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备好一节语文课
高一语文-如何上好第一节课
第一节语文课开场白探讨语文课今天是我们进入高中的第一节语文课,先不讲课文,我想和同学们探讨三个问题——“语文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语文”和“怎样学习语文”。
(一)、语文是什么呢语文新课标说语文既是交际工具,又承载了人类文化,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分两个方面:第一:“语”即“语言”。
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学说普通话,写规范的汉字。
第二:“文”即“文学”。
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
培养人们对文学的兴趣与情趣。
文学就是“人学”。
他里面透着社会、文化、哲理、美学、政治,等等。
(二)、为什么要学习语文第一,语文是高考的主要考试科目,无论高考怎么改革,语文都是稳居榜首的150分,占据高考分值的五分之一;优秀者能考130分以上,差距拉大。
高考分数一样的情况下,大学首先参考语文分数录取。
语文是基础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必不可少的工具。
政治、历史、地理同样离不开语文。
即使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似乎与语文风马牛不相与了,其实,如果语文基础太差,要理解那些公式定理也非常困难。
第二,语文是一个人一生中离不开的工具。
不管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都是不可缺少的。
它将制约着你事业的发展和生活的质量。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它是立身处世之本,建功立业之基。
第三,语文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
语文这门学科乍看很简单,因为是母语,大家从小就接触它。
然而,如果你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里面有无穷的乐趣在等待着你去探讨。
第四,学习语文可以陶冶你的情操。
“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学语文可以提高你的生活品位,使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语文是精神的栖息地、心灵的守护神。
(热爱语文的人才能更好的热爱生活,懂得语文奥妙的人才能诗意地生活。
)我认为,语文最大的作用就是“没有作用”。
什么叫“没有作用”?就是说语文本身是不具备功利性的。
中国人注重实惠,但过多地关注实惠,让个体的心灵越来越浮躁,让社会的道德越来越沦丧。
语文教案步骤有哪些
语文教案步骤有哪些1. 教学目标确定在设计语文教案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的依据,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并且能够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水平。
教学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和可量化的,可以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2. 教学内容选择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后,接下来需要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内容可以包括文字、语言、修辞、作品等多个方面,根据不同年级和教学阶段的需求,教师需要选取合适的内容来教授。
同时,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 教学策略确定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之后,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运用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具体安排和组织活动的过程。
教学策略可以包括讲授、讨论、实践、演示、引导等多种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4. 教学过程设计在教学策略确定之后,教师需要设计相应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有机结合,按照一定的步骤和方式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应该具有循序渐进、清晰明了、灵活多样的特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
5. 教学评价方法确定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度量和判断的过程。
在语文教学中,教学评价可以包括课堂表现、书面作业、小组讨论、综合评估等多种形式,旨在了解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掌握情况和能力发展。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适当的评价方法,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提供有效的教学反馈。
6. 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学反思与改进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回顾和总结,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和提高。
教学反思可以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教学策略的实施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语文教案设计的主要步骤。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合理组织教学过程,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怎样才能备出一节好的语文课
怎样才能备出一节好的语文课作者:陈占江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第06期一个优秀的教师,常常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备课上,而45分钟的课堂教学则是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把握以及对教学策略运用是否得当的检验。
那么,怎样才能备好一节语文课呢?笔者认为,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前提下,以下各环节都应做好:一、丰厚文本每一节课都有相对独立的内容,一篇课文的内容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知识,而且教材的先后更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所以要备好课,首先要独立地、充分地阅读教材,正确解读教材,吃透教材,要用一双发现的眼睛看文本。
