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实验心理学知识点(9)
心理学考研心理测量知识要点
心理学考研心理测量知识要点心理学考研心理测量项目重点分析1、项目分析是指:一组分析被试对测验项目的反应的统计方法,而广义的项目分析则还包括内容效度分析和项目编写的分析。
2、最简便的难度指标通过率:所谓通过率就是在回答某个项目的样本中,正确回答该项目的人数的百分比。
3、项目难度与测验难度的确定:(1)对题目难度来说,如果项目过难或过易,就会造成被试基本上都答错或基本上都答对了,也就是P值接近0或1,这样也就不能区分被试能力的差异。
大体而言,项目难度为.50时最理想,此时项目具有最大鉴别力。
(2)在实际操作时,一般只需使项目的平均难度接近.50而各个项目的难度在.50±.20之间变化。
如果测验是用于选拔或诊断,则最好多选一些难度与录取线接近的项目。
在项目选择上还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是:当项目形式是选择题时,要考虑到让P值大于概率水平,否则项目是无效的。
4、鉴别力分析的设想基础:如果单个项目与测验测的是同11、一特性,那么我们可以预期在测验上得高分的人正确回答这一问题的概率大,而在测验上得低分的人正确回答这一问题的概率低。
鉴别力分析就是在这一设想的基础上进行的。
项目的鉴别力就是其对于所测量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5、鉴别力分析的一般方法:鉴别力指数、项目-总分相关、项目间相关。
336260 376、鉴别力指数是:运用极端组计算项目鉴别力的一种简单方法。
公式为:D = PH-PL是高分组在项目上的通过率,而是低分组在项目上的通过率。
当D<.19是,项目差,必须淘汰;但D在.20 ~ .29之间时,项目尚可,但必须修改;当D在.30 ~ .39之间时,项目良好,但还是最好稍做修改;而当D.>40时,项目完全可以被接受,但一般测验,D>.30项目就可以接受了。
7、项目总分相关是:被试在项目上的得分与其总测验分的简单相关。
8、难度水平与鉴别力:难度水平直接限制了一个项目的鉴别力。
如果当P值接近.50,项目最可能具有高的鉴别力。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16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16(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选择( )是研究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科学地选择是保证结果科学性与可靠性的基本前提。
(分数:2.00)A.研究课题B.研究的被试群体√C.研究方法D.研究变量解析:3.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
(分数:2.00)A.冯特B.华生C.费希纳√D.韦伯解析:4.下面不会引起天花板效应的是( )。
(分数:2.00)A.被试不具代表性B.让四年级学生做10以下加减法√C.题目过难D.被试不了解实验目的解析:5.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记忆,则材料是( )。
(分数:2.00)A.自变量√B.因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解析:6.序列反应时任务试图将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应用于( )心理过程的研究。
(分数:2.00)A.有意识B.无意识√C.前意识D.潜意识解析:7.库柏(L.A.Cooper)和谢帕德(R.N.Shepard)在“心理旋转”试验中发现,每种反应都包括最基本的选择反应时即基线反应时,反应基线反应时的刺激旋转角度是( )。
(分数:2.00)A.0°√B.90°C.180°D.270°解析:8.内隐联想测验是对( )进行测量。
(分数:2.00)A.内隐社会认知√B.内隐记忆C.无意识想象D.无意识推理解析:9.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
(分数:2.00)A.极限法B.恒定刺激法√C.阶梯法D.平均差误法解析:10.极限法与阶梯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
(分数:2.00)A.刺激按渐增和渐减两个系列交替进行B.每一系列的刺激强度包括足够大的范围C.刺激强度按递增或递减的方式连续进行√D.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解析:11.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的心理学家是( )。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3)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3)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专业课考试的一个重要部分,考生在复习准备中要把握重点,捋清复习思路,这样才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打好基础。
下面是凯程教育整理的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3),希望大家认真应对接下来的复习。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重难点(3)四.心理物理学方法(一)阈限的测量感觉阈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另一种是差别阈限:指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操作定义:绝对阈限: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差别阈限: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1)极限法又叫最小变化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基本概念:不肯定间距Iu: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距离;Iu=Lu-Ll主观相等点PSE:不肯定间距的中点;PSE=(Lu+Ll)/2差别阈限DL:取不肯定间距的一半,或上差别阈限与下差别阈限之和的一半。
误差方面极限法进行实验时,被试主要产生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还会偶尔产生练习误差和疲劳误差这两种系统误差。
习惯误差:被试因习惯于由原先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而对新的刺激作了错误的判断;在递减系列中----使阈限偏低;在递增系列中---使阈限偏高;期望误差:被试因过早期望将要来临的刺激而导致错误的判断;在递减系列中---使阈限偏高,在递增系列中--使阈限偏低;采用递增递减交替进行的设计能抵消这两种误差,并且递增递减的系列要保持数量一致。
