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NKI的中小学体育“课课练”文献综述研究
体育类文献综述范文
体育类文献综述范文以下是一篇体育类文献综述范文:标题:青少年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综述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生活方式日益多元化,缺乏体育锻炼成为普遍现象。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探讨了青少年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期为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锻炼,身体健康1. 引言青少年时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适量的运动对身体和智力的发展都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然而,当今社会越来越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往往被忽视,导致很多青少年缺乏运动,从而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探讨青少年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以期为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提供科学依据。
2. 青少年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2.1 增强心肺功能青少年期间适量的运动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心血管系统的适应能力。
一些研究表明,每周进行3次以上、每次至少30分钟的中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有效降低患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
2.2 促进骨骼生长发育青少年时期,骨骼生长发育处于关键阶段,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刺激骨骼生长,促进骨量增加。
一些研究表明,青少年进行适度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质量和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2.3 提高免疫力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和减少感染疾病。
一些研究表明,青少年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免疫球蛋白的水平,增强机体对病毒和细菌的抵抗能力,从而预防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
3. 结论青少年期间适量的运动锻炼对身体健康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
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适度的力量训练可以促进骨骼生长发育、预防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因此,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宣传和推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运动机会和场所。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科学指导,确保其运动方式和强度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体育科研方法的文献综述
体育科研方法的文献综述摘要体育科研方法主要以数理统计理论和方法研究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体育管理领域中的各种问题, 是现代体育的主要研究工具。
作为一门必修课程, 它旨在使学生掌握体育科研方法的基本原理, 学会设计课题, 掌握收集与分析统计资料的基本方法, 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为将来的体育科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体育科研方法教学法现代化一体育科研方法的教学内容、步骤1. 教学内容分解教学内容分解, 必要时可以打散教学内容重新编排。
在教学过程中, 内容的各部分可独立实施教学,最后再系统归纳、融会贯通。
2. 教学步骤设置教学步骤最好与论文写作步骤相吻合, 即: ( 1)论证选题, 包括学术性、前瞻性、时代性、交叉性。
( 2)设计研究方案, 包括基本思想和方法、基本内容和原则。
( 3)收集资料, 包括原则和要求、资料的来源、收集资料的方法。
( 4)整理资料, 包括原始资料的审核、分类和分组、数据统计图表、计算样本统计量。
( 5)分析资料, 包括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回归。
( 6)结果描述, 包括总体推断、统计表、统计图。
( 7)撰写学位论文, 主要强调论文的格式及要求。
教学过程要贯彻以应用为主的指导思想, 使学生全面掌握体育科研方法的基本步骤, 了解科研方法和过程, 培养具体操作能力, 写出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二科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明显增多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方法内容十分丰富, 从研究构思、设计和取样, 到数据的采集、测量、统计的分析和研究成果的报告, 体育科学研究运用其他学科和领域的方法尤为突出,因而其方法来源问题更为重要, 不提方法来源是一种缺陷。
通过对体育科研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大量的考察, 经过反复的比较和辨别, 归纳出体育科研方法的主要来源基本包括逻辑方法、经验方法、数学方法和综合方法共4 个领域。
各种科学方法研究的综合运用已成为当今体育科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随着研究对象的多样化、综合化, 研究方法也要丰富和发展, 要广泛吸收多学科研究方法, 以增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能力。
中小学体育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小学体育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小学体育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19世纪以来美国中小学体育发展历程及其启示.《体育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5期.燕凌.李京诚.韩桂凤.[2].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研究的演变及其经验.《体育文化导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8期.侯海燕.张健.[3].我国中小学体育的凸显问题与对策.《体育文化导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9期.郭震.[4].城乡中小学体育协调发展研究.《体育与科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3期.魏冰.李庶鸿.[5].农村中小学体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8期.郭占久.华立君.[6].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状况调研.《体育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7期.金燕.季浏.汪晓赞.[7].中小学体育课时计划教学目标设计中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体育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6期.王秀香.李旭.鲁永学.[8].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现状思考.《体育文化导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1期.许良.[9]."阳光教育论"对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启示.《成都体育学院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1期.杨强.李天珍.[10].《勤奋体育月报》对民国中小学体育发展的积极影响.《体育文化导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10期.刘斌.石鸥.二、中小学体育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被引次数:90作者:汪晓赞.运动人体科学华东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2].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被引次数:61作者:董翠香.体育人文社会学北京体育大学2004(学位年度)[3].统筹城乡视域下河北省中小学体育均衡发展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王维涛.体育人文社会学山西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4].