个 学生,而是和他订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提问 时,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 右手。”在以后的课上,老师抓住该生举左手的 机会,让他回答,并好好地表扬了他。从那以后, 这个学生在学习上很有起色,不久就跨入了先进 生的行列。 • 你认为这个老师的做法如何?
• 例4:有些教师要求迟到的学生先喊 “报告”,待讲课教师允许后从前门 进去,说明迟到理由、、、经教师同 意后方能入座;有些教师怕影响多数 同学听课,将迟到学生一律关在教室 外,待讲完课才让进入教室;还有的 教师允许迟到的学生进入教室,但都 在教室里罚站很久。 • 你认为这几种做法如何?应如何正确 对待?
3、在我们所学的《教育原理》中,教 育的准确定义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 广义:凡是以教与学为活动形式,有意 识地促进人身心发展的活动,都是教 育。 狭义: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 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 心得到发展的活动。它主要指学校教 育,但不限于函授教育、刊授教育等 也属于此类。
4、理解教育概念,须注意三点,即要 注意从三个方面来确定教育的质的规定 性 • (1)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 (2)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 (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 活动

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 狠的揍了一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 孩子的老师,教师幽默的说:“恐怕一个 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 亲不解其意,教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 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 子,“那我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教 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 •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你如果是这位母亲, 将怎么办?
• 中国教育界有关对“教育”的认识: • 孔子: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统治手段。 • 荀子:教育是以善救人。 • 《学记》:教育是长善救失。 •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 • 梁启超:教育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人。 • 陶行之:“生活即教育。”此外,还有蔡 元培、肖川等人对教育做了自己的理解。
(6)只有比狐狸聪明的猎人才能抓到狐狸.
• 主要教学资料
• 许高厚等主编. 普通教育学.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 2004年2月 余文森.新课程背景下的公共教育学教程.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4,8 叶澜 .教育概论.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年月 傅道春编著:《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 版。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2、古代社会的教育
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时期
• 奴隶社会: • 我国:教育内容为六艺教育:礼、乐、射、 御、书、数。 • 欧洲: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 奴隶社会教育总的特点:学校开始产生。 学校产生的原因来源于三方面:社会生产 水平的提高;国家机器的产生;文字的产 生和文化的发展等。 • 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 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简单。
教育原理 参考书目:
①柳海民:《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② 陈桂生:《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③孙俊三: 《教育原理》,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 ④袁振国:《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⑤扈中平:《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教育学基础
4、现代社会的教育 • 总特点: • 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 逐步走上大众化的道路 • 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 • 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系统
5、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趋势
• • • •
教育的突出地位 重视科教兴国,强化科学教育 积极推行义务教育,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体现在:扩大办学自主权;教育机会均 等;加强教育立法,为教育民主提供法律保障。 • 教育机会均等:是指理想的教育制度是所有的儿 童将不受家庭背景和社会阶层的限制,都有平等 的机会,最充分的发展他们的技能和才智。
―师傅领进门, 修行在个人。”
怎样学习普通教育学?
1、读:读三本书,一本是古今中外之书(尤 其名人、名著、历史、派别);读教育实践 之书;读自己头脑之书。细读一本书;体 系、背景、观点等 2、记:要作点笔记,记一些概念,原理和学 说,该背诵记忆得还得要。 3、写:要完成书面作业,要学会写读书 笔记,学习心得、学术论文。 4、思:敏于思考,勇于提问,敢于挑战, 善于分析。
关于学习的一些想法:
(1 )学习:思想(理念)、方法、能力、 知识 (2 ) 一个人可以生、死 一个国家可以兴与亡 但一个人的思想永不衰。 (3 )知中不知外,失败 知外不知中,浮空 ——黎岳庭 ( 4 ) 外语和计算机的重要。 (5 ) Chance favours the prepared mind.




–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 . 教育学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 社 , 1989 – 睢文龙 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 钟启泉、崔允郭、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 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陈桂生著:《教育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版。 – 柳海民主编:《教育学》,中共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 成有信主编 . 教育学原理 .郑州 : 大象出版社 1993年8 月 – 王道俊 , 王汉澜 . 教育学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 1989年12月
代表: 美国的孟禄。
主要观点: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 年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4.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劳动起源说) P10 代表:马克思主义者,如前苏联的米丁斯基 和的教育 特点:教育具有融合性:与生产劳动和 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育具有同一性、全民性;教育具有原始 性:教育内容简单贫乏、教育形式原始 单一、教育方法简单原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