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词语理解
阅读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
一、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1、适时:
2、想方设法:
二、解释词语
1、喃喃自语:
2、固若金汤:
3、半信半疑:
三、“狠下决心,改掉以前的错误”可替换成哪个成语?
A、知错就改
B、痛改前非
C、虚度年华
D、一无所有
四、词语解释
1、名正言顺:
2、郁郁葱葱:
五、联系上下文解释成语的意思
1、千载难逢:
2、异口同声:
3、恍然大悟
六、联系课文,理解成语
1、重峦叠嶂:
2、情不自禁:
3、名不虚传:
七:联系上下文,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弥漫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吸允充满、布满
娓娓动听用嘴唇吸取东西
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八、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1、一成不变:
2、司空见惯:
九、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对应的成语
1、质朴实在而不浮华()
2、无声无息,没有人知道。
指没有什么名声()
3、比喻情深意长,至死不渝()
4、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十、理解雪中送碳的含义,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十一、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炫耀:
2、夜以继日:
十二、读下面的句子,完成后面的成语。
A、输血迫在眉睫
B、他那不时的抽泣变成持续不断的哭泣。
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迫在眉睫:
持续不断:
2、B句中加点字的“抽泣”和“哭泣”的位置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阅读理解第一讲+如何理解文中的词语(讲义)
一、如何理解文中的词语1、同词换词法:即文中某些词可以找出近义词来替换。
2、综合释词法:一个词语,通常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组合起来就好理解了。
3、综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有些词富有表现力,感情色彩浓,这要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把握其变化。
4、联系上下文理解:用文中句子解释词语,课文中的词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可以借助前后联系的方法,给予解释。
5、弄懂词中关键字的意思,用综合分析的方法理解。
(一)九龙壁闻名全国的艺术珍品九龙壁,是一座用琉璃瓦砌成的影壁。
今天我游览了北海公园,亲眼见到了它。
它那精美的造型使我赞叹不已。
九龙壁,高五米,长二十七米,厚一点二米。
在影壁的正反两面,用七色的琉璃砖分别镶嵌成九条巨龙。
它们色泽鲜艳,形态逼真,像是在腾云驾雾似的,要冲出影壁,飞向天空。
你看,一条黄龙和一条紫龙正在争夺一个火球。
它们瞪圆了双眼,怒目相视。
黄龙叉开四爪,伸出了锐利的尖钩;那条紫龙也不示弱,傲慢地摆动着尾巴,轻蔑地照着对方,仿佛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敢和我较量吗()()这对巨龙正在挑战,那对巨龙已经开仗了。
只见蓝、白两条龙,翻滚在汹涌澎湃的碧涛之上,穿梭于险峻的山峰之间。
这一场恶斗,真是惊心动魄啊!再看其他几条龙,也各有特色。
有的气势汹汹,杀气腾腾;有的耀武扬威,得意洋洋;有的回首遥望,呼唤同伴……它们形态各异,真是妙不可言,美不胜收。
面对这刻画精致的九龙壁,我不禁感慨万分。
我们的祖先,真是心灵手巧,多么聪明呀!九龙壁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1、给第二自然段括号里填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先解释字,再理解下列词语。
赞叹不已:回首遥望:耀武扬威:妙不可言:3、把词语填完整。
()云()雾汹()澎()得意()()()()万分()心动()不()示()4、在括号里填写合适的词语。
()的造型()的尖钩()的山峰5、缩句:(1)、闻名全国的艺术珍品九龙壁,是一座用琉璃瓦砌成的影壁。
阅读理解中的词语意思的解题技巧
阅读理解中的词语意思的解题技巧
阅读理解是很多考试中都会出现的题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含义。
以下是一些解题技巧:
1. 上下文理解:有时候文章中的词语并不容易理解,但是通过上下文可以推测出它的含义。
例如,如果文章中提到“他的表情十分阴郁”,可以推断出阴郁的意思是悲伤或沮丧。
2. 对比分析:有时候文章中会出现对比,通过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含义。
例如,如果文章中提到“他的笑容跟以前相比更加明亮”,可以推断出明亮的意思是开心或愉快。
3. 前缀后缀:有些词语有特定的前缀和后缀,通过这些前缀和后缀可以推测出词义。
例如,如果文章中出现了“re-”,可以一定程度上推断出这个词的含义与“再次”“重复”有关。
4. 根据词性:有些词语的含义与它们的词性有关。
例如,动词“细看”和名词“细节”表示的含义是相似的。
5. 查字典: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解决,可以尝试查字典来查找词语的含义。
以上是阅读理解中词语意思解题的一些技巧。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含义,提高阅读理解的得分。
- 1 -。
现代文阅读理解词语理解详解
理解词语的含义。所谓“词语的含义”
指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词典义,而是这个 词语在一定语言环境中,在一定的上下文 中产生的临时的、附加的、具体的、动态 的、不同于词典义而又与词典义有着内在 联系的新含义。 这个词语既有它固有的本来的字面义,又有 它引申的比喻的深层的语境义,所谓“意 思”兼这两层,所谓“含义”指语境义。
对文中具体、形象的词语的理解,又需要我们由个 别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概括, 也就是舍貌取神 。再如上文说到“生命气息的载 体”,我们不能回答成“能反映作家心理与性格 的书桌、文具、手杖、眼镜、外衣、怀表和水杯 等”,而应作概括,舍去具体的形体,提取它们 的共性——“日常生活用品”。
• 要抓住能表现或暗示作者某种思考或情绪 的字句。对于题干中“根据文意加以阐释” 或“为什么用……词语”的词语含义理解 的要求,仅仅回答它“是什么”还不够, 还要从作者的观点、作者的态度等方面去 考虑,结合文章主旨具体阐述。2004年湖 南卷《翡冷翠山居闲话》第19题的第二问: 为什么用“扮”、“装”这两个字眼这道 题必须结合文章或文段的主旨来考虑,才 能得出答案: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像牧
