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教育学原理课件第1-2章
发现 式学
习
(二) 教育系统的结构
1.教育系统从整体上区分为学校教育与非学 校教育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 一定社会服务的人。非学校教育主要指家 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2.教育系统从性质上区分为制度化教育和 非制度化教育
(1)制度化教育:主要是受学校教育制度规 范的教育。
(2)非制度化教育:指学校教育之外的广义 上的教育。 学校教育也称正规教,非制度化教育也 称非正规教育。
教育经验是指符合 教育规律的有效做法。
教育经验是教育规 律的实践形态,成功 的教育经验必定反映 着教育规律,教育规 律则潜藏于教育经验 之中。因此,教育学 研究的另一任务就是 总结教育经验,从中 找出教育规律,以更 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 (一) 古代中国 1.《论语》
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勒图尔诺 (Charls Letourneau,1831--1902)和英 国的沛西· 能(Thomas Percy Nunn, 1870--1944)。
二、心理起源论
美国教育家孟禄 (Paul Monroe, 1869—1947)为这 一观点的代表人物。 认为“原始社会的 教育方法从头至尾 都是简单的无意识 的模仿。”
1.教育者及其施教活动五大特点
• (1) 教育者是社会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传 播者
• (2) 教育者是科学知识和社会文明的传 授者
• (3)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 者和实施者
• (4) 教育者是受教育者学习与发展的指 导者
• (5) 教育者也是一个具有自我教育能力 的学习者
2.受教育者及其学习活动五大特点
3.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说与和谐发展教育:体 育、德育和智育。
教师考编 教宗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现代社会的教育 特点 全新特征: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教育的生产性增强,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 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样性日益突出 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主题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景的过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 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随笔 就是谈教育思想观点的随笔,也可以说:“教育心得”,主要是写教育过 程中的某一点体会的心得
教育改革 含义、作用 含义:是教育发展过程中源于社会政治以经济需求的宏观变革 作用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概念: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 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是教育科学研究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特点:目的性;自然性;有翔实的观察记录;能动性
调查研究法 使用最广泛的是问卷调查
实验研究法 是各类研究中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
个案研究法 比较法
保罗郎格郎 代表作:《终身教育引论》1970 观点:终身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代表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观点:和谐教育思想——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教育学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 教育学问题领域的扩大 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教育学与驾驭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广泛
在批判赫尔巴特的教育学基础之上提出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社会主义教育学)
克卢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教育》 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 凯洛夫:《教育学》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我国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批判教育学 当代西方教育理论占据主导地位的学说 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
• 2、研究对象
–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1)教育现象 • (2)教育问题
–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揭示教育规律
• 二、教育学研究的内容(四W-H)
– 1、why: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探 讨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 – 2、what:学什么——教育内容 – 3、how:如何教——教学方法 – 4、where&when:何处何时接受教 育?——在终身教育理念下,教育不 仅局限于学校和儿童
• 3、特点:当时的教育学还没有从哲学、政 治等其他学科中分化出来,形成自己独立的 学科体系
– (1)大多是对经验的总结,论述简单,缺 少论证– 2)有很多优良的思想观点值得借鉴
•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
•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 (1)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1632年) – (标志着教育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
• 二、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 (一)教育者
• 1、广义:一切能增进人们知识、技能、思 想品德活动的人 • 2、狭义:明确教育目的,能够理解自身的 活动在促进个体身心发展的价值。
– eg:抚养者并不等同于教育者
• (二)学习者
• 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以学习为基本任务, 既包括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 和青年,也包括在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组织 中学习的成年人。
• 4、社会主义教育学:马克思恩格斯第一 次从社会、教育与人三者之间历史的、 现实的总体联系中来考察教育和人的发 展问题,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的 方法论基础。
– (1)代表人物:赞科夫、凯洛夫 – (2)观点:吸收赫尔巴特的思想,用马克 思主义观点和方法阐明教育学规律
• 5、批判教育学:20世纪70年代之 后
教育学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资料发布日期:【 2009-7-27 】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在《孟子·尽心上》一文中表达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学校教育系统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二、教育的起源(一)神话起源说认为教育是由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昄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二)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学术问题提出的教育起源说。
其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勒图尔诺在《动物界的教育》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教育原理》。
(三)生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而这种无意识的模仿不是习得的,而是遗传性的。
(四)劳动(社会)起源说观点:1.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2.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3.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4.教育从产生之日其智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5.教育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教育公共基础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概念和教育的历史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第一次对教育做出了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之做善也。
”二、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所谓要素是指构成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
认识教育的基本要素是认识教育内部结构的基础。
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1、教育者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实施者,也是学生的主要影响者和引导者,作为以培养人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离不开教育者。
2、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育活动顺利有效地进行,有赖于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
