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下老年群体满意度研究——基于苏南地区医养
医养结合背景下城乡社区老年健康管理服务供给及效果研究来自“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的证据
医养结合背景下城乡社区老年健康管理服务供给及效果研究来自“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的证据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口的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医养结合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医养结合背景下,城乡社区老年健康管理服务供给及其效果,并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研究将重点关注城乡社区老年健康管理服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评估医养结合策略的实施效果,为优化老年健康管理服务提供政策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梳理国内外关于老年健康管理服务供给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明确医养结合的概念、内涵及其在中国的实践情况。
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的数据,分析城乡社区老年健康管理服务的供给现状,包括服务类型、覆盖范围、服务质量等方面。
本文将深入探究城乡社区老年健康管理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包括政策环境、经济条件、社会支持、服务需求等因素。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揭示城乡社区老年健康管理服务供给的问题和瓶颈,为改进服务提供思路。
本文将评估医养结合策略在城乡社区老年健康管理服务中的实施效果,包括服务满意度、健康状况改善、生活质量提升等方面。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不同服务模式下的实施效果,为优化老年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实证支持。
本文的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政府和社会各界全面了解城乡社区老年健康管理服务供给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还将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人口的健康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医养结合的背景下,城乡社区老年健康管理服务的供给及其效果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探讨,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在医养结合模式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医养结合是一种将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该模式旨在通过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养老服务。
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态度及需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完善研究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完善研究作者:刘泉圣韩小威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23期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口数量激增,科学合理的养老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目前,“医养分离”问题给老年人带来了许多不便和困扰。
在此背景下,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积极寻求对策,在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的过程中,提出了名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新模式。
本文研究和探讨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首先揭示了该服务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对该服务模式的政策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我国将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
政府在解决医疗和养老问题上发挥着主导作用。
但是,由于养老问题在市场与社会组织的关系中还不够健全,医疗保险与养老保险的结合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何解决医疗与卫生相结合的问题,有效地结合现代医疗服务技术与养老保障模式,实现“有病治疗无病安养”的养老保障模式,已成为一个政府决策部门和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我国医养结合服务提供模式存在的问题医疗与护理相结合,探索并成为解决老龄人口社会照顾问题的新途径,有效解决了失能和半失能老人面临的困难、昂贵的医疗问题。
但是,这种养老的模式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医养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养老、医疗事业的发展主要是根据部门规章和政策文件进行的。
根据现行政策,医院没有资格设立养老床。
如果医院设置养老床,他们将处于合法性和非法性的边缘。
另一方面,未经政策许可,他们将被限制获得医疗保险报销,同时手术风险性大大增加。
同样,关于养老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的资格和法律和条例也不够完善。
(二)医养结合的长效筹资机制尚未建立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传统的老年护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拥有相对稳定的融资来源。
对于这两种服务的结合,存在资金缺口,严重影响了服务模式的建立和发展。
即使政策中规定了融资模式,当前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制度联动,实际运作和融资风险方面也将遇到挑战,也会对医疗整合的融资模式产生负面影响。
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满意度研究
二、评价方法
1、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通过对老年人及其家属进行问卷调查,了 解他们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和能力的评价。问卷调查应包括服务质量 和服务能力两个方面的问题,并采用匿名方式进行。
2、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是指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进行实地了解,评估其服务质量和能力。 实地考察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包括查看医疗和养老设备、药品管理、护理人员的 工作情况等方面。
4、合理定价与透明收费:建立合理的定价机制,确保服务费用与机构提供 的服务质量相匹配。同时,保持费用结构的透明度,让老年人及其家庭明明白白 消费。
5、强化与家属的沟通:定期与家属沟通,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和家属的期望, 共同参与养老服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提高老年人和家属的满意度。
6、完善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反馈渠道,鼓励老年人及其家属对服务质量 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及时处理反馈意见,持续改进服务质量。
一、评价标准
1、服务质量
Hale Waihona Puke 服务质量是衡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核心指标,包括医疗水平和养老服务水 平两个方面。医疗水平应包括医生的医术、医疗设备、药品管理等方面;养老服 务水平应包括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服务态度、居住环境等方面。
2、服务能力
服务能力是指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能力,包括服务范围、 服务数量、服务人员等方面。服务范围应涵盖老年人的医疗和养老需求;服务数 量应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服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结论方面,中美两国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各有优缺点。中国养老机构医 养结合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内容丰富,但人员素质和监管机制仍有待提高。美国 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经验丰富,人员素质较高,但费用较高,服务覆盖面相对 较小。两国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医养结合服务。
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医疗服务的优化与创新
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医疗服务的优化与创新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多,老年医疗服务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医养结合模式应运而生。
