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吴起列传-作文
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三位兵圣,四家强国
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三位兵圣,四家强国本篇介绍的是三个人,孙武、孙膑、吴起,三位都是著名的军事家,兵家的代表人物。
首先说孙武,孙武是齐国人,但在齐国没有得到重用,于是他前往吴国拜见吴王阖闾阐述自己的用兵之道,也就是《孙子兵法》十三篇。
吴王阖闾看了后并不怎么感冒,于是说你能用你的办法统领女子吗?孙武说可以,于是吴王阖闾从自己的后宫中选出了一百多人供孙武调遣,孙武先是将她们分成了两队,每队由吴王阖闾的宠妃担任队长。
兵圣孙武孙武先说明了规则,并且三令五申,然后开始操练起来。
这些女子根本就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且在深宫中娇生惯养,看着孙武这个乡巴佬心里就好笑。
两位宠妃更是没有把孙武放在眼里,心想要不是吴王安排我们才不会听你这个乡巴佬的话呢。
于是她们带头不服从命令而是交头接耳、大声吵闹,无视军令。
孙武是要立威的,这两位找事的宠妃就成了孙武的刀下之鬼,按照军法孙武将吴王的这两位宠妃立斩,而后任命了副队长为队长继续操练。
吴王阖闾虽然心里怨恨孙武,但是孙武的一句话让他无话可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吴王阖闾没有办法,尽管心里难过,但是他确实认可了孙武的能力,于是任命孙武为将,和伍子胥一起击败了强大的楚国,几乎将楚国灭国。
晋国和齐国也不敢招惹吴国,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有孙武的存在,《孙子兵法》十三篇成为了我国古代军事教科书的经典之作。
百年以后孙武的后人孙膑出世了,他和庞涓据传都是鬼谷子的门人,庞涓先出山辅佐了魏惠王,被拜为上将军统领三军。
由于庞涓非凡的军事才能,他得到了魏惠王的重用建立了功业,被称为战神。
不过庞涓知道自己的本事不如同门的孙膑,于是他派人把孙膑叫到了魏国,诬陷孙膑用刑把孙膑的膝盖挖去,让孙膑变成了废人。
由于行动不便,孙膑无法见到魏惠王,就失去了机会,达到了庞涓不可告人的目的。
孙膑也是兵圣有小人就有贵人,如果没有齐国的使者访问大梁,可能孙膑不久就会被庞涓除掉,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
还好他遇到了齐国的使者,这位使者认可孙膑的能力,同情他的遭遇,便偷偷把孙膑带回了齐国。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3)全文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3)全文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
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
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政权的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
从前三苗氏左临洞庭湖,右濒彭蠡泽,因为它不修德行,不讲信义,所以夏禹能灭掉它。
夏桀的领土,左临黄河、济水,右靠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它的南边,羊肠坂在它的北面。
因为他不施仁政,所以商汤放逐了他。
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
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
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仇敌啊!武侯回答说:讲的好。
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
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
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
吴起说:统率三军,让士兵乐意为国去死战,敌国不敢图谋魏国,您和我比,谁好?田文说:不如您。
吴起说:管理文武百官,让百姓亲附,充实府库的储备,您和我比,谁行?田文说:不如您。
吴起说:拒守西河而秦国的军队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服从归顺,您和我比,谁能?田文说:不如您。
吴起说:这几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职位却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呢?田文说:田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应该托付给您啊。
田文说: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
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
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
公叔的仆人说:吴起是不难赶走的。
公叔问:怎么办?那个仆人说:吴起为人有骨气而又喜好名誉、声望。
您可找机会先对武侯说:吴起是个贤能的人,而您的国土太小了,又和强大的秦国接壤,我私下担心吴起没有长期留在魏国的打算。
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吴起列传孙子武者,齐人也。
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
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
”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
”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
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
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
”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
”妇人曰:“诺。
”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
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
”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
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
”乃欲斩左右队长。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
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
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
”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