词语含义理解歌诀: 字面含义加内容,词性语法作分析 瞻前顾后找信息,借助主旨作推测 具体明白释抽象,舍貌取神作概括 比喻关键找本体,指代代入是法则 (1)字面含义加内容 词语的隐含义与字面义有千丝万缕的 联系,对词语的理解,首先要理解这个词 的本身含义,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隐含 义。
• 2005年浙江卷《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20题: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 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 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 词的含义? 做这道题我们首先要理解“似乎”的 字面义——“看起来好像是,其实并非如 此”,然后在文中找到“他们好像离开人 群”和“其实并没有离开人群”的相关信 息(或者说是表现),
中考现代文阅读-词语的理解
‚面黄肌瘦‛原指人营养不良身体瘦弱的样子, 这里用拟人手法写出老人因至爱这本小册子, 珍藏时久,小册子发黄破旧的样子。
•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慢慢地在黑 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橘红 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 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 我似乎觉得眼前无限光明!
• 结合全文分析“小橘灯”的象征意 义?
请说出第①段‚我十分钦佩杨绛先生关于读书的 观点: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 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 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 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 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 和他对质。‛ 13.请说出第①段‚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 串门儿‛这句话中‚隐身‛的含义。(3分)
• 答案: • 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
主旨
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 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 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 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 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 的悲哀。 鲁迅《故乡》 文中划线的词“看不见的高墙”的含义 是什么?
对词语的含义容易犯错的地方是
不能结合语境去领悟情感,反而只 说字面意思,以致分析不到位。
祝同学们:
中考成功!
现 代 文 阅 读 中
如 何 理 解 重 点 词 语 的 含 义
关于‚词语理解‛,中考怎么考— —
1.解释(理解)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2.揣摩句中加点的词,说说它的表达 效果(好处)。
分析理解词语意义和作用
方法: (1)词语的本义; (2)词语的语境义:从词语或词语所在的句子出发,对这 个词语引申义进行体味和琢磨注意; (3)词语的主旨义:从主题入手,从作者的思想感情、人 物形象、等方面理解揣摩,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微和妙处; (4) 词语的手法义:如比喻、象征、一语双关、专业术 语、褒贬。 (5)从“准确”“周密”“简明”和“生动”的角度去理 解词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原则: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旨的原则。
(全)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考点内涵阐述】词语是知识信息的基本载体。
现代文阅读中,理解词义主要考查在上下文语境中词语含义的领悟,即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理解同一词语在文中不同的指代意义。
它主要包括:1.能正确筛选多义词在文中的义项;2.能辨析文中的同义词、近义词的细微差别;3.能把握词语在特定语境中临时具有的含义。
4.能够把握指代词和临时具有指代作用的词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5.能够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具体说,就是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词好在哪里,不用行不行,从而了解词语在文本中的作用。
【解题技法点拨】一、词语辨析技法同(近)义词的辨析,可从下述角度切入:1.从相异的语素分析。
如“废除、解除、破除”三个动词,重点是区分“废”“解”“破”三个相异的语素:废是废止不用的意思;解是去掉消除的意思;破是打破揭穿的意思。
2.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辨析。
如“蔑视”比“轻视”意义要重一些。
“批判”比“批评”要重一些。
“监禁”比“拘留”更重一些。
3.从感情色彩上辨析词义的不同。
如“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动”,这两组词语中,第一个是褒义词,第二个是中性词,第三个词是贬义词。
4.从词义指称的事物范围大小来辨析。
如“边疆和边境”都指远离内地靠近国境的区域。
但“疆”比“境”的范围要大。
5.从语法特点上辨析。
(1)从词性上辨析。
如“英勇和英雄”,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名词。
(2)从构词方法上辨析。
如“比赛和决赛”,一个是并列式,一个是偏正式。
(3)从担任句子成分上辨析。
“必须和必需”。
一个是能愿动词,作状语,一个是动词,作谓语。
二、词意解释技法解释词义常用的方法有:1.语素分析法。
先单个解释字的含义,然后组合起来理解整个词的含义。
2.同义换言法。
是以词解词的方法,即用浅显的概念去理解与之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较深奥的同一概念。
3.词义辨识法。
一个词的本义运用较少,更多的时候是其引申义,那么解答时,需辨清是比喻、借代或是以其他形式形成的语境义,认清来源才能做出正确的解释。
语文中考词语理解知识点理解方法
语文中考词语理解知识点理解方法
(1)定义法: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对术语类词语注释或说明。
如“自然力”就是可以用来代替人力的自然界的动力,如“风
力”“水力”;“归省”就是回家看望父母
(2)比喻形容法:有些词不好下定义,就用形容和比喻加以说明。
如“褴褛”形容衣衫破烂;“惊涛骇浪”比喻险恶的境遇或锋利剧烈的斗争
(3)合成法:先逐词解释,后综合概括。
如,谨严:慎重严密。
