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 Word版含解析
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讲义第一单元第4~5课蜀相书愤Word含答案
第4~5课蜀相书愤《蜀相》这首诗,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书愤》这首诗,诗人一方面表现了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表达了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这两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诗人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诗人的悲愤也愈是强烈。
从而抒发了诗人与国家休戚与共的豪情壮志和报国无门的深沉愤慨。
怜杜甫杜甫一生都在愁。
年少轻狂愁仕途,年长之后愁国家。
“无由出江汉,愁绪月冥冥。
”“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读他的诗时总会令人觉得那铺天盖地的愁呼啸而来,压迫着肢体,刺痛着心脏,使人不知不觉中沁出一身冷汗。
杜甫的愁并不是一下子就冒出来的,而是一点点蚕食般充满了他那忧国忧民的心。
他生在盛唐,却看着大唐王朝一步步没落下去。
面对支离破碎的大唐国土,他含泪提笔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试想,是否人人都可以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时泪”、怀着“恨别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蜂起的狼烟,离散的家人,苦难的百姓,迷茫的出路。
这是何等的折磨?他的身心在几十年中一直被侵蚀着。
而他也不可自拔地制造愁,追寻愁,实在无奈,他才会选择借酒浇愁,让那负重超载的心稍作休息。
既然想消愁,为何不抛却一切,循着陶潜的足迹做一个隐士,以天地为家,以日月为友呢?他做不到。
他放不下那个日渐衰微、百姓水深火热的国家。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是宁可自己被饿死冻死也要天下人安定的杜甫。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该放弃却坚守,这是何等的悲哀?伟人从不怕死!纵观几千年历史,无数伟人的血泪史常向世人昭示自古伟人似乎大都“不得好死”。
杜甫是我们公认的伟人,也是那无数没有“好死”的伟人之一。
当人们在那不遮风雨的小船上发现那怀揣诗稿、全身僵硬、被隔绝数日的孤单躯壳时,也许会感叹伟人之渺小吧。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导学案及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蜀相》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一、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年),字,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
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杜甫创作了、、、等名作。
759 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思想,他有“”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写作背景《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称。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杜甫虽然怀有“ ”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4.理解题目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第4课 蜀相
安徽铜都双语学校跨界大课堂高二年级语文登山型考查课创感学道考试时间:40分钟制卷时间:制卷:高二年级语文组班级:姓名:考查主题:《蜀相》检测考查形式:正课,封闭式考查,不指导、不探讨、不乱瞟;自研(40分钟)板块一:基础积累(共5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祠堂(cí) 伺机(sì) 开济(jì) 劲爆(jìn)B犀利(xī) 夙愿(sù) 朔风(sù) 乾坤(qián)C晕车(yùn) 采撷(xié) 马厩(jiù) 沙砾(lì)D绿林(lǜ) 笔砚(yàn) 诏书(zhào) 叫嚣(xiāo)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理解正解的一项是( )映阶碧草自春色天生丽质难自弃三顾频烦天下计君臣相顾尽沾衣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3、文学常识填空。
(每空2分共22分)杜甫(712-770)字________别号________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诗人。
杜甫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________朝由________而________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4、名句填空。
(每空1分共10分)①________________隔叶黄鹂空好音。
②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③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粗的词。
①锦官城外柏森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隔叶黄鹂空好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三顾频烦天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长使英雄泪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块二:基础提升((每题6分共18分))6.下列几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物华天宝钟明鼎食老当益壮高山流水B.人杰地灵鱼舟唱晚穷且益坚清云之志C.千里逢迎天高地迥桑榆非晚白首之心D.高朋满座萍水相逢一介书生俊采星弛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审计署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立即部署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和管理情况开展全方位、全过程跟踪审计。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4篇蜀相