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
”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
”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
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
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
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
”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孙子吴起列传读后感
孙子吴起列传读后感《史记》中的《孙子吴起列传》是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战争策略的经典之作。
它以孙武和吴起两位军事家为主线,展现了他们在战争中的智慧和胆识,以及他们对战争艺术的独特见解。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代军事思想的博大精深,以及对战争的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
首先,孙武和吴起两位军事家的思想和策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孙武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争原则,强调了对敌人和自己的了解对于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性。
他还提出了“兵不厌诈”的观点,强调了在战争中需要善于用计谋和谎言来蒙骗敌人,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而吴起则提出了“以战养战”的战争理论,强调了战争的连续性和持续性,以及对于军队的训练和装备的重视。
这些战争思想和策略都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对战争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我对古代军事思想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孙子吴起列传》,我了解到了古代军事家对于战争的认识和思考,并且深刻地体会到了他们对战争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他们不仅对战争的策略和战术有着深刻的认识,还对战争的本质和规律有着独到的见解,这让我对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对古代军事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我对战争的本质和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孙子吴起列传》,我了解到了战争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不仅仅是军事行动,更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
而且,战争的胜利不仅仅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更取决于军事家的智慧和策略。
只有充分了解敌人和自己,善于用计谋和谎言,以及对战争的本质和规律有着深刻的认识,才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这让我对战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战争的本质和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总之,《孙子吴起列传》是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战争策略的经典之作,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对古代军事思想和战争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让我对古代军事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对战争的本质和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孙子吴起列传
孙子吴起列传这个列传中讲述了中国历史上三个重要的宾家人物,他们分别是孙武,孙膑和吴起。
由于吴起不仅具备军事才能,而且更有政治才干,人物思想、性格、经历都最为丰富,所以我在这里选取的是关于吴起的部分。
历史评价他是战国第一名将,纵横天下,平生无一败绩。
他博采众家之长,身兼儒家、法家、兵家、史家四重身份。
那么看来吴起这人军政双能,文武全才,他到哪国哪国强盛,到哪国哪国无敌,按道理,这样的人才,应该大家伙抢着要才对,可惜自古英雄多薄命,吴起处处被人讨厌,处处被人排挤,一辈子被人害了无数次。
那么,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人说,吴起失败的关键之处,就在于他品德太差。
司马光尝言:“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无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中国人的价值观,是要求人德、才兼备,而德又胜于才。
而我们这位吴起,他的所作所为,都大大违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
在史书中曾这样记载到: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
吴起为了追求功名,于是将自己的妻子杀了,以此来表示自己与齐国毫无瓜葛。
就这样,吴起踏着爱妻的头颅,用淌满鲜血的双手,够上了鲁国的帅印。
一个伟大的男人背后,必有一个可怜的女人,这句话在历史上,已经被证明了无数次了。
因此,当吴起吴起凯旋而归,等待他的却不是他梦寐以求的卿相之位,而是更加汹涌的谗言,这些谗言就像是滔天巨浪,转眼将一切伟大胜利吞没。
他们说: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足有千金,在外边求官没有结果,把家产也荡尽了,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
他母亲死后,吴起最终也没有回去奔丧。
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而鲁君听到了这些话也将他辞退了。
公元前410年一个孤单的早晨,吴起正式离开鲁国,又一次开始思索前程。
他要选一个真正能用他的国家,一个真正能让他一展抱负的大舞台。
当时,天下有七个大国,是为战国七雄,而七雄之中,以魏最强。
读史札记之读