肆虐:任意地干残暴的事。
肆,任意地干;虐,残暴
(4)对换法:用熟悉的、已懂的词语来解释不懂的词,或用反义词加上否认词来解释。
如,崎岖:不平坦。
阑干:栏杆
(5)探源法:指出词的,说明它的原义,进而辨明它的引申义或比喻义,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
如,一鼓作气:(引义、原义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把事情干完
(6)意符法:就是利用形声字的意符来释词。
如“门可罗雀”的“罗”字义符为“四”即“网”,其义为“门前可以张网捉雀”,形容门庭冷落
无论哪一种释词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最好是养成勤、词典的习惯,这样既可以准确释义,又能正音辨形。
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关键词:1.语境2.理解3.积累4.方法考点精讲: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能否在上下文语境中迅速地领悟词语的准确含义,是高水平阅读的一项重要标志,也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项最基本的内容,其考查方面主要有:①解释重点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临时义;②理解文中词语的修辞效果和表达作用。
③掌握指示代词在文中的指代范围和内容,这样的词一般是代词或者是基本概念;④区别多义词的义项,常常是通过若干个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选择和使用来考查。
对于以上这些类型的试题,我们应该怎么去应对呢?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和词语所在段落的大意或宗旨,“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文章阅读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必须清楚任何语言片断都是由特定的语言环境的,任何问题都是有语言背景的;其次,平日学习中对同义词或近义词在表达范围、意义轻重、感情色彩等方面的区别加强识记和积累;第三,注意说明、议论语言的逻辑性和严密性特征,感受修辞手法在意义蕴藉方面的效果;第四,答案的语言表达切勿不顾文意,离题万里,力求做到表述要准确、全面、简洁。
特别要注意范围程度等方面的题型。
金题点拨例1盘龙类在头部背面有一块很大的骨,用以支持颔骨,在兽孔类中,这块骨头已大大缩小了,而四角龙的这块骨要较兽孔类大,又较盘龙类稍小。
更为重要的是,四角龙的头角上有个骨架,穿越颞孔的咀嚼肌像兽孔类那样直接依附其上,而不像盘龙类那样由肌腱相接。
文中“直接依附其上”的“其”字指代的是( )A.四角龙的头角B.头角上的骨架C.被穿越的颞孔D.穿越颞孔的肌肉【点拨】这类试题的答案,一般来说都在所考查词的前面。
因为我们知道一般来说要使用代词,首先必须前文对所代替内容有所交代。
本题考查对指示代测对象的理解。
A不对,因为头角只是骨架的载体;C也不对,因为咀嚼肌穿越颞孔。
不可能依附在上面;D等于说咀嚼肌依附在自己上面,也不成立。
【答案】B例2早晨,阳光以一种最明亮、最透彻的语言和树叶攀谈,绿色的叶子,立即兴奋地颤抖,通体透亮,像是一页页黄金锻打的箔片,炫耀在枝头。
阅读理解——词语解释题型
収着浓郁的香味。
二、庖丁技巧
1 形容一个人(**)
2、喻指 2 形容一件事(**)
3 形容一事物(**)
二、庖丁技巧
小 训练:
1 我见过许多人切苹果,他们对苹果都不生疏,总是循觃蹈矩地按通常 的方法把苹果一切两半。
文
形容一个人(**)
形容一件事(**) 中 最合适的解
释代入原句
形容一事物(**) 指
补充
1.本指按序解 2.喻指可多用 3.两字没喻指
二、庖丁技巧
1、本指——拆词法
小 训练:
1 前迚的路虽然是崎岖的,但是他依旧充满自信。 2 四周冷冷清清,一片寂静。 3 他叧觉得迷迷糊糊的,不知道自己都说了些什么。
二、庖丁技巧
1 拆词法(分合串句)
1、本指 2 换词法(近义词)
3 对解法(否定词+反义词)
二、庖丁技巧
2、喻指——形容一个人
二、庖丁技巧
二、庖丁技巧
与项 训练:
1 “抢先教育”违背了儿童成长的客观觃律,这种拔苗助长的办法结果 必将造成对孩子身体和心灵的双重伤害。
2 到了节日里,各个景区摆设的花朵真是让人百看不厌。 3 学习,不仅要做到虚怀若谷,还要做到不耻下问。 4 他的态度问题很严重,已经不可救药。 5 当我在橱窗外看到那双红色的球鞋时,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但想到囊
2 虎符,是古代遇到战事,皇帝用来调兵遣将的工具。 3 花中心有一个瓶子形状的雌蕊,雄蕊上许多黄色的花粉招蜂引蝶,散
収着浓郁的香味。
二、庖丁技巧
3、文中指
二、庖丁技巧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词语
七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词语在七年级语文的阅读理解中,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词语不仅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也是理解文章内容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关于词语理解和运用的要点,帮助七年级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理解中的词语。
1. 词语的含义:理解词语的字面意义是基础。
学生需要通过查字典或上下文来确定词语的准确含义。
例如,“翱翔”一词,字面意思是在空中自由飞翔,常用来形容鸟儿或飞机等。
2. 词语的语境:词语的意义往往受到语境的影响。
在不同的语境中,同一个词语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风”在“春风拂面”中指的是自然界的风,在“耳旁风”中则比喻不放在心上的话。
3. 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往往带有感情色彩,能够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如“慈祥”一词,带有温暖的情感色彩,常用来形容老人的和蔼可亲。
4. 词语的修辞作用:在阅读理解中,作者可能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对词语的理解至关重要。
例如,“月亮像小船一样挂在天空”,这里使用了比喻,将月亮比作小船,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形状。
5. 词语的固定搭配:在汉语中,很多词语常常以固定搭配的形式出现,如“风和日丽”、“山清水秀”等。
掌握这些固定搭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句子和文章。
6. 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了解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有助于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例如,“高兴”的近义词有“快乐”、“愉快”,反义词有“悲伤”、“难过”。
7. 词语的词性:词语的词性不同,其在句子中的作用也不同。
如名词通常作主语或宾语,动词则表示动作或状态。
理解词性有助于正确分析句子结构。
