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术本位走向世界 以科学理论把握未来——《中国社会科学报》三周年发展纪实

合集下载

以科学传播助力实现中国梦——访中国科学报社社长、总编辑陈鹏

以科学传播助力实现中国梦——访中国科学报社社长、总编辑陈鹏

为适 应新 的传播 语 境 .近年 来 .
药” “ 水变油” 等荒诞闹剧 , 旗 帜 鲜 明
地 给 予 了 揭 露和 批 判 2 0 1 3年 3月
中 国科学 报进 行 了一 系 列改 革 . 在 创
新 宣传 手 段 、 传 播科 学 等方 面取 得 了
显著 成效 。 比如在 “ 蛟 龙” 号下 潜 、 “ 神
《 献身祖 国光 学事业 的忠诚 战士》 ;
1 9 8 6年 围绕 长 江 三峡 工程 是 否 上马
连 续刊 登 的《 三 峡 工程 要考 虑 生态 环
究员, 中国科技大学 、 中国传媒 大学 、
四川大 学教授 、 博 士生 导师 等 : 全国
境 和 资源 问题 》 《 快上? 缓 上?关 于三
活 的新 闻 呈现 给读 者 . 在业 界 获得 好
评。
记者 : 目前 我 国公 民在 科 学 素 养
方 面有哪 些 问题和 表现 ?中国科 学报
是 如何 进行 舆 论 引导 的?
道. 在 科 学传播 方 面发挥 了较好 的 作
用. 取 得 了广 泛 的 社 会 影 响 请 您 介 绍 一 下 这 方 面 的 情 况
出宣称“ 把 吃 出 来 的病 吃 回去 ” 的 闹 剧. 这 暴 露了 中 国民 众科 学 素 养 的低 下 和科 普 知识 的 匮乏 . 公 众 对健 康 养
部、 国 内政 治部 记者 、 编辑。1 9 9 9年
1 2月 任 人 民 日报 社 《 时代 潮 》 杂志 副
总编 辑 2 O 0 2年 6月任人 民 日报社
闻 一 等 奖 、 中 国人 大 好 新 闻 一 等
奖、 中国政 协 好 新 闻 二等 奖 以及 第

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人文社会科学重要期刊是学术界进行研究、讨论和交流的重要平台,对于学术研究的发展和促进学术成果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在众多的期刊中,一些特定的期刊因其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而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期刊,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规划研究中心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是中国权威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刊物之一。

该期刊发表了大量的高质量研究论文,涵盖社会科学各个领域。

它在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对于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的推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经济研究》《经济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是经济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期刊之一。

该期刊严格把关,发表的论文在学术水平、研究深度和实证方法上都具备较高的要求。

在这个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往往能够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三、《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一本专门研究历史领域的学术期刊。

该期刊追求历史研究的原创性和独特性,发表的论文通常有较高的研究深度和学术价值。

这本期刊不仅对中国历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收录了许多国际上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研究成果。

四、《哲学研究》《哲学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致力于推动哲学研究的发展。

该期刊发表了很多具有重要意义的哲学研究论文,涵盖了伦理学、认识论、形而上学等多个哲学研究领域。

论文的质量经过严格评审,保证了其学术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五、《政治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和中国政治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

该期刊致力于推动政治学研究的前沿和深入。

论文在政治学理论、国际关系、公共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为政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六、《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旨在促进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的发展。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做好习近平同志《论教育》学习宣传工作的通知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做好习近平同志《论教育》学习宣传工作的通知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做好习近平同志《论教育》学习宣传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4.09.09•【文号】教党〔2024〕53号•【施行日期】2024.09.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做好习近平同志《论教育》学习宣传工作的通知教党〔2024〕53号部属各高等学校党委: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教育》,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这部专题文集,收入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的重要文稿47篇,其中部分文稿是首次公开发表。

为切实做好习近平同志《论教育》的学习宣传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做好习近平同志《论教育》学习宣传工作的重大意义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

习近平同志围绕教育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深化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对于新时代新征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同志《论教育》的出版发行,对于推动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其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深刻领会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做有理想负责任的行动主义者,努力开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 内部文稿 2023