医养结合模式是将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有效结合起来,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探讨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医疗服务的优化与创新。
一、医养结合模式的理念与特点医养结合模式是一种以老年人需求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旨在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保健、照护等全方位服务。
其主要特点包括:1. 以老年人为中心:医养结合模式注重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中心,为老年人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和幸福。
2. 整合资源:医养结合模式整合医疗、康复、养老、社会服务等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服务闭环。
3. 多元化服务:医养结合模式提供包括医疗、养老、康复、保健、心理辅导等多种服务,满足老年人全面的需求。
4. 综合性管理:医养结合模式采用综合性管理模式,实现医疗、康复、护理、养老等服务的全面管理和协调。
二、老年医疗服务的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老年医疗服务存在以下问题:1. 医疗服务不足: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以医院为中心,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导致医疗服务供给不足。
2. 养老服务不完善:养老服务形式单一,缺乏多样化的选择,无法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
3. 医养分离: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互独立,信息不畅通,导致老年人享受不到全面的服务。
4. 服务质量不高:部分地区的老年医疗服务水平较低,服务质量不高,老年人的满意度较低。
5. 专业医疗团队不足:部分地区缺乏专业、高效的老年医疗团队,无法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三、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医疗服务的优化与创新为了解决现有老年医疗服务存在的问题,推动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医疗服务的优化与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加强医养结合模式的建设:完善医养结合模式的支持和运行机制,推动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
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融合的模式研究
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融合的模式研究医养结合与康养旅居的创新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加强合作交流和提高服务质量,可以进一步推动医养结合与康养旅居的发展,为老年人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和养老服务,促进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医养结合与康养旅居的创新发展研究目的在于推动养老服务模式的转型升级,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该领域的创新发展,可以为养老服务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为构建健康、幸福的老龄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医养结合和康养旅居需要具备医疗、护理、康复等各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但目前这方面的人才供给仍然不足。
跨部门协作和团队合作的人才也是医养结合和康养旅居发展面临的挑战。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医养结合与康养旅居创新发展发展方向(一)医养结合的创新发展方向1、推动医养结合政策的完善和落地实施:在医养结合的创新发展中,政策的完善和落地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加大对医养结合政策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明确医养结合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具体措施,为医养结合的创新提供制度保障。
2、加强医养结合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医养结合的创新离不开科技的支持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提升医养结合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开展相关专业培训,培养一批具有医养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满足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增长。
3、搭建医养结合的交流平台和示范基地:为了促进医养结合的创新发展,需要搭建起医、养、康各方之间的交流平台,提升各方的沟通合作和共享资源的能力。
同时,可以在一些地区建设医养结合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和推广先进的医养结合模式,带动全国范围内的创新发展。
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研究
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研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成为了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模式。
在这一模式下,医疗与养老需要得到有效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
当前我国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为了提高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1. 服务形式多样,但服务质量不一目前,我国的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包括医疗护理、健康管理、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多种形式。
但在实际服务过程中,由于医疗资源不足、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导致了服务质量的较大差异。
一些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中心的医养结合服务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 养老需求多样化,服务内容不足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目前的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存在着服务内容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医疗服务偏重,而养老服务不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社交需求等方面的服务也不够完善。
3. 医养结合模式尚不够完善医养结合模式是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相互融合的模式,其核心是将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资源有机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和养老服务。
目前我国的医养结合模式尚不够完善,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的协同合作还有待加强,医护人员和养老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转岗机制也尚不够完备,影响了医养结合服务的综合性和专业性。
1. 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为了提高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首先需要完善服务体系。
具体包括优化医养结合服务网点布局,加强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等方面。
还应当建立养老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督和评估。
2. 加强专业培训,提升服务水平为了提高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需要加强医护人员和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其专业水平和服务水平。
可以通过开展培训课程、组织专业交流活动等方式,提高医护人员和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意识,从而提高医养结合服务的专业性和综合性。
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研究
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医养结合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服务模式,在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的同时,提供医疗服务支持,保证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旨在探讨医养结合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研究。