8. 词语的音节和声调: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不同的声调可以改变词语的意义。
例如,“妈”和“麻”虽然字形相似,但声调不同,意义也完全不同。
通过以上这些方法,七年级的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语,从而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多读、多记、多思考,不断积累词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最新初中阅读—词语理解
第讲阅读一词语理解考点解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的能力。
所谓“重要词语”,从命题者的角度而言,一是这个词语在文中有重要作用,二是通过这个词语可以检测出考生对内容的把握,对中心的理解。
理解“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入手:一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
考试中常见题型: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或体会加点词语“XX”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或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加点词语“XX”的理解。
3.把句子中的“XX”改成“XX”好不好?为什么?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4.联系全文(上下文),体会(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或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深刻(深层)含义。
或直接要求回答某词有什么含义?或根据语境,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5.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XX”词象征什么?6.段中写“XX”词语的用意是什么?7.对“XX”词语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8.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目解读此知识点常见题目及答题技法如下: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或体会加点词语“XX”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答题步骤:(1)确定范围,在文中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自然段(2)解释词语的字面义(近义词替换法,拆分组词法)(3)联系上下文,解释语境义及表达上的作用(4)联系中心,体会深层含义。
答题范式:“XX”一词原指……(本义),这里指……(语境义),起到了……的作用。
2、把句子中的“XX”改成“XX”好不好?为什么?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答题步骤:(1)确定范围,在文中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自然段;(2)从该词的词义范围大小、词义轻重程度、感情色彩、词语搭配、人物性格特征进行分析;(3)综合分析替换后的词语,说明去掉、替换该词语多带来的不良后果(与文章中心不相符合);(4)总结答题,回答“所以不好”、或“不行”。
阅读理解-之-词语含义与作用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和作用考题类型:解释词语的含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用得好,好在哪里,某词的表达作用怎样理解某个词能否删掉或换成某个词①表面意思,深层含义②中心词或修饰语表意的准确性;③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准确、形象)写出了事物的特点、传递了某种感情、运用了修辞方法:①联系上下文,结合前后内容理解;②依据语境,把握作者感情,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③同义词、近义词替换比较分析;④删除比较》文章中的任何词语都不是孤立的,一个词语的含义总是跟上下文及文章的主旨紧密联系,并受其限制和制约。
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一定要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一)考查题型1、词语在句子中的指代内容。
此题型的标志在于指示代词的出现,如“这”“那”“这些”“那些”“此时”“它”等。
2、对词语的品味。
即词语的表达效果或含义。
常常这样来考查: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妙处;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你从这个词中体会到了什么等。
(二)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1、把握特定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
汉语中很多词语是多义词,即一个词有几种不同的意思,因此,在理解这些词语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体会语言使用的具体条件,才能准确理解它的意思。
如《学会合作》中,说明合作必须具有协作精神时举的事例,写悠扬的乐曲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出来。
“倾泻”的意思就是吹奏、弹奏。
2、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语的含义。
记叙类文章中不乏写人之佳作名篇,自然,理解词语的含义就要联系人物的形象来分析了。
如《三打白骨精》中“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中“闪”的意思,指动作敏捷、很突然,显然与老妇人的年龄不相符合,突出了白骨精的诡计多端,善于变化。
$3、联系写作手法理解词语的含义。
很多句子往往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在理解词语的含义时就要结合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分析。
如“幽雅的歌厅里,一会飘出‘贝多芬’一会又飘出‘莫扎特’,令人顿生‘三月不知肉味’之感。
”中的“贝多芬”“莫扎特”显然用的是借代手法,分别指代贝多芬、莫扎特的优美乐曲。
语文阅读理解——词语理解与赏析
语文阅读理解——词语理解与赏析理解词语的含义,主要指理解词语的比喻义、象征义或者语境义。
答题时,需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语境义;其次联系修辞手法,分析其比喻义、象征义;最后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或者作者的情感倾向。
词语赏析即对词语表达效果的分析。