练习误差: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景,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
可能使阈限降低;疲劳误差:由于实验多次重复而发展的疲倦或厌烦情绪,导致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可能使阈限升高;随着时间的进展,练习可能使阈限降低,而疲劳可能使阈限升高。
为了平衡这两种误差,最小变化法的递增与递减,采用ABBA 法,交替进行;注:分清差别阈限的上限和上差别阈限的区别?差别阈限的上限:在递减系列中,最后一次“+”到非“+”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上限,即Lu;上差别阈限:等于差别阈限的上限减去标准刺激的值:DLu=Lu-St具体测定方法:见实验心理学P2342)平均差误法实验规定以某一刺激为标准刺激,然后要求被试调节另一比较刺激,使后者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
实验心理学 第3章 实验设计的类型考研笔记-精品
第三章实验设计简化:随机的选择和安排被试;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有效的操作研究变量的实验设计。
第3.2章真实验1真实验设计:对实验条件控制较高,对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无关变量采取严格的控制并能有效地操纵实验研究变量的实验设计。
该设计类型一般在随机化原则上选帝口分配被试、采用前测和控制组等手段。
第一节真实验设计的分类一.根据被试接受实验处理的情况分(各自变量及各处理水平中是否用相同被试): 分为被试内设计二被试间设it 和混合设计。
三厂按照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小务(一)完全随机单因素设计[或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n 被试间设计]完全随机单因素设计属于被试间设计,将被试随机分为几组,然后依据实验目的对各组被试随机实施不同处理。
它的基本特点是: 研究中只有一个自变量,自变量有两个或多个水平。
用随机化方法抽取被试,然后将被试随机分配给自变量的各个水平。
每个被 试只接受一个水平的处理。
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in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R 代表以随机的方式抽取被试将被试分配到组。
0代表观察或测试取得的数据。
右下方的小数字代表处理或操纵的顺序。
X 代表实验处理或操纵, 右下的数字代表处理或操纵)1质序,没有X 的组别,即为控制组。
优点:①采用了随机取样的方法,有效地控制了选择、选择与成熟交互作用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 ②控制组的设置有效地控制了历史和成熟因素对选择和被试中途退出等内部效度的影响; ③可控制统计回归的影响;④控制了测验与实验处理交互作用对外部效度的影响。
⑤实验处理前没有前测,避免了练习效应; 是理想的实验设计。
缺点:因为没有前测,无法进行实验处理前后的比较,无法知道实验处理引起的效果有多大;统计方法:这种设计基本模式是有一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一个自变量有两个水平,使用统计水平进行检验的时候可以采用独 立样本t 检验(检验01与02的差异\[2]随机多组后测设计模式:在研究中根据研究情况可以将自变量的水平增加到三个及三个以上,又叫随机多组后测设计,增加到三个时其模式如下: 实验组1:RI Xi Oi 实验组2:R2 X 2 02 控制组:R3 03优缺点:同随机实验继空制组后测设计。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名词解释1.被试间设计被试间设计也被称为组间设计、完全随机设计、独立组设计,是指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处理的实验设计。
被试内设计也被称为组内设计、重复测量设计、相关组设计,是指每个被试都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处理的实验设计。
2.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或被试组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处理的实验设计,又称为组内设计、相关组设计、重复测量设计。
被试内设计完全不会受到来自被试个体差异的困扰。
3.自变量自变量是指实验者所操纵的或选择的,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
例如,研究者想知道身高对智商是否有影响,这里的身高就是自变量。
4.因变量是指操纵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的被试某种特定反应的变化,也称依从变量或反应变量。
5.额外变量额外变量又叫控制变量,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能对被试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
若额外变量没能得到控制,则可能与自变量一同引发因变量的变化,最终难以确定哪个才是真正解释因变量变化的原因,即引起自变量混淆。
6.操作性定义操作性定义是由布里奇曼提出的,指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的定义。
例如,在某项动物实验中,把“饥饿程度”定义为禁食20小时之后的食物摄入量。
7.实验者效应在实验中,主试可能以某种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被试,使他们的反应符合实验者的期望,主试出现这种情况的现象被称为实验者效应。
常见的实验者效应主要指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效应。
8.准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是介于非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它对额外变量的控制比非试验设计要严格,但不如真实验设计充分和广泛。
通常,准实验设计不易对被试进行随机抽样,这时虽然可以设立控制组,但控制组和实验组的背景条件不能保证一定相同。
9.交互作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的不同水平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因素的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上变化趋势不一致的现象。