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4篇蜀相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刚在长沙安顿几天,却赶上湖南兵马使和潭州刺史火拼,火焰红了半边天,杜甫泊在岸旁的家差一点几乎葬身火海,他一家八口载着乌篷船又得逃离是非之地。
心向北方时,船也跟着往北走了。
船出湘江进入洞庭湖,杜甫的病情像耒阳的洪水,天天往上加码。
这时,他只有一个去昌平的选择,那里的县令是他的朋友,他相信昌平县令能帮他结束这令人讨厌的水上生活。
窗外淅浙沥沥的声音密密实实的,一直未停,风在江面发出一阵阵哨子一样的吼叫,木船在雨中伴着风的叫声摇晃,岸上灰雾茫茫的树影鬼魂一样游动,还有两岸居民祭鬼的鼓声……此刻,雨停了,风也停了,江面静止不动。
他远方,原本若隐若现的山林、杂草,这时全部出现在他眼前,如他一样肃穆……天黑了,船像在一个黑洞里穿行。
这时,他有一种预感,汨罗江就是他生命的最后一站。
()。
妻子点亮松油灯。
宗武(杜甫之子)拿出纸笔后,把他扶起来,将枕头放到他的双腿上,再坐到他身后双手撑着他的腰。
妻子把纸铺在枕头上。
他提笔写下《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全诗饱含深情的哀鸣,令后世学子读之而。
风雨更大了,一代诗圣在这的夜晚,溘然长逝。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杜甫泊在岸旁的家差一点几乎葬身火海,载着他一家八口的乌篷船又得逃离是非之地。
B.杜甫泊在岸旁的家差一点葬身火海,载着他一家八口的乌篷船又得逃离是非之地。
C.杜甫泊在岸旁的家差一点葬身火海,他一家八口载着乌篷船又得逃离是非之地。
D.杜甫泊在岸旁的家几乎葬身火海,他一家八口载着乌篷船又得逃离是非之地。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偶尔凝视声泪俱下风雨如晦B.偶然窥视热泪盈眶风雨如磐C.偶然窥视声泪俱下风雨如晦D.偶尔凝视热泪盈眶风雨如磐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趁还能握笔必须把心里话说出来,他还有很多话要说B.他还有很多话要说,趁还能握笔必须把心里话说出来C.他还有很多话要说,必须趁还能握笔把心里话说出来D.必须趁还能握笔把心里话说出来,他还有很多话要说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作业:第4课蜀相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第一单元第4课一、基础知识1.下列对加点词的意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错误!错误!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答案】B(两个“自”都是“自己”的意思;第一个“顾"是“拜访、探望”的意思,第二个“顾”是“看”的意思)2.下列对《蜀相》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前一句是自问,后一句是自答。
这两句直接承题“蜀相”,起得很得势,用的是记叙兼描写的表达方式。
B.颈联写得格外厚重,含义十分丰富,既写出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诗人景仰诸葛武侯的缘由.C.尾联是叙事兼抒情,情真意切,很有感人的力量,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之情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D.这是一首记游兼咏史的佳作,但思想较消极,表现出一种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而欲出世隐居的悲观情调.【答案】D(“思想较消极”“欲出世隐居”有误)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长恨歌》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练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B.作为《湘君》的姊妹篇,《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C.元嘉三大诗人之首的鲍照生于乱世,身份地位极其卑微,但他才高八斗志可凌云,功名之心尤其强烈,森严的门第观念与其远大的理想抱负形成了尖锐的矛盾.D.杜甫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他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答案】D(暗换主语,将“他”删去)二、文本阅读阅读《蜀相》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4.请谈谈你对诗中“映阶碧草”“隔叶黄鹂”两个意象的理解。
蜀相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精校解析Word版
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一、语言文字运用1.对这首诗中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
“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
B.“映阶”,映照着台阶。
“好音”,爱好音乐。
C.“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多次登门拜访的事。
“两朝”,指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
D.“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
“英雄”,这里是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答案】B【解析】好音:优美动听的鸟鸣。
2.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映.阶碧草自春色(映照)B.隔叶黄鹂空好.音(美妙)C.出师未捷.身先死(快速)D.长.使英雄泪满襟(长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捷:胜利,成功。
3.下列句子不属于赞颂诸葛亮的一项是()A.复汉留长策,中原仗老臣。
B.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C.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案】D【解析】D项,是文天祥表达自己气节的。
4.下列对联颂扬的人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王业不偏安,两表于今悬日月;臣言当尽瘁,六军长此驻风云。
②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③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A.诸葛亮杜甫范仲淹B.岳飞李白范仲淹C.岳飞杜甫孟子D.诸葛亮李白孟子【答案】A【解析】①“两表”为诸葛亮的《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