中国社会科学 内部文稿 2023

我国社会科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它涵盖了丰富多彩的研究内容,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多个学科。

在2023年,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和内部文稿备受人们关注。

在本篇文章中,我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主题展开全面评估,并深入探讨其深度和广度。

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在2023年可以从多个层面来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崛起,社会科学对于解读和分析我国的社会现象和经济发展趋势变得更加重要。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我国社会科学也需要不断拓展研究领域,关注新兴社会问题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文章中,我会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话题,例如城市化、教育改革、社会公平等,对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

内部文稿对于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学术研究到政策制定,内部文稿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文章中我将重点关注我国社会科学领域内部文稿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包括学术期刊的发展、研究报告的撰写、重要会议和研讨会的内容,以及相关政策文件的发布等方面。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我将对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和内部文稿进行总结和回顾,以便读者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主题。

我也会共享自己对这一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希望能为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

通过本篇文章的撰写,我将通过逐步展开的方式,深入浅出地探讨我国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和内部文稿,旨在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重要的学科领域。

我也会根据您提供的要求,在内容中多次提及主题文字,以保证文章的质量和关联性。

我将努力撰写一篇超过3000字的文章,确保内容充分丰富、深度充实,不出现字数统计,并遵循知识文章的格式,以期为您带来一篇高质量、深度和广度兼具的中文文章。

让我们一同期待这篇精彩的文章问世吧!我国社会科学在2023年的发展方向和内部文稿备受人们关注,这一主题涉及到了社会科学领域的多个层面,包括学术研究、政策制定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的解读和分析。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不同角度对这一主题展开全面评估,并深入探讨其深度和广度。

2023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

2023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

2023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3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2023年,作为世界各国整体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的一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持续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在这一年中,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涌现出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学科的发展和学术的进步。

本报告将对2023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展望。

一、研究成果展示2023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哲学研究方面,一些学者在对传统哲学思想进行批判性再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新思想,为当代哲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许多学者针对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意义的政策建议,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二、研究方向与重点2023年,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和重点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

在哲学研究方面,人工智能伦理、数字化时代的伦理学、生态哲学等话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理论、社会治理创新、文化传播与创新等方向备受关注。

这些新的研究方向和重点的出现,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化和拓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三、学术交流与学科融合2023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交流与学科融合进一步加强。

我国学者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与国际同行展开广泛深入的学术互动,促进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与国际化。

不同学科间的交叉研究日益增多,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密切,形成了一种新的学科合作模式和研究方式,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当前社会和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四、未来展望与建议2023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展示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蓬勃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希望未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能够继续秉承创新精神,不断开拓进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国家社科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示例

国家社科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示例

国家社科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示例一、概述社会科学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社会的重要工具,对于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而社会科学学术史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对于了解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脉络、核心问题和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

系统梳理国家社科学术史及研究动态,对于促进学科建设、推动学术交流、丰富学术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家社科学术史梳理1. 近代我国社科学术史梳理近代我国社科学术史梳理的重要任务是回顾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突出主要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深入挖掘相关学术成果的历史价值。

在这学者们常常结合国情和时代背景,对我国近代社会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深入研究,为学术史梳理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文献。

2. 当代我国社科学术史梳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当代社科学术史的研究也日益活跃。

学者们常常通过深入考察我国当代社会科学的发展脉络、主要研究方向和主要成果,为学术史梳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学者们也致力于融入国际比较和交流,使我国当代社科学术史研究走向国际化。

三、国家社科学术史研究动态1. 学术史梳理研究成果在国家社科学术史研究动态中,学者们常常通过梳理相关学术资料和文献,发表一系列精品专著,如《近代我国社会科学学术史》、《当代我国社会科学学术史》等,为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2. 学术史梳理研究项目为深入探讨国家社科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国家社科基金委员会和相关学术机构常常开展相关研究项目,梳理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历史,探讨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学术成果。

这些研究项目不仅有助于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也有助于推动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

3. 学术史梳理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国家社科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和学术交流。