10.两因素交互作用的含义和检验方法两因素交互作用,即一个因素的水平在另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上变化趋势不一致的现象,即因素和因素的结合,而对因变量产生的影响,如果两个因素彼此独立,即不管其中一个因素处于咖种水平,另一个因素的不同水平均值间的差异都保持一致,则不会产生交互作用。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常用心理实验技术
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
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心理学考研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
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常用心理实验技术★考点:2011-38, 2015-72一、眼动技术眼动技术就是通过对眼动轨迹的记录以便从中提取诸如注视点、注视时间和次数、眼跳距离、瞳孔大小等数据,从而研究个体的内在认知过程的一种技术。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摄像技术、红外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推动了高精度眼动仪的研发,极大地促进了眼动研究在国际心理学及相关学科中的应用。
现代眼动仪的结构一般包括四个系统,即光学系统、瞳孔中心坐标提取系统、视景与睫孔坐标迭加系统以及图像与数据的记录分析系统。
眼动有三种基本方式:注视()、眼跳()和追随运动()。
眼动可以反映视觉信息的选择模式,对于揭示认知加工的心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从近年来发表的研究报告看,利用眼动仪进行心理学研究常用的资料或参数主要包括:注视点轨迹图、眼动时间、眼跳方向的平均速度、时间和距离(或称幅度)、瞳孔大小(面积或直径,单位像素)和眨眼。
眼动的时空特征是视觉信息提取过程中的生理和行为表现,它与人的心理活动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这也是许多心理学家致力于眼动研究的原因所在。
二、事件相关电位事件相关电位()是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即通过有意地赋予刺激以特殊的心理意义,利用多个或多样的刺激所引起的脑的电位。
它反映了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电生理变化,也被称为认知电位,也就是指当人们对某客体进行认知加工时,从头颅表面记录到的脑电位。
建立在注意的基础上,与识别、比较、判断、记忆、决断等心理活动有关,反映了认知过程的不同方面,是了解大脑认知功能活动的“窗口”。
经典的成分包括、N1、P2、N2、F3 (P300),其中、N1、P2为的外源性(生理性)成分,受刺激物理特性影响;N2、P3为的内源性(心理性)成分,不受刺激物理特性的影响,与被试的精神状态和注意力有关。
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心理学考研知识点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心理学实验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对特定变量的控制、对被试者的操作或测量以及对结果的统计分析,从而推断变量之间的关系和现象的性质。
心理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心理学理论,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心理学实验的含义:1.验证理论:心理学实验是用来验证心理学理论的重要手段。
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判断理论是否得到支持,进一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揭示规律:心理学实验通过对特定变量的控制和操作,可以揭示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实验结果可以帮助心理学家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心理现象,从而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的依据。
3.探索机制:心理学实验可以帮助揭示心理现象背后的机制。
通过对变量的操作和测量,可以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内在动力和作用机制,进一步深入理解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心理学实验的基本形式:1.实验变量:心理学实验中包含一定数量的实验变量,这些变量是被试者操作或测量的因素。
实验变量可以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有意操作的变量,用来观察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因变量是研究者希望了解的心理现象或行为,是实验结果的表现。
2.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理学实验中通常有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特定自变量的操作或干预,而对照组则不接受相应的操作或干预。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可以评估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3.随机分组: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心理学实验中通常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
被试者通过随机方法被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以降低实验结果由被试者个体差异而产生的影响。
4.控制变量:为了排除其他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心理学实验中需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因变量的变量。
通过对其他变量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并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心理现象背后的作用机制。
5.统计分析:心理学实验的结果通常需要通过统计分析来评估实验假设的可靠性和推断变量之间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注意实验重点