从体操到体育清末民国中小学体育教科书研究.被引次数:6作者:刘斌.课程与教学论湖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5].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内容体系构建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常璐艳.体育教育训练学河南大学2012(学位年度)[6].中小学体育课程疾病及其诊治研究.作者:张正中.课程与教学论湖南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7].西安市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作者:巴玉娟.体育教育训练学西安体育学院2013(学位年度)[8].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现状分析及构建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汤鹤.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南京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9].基于生态边缘效应的县域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滑县为例.作者:周康.体育教育训练学河南大学2014(学位年度)[10].新课标下重庆中小学体育健康课的城乡差距——重庆市第32中学与彭水中学的对比研究.作者:李玲.体育学重庆大学2013(学位年度)三、中小学体育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的研究.汪晓赞.季浏.邓勇建.江晓斌,2005第九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三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2]从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中聚焦研究结果的具体表象.周遵新,2010第二十二届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十四城市中小学体育教学与科研研讨会[3]青年中小学体育教师培养或成长研究.潘庐兵,2011首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北京论坛[4]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徐红星,2009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五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5]江苏省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与分析.杨剑.陈开梅,2006第8届中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6]新大纲、新教材、新形势——岱山县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分析与建议.黄东海,2003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7]河南省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成才因素研究.宋金美.张凡涛,2003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8]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董翠香,2003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9]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成长中的共性问题及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张永军,2003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10]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优化与整合.许月云.许红峰,2003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
中学体育“课课练”效果的实证研究
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 学年结柬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指标见表4 。
2 来 x 往返 跑 ( ) 立定跳 远 ( ) 5 2 s m
实验 蛆
对 照蛆 P值
原 地摸 南 ( m 1 0 米 ( ) c ) 0 0 分
5 7 9
5. 48 0 98 1
( ) 1 文献 资料法 。通过 《 中国期刊 网 》全文数据库 ,查阅近 年
来相 关文献资料 ,收集报刊 、杂志与本研究相关的材料 。 () 2 实验 法。根据研 究要求 , 两个班进 行分组 ,一个班为 实 对 验组 ,另外一个班为对照组 ,实验组 采用 “ 课课练 ”教学模式 ,对照 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实验时 间是2 1年9 01 月至21年6 ,进行一学 02 月
中,教 师根 据教学 内容 。学生身体 素质 ,把学生的身体素质 练习纳入 到教学环节 中,实行 “ 课课 练”,与常规教 学方法相比 , 课练 课 实验组 的身体 素质 的提 高幅度具有显著性差异 。 关键词 中学生 课课 练 效果
21年 l月 l 日, 《 01 2 5 中国青少年体能素质 “ 课课练 ”创新研 究 》 课题学术研讨会在首都体 育学 院隆重召开 。课课练 即在 每堂 体育课教 学中 。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专 门练 习。 中学体育工作重点是 中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教学是体 育工作的 重要 组成部分 ,在体育教学 中采用什 么样的教学手段是提 高学生 身体 素质 的最佳 途径 ,本 研究是 以宿 迁市实 验 中学 初二 两个班 为研究 对 象 ,针对 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以及 《 标准 》要求 ,制定 了一套篮球课 “ 课练”教学方案 ,通过两种不 同的教学手段对两个班 的篮球 课进 课 行教 学 ,此研究不仅是 中学学校体 育工作的需要 ,也是 中学 生 自身健 康发 展的需要 ,为宿迁市 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 了可 靠的依据 。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引言:体育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于体育教育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探讨体育教育领域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的毕业论文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一、体育教育的定义与意义体育教育是指通过特定的教育活动,通过体育项目对学生进行身体、技能以及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体育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体育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方法1. 项目式学习法:项目式学习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任务解决能力和领导才能。
通过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策划和执行,培养他们的规划、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反思式学习法:反思式学习法强调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思考和决策进行反思。
通过对体育活动的经验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发掘潜在的问题并改进行为以取得更好的表现。
3. 社会互动模型:体育教育可以通过社会互动模型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例如,通过社交活动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以及社交技能。
三、体育教育与学术成绩的关联研究一些研究表明,体育教育可以对学生的学术成绩产生积极影响。
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记忆力,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此外,体育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技能。
四、体育教育与身体健康的关联研究体育教育对学生身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
此外,体育活动还可以改善学生的体态、协调性和柔韧性。
体育教育还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的肥胖症以及一些慢性病。
五、体育教育与全面发展研究体育教育对学生的总体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此外,体育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和应对能力。
