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教案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6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涵盖了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

本课是学生对北宋时期的历史知识的深入学习,对于学生掌握我国历史发展的脉络,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唐朝的繁荣和五代十国的混乱有所认识。

但在对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深入学习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掌握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了解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措施,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统治策略,北宋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历史故事、图片、视频等,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故事、案例、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北宋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政治背景,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引出北宋的建立。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主要讲述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赵匡胤建立宋朝、陈桥兵变、政治制度、王安石变法等。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北宋政治历史的一次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把握北宋政治的特点和演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五代十国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宋朝的建立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人物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人物,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特点,掌握陈桥兵变、王安石变法等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特点。

2.难点:陈桥兵变、王安石变法等历史事件的分析,以及历史人物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法:以陈桥兵变、王安石变法等历史事件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人物的决策过程,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

2.媒体资源:图片、视频等。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4.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介绍北宋的政治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政治特点。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宋的政治》是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及其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宋朝的建立和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北宋政治制度的细节和特点,以及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深入了解北宋政治的特点和重要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掌握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

2.教学难点: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以及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北宋与其他朝代的政治制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北宋时期的政治状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文献和学术论文3.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引出北宋的建立。

提问内容可以包括:五代十国的时期,哪个朝代建立了北宋?北宋的建立者是谁?北宋建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和重要历史事件的史料,引导学生阅读并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6课北宋的政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6课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成的长翅,帽子两边各长出一尺多。

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必须戴上,从此大臣上朝再也无法交头接耳了。

其发明人就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赵匡胤是怎样当上皇帝的?与宋朝并立的有哪些政权?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承上启下,为北宋的建立交代背景。

帮助学生认识:天下大势, 分久必合。

培养学生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强化基础知识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章“建国大业”(一)五代十国 天下大乱展示:图片《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教师简介:唐朝灭亡后,出现了割据混战的局面。

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

幽云十六州(简介其地理位置及重要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失去的(可补充“儿皇帝”的故事)。

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还有十个国家总称五代十国。

五代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过渡:“乱世出英雄”,赵匡胤生逢乱世,是怎样当上皇帝、结束乱世的呢?(二)黄袍加身 陈桥兵变展示:图片《黄袍加身 陈桥兵变》学生:讲述黄袍加身、陈桥驿兵变的过程。

明确北宋有关史实: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三)先南后北 先易后难课件展示:北宋结束割据政权的过程教师简介:北宋初年,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并没有结束。

在北宋北面,有强大的辽和辽扶植的北汉。

南边和西边,有南唐、吴越、南汉等割据政权。

宋太祖接受赵普、张永德等大臣的意见,确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略。

先后灭掉后蜀、南汉、南唐等政权,完成“先南”的任务,基本结束了南部的分裂局面。

学生:观察课件 过渡:北宋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具体是怎样做的呢? 第二篇章治国方略教师:当上皇帝的赵匡胤,针对大将拥兵自重的现状,该如何应对的呢?我们请几位同学表演一段小品。

学生:观看小品,加深对当时气氛的感受,认识赵匡胤的机智和谋略。

展示:图片《杯酒释兵权》教师总结:赵匡胤兵不血刃的解除了大将兵权之后,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政权和军权收归中央? 1.收精兵:控制……;经常……。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北宋建立、杯酒释兵权的史实。

②掌握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③知道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和表现,知道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②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②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

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PPT播放宋太祖赵匡胤画像)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2.黄袍加身(PPT播放黄袍加身视频)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八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兵将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

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义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3一. 教材分析《北宋的政治》这一课主要讲述了北宋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宋太宗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以及北宋与辽、西夏的和战等历史事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及其特点,以及北宋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时,可能对北宋政治制度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措施。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

同时,学生对于北宋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可能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宋政治的历史背景,掌握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权的措施,了解北宋与辽、西夏的和战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北宋时期政治制度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权的措施,北宋与辽、西夏的和战情况。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景教学法: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图片等手段,再现北宋政治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示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

3.图片: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北宋政治制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如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然后提问:“北宋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它是如何实现国家统一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六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有: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太宗统治、真宗统治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状况,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北宋的政治状况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认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2.教学难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辅助教学。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引出北宋的建立。