歌德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时用两只眼睛去看,一只眼睛看到书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然后,要广泛地去搜集和阅读与教材相关的材料,把握好与教材有关的知识。
”例如,文章作者的生活时代、环境、经历、思想境界、作品风格、写作背景等。
我在讲《小公务员之死》一文时,学生对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的死持怀疑态度,要想让学生明白切尔维亚科夫卑微、胆怯、奴性十足的性格及其死因,就必须渗透当时的社会环境,这样一来,学生自然知道,即使这一次切尔维亚科夫没有把唾沫星子喷在将军头上,将来的某一天,他也会因为其他的错误或失误而被吓死,打喷嚏只是偶然事件,死亡却是必然结果。
他扭曲的病态性格是当时社会制度的产物。
如果没有课下的充分准备,又怎有课上的游刃有余和学生的豁然开朗?可见丰厚文本是必要的。
另外文章涉及的名词、术语、相关的典故等知识教者至少需要了解,这样对文本才能有全面的、深入的、立体的认识。
二、筛选精要我们都知道精彩的课源自教师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对教材的精彩处理。
在广泛阅读丰厚了文本后,依然不能轻视课本。
因为“根”在课内,“点”在课外。
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会有很多,可能有十几二十几个,但是我们不能都讲,要根据年级特点和在教材中的位置,对文本的知识点和阅读理解的重点进行梳理和整合,筛选整篇文章中的重要信息,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
如何做好语文教学课前准备5篇
如何做好语文教学课前准备5篇第一篇:如何做好语文教学课前准备如何做好语文教学课前准备虽说每一节语文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但是要上好这45分钟的课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教师希望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教授学生丰富、生动、有趣的知识,学生也希望在课堂上吸取尽可能多的知识。
那怎样做才能在一节语文课让教师和学生都得到满意的效果,很重要一点在于做好语文教学课前准备。
那么如何做好教学课前准备呢?很多老观念会认为做好教学工作是教师得责任,因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
但是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新课标”提倡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起指导的作用。
所以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个体,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当成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但是不要曲解“新课标”的含义,认为学生是主体,那么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不用为教学准备。
所以说做好教学课前准备教师和学生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学生如何做好课前准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上,自主学习,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当成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在具体实践中,就是要破除传统观念,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敢于放手,多给时间让他们去安排,多给机会让他们去把握,多给权利让他们去选择,多给问题让他们去解决,多给疑难让他们去探讨……让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内在动机,掌握自我学习的本领,从而积极主动地求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学案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都是帮助学生进行准备的好方法。
二、教师如何做好课前准备?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用智慧的创造性劳动。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①不断探求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教师们在学校求学阶段,通过老师的讲授和阅读课本而获得的教法,属于间接经验的东西,可以为从事教师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但是深入一步的教育教学技巧,却不是单纯靠书本知识所能学到的,而必须经过教师反复探索、实验、总结,才能获得。
怎样备好一节语文课
怎样备好一节语文课三.要准确运用教学原则。
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应符合教学原则,在小学阶段这些原则主要包括整体性原则,渐进性原则,阶段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等,语文教学是一个大的整体,各个年级段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每个年级段又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整体,一篇篇文章则又是整体中的一个个部分;一篇文章是我们教学的整体,而一个个段落又是其中的一个小的部分。
教学课文时只有从整体上把握,再分而治之,最后才能达到从整体上掌握的效果。
我们在考虑阶段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渐进性这个方面,第一学段以字和句作为训练重点,第二学段以段的学习作为训练重点,第三学段主要进行篇章的训练。
当然,前两个学段也要进行课文的阅读,第三学段主要进行字词的训练,但同样的内容却要采取不同的教法,这种呈螺旋状上升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了解教学原则,遵循教学原则,在心中确立按原则进行教学的指导思想,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步入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
四.设计的教学方案还要时时更新。
通过写教案以前作的大量工作,一份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案应该说基本形成,但这也并不能说教案已经定型,我们还要跳出自己的教案,去翻阅一下教学参考资料和别人教学的先进经验,只有这样做,才能既保证自己的特色,又能博采众长,它为我用,进一步丰富完善教案。
为了使自己用心血凝成的教案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有必要再在心中进行一次整体模拟演练,对自己的教学节奏,教学语言,非言语性的行为和教学时间的把握进行最后的推敲,推敲的过程也是进一步修订教案的过程。
即使在上完课,我们仍不能有“马放南山”的想法,还很有必要根据课堂上的实践再增删教案的内容。
可以说,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
我们要常教常新,不断钻研,不断吸纳,不断向新的目标冲击,才有可能在课堂上站稳脚跟,并把教学青春永葆下去。
怎样备好一节有效的语文课