“课课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探讨
“课课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探讨1. 引言1.1 小学体育教学意义在小学阶段,体育教育不仅是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
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在于全面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体育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等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也是孩子们进行体育锻炼、塑造健康体魄的生动实践,有助于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近视和肥胖等青少年健康问题。
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课课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课课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课课练”,可以让学生在每节体育课上都得到有效的训练和锻炼,提高他们的体能素质和运动技能。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整体健康水平和发展运动技能非常重要。
“课课练”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和自觉性,从而促进其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行为。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课课练”也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团队精神,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通过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和训练,学生们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包容不同,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同时也能够发展自己的领导才能和组织能力。
这些都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课课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和运动技能,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领导力的必要手段。
它是小学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2. 正文2.1 “课课练”概述“课课练”是指在课程中设计的练习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课课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课课练”,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巩固和提升他们所学到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增强体格,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自信心和积极性。
中小学体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小学体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小学体育教育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基本特征.《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3期.杨清琼.牛奔.李丹阳.[2].湖北省贫困县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的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1期.刘刚.王喆.刘安清.[3].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及对策研究.《运动精品(学术版)》.2015年4期.杜宏伟.[4].美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对我国的启示.《教学与管理(中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2期.陈荣浩.陈庆国.[5].河北省中小学体育教育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作用研究.《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3期.周建.李占海.张志新.[6].中小学体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考试周刊》.2011年13期.杨芳.[7].论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考试周刊》.2011年14期.谢慧涛.[8].中小学体育教育开展状况评估体系研究.《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3期.游永豪.温爱玲.祁国鹰.宋旭.[9].中小学体育教育中体育保健教学的运用效果研究.《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17期.孙鑫.[10].美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期.杨清琼.牛奔.李丹阳.二、中小学体育教育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苏州市为例.被引次数:1 作者:钱锋.公共管理苏州大学2009(学位年度)[2].长春市中小学开设轮滑选修课的教学现状及发展研究.被引次数:8 作者:李达.体育教育训练学东北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3].板鞋竞速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谢秋香.体育人文社会学海南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4].兰州地区部分中小学实施《中国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开展业余训练的可行性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范炜.学科教育(体育)西北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5].基于生态边缘效应的县域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滑县为例.作者:周康.体育教育训练学河南大学2014(学位年度)[6].生命安全教育语境下河南省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作者:张亚威.体育教学郑州大学2015(学位年度)[7].美国中小学体育研究.被引次数:9作者:王雪梅.比较教育学河北大学2004(学位年度)[8].郑州市高新区区属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发展与对策.作者:周大鹏.体育教育训练郑州大学2012(学位年度)[9].我国边远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研究.被引次数:12作者:冯迎娜.体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北京体育大学2009(学位年度)[10].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小学体育教育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董苹苹.中国近现代史山东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三、中小学体育教育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体育博物馆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王军,2001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2]新疆伊犁州中小学足球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亚夏尔·阿布里米提.朱政辉.肖开提.阿不都克热木,2005第九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三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3]重庆市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现状与对策.庹兴伟.吕倩,2007中华创新教育论坛[4]对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再思考.殷丹.邓蔚林.庄弼.刘佐露.陈恩彧,2009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五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5]城市化对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影响.