3、教育影响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等方面。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
教育措施是教育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4、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活动的系统。
三、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的本质。
四、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神话起源说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所有的宗教都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
(3)心理起源论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孟禄。
01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新增考点1:朱子读书法朱子读书法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学生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出来的,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共六条。
具体内容如下:(1)循序渐进。
有三个意思,即读书按一定次第,前后不要颠倒;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安排并遵守读书计划;不可囫囵吞枣,急于求成。
(2)熟读精思。
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
(3)虚心涵泳。
“虚心”指虚怀若谷,静心思考,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
涵泳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
(4)切己体察。
读书必须身体力行,见诸行动。
(5)着紧用力。
读书要抓紧时间,反对悠悠然;读书要勇猛奋发,反对松松垮垮。
(6)居敬持志。
居敬指读书要精神专注,持志指要树立远大志向,并以顽强意志力坚持下去。
新增考点2:教育的形态从教育系统的空间特性来看,可将教育形态划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类型。
教育的最早独立形态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出现在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生产之后,学校教育形态出现最晚。
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考点1:教育的概念【常考题型:单选、判断】最早提出:“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
最早解释: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做出了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1)从社会的角度来定义:广义的教育:指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2)从个体的角度来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考点2:教育的属性【常考题型:单选、判断】(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2)历史性—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3)继承性—不同时期有共同点;(4)长期性—时间周期较长;(5)相对独立性—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可以“超前”或“滞后”;(6)生产性—教育从来就是生产性活动;(7)民族性—每个民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知识点梳理(后附真题演练及答案解析)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本质1.“教育”一词的由来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3.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第三,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4.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历史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二、教育的基本要素(一)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
(二)学校教育三要素的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总之,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三、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学习目标1.理解教育的本质2.掌握教育的构成要素3.明了教育的起源及发展历程4.了解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阶段5.明了学习教育学的重要意义教育学是获得教师资格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帮助教师或未来教师获得必要的教育理论素养、必需的专业思维意识和基本的解决教育问题的工作原则和方法的一门课程。
可有人却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
到底教育学是一门怎样的学问,与教师职业有着怎样的不解之缘?本章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解读。
第一节教育及其发展教育学就是教育之学,是关于教育的学问。
要认识和了解教育学,就要先认识教育。
而且一个人要想将工作做好,首先要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全面地认识。
本节就从教育的概念入手,分析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从而揭示教育的本质和特点。
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在中国,“教”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是个象形字,意指儿童在成人执棒监督之下学习。
“育”字见于小篆,也是个象形字,表示妇女孕育儿童。
后来,《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先秦古籍中,“教育”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很少出现,大多只单用一个“教”字。
如:“修道之谓教”(《中庸》);“以善先者谓之教”(《荀子》);“教也者,长其善救其失者也”(《学记》)。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因此,从词源上看,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其意是指培养人,旨在使人作善。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指“引出”的意思,即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就潜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从一种潜质转变为现实。
苏格拉底说:“美德是由教育来的。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性。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教育的最大秘决是:使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
”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认为:教育是“依靠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基础知识与能力-完整PPT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 3 近现代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 –以法治教,普及义务教育 –建立了完善的学校教育系统——学制 –创立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内容日益丰富 –阶级性依然存在,宗教教育和阶级教育仍占主导地位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 3 近现代教育——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 –教育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权为广大劳动人民掌握。 –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知识结构
• 教育学:
–1.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2.教育与社会及人的关系; 3.学校教育制度、目的和研究方法;4.课程;5.教学;6.德 育;7.班级管理;8.教师心理
• 教育心理学:
–1.认知过程;2.学习动机;3.学习迁移;4.学习策略;5.学 习理论
• 发展心理学:
–1.认知发展;2.情绪发展;3.人格发展;4.身心发展;5.咨 询心理学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 1、以下持教育生物起源说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利托尔洛 –C、孟禄 D、苏格拉底
• 2、以下持教育心理起源说观点的人是() –A、杜威 B、利托尔洛 –C、孟禄 D、沛·西能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 教育的发展历程: –原始社会 –古代社会 –近现代教育 –20世纪后的教育
劳动起源说
最古老
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 利托尔诺(法)
的学说。
沛西•能(英)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孟禄(美)
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产
生的需要。
米丁斯基(苏)