需要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对词语本身的特点进行说明,并对其表达效果、作用进行分析。
常见的问法1.理解第×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结合具体语境,谈一谈你是如何理解句中某一(加点)词语的。
3.句中的某个词不可删去,理由是什么?4.第×段中的两个词,看似互相矛盾(不合理)实则并不矛盾,该如何理解?5.联系上下文,说说×x词语的不同含义。
6.第×段中加点词××和××是否矛盾?为什么?7.请赏析第×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8.加点的词语能否换成××(换成××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9.你认为下面句子中哪个词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题技巧1.品析重点词语的含义文中的重点词语主要指:能点明文段中心或文章主旨的词语;特别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主要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或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深层含义的词语;有一定指代意义的词语;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品析重点词语的含义,一般先说其字面义,即原指××,再联系具体语境,解释在此处的特定含义(若是指示代词,要指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
2.赏析词语赏析时,首先分清加点的词语是一个还是多个,如果是一个词语,一般先答其本义,再答其语境义,后答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情感;如果是多个加点词语,我们还要考虑是否要对加点词语进行分类分析,是否形成了对比等。
答题格式①答词语的本义;②答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词语理解);①答词性(动词、形容词、副词、拟声词或叠词);②答词语描述的对象;③答词语所反映的该对象的特点或情感;④答“增强了语言的……(音韵美、节奏感、亲切感等)”(词语赏析)。
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品析重要词语
2021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品析重要词语【考点解读】重点词语,是指文中那些准确、生动、极富表现力的词语,能够突出人物形象和表现事物特征,或是有特殊含义和表达效果的词语。
理解品析重要词语一般有两种题型:一是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二是品析词语的表达作用。
【命题形式】1. 如何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2. ××(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效果)?【解题思路】1. 理解重点词语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本义。
在理解本义的基础上,从整体阅读的角度出发,联系词语所在的句子或上下文去分析,结合词语所在语境的句意、所在段落的含义、所在语段的关系来理解词语。
这样就可以分析出词语的语境意义了。
对词语比喻义的理解,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确定比喻的本体是什么。
对使用了拟人手法的词语的理解,要借助上下文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然后换一种平实的说法揭示该词语的含义。
2. 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分析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应注意“四联系”:(1)联系本词:对本词语的含义、特点进行解说。
(2)联系本句或者上下文:指出这个词语突出(表现)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
(3)联系文章的中心与人物的态度感情:分析词语在表达人物情感和主题上的作用。
(4)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看词语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性:即运用了该词语的比喻义(要搞清其比喻的对象,即本体)、引申义、双关义(谐音双关还是语意双关)、象征义(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色彩义(褒贬互换)。
【答题模板】1. “××”本指……之意,在文中的意思是……,用在这里描写(刻画/表现)了……(事物、人物、景物)的……特点(动作/品格/精神),表达了人物(作者)……的情感。
2. “××”在文中运用了……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贬词褒用/化静(动)为动(静)/叠词,突出了……(事物、人物、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作者)……的情感。
阅读理解词语解释
娜娜老师
1、同义词解释法
• 方法详解:找到被解释词语意义最 相近的词,就是它的词义。
• 例:可心—— • 称心、合意。
•
•
稀罕——
稀奇、罕有。
2、添加程度副词法
• 方法详解:有些词语不好解释,只 要加一个程度副词,词语的意思就 清楚了。 • 例:盛誉—— • 很大的荣誉。 • 瑰丽—— • 异常美丽。
8、引申解释法
• 方法详解:有些词义含义比较深,不 能单从字面理解,必须深入思考,引 申理解。
• 例:掩耳盗铃—— • 自己欺骗自己。 • 人面桃花—— • 物是人非。
8、同义词解释法
• 方法详解:找到被解释词语意义最 相近的词,就是它的词义。 • 例:可心——
•
• • 稀罕——
称心、合意。
稀奇、罕有。
5、突破难字解释法
• 方法详解:有的词语中有一两个字较 难理解,只要突破了这几个难字,词 义就一目了然。
• 例:奉为至宝——看做极好的宝贝 最极 • • 心急如焚—心里急的像火烧 一样,比喻十分焦急。
6、串字成语解释法
• 方法详解:将自称一个词儿的几个字 中间加入几个字,串字成句,就是词 义。 • 例:争先恐后—— • 争着抢先,唯恐落后。 • 舍己为人—— • 舍弃自己,为了别人。
3、反义词解释法
• 方法详解:有些词语先找到它的反 义词,再加上表示否定的“不”字 ,就能解释词义。 • 例:贫瘠—— • 不肥沃。 • 拘束—— • 不自然。
4、拆分合并解释法
• 方法详解:先把词语中的每个字义弄 清楚,然后合起来,就是=驻扎防守 • 夺魁—— • 取得第一名。
中考语文 阅读题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一、解释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1.拆字组词法。
先解释构成该词的各语素的含义,然后组合起来理解整个词的含义。
【经典范例】生命的一抹(节选)少年时那种登高山、穷幽谷的劲儿,到现在还是兴趣不减。
而且,只要有一片静美的天地,我也能欣赏上老半天。