徐旭,2009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体育保健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报告会暨全国高校体育保健研究学会第二十二届学术研讨会[6]重庆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现状调查.赵小刚.牛晓.杨志兵,2009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五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7]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艺术“2+1项目”相互关系的研究.郜德强,2009第十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暨第五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8]构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模式的研究.刘谋新.邓映民,2007第四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9]运用“黑箱”理论对体育新课程改革的审视.唐炎.郭礼,2007第四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10]中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素质构成和构建的思考与建议.高礼宏.顾静,2011首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北京论坛。
“课课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 研 究方 法
2 . 1 文献资料法
程 标准 》等 新课 程方 面 的书 籍 ,并查 阅 了
3 2 1 队列 队形
队列 练 习不 但 可 以集
的素质 练 习和 队列练 习 ,为 了提 高学 生 的
中注 意力 ,还 可 以培养 学生 的集 体 意识 和 上 课 积 极 性 ,“ 课 课 练 ” 的 内容 可 以是 奖 集体 行为 ,促 进 学生 团 队精 神 的形 成 ,在 励 性 内容 ,做 学 生 喜欢 的感 兴 趣 的 项 目, 通 过学习 《 义 务 教 育 体 育 与 健 康 课 体 育教 学的 组织 中 ,整齐有 序 的 队列 队形 如篮球 赛 、花 样跳 绳 、游戏 等 ,培 养学 生
3 结果 与分析
保 证 ,而 且还 可 以提 高学生 的体 质 。力 量 练 习 有 俯 卧撑 、 引体 向上 、双 杠 支 撑 行
3 . 1 “ 课课练”在体育教学 中的意义 走 、 推 小 车 、 蹲 跳 起 等 ; 速 度 练 习 有 高
为 了结合 这节 课 的主 要教材 ,或 者是 抬 腿 ,后蹬 跑等 ;耐 力练 习有 变速 跑 、匀
双 杠 等 )对 纪 律 的 需 要 , 体 素 质进 行 的 “ 课课练” ,是 对主 教 材 教 散 或一 些 项 目 (
学 内容 不足 的补 充 ,也是 体 育教师 提高 课 进 行 队列 练 习 ,培 养学 生 的耐 受力 和意 志 可 以让 “ 课 课练 ”的 内容为 主教 材 的教 学 堂 运动 负荷 、 学生运 动 的量和 强度 ,增 强 力 ,从而 用 纪律来 约束 自己 ;针对 学生 存 提 供辅 助 性 、诱导 性练 习 ,如快 速 跑教 学 学 生体 能素 质 的有 力法 宝 。身体 素质 “ 课 在 的体 能弱 项 ,弄清 楚学 生整 体身 体素 质 时 ,就可 以将 “ 课 课练 ”的 内容安 排后 蹬
中小学生体育课堂现状文献研究综述(精选合集)
中小学生体育课堂现状文献研究综述(精选合集)第一篇:中小学生体育课堂现状文献研究综述中小学生体育课堂现状文献研究综述摘要: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选择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他们活泼爱动,很喜欢体育课,乐意参加体育活动。
中小学体育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为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你全身心地投入到某一项活动中去。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体育课堂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关键词:体育课堂现状管理一、当前体育课堂教学现代教育中经常听到一个词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小学就开始强调,但是没有多少个是真正全面发展,才会发展到现在每年都要学生进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
新时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等指导思想的提出,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在小学校园里,体育课一个星期大概有两三节,一上课就做准备运动,跑步一圈,然后粗略地教一些体育技能,而大多时间,体育老师让学生们自由活动,由此就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安全问题,体育兴趣问题,体育素养问题,等等。
在中学体育课就是为了奔着升学考试进行的,完全忽略了体育课堂的真正意义。
体育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存在着重运动技能教学,忽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教学上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增强体质为目的,忽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锻炼习惯的培养;重视少数尖子生的选拔和培养,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忽视终身体育的功能,学生学习了大量的运动技术,可是对他们未来的生活第 1 / 7 页和工作并无多大的作用,离开学校后依然两手空空。
1在我初三时期,每天下午都要准时进行考试项目训练,马不停蹄,只为了中考体育成绩能过关。
在体育课上,由于多数项目满分而只有一项仰卧起坐不及格,老师并没有教会我技巧,便罚我跑操场。
对我国体育课程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对我国体育课程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作者:黄春燕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7年第01期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1-000-01摘要本文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查阅我国近年来体育课程的基本问题,专业设置等相关资料,采用文献分析法,进行文献综述,总结了研究的概况和现状,比较分析出我国现存的问题,为我国现行体育课程的更好设置和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改革体育课程设置在我国教育飞速发展的进程中,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尽管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却相对落后,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随着“终身体育”“健康第一”教育思想和“育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日益深入,特别是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导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
本文对近年来中文类体育期刊上关于国内体育课程的基本问题、设置等比较进行综述,提出存在问题和建议,并对我国的体育课程进行反思。
为课程设置,更加合理化、科学化提供参考。
作为一个复杂的概念,是指在学校一定的教育阶段内,特定的体育课程促进教育阶段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技术技能和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标准。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体育课程的现状、改革和课程设置。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关键词“体育课程”收集和查阅了相关论文,期刊,对已有研究成果中的“体育课程”、“课程思想”、“体育课程改革”以及研究任务等问题进行整理与分析,科学地吸纳了体育课程理论的思维观和方法论。
2.文献分布。
通过查阅,关于体育课程相关的理论及研究年份较早且更多的停留在高等院校上,而在近几年的在中小学校相对较少。
二、体育课程体制存在的问题(一)我国的教育体制“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受国家教育计划体制的影响,实施的是指令性计划,如高等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由教育部统一下发[1]。
我国体制的灵活性较小,不宜培养各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体育教育人才。
农村中小学体育存在问题的文献综述
农村中小学体育存在问题的文献综述秦良摘要:为了解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农村中小学体育的教学发展、学校课余体育活动开展情况、课余体育训练状况以及学校体育资源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地分析。
认为农村中小学体育特别是经济较落后的地区还处在一个比较落后的阶段,低于全国同类地区的发展水平。