一、医养结合的概念医养结合是指在养老服务的基础上,增加医疗服务,实现医疗与养老的有机融合,提供全面的健康服务。
医养结合的目的在于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完整的养老服务,并在需要时及时提供医疗干预,防止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1. 生活照顾服务提供日常生活的照顾服务,包括洗漱、饮食、穿衣、家居清洁等。
2. 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健康问题的咨询服务,包括定期体检、健康指导、疫苗接种、常见病预防及治疗等。
提供康复护理服务,如病后恢复、疾病后遗症治疗等。
4. 心理支持服务提供心理支持服务,如心理咨询、情感疏导、社交活动等。
5. 医疗服务提供医疗服务支持,如门诊挂号、药品配送、医疗护理等。
1. 服务质量的理论基础服务质量是指顾客对服务提供者所提供服务总的个体或组合的总体评价,包括服务的可靠性、响应能力、保证、同情心、可信度等维度。
2. 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1) 服务便利性包括服务时间、服务地点、交通便利性等。
(2) 服务态度包括服务人员的亲善性、关注性、耐心性等。
包括服务流程、操作规范、服务标准等。
包括病情治疗效果、康复恢复效果等。
包括服务设施、医疗设备、专业人员等是否符合标准。
3. 提高服务质量的对策(1)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提高服务水平。
(3) 强化信息化建设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4) 加强服务宣传积极宣传医养结合服务的特点和优势,提高服务认知度和信任度。
四、结论不断提高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质量,是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的重要保障。
为了实现服务质量的提高,需要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完善服务规范、强化信息化建设、加强服务宣传等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年人得到更好的服务保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基于ACSI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满意度路径分析
基于ACSI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满意度路径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满意度是衡量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ACSI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满意度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通过对ACSI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满意度的路径分析,可以深入探讨影响老年人满意度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的满意度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何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基于ACSI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满意度的路径分析,探讨影响老年人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为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 分析ACSI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在老年人满意度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为路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2. 确定老年人满意度的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以便量化评估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服务的满意程度;3. 建立路径分析模型,探讨各个评价指标对老年人满意度的影响路径和关联程度;4. 通过路径分析结果分析,找出影响老年人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为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建议和策略。
1.3 研究意义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ACSI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作为新型养老模式,具有综合性、个性化、专业化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老年人的青睐。
对ACSI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满意度进行研究,有助于探讨如何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通过深入研究老年人满意度的评价指标和路径分析模型,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老年人对ACSI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感受和需求,为养老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政策建议。
通过探讨影响老年人满意度的因素,可以帮助养老机构更好地优化管理和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舒适、方便、贴心的养老服务。
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机构成为了重要的社会服务领域。
在这种背景下,医养结合模式逐渐兴起,引起了广泛关注。
医养结合模式将医疗和养老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医疗和护理服务,帮助他们延缓衰老、保持身体健康。
然而,如何评价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却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评价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方法和工具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估和判断。
针对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机构,其服务质量评价应该包括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两个方面。
在医疗服务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首先,评估医疗设施的配备情况,包括医疗设备、药品和医护人员的数量和水平。
其次,评估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包括常规体检、疾病诊治和康复护理等。
此外,还可以评估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态度,包括医生的经验和技术水平、护士的沟通和照顾能力等。
在养老服务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首先,评估养老机构的环境和设施,包括住宿条件、活动场所和救护设备等。
其次,评估养老服务的内容和质量,包括饮食营养、日常护理和社交活动等。
此外,还可以评估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态度,包括护工的礼貌和责任心、护士的照顾和安抚能力等。
为了实现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评价,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方法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老年人和家属对服务质量的感受和意见,如是否满意、是否有改进的建议等。
定量方法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和指标进行分析,如人员配备比例、入住率、投诉率等。
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借鉴其他领域的服务质量评价经验,如餐饮行业、旅游行业等。
同时,还可以采用一些新兴的评价工具,如口碑评价、社交媒体分析等。
在进行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时,应注重老年人的需求和感受,以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为目标。
此外,还应加强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机构管理和监督,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服务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医养融合型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群生命质量
医养融合型养老模式能够提供老年人所需的医疗和健康管理服务,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生 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减轻社会负担
通过将医疗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医养融合型养老模式能够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减轻社会 负担。