题目:读史札记之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有感学院:师范学院专业:历史学姓名:董亚薇学号:2009409060072010年6月1日目录一、总起介绍春秋战国时期大背景下的社会状况二、介绍孙武、孙膑、吴起的个人生平简介及经历事件1、兵家鼻祖:孙武①孙武生平②孙武家世及与伍子胥相识被荐③孙武“吴宫教战美姬”2、身残志坚的军事名家:孙膑①孙膑生平②孙膑辅佐田忌,助齐称霸3、悲剧的军事名家:吴起①吴起生平②吴起在鲁、魏、楚三国的作为④对吴起之死悲剧的评价三、司马迁提出的为人处世的观点四、注释五、参考文献读史札记之读《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有感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⑴,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变革时期,更是中国社会有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
此时的中国,不仅周王室形同虚设,而且各个诸侯国也大权旁落,公卿士大夫阶层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出现了“三孙走鲁”⑵、“田氏代齐”⑶、“三家分晋”⑷等标志性事件。
分分合合,兼国并邦,此消彼长,国中有国,诸侯争霸,乱纷纷你方唱罢我方登场,攻伐争战,无休无止。
在这无边乱世中,也为人才的涌现提供了历史舞台,出现了百家争鸣⑸的极至繁荣的文化景象。
于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代表中国古代杰出军事指挥家思想的兵家⑹思想。
其中,孙武及其后世子孙孙膑以及吴起为兵家典范。
孙武:兵家鼻祖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末期军事家,兵家流派代表人物。
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著有《孙子兵法》⑺一书。
其主要的军事主张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武其曾祖,祖父均为齐国名将。
原姓陈氏,后定居齐国之后,由陈氏为田氏,又因立战功,齐景公赐姓“孙”氏。
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四姓之乱”⑻孙武避乱至吴,隐居潜心研究兵法,在吴国,孙武结识历史名相伍子胥⑼。
据《吴越春秋·阖庐内传》载,载诸侯争霸中,南方新兴吴国国君阖庐为图霸业,欲攻打楚国,然一时难选出合适将领。
读《史记》之孙子吴起列传有感
读《史记》之孙子吴起列传有感这里的孙子乃指孙膑,是孙武的后代。
吴起也是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大将。
(一)孙膑孙膑曾与庞涓同在鬼谷子门下学兵法。
后来庞涓在魏国当了大将,怕孙膑出山后超过自己设计陷害了孙膑。
不过他做的不够彻底,给了孙膑一线生机,而孙膑在此期间一直忍辱负重,韬光养晦,最后逃到齐国两战大破魏军,斩杀庞涓报了仇。
孙膑的隐忍很值得学习。
孙膑也很有智慧。
田忌与齐公子赛马,都是使用了上、中、下这个套路,拼马的硬实力。
但田忌的马略差,故总不能取胜。
孙膑却能分析成败原因,跳出其他人的思维定势,采用全新的战术帮助田忌赢了比赛。
他的思维方式也值得学习。
孙膑也很有谋略。
魏军攻赵国时出动了精锐部队,国内空虚,孙膑预料到了这一点,便没有硬去解围,而是转去攻打魏国,“围魏救赵“吸引庞涓回军,再半路击之,大破魏军于桂陵。
这一战也成了《三十六计》中第二计:围魏救赵的代表战役。
孙膑与庞涓的第二次交锋,发生在魏国攻打韩国时。
在一个地方摔一次是意外,摔两次就是人与人的自身问题了。
庞涓这次倾巢出动犯了兵家大忌。
孙膑再次包围了魏国,又使用“添兵减灶”的策略来迷惑庞涓,庞涓追到马陵遭遇齐军伏击,魏军再次大败,庞涓也落得个万箭穿心的下场。
孙膑可谓大丈夫。
既能忍辱负重又有智慧,且有谋略,真是一位难得的将才。
(二)吴起吴起是一位十分有才的将领。
他当将军时以最下等的士兵一起吃住,与士兵同甘共苦,甚至帮士兵吸毒疮,如此一来士兵们便会爱戴他,军心稳了,军队的战斗力也就强了。
故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吴起也是位优秀的政治家。
吴起与魏武侯同船共渡时曾说,“国之兴盛,在德不在险”。
没错,一个国家再大,山川再险,若国人不仁德,国家必衰;反之,国家虽小,山川不险,但国人有仁德,则国必兴盛。
吴起看出了这一点,魏武侯也会听取了这一点,所以魏国变强大了。
当然吴起也有缺点。
他残暴,为了功名不惜一切代价。
他为追求功名利禄,母丧不管,杀妻求官,当然这可以说是残暴和没有人性。
孙子吴起列传读后感
孙子吴起列传读后感《史记》中的《孙子吴起列传》是一篇充满着智慧和战略的篇章,通过对孙子和吴起两位军事家的生平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在战争中的智慧和勇气。
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记载,更是一部关于战争策略和智慧的教科书。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孙子和吴起的智慧和胆识,也对战争和军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孙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军事家之一,他的《孙子兵法》至今仍然被世人传颂。
在《孙子吴起列传》中,孙子被描述为一个精明能干的军事家,他善于运用兵法,善于观察敌情,善于制定战略。
他的智慧和勇气使他成为了当时最杰出的将领之一。
吴起则是一个出身平民的将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最终成为了一个备受尊敬的将领。
他在战场上的勇气和智慧也让人深深钦佩。
在这篇文章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孙子和吴起的智慧和胆识。
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他们的智慧和勇气也让人敬佩不已。
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也对战争和军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战争是一场残酷的游戏,胜利往往取决于智慧和勇气。
孙子和吴起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善于思考,勇于决断,才能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除了对战争和军事的理解,我还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很多关于人生的道理。
孙子和吴起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努力奋斗,才能获得成功。
他们的成功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获得的。
他们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让我更加坚定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总的来说,《孙子吴起列传》是一篇充满着智慧和勇气的篇章,通过对孙子和吴起两位军事家的生平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在战争中的智慧和勇气。
这篇文章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记载,更是一部关于战争策略和智慧的教科书。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对战争和军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人生的道理。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让我更加坚定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的故事