每天走过的小径,常年招展的椰影,一片明丽的阳光,一刻恬淡的宁静,一朵飞花,一叶新绿……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香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
少年时,我喜欢攀登历史的雕像,去倾听巨人心灵的跃动。
现在,我觉得一声寒夜的叫卖,一句村野的俚语,都给我不少的认识。
生活于尘俗里,我常发现许多事物每一天都有新的意义,有时在绝对的静寂中,往往有和谐的天籁洋洋盈耳。
说是现实也好幻想也好,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
可是,美是什么?年轻时我说不出来,现在更不会说。
美是真理,美是永恒。
但是,真理像一种金色的蜥蜴,有时会改变颜色,而永恒是玄妙的,有时和刹那没有分别,这些都是我无法了解的问题。
不过,我愿我的生命,如同那蓝天中的一缕云,尽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经足够。
问题:请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香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一句中加点的词语“醇厚”的意思。
【解题思路】这是一个并列词语,依据上下文具体语境,拆字组词,醇为醇香、醇正的意思;厚为浓厚的意思。
合并组合即可得到答案。
“醇正浓郁”。
参考答案:“醇香浓厚”、2.词义替换法。
就是用浅显的词语去解释与之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较深奥词语的含义。
例如:奇异———奇特。
【经典范例】荔枝(节选)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个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水果有些奇怪。
也是,一盘沙果伤痕累累,一盘荔枝玲珑剔透,对比过于鲜明。
说实话,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
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顺手把沙果端走,那般不经意,然后回过头来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得那般自然、妥帖。
阅读理解词语解释方法
阅读理解词语解释方法阅读理解词语解释方法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它是阅读的第一步。
理解单个单词及其组合是理解整个段落和文章的基础,也是理解长难句和文本的关键。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生词或短语,需要找出它们的含义和作用,有助于理解文章并提高阅读水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阅读理解词语解释方法,希望对你的阅读有所帮助。
一、同义词解释法这是最简单的词语解释方法。
同义词解释法指的是用与生词意思相同或类似的词语来解释生词。
比如,如果我们遇到“胡言乱语”这个词,我们可以用“妄言”、“胡扯”等词来解释。
二、举例子解释法该方法是指在文章中寻找与生词相近或相关的例子来解释其含义。
比如,遇到不识“污水处理厂”这个词,我们可以看文中是否有“清洁下水”,“净化废水”等类似的例子来推测生词的大概意思。
三、词的构成法这种方法指通过分析单词的构成,来推测单词的含义。
例如,如果我们看到一个单词“waterproof”,我们可以将它分成“water”和“proof”两个单词,就可以推测它的含义为“防水的”。
四、上下文推断法上下文推断法指的是根据文章上下文的内容,推测单词的含义。
例如,如果我们看到一个生词“郁郁葱葱”,但并不知道它的含义,通过观察周围的文字,可以判明此处是指“植物茂盛、蓬勃生长”。
五、结合图片解释法如果我们观察到文章中含有图片,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来解释不认识的单词。
例如,如果我们看到一篇关于天空蓝色的文章,而我们并不知道“天空”这个词汇的含义,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图片中的天空来理解其含义。
以上就是常用的阅读理解词语解释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文章,提高阅读及语言能力。
不过,在阅读中,不是每个词汇都需要进行解释,只有在那些关键词和不理解的单词才需要解释。
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词汇
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词汇在七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中,阅读理解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阅读,学生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还能增强对文章结构和内容的理解能力。
以下是一些阅读理解中常见的词汇,以及如何在阅读中运用这些词汇的示例。
1. 语境理解:在阅读文章时,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至关重要。
例如,“风”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指自然现象,也可能指社会风气。
2. 词汇积累:阅读时,遇到生词要勤于查阅字典,积累新词汇。
例如,“旖旎”一词,意为景色美丽,常用于形容风景。
3. 词语辨析:在阅读中,要注意区分近义词和同义词。
例如,“虽然”和“尽管”都表示转折,但“虽然”更侧重于事实的陈述,而“尽管”则强调了让步的意味。
4. 词义引申:在阅读中,理解词语的引申义也很重要。
例如,“桥梁”一词,除了指实体的桥梁,还可以引申为连接两个不同领域的纽带。
5. 词义辨析:在阅读时,要注意区分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
例如,“心”字,本义指心脏,但在很多成语中,如“心灵手巧”,则引申为心灵、思想。
6. 词汇运用:在阅读理解中,不仅要理解词汇的意思,还要学会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例如,“璀璨”一词,常用来形容星星或珠宝的光彩夺目。
7. 词汇联想:在阅读中,通过联想可以加深对词汇的理解。
例如,读到“春意盎然”时,可以联想到春天的景象,如花开、鸟鸣等。
8. 词汇比较:在阅读中,通过比较不同词汇的用法,可以更好地掌握它们的细微差别。
例如,“尊敬”和“敬重”都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敬意,但“尊敬”更侧重于礼貌,而“敬重”则更强调内心的敬意。
通过以上方法,七年级下册的学生可以在阅读理解中有效地积累和运用词汇,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阅读—词语理解第讲阅读—词语理解“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的能力。
所谓“重要词语”,从命题者的角度而言,一是这个词语在文中有重要作用,二是通过这个词语可以检测出考生对内容的把握,对中心的理解。
理解“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入手:一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多义词在语境中的确切义;词语的隐含义、引申义;词语在语境中的特定义、临时义);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指代的内容、对象或范围)。