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医养融合型养老模式的实施能够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度和尊 重度,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推进养老服务的模式创新,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群的不 同需求。
养老服务的发展
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投入,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 展。
老年人群健康管理的加强与改进
健康管理的加强
通过健康教育、健康检查、健康咨询等方式,加强老年人群 的健康管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医养融合型养老模式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医养融合型养老模式起源于欧美 等发达国家,近年来在中国逐渐 得到重视和实践。
发展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 ,医养融合型养老模式在中国得 到了快速发展,国家政策也在积 极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02
CATALOGUE
医养融合型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群生命质量 的评估
生命质量评估的方法与工具
贵等问题。
医养融合型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群生命质量的前景展望
健康促进 科技创新 政策支持 社会参与
在医养融合型养老模式下,未来可以通过加强健康促进和教育 ,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改善医养融合型 养老模式下的医疗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医养融合型养老 模式下老年人群 生命质量
汇报人: 日期:
基于ACSI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满意度路径分析
基于ACSI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满意度路径分析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正在经历着转型升级的过程,养老服务机构的类型也在不断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基于ACSI(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已逐渐成为主流。
在这种背景下,了解老年人对此类养老机构的满意度,并分析影响老年人满意度的路径因素,对于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ACSI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是指医疗护理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机构,通过提供综合性的医护服务和养老关怀,能够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需求。
在这样的养老机构中,老年人可以获得定制化的医疗和生活服务,以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老年人满意度是评价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份满意度高的老年人意味着该养老机构在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环境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绩。
了解老年人对ACSI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满意度及其影响路径,可以为养老服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老年人满意度与ACSI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密切相关。
服务质量包括医疗护理质量和养老关怀质量两个方面。
在医疗护理质量方面,老年人关心的是医生护士的专业水平、医疗设备的先进程度和医疗流程的便捷性。
如果医疗护理质量不过关,老年人会对养老机构产生不满意的情绪。
而在养老关怀质量方面,老年人更加看重的是生活照料、饮食营养和心理关怀等方面的服务。
如果养老机构在这些方面做得不够好,同样会影响老年人的满意度。
人文关怀和服务态度也是影响老年人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在ACSI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中,老年人不仅需要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更需要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
员工的服务态度、关怀情怀和对老年人的理解、尊重都对老年人的满意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果员工的服务态度不好,缺乏关怀和尊重,老年人会觉得被忽视和冷落,从而对养老机构的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
养老机构的环境设施和管理运营也是影响老年人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下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研究
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下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研究【摘要】目的: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模式,旨在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借鉴。
方法:纳入88例老年人,对照组和医养组分别行常规养老护理和“四位一体”医养结合护理模式。
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医养结合组健康状况、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医养结合背景下的“四位一体”模式有利于改善老年人健康,但仍需不断改进。
【关键词】老年人;老龄化;医养结合;养老;健康管理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3.67亿,60岁以上老龄人口约为2.1亿,65岁以上老龄人口为1.37亿,占总人口10.1%。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患有两种以上慢性病老年人约占比50%。
表明我国老年人既需要生活照料,也需要医疗照护,这为我国养老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医护与养老分离的模式已不适用于我国现状[1]。
因此,医养结合模式应运而生。
医养结合是指社区和医院相结合,注重患者医疗照护的同时,也注重患者日常生活照料[2]。
本研究旨在探索有效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模式。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纳入某社区88例老年人。
采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字对其随机两组,对照组(44例)和医养组(44例)。
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3例、21例;平均年龄为(74.6±4.8)岁;医养组男女分别为22例、22例,平均年龄为(74.4±5.1)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施以常规健康管理,包括日常生活照料、精神心理及文化活动管理。
医养组施以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下的健康管理,主要包括:(1)医疗:老年人主要兵种包括心血管、呼吸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皮肤科、骨科、牙科等。
(2)养老:侧重老人衣、食、住、行、乐、学等专业养老服务。
(3)康复:为患病、失能、失智老人提供中医针灸、理疗、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传统和现代康复治疗,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必要的康复辅助器具服务。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
朱震宇;李放
【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
【年(卷),期】2018(038)023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群体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满意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江苏省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四市400名老年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老年群体的反馈满意度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目前老年群体整体较为满意,但模式与地区间存在一定偏差;其满意度主要受家庭养老资源供给、医疗费用报销、接受方医疗资源的输出成本与获得收益及地区间的差异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影响老年群体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满意度因素众多,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提高老年群体满意度: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合理配置\"养\"与\"医\"的位置关系;发展医养结合同时重视传统家庭养老.