在这学者们不仅致力于研究成果的理论价值,而且力求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当代中国学术史系列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当代中国学术史系列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当代中国学术史系列近年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迅速,为推动我国学术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报告聚焦当代中国学术史系列,梳理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脉络,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哲学学科发展报告1.发展概况近年来,我国哲学学科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学术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水平逐步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2.研究重点与热点(1)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方法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2)中国哲学:深入研究儒家、道家、佛家等传统哲学思想,挖掘其现代价值。

(3)西方哲学:引进、消化、吸收西方哲学理论,探讨中西哲学的对话与融合。

3.学术成果与影响我国哲学学科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逐步提升,学术论文和专著的发表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

二、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1.发展概况我国社会科学学科涵盖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各学科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2.研究重点与热点(1)经济学:关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战略、宏观经济政策等。

(2)政治学:研究国家治理体系、政府职能、民主政治建设等。

(3)法学:探讨法治建设、司法体制改革、法律人才培养等。

(4)社会学:关注社会结构变迁、社会政策、社会管理等。

(5)心理学:研究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

3.学术成果与影响我国社会科学学科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学术成果在政策制定、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展望与建议1.深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建设,提高学科整体水平。

2.加强学术创新,推动学科交叉与融合。

3.提高学术成果质量,提升国际影响力。

4.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学术队伍建设。

5.拓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总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在当代中国学术史系列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

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

VS
本土化
同时,中国现代学术研究也需要更加注重 本土实践和问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 术思想和体系,为解决中国特有的社会、 文化、历史等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学术评价体系的完善和创新
完善
中国现代学术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以 适应多元化的学术研究和成果,提高评价的 公正性和客观性。
创新
同时,也需要鼓励学术评价体系创新,探索 更加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激发学 术研究的活力和创造力。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
1 2 3
历史研究的国际化
中国历史研究逐渐与国际接轨,运用新的研究方 法和理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语言文学研究的创新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在古文字学、古代文学等领域 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 了贡献。
社会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中国社会学研究在人口社会学、城乡社会学等领 域取得了重要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
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
2023-11-09
目录
• 中国现代学术的背景和起源 • 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 • 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 • 中国现代学术的影响和贡献 • 中国现代学术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 • 中国现代学术案例分析
01
中国现代学术的背景和起 源
晚清时期的学术转型
01
02
03
传统学术的局限性
晚清时期,中国传统学术 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难 以满足国家发展的需求。
学术期刊的创办
一些学者开始创办学术期刊,如《新青年》等, 为学术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渠道。
02
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
北大和清华的学术研究
北大和清华在中国的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两所学校都 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设施,为培养高水平人才 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与有效路径

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与有效路径

传播与版权CHUANBO YU BANQUAN - 12 -2023年第13期 总第128期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与有效路径◎马花萍[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的发展主线。

推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我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和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还是构建中国特色学术体系及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求,更是促进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知识支撑。

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出版内容、人才队伍、融合发展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具有推动建设科技强国和构建学术体系的价值意蕴。

因此,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研究成果并结合个人理解,对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展开分析,主要从期刊内容、选题策划、品牌价值、运营管理、平台构建、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契合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策略,以期为我国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价值意蕴;有效路径2021年6月23日,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指出,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1]。

尽管从数量来看,我国虽然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期刊大国,但是我国学术期刊的国际竞争力仍较低,平均影响因子与被引用量均达不到国际平均水平。

由此可见,我国学术期刊在迎来空前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肩负重要的职责使命,其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把握学术热点,在新征程中力求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及“高质量发展”的概念,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

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指学术期刊响应新时代对其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主动肩负起推动理论创新与回应重大现实关切的新使命的一种全新发展状态[2]。