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的故事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的故事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
吴起是战国初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改革家。
他曾在鲁、卫之间游说,宣传自己变法图强的主张。
但由于触犯了贵族利益,又与旧贵族有着历史的恩怨,所以一直未受重用。
后来因为被排挤出权力中心,愤而投奔楚国,在楚悼王面前展示才华,得到信任和重用。
在这个过程中,吴起凭借卓越的谋略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楚国创造了显赫的功绩,使楚国迅速成为诸侯各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然而当楚悼王去世时,他的政敌公开攻击吴起,诬陷他叛乱。
吴起不得已逃亡秦国,却被追兵杀死。
那么,“一鸣惊人”的吴起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就从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谈起吧!吴起是战国初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改革家。
他曾在鲁、卫之间游说,宣传自己变法图强的主张。
但由于触犯了贵族利益,又与旧贵族有着历史的恩怨,所以一直未受重用。
后来因为被排挤出权力中心,愤而投奔楚国,在楚悼王面前展示才华,得到信任和重用。
在这个过程中,吴起凭借卓越的谋略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楚国创造了显赫的功绩,使楚国迅速成为诸侯各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然而当楚悼王去世时,他的政敌公开攻击吴起,诬陷他叛乱。
吴起不得已逃亡秦国,却被追兵杀死。
那么,“一鸣惊人”的吴起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就从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谈起吧!吴起是战国初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改革家。
他曾在鲁、卫之间游说,宣传自己变法图强的主张。
但由于触犯了贵族利益,又与旧贵族有着历史的恩怨,所以一直未受重用。
后来因为被排挤出权力中心,愤而投奔楚国,在楚悼王面前展示才华,得到信任和重用。
在这个过程中,吴起凭借卓越的谋略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楚国创造了显赫的功绩,使楚国迅速成为诸侯各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然而当楚悼王去世时,他的政敌公开攻击吴起,诬陷他叛乱。
吴起不得已逃亡秦国,却被追兵杀死。
孙子吴起列传读后感
孙子吴起列传读后感《孙子吴起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篇篇章,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军事家孙武和政治家吴起的故事。
孙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军事理论家,他的《孙子兵法》对后世影响深远;而吴起则是秦国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对秦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篇列传通过对两位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的描述,展现了他们的智慧、勇气和胆识,使人深受启发。
读完《孙子吴起列传》,我深深感受到了孙武和吴起的伟大。
他们不仅在军事和政治上有着非凡的才能,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智慧和胆识。
孙武提出的军事理论,不仅在当时对战争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后世的军事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家圣典,成为了后世军事家学习的重要文献。
而吴起则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他在统一秦国的过程中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胆识,为秦国的崛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孙子吴起列传》中,孙武和吴起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不仅在军事和政治上有着出色的才能,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智慧和胆识。
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具备智慧和胆识,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更需要像孙武和吴起一样,具备智慧和胆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此外,《孙子吴起列传》还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通过对孙武和吴起的故事的阅读,我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中国古代的军事和政治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知识不仅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中国古代的伟大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孙子吴起列传》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历史篇章。
通过对孙武和吴起的故事的描述,让我深受启发,让我明白了智慧和胆识的重要性,也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部篇章不仅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篇章,从中受到启发,让智慧和胆识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孙子吴起列传读后感
孙子吴起列传读后感
《孙子吴起列传》读后感
孙子名武,齐国人,著作孙武子兵法十三篇,是杰出的军事巨作,在历史上占有重大地位,在列传中,司马迁以“吴宫教战”体现了孙武带兵的特点:强调军纪,号令严明。
在试训中,一开始演练,队伍一片混乱,在提示了队长“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史之罪也”后,用“将在军,君命有所不从”为由,斩了吴王最喜欢的两个侍妾,将队伍训练得中规中矩,请吴王验收,这时吴王已无心观看,命令散了。