怎样备好一节有效的语文课备课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我个人认为备好一节语文课,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一、研读单元目标,细化课时目标课标是一个学段的目标和要求,单元训练是对一个单元、一篇文章的目标和要求,是对课标阶段目标的分解。
单元训练的目标要求,往往就是一篇课文的训练点。
即使课标要求弄清楚了,单元目标不清楚,也照样吃不透教材。
在一篇课文或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是一般性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应用,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的哪项能力,并要求达到什么程度,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
吃透单元目标的同时,再看看教参。
教参教参,只是参考,不要完全当作教学的要求。
要学会分析、比较,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对他人的设计,我们要用辩证的头脑去思考,要以鉴别和挑刺的眼光学会筛选,不能全信,不能照搬,应该创造性的吸收,有选择的学习。
一定要站在用教材教这样的高度去审视我们的教学目标。
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
可以这样做:1、凭借例子积淀语言,悟得规律。
(预习入手感知语言材料;品读领悟,重视语感培养;熟读背诵,积累语言材料;练习迁移,形成语用能力。
)2、超越例子,延展运用,形成能力。
二、研读课标,读出教学的目标语文课标对小学语文不同学段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
所谓课标,就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
标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
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有效,才能把课讲实、讲活,万变才会不离其宗。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涵盖两个基本内容,即课标中的两个“使”:一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二是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简言之,一个是语文能力,另一个是人文素养。
如何备好一堂语文课
如何备好一堂语文课一,正确把握课标与教材是备课的基本教材是新课程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预设的基本线索.没有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就没有对文本的正确把握,我们的教学就会偏离方向,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也就会不知所云,丧失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钻研教材上,正确把握以下四个环节,做到真正吃透教材,进而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一是把握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明灯,教师在备课之前应该认真的理解课程标准,为自己即将展开的教学活动找到坚实的基础.课标对各个知识模块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建议进行了非常精辟的阐释,同时,把整个九年义务阶段的知识全部罗列,只有理解课程标准的实质,才能与时俱进,居高临下的钻研教材,确定目标,探索创新,指导教学.我们要从整体上认识教材,并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教材.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懂教材,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并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全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主要特点,结构体例,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了解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确定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细细研读,便可轻易实现各个知识模块之间的沟通与整合,对于备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把握教材内容.教材是无数专家用心血与经验编写而成,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载体.教师拿到教材后要先对本册教材的编写理念,编排特点及内容结构有清楚的认识,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针对上课内容进行具体解读,吃透教材,感悟文本,把握教材特色,和教材平等对话.教师只有研究教材体系,明确教学任务,弄清教材的基本结构,指导思想,知识技能,编写意图,内涵外延和深度广度,才能最终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才能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创造性地开展好课堂教学.广东资深教师石景章老师说他不读十遍书不上课.可见理解教材的重要. 三是把握重点,难点.教材内同类知识中分量较大,处于重要或主要地位的内容就是教学重点;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消化,不易把握或操作困难的内容,技巧就被确定为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在知识结构中起纽带作用,是教学内容的知识核心.教学重点因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全局性和规律性强而在教材知识总量中占较大比重.教学难点除少数处于教学重点之外外,大多数则包含于教学重点之中,在教材总知识量中比重较小.它的特点是有局限性,差异性和局部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的小学语文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及其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解读,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哪些应该贯穿课程始终,怎样结尾.思路要井然有序,讲解就会条理清晰,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四是把握教材特点.教材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备课的结构,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不同教材的特点要选择不同形式的教法.因此,教师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注意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渗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宏观概念,不是每篇课文,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同等对待,平均用力.