【总页数】5页(P5839-5843)
【作者】朱震宇;李放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
【相关文献】
1.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下老年群体满意度研究——基于苏南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调查问卷 [J], 闫晓丽;朱震宇
2."四措并举"提高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满意度 [J], 苏珂
3.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满意度研究
——基于消费者剩余理论 [J], 王巍;曹华翠
4.武汉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系统权变理论的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 [J], 汪超;唐佳忆;唐尚锋
5.1389名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 支梦佳;季佳林;胡琳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解析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解析
臧少敏
【期刊名称】《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12)002
【摘要】从2013年国发35号文件首次提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以来,医养结合愈演愈热.在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及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再次提出要“推进医养结合”.为了深入践行医养结合,为老年人谋福祉,我们有必要对医养结合模式进行深入解析,正确理解其内涵及实现形式.
【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臧少敏
【作者单位】北京信敏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3.6
【相关文献】
1.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下老年群体满意度研究——基于苏南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调查问卷 [J], 闫晓丽;朱震宇
2.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 [J], 张花琼
3.医养结合集中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J], 田祥
4.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对居家养老生命质量、心理及高血压控制的影响评价 [J], 邓明霞;孙彩虹
5.社会工作在"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下的运用 [J], 张尼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扎根理论的老年群体智慧医养模式采纳逻辑及政策助推路径
基于扎根理论的老年群体智慧医养模式采纳逻辑及政策助推路径尤芮可;张平;吕奇慧【期刊名称】《辽宁经济》【年(卷),期】2022()10【摘要】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兴业态,智慧医养模式被认为是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
因此,探究老年群体智慧医养模式的采纳逻辑对推进其完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沈阳市作为案例区,通过一对一深度访谈的方式,借助扎根理论,对24位老年人进行访谈并对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探究老年群体智慧医养模式采纳的影响因素。
结果发现,个体感知基础、家庭关系情境、社交舆论情境、产业发展情境、政策制度情境五个主范畴对模式采纳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其中,个体感知基础发挥基础性决定作用,其余四者为调节作用,但具体影响发挥路径并不一致。
在此基础上,总结老年群体智慧医养模式采纳的“感知—情境—决策”模型,深入解析模式采纳行为的内在逻辑。
最后,从引导式路径、自觉式路径、助推式路径三个层面提出政策调控建议。
【总页数】8页(P73-80)【作者】尤芮可;张平;吕奇慧【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相关文献】1.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下老年群体满意度研究——基于苏南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调查问卷2.养老机构选址、规模及功能定位对医养结合模式选择的影响——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3.基于扎根理论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公私合作模式研究4.我国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实践逻辑与协同路径分析:基于“全国医养结合典型案例”的扎根理论研究5.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公私合作模式的影响因素——基于H市的扎根理论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健康老龄化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医养结合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养老服务模式。
本文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对医养结合进行研究。
医养结合是指将医疗和养老相结合,通过医疗手段来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这种模式的出现,旨在解决传统养老服务模式中医疗资源不足、服务粗放、照料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升养老服务的水平。
其次,医养结合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
在医养结合的模式下,老年人除了得到常规的护理服务外,还可以通过医生的指导和监护,得到更加精细化的照料。
例如,在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时,可以提供相应的医疗护理,为老年人制定合理的饮食、运动和用药计划,并进行日常管理。
此外,医养结合还可以提供专业的康复护理服务。
在老年人出现运动障碍、认知障碍或其他功能障碍时,可以通过康复治疗来帮助老年人恢复功能。
通过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等手段,可以恢复老年人的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然而,要实现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现有的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较少,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整合不够充分。