在实际运作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学校体育教学发展滞后,早操、课间操开展情况与学生每天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情况不是很良好,课余训练开展率较低,学校的器材、教师、资金匮乏。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体育;学校体育;问题第一章前言中国的体育事业正飞速的发展着。
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体育等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我国的体育主要分为:大众健身体育(全民体育)、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建立合理的体育管理制度必须从这三方面入手。
学校体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与实践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程度深浅不一,对学校体育的本质观、目的观、价值观和质量观的认识,目前仍还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
农村学校体育的实施,由于条件的限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
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小学主要分布在县城及乡村学校,发展城镇和农村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工作的重点。
农村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发展对加快我国小康社会的进程,实现城乡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而目前事实恰恰相反,因此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来发现目前农村中小学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主题部分1 学校体育教学吴昊、曲宗湖调查表明西部地区农村学校体育课平均开课率83.95%,说明西部农村学校体育较以前有较大改善,但仍有16%的学校没有开设体育课,与保证学生人人享有体育的目标存有一定的距离,学校体育教学发展滞后的现状不容忽视。
小学体育课外作业研究文献综述
小学体育课外作业研究文献综述
本文献综述对小学生体育课外作业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首先,研究指出小学生需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促进身心健康。
然而,由于学校体育课程时间有限,加上平时繁忙的研究任务,让学生在课外进行一些适当的体育活动也是有必要的。
其次,研究显示,小学生适当的体育课外作业对他们的研究成绩和身体素质的提升都有积极的影响。
体育课外作业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同时也有助于他们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体育课外作业应该是适当的,过多或者过于负重的体育作业反而可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最后,研究中提到了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的作业支持。
家庭应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体育活动,同时可以提供一些适当的指导;学校方面可以在体育作业的内容和安排上给予学生一些灵活性,还应该加强与家庭和社会的合作,让体育课外作业变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共同推进的项目。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课外作业的研究尚有待深入,但是现有研究表明,适当的体育课外作业可以对小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注意体育课外作业的安排和内容,不要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体育文献综述 (1)分析
文献综述题目体育文献综述学生姓名米光明专业班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13级1班学号************ 院(系)体育学院指导教师李展(讲师)完成时间2016年5月体育文献综述摘要: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
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
[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
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
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比之下,体育实践课由于它具有群体性、竞争性、艰苦性、娱乐性、释放性、外显性等特点,故可以看成它是个社会活动的缩影,或者说是社会活动模拟游戏化,人们沉浸在体育实践课活动中,会感受到丰富多变的刺激,也会体验到几乎和社会活动完全相同的精神磨难与心理冲突。
所以,它更易于有效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与心理健康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身体活动的过程中主动加强主体的参与性,并充分地体验、领悟、内化,然后附诸实践直接接受实践的检验”。
基于CNKI的中小学体育“课课练”文献综述研究
2018年(第8卷)第03期学校体育学①作者简介:徐庆涛(1991—),男,汉族,山东聊城人,硕士,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DOI:10.16655/ki.2095-2813.2018.03.084基于CNKI的中小学体育“课课练”文献综述研究①徐庆涛 于志明 宋志巍(东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 浙江嘉兴 314000)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分析了1980年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课课练”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现状。
分析后得知,在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课课练”经历了摸索、衰落、全面发展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也多集中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毛振明教授也曾指出“课课练”在发展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范畴下我们应该推进安全高效、形式多样的“课课练”。
关键词:课课练 身体素质 中小学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c)-0084-021 体育“课课练”概念界定及文献变化趋势“课课练”未曾出现在美国的体育课中,也未曾出现在日本的体育课中,德国的体育课里没见过“课课练”,当然,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其他国家的体育课里也都没有,只有我们中国提出了“课课练”,为什么?毛振明教授认为:中国青少年的体质面临着比上述国家更加严峻的问题,中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还会遇到更多的青少年发展问题,我们的“中国梦想”更需要身心健康和体魄强健的一代青少年来实现。
因此,我们需要“课课练”。
“课课练”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但许多基层工作者用实践的方式证明:“课课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因此,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必要增加“课课练”这一时段。
1.1 体育“课课练”概念界定20世纪80年代颁布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最早出现了“课课练”一词:在体育课上对于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行之有效的简易教材要争取每节课都进行练习。
我国儿童体育培训研究综述——基于CNKI文本分析
我国儿童体育培训研究综述——基于CNKI 文本分析作者:王倩来源:《青少年体育》 2014年第11期王倩(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北京100084)收稿日期:2013-09-30作者简介:王倩(1991 ~),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体育经济与产业。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人们对体育消费观念的转变,儿童体育培训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
体育培训也是一种教育,是与常规的学校体育相对应的一种教育形式,是侧重于满足人们的素质、技能、文化兴趣以及某一方面特殊需要的教育形式。