就具体课文而言,有的课文以落实工具性目标为主,渗透人文性目标,有的以落实人文性目标为主,兼顾工具性目标;就一节课而言,应该找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点,在适当的语言学习环节中恰当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衡量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是否成功主要看是否有有利于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二,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是备课的重点教师备课的目的就是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教学方案的设计是在认真研究教材,学生和环境等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课堂教学的活动,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创造的过程.教师的备课应当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做到"五精",来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以利于教师的提高,利于学生的发展.1,精心设计教学目标任务.新课标要求教师备课的有效目标必须把握三维目标,即结果性目标(知识与技能),程序性目标(过程与方法),体验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三维目标的互动整合,逐步形成素质.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编者已经在《教师教学用书》中提示,在"思考练习"中也有暗示.我们可以结合自己"钻研教材"所得,决定是照用,还是进行一些调整.而具体到每一课时,需要完成哪些教学任务,达到哪些教学目标这些目标与整篇课文的目标形成什么关系我们得认真思考,精心设计,行诸文字或内存心中.2,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的创设应体现如下特点:有利于教学情境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合作学习;有利于自主体验;有利于全员参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节课,怎样导入,怎样过渡,怎样总结;安排哪些环节,哪个环节先,哪个环节后,哪个环节主,哪个环节次;这些环节分别指向什么目标,之间存在什么联系等等,我们都得认真思考.在教学备课中,可先预设板块,使之能辐射全文,有效地统领对整篇文章的感悟.若教学中出现偶然的变数时,教师应当灵活增删板块和环节.同时,根据语文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时降升教学目标,因为降低是为了能使学生相对容易地摘到桃子;升高是为了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强烈欲望.3,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是思维的核心.只有提出具备一定深度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备课的重点是设计好有效的问题,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小学语文中的许多知识,只要我们精心地设计问题,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多设计话题性,开放性等问题,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的空间,设想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让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更摆脱了长期教师传授的学习模式,使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教材在课后"思考练习"的编排上进行了全面的改进,其中之一是减少了问题的数量,提高了问题的质量,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读书,直面文字;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读出自己的见解");激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合作,引导学生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精心设计作业.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题型呆板,形式单调,内容封闭的误区,这样严重禁锢了学生潜能的发展.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从作业的主体——学生出发,既要在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前提下设计作业,又要引导学生通过创造性的作业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让作业成为学生放飞潜能的天空.事实上,大部分的作业已经由编者和有关人员给设计好了,例如教材编者设计的"思考练习","积累运用";一些版本的教材还配套编写了同步练习等.如果我们能够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同时根据自身及学生的实际,再设计一些"自己的作业"或者对"思考练习"进行改进,效果就更好了,但必须做到形式活——口头的,书面的,操作演示和查阅资料等结合;内容精——具有指导性,开放性,创造性,允许学生选择等.例如设计一些趣味性作业,把知识寓于故事之中,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学生,"吊"起了学生学习的胃口,让学生"吃"得有滋有味,使学生愿做,乐做.还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完成这一系列实践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能力,而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5,精心做好教学反思.上完课,这节课并没有结束,课后教师还需要静下心来反思.教学反思在新课程实施中被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和核心要素,但一些教师写的教学反思就好像流水帐,只是对自己日常教学过程作一些简单的描述,或者为了完成应付教学常规而无病呻吟,正确的做法应当是针对备课时的初衷与课堂的实施作一番回顾和比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堂生成处理是否妥当,问题设计是否有意义,情景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再思考,再认识,并及时把感想,心得和调整策略等内容进行认真整理.在反思中应不断反躬自问,根据学情不断调整,丰富,优化方案设计,在"反思—实践—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这样既可以积累教学经验,避免以后的教学实践少走弯路,使有效教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又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三,充分了解学生情况是备课的关键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这一主体而进行,在备课的具体工作中,备学生是核心环节.