这使得吴王知道孙武是真的善于用兵,终于任命他为将军。
后来吴国打败了强大的楚国,威震齐国和晋国,其中,孙武起了重大作用。
孙武敢在大殿之上公然违抗吴王命令,可见其过人的胆识,和军事素养才能如此自信的做出这样的选择。
描写吴起的作文
描写吴起的作文说起吴起,那可是历史长河中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起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可他却有着远超常人的抱负和野心。
为了在仕途上有所发展,吴起散尽家财,四处谋求官职,结果却一无所获,还遭到了乡邻们的嘲笑和讥讽。
这要是一般人,估计早就心灰意冷,回家老老实实过日子去了。
但吴起可不是一般人呐!他一怒之下,竟然杀了那些嘲笑他的人,然后逃离了家乡。
这事儿听着就够疯狂的吧?离开家乡后,吴起拜在了曾子门下学习儒术。
本想着能在这儿好好深造,闯出一番名堂。
可没想到,吴起在母亲去世时,因为没有回家奔丧守孝,被曾子逐出师门。
你说这吴起,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连孝道都不顾了,这得有多大的决心和勇气啊!不过,吴起可没被这些挫折打倒。
后来他去了鲁国,正好赶上鲁国和齐国打仗。
鲁国国君想任用吴起为将,但又担心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怕他不尽心。
吴起这家伙,为了能得到这个机会,竟然狠心杀了自己的妻子,以表明自己的忠心。
这一举动在当时可是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人都觉得吴起太过残忍无情。
但不管怎么说,吴起最终还是率领鲁国军队打败了齐国。
吴起打仗那可是有一套。
他不仅善于用兵,还特别关心士兵。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士兵身上长了脓疮,二话不说,竟然亲自用嘴为士兵吸出脓血。
这士兵的母亲听到这事儿后,却大哭起来。
别人都不理解,说将军对你儿子这么好,你咋还哭呢?这位母亲说:“当年吴将军也为孩子他爹吸过脓血,他爹为了报答吴将军,打仗时拼命往前冲,最后战死了。
如今吴将军又为我儿子吸脓血,我儿子恐怕也要命不久矣。
”从这就能看出,吴起为了让士兵为他卖命,真是用尽了心思。
吴起在魏国的时候,也干出了一番大事业。
他创建了著名的“魏武卒”,那可是当时战斗力超强的一支军队。
吴起带着这支军队,南征北战,为魏国开疆拓土,立下了赫赫战功。
可吴起这人吧,性格太直,不懂得官场的那些弯弯绕绕,总是得罪人。
在魏国待不下去了,他又跑到了楚国。
楚悼王倒是很赏识他,让他进行变法。
吴起这一变法,可触动了不少贵族的利益。
吴起变法感谢900字
吴起变法感谢900字战国初期,七雄争立,战争频繁,而吴起所在的卫国较弱,是列强争夺的对象。
出生于富有之家而又胸怀雄才大略的吴起,面对四分五裂、千疮百孔的祖国,不吝钱财,四处奔走,立志干一番大事业,为祖国统一做出贡献。
结果功名未成,耗尽了家产,遭到乡里的奚落和耻笑。
一气之下,离卫到鲁去游学。
吴起到了鲁国,受业于孔子名徒曾参门下,昼夜苦读,学习治国本领。
母亲病亡,吴闻讯仰天悲号,旋即收泪,诵读如故。
曾参见吴起不奔母丧,视他为忘本之人,与其断绝了师生关系。
吴起审时度势,毅然弃儒道改学兵法。
三年业就,经相国公仪体的推荐,被鲁穆公任为大夫。
公元410年,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兴师伐鲁。
鲁穆公任吴起为将,率兵二万,抗齐卫鲁。
当时,齐强鲁弱,鲁军不是齐军的对手,但吴起善于用兵,不与敌正面交锋。
当齐将张丑佯称讲和,到鲁军中探虚实时,吴起将其精锐隐蔽,令其老弱病残者留守营帐。
并设宴款待张,装出怯战申和的样子。
齐军受了蒙蔽,认为鲁军不堪一击,贸然进犯。
吴起乘其麻痹松懈,暗调兵将,指挥精锐,从三面突然开展反攻,齐军仓猝应战,一触即溃,大败而逃。
齐鲁之战,显示了吴起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但也因此遭到齐国的离间和鲁国大臣们的诋毁。
而鲁穆公却轻信谗言,欲对吴起削职究罪。
吴起自知留在鲁国已不可能有所作为,遂投奔到了广纳贤士的魏国,以求另创一番事业。
此时,魏国已经兴起变法革新运动,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正积极进行改革。
国君魏文候求才若渴,任吴起为大将,受命伐秦,连克五城,占领了全部西河地区(今陕西省大荔县以东地区);接着又协助乐羊消灭了中山国,配合韩、赵联军战败了齐国。
从此,吴起的军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他在魏国27年间,先后与各国诸候大战76次,获全胜64次,“辟土四面,拓地千里”。
使魏国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的一个诸候国。
吴起在长期的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写出了《吴子兵法》48篇,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财富。
吴起既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又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勇于改革的政治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读后感800字(精选5篇)看完史记,你知道怎么写好一篇史记读后感吗?《史记》里有许多这样的故事,让人明白了人生的道理。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读后感8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读后感800字精选篇1煮酒论剑、大义凛然,《史记》里的人物哪个不是黜陟幽明。
那荡气回肠、终生难忘的故事仍为人们传诵不绝。
《史记》的第一个故事便是五帝的传奇故事:讲了为人们的利益历尽艰辛的炎帝,聪明机敏、明辨事物的黄帝,明察是非、做事一丝不苟的唐尧,谦让有礼又以德服人的虞舜,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禹。
他们都具有难得的品德,他们为人类发展进化作出了无量的贡献。
《史记》中还有一个故事:晋公子重耳流亡时,绝粮断炊,而他的随从介子推为了保住重耳的.命,不惜割下打退上的肉让重耳充饥。
当到达晋国成功登基后,其他几位随从都得到了奖赏,唯独介子推什么赏赐都没要,而且还带着老母隐居山中,重耳一气之下下令放火烧山,其实是希望介子推能出山,但是介子推最后还是烧死在了山里。
重耳后悔不已,为了表达自己的歉意和谢意,重耳决定将这座山命名“介山”,并且规定每年这时家家都不可以生火,这便是著名的“寒食节”。
介子推这种为主人无怨无悔而在所不辞的忠义、一身清风的廉洁令人惊叹和赞赏。
除了坚贞不渝的介子推和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的五帝。
《史记》还有许多故事:孙膑和庞涓之间的明争暗斗;愚蠢至极的秦二世;识大体的蔺相如、知错就改的廉颇;西楚霸王项羽的传奇;匈奴首领单于杀父自立的残忍无理;管仲和鲍叔牙的生死之谊;稳重谦和的晏子。
这些故事离奇生动,摄人心弦。
不愧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据史料记载《史记》作者司马迁受过宫刑,在古代,宫刑对男子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耻辱,但他在欲轻生之前想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终于,他想通了,也终于使他的死“重于泰山”。
