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初中三年级恐龙无处不

合集下载

课堂教学《恐龙无处不在》优秀教案

课堂教学《恐龙无处不在》优秀教案

课堂教学《恐龙无处不在》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恐龙无处不在》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恐龙的起源、演化过程、种类及生活习性、恐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激发他们对古生物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恐龙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生活习性;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古生物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恐龙的分类、生活习性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难点:恐龙的演化过程及地质年代判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恐龙模型、恐龙化石复制品、地球仪、地质年代表。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恐龙模型和化石复制品,引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恐龙是什么吗?它们是如何生活的?”2. 讲解:介绍恐龙的起源、演化过程、分类及生活习性,让学生对恐龙有全面的认识。

a. 恐龙的起源:讲解恐龙的祖先及其演化过程;b. 恐龙的分类:介绍肉食性恐龙、植食性恐龙和杂食性恐龙的特点;c. 恐龙的生活习性:讲解恐龙的食性、繁殖、行为等。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扮演恐龙,模拟恐龙的生活场景,增强课堂趣味性。

4. 例题讲解:分析恐龙化石的地质年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恐龙的分类图,加深对恐龙分类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恐龙的起源与演化2. 恐龙的分类与生活习性3. 恐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关于恐龙的短文。

2. 拓展作业:收集恐龙相关的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恐龙的基本知识。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了解更多关于恐龙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课堂教学《恐龙无处不在》优秀精品教案

课堂教学《恐龙无处不在》优秀精品教案

课堂教学《恐龙无处不在》优秀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恐龙无处不在》,涉及教材的第三章“恐龙的起源与演化”,详细内容包括恐龙的定义、分类、生活习性及其在地球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重点讲解恐龙的演化过程,以及恐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恐龙的基本知识,了解恐龙的分类、生活习性及演化过程。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生物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恐龙的分类和演化过程。

教学重点:恐龙的基本知识,以及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恐龙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恐龙化石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恐龙的定义、分类、生活习性,让学生对恐龙有全面的了解。

3. 例题讲解:讲解恐龙的演化过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恐龙分类和演化过程的练习。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恐龙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7. 课堂小结:让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内容,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恐龙无处不在》2. 内容:恐龙的分类恐龙的演化过程恐龙与现代社会的联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恐龙的分类方法。

(2)描述恐龙的演化过程。

(3)举例说明恐龙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2. 答案:(1)恐龙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身体结构,分为蜥臀目和鸟臀目;另一种是根据生活习性,分为肉食性恐龙和植食性恐龙。

(2)恐龙的演化过程:从原始的爬行动物逐渐演化出两足行走的恐龙,随后出现四足行走的恐龙,演化出具有羽毛的鸟类。

(3)恐龙与现代社会的联系:恐龙化石为研究古生物提供了重要依据;恐龙题材的影视作品、科普读物等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恐龙化石和模型成为旅游景点,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课堂教学《恐龙无处不在》优秀教案

课堂教学《恐龙无处不在》优秀教案

课堂教学《恐龙无处不在》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科学探索》第五单元第二章《生命的演化》,详细内容为“恐龙无处不在”。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恐龙的分类、生活习性、分布以及恐龙的灭绝原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恐龙的基本分类和特点,了解恐龙的生活环境。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生命演化过程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生物学的兴趣,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恐龙的分类、生活习性和灭绝原因。

教学重点:恐龙的基本特点、分布及其在生物演化过程中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恐龙模型、恐龙化石标本、挂图、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恐龙模型、化石标本和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生物吗?它们生活在哪里?为什么现在我们看不到它们了?”2. 知识讲解(15分钟)(1)恐龙的分类:介绍恐龙的两大类——蜥臀目和鸟臀目,以及各自的代表物种。

(2)恐龙的生活习性:讲解不同种类恐龙的生活环境、食性、运动方式等。

(3)恐龙的分布:介绍恐龙在地球上的地理分布情况。

(4)恐龙灭绝的原因:探讨恐龙灭绝的几种假说,如小行星撞击、气候变化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发给学生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点,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恐龙无处不在》2. 内容:(1)恐龙的分类(2)恐龙的生活习性(3)恐龙的分布(4)恐龙灭绝的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恐龙的分类及代表物种。