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 凯洛夫(苏) 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第一章第二节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2.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P.Monroe)从心理学的
角度探讨了教育的起源,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 源说。 他认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忽视了人的心理 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他断定原始社会的教 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模仿既是最初的教育形式和手段,也是教育的 本质。
第一章第二节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 发展
二 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1)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一是教育尚未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教育与生产 劳动和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二是教育平等。社会没有分化,教育面向全体儿 童。
三是教育内容及其简单。简单的生产和生活经验 的传授。
四是教育主要通过口耳相传和行为模仿来进行。 文字尚未产生,传授方式是言传身教。
第一章第二节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 发展
[英]沛西·能(T.P.Nunn)《人的教育》: “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
程,……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相应的、天生的,……它 是扎根于本能不可避免的行为。” “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 育起源的学说。它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 与神话起源说相比是认识的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 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同时,人在劳动中进化,人的意识、语言以及发 音器官的改变都是在劳动中形成的,这为教育的产 生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第一章第二节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 发展
教育产生的原因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便是教育产 生的最根本的原因。P17 传授生产经验知识和技能 蕴含教育行为的三个基本要素: 具有经验的人扮演教育者的角色 学习他人经验的人扮演受教育者的角色 经验就是教育的内容
(小学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
第一节 研究对象
所谓规律,是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教育规律,是指是教育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 性的必然联系。 • 教育规律是客观的,是教育活动中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教育活 动发展的必然性,它存在于教育客观过程之中,这种教育客观过程中 的规律性是可以被认识的。人们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办 事。如果仅凭主观热情,盲目地蛮干,不但不能提高教育质量、迅速 发展教育事业,反而会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 我国的教育实践经验证明,什么时候我们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我 们的教育事业就顺利地得到发展,教育工作就能取得很好的成效。否 则,就会遭受挫折,我们的教育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
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的人。 相传他培养弟子达3000人,其中身通六艺者达72人。他还编订了《诗》、 《书》、《礼》、《易》、《春秋》等文化典籍,并以其为教材教育弟子。 其言论在他去世后,又被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而成《论语》一书(其中 也记载了孔子部分弟子的言行),为儒家经典之一,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 资料。该书对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 学思结合、温故知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教育思想都有重要介绍。
小学教育基础
主讲教师:*** ***
目录
A
第一编 教育基本理论
B
C
第二编 教师论 第三编 课程与教学论
D
E
第四编 德育论
第五编 班级管理与课外活动
F
第六编 教育法
第一章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教育学的价值及学习方法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及其本质属性*(一)概念:广义的教育是泛指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知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特定的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二)教育的本质属性: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一)教育者(二)受教育者(三)教育措施(内容、手段)三、教育的起源于发展阶段***(一)教育的起源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法社会学家勒图尔诺2、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美心理学家孟禄3、教育的劳动起源说:马克思理论指导下形成(二)教育的发展阶段1、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就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即学校。
我国在夏朝时就出现了以“庠”“序”“校”为名称的早期学校。
在西方,奴隶社会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即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充实对军人和武士的培养,雅典重视培养多方面的人才。
欧洲的封建教育以教会和骑士教育最为流行,内容为七艺。
古代教育特点:强烈的等级性、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的刻板性、思想统治的道统性、教育过程的专制性、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性、2、近代教育(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教育的法制化3、现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1)教育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2)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3)几哦啊与内容更趋于丰富与合理(4)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有效化(5)从阶段性教育走向终身教育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育的基本规律,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孔子《论语》,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的,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
第一章:教育及教育学的产生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1.定义
个体的社 会化
教育
社会的个 性化
教育是在一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 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 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要素
教育三要素
学习者
教育者
教育影响
第二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生物起源 说 模仿起源 说 劳动起源 说 超生物经验的传 递与交流起源说
一、教育的起源
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整个 社会生活的需要:物质资料 的生产需要和人类自身的 生产需要。
教育学的 发展
三、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以日本为媒介,学习西方教育学理论(1900——1919) 美国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1919——1949)
苏联教育学的畅行(1949——1956)
教育学中国化的初步探索 教育学建设的重新起步、发展与反思(1977—)
第五节 教育学与教师专业化
一、世界教师专业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 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 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第二,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第三,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 制度; 第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 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 程。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第四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 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