在如今学校体育教育不能够发挥较好功能的时候,体育培训对儿童的教育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儿童体育培训的历史概况早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儿童体育培训体系,主要包括业余体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其实质是为了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为竞技体育服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的体育体制也进行了改革,除了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之外,由于考虑到近些年来我国儿童体质状况的下降,国家体育总局决定从2000年起利用公益彩票的收入,先后在全国各地创办了许多少儿体育培训机构,目的是吸引所在周边区域更多儿童参加体育活动,实现由体育课程向课外活动延伸,促进体育课内外一体化进程,增强儿童体质,培养儿童体育兴趣、爱好和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自此,民间资本也不断大量进入儿童体育培训市场,为市场注入了很大活力。
本文所研究的儿童体育培训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后这种以培养儿童体育兴趣为主的培训机构。
2 对43 篇论文的数据分析2.1 论文发表的年份和数量从图1 来看,对儿童体育培训的研究起步比较晚,2005 年才开始有第1 篇研究,从2009 年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10 年之后的研究,呈现出一片蔚然之势,可见少儿体育培训在近几年来广为人们所关注。
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刘扶民司长在 2007 年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各类以体育技能培训为主的培训学校和培训班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体育培训市场初步形成。
体育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通用29篇)_2
体育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通用29篇)中学体育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实际上,这也是新课标对于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出的一项全新要求,是时代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
我们甚至可以说,创新能力是当前推动中学体育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灵魂所在。
这就要求中学体育教师改变过去那种沉闷呆板的教学方式,使用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新观念通过新课堂更好地展现出来。
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就应该在对场地和器械功能的开发与利用方面进行一定的创新,要能够使得中学体育课堂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好体育器械和运动场地。
这件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凝聚了中学体育教师的聪明才智。
此外,中学体育教师还应该能够把枯燥乏味的体育课变得更为生动有趣,激发出学生参与到成功体育与快乐体育中去的乐趣。
中学体育教师还应该运用一些自制器材来丰富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内涵,活跃课堂氛围,加强引导,树立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充分挖掘教材,给予学生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空间,从而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方式来让师生一起分析解决问题,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多以鼓励作为回报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正确处理好创新精神与德育的关系,处理好教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从而让中学体育课堂在体育教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引导下,获得新生的力量与源泉。
体育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第2篇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1、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
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可视化分析
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可视化分析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化,体育教育在教育改革中也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体育课程作为我国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提升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两个可视化分析工具,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我国体育课程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一、研究背景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
在这一时期,我国教育界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反思,通过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和经验,逐渐开始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探索。
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研究方法本次综述的研究方法主要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这两个可视化分析工具。
首先,我们收集了从2000年到2021年在CNKI(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上发表的与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相关的论文。
然后,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对这些文章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处理。
最后,我们对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归纳,以揭示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三、研究结果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研究结果:1.研究热点: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体育课程目标与评价、体育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体育教育政策与法规等。
2.研究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体育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体育课程改革在不同阶段和背景下的实施效果和影响因素。
此外,跨学科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研究者开始探索体育课程改革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等)的关系。
3.关键词分析: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我们发现“体育课程”、“体育教学”、“评价”、“改革”等是体育课程改革研究中的常见关键词。
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文献综述
科技资讯2017 NO.11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科 技 教 育200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通过对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资料室的搜索,对“中小学基础教育体育教学模式”的文献的整理和归纳,筛选出了体育界专家关于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研究的多部著作,如季浏教授的《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和罗玲教授的《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教学模式研究的一部分等,他们的研究对我国的中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同时通过中国知网、贵州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等,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高级检索。