其次,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存在缺乏合作意愿和沟通渠道不畅的问题。
最后,医养结合服务的费用较高,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仍然承担不起。
综上所述,医养结合是一种有助于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效益的模式,它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专业、全面和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尽管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挑战,但相信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将会逐渐得到更好的推广和应用。
深入老年群体探究医养结合模式现状-南京中医药大学
第( 21 ) 期2015年7月22日深入老年群体“探究医养结合模式现状”----记2014级医疗保险第一团队暑期志愿实践活动我国现在正逐渐跨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使得一些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看护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
而现状却是——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家属负担。
在此情况下,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的“医养结合模式”,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
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级医疗保险一号团队就“南京市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模式的认知”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探究。
他们将主要对南京市鼓楼区、秦淮区以及栖霞区进行问卷调查。
2015年7月20日,小组成员来到明故宫一带,对南航社区,老年公寓以及周边居民小区和路上的老年群体发放了问卷。
在此,他们发现贫富差距是一个主要分歧点。
退休的知识分子对养老机构等侃侃而谈,他们会时常受到居委会和养老院的宣传,对医养结合模式有着一定的认知,对医养结合型养老院看重的主要是疾病的预防和护理水平。
然而,鳏寡废疾的老人对这种医养结合模式几乎一无所知,他们拿着很低的退休金,住在环境一般的养老机构中。
他们渴望住在具备医疗条件的养老院中,但是不菲的价格却让他们望而却步。
这些老年群体更注重的是养老院提供疾病治疗和大病康复的服务。
2015年7月21日,小组首先来到三山街的三山花园城,这里的老人们多数通过新闻媒体等听到过医养结合这个词,但是了解程度还不是很高。
他们更偏向于在家养老,因为养老院限制了一定的自由。
紧接着,小组成员向夫子庙一带的小区进行探究,在这里他们与几位聊天的爷爷们一起探讨了医养结合模式现状,老人为小组成员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也对于他们的调查给予支持和鼓励。
虽然问卷发放中总会有拒绝和冷漠,但是只要有人肯停留,那便是最大的肯定,小组成员依旧会斗志昂扬,绝不气馁。
基于ACSI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满意度路径分析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79现代养生 2020年2月第20卷第2、4期给予医务人员信息支持,将有利于医院工作创新,医疗事业变革思想的冲突化解的相关信息尽可能的提供给医院成员,在不断地探讨中产生创造性的方案,必要时还可以给予实践性的支持。
参考文献[1] Blake, R.R, &Mouton, The fifth achievement [J].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 1970, 6:413-42. [2] Black K A. Gender differences in adolescents' behavior during conflict resolution tasks with best friends[J]. Adolescence, 2000, 35(139):499—512.[3] 阳绿清. 某市护士人际冲突处理方式对工作绩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 衡阳: 南华大学, 2012.[4] 王昭. 事业单位组织冲突及其管理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4.[2020-01-02收稿]基于ACSI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满意度路径分析朱涵潇 张卫东摘要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作为医养结合的实践主体,其发展关乎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关乎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生活质量。
关注和了解老年人满意度的情况,对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引入ASCI 模型的思想理念,构建老年人满意度概念模型,以老年人满意度为核心,探讨主要路径关系,了解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 ACSI 模型;老年人满意度;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满意度路径分析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0)02-072-03Path analysis of elderly satisfaction degree of combined medical and nursing care institution for the aged based on ACSI Zhu Hanxiao,Zhang Weidong(Graduate Student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 063210,China)Abstract As the practice subje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nursing ca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nursing care institutions is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ension service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elderly who choose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nursing care institution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ay attention to and understand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and nursing institutions.