具体来讲,新时代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包含四点内容:第一,高质量出版内容,紧随学术发展前沿动态,立足学术传播与市场发展的新需要,向读者提供政治方向正确的优质内容;第二,高层次人才队伍,对学术期刊出版业务非常熟悉,不仅掌握学术发展前沿动态,还了解数字化出版技术,具有复合型出版人才特质;第三,高层次融合发展,需要在学术期刊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做出改变,以促进学术期刊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实现经营管理、平台终端、传播渠道等各要素的全面整合,借助新媒体传播前沿内容;第四,高效管理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等机制,完善内容质量把控、责任追究、在职培训等制度,保证学术期刊出版工作规范推进。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作者:王其格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2019年第08期科研是以探索、认识未知为基本任务的一项创造型劳动。

哲学社会科学作为研究社会现象和规律的人文科学,以探索、认识、把握、总结社会发展普遍规律为己任,以维护、宣扬、引领真理、正义、公平、和谐、美善为宗旨。

中国知识分子自古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

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万万民众著学立论,为社会的发展进步奉献思想产品是每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有的初心和使命。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初心与使命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和观点都是思想的产物,是科研工作者政治立场、思想观念、学术态度和人文素养的集中体现。

哲学社会科学除了学术属性,还有意识形态属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

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

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形成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为人民著书立说,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建言献策是每一个社科人的初心与使命。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有正确的政治观、是非观、价值观和学术观。

学术研究是在复杂多面的社会现象中辨别是非真伪的求真求实的探索过程。

因此,无论是研究历史议题,还是研究现实问题,首先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过硬的政治理论素养、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能够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考察问题、解决问题。

政治素养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首要素质。

简明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思考题解析

简明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思考题解析

第一次思考题6.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7.如何理解从实践出发与“价值中立”的根本区别?第二次思考题1.应当如何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功能?它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何种关系?2.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第三次思考题1.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关系。

2.联系自己的科学实际,谈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3.结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谈谈阶层分析方法的价值及角度。

1.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分析矛盾的复杂性。

2.联系国际关系的实际,分析“中介”的方法论意义。

第四次思考题举例说明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

1.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2.人是自我选择的产物。

3.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5.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况的最实际的呼声6.人的本质是人的阶级性二、简述或论述题1.简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与问题意识2.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3.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体性原则?4.论社会科学方法和自然科学方法的异同关系P3-5。

5.联系改革和建设的实际论述原则与现实的关系6.结合改革的实践论述生产力标准与以人为本标准的统一性。

7.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则8.试述马克思主义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9.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

10.试论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当代西方各种社会科学方法。

11.论“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

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3,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4,文本标准和逻辑证明在检验社会科学真理性的过程中,有什么意义和局限性?1,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2,应当如何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功能?它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何种关系?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这些原则对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3,如何坚持历史主义方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1,联系现实生活中群体性事件,分析矛盾的复杂性,并说明基层调处干群之间、民商之间发生的矛盾时所要把握的关键要素。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1.引言1.1 概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国自主研究和发展的一门学科体系,它是中国传统哲学和现代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理论体系,被广泛认为是对世界哲学社会科学的有益补充和丰富。

这门学科主要探讨中国社会、文化、历史和人类发展等问题,旨在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家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同时,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也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通过传承和发展传统价值观念,为现代社会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独具特色的学派。

这些学派在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领域都有着自己的研究特点和理论成果。

中国学派致力于深入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为目标,反映了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

例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以中国化为特点的理论体系。

另外,儒学学派致力于研究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适应性和创新性,探索如何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价值观。

这些学派的研究成果丰富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容,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智力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国自主研究和发展的学科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理论体系。

在这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具有独特特色的学派,它们在不同领域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国家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同时,这些学派也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为现代社会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文章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它决定了整篇文章的逻辑和组织方式。

一个清晰的文章结构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路。

本文将采用以下结构来组织文章内容:1. 引言1.1 概述在本部分,我们将介绍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理论体系,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全人类发展的思考和探索。

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明确阐释了教育家精神,即“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

为广大教师指明了奋斗的标准,也提出了更为高远的目标。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并对教育、科技、人才首次单独列章阐述。

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千千万万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教育工作者躬耕教坛,吹响强国有我的集结号和冲锋号。

广大教师要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积极践行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崇高使命,努力实现从教育者到教育家的跨越。