由于个人能力有限,难免存在不足之处。
不难发现,关于中小学体育体育教学模式的博硕士论文、期刊等履见发表,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呈逐渐上升趋势。
1 相关概念的界定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它不同于英语、数学。
语文等学科的教学活动,它有着自身所固有的特殊性。
体育教学模式不仅要反映一般教学模式的普遍性,还要反映其自身的特殊性。
我国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探讨起步较晚,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
毛振明教授在《关于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一文中,从体育教学模式的兴起入手,对我国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阐述了体育教学模式的概念、基本属性、基本构造等,并结合十中体育教学模式说明体育教学模式在中小学中的可行性。
罗玲教授在《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将教学模式定义为:体育教学模式是教学系统、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思想和桥梁,它是在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学生能动的双边活动过程中的策略和方式。
在笔者看来,教学模式是按照一定教学原理设计出来的并在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为完成特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方式。
每种教学模式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对象、教学范围和适用条件,不同的教学模式有不同的应用条件和适用对象,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具体的对象、现实条件等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我国体育微课研究的现状分析——基于CNK(I2011~2016)的体育微课研究文献综述
2017.7~8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1前言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逐渐成熟,教育亦步入了“互联网+时代”。
课堂已不再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以互联网为传播基质,以满足人们随时随地获取知识需求为目标,以短小精练为主要特征的微型课程应运而生。
体育作为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学科,是否也适合利用微课进行教学?目前我国体育微课领域的研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体育微课将来发展前景如何……针对以上诸多疑问,本研究试从我国自2011年起在体育微课领域发表的学术文献入手,通过统计分析,以期清晰地了解我国体育微课领域研究的现状、特点、动态和趋势,为业内研究者提供参考。
2样本选取与研究方法样本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 2011~2016)中国基础教育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基础教育优秀博硕学位论文数据库。
在文献检索时确立两个关键词“体育”“微课”,检索范围设为“篇名”以此为条件进行“模糊”检索。
共检索到相关论文56篇,剔除无关文献,截止2016年4月20日,共得到与本研究相关期刊文献49篇,硕、博士论文0篇。
本研究采取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以各种文献外部特征为研究对象,从定量的角度对文献的发表的年份、数量、来源、作者、被引用和下载频次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类;以文献的研究内容为出发点,从定性的角度厘清体育微课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和发展趋势。
3体育微课研究的现状分析3.1定量分析3.1.1发文量统计表1呈现了2011~2016年(截止2016年4月20日)检索到所有体育微课相关的文献数量变化的过程,2011~2013年微课在我国已经展开研究,各学科的微课研我国体育微课研究的现状分析戴守慧(南京市伯乐中学,江苏南京210000)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已经引起许多专家学者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关注,并在各级各类范围开展微课的竞赛和评比活动。
体育微课研究近年来也迅速开展,本文对我国自2011年起在体育微课领域发表的学术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更清晰地剖析我国体育微课领域研究的现状、特点、动态和趋势,为业内研究者提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CNKI的中小学体育“课课练”文献综述研究作者:徐庆涛于志明宋志巍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第03期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分析了1980年以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课课练”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现状。
分析后得知,在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课课练”经历了摸索、衰落、全面发展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也多集中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毛振明教授也曾指出“课课练”在发展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范畴下我们应该推进安全高效、形式多样的“课课练”。
关键词:课课练身体素质中小学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c)-0084-021 体育“课课练”概念界定及文献变化趋势“课课练”未曾出现在美国的体育课中,也未曾出现在日本的体育课中,德国的体育课里没见过“课课练”,当然,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其他国家的体育课里也都没有,只有我们中国提出了“课课练”,为什么?毛振明教授认为:中国青少年的体质面临着比上述国家更加严峻的问题,中国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还会遇到更多的青少年发展问题,我们的“中国梦想”更需要身心健康和体魄强健的一代青少年来实现。
因此,我们需要“课课练”。
“课课练”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虽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但许多基层工作者用实践的方式证明:“课课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因此,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必要增加“课课练”这一时段。
1.1 体育“课课练”概念界定20世纪80年代颁布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最早出现了“课课练”一词:在体育课上对于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行之有效的简易教材要争取每节课都进行练习。
吴键(2010)提出的“课课练”是指在体育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学生在这段时间里进行专门的身体素质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不仅可以针对多个素质的训练,也可以进行单一素质的训练。
毛振明(2012)认为“课课练”应当是在每节体育课中,学生都要进行一定时间和强度的身体素质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应注意这些练习的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
马成亮、工文清(1997)对“课课练”的理解是在体育课堂的特定时间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的特殊的训练。
廖申生、熊利曾(1985)认为“课课练”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一种练习方式,这种练习方式和体育课的主要教材相结合,进而共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苏祝捷、党林秀(2011)认为“课课练”单纯从文字上可以解释为体育课堂上为了提高学生某个方面的素质而进行的身体练习形式。
武继国、马晓凤(2006)认为“课课练”是对主教材的一种补充形式,是为了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而进行身体素质练习的一种手段。