(2)谈谈你对恐龙生活习性的了解。

(3)分析恐龙灭绝的原因,并谈谈你的看法。

2. 答案:(1)恐龙分为蜥臀目和鸟臀目,代表物种有霸王龙、剑龙、翼龙等。

(2)恐龙的生活习性多样,有草食、肉食、杂食等,运动方式有行走、奔跑、飞行等。

《恐龙无处不在》(教案)

《恐龙无处不在》(教案)

《恐龙无处不在》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恐龙的基本概念,了解恐龙的分类和特征。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恐龙化石和骨骼,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学生能够运用恐龙知识,进行简单的科普讲解。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恐龙化石和骨骼,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

学生通过科普讲解,培养表达和分享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

学生培养保护文物和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恐龙的基本概念:介绍恐龙的定义、分类和特征。

介绍恐龙的起源、发展和灭绝。

2. 恐龙化石和骨骼:介绍恐龙化石的形成和保存。

分析恐龙化石和骨骼的特征,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恐龙化石和骨骼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恐龙的好奇心。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恐龙的了解和印象。

2. 教学内容讲解:讲解恐龙的基本概念,包括定义、分类和特征。

讲解恐龙的起源、发展和灭绝,结合化石和骨骼的证据。

3. 观察和分析:组织学生观察恐龙化石和骨骼,引导学生注意特征和细节。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四、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恐龙进行研究。

2. 学生通过观察恐龙化石和骨骼,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3.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恐龙的主要特征和习性。

五、科普讲解1. 每组学生选择一个代表进行科普讲解,介绍他们研究的恐龙。

2. 学生讲解时,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补充。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恐龙的重要性和保护文物和自然环境的责任。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小组讨论和科普讲解,评价学生对恐龙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六、教学活动:恐龙化石挖掘模拟1. 准备活动:教师提前准备一些恐龙化石模型或真实恐龙化石的复制品,并将其埋藏在泥土中。

2. 活动目的:通过模拟挖掘恐龙化石,让学生亲身体验考古学家的工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耐心和细致的工作态度。

课堂教学《恐龙无处不在》优秀教案

课堂教学《恐龙无处不在》优秀教案

课堂教学《恐龙无处不在》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科学》教材第六章第一节《恐龙无处不在》。

详细内容包括恐龙的起源、演化过程、生活习性以及恐龙灭绝的原因。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恐龙这一神秘生物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恐龙的基本分类、生活习性和灭绝原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步骤探索自然科学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提高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恐龙的分类、演化过程及灭绝原因。

教学重点:恐龙的生活习性和在地球历史中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恐龙模型、地球仪、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恐龙模型,引导学生思考恐龙这一神秘生物的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 讲解:详细讲解恐龙的起源、演化过程、生活习性以及灭绝原因。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恐龙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生活特点,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恐龙分类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恐龙生活习性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8.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恐龙无处不在》2. 内容:恐龙的起源与演化恐龙的生活习性恐龙灭绝的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恐龙的分类及特点。

2. 答案:恐龙可分为两大类:蜥臀目和鸟臀目。

蜥臀目恐龙的臀部结构类似现代爬行动物,如霸王龙;鸟臀目恐龙的臀部结构类似现代鸟类,如鸭嘴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掌握恐龙的相关知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关于恐龙的资料,了解更多的恐龙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课堂教学《恐龙无处不在》优秀教案

课堂教学《恐龙无处不在》优秀教案

课堂教学《恐龙无处不在》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自然科学》教材第七章第二节,主题为“恐龙无处不在”。

详细内容包括恐龙的起源、演化历程、生活习性、恐龙的分类及主要代表物种,着重介绍恐龙在地球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恐龙的起源、演化过程,掌握恐龙的基本生活习性。