提问:北宋建立后,政治状况如何?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宋太宗、宋真宗的政治措施。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学生可通过讨论、举例等方式进行阐述。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有哪些?学生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阐述。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学科:历史年级:高一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政治的背景和特点;2.理解北宋政治中的制度与改革;3.探究北宋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北宋的政治特点;2.北宋政治体制的制度与改革;3.北宋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分析北宋的政治体制与改革;2.探究北宋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PPT演示文稿、素材图片、课堂小型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北宋政治的相关背景和时代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回想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北宋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展示与讲解(25分钟)1.利用PPT展示北宋的政治体制与特点,并向学生解读。

2.讲解北宋政治中的制度与改革的具体过程和内容。

3.通过讲解,重点强调北宋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三、课堂小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就北宋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展开讨论。

2.鼓励学生团结合作,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教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四、总结与延伸(10分钟)1.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概括出北宋政治的特点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北宋政治对现代社会的借鉴意义。

3.布置课后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北宋政治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与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北宋政治的背景、特点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课堂小组讨论环节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与思考能力,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建
立与统一
2.探究北宋统一的特点:
3.展示史实链接: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
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
我整夜都睡不安宁。

”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
“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
不由己啊。

”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
条生路。

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

第二天,
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

这就是“杯酒释
兵权”故事的来历。

4.探究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原因
高学生的思维品
质。

(二)
国家发展:
加强中央
集权
1.展示材料:军事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材料一: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材料二:
2.展示材料: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材料一: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宰相之下设副宰相若干人,
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多重机构,分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材料二:
北宋时期,要派一位朝廷官员(最爱吃螃蟹)去地方担任知
1.根据教师讲
解和图片史料
加深知识的记

2.小组探究分
析问题
通过教师所创设
的史料情境培养
学生的历史解释
能力,加强学生
对历史学科核心
素养的理解,提
高学生的思维品
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技能目标:知道北宋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
教学难点:能辩证的看待北宋重文抑武的国策;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北宋这个朝代吗?它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北宋的政治》;
二、中央集权的强化:
师:课件出示北宋政治的内容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北宋为什么能统一全国?它都采取了哪些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重文抑武的国策:
师:课件出示北宋重文抑武的内容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重文抑武有哪些益处?重文抑武又给北宋带来了哪些弊端?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北宋的政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北宋的政治制度、政治状况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的政治制度、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北宋的政治历史,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五代十国的历史,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北宋政治制度的细节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北宋的政治制度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教学难点: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掌握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事迹。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查阅相关资料,熟悉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和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人物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的历史,进而引出北宋的建立。

教师简要介绍北宋的政治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北宋政治制度的相关图片和资料,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北宋的政治制度。

同时,教师讲解北宋政治制度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分析政治上的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北宋形势图(1111年)》与相关文献,从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2)通过阅读课本及有关史料,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北宋政治重文轻武特点的形成及其影响。

(3)通过讲述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故事或表演课堂剧等形式再现历史,多渠道感悟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带来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

难点: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两个子目的内容: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是本课的核心,重文轻武既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延伸,也是其结果。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等。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建立:960年赵匡胤开封统一: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2.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方面:解除将领对军队的控制权在中央:采用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和地方官的权力在地方:任用文官并通过分化事权的方法制约地方官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地位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设计)
1.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是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地。与此地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玄武门之变 B. 陈桥兵变 C. 大泽乡起义D. 淝水之战
2. 宋太祖取代哪一朝代的统治,建立北宋( )
A. 唐朝 B. 后梁 C. 后周 D. 北汉
3. 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6课《北宋的政治》【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
北宋的建立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述了北宋的建立、宋太祖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分析其原因,阐明其影响。北宋时期虽然军事积弱,但经济文化发达,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
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2.板书设计】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升华学生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课后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将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这些措施又是一把双刃剑,宋朝重文轻武,所以,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它所导致的“冗官、冗费、冗兵”现象,也为北宋种下“贫弱”的祸根,导致了后来严重的社会危机。
教学方法
史料分析法、 比较法、图示法、视频分享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史料、视频等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视频导入:播放《黄袍加身》的相关短视频
师:“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6课  北宋的政治

第6课北宋的政治❶教学分析➷知识与能力了解哈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得我们做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力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教学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赵匡胤本来是周世宗手下得力大将,跟随周世宗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周世宗在世的时候,十分信任赵匡胤,派他做禁军统帅,官名叫殿前都点检。