要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有了理想信念,奋斗才有目标,前行才有力量。

教师承担着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的重任,要用理想点燃理想,用担当诠释担当,自己心中首先要有国家和民族,让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在心中深深扎根、向上生长。

要以“燃灯校长”张桂梅为榜样,甘于寂寞、心无旁骛,用满腔热忱躬耕三尺讲台,在坚守理想信念中让生命与使命同行,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要陶冶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所从事的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这一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就是学生道德修养的一面镜子,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显性或隐性的影响。

因此,教师必须是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人,这既是教书育人的先决条件,更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

承担培养时代新人使命的教师,既要努力做有扎实学识的“经师”更要做行为世范的“人师”,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成为学生成长路上见贤思齐的引路人。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观点摘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观点摘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观点摘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即文章的简要介绍,旨在引起读者对文章主题的兴趣。

在这篇长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观点摘编中,我们将对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些重要观点进行摘编和分析。

通过对这些观点的整理和总结,旨在促进读者对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了解,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展开。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对文章的概述、结构以及目的进行说明。

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本文所选取的观点的重要性和代表性。

其次,我们将明确文章的结构,阐述每个部分的主题和目标。

最后,我们将阐明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中国社会科学领域观点的摘编,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现状。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我们将分别详细讨论两个主要要点。

这些要点将侧重于中国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具体问题或观点。

我们将对这些观点进行摘编、分析和解读,力求准确呈现其内容和思想。

通过对不同观点的比较和对话,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问题和挑战。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整个文章进行总结,并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

我们将提炼主要观点,指出已取得的成果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我们相信,通过本文的观点摘编,读者将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现状,拓宽学术视野,并对未来的发展变化做出积极的思考和贡献。

总之,本文将通过对《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一些重要观点的摘编和分析,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这些观点的整理和总结,我们将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学术框架,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问题。

同时,我们也期待该文能为未来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一定的启示和指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介绍整篇文章的基本结构和组织安排。

通过清晰明了地介绍文章的分章节、段落和标题安排,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和内容安排。

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担当

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担当

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担当【摘要】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担当包括推动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服务,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

这些使命的实现将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助力我国在全球高等教育领域的竞争力。

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担当将不断推动高等教育体系的优化和完善,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使命担当、学科发展、教学改革、创新人才、社会发展、国家建设、国际学术交流、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

1. 引言1.1 概述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担当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担当,是指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和责任。

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承担着推动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服务、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等重要使命。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不仅仅是一项研究学科知识的工作,更是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甚至引领国家发展的责任。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愈发重要,因为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对科技创新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应当积极应对挑战,勇于担当责任,为建设现代化教育体系,促进国家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使命担当,不仅关乎教育发展的全局,更涉及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2. 正文2.1 推动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为了推动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需要积极探索和开拓,不断提升学科发展水平。

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深入挖掘学科内部规律,推动学科的不断深化和丰富。

要关注学科前沿问题,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引领学科发展的方向。

要开展跨学科研究,推动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促进学科发展的全面协调。

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还需着力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以学术本位走向世界 以科学理论把握未来——《中国社会科学报》三周年发展纪实

以学术本位走向世界 以科学理论把握未来——《中国社会科学报》三周年发展纪实

以学术本位走向世界以科学理论把握未来——《中国社会科
学报》三周年发展纪实
雷小毅
【期刊名称】《今传媒(学术版)》
【年(卷),期】2012(000)008
【摘要】今天,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份全国性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报纸《中国社会科学报》迎来了三周岁生日。

rn从2009年盛夏飘出第一张散发着油墨香的《中国社会科学报》,到如今数十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与各界读者品读珍藏、高度重视,1000多个日夜的披星戴月、辛勤耕耘,《中国社会科学报》这份学术理论专业报纸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总页数】3页(P4-6)
【作者】雷小毅
【作者单位】今传媒杂志社,陕西西安7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7.5
【相关文献】
1.中国特色:当代中国社会科学建构的根基——论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前提 [J], 林北平
2.高校文科学报的学术定位——以学术本位为切入点 [J], 张晓校
3.《中国社会科学报》报道“荀子思想的地位与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情况 [J],
4.“未来世界论坛”第三届年会中国社会科学走向世界 [J], 孙国东
5.中国社会转型问题研究的学术缺陷与学术本位 [J], 金正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是中国社会科学界的权威报刊之一,成立于195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每周出版一次。