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ASCI model, a conceptual model of elderly satisfaction was built. With the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as the core, the relationship of main paths was discussed, an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lderly satisfaction in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nursing care institutions were understood, so as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nursing care institutions.Key words ACSI model; Elderly satisfaction; Combination of medical and nursing institutions for the aged; Satisfaction path analysis截止到2018年,我国老龄人口位居世界排名之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下老年群体满意度研究——基于苏南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调查问卷闫晓丽 朱震宇(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摘 要】文章在老龄化的大背景下,通过对学者研究成果的分析,对医养结合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且通过对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四个市的实地调查,阐述了当地老年群体对医养结合服务的评价和满意度,发现医养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和建议,帮助政府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提出建议。
【关键词】医养结合;老年群体;满意度;对策建议一、医养结合的背景及研究现状(一)医养结合的背景及实施现状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8271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与日俱增,其中尤为凸显的是日常生活照料与医疗服务需求。
但目前我国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各成体系,互不衔接,老年人的需求得不到综合性的满足。
医养结合是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而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
目前国内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从类型上主要分为四种,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型、医院内设养老机构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议合作型以及上门服务模式型。
这四种模式是国内新兴的养老服务模式,每一种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对于完善养老体系有重要作用。
在最新政策方面也给予医养结合很大支持,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民发〔2016〕107号)中,对医养结合发展《规划》提出,统筹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资源布局,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
重点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增加养护型、医护型养老床位,提高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4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比例不低于30%。
(二)理论研究现状目前学者主要从社会学角度、经济学角度、人口学角度以及医疗卫生角度对医养结合进行分析,并且结合相应的技术路线采取实际调研,得出了老年群体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之高,与社会供给缺失之间不平衡的结论。
从社会学角度,基于公共产品理论,许彩虹,杨金侠,王章泽(2015)[1]提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是政府的工作职能之一,而居家养老和医疗卫生事业具有不完全的非竞争性和排他性,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具有私人和社会力量共同承担供给成本的特征。
因此,在提供养老服务这一公共产品时,要加大部门之间的合作力度,完善立法、筹资、管理与监督等环节,着重信息化和人才培养,力图缩小医、养工作的缝隙,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根据嵌入理论,张晓杰(2016)[2]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医养结合也可看做是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相互交换,根据社会交换理论,医疗机构具有输出医护人员和设备、促进健康文化的普及传播的重要功能,养老机构能够缓解床位难求,实现治疗与康复的无缝衔接等,因此,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有着大量彼此需要的、可供交换的资源,建立医养结合共同体是具有一定价值且完全可能的。
从经济学角度,张会梅 (2015)[3]利用标准偏好下和非标准偏好下的效用函数分析了医疗、养老保险的潜在市场,由此可以窥见城镇居民对医疗、养老的强烈需求,从而看到大力推行医养结合的必要性。
从人口方面分析,黄佳豪(2014)[4]认为在人口”六化”现象日趋严重的背景下,走”医养融合”之路成为中国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
耿爱生(2015)[5]也提出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可有效满足老年人对健康与养老的需求,并可降低老年人群的经济风险,且在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吁求、弥合医疗保障与养老保障间关系、服务的连续性与经济性上有突出优势。
二、样本的选择及其特征调查对象为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四个地区内60周岁以上并且正在享受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老年群体。
在选定的群体中大部分为半失能、失能的老年人,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抽取。
调查问卷根据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型、医院内设养老机构型、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协议合作型、上门服务型四个模式分别进行了不同的设计,每种模式为100份。
问卷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四地共发放400份,收回问卷400份,其中剔除掉因部分问题无法作答、逻辑错误等原因造成的无效问卷3份,有效问卷共397份,有效回收率为99.25%。
文章基于此数据结果进行分析。
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性别比例上,其中男性老年人有192人,占48.36%,女性老年人有205人,占51.63%,基本上遵循男女比为1:1的原则选取。