2. 学习恐龙的分类方法,认识并区分不同类型的恐龙。

3. 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恐龙的分类及代表物种的认识。

教学重点:恐龙的起源、演化过程及其在地球历史上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恐龙模型、挂图、PPT课件。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恐龙模型,引导学生思考恐龙在地球上的存在意义,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PPT课件,介绍恐龙的起源、演化过程、生活习性等。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恐龙,了解其特征及生活习性,进行角色扮演。

4. 例题讲解:讲解恐龙分类的依据,引导学生学会分类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恐龙进行分类,并找出各类恐龙的代表物种。

六、板书设计1. 《恐龙无处不在》2. 内容:恐龙的起源与演化恐龙的生活习性恐龙的分类及代表物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出恐龙的起源、演化过程。

举例说明恐龙的分类方法。

描述至少三种不同类型的恐龙及其生活习性。

答案:1. 恐龙的起源:约2.3亿年前,出现在三叠纪晚期。

恐龙的演化过程:从原始恐龙到现代恐龙,经历了多次物种分化。

2. 恐龙的分类方法:根据恐龙的骨骼结构、牙齿特征等,分为两大类:蜥臀目和鸟臀目。

3. 三种不同类型的恐龙及其生活习性:霸王龙:肉食性,以其他恐龙为食,生活在中生代的白垩纪。

长颈龙:植食性,以树叶、果实为食,生活在三叠纪到侏罗纪。

剑龙:草食性,以植物为食,身上长有锋利的骨板,用以防御敌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恐龙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恐龙无处不在》教案设计 恐龙无处不在教案

《恐龙无处不在》教案设计 恐龙无处不在教案

《恐龙无处不在》教案设计恐龙无处不在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和生物进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恐龙的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

2.教学难点:恐龙在不同地区和时期的分布及其原因。

三、教学准备1.教材《恐龙无处不在》。

2.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学生分组讨论准备。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展示恐龙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恐龙这一生物群体。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

2.学生记录关键信息,准备课堂分享。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恐龙的生活习性有哪些?它们分布在哪些地区?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

(四)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恐龙在不同地区的化石发现,引导学生分析恐龙分布的原因。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恐龙的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谁能分享一下?(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恐龙为什么会在地球上无处不在?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拓展延伸1.教师展示恐龙与现代生物的相似之处,引导学生思考恐龙与现代生物的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五、作业布置1.学生绘制恐龙分布图,标注不同地区的恐龙化石发现。

六、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恐龙的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了解恐龙在地球上的无处不在,激发对自然科学和生物进化的兴趣。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恐龙的生活习性: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有哪些生活习性吗?它们是肉食性还是草食性的?它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2.恐龙分布情况:通过地图和化石图片,教师可以问:“谁能告诉我,这些恐龙化石是在哪些地方被发现的?这些地方有什么共同点吗?”教学难点:1.恐龙在不同地区和时期的分布及其原因: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探究活动,例如:“请大家分组,每组研究一个地区的恐龙分布图,试着找出恐龙分布的原因,并准备向全班分享你们的发现。

2024年课堂教学《恐龙无处不在》优秀教案

2024年课堂教学《恐龙无处不在》优秀教案

2024年课堂教学《恐龙无处不在》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恐龙无处不在》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恐龙的起源、演化过程、生活习性以及恐龙灭绝的原因。

具体章节为第二章“恐龙时代”,第三节“恐龙的多样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恐龙的基本知识,掌握恐龙的分类、生活习性及灭绝原因。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生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恐龙的分类、演化过程及灭绝原因。

教学重点:恐龙的多样性、生活习性及其在生物进化史上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恐龙化石图片。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恐龙化石图片,引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恐龙是什么吗?它们为什么会灭绝?”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恐龙的起源、演化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恐龙的多样性。

3. 讲解:详细讲解恐龙的分类、生活习性及灭绝原因。

4.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推测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恐龙分类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设计填空题、选择题,巩固学生对恐龙知识的学习。

六、板书设计1. 《恐龙无处不在》2. 内容:恐龙的起源与演化恐龙的多样性恐龙的生活习性恐龙灭绝的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恐龙的起源、演化过程。

(2)列举三种恐龙的生活习性,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3)分析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

2. 答案:(1)恐龙起源于约2.3亿年前的三叠纪,经历了侏罗纪、白垩纪的繁荣,最终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灭绝。