实验心理学——注意实验目录一、考研大纲………………………………………………二、过滤器模型及双耳分听实验…………………………三、注意资源有限理论及其实验…………………………四、双加工理论及其实验…………………………………五、特征整合论及其实验(补充)………………………六、注意的促进和抑制及其正负启动实验………………七、注意的返回抑制实验…………………………………八、刺激反应一致性理论及其冲突效应实验……………实验心理学——注意实验1、过滤器理论1.1单通道过滤器模型及其实验1.1.1 理论观点在神经系统的某一个加工阶段存在着一个过滤机制,这个过滤机制会对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进行选择性的加工,使一部分信息能够通过这个过滤器,并得到进一步的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过滤器之外,得不到进一步的加工。
这种过滤器体现着注意的选择功能。
这种理论被称为“注意的过滤器模型”,由于到达高级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条,因而又被称之为“单通道模型”。
1.1.1.1模型图示1.1.2实验1.1.2.1.Broadbent(1954)双耳分听实验实验过程:向被试的右耳呈现3个数字,同时向左耳呈现另外3个数字,如右耳呈现 4,9,3;左耳呈现6,2,7。
呈现速度:每秒2个数字,要求被试回忆再现。
被试反应:被试以两种方式进行回忆:(1) 以左右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受的信息,如493,627。
(2) 以双耳同时接收到的信息,按顺序成对的再现,如46,92,37。
实验结果:第一种方式的准确率为65%,第二种方式的准确率为20%。
Broadbent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每只耳朵相当于刺激输入的一个通道,而过滤器只允许每个通道的信息单独通过。
所以,以左右耳为单位再现时,被试可注意每只耳朵的全部项目,并只需要在两耳之间转换一次,再现的效果好。
而以双耳同时成对的方式再现,双耳之间至少需要3次转换。
由于不能注意每只耳朵的全部项目,导致一些信息迅速丧失,再现效果差。
(NEW)张学民《实验心理学》(第3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目 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简答题四、综合题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绪 论第2章 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第3章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道德第4章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第5章 心理学实验设计第6章 传统心理物理法第7章 现代心理物理法——信号检测论(SDT)实验第8章 反应时测量技术第9章 听觉实验研究第10章 视觉实验研究第11章 注意与意识实验研究第12章 知觉现象与知觉组织实验第13章 语言认知实验第14章 学习与记忆实验第15章 情绪、动机与归因的实验研究第16章 如何独立选题、设计与实施实验第三部分 模拟试题张学民《实验心理学》(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张学民《实验心理学》(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最先将物理学的方法引进心理学研究,并对心理学与物理量之间关系进行系统探索的学者是( )。
[统考2014年研]A.韦伯B.费希纳C.缪勒D.赫尔姆霍茨【答案】B【解析】1860年,费希纳出版的《心理物理学纲要》,是最早系统地阐述感觉测量方法的著作,为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2波斯纳(M.L.Posner)采用大、小写字母组合的材料进行实验,结果证实了个体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时既有视觉编码也有听觉编码。
他采用的方法是( )。
[统考2014年研]A.减法反应时法B.加法反应时法C.开窗实验法D.心理旋转实验法【答案】A【解析】波斯纳应用减法反应时确定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减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没有的一个处理阶段,并在其他方面相同,然后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
3在研究交通信号灯亮度对驾驶员反应速度的影响时,交通灯的亮度是( )。
[统考2014年研]A.因变量B.自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答案】B【解析】此研究需要控制交通信号的亮度来影响驾驶员的反应速度,所以交通灯亮度是自变量。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实验及实验设计ppt课件
通过比较不同组别间的差异,分析实验因素对结果 的影响。
回归分析
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回归模型并 检验其显著性。
24
结果解释与报告撰写
2024/1/30
结果解释
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解释和讨论,验证假设并得 出结论。
结果可视化
通过图表等形式将结果呈现出来,提高结果的可读性和易理解性 。
系。
复杂实验设计
复杂实验设计是指包含 多个自变量、多个因变 量以及多个实验处理组 的实验设计,需要采用 更复杂的统计方法来分
析实验结果。
2024/1/30
10
03
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2024/1/30
11
观察法
01
自然观察法
在自然情境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 进行直接观察记录,不加以任何 干预。
参与观察法
听觉感知实验
例如,探究不同音高、响度、音色对听觉辨 别和记忆的影响。
2024/1/30
触觉感知实验
例如,考察不同材质、温度、压力对触觉感 受和认知的影响。
17
记忆实验设计
瞬时记忆实验
如数字广度测试,研究短时间内对信息的保持能 力。
短时记忆实验
如词汇记忆任务,探究信息在短时间内的存储和 加工过程。
长时记忆实验
实验设计目的
实验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 手段,控制和操纵自变量,观察和测 量因变量的变化,从而验证研究假设 ,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2024/1/30
8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随机化原则