②对联“圣哲”即“诗圣”杜甫。
③“万家忧乐”简化了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请用简洁的描述性语言,对“映阶碧草春色,隔叶黄鹂好音”这一“乐景”进行扩展。
【答案】示例青草碧绿,把台阶映衬得生机盎然,显现出浓浓的春意;树木葱茏,其间的黄鹂鸣唱着悠扬的乐曲。
6.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补写出相应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
,赋予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大川的壮阔,赋予了杜甫“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的气魄;人民的疾苦,!【答案】示例高山的巍峨赋予了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愁绪(忧愤)【解析】这道仿写题要求补写出第一、三分句中的两处语句,考生从第二分句中找到仿写模式后,即可根据相关信息进行补写。
2019高中语文 第04课 蜀相(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04课蜀相1.作者简介杜甫,字,诗中常自称,晚年曾做过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部,所以后人又称他为。
其作品完整地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
他本人也被称为。
他的诗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高峰,他写过两组著名的诗歌:《三吏》《三别》(具体篇名)2.写作背景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的辅助大臣稷和契。
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就被放还,从此郁郁不得志。
因此,入蜀后便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抱。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
1.子美;少陵野老;杜工部;诗史;诗圣;现实主义;《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1.赏析首联,本联“寻”字用的怎么样?为什么第一句不称“蜀相”而称“丞相”呢?“寻”字,表明此行是有目的的专程来访,而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又因杜甫初到成都,地理不熟,环境生疏,所以才下了这样一个“寻”字。
它还有力地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并因人而及物,同时也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
这里不称“蜀相”,而用“丞相”二字,使人感到非常亲切。
2.在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你认为哪两个字最为传神,为什么?本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自”“空”两个虚字是此联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
“自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
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写,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与哀悼,便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了什么内容?“三顾”,这里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的事。
“频烦”,多次地烦劳。
“天下计”,是指统一天下的谋略。
具体地说,这里指诸葛亮所制定的以荆州、益州为基地,整饬内政,东联孙权,北搞曹操,而后统一天下的策略。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 Word版含解析
第4课蜀相常常眺望窗外,品读那豪放的青山,读青读绿,读它的深沉巍峨,读它的俊俏雄伟,苍茫与静谧,和谐与宁静。
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凌云壮志;陶弘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得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甘愿回归自然,守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恬静;苏东坡醉心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那份奇妙;王维品尝着“空山不见人”的那份孤寂。
沉默无语的高山读出了文化与哲学。
【课内挖掘】1.杜甫处于社会动荡不安的晚唐,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适用话题]这是一则经典亘古的素材,可用于的话题角度很多,比如:“爱国爱民”“理想”“信仰”“选择”“价值”等。
注意根据不同话题角度,灵活运用,一材多用。
2.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际遇,是千古传颂的佳话。
人们在盛赞诸葛亮的旷世奇才的同时,也盛赞他能报知遇之恩的美德。
自从隆中出山后,就把“攘除奸凶,兴复汉室”作为毕生己任,正如杜甫所写“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无不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而感动。
[适用话题]可用于“忠诚”“谦虚与成就”“大智若愚与成功”“肩膀”等话题。
诸葛亮对刘备的忠信历来被大家传为美谈,此事例适合话题“诚信”;诸葛亮不听刘备临终忠告,最终导致街亭失守,此事例适合话题“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认知”等。
【课外应用】人民与大地的诗人——纪念杜甫诞辰一千三百周年一千三百年后,杜甫活着。
对此,他本人不会感到意外,他在生活的诸多领域中是失败者,常常无职、无钱、无房,甚至无食,多难多灾、穷愁困厄,但是,种种迹象表明,他从未怀疑过他的书写和创造的意义,“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他为诗而生,他坚信,自己将跻身于华夏文明那些光荣的不朽者之列。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Word版含答案
《蜀相》教学设计【教学目的】①了解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②进一步掌握诗歌鉴赏的要领;③初步掌握怀古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律诗中“起、承、转、合”四联的结构及其各自在创设意境上的作用。