禁军是后周一支最精锐的部队。

世宗一死,军权落在赵匡胤手里。

公元960年春节,后周朝廷正在举行朝见大礼的时候,忽然接到边境送来的紧急战报,说北汉国主和辽朝联合,出兵攻打后周边境。

大臣们慌作一团,后来由范质、王溥作主,派赵匡胤带兵抵抗。

在陈桥驿赵匡胤的部下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地被在赵匡胤身上。

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几个头,高呼“万岁”。

接着,又推又拉,把赵匡胤扶上马,请他一起回京城。

这段历史,为多为后人津津乐道,还成为一个成语“黄袍加身”,在此之后,赵匡胤是怎样统治宋朝的?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了解一下宋太祖的政策得失。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北宋的建立1.(多媒体展示宋太祖的画像)教师讲述: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960年,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兵变,改国号为宋,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目标导学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一)条件——吸取历史教训1.教师简略地介绍,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多媒体展示五代十国存在的时间图表)2.教师需要讲讲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范文五篇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范文五篇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范文五篇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范文,供大家阅读。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宋的政治》教案优质范文一授课教师何自沛章节内容课题名称:《北宋的政治》共 1 课时时间 2020 月日班级七年级班课程标准内容要点: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北宋重文轻武的特点。

认知提示:理解重文轻武与中央集权强化的关系。

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

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擅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

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

但是,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诸如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减弱等社会弊端。

教材内容分析《北宋的政治》是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下第二单元第1课,主要学习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政策两方面内容。

本课两方面内容关系如下: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是本课的核心,重文轻武既是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延伸,也是其结果。

北宋是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自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以来,为加强皇权,历朝历代最高统治者都在围绕下面几个问题做文章:一是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二是军事权力的掌控;三是对地方官员的控制。

基于以上对“课程标准”、“知识点关系””的分析,本课两个知识点都是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本课是政治史,比较枯燥,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有限,调动学生兴趣,化难为易才能适应学生认知特点。

但是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宋代著名的人和事,比如一些文学名人,有宋朝腐败和屈膝求和的印象。

教学设计整体思路基于“教学评一致性”原则,结合历史课程标准、教材、学情制定出学习目标,并且制定出相应的评价任务,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再设计教学活动,认真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

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分组讨论,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优秀教案

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标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学习目标】①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了解赵匡胤实施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②通过对赵匡胤为什么要实施集权的原因,和具体的措施的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抓住重点的学习能力。

③认识到赵匡胤的举措带来的问题——他的集权措施有失偏颇,导致宋朝的积贫积弱,从而我们做的任何事情,要辩证地、长远的看问题的结论。

认识到在封建时代,君主的权利是在不断加强的,任何封建统治者都跳不出这个历史的铁律。

【学习重点】赵匡胤改革的措施,导致重文轻武的后果。

【学习难点】赵匡胤集权措施的结果和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置问题:同学们!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的北宋著名历史人物有哪些?(回答同时,教师通过PPT 展示图片)进一步提问:同学们看看这些历史人物都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宋朝文人社会的特点)【讲授新课】① 目标导学一:北宋的建立教师设问:我们印象中的宋朝是个文人帝国,然而他的开创者却是一个职业军人,那么赵匡胤是如何脱颖而出,登上帝位的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知识,讲述赵匡胤是如何登上帝位的,同时提示学生总结历史要素)(学生讲完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教师要通过简单讲评,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赵匡胤是通过和平政变的形式获得帝位的)过渡:张匡胤通过和平政变顺利登上了皇帝宝座,他上位后,面对众多割据势力,摆在面前的第一个任务是什么呢?(对,统一。

)教师讲授赵匡胤和赵普“雪夜定策”的历史故事。

突出其“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方针。

(幻灯片展示北宋先后攻灭其他割据势力的动态图,同时通过北宋疆域图的展示,让学生意识到北宋的统一只是局部的)过渡:然而,常言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何况张匡胤还是“被皇帝”的呢。