备学生的工作效果对于备课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一些优秀教师,名校长甚至提出了"备课先要备学生"的观点,即"在备课时先要了解你的学生,备课时的切入点要面向中,差学生,课堂教学注重抓基础教育".所以教师"教"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学"的过程.在准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去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样的学习目标适合他们怎样帮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达到学习目标具体而言,诸如哪些方法该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该让学生自主发现,自我构建,哪些问题可让学生提出,哪些内容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疑难可让学生自主解答,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哪些地方学生的理解会浮于浅层,停留表面,学生可能需要点拨,引导;哪些地方学生可能偏离主题较远,需要及时拨转方向;哪些语言含蓄处,文本空白处,意境深远处,情感共鸣处,认识分歧处可拓展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话,激发创新的火花.于是,我们备课就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学生身上,深钻教材,细研教法,去思考学生在课堂上需要什么,怎样才能有利于他们各种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另外,在预设文本时,教师应该还要做到心中有"人",有"活生生"的人——学生.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自觉做好学生的学习伙伴,应该蹲下来与学生共同学习:他们喜欢什么他们喜欢怎样学我们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学习的规律出发,预设学生喜欢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乐学;预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爱学;预设学生引起学生善于思考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唤起其个性经验,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预设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内容,给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让学生在快乐中度过一个个美妙的四十分钟.比如作文评讲课,我们只有从学生习作中发现大多学生的优点和共同问题,讲评时才能因势利导,让学生扬长避短.反之,如果备课脱离学生实际,那将是对牛弹琴,教学会盲目,效率也不会很高的.总之,备课是我们和文本的对话,我们和生活的对话,我们和学生的对话,我们和未来的对话.因此,备课时教师的心要与作者,编者,学生的心相通,四心相同,才能真正吃透教材,把握要点,用活教法,上出韵味.备课要深入,设计要简出.备课要集教师于了解自己,关注学生,把握教材,精心预设,捕捉生成,像一场电影在上映,时刻关注灯光和观众的反映,否则就不会有很高的上座率的!。
青年教师如何备好一节语文课
青年教师如何备好一节语文课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备好一节语文课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备好课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增强教师的教学自信,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那么,青年教师究竟该如何备好一节语文课呢?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有全面、深刻的理解。
不仅要熟悉课文的文字表述,还要把握其背后的思想内涵、文化背景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于每一篇课文,都要逐字逐句地阅读,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方式。
同时,将教材中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以便在教学中有条不紊地进行讲解。
在研读教材时,还可以参考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和优秀教案,但不能完全依赖它们。
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调整。
比如,对于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要了解不同的解读观点,丰富自己的教学素材。
其次,了解学生的情况至关重要。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通过与学生交流、观察课堂表现、分析作业情况等方式,了解他们对语文的兴趣点和困惑所在。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提供一些拓展性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此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比如,对于小学生,可以采用游戏、故事等形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对于中学生,则要更多地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和探究。
明确教学目标是备课的关键环节。
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可衡量,既要涵盖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要关注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
例如,在教授一篇记叙文时,知识目标可以是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技能目标可以是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目标可以是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可以是让学生体会文中所表达的亲情,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的情感。
制定合理的教学流程也是备课的重要内容。
青年教师如何备好一节语文课
青年教师如何备好一节语文课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备好一节语文课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