掌握怀古诗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或借古人以自况的手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诸葛亮辅佐刘备振兴汉室,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局面。
后又辅佐刘禅,多次出师北伐中原,因身心交瘁,积劳成疾,最后血吐五丈原,病死于军中,诸葛孔明虽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毕竟未能实现一统天下之大业,这不能不叫后世之人扼腕叹息。
有一个旷世诗人,在卧龙先生去世五百年后,参谒了他的纪念祠堂,感慨之余,写下了一首传世的诗作。
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欣赏唐代大诗人杜甫所写的《蜀相》。
二、作者生平提示:杜甫,字子美,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公元746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到京城长安应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困守长安少陵之西十年之久,自号“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
这一时期,他生活困顿,常挨饿受冻,过着屈辱的生活。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曾被叛军扣押在营中。
不久逃脱,投奔新帝,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
759年冬关中大旱,为了逃荒,他辞去官职,伴着家小辗转秦州、同谷(今甘肃一带),最后到了四川成都。
在国家政局动荡中,杜甫的命运也激烈动荡着。
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反映战乱年代人民苦痛生活的诗作。
760年暮,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畔盖了一座简陋的茅屋(史称“成都草堂”)定居,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贫困。
764年,杜甫幼时好友严武再镇蜀州,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
后来严武死了,四川内乱,杜甫又伴同家族,离开四川,乘舟沿江东下,转徙于湘鄂之间。
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结束了他漫长的漂泊生涯。
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导学案及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蜀相》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一、预习检测1.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年),字,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
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杜甫创作了、、、等名作。
759 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思想,他有“”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写作背景《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
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称。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
杜甫虽然怀有“ ”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
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4.理解题目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4课蜀相课后课时作业课件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答:
答案 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 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第三联中诗人能够“清 游”,足显闲情;“心无累”,显示诗人的心思清静,心无挂碍;安于“静 处”,不管“世有机”,表现了诗人陶醉于清幽的美景之中,心中没有了世 俗事务的困扰,更放下了争名夺利的机巧之心,与世无争,物我两忘。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考生重点把握“柔 桑”“平冈细草”“斜日寒林”“暮鸦”等的含义,体会其中的情味、意蕴 即可。
解析
(3)词的最后两句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答:
答案 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 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 生活的感情。
解析
三、练真题 5.(2017·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①,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 ①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答: 答案 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 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课后课时作业
一、练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祠堂(cí) 伺.机(sì) 开济.(jì) 劲.爆(jìn) B.犀.利(xī) 夙.愿(sù) 朔.风(sù) 乾.坤(qián) C.晕.车(yùn) 采撷.(xié) 马厩.(jiù) 沙砾.(lì) D.绿.林(lǜ) 笔砚.(yàn) 诏.书(zhào) 叫嚣.(xiāo) 答案 C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1单元+《蜀相》+同步练习2+.doc
《蜀相》同步练习1.写出与本课相关的基础知识(10分)杜甫,字__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_、_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他的诗历来被称为“___________”,而他则被称为“_____________”。