司马光的《涑水记闻》记载了这样一段话,通过这段话,大家可以看出张匡胤在担心什么呢?(展示司马光《涑水记闻》的史料,让学生谈谈感想,引出下一知识模块: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然为天子亦大艰难,殊不若为节度使之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 第二单元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 第二单元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程教学设计
阅读课文,小组内合作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结合课文,总结归纳
讨论交流
提高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
能力
给予学生表达、展示的机会。强化机会教育。
学会辩证的看待社会问题
渗透情感态度价值感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宗旨,突出学法指导,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实现了教学环节转化自然流畅的目标。
第三环节:
我能行
展示课堂检测和课
堂小结表

一、兵权的天下
视频播放《陈桥兵
变》并展示朝代信息

二、集权安天下
展示材料
思考:赵普认为五代
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赵普提出了
怎样的解决方案?
【过渡】下面我们就
来看看宋太祖是如何
加强中央集权的?
展示相关史料
1、设问宋太祖如何控制军权?
2、结合课文和材料,
谈谈赵匡胤采用什么
办法削弱宰相权力?
3、结合课文和材料,
以通过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引导学生建立辩证历史观。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晓中外历史寻成才之道
秀秀你的精彩
设置不同层次的题目
引导不同类型的学生
培养不同学生的思维
课后再练
教师编案
反思关;练习关;诊断关
质量跟踪,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北宋的建立和局部统一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军事、政治、经济)
二、北宋巩固统一的措施:
2、重文轻武的国策
教学反思: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是一个难点也是历史六大核心素养之一,本课的学习可
第6课《北宋的政治》(部编版)
教学设计
授课人
学科
历史
时间
2020、3
课 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北宋的政治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陈桥驿兵变及北宋的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重文轻武的政策、作用和影响,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作用及影响为立足点,以史导论,培养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使学生认识到这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通过深人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北宋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教学难点宋初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正确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影响。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赵匡胤图片、陈桥驿兵变视频、北宋形势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隋唐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特点,联系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导人本课。

三、讲授新课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并局部统一中原及南方地区。

学习这一内容时要注意结合《北宋形势图》讲清,北宋的统治区只占有原来的五代十国范围,并未统一全国,当时仍然是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1)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讲述此节内容时要注意分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必然性:首先,唐朝后期藩镇势力的扩张,形成五代十国的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其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要巩固统治,扩大势力,铲除其他割据政权,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再次,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

为了防止类似兵变的重演,也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形成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相互制约,两者都由皇帝直接管辖。

保证了军权从属于皇帝。

同时让统兵的将帅定期调动,互换防区,避免将帅培植自己的势力,形成小的集团。

(2)中央:削弱相权,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教师归纳:利:进一步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使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

弊:中央权力过于分散,各部之间互不了解情况,运转不灵,故制定政策时往往脱离实际,政府效率低下。

(3)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这项措施的利与弊。

教师归纳:利:消除地方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地方上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防止了藩镇割据的重演。

弊:造成地方贫困。

3.通过以上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教师设问: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中央集权制度)回顾已学过的内容归纳我国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史。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秦朝确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宋太祖制定了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

宋太祖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以髙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将文人作为唯一可以信赖的
对象,这个基本国策也为后世的宋代皇帝所奉行,影响贯穿整个宋代。

3.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4.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学习此内容时,可结合P31《宋人科举考试图》介绍:北宋科举制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政权基础,同时又加强了中央集权。

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有一系列尊崇文人的措施出台。

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人仕。

而寒门出身的士子一旦登第,多怀忠君爱国之心。

宋朝统治者对文人极其尊重,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俸禄也极丰厚。

世人多称宋朝为士大夫政治。

在一系列重文措施的鼓励下,宋朝开始盛行读书风气,宋代儿童启蒙教育念的《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髙。

这一政策极大地促进宋朝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诸如天文学、数学、医药学、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造船技术等方面成果累累,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学艺术也发展到新的水平,涌现出的众多的文学家、画家和词人,宋代的名著和名作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璀燦的明珠。

5.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这是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主要是从积极的一面来说的,也应该看到它的不利影响:武官的积极性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量。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北宋建立以后,宋大祖吸取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将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权力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

但是,这些措施又是一柄双刃剑,宋朝重文轻武,所以,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

它所导致的“冗官、冗费、冗兵”现象,也为北宋种贫弱”的祸根,导致了后来严重的社会危机。

【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

附: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