《史记》是一部明写历史的书籍;是一本体现作者感情精神文明的书籍。
描写吴起的作文
描写吴起的作文说起吴起,那可真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起出生在卫国一个富有家庭,但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不惜倾家荡产到处谋求官职,结果弄得一贫如洗,还被乡人嘲笑。
这可把吴起气坏了,他一怒之下竟然杀了三十多个诽谤他的人。
在逃走之前,他和母亲诀别,咬着自己的胳膊发誓说:“不当卿相,决不回卫。
”这股子狠劲儿,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后来,吴起跑到鲁国,拜在曾申门下学习儒术。
不久,他母亲去世了,按照儒家的孝道,吴起应该回家奔丧守孝。
可吴起觉得自己的志向还没实现,愣是没回去。
曾申觉得这小子太不孝了,就把他逐出师门。
不过,吴起可不是会轻易被打倒的人。
他转头开始研究兵法,并在鲁国得到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当时,齐国攻打鲁国,鲁穆公想任用吴起为将,但又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而犹豫不决。
吴起为了能得到这个机会,竟然狠心杀了自己的妻子,以此表明自己不会偏向齐国。
这事儿吧,虽说让他得到了将军之位,也打了胜仗,可也让很多人对他的人品产生了质疑。
在魏国的时候,吴起那可真是大放异彩。
魏文侯任命他为西河郡守,他在那里干得风生水起。
他改革军事制度,创建了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魏武卒”。
这“魏武卒”可不得了,个个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吴起和士兵们同甘共苦,睡觉不铺席子,行军不骑马乘车,亲自背着粮食,和士兵们一起吃苦。
有个士兵身上长了毒疮,吴起竟然亲自为他吸吮脓液。
这士兵的母亲听到这个事儿,大哭起来。
别人就问她:“你儿子不过是个小兵,将军亲自为他吸脓,你为啥还哭呢?”这位母亲说:“当年吴将军也为孩子他爹吸过脓,他爹为了报答吴将军,作战时奋勇向前,死在了战场上。
如今吴将军又为我儿子吸脓,我不知道我儿子会战死在哪里啊!”您瞧瞧,吴起这一招,让士兵们对他死心塌地,打起仗来那是个个不要命。
在战场上,吴起那也是相当厉害。
有一次,他率领魏军攻打秦国,秦军在阴晋布下重兵防守。
吴起丝毫不惧,他指挥着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魏武卒”,以五万之众,大败秦军五十万。
《孙子吴起列传》读后感
《孙子吴起列传》读后感
这样一位军事家的出现是时代的必定,假如不是多战的时代,假如不是好战的国君,当然不可能有孙膑这样离奇经历。
这是现实的残酷成就了孙膑的,但是仅仅如此吗。
好兵,崇兵的齐威王也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的一瓢水,甚至是一滴水。
他也是自源头而来,这样看,我们完全能够说由于在周初建之始,产生了第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姜子牙,才有了历史上让人惊叹的惊鸿一瞥。
这就历史惊人的相似。
我们当然不能忽略历史背景,不管孙膑还是姜尚,都是由于战争而"涌现"出的卓著人才。
因此,我们又能够说,历史决定了人物。
但更多的问题出现了,试问:
为什么有战争。
有人说是"历史的不可避免性"我认为这是笼统的搪塞,这样的解释能够套用在如何历史事件。
那么辩证的说,战争是由于"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规律。
在"分"与"合"的转化之间,这种"独立战争"与"兼并战争"成了一种必定。
人是战争中重要的构成部分,人的因素必定会影响战争。
纵观历史,那一次战争没有人的私欲膨胀。
也正是由于这样那样萌生不断,永无止境的"欲",所有人类历史上,出现了"战争"一个悲惨的现实。
由此,人性之中的阴暗与残暴被释放,才导致了历史现象乃至历史规律。
因此历史不仅是由人构成,更是由人制造,而每个人置身其
中,看往昔云烟,笑千古荒唐无数,是否能独善其身而置身桃园。
可否辨泾渭之分明。
起码也该知晓天地人伦之大道--人心复古。
吴起的作文
吴起的作文我要写一个历史人物,一个很有争议的人物。
我并不喜欢吴起这个名字,但是,我们的教科书上给了他太多的篇幅,在讲述完“四面楚歌”的故事后,又引入了关于吴起精神的描述,就像讲述长征一样。
他的精神感染了我,使我开始思考吴起,研究吴起。
我在各大论坛上搜索“吴起”二字,却发现网络上对他评价甚低。
这些声音令我疑惑,一个受万民敬仰的军事家、政治家为什么会得到如此评价?对比《史记》的记载,他的死似乎就是早晚的问题。
我仔细查阅了有关吴起的资料,发现他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特殊身份”——他是个弃婴!吴起是鲁国人,据说是周朝王室的后代。
吴起幼时丧父,和母亲以乞讨为生,不久便流落街头。
吴起长成后也当过兵,但因违反纪律被除名,吴起只能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普通农民。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惊讶,吴起竟然是一位乞丐?一位弃婴?我不相信!所谓弃婴,不过是一句掩盖无数残酷真相的谎言罢了。
吴起究竟做过什么?他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家乡?难道仅仅因为他贫穷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而是什么原因让他背井离乡?又是什么让他饱受屈辱?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回答。
我也找不出答案,只好继续追寻吴起的足迹。
每天看着那些新闻报道,我都无法相信吴起是一位弃婴。
直到我翻开《史记》,读到了关于吴起童年的文字。
《史记》里详细地介绍了吴起小时候的经历,他从小跟着哥哥在城市里生活,他们被称为“大户人家”。
然而,命运似乎总喜欢捉弄人,他哥哥为救朋友杀死了人,最终被处以死刑。
本该由吴起代替哥哥坐牢的,可怜他年龄太小,当官的人不敢收留他,最后还是由官府出面解决了他哥哥的后事。
这一系列经历导致了吴起性格的改变,他变得冷血无情,更加重视金钱与利益,开始蔑视世间的一切人伦道德。
按照这种逻辑,吴起和孙膑都应该归属于谋士之类的角色,但是,他们两个被世人尊称为“兵家至圣”,可见吴起的心计是有多深!如果吴起只是将军事理论运用于战场的话,他肯定不是兵家至圣;如果吴起只是将智慧运用于权术的话,他肯定不是兵家至圣;如果吴起只是谋求一己私利,在乱世中脱颖而出的话,他更不可能是兵家至圣。
吴起的作文
吴起的作文
吴起,这个名字似乎可以激发起每个人的记忆,似乎可以拥有超越一切的力量。
历史上最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能让人感受到他独特的魅力,有教诲人读书的智慧,也有激励人进取的勇气和快乐。
两千多年前,吴起出生在陕西渭乡,他是吴国明君的儿子,也是当时殷商北虏军的首领。
虽然他出身名门,但他不满足于安享富贵,反而对自己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他认真学习,不辜负父辈的期望。
他每天用灯烛学习到很晚,熬夜读书,尽管心力日耗,但他的毅力不减。
他的努力得到了老师的赞赏,成为一名比较优秀的学生,被称为“文相”,被赋予有“文臣”之称。
吴起不仅善于文学,而且勤于学习,对礼制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并在礼乐方面尤为擅长,受到父亲的欣赏。