随机化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在被试的选择、分组以及实验顺序等方面采用
随机方法,以消除或减少非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心理学知觉
设计实验程序
设计实验程序,包括实验材料、实验步骤、 实验时间等。
实验操作
准备实验材料
根据实验设计,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
实验操作过程
按照实验程序进行实验,确保实验操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及时记录被试的反应和数据 。
实验结果分析
统计分析
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
社会交往
通过知觉,个体能够理解他人的情绪 、意图和动机,促进有效的社会交往 和沟通。
02
知觉实验方法
实验设计
明确实验目的
在开始实验前,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假设 ,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
选择合适的被试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被试,确 保被试的代表性的水平。
05
知觉的未来发展
人工智能与知觉
人工智能在知觉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模拟 人类的知觉过程,以揭示知觉的内在机制。
人工智能对知觉研究的挑战
人工智能在模拟人类知觉时,需要充分考虑人类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因素,以 实现更准确的模拟。同时,也需要警惕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可能导致对人类知觉 的误解。
认知理论强调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对知觉的影响,认为这些 因素会影响个体对刺激的识别和理解。
04
知觉的应用
教育领域
知觉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教学设计和学习评估上。通过了解学生的知觉过程和特点,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 和方式,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同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教师也需要考虑学生的知觉偏差,以确保评估 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广告语言的选择和编排也需要考虑消费者的知觉特点。通过 运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广告能够更好地传达信息,并让消 费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心理学考研-实验心理学资料-实验研究的效度
2017考研已经拉开序幕,很多考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
中公考研辅导老师为考生准备了【心理学考研知识点讲解和习题】,希望可以助考生一臂之力。
同时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考研集训营、专业课辅导、精品网课、vip1对1等课程,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
第五节实验研究的效度一、内部效度★考点:2009-34, 2010-721. 概念实验研究的内部效度是指在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关系的明确程度。
只有经过认真细致的变量选择和准确周密的研究设计,才可能获得研究的内部效度。
可见,要取得良好的内部效度,首先,要正确地选择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这样才有可能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可靠的陈述;其次,要有周密的实验或研究设计,即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消除或控制可能影响内部效度的各种因素,突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 影响因素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有:①历史,指在实验过程中,与实验变量同时发生,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特定事件。
②成熟或自然发展的影响,指在实验过程中随时间的延续,被试身心发生变化。
③被试的选择和分配,指由于没有采用随机化的方法选择被试和分配被试,造成有偏性。
④测验,指前测可能会对后面的实验处理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⑤被试的亡失,指被试中途退出实验或中途死亡。
⑥统计回归,指在实验处理前选择了在某一特征方面具有极端分数(高分或低分)的被试,实验处理后的测验分数有回归到平均数的趋向。
⑦仪器的使用,指使用仪器不当或仪器失灵、测验材料出现问题或主试身心发生变化。
⑧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指以上诸多因素的交互作用,特别是选择和成熟之间的交互作用是最常出现的。
二、外部效度★考点:2013-431. 概念研究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的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化到其他的总体、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中去的程度,即研究结果的普遍性或可推广性。
一般而言,内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心理学考研资料-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
第二章实验设计有关实验效度实验效度是指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
1、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实验研究的内部效度是指实验变量(处理)能被精确估计的程度。