该报以传播新闻、研究成果、学术观点和理论思考为宗旨,涵盖国内外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学术评论、理论研究、学术动态等内容,是广大社会科学从业者和研究学者必不可少的参考工具。

中国社会科学报的办报理念体现了科学性、严谨性和独立性。

该报以推进社会科学发展、服务国家治理、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为己任,各个专栏均由博士、教授、研究员等资深学者担任主编,确保了学术内容的高质量和可信性。

同时,该报注重原创性和前瞻性,积极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报所涵盖的学科领域十分广泛,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等等。

该报从多个角度和维度阐释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论发展,深入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

在学术评论方面,该报有专门的专栏,凝聚了众多学者的智慧和思考,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对国内外重大社会事件进行了深入剖析。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应用研究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该报有丰富的学术动态栏目,及时反馈社科研究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

此外,该报还以严格的学术标准和规范,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在一些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和社会问题解决中,中国社会科学报的理论观点和建议也经常被政府和决策者所关注和采纳。

与此同时,中国社会科学报也致力于推动国内外社会科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该报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专题讲座和学术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同时,该报还与一些国际知名社会科学刊物进行学术合作,共同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社会科学报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展传播渠道。

除了纸质版报纸之外,该报还有电子版本和网络版,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阅读平台。

此外,该报还与新闻门户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等多个媒体平台合作,将更多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给更广泛的读者群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传 媒
2 1年第8 02 期
专题报 道
以学
走向世界 以科学理
中国社会科 学报 》三周年发展 纪实
雷 小毅
( 传 媒 杂 志 社 ,陕 西 西 安 7 0 6 ) 今 10 5
未来
今天 , 中国成立 以来第一份全国性哲学社会 科学 新 专业报纸 《 中同时, 时代要求 中国学术冲破 西方话语的藩 机 ,积极借鉴和引入现代管理方法,建立 、完善科 学高 篱,发 出中国学术独特 的声音 。伟大 的时代 , 生伟大 效 的管理机制 ,在办好“ 催 一报六刊” 的基础上 , 一步加 进 的学术 。在 时代 的大潮 中 ,《 中国社会科学报 》紧扣学 强与 国际学术 界和传媒 界的对话及 交流 ,整 合各方资 术 ,应运而生 ,乘 势而上 ,稳步发展 。《 中国社会科学 源 , 逐步把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建 设成 为国内一流 、 世 报 》 自诞生之 日起 ,就热忱地投 身于历 史进步 的洪流 , 界知名的现代学术传媒集 团。
报纸走过 了一段不平凡 的发展历程 。 20 0 9年 7月 1日,陈奎元与新 闻出版 总署署长柳斌杰 三年来 , 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 学院院长 共 同为 《 中国社会科学报》创刊揭 牌。在 《 中国社会科 陈奎元和 中国社会科学 院党组 的坚强领导下 , 在全国社 学报》创刊 1 周年之 际,陈奎元亲笔题词 :“ 永葆科 学 在这张报 纸创 会科学 界的支持 帮助下,《 中国社会科学报 》在艰辛中 精神 ,坚持 实践标准 ,弘扬优 良文风 。” 探 寻,在 积淀中超越 ,从初创 到发展 ,从幼 芽到壮大 , 办、发展 的过程 中,中国社会科学 院党组副书记 、常务 为努力建构“ 中国特色 、中国气派 、中国风格” 的学术话 副院长、《 中国社 会科学报》编委会主任王伟光也多次