考试中常见题型: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或体会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或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3.把句子中的“××”改成“××”好不好?为什么?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4.联系全文(上下文),体会(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或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深刻(深层)含义。
或直接要求回答某词有什么含义?或根据语境,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5.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词象征什么?6.段中写“××”词语的用意是什么?7.对“××”词语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8.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此知识点常见题目及答题技法如下: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或体会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答题步骤:(1)确定范围,在文中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自然段(2)解释词语的字面义(近义词替换法,拆分组词法)(3)联系上下文,解释语境义及表达上的作用(4)联系中心,体会深层含义。
答题范式:“××”一词原指…… (本义) ,这里指…… (语境义) ,起到了……的作用。
2、把句子中的“××”改成“××”好不好?为什么?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答题步骤:(1)确定范围,在文中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自然段;(2)从该词的词义范围大小、词义轻重程度、感情色彩、词语搭配、人物性格特征进行分析;(3)综合分析替换后的词语,说明去掉、替换该词语多带来的不良后果(与文章中心不相符合);(4)总结答题,回答“所以不好”、或“不行”。
答题范式:“××”一词原指…… (本义) ,在这里更指…… (语境义) ,起到了……的作用,而换成“××”后则变成了……,没有了……的效果,所以不能换。
3、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和“××”不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题步骤:(1)确定范围,在文中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自然段;(2)从该词的词义范围大小、词义轻重程度、感情色彩、词语搭配、人物性格特征进行分析;(3)结合文章中心,以及前后对比思想感情等的对比;(4)总结答题。
答题步骤:不矛盾。
因为“××”指…… (答意思以及感情色彩等);而“××”则指……。
所以不矛盾。
一般说来,以下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生命力的词”):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6、比喻、借代等特殊的词语;7、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
理解词语的含义并不难,只要读懂题目的要求,从下列技巧中选择相应的方法,一定可以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各种含义。
(2010年重庆市)好望角连俊超①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
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纹。
我回头朝岸边望去,老人问:“岸边像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
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好望角!”我愣住了。
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②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
河水哗哗地响。
河上无风。
芦苇丛簇挺立。
③“我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这个地名。
当时我就想,长大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小学都没读完,日本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
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
后来,我就参军打鬼子、打老蒋,差不多把山南海北都跑遍了。
那本地图册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摸。
”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个圆圆的洞。
有一页折起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气息。
④“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⑤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亲密地挤到一起,说:“鬼子枪子打的,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
”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解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
可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
干脆不念了,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命。
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
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⑥“你儿子?”这时,一只白色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落在了我们小船上。
老人伸手抚摸着,呵呵地笑了起来:“是啊,后来有了个儿子。
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呢。
”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
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