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1)历史(经历)(2)成熟或自然发展的影响(3)选择(4)测验(5)被试的亡失(6)统计回归(7)仪器的使用(8)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2、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实验研究的外部效度指的是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情景条件以外的程度。
(1)测验的反作用效果(2)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3)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4)重复实验处理的干扰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是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的。
这两种效度的相对重要性,主要取决于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要求。
一般而言,在实验中控制额外变量的程度越大,则对因果关系的测量就越有效。
因此,可以在保证实验内部效度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以提高外部效度。
有关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研究者针对需要验证的实验假设,为有计划的搜集观察资料而预先建立和依据的设计模式。
被试内设计真实验设计单因素设计被试间设计准实验设计多因素设计混合设计非实验设计被试内设计——每个被试(组)都参与所有的实验处理,然后比较相同被试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
被试间设计——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种处理,而另一被试(组)接受另一种处理,然后比较被试在不同处理下的行为变化。
混合设计——在一个实验中同时采取两种基本设计的实验设计。
一、非实验设计非实验设计:是一种对现象的自然描述,一般用于识别和发现自然存在的临界变量及其关系,它可以为进一步实施更严格的实验设计积累资料。
1、单组后测设计:(1)设计的模式只有一个实验组,而对实验组只给予一次实验处理,然后通过测量得到一个后测成绩。
X O(2)设计的评价不足:①无对照组比较。
②无前测。
③没有考虑对机体变量、自变量及其他无关变量的控制。
④很难排除历史、选择和成熟等内在无效来源的作用。
考研实验心理学重要考点:问题解决
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学习。
为大家整理了实验心理学重要考点的相关信息,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问题解决一、什么是问题和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一种情境,在这个情境中:(1)某个人希望达到一定的目标,(2)但是初次尝试失败,(3)往往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
所谓问题解决,就是人在面临着问题这个情境时,为处理这个情境而产生的一系列认知加工活动。
二、问题解决的研究方法西方心理学家采用各种各样的问题研究问题解决中的行为,推测被试对课题的理解(模式)。
他们提出的实验课题往往带有人工性质,例如移字码、河内塔(Hanoi)、过河问题、量水问题、码算题(即DONALD+GERALD=ROBERT之类的问题)等等。
三、针对人工问题进行的研究利用第一节讲的移字码、河内塔、过河等各种问题,研究人员探讨了两种类型的解决问题的模式:状态动作模式和问题分解模式。
所谓状态动作模式,指的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用搜索的方式找出可以将起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一系列操作(动作)这样一种模式。
问题分解模式则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几个较简单的子问题。
"手段-目的分析"就是问题分解的一种方式,其要点是:(1)比较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提出第一个子问题:如何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2)找出缩小差距的办法和操作;(3)如果提出的办法的实施条件不成熟,则提出第二个子问题:如何创造条件?(4)找出创造条件的办法和操作;(5)如果(4)中提出的办法的实施条件也不成熟,则提出第三个子问题:如何创造条件?..如此循环进展,直至问题解决。
四、格里诺(Greeno)对问题的分类及其相关研究格里诺(1978)在分析了各种不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将问题分为三类:归纳结构问题、转换问题和排列问题,问题解决相应地也分成三种基本模式。
同时他还认为,这三种基本模式都要求问题解决者具有特定的认知操作和技能。
五、知识和经验与问题解决――和新手的区别心理学家用国际象棋、围棋、桥牌和扑克等比赛类专业问题来研究思维的特点,还广泛研究了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医学和政治学等多个领域的-新手区别。
考研心理学实验设计知识点总结
考研心理学实验设计知识点总结在考研心理学中,实验设计是一个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部分。
它不仅要求我们对心理学的理论有深入的理解,还需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
下面将为大家系统地总结考研心理学实验设计的相关知识点。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实验设计是指研究者为了回答研究问题,有计划地控制和操纵自变量,观察和测量因变量,以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过程。
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和改变的变量,因变量则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变量。
例如,研究光照强度对学习效率的影响,光照强度就是自变量,学习效率则是因变量。
控制变量是那些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但又不是研究者感兴趣的变量。
在上述例子中,被试的年龄、性别、学习基础等都可能是控制变量。
二、实验设计的类型(一)真实验设计1、完全随机设计将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处理组中,各组接受不同的自变量水平。
这种设计的优点是简单、随机,能较好地控制无关变量,但可能存在个体差异较大的问题。
2、随机区组设计先将被试按照某些特征(如性别、年龄等)分组,称为区组,然后在每个区组内再进行随机分配。