教育学的 萌芽阶段 独立形态 阶段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萌芽阶段:代表人物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教育专著:《学记》《论演说家的教育》 独立形态阶段:标志 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发表 《普通教育学》 发展阶段: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 主义教育学、制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 学、批判教育学 当代教育学 的状况 五个特征:研究问题领域扩大 、模式多样化、研究与实践关 系密切、形成了教育学元理论
现代教育学(1-3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
人猿相揖
原始社会教育的一般特征
1977年-2008年高考录取 数
• 1998年11月,亚洲开发银行驻北京代表处 首席经济学家汤敏,以个人名义向中央写信, 提出《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 招生量一倍》的建议书。他陈述5个理由支 持大学扩招: • 其一,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 水平的国家; • 其二,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 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 业将面临恶性局面;
研究生教育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型
•
记者从国务院学位办获悉,2009年国家从 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增招了3.8万名专业学位硕 士生,实行全日制培养,这意味着硕士研究生 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 人才为主转变。 —— 北京考试报2009年11
月18日
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 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
• 广义的教育是有意识地以影响人的身心 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 狭义的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 、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
教育学的概念
• 宏观(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 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科学。
现代教育学
扈中平 李方 张俊洪 主编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3.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增加↑ ←多样化→
3. 学前教育理论和方法不断出现
二、学前教育在近现代的发展—福禄培尔
❖ 幼儿园之父 ❖ 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
▪ kindergarten儿童的花园
福禄培尔 (1782—1852)
德国教育家 “幼儿园之父”
二、学前教育在近现代的发展—福禄培尔
❖第一个阐明游戏价值的人 ▪ 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 ▪ 为儿童专门设计的一套玩具— —恩物
福禄培尔 (1782—1852)
德国教育家 “幼儿园之父”
德国布兰肯堡 福禄培尔创办的第一所幼儿园
“保姆养成所”“游戏与作业教育所” 1837年 ,儿童的花园 1840年 ,幼儿园
二、学前教育在近现代的发展—福禄培尔
➢ 幼儿自我发展原理
❖ 尊重儿童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自主活动
➢ 第一个阐明游戏价值的人
第一章 学前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学前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二、学前教育在近现代的发展
一、学前教育的产生和早期发展
❖Q1:最初的学前教育出现在什么时候?
A1: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便有了学前教育。
❖Q2:家庭教育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 A、知觉教育 B、智力教育 ▪ C、感觉教育 D、思维教育
❖ 4.蒙台梭利说:“我的教学法就是要培养和保护儿童 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以下对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要 点归纳中,反映了这句话中所表达观念的是( ) ▪ A、儿童自我学习之法则 ▪ B、重视环境教育的作用 ▪ C、重视感觉教育
练一练
❖ 多选
福禄培尔
➢ 亲子教育
(1782—1852) ❖ 父母多给孩子爱的教育
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概述.pptx
2.现代教育的特征
现代教育指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的教育, 也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一是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西方19世纪后半 期相继实行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现今,多数国 家都已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有些国家普及了高 等教育。
二是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多数国家都建立 起了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在内 的各级教育体系和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专门教育在内的各类教育体系。
知新、立志乐道、自省自克、以友辅仁等教育思想。
2.《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学记》被认为是我国及世界上最早一篇集中论述
教育问题的专门论著。
教育功能观:“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 教学为先”。
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 预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3.智者派的教育思想 智者派世界上最早的职业教师。“人是万物的尺度。
原始社会教育的一般性质
教育无阶级性 教育的非独立性
(二)萌芽形态的学校形式
1.学校教育的出现
西方:原始社会末期学校教育的萌芽形式——青年 之家
中国:国学 大学和小学
乡学 塾 庠 序 校
2.学校教育出现的原因和条件
(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 制国家的形成工具,农业和畜牧业代替采集和渔猎 而成为主要的生产事业,从而使物质产品丰富,出 现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 基础。
2.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P.Monroe)从心理学的 角度探讨了教育的起源,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 源说。
他认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忽视了人的心理 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他断定原始社会的教 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模仿既是最初的教育形式和手段,也是教育 的本质。
教育学第一章第二节第三节(全)
(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 (1)法国哲学家利托尔诺(183l-1902) (2)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1870-1944) 内容: (1)教育视为一种生物现象,将教育过程归结为按生物学 规律进行的本能的传授活动; (2)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 需要。
利托尔诺《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动物之教育》 :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 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 人类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本质上和 动物界毫无两样。 生存竞争的本能就是教育的基础 沛西·能: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 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 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 ‛
》
(一) 教育学的萌芽
1.基本特征
人类最早的教育认识活动 教育学萌芽时期的特征 以习俗的认识为主 以机械类比、比喻、寓言等思维方式为主 没有专门的教育学语言 有关教育论述包含于哲学或道德论述之中 人类早期的教育智慧
2.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 (1)美德即知识 (2)教学方法:产婆术 (3)教育目的则在于促使学生唤起意识,发现以潜在形式存在于 人心内的真理。 (4)评价:强调知识的普遍有效性和道德价值。他注重的是形式 和方法,而不是内容,从而为教育即训练这一观点植下了种子。 ‚如果我以眼睛看着事物,或试想靠感官的帮助来了解它们,我的 灵魂会完全变瞎了。我想我还是求援于心灵的世界,并且到那里去 寻求存在的真理好些。‛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三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问题:教育从哪里起源? 教育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教育发展的现状怎样?