其次在年龄上,在各个年龄阶段都选取了一部分老年人进行了调查,但是考虑到老年人身体条件,大部分的老年人都在70—89岁之间,约有268人。
三、老年群体对医养结合服务的评价和满意度在老年群体的满意度方面,主要调查了享受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老年人在看病便捷性、养老或医疗服务的效果评价、收费水平的评价、机构或社区服务总体方面的满意情况。
(一)看病的便捷性关于看病的便利性,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约有3.0%左右的老年人认为其所在的养老机构看病不方便,有39.4%的老年人感觉很方便,感觉一般的老年人占 57.6%。
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老年人对自己所在的养老机构看病的便利性评价较好,可以看出目前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模式的医疗输出对于老年群体来说是较为便捷的。
(见图1)图1 看病是否方便(二)医养结合服务效果评价基于不同模式的独特性,对于医院内设养老机构型主要调查的是对养老服务的效果评价,对于其他三种模式调查的是对医疗服务的效果评价。
(1)养老服务的效果评价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超过一半的享受医院内设养老机构模式的老年人认为医院提供的养老服务是较好的,说明医院内设养老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苏南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调查研究,编号:201610307065。
22机构模式的现状发展是良好的。
具体来看,有14.1%的老年人认为医院内的养老服务非常好,有46.5%的老年人认为较好,有39.4%的老年人认为一般,选择“不好”和“非常不好的”老年人数为0。
(2)医疗服务的效果评价从调查数据中可以得出,养老内设医疗机构模式、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协议合作模式以及上门服务模式这三种模式中提供的医疗服务效果基本上是能够满足老年人需要的,在被调查的400位老年人当中,仅有8.0%的老年人认为自己所享受的医疗服务效果不好。
(见图2)分四种模式来看,三种模式的具体数据分布情况如下,每一种模式均是“好”或“一般”占比最高,“非常好”、“不好”的比重多在10%以下。
在赋值的前提下计算四种模式各自的平均值,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均值约为3.72,协议合作型为3.48,上门服务模式为3.30,从均值来看,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型得分最高,最差为上门服务模式,结果符合预期,养老机构可以安置更多的老年人,只要在医疗资源上加以完善,那么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就会得到满足。
所以这也是医养结合大力发展的一种模式。
图2 医疗服务效果(三)收费水平的评价从总体数据来看,约有52.9%的老年群体认为收费是偏高的,这其中有7.3%的老年人表示收费水平非常高,认为收费水平一般的占41.1%,认为偏低的占5.0%,其中认为非常低的仅占1.0%。
可见,对于机构或者社区收费的标准上,超过一半的老年人认为收费水平较高。
从实地调研中我们得知,有退休金的老年人的满意度较无退休金的老年人高,这也说明老年人对于收费水平的评价不仅仅是机构的问题,与老年人自身情况也有关联。
分四种模式来看,每种数据结果的分布均与总体分布类似。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非常低”的4个样本均来自于协议合作型,认为偏低的占比最高的是上门服务型(约占12.1%),每一种模式的数据均集中分布在收费偏高评价一端,医院内设养老机构型中无选择“偏低”的老年人。
(具体见图3)图3 四种模式的收费水平(四)服务总体的满意情况从服务总体满意度来看,绝大部分老年群体是较为满意的,“非常满意”的占比为9.3%,“满意”占比为43.1%,“一般”占比为41.7%,感到不满意的占5.6%,非常不满意的仅占0.3%(仅有一人)。
将满意度从高到低以此赋值5~1分,总体满意度均分为3.56,处于“一般”与“满意”之间,数据呈现的结果还是比较乐观的。
目前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虽然还处于初步阶段,但是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出现较原来的传统养老机构或社区的优点突出,对老年人提供了很大程度的便捷性,因此现阶段所能提供的服务能被大多数老年群体所接受。
四、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从调查结果看,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型最大的问题是专业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的缺失;医院内设养老机构型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床位紧张和环境有待改善;协议合作型最主要是改善环境和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及接诊不及时问题,上门服务型最突出的是医疗服务的水平低下。
综合四种模式,目前医养结合服务在“医”的资源上仍较为薄弱,且缺乏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服务。
五、政策建议(一)养老内设医疗机构型对于养老内设医疗结构模式,应当完善养老内部的医疗设施,加快护理人员的培养。
让老人在养老机构享受到更加便捷的看病服务,吸引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周国明(2014)[6]要严格养老服务人员准入制度,建立完善在职人员定期轮训与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加强养老机构负责人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和养老护理员特殊岗位津贴标准,建立完善专业化、职业化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多层次老年护理服务与管理人才队伍,逐步提高专业人员整体素质。
政府应当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鼓励私人资本的介入,使得养老机构体系更完善。
(二)医院内设养老机构型增设医院内部床位,改善养老服务环境,政府应当鼓励有条件的一二级医院内部设立养老性质的服务,让重病老人安心度过晚年。
鼓励厂办、校办、民办医院等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专业技术优势,转型为康复院、护理院、临终关怀院等“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直接提供养老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拓宽“医养结合”服务的供给渠道。
(三)协议合作型加强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协作,开启绿色通道,对于养老机构内生病的老年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
为老人提供人文关怀,老年人在机构内部无法接触到外界,这时候需要更多的关怀和照顾,可以建设符合老年人的文化娱乐设施。
(四)上门服务模式上门服务模式是仅仅在日常生活照料方面能够给予老人很大的帮助,但是在医疗方面能够提供的帮助较少,由于是上门服务,所以跟老人接触的时间会相对于其他三种模式长,对老人的关怀也会多于其他三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