那么,如何才能备好一节语文课呢?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和总结。
一、深入研读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基础和依据,只有深入研读教材,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首先,要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整体框架和内容编排。
明确每个单元、每篇课文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次,要精读课文,对课文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写作手法等进行细致的分析。
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挖掘课文中的教育价值。
此外,还可以参考相关的教学参考书和资料,拓宽自己的视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例如,在备《背影》这篇课文时,要深入体会作者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分析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如父亲买橘子时的动作描写“攀”“缩”“倾”等,感受父亲的艰辛和对儿子的关爱。
同时,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种深沉的父爱,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感恩。
二、了解学生学情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了解学生的学情是备好课的重要前提。
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情况。
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与学生交流等方式获取信息。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易程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适当增加拓展性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对于基础薄弱的班级,则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教学的方向和内容。
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般来说,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避免过于笼统和模糊,要将其细化为具体的行为动词和可测量的指标。
如何备好一节语文课
如何备好一节语文课一、要吃透教材教师备课,是要认真钻研教材,领悟教材本身的魅力,把教材系统地纳入自己的认识之中并化为自身的东西。
1、在确定教材内容时,教师应进行思考:(1)能够迷住我的学生的兴趣是什么(2)我的学生需要什么(3)对我的学生来说什么最重要2、在编排教材内容时,教师要进行考虑:(1)哪些内容能使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被调动起来(2)哪些内容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3)学生在哪些方面会有不同于自己的看法等等。
备课时,教师若能在明确地回答以上提出的问题之后,再去探讨教材与学生之间的生动活泼的接触点,进而去组织、编排……这样,才能称之为是在为学生备教材,而不是为备教材而备教材。
二、关注“重”“难”点在备课时,大多数教师特别是新教师或新任课的教师往往把“关键”这一环节给遗漏了,这是不对的。
因此,人们常说“重点易找,难点难寻,关键被遗漏”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关键”是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的突破口,有它一定的重要性。
1、必须抓住本节的重点,一节课的“重点”就是本节课基础知识的核心。
2、认真分析教材内容的同时,努力寻找本节内容的“难点”,其确定方法在于:(1)有的知识抽象性较强,学生了解的又少的;(2)由于知识本身的隐藏性较强,学生一时识不破的;(3)某些知识在使用上灵活度较大,学生不易掌握的;(4)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跨度较大,学生一时接受不了的;(5)知识内容复杂,综合性较强的;(6)知识内容较深湛,学生难于理解的等等,以上这些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形成难点。
三、要了解学生备课是根本是“备学生”。
备课是教师为了协助和促进学生凭借教材进行学习活动而展开的。
如果不了解学生,教师就没有备课权,所以,备课前要求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并能深入地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就是关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将学生的体验、理想、情感、态度渗透到整个备课之中。
教和学需要用心、用情来体验,备课也是一样需要用心、用情参与的。
怎样备好一节语文课
怎样备好一节语文课只有课前的精心设计,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的生成。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备课实务与新技能》,我受益匪浅,走出了过去备课的误区。
下面就怎样备好一节语文课,我谈谈自己的想法:一、读课文是很必要的,而且不是读一遍就算了,一定要细读,挖掘文中你能找到的重点、难点、创新点、衔接点、易错点、升华点、能找到一篇课文的某些“点”是要有点悟性的,也是自己个性化的地方。
二、确定好一篇课文的重点、难点。
它就是一个灯塔,确定的是否准确、全面,是否有创意,将直接决定这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
确定重、难点也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之分。
普遍性是每篇课文都要解决的问题,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写生字。
而特殊性是指一篇课文特有的东西,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举个例子来说:《詹天佑》一课的重难点都在一句话上:詹天佑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一句话怎样能串联那么多的精致细节呢?你看,杰出是因为他对居庸关、八达岭两条隧道的不同开凿方法以及“人”字形铁路的设计。
爱国情感从始到终,贯穿全文,又前后照应。
其实有些课文只要抓住一个点就会牵一线而动全身,思路十分清晰,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三、抓住所授内容的易错点,就可以避免少走许多弯路。
易错点大的可是对课文脉络不清晰,对文本歪曲的认识,不理解的词语,读文时不恰当的停顿,小到一个字的字音,笔顺,都可以列为一课的易错点,在备课时就要有所预见,并想出相应的对策,这样讲课时就可以有备而无患、有的而放矢。
对易缺点的把握来源于丰富的教学实践、对学生的了解。
把握好易错点也会让自己的语文课上得更具实效。
四、升华点,文章有高潮让人读起来心潮澎湃;一节课有高潮,让人听起来激动万分,师生情感的交融,在课堂中往往会生成宝贵的教学资源,这种感人的画面往往不是预设的。
记得讲《灯光》一课时,面对画面,在一次次的品词析句,一次次饱含深情的朗读“多好啊”这句话之后,我还是觉得我和孩子们还应该表达一下什么,该做些什么呢?在备课的时候我没有预设。