一 教育的起源
• 三个问题: (1)教育是否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2)动物和人在可受教性上是否有本质区别; (3)人是否必需教育。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语》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 以及因材施教。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我们的教育把学生当成物,而不是有自由意志、有丰富敏感的 内心和有独特判断需要与能力的活的人。肖川博士认为,超强 社会 化的消极后果,一是消除独特性,压抑创造性,进而泯灭个性,使人 变得平庸、卑琐、谨慎和盲从,缺乏冒险、开拓、创新 的意识和能 力,缺乏责任承担能力;二是造成人格的分裂,使人具有以掩饰真实 的自我为代价的过强的“社会适应力”,造成言 不由衷,表里不一。 某教育家曾极为尖刻地疾呼: “教育不把人训练成废物就不收场!” 当然,笔者坚信中国教育有着许多优秀的传统和宝贵的经验,但也绝 非无懈可击。 最有资格比较中西方教育的人应该是那些在中西方生活多 年、 有着丰富感性体验并熟知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专家学者们。他们仔细比 较中美两国的教育,得出这样的认识与判断:中国教育更强调把孩子 培养成现实社会的价值趋向所需要的人才,教育具有强大的社会功利 性,而缺乏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美国教育更强调按照孩子自我固有的 兴趣、爱好,甚至能力倾向,把被教育者培养和发展成对个人和社会 而言均具有最大和最好可能利益的人。
3、研究范围
教育学与教育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基础理论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 生 教 师 课 程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 德 育 学生评价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
教育实践理论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问题的选择、教育研究热点领 域及教育研究方法等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教育学 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在我国,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荀子:以善人者未知教斯宾塞:教育就是为美好的生活而做准备。
杜威:教育即生活。
谢弗勒: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A 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力托尔诺《个人种的教育演变》: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
教育起源于动物保存物种而把自己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小动物的本能。
沛西·能《教育原理》: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人类教育活动与动物的教育活动相区别):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他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
而人类是“符号动物”,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讲经验类化。
再者,动物的教育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而人的教育是终身教育。
所以,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是人的教育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B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人类社会的其他活动相区别):首先,活动对象也是人。
其次,活动目的特殊。
第三,活动方式特殊(特殊的规训方式)。
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目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于人类发展。
C 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是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育活动的核心,被称之为“狭义的教育”教育系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的特征: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学校教育的组织学与系统性),专门性(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育者—教师实施和具有专门的场所与设备),相对稳定性。
中小学思维导图-教育学+小三门部分十二章
教育学部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一节教育与社会发展
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
第二节我国的教育目的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
第二节学生
第三节师生关系
第五章课程第一节课程概述
第六节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
第七节课程资源
第六章教学
第一节教学与教学理论
第二节教学过程
第三节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第四节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五节教学评价
第六节教学模式
第七章德育第一节德育概述
第四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第五节德育模式
第八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
第二节良好班集体的培养
第三节班主任工作概述
第四节课外活动与三结合教育
第九章教育研究及其方法第一节教育研究及其基本过程
第二节教育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人在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劳动过程中逐渐积 累起了有关经验、技能和人与人之间的规范,上一 辈向下一辈传递这些经验、技能和规范。
同时,人在劳动中进化,人的意识、语言以及发 音器官的改变都是在劳动中形成的,这为教育的产 生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现代教育学
第二节 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的产生及学校教育的出现 (一)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
[法]利托尔诺(C.Letourneau)《各人种的教 育演化》:从进化论出发,提出了生物学的教 育起源说。利托尔诺认为,生存竞争是教育产 生的基础。动物为保存自己的物种,本能地要 把自己的“知识”和“技巧”传递给下一代。
2.心理起源说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P.Monroe)从心理学的 角度探讨了教育的起源,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 源说。