在他的晚辈中,有一位叫做“孔子”的学者,他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创始者,也是吴起的后辈。
由于孔子的经典著作《论语》的开设,吴起也有机会汲取孔子的思想,受到孔子的教化。
他的学识渊博,处事果敢,对于自身的责任认真负责。
他坚信,应该忠于社会和国家,以济民为己任,不辱其职,因此而被称为“豪杰”。
他在政治上勇敢站出来,紧贴民心,敢于提出改革建议,努力发展农业。
他在文学上也卓有成就,最著名的一篇作文就是他的铭文,其中说道:“不怕天高,不怕海宽,我勇敢前行,把改革推向深处。
”吴起的话语虽然出自古代,但仍然被今天的人所认同,表达出人们的共同愿望,期望社会能变得更美好,期望人们能勇敢面对改革,积极
进取。
吴起是一位敏锐的思想家,也是一位勤劳的学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吴起列传王学孟译注说明这是我国古代三位著名军事家的合传。
作者着重写了孙武吴宫教战,孙膑以兵法围魏救赵、马陵道与庞涓智斗,以及吴起在魏、楚两国一展军事才能,使之富国强兵的事迹。
全篇以兵法起,以兵法结,中间以兵法作骨贯穿始末。
孙武子兵法十三篇,是杰出的军事著作,历来被推崇为兵经、武经,为后世代代相习,流传至今,被国内外所重视。
本传虽然只记述了吴宫教战,但他在教习操练中,强调将士的军纪,号令严明,为达目的竟以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的原则,斩吴王两位宠姬示众,使队伍达到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的效果,仍能窥知孙武用兵之有方。
尽管本传未能正面记述孙子兵法在战略战术上的实地应用,但传末强调了吴王打败强楚、攻克郢都、威镇齐晋、名显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虽然虚此一笔,孙武的军事才能、其兵法的实用价值,便兀然突现了。
孙膑是孙武的后代子孙,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
庞涓做了魏国将军,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及孙膑,产生妒嫉之心。
暗中召来孙膑,假借罪名,断其双足,并在脸上刺了字,想叫他不敢抛头露面。
作者实写孙膑的不幸遭遇,虚写他的军事才能。
他的传记中,继上文虚线又连续正面记述了他的三个故事:教田忌赛马取胜的方法;围魏救赵;马陵道与庞涓智斗。
这都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
围魏救赵,是体现他战略思想的典范。
他准确地把握形势,认为魏军的精锐部队在外精疲力尽,国内老弱残兵疲惫不堪。
他让田忌率军火速挺进大梁,占据要道,冲其方虚。
果然迫使魏军回师自救。
这样不仅解了赵国之围,又坐收魏国自行挫败的效果。
毛泽东同志在《游击战争的战略防御》一文中,就引用了围魏救赵的打法。
马陵道智斗,写得极为精采。
这简直是一场心理战争。
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运用兵法,精心谋划,巧妙布署,掌握时间,利用地形,设下埋伏,终于迫使庞涓自刎于孙膑的策划之下。
吴起被任命主将,跟下等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骑马,亲自背负军粮,为士兵亲吮毒疮,同甘共苦,士卒为之效死。
诚如李克所说,带兵打仗,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
他善于用兵,在西河地区抵御了强秦和韩国。
他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还是很有见地的政治家。
他规劝魏武侯:政权的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而不在乎山川形势的险要。
他在魏、楚都积极革新政治,和官僚贵族作斗争,为魏、楚两国富国强兵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者把不同时代、不同经历、不同国度的三位军事家和许多的人物,纷繁复杂的政治、军事事件,通过兵法连缀一起,戏剧性地刻画了多种栩栩如生的性格,诸如孙武执法如山不苟言笑,吴起求将杀妻、啮臂而盟,庞涓妒嫉……形象鲜明又各具特征,活脱脱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孙子名武,是齐国人。
因为他精通兵法受到吴王阖庐的接见。
阖庐说:您的十三篇兵书我都看过了,可用来小规模地试着指挥军队吗?孙子回答说:可以。
阖庐说:可以用妇女试验吗?回答说:可以。
于是阖庐答应他试验,叫出宫中美女,共约百八十人。
孙子把她们分为两队,让吴王阖庐最宠爱的两位侍妾分别担任各队队长,让所有的美女都拿一支戟。
然后命令她们说:你们知道自己的心、左右手和背吗?妇人们回答说:知道。
孙子说:我说向前,你们就看心口所对的方向;我说向左,你们就看左手所对的方向;我说向右,你们就看右手所对的方向;我说向后,你们就看背所对的方向。
妇人们答道:是。
号令宣布完毕,于是摆好斧铖等刑具,旋即又把已经宣布的号令多次重复地交待清楚。
就击鼓发令,叫她们向右,妇人们都哈哈大笑。
孙子说:纪律还不清楚,号令不熟悉,这是将领的过错。
又多次重复地交待清楚,然后击鼓发令让她们向左,妇人们又都哈哈大笑。
孙子说:纪律弄不清楚,号令不熟悉,这是将领的过错;现在既然讲得清清楚楚,却不遵照号令行事,那就是军官和士兵的过错了。
于是就要杀左、右两队的队长。
吴王正在台上观看,见孙子将要杀自己的爱妾,大吃一惊。
急忙派使臣传达命令说:我已经知道将军善用兵了,我要没了这两个侍妾,吃起东西来也不香甜,希望你不要杀她们吧。
孙子回答说:我已经接受命令为将,将在军队里,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于是杀了两个队长示众。
然后按顺序任用两队第二人为队长,于是再击鼓发令,妇人们不论是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倒、站起都符合号令、纪律的要求,再没有人敢出声。
于是孙子派使臣向吴王报告说:队伍已经操练整齐,大王可以下台来验察她们的演习,任凭大王怎样使用她们,即使叫她们赴汤蹈火也办得到啊。
吴王回答说:让将军停止演练,回宾馆休息。
我不愿下去察看了。
孙子感叹地说:大王只是欣赏我的军事理论,却不能让我付诸实践。
从此,吴王阖庐知道孙子果真善于用兵,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
后业吴国向西打败了强大的楚国,攻克郢都,向北威震齐国和晋国,在诸侯各国名声赫赫,这其间,孙子不仅参与,而且出了很大的力啊。
孙子死后,隔了一百多年又出了一个孙膑。
孙膑出生在阿城和鄄城一带,也是孙武的后代子孙。
他曾经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
庞涓奉事魏国以后,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却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
就秘密地把孙膑找来。
孙膑到来,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砍掉他两只脚,并且在他脸上刺了字,想让他隐藏起来不敢抛头露面。
齐国的使臣来到大梁,孙膑以犯人的身份秘密地会见了齐使,进行游说。
齐国的使臣认为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
齐国将军田忌不仅赏识他而且还象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田忌经常跟齐国贵族子弟赛马,下很大的赌注。