(2)三种恐龙生活习性及特点:长颈龙:以植物为食,颈部很长,可以吃到高处的树叶。

霸王龙:肉食性,体型巨大,牙齿锋利,是恐龙时代的顶级掠食者。

甲龙:草食性,身体覆盖着坚硬的甲壳,用以防御掠食者。

《恐龙无处不在》(教案)

《恐龙无处不在》(教案)

《恐龙无处不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恐龙的基本知识,包括恐龙的分类、生活习性、灭绝原因等。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恐龙化石和骨架,学会识别不同种类的恐龙。

3.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思考生物进化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恐龙的分类:介绍恐龙的两大类——蜥臀目和鸟臀目,以及它们的主要特征。

2. 恐龙的生活习性:讲述恐龙的饮食、运动、繁殖等方面的特点。

3. 恐龙的灭绝原因:分析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如气候变化、天体撞击等。

4. 恐龙化石与骨架:介绍恐龙化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化石和骨架来识别不同种类的恐龙。

5. 生物进化:探讨生物进化的概念,以及恐龙在生物进化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恐龙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的分类、生活习性、灭绝原因等。

2.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恐龙化石和骨架,学会识别不同种类的恐龙。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恐龙灭绝的原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实践活动:设计恐龙化石挖掘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考古的乐趣。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恐龙相关图片、化石和骨架的图片,以及灭绝原因的动画等。

2. 道具:准备恐龙化石和骨架模型,供学生观察和触摸。

3. 场地:安排一个宽敞的教室,以便进行实践活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观察报告:评估学生在观察恐龙化石和骨架时的认真程度和观察能力。

3. 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恐龙灭绝原因时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恐龙化石挖掘模拟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操作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恐龙电影的片段,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恐龙无处不在》。

2. 讲解恐龙分类:使用课件展示恐龙的分类图解,讲解蜥臀目和鸟臀目的特征,让学生了解恐龙的多样性。

3. 观察恐龙化石:组织学生观察恐龙化石和骨架模型,引导学生学会识别不同种类的恐龙。

部编版恐龙无处不有_精美课件1

部编版恐龙无处不有_精美课件1

生物学
不同科学领域 紧密联系 相互影响
地质学
部编版恐龙无处不有_精美课件1
部编版恐龙无处不有_精美课件1
文章告诉我们:“不同科学领 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 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 领域产生影响。”
议论
是全篇行文的逻 辑基础,起到总领 全文的作用。
部编版恐龙无处不有_精美课件1
部编版恐龙无处不有_精美课件1
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有? 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部编版恐龙无处不有_精美课件1
部编版恐龙无处不有_精美课件1
1. 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有?
在南极发现了老的爬行动物的出现, 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泛大陆 分裂出 四部分
部编版恐龙无处不有_精美课件1
部编版恐龙无处不有_精美课件1 部编版恐龙无处不有_精美课件1
部编版恐龙无处不有_精美课件1 部编版恐龙无处不有_精美课件1
部编版恐龙无处不有_精美课件1
问题探究
本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有”,那么 它说明的对象是否就是恐龙呢?请 简要说明理由。
部编版恐龙无处不有_精美课件1
生字词积累
骨骼(gé)
漂移 (piāo)
地壳(qiào)
深渊(yuān)
驮着(tuó) 岛屿链(yǔ liàn)
两栖(qī)
劫难(jié)
鸟臀目(tún) 携带(xié)
褶皱(zhě zhòu)
部编版恐龙无处不有_精美课件1
部编版恐龙无处不有_精美课件1
阅读课文,思考:
部编版恐龙无处不有_精美课件1
不是。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 到恐龙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 证明另一种科学理论——板块 构造理论的正确。

《恐龙无处不有》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恐龙无处不有》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恐龙无处不有》教学分析一、教材内容概述《恐龙无处不有》是一本专为中小学生设计的科普读物,主要介绍了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绝迹原因等相关知识。