他认为,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忽视了人的心理 与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他断定原始社会的教 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本能的、无意识的模仿, 模仿既是最初的教育形式和手段,也是教育的 本质。
(3)劳动起源说
[英]沛西·能(T.P.Nunn)《人的教育》: “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
程,……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相应的、天生的,……它 是扎根于本能不可避免的行为。” “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
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 育起源的学说。它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 与神话起源说相比是认识的进步,标志着在教育起 源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教育问题的专门论著。 教育功能观:“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
民,教学为先”。 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
预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3.智者派的教育思想
智者派世界上最早的职业教师。“人是万物的尺 度。”
(2)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
一是产生了教育的专门机构——学校
。 如《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
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古希腊的斯巴达和雅典:文法学校、弦琴学校、 体操学校、青年军事训练团等。
古埃及:宫廷学校。
(2)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
二是教育的内容大为丰富。 西周教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古希腊:“七艺”,包括“前三艺”(语法学、
一是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西方19世纪后半 期相继实行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现今,多数国 家都已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有些国家普及了高 等教育。
二是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多数国家都建立 起了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在内 的各级教育体系和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专门教育在内的各类教育体系。
三是教育民主理念的确立。如现代教育主张 教育机会均等,主张教育民主决策与管理。
行会学校。 二是教育功能有所扩展。奴隶社会教育侧重政治、
军事和伦理,而封建教育拓展了教育的文化传播功 能、社会选择功能和生产服务功能。 三是教育在阶级性的基础上突出了等级性和宗教 性(宗教性主要指西方中世纪的教育)。
2.现代教育的特征
现代教育指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来的教育, 也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修辞学和逻辑学)和“后四艺”(算术、几何、音 乐、天文)。
三是学校教育有了明显的生一些 思想家和教育家。
6/2/2020
(3)封建社会教育的特征
一是学校体制趋于完备。 唐代:完备的官学和地方学校教育体系。 中世纪的西方:教会学校、宫廷学校、城市大学、
二 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1)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
一是教育尚未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教育与生产 劳动和社会生活融为一体。
二是教育平等。社会没有分化,教育面向全体儿 童。
三是教育内容及其简单。简单的生产和生活经验 的传授。
四是教育主要通过口耳相传和行为模仿来进行。 文字尚未产生,传授方式是言传身教。
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另一个必要条 件
6/2/2020
原始社会教育的一般性质
教育无阶级性 教育的非独立性
6/2/2020
(二)萌芽形态的学校形式
1.学校教育的出现
西方:原始社会末期学校教育的萌芽形式——青年 之家
中国:国学 大学和小学
乡学 塾 庠 序 校
6/2/2020
2.学校教育出现的原因和条件
教育产生的原因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便是教育产 生的最根本的原因。P17
传授生产经验知识和技能 蕴含教育行为的三个基本要素: 具有经验的人扮演教育者的角色 学习他人经验的人扮演受教育者的角色 经验就是教育的内容
6/2/2020
教育产生的条件
人类劳动的进行,是教育产生的最根本 的条件
四是教育的多元化。体现在教育制度、教育内容 和教育方法等方面。
五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现代教育主张教育为社会生活和生产服务,为学生 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发展和生活服务。
六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科学教育与人 文教育的融合,为培养完整的人和和谐的社会奠定 了基础。
七是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并进。各国教育在相 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同时,维护自身的优良传统和 民族特色。
八是教育技术不断更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 教育中的应用,给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带来了革命 性的变化。
二、教育学的历史演进
(一)古代教育思想的产生和教育学的萌芽 1. 孔子《论语》中的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学思并重、温故
知新、立志乐道、自省自克、以友辅仁等教育思想。 2.《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学记》被认为是我国及世界上最早一篇集中论述
(1)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 制国家的形成工具,农业和畜牧业代替采集和渔猎 而成为主要的生产事业,从而使物质产品丰富,出 现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 基础。
(2)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 的出现
(3)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6/2/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