2.默写课文(10分)第Ⅱ部分(每题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祠堂(cí)伺机(sì)开济(jì)劲爆(jìn)B.犀利(xī) 夙愿(sù) 朔风(sù) 乾坤(qián)C.晕车(yùn) 采撷(xié) 马厩(jiù) 沙砾(lì)D.绿林(lǜ) 笔砚(yàn) 诏书(zhào) 叫嚣(xiāo)解析:A.“劲”读jìnɡ;B.“朔”读shuò;D.“绿”读lù。
答案: C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理解正解的一项是()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解析:两个“自”都是“自己”的意思;第一个“顾”是“拜访、探望”的意思,第二个“顾”是“看”的意思。
答案: B3.用“/”划分下面四句诗的节拍。
(1)丞相祠堂何处寻(2)锦官城外柏森森(3)映阶碧草自春色(4)出师未捷身先死答案:(1)丞相/祠堂/何处/寻(2)锦官/城外/柏/森森(3)映阶/碧草/自/春色(4)出师/未捷/身/先死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晚我们要在国王面前演一出戏,其中有一场的情节跟我告诉过你的我的父亲的死状颇相仿佛。
B.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C.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
D.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课时作业:第4课 蜀相 Word版含解析
课后课时作业一、练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祠堂(cí) 伺.机(sì) 开济.(jì) 劲.爆(jìn) B .犀.利(xī) 夙.愿(sù) 朔.风(sù) 乾.坤(qián) C .晕.车(yùn) 采撷.(xié) 马厩.(jiù) 沙砾.(lì) D .绿.林(lǜ) 笔砚.(yàn) 诏.书(zhào) 叫嚣.(xiāo) 答案 C解析 A 项,“劲”应读“jìn ɡ”;B 项,“朔”应读“shuò”;D 项,“绿”应读“lù”。
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1)⎩⎨⎧ 映阶碧草自.春色自.言本是京城女 (2)⎩⎨⎧三顾.频烦天下计北顾.黄河之奔流 A .两个“自”解释相同,两个“顾”解释也相同B .两个“自”解释相同,两个“顾”解释不同C .两个“自”解释不同,两个“顾”解释相同D .两个“自”解释不同,两个“顾”解释也不同答案 B解析 两个“自”都是“自己”的意思;第一个“顾”是“拜访、探望”的意思,第二个“顾”是“望”的意思。
3.下列诗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 .常使英雄泪满襟B .隔夜黄鹂空好音C .出师未捷身先死D .三顾频繁天下计答案 C解析 A 项,常-长,意思是“长久”;B 项,夜-叶,意思是“枝叶”;D 项,繁-烦。
二、练模拟4.(2019·湖北省武汉市部分中学高二上期末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②。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③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4课 《蜀相》(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
《蜀相》教案教学目的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教学重点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教学难点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诗歌的尾联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生平提示: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如果说李白的一生充满着浪漫的生活色彩,那么杜甫的一生则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
公元746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到京城长安应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困守长安少陵之西十年之久,自号“少陵野老”(也称杜少陵)。
这一时期,他生活困顿,常挨饿受冻,过着屈辱的生活。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曾被叛军扣押在营中。
不久逃脱,投奔新帝,被唐肃宗任命为左拾遗。
759年冬关中大旱,为了逃荒,他辞去官职,伴着家小辗转秦州、同谷(今甘肃一带),最后到了四川成都。
在国家政局动荡中,杜甫的命运也激烈动荡着。
这一时期他写下了许多反映战乱年代人民苦痛生活的诗作。
760年暮春,杜甫在友人帮助下,在成都院花溪畔盖了一座简陋的茅屋(史称“成都草堂”)定居,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贫困。
764年,杜甫幼时好友严武再镇蜀州,表荐杜甫为节度参谋,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
后来严武死了,四川内乱,杜甫又伴同家族,离开四川,乘舟沿江东下,转徙于湘鄂之间。
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结束了他漫长的漂泊生涯。
“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诗人对祖国和人民最后的怀念。
据说他是食牛肉过多而死的,这和李白追求水中月亮而死的传说相比,确实惨得多了。
杜甫创作的诗很多,流传下来有一千四百多首。
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二、诗歌分析开头一句,以问引起。
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祠所在了。
这首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诗歌】高中语文第1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4蜀相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关键字】诗歌蜀相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祠堂(cí) 伺机(sì) 开济(jì)劲爆(jìn) 犀利(xī) 夙愿(sù)朔风(sù) 柏树(bǎi) 绿林(lǜ)笔砚(yàn) 诏书(zhào) 频烦(pín fán)【答案】“劲”应读jìnɡ,“朔”应读shuò,“绿”应读l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两朝开济老臣心(名词,一代君主统治的时期)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动词,朝见,朝拜)B.朝辞白帝彩云间(名词,早晨)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上)C.夕济兮西澨(名词,济水)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动词,成就)D.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动词,救助,救济)人才济济(众多的样子)【解析】C项,“夕济兮西澨”中的“济”,动词,渡水。