从以上几种观点来看,虽然对“课课练”的定义各不相同,但以上观点对“课课练”都有着一种共同的认识:“课课练”是在体育课堂中进行的一种身体素质的练习形式,它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因此,笔者根据体育与健康新课标理念,认为体育课堂中的“课课练”可以理解为:在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针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实际水平,结合体育课的主要教材以及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合理有序地安排一些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内容,进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1.2 体育“课课练”文献变化趋势通过在中国知网上以“课课练”并含“体育”为主题进行文献检索,共检索到期刊文献184篇,从1981—2010年期间关于研究“课课练”的文章数量非常少,2010—2015年间关于“课课练”相关方面研究的文章数量出现了连续性的快速增长。
由此可见,在学生身体素质急剧下降的今天,“课课练”已经引起了研究工作者们的高度重视。
“课课练”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在2010年以前,“课课练”并没有得到广泛重视,而在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出台后,“课课练”重新被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大量实践,在青少年身体素质急剧下降的今天,体育课对学生体质影响不佳的形势下,在体育课上对学生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身体练习是十分重要的。
2 体育“课课练”相关理论研究2.1 体育“课课练”内容研究俞诚士、周志俊(1981)在《对“课课练”中发展身体素质的安排和效果的初步探讨》中提出,“课课练”在内容选择上要依据体育课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的具体任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实际水平来确定,“课课练”在具体的安排上要与主教材相结合,充分考虑场地、器材、天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尚桂琴(1984)认为身体素质在训练中存在专项的区别,因此,她将“课课练”的内容分成了两种类型:一般素质练习和专项素质练习。
一般素质的练习内容可以和主教材相互结合,专项素质的练习,常常作为主要教材的辅助性练习进行安排。
刘东才、崔世民(1982)在《“课课练”内容和效果的研究报告》中依据“课课练”对主教材的作用效果不同,将“课课练”内容分为了以下三种类型:专门性练习、补充性练习、辅助性练习。
高明(2010)在《中学体育“课课练”浅议》中提出“课课练”的内容在安排上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协调等进行训练,此外,在专项课的训练中,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
毛振明(2011)在《论当前体育课改形势下的“课课练”回归》中,结合体育课的锻炼目的,从锻炼的具体指向的角度出发,提出“课课练”内容实质上是促进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具体练习,在安排这些练习时应注意练习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从“课课练”内容的研究成果而言,无论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是现在,无论是学校体育界的学者、专家还是一线的体育教师都普遍认为体育课堂中“课课练”的主要内容即为发展学生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灵敏的练习内容,“课课练”在具体内容的选择上,常常和主要教材相互作用,在促进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同时,注重学生体能素质的提高。
2.2 体育“课课练”时间比例相关研究毛振明(2011)在《论当前体育课改形势下的“课课练”回归》中提出,在一节体育课中“课课练”所占的时间比重不能超过整节体育课的1/4。
吴健(2011)在《归去来兮身体素质“课课练”》则提出这样的观点:“课课练”在练习的时间方面应控制在5~10min之间,在练习的过程中心率应保持在130~150次/min之间这样一个控制范围。
苏祝捷、党林秀的观点是,在一节40min的体育课中,“课课练”的安排时间应为5~8min。
万立江(2011)则认为“课课练”是体育课的一部分,在体育课的结束部分进行练习最为合适,因此,我们应该延长体育课结束部分的练习时间。
俞诚士、周志俊(1981)则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课的主要目的和教材特点的因素,提出由于“课课练”对主要教材产生的效果不同,因此在时间的安排上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崔世民、刘东才(1982)为了验证“课课练”时间分配的合理性,进行了一组教学实验,证实了“课课练”的时间分配在5~8min为宜。
梁定邦、工文清(1994)通过跟踪研究的方法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由于“课课练”内容、生理负荷与主要教材的内容及生理负荷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课课练”在时间分配上不宜过长。
在“课课练”时间安排的研究方面,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课课练”时间分配的比重方面,无论是体育界的专家、学者,还是一线的体育教师都普遍认为时间应控制在10min以内。
但是,在体育课上的哪一时间段进行“课课练”存在差异,有的认为“课课练”应该安排在准备部分和基本部分之间进行练习,有的则认为在体育课的结束部分进行练习,或者穿插在主要教材中进行练习。
笔者认为,“课课练”在体育课上的哪个时间段进行练习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形式和要求,在时间段的安排上应考虑到学生情况、教材特点、场地器材等因素的影响。
3 体育“课课练”相关实践研究从“课课练”的实践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主要是对于体育课堂中“课课练”教学实验的研究与分析,研究的目的多指向于“课课练”对学生身体素质干预的效果。
李志洪(1987)在《对身体素质“课课练”的实验探讨》一文中,通过在每节课(一周两节体育课,实验周期为12周)安排10min的“课课练”,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体育课堂中安排一定时间的“课课练”,并且长期坚持下去,对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增强教学效果是十分有利的。
董诗政、黄李明(1981)对初中生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课课练”教学实验,得出了如下结论: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在青少年身体素质敏感期内进行专门的“课课练”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主要素质的提高,而且对于其他素质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工文清在8年的跟踪研究中,也证实了“课课练”对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
“课课练”的实践研究成果充分证明了“课课练”在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从目前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来看,虽然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予以干预,但效果并不明显,仅仅是保证运动的场地和时间还是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在对学校体育政策层面的干预时,不要忽视实际和细节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干预。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必要增加“课课练”这一时段,这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4 结语(1)“课课练”存在于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堂中,“课课练”从兴起,衰退再到现在再次被基层体育工作者推崇。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广大体育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均促进了中小学体育“课课练”的开展。
(2)在体育教学中,应该结合所教的具体内容、场地器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有序地开展内容简单、科学高效、形式有趣的“课课练”。
(3)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体质的不断提高越来越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课课练”也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教学工作认识的提高而完善和发展。
参考文献[1] 冯晓玲.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2] 吴健.归去来兮身体素质“课课练”[J].中国学校体育,2010(8):23-24.[3] 毛振明.在体育课中如何有效地锻炼学生身体(上)——论当前体育课改形势下的“课课练”回归[J].体育教学,2011(1):24-27.[4] 万立江.“课课练”为学校体育教学提供了新思路[J].中国学校体育,201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