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进 程中, 中国社会科 学
院始 终认真贯彻 落实 中央 关于把 中 国社科 院建设成 为
从 20 0 9年盛夏飘 出第一张散发着油墨香 的 《 中国 “ 马克思主义 的坚强 阵地” 我 国哲学社会科 学研 究的 、“
、“ 的 社 会科学报》 ,到如今数十万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与各 最 高殿堂” 党 中央 国务院重 要的思想库和智囊 团” 界读者品读珍藏 、高度重视 ,10 0 0多个 日夜 的披星戴 职 责定位 和发展 目标 ,不断提 出新举措 ,落 实新行动 。 月、辛勤耕耘 ,《 中国社会科学报》这份学术理论专业 《 中国社会科学报 》的创 办,就是这些重要举措之一 。
为指导 , 以体 制机 制 创 新 为 关键 , 持方 向 , 化 管 理 , 坚 强
她 诞 生 于 一 个 伟 大 的 时代
《 中国社会科 学报 》诞 生和成 长于一个 伟大 的时 培养人才 ,树立品牌,扩 大影响,再攀新 高峰,成 为中 国社 会科学 院哲学社会 科学创新 工程 的排 头兵和 实验 代。
语体系 , 服务 国家 ,升华文 明,与国际学术展 开平等而 强调,《 国社会 科学报 》坚持正确方 向,紧扣时代脉 中
不 失 尊 严 的 对 话 ,不 懈 追 求 ,不 断 探 索 。
搏,建设 了一支强有力 的队伍 , 到 了广泛 认可,站稳 得 了脚跟 。《 中国社会科学报》要继续坚持 以马克思主义
新世纪 以来 , 从宏观架构到具体运作 , 党和 国家不 基 地 。 学术 的逻辑归根到底是 由时代 的逻辑所决定 的, 塑 断为文化建 设和学术 腾飞提 出新理念和 新要求 。党的
同样离不开对时代 “ 六 大 ” 确 作 出深 化 文 化 体 制 改 革 , 展 文 化 事 业 文 造和 建构一 份专业 的学术理论报纸 , 十 明 发 环顾 当今世界 , 欧美债务 化产 业的战略部署 。党 的十七大报 告明确提 出“ 繁荣发 图景和世界 形势 的深入思考 。 展哲学社会 科学,推进学科体系 、学术观点、科研方法 危机 激烈震荡 、“ 占领华尔街” 球蔓延 、中东北 非“ 全 革 创 新” 。党 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 《 中共 中央关 命” 来势汹汹 ,世 界经济格局 、政治格局正面临前所未 于深 化文化体 制改革推 动社会主 义文化大 发展大繁 荣 有的挑战 。而纵观 中国发展 的历史轨迹 ,6 0年 的艰苦 若干重大 问题 的决定 》 出, 指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 奋斗 ,3 0年 的伟大探索 ,中国正发生着全面而深刻 的 主义 , 必须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 使之更好发挥认识 社会变革 , 一条独具特 色的发展道路 ,正在造就 一个举 世界 、传承文 明、创新理论 、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功 世瞩 目的“ 中国奇迹” 中国正以恢 宏的大国气度 屹立于 ,
能。国家“ 十二五” 发展规划 纲要明确提 出,要“ 大力推 世界之林 。 中国成为全球重要力量的现实面前 , 在 在世
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 , 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界政治 、 经济格局面临深刻变 革的背景之下 ,以科 学的 工程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
方式推动 中国发展 ,以思想的力量引领 时代 变革,是当
的 自觉 。 窗 口。
对 时代 的考 察提示人们 , 中国学术处于重大转变 的
21 0 0年 6月 ,《 中国社会科学报》迎来 了又一次腾
前夜 , 正面 临世 界性 的发展机 遇 。 在充分吸收传统文化 飞的机遇—— 中国社会科 学杂志社搬迁至北京 C D核 B
的精髓 , 植根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现 代化进程 中的 心 区的泰达 时代 中心 办公 。杂 志社 以办 公楼 搬迁 为契
收稿 日期 :2 1—71 0 20 .0 作 者 简 介 :雷小毅 ,女,今传媒杂 志社社长 助理 ,主要从事传媒研究

今 传媒
2 1年第 8 02 期
专 题报 道
代 中国学术 应有的高度 , 也应当成为 中国理论学术报刊 台, 示中华 民族具 有世 界历史意义 的当代智 慧的重要 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