【答案】 C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②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
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
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
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
【解析】两个“自”都是“自己”的意思;第一个“顾”是“拜访、探望”的意思,第二个“顾”是“看”的意思。
【答案】 B4.名句默写。
(1)丞相祠堂何处寻?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2)映阶碧草自春色,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3)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 蜀 相
常常眺望窗外,品读那豪放的青山,读青读绿,读它的深沉巍峨,读它的俊俏雄伟,苍茫与静谧,和谐与宁静。
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凌云壮志;陶弘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的得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甘愿回归自然,守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恬静;苏东坡醉心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那份奇妙;王维品尝着“空山不见人”的那份孤寂。
沉默无语的高山读出了文化与哲学。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祠.堂(cí)伺.机(sì)
开济.(jì)劲.爆(jìn)
B.犀.利(xī)夙.愿(sù)
朔.风(sù)柏.树(bǎi)
C.晕.车(yùn)采撷.(xié)
马厩.(jiù)沙砾.(lì)
D.绿.林(lǜ)笔砚.(yàn)
诏.书(zhào)频烦
..(pín fán)
解析:A 项,“劲”应读jìn ɡ;B 项,“朔”应读shuò;D 项,“绿”应读lù。
答案:C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朝.
开济老臣心(名词,朝代) 相如每朝.
时,常称病(动词,朝见,朝拜) B.朝.
辞白帝彩云间(读zhāo ,名词,早晨) 耆老皆朝.
于庠(动词,聚集) C.夕济.
兮西澨(名词,济水)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
大事(动词,成就) D.先生岂有志于济.
物哉(动词,救助,救济) 人才济济..
(众多的样子) 解析:C 项,“夕济兮西澨”中的“济”,动词,渡过。
答案:C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映阶碧草自.春色天生丽质难自.弃 ⎩⎪⎨⎪⎧
三顾.频烦天下计君臣相顾.尽沾衣 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
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
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
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
解析:两个“自”都是“自己”的意思;第一个“顾”是“拜访、探望”的意思,第二个“顾”是“看”的意思。
答案:B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5~6题。
临高台
萧衍①
高台半行云,望望高不极。
草树无参差,山河同一色。
仿佛洛阳道,道远离别识。
玉阶故情人,情来共相忆。
临高台
沈约②
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
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
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
可望不可见,何用解人忧?
注:①萧衍:梁武帝。
在位48年,年86。
有集32卷。
②沈约: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济县西)人,与萧衍同属“意陵八友”。
5.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萧衍沈约二人同登一座高台,采用同一视角观望,同怀念远在洛阳的情人,诗中都有借景抒情的妙笔。
B.萧诗中,作者登高怀远,思念之切竟使眼前的丛莽幻化出一条通往洛阳的道路,延伸到远方的情人身边。
C.沈诗颈联以自问自答方式对情人之所在作了明白的交代,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排解的忧思和无可奈何的情绪。
D.两首诗的结尾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情人的相思,这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感染力,也增加了诗歌的穿透力。
解析:A项,“采用同一视角观望”不当,萧诗是极言高台之高;沈诗则是站在高台远眺。
C项,“对情人之所在”有误,沈诗“所思”不一定指情人。
D项,萧诗是直抒胸臆,而沈诗则是景中寓情。
答案:B
6.同为登高怀人,两首诗歌的情感却有一定的差别。
请你结合诗句谈一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萧诗后四句,想象旧时情人也在思念着自己,高台再高、道途再远也不能阻隔他们的共同思想,借此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而沈诗“所思”却不一定指情人,后四句在自问自答中流露出难以排解的忧愁和无可奈何的情绪。
三、创新语用
7.仿写下面的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或词曲作家)自选。
示例:杜甫的诗是无边落木中的一面琵琶,幽愤慷慨,疾风,高天,浊酒,涕流,胸怀黎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高适的诗是大漠沙场的一弯冷月,瑰丽雄健,黄沙,烽火,胡笳,弯刀,豪情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