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
于是孙膑对田忌说:你尽管下大赌注,我能让你取胜。
田忌信以为然,与齐王和贵族子弟们比赛下了千金的赌注。
到临场比赛,孙膑对田忌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让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
三次比赛完了,田忌败了一次,胜了两次,终于赢得了齐王千金赌注。
于是田忌就把孙子推荐给齐威王。
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就把他当做老师。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打算任用孙膑为主将,孙膑辞谢说:受过酷刑的人,不能任主将。
于是就任命田忌做主将,孙膑做军师,坐在带蓬帐的车里,暗中谋划。
田忌想要率领救兵直奔赵国,孙膑说:想解开乱丝的人,不能紧握双拳生拉硬扯;解救斗殴的人,不能卷进去胡乱搏击。
要扼住争斗者的要害,争斗者因形势限制,就不得不自行解开。
如今魏赵两国相互攻打,魏国的精锐部队必定在国外精疲力竭,老弱残兵在国内疲惫不堪。
你不如率领军队火速向大梁挺进,占据它的交通要道,冲击它正当空虚的地方,魏国肯定会放弃赵国而回兵自救。
这样,我们一举解救了赵国之围,而又可坐收魏国自行挫败的效果。
田忌听从了孙膑的意见。
魏军果然离开邯郸回师,在桂陵地方交战,魏军被打得大败。
十三年后,魏国和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
齐王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
魏将庞涓听到这个消息,率师撤离韩国回魏,而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
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兵被称作胆小怯懦,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应着这样的趋势而加以引导。
兵法上说:用急行军走百里和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折损上将军;用急行军走五十里和敌人争利的,可能有一半士兵掉队。
命令军队进入魏境先砌十万人做饭的灶,第二天砌五万人做饭的灶,第三天砌三万人做饭的灶。
庞涓行军三日,特别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才三天,开小差的就超过了半数啊!于是放弃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部队,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
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当晚可以赶到马陵。
马陵的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适合埋伏军队。
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边,约定说:晚上看见树下火光亮起,就万箭齐发。
庞涓当晚果然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上边的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互不接应。
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成定局,就拔剑自刎,临死说: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就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
孙膑也因此名扬天下,后世社会上流传着他的《兵法》。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
曾经向曾子求学,奉事鲁国国君。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
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
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就有的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是猜疑残忍的。
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足有千金,在外边求官没有结果,把家产也荡尽了,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
然后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
他和母亲决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不做卿相,绝不再回卫国。
’于是就拜曾子为师。
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
曾子瞧不起他并和他断绝了师徒关系。
吴起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奉事鲁君。
鲁君怀疑他,吴起杀掉妻子表明心迹,用来谋求将军的职位。
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
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
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
文侯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回答说:吴起贪恋成名而爱好女色,然而要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
于是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
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
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
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
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
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政权的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
从前三苗氏左临洞庭湖,右濒彭蠡泽,因为它不修德行,不讲信义,所以夏禹能灭掉它。
夏桀的领土,左临黄河、济水,右靠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它的南边,羊肠坂在它的北面。
因为他不施仁政,所以商汤放逐了他。
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
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