怎样备好一堂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课
怎样备好一堂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课一、课前准备在备课之前,教师需要认真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了解教材:熟悉教材内容,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学习指导。
2.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确保学生在本节课中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3.准备教学资源:准备教案、教学工具和所需的教学素材,确保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容易理解。
4.布置作业:考虑在教学结束后,适当布置一些相关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二、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来备好这堂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课:1.导入知识: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动力。
2.分析知识重点:讲解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重点突出,深入浅出,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3.启发思考:适时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4.操练和演练:通过各种形式的操练和演练,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5.评价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方法在备好这堂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课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知识点,向学生传递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2.示范法:通过示范操作,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3.导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课堂管理在备好这堂小学语文基础知识课时,教师还需注意课堂管理的几个方面:1.控制课堂秩序:保持课堂秩序,确保学生安静听讲,防止学生互相打扰和嬉闹。
2.鼓励学生参与:及时表扬和鼓励积极参与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肯定和鼓励。
3.适时引导: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适时引导,提供帮助,让他们尽快跟上学习进度。
如何备好一节语文课
如何备好一节语文课
如何备好一节语文课
备好一节语文课,必须在三个方面下功夫钻研。
一是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
备课前,先不要看教参,静下心来,认真地读课文,反复地读课文,像教学生读书一样,划词语、划句子、作批注,整体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
这是个基本的道理,但有的老师却往往做不到,或者干脆不这样做。
有的老师在备课时,先看教参,再看课文,甚至有的这样想,小学课文课,几句话、几百字,一看就明白,有什么可读的。
其实不然,在不少老师的公开课后,我们与他交流时,有好多问题他自己还没有弄懂,如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甚至文章的主旨也不明白,更谈不上自己的感悟。
这的确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个人没有半点的夸张。
语文课是人文性、思想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教育别人,必须首先打动自己。
教育学生学语文要有独特的感悟,我们自己必须有独特的感悟,自己若没有感悟,也就不可能去打动别人。
二是在钻研课标上下功夫。
语文课标对小学语文不同学段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
所谓课标,就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
标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
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有效,才能把课讲实、讲活。
目标不清楚,搞课改,。
怎样备好语文课
备课,是教学流程中的重要一环,是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基本前提。
所以,很多老师都期望能找到备课的窍门。
那么,如何备好一节课呢?首先,要建构自己的思想。
这是备好一节课的源头问题。
因为“没有理念,心灵便没有可以依据的东西。
”(苏格拉底语)当教学没有可以依据的思想的时候,课堂就容易变成一个跑马场。
有了思想,教师就能跳出一门学科、一个学段的限制,心中的格局就会高远许多。
要变得有思想不外乎以下几条途径:读书。
任何一个思想者都是站在一批思想者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
所以,教师的成长绝对离不开读书,尤其是读教育理论。
因为读书可以让别人的智慧直接变成自己的思考,而这些智慧和思考累积的多了,就会发生由量到质的转化,也就形成了自己所谓的思想。
读人。
一个教师要成长,向名师、同事学习也必不可少。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理论直到今天依然值得所有人借鉴,尤其是教师这个群体。
思考。
阅读带给我们的是别人的智慧,而思考才能把这些智慧变为自己的思想。
把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与学生交往的酸甜苦辣记录下来,并运用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并得到启迪的过程,就是引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不断深入升华的过程。
所以,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善于动脑、勤于动笔的人。
其次,要有解读文本的智慧。
我个人认为:所谓的文本解读是教师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和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悟力,在自身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下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的理解。
那么如何解读文本呢?一、要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而又十分花费精力的事情,却是备好一节课的首要环节。
先纯净的读,(即在阅读文本以前,不要翻看任何参考书,不要搜索任何与文本相关的资料,不要和任何人去交流看法,就是一个人干干静静地读。