水鸟啄了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
那里传来了很多鸟嬉戏的鸣叫声。
⑦老人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来恰好到非洲工作。
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
”A老人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深深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
⑧河上起了一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
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了。
老婆子一听就晕了过去。
她在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
”老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⑨B“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肥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垮的感觉。
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
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一直坐到傍晚。
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跳进河里,游了很远。
回头一看,他娘的!河岸跟地图册上画的一模一样。
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在家门口找到它了。
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回……”老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
⑩“现在我啥也不想了,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样明净而深远……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
14.理解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4分)(1)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练习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卷)善良的种子朱成玉(1)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2)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
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
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
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3)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
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
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
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
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
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
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4)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5)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
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
她呼天抢地。
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6)“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
”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7)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
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
”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
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
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
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8)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
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9)下车的时候,人很挤。
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
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
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10)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11)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
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5、选文第②段写父亲是有名的"抠王",目的是什么?(3分)16、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分)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17、第③段和第⑩段两个划线语句矛盾吗?为什么?请结合父亲不同心境简要说说。
(3分)【练习二】(2008年湖南益阳卷)眼睛①我曾注视着一个孩子的眼睛,很久很久……②一天早晨,我经过一个地方,突然,看见路旁一双乌黑的小眼睛。
我停下来走到他的面前,对于我的这一举动,他并没有退缩。
他只有四五岁的样子,稚气的模样令人无限怜爱。
噢,多美丽的一双小眼睛!我望着他,不禁心生赞美。
如果说世界有神圣、美丽的东西,哪里能找到比孩子眼睛里蕴含的更多的呢?我凝望着,凝望着,忽然有一些惶悚的感觉!怕我的面孔在他眸子中照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