全书内容生动有趣,图文并茂,适合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恐龙的基本分类和特征;2. 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3. 了解恐龙的绝迹原因及其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恐龙的种类分类和特征;2. 难点:恐龙的绝迹原因及其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阅读,让学生了解恐龙的基本知识;2. 实物展示法:利用图片、模型等教具展示恐龙的外貌和生活习性;3. 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讨论恐龙的绝迹原因及其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增进学生思维发展。

五、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展示恐龙的图片或模型,引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2. 进修:讲解恐龙的种类分类和特征,让学生了解恐龙的基本知识;3. 拓展:通过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和栖息地;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恐龙的绝迹原因及其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恐龙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评判1. 学生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学生的反馈,评判学生对恐龙知识的掌握水平;2. 教学效果:通过作业、测验等方式检测教学效果,评判教学的质量和效果;3.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息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建议1. 多媒体辅助:结合多媒体技术,利用PPT、视频等教具,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恐龙的化石遗迹,深化对恐龙知识的理解;3. 合作进修:通过小组合作进修,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进修效果。

综上所述,《恐龙无处不有》是一本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科普读物,通过教师讲解、实物展示、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恐龙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恐龙无处不有说明方法及例子

恐龙无处不有说明方法及例子

恐龙无处不有说明方法及例子恐龙无处不有说明方法及例子第1 篇一、教学目标1.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学习本文准确、周密、简明的语言特色。

2.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与创新思维。

(一)教学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学习本文准确、周密、简明的语言特色)(二)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与创新思维。

二、教学设计(一)导入1、恐龙的相关画面,并解说:恐龙原是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最重的可达90吨(目前的大象只有6吨),曾以900~1200属类之众“统治”地球达一亿七千万年之久,在地球上曾称霸一时。

可在6500万年前,恐龙却灭绝了,只在世界各地留下各种各样恐龙的化石,那么这些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

(板书课题及作者)2、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在》,请你谈谈读过题目后有什么样的结论?预设:生:是说恐龙遍布世界各地师:南极也有?生: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师:在什么时候发现的,具体说说。

读第二自然段。

师:如果有人告诉我们在南极发现了恐龙化石,你的.第一个想法是怎样的?真实本能的自然的想到了什么?生1:是翼龙,会飞,飞到南极。

生4:大陆发生了灾难。

恐龙迁移而去。

比如火山。

师:为何每块大陆都有?结合我们学过的科学知识。

生:是大陆在漂移。

把恐龙带走的。

师:你们有很多说法,你们觉得哪个理由更有说服力?师:看来还是大陆漂移猜想更有说服力。

(二)初读课文明确说明内容多媒体依次显示下列问题:讨论:并用简洁的语言完整回答这两个问题1.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2.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三)研读课文理清说明的顺序1.思考:看看作者是怎样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论的。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根据各小组学生发言整理作者的思路。

提出问题: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恐龙并不适应南极的气候——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去的。

恐龙无处不在

恐龙无处不在


南极外各洲发现恐龙化石 漂

恐龙无处不有
学 说

恐龙不会迁徙

大陆漂移
作业布置
将课堂上关于“事物间是 有联系”例子的发言整理 300字左右写在作业本上。
谢谢各位老师 的光临指导!
现如今的大陆
本文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 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你知道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吗?
发现问题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
找出答案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得出结论
“恐龙无处不在”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 的新的有力证据。
说明顺序:逻辑
课文说明的对象涉及哪两个学科?从 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恐龙到处都是。
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 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 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 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 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2、恐龙能否在南极地区生存呢?为什 么?
不能,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 冷的气候。
3、是恐龙自己会移动吗?是什么原因 造成恐龙无处不在?
1.填空
本文选自 新疆域 《____阿_西_莫》夫 ,作者 _______科_普,作家美和科国幻著小说名家 的____________基_地。 他的新疆代域 表作 《 _____ 》 《_______》。
2、识别生字词
遗骸 hái 褶皱 zhě 鸟臀目 tún 两栖 qī 追溯 sù 天衣无缝 fèng
地球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
分裂过程 ①2.25亿年前——完整的泛大陆 ②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③大约在5000万年前,南极和澳大利亚分 开 ④6500万年以前——完全分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