)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别人的理解影响自己的认识,其结果是对文字的所有感悟均是由自己的心中生发。
再然后仔细地读。
(即深入到文本字词句和标点中去思考,甚至研究,并把自己在阅读中对字词句的理解批注在旁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备好一节语文课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对于一节阅读课来说,课外的功夫直接决定着其成功与否。
一个优秀的教师,常常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设计教学方案上,而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则是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把握以及教学策略运用是否得当的验证。
那么,怎样才能备好一节语文课呢?我认为,最起码要做到扎实,切实,朴实。
“扎实”是就教师钻研教材而言,是不是真正“扎”进课文里去了,已经成了文中的角色;是不是“扎”到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语言技巧运用的实处了,自己已经被“文”化了;是不是扎到学生现有基础,接受能力的实处了,已经首先成了学习主体的一员;“切实”就是要“切”教师个人对教材驾驭之“实”,要“切”学生对教材乐于接受且能够接受之“实”;“朴实”主要是指教师的教学风格,不搞花架子,不追求形式主义,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深入钻研教材,在“透”上作文章,为台上的四十分钟而练好自己的基本功。
现行的新教材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采用综合型,训练型的编写路子,突出了各个学段语文三维目标的循环和层进。
符合从实践到认识再回到实践的认识规律,体现了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能力的过程。
我们在备课时要做到以课程标准为纲,以实验课本为主要教学资源,以兴趣和问题贯穿课堂始终,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
弄清楚自己所教的内容在整个大的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和担负的作用,弄清楚本单元训练项目赋予它的具体任务。
尽管小学语文教材都是些篇幅不长的文章,但是要准确把握作者行文的思路和溶入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以及遣辞造句的妙处,不下一番功夫是难以真正领会编者的意图,难以迅速而正确地捕捉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特点。
因此,反复阅读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不是一遍,两遍地看,也不是走马观花地看,必要时还得朗读教材,甚至背过所教的课文,在上面批批划划,圈圈点点,真正做到烂熟于心,以教师之昏昏,何以使学生昭昭?通过钻研教材,教师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一致了,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已成了作者的代言人。
只有这时,才有可能选定和学生交流的话题,选定比较好的教法。
二.充分的了解学生。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皮亚杰也说过:“教师试图加速学生的发展,这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问题只是去发现符合于每个阶段的有些什么知识,然后用有关年龄阶段的心理结构所能吸收的方式把它传授给学生。
”教师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任务。
而教材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重要的材料,教师就要在二者之间发挥媒介的作用,不断的激励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力求用最少的时间,花费较少的气力完成学习任务。
相对教材来说,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显得更为重要,我们要按照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的原则,较好地掌握目前学生的一些基本状况:比如学生总体状况如何,某一个体又有哪些差异,从他们的基础,能力看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各个层次的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对于老师及其将要组织的教学活动能否乐于接受等等。
只有研究和估计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才能达到成功地教学的目的。
三.要准确运用教学原则。
对于阅读教学来说,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应符合教学原则,在小学阶段这些原则主要包括整体性原则,渐进性原则,阶段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实践性原则等
等,语文教学是一个大的整体,各个年级段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每个年级段又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整体,一篇篇文章则又是整体中的一个个部分;一篇文章是我们教学的整体,而一个个段落又是其中的一个小的部分。
教学课文时只有从整体上把握,再分而治之,最后才能达到从整体上掌握的效果。
我们在考虑阶段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渐进性这个方面,第一学段以字和句作为训练重点,第二学段以段的学习作为训练重点,第三学段主要进行篇章的训练。
当然,前两个学段也要进行课文的阅读,第三学段主要进行字词的训练,但同样的内容却要采取不同的教法,这种呈螺旋状上升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了解教学原则,遵循教学原则,在心中确立按原则进行教学的指导思想,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步入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
四.设计的教学方案还要时时更新。
通过写教案以前作的大量工作,一份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案应该说基本形成,但这也并不能说教案已经定型,我们还要跳出自己的教案,去翻阅一下教学参考资料和别人教学的先进经验,只有这样做,才能既保证自己的特色,又能博采众长,它为我用,进一步丰富完善教案。
为了使自己用心血凝成的教案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有必要再在心中进行一次整体模拟演练,对自己的教学节奏,教学语言,非言语性的行为和教学时间的把握进行最后的推敲,推敲的过程也是进一步修订教案的过程。
即使在上完课,我们仍不能有“马放南山”的想法,还很有必要根据课堂上的实践再增删教案的内容。
可以说,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
我们要常教常新,不断钻研,不断吸纳,不断向新的目标冲击,才有可能在课堂上站稳脚跟,并把教学青春永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