这样可以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拉丁方设计通过平衡实验处理的顺序效应,使得每个实验处理在每个顺序位置上出现的次数相同,从而控制实验顺序带来的误差。
(二)准实验设计在现实情境中,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无法做到完全随机分配被试,就会采用准实验设计。
比如时间序列设计、不等组前后测设计等。
(三)非实验设计包括观察法、调查法等,虽然不能直接揭示因果关系,但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线索和假设。
三、实验设计的基本流程(一)提出研究问题和假设首先要明确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然后根据已有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提出假设。
假设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
(二)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要能够清晰地定义和操纵,因变量要能够有效测量。
(三)选择实验设计类型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被试的特点、实验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类型。
普通心理学心理学考研名词解释(9)
事件取样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 of event-sampling):与“时间取样观察法”相对。
在自然情境下对预先确定的某种行为进行的观察与记录。
1914年由霍恩首先应用于儿童课堂参与行为的研究。
进行事件取样首先要明确界定所研究的行为与事件,其次要确定观察时间和地点,并确定需要记录的信息与记录方式。
事件取样观察法不受时间限制,可以研究多种行为,不受行为出现频率的限制,能够对研究结果进行因果分析,但可能造成行为样本的异质性,而且所获资料不易进行定量分析。
时间取样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 of time-sampling):与“事件取样观察法”相对。
为避免时间因素的影响,并使所得结果具有较大代表性,有选择地在某些不同的时间段内抽取几个等长时段,按同一方式对情境中被试的各种现象反应进行重复观察记录,而后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
常用于社会行为发展研究。
由奥尔森在1929年研究学龄儿童神经质习惯时首次使用。
该法要求观察者对自然环境中自然发生的行为进行观察,并事先确定观察的维度。
较之一般观察法的优点在于,观察目的明确,能有效控制观察内容和过程,保证观察的精确客观;省时省力,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数据和代表性行为样本;能提供量化数据。
其局限性在于只适用于出现频率较高的行为和外显行为,不能提供关于被试的详尽资料。
作品分析法(product analysis method):亦称“活动产品研究法”。
通过对个体的各种活动产品(如日记、作文、自传、科学或艺术创作等)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心理发展水平、个性心理特征与行为类型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揭示人的智力、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对事物的态度等。
作品分析法不仅研究作品本身,而且研究作品的产生过程,因为在作品产生过程中,人的心理行为特点表现得更加鲜明。
常用于个案研究或群体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等方面的研究。
调查法(investigative method):研究者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通过口头提问或书面提问的方式,有计划地搜集被调查人的有关心理活动资料,借以分析和推测其心理活动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
心理学考研必备常见实验设计分析解析
心理学考研必备常见实验设计分析解析近年来,心理学考研的报名人数逐渐增多,备战心理学考研已成为许多学子的目标。
心理学考研中涉及到的实验设计是一个重要部分,它主要用于验证心理学理论或研究假设。
本文将针对心理学考研常见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解析,以帮助考生全面了解实验设计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一、受试者设计实验(Between-Subjects Design)受试者设计实验是最常见的一种实验设计,它通过将被试随机分派到不同的处理组中,以比较不同处理组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例如,在研究干预方法对抑郁症患者症状的影响时,可以将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接受药物治疗组和接受心理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改善的差异。
二、重复测量设计实验(Within-Subjects Design)重复测量设计实验是通过在同一组受试者身上进行多次测量,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数据,以消除个体差异的影响。
例如,在研究音乐对人的情绪影响时,可以要求受试者在听音乐前后进行情绪评估,比较同一受试者在听音乐前后情绪的变化。
三、混合设计实验(Mixed Design)混合设计实验结合了受试者设计和重复测量设计的优点,既考虑了组间差异,又考虑了组内差异。
例如,在研究记忆力的影响因素时,可以将被试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组,然后在每个组内对同一组受试者进行多次测量,分析性别和记忆力的交互作用。
四、单盲实验设计(Single-Blind Design)单盲实验设计是在实验中只有实验者或受试者之一不知道实验条件的设计。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实验者或受试者的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例如,在药物研究中,只有实验者知道给予的是真药还是安慰剂,而受试者不知道,以避免他们的预期效应对结果产生影响。
五、双盲实验设计(Double-Blind Design)双盲实验设计是在实验中既实验者也受试者都不知道实验条件的设计,目的是进一步减少实验结果的主观因素的干扰。
例如,在药物临床试验中,既实验者也受试者都不知道给予的是真药还是安慰剂,以消除他们的主观期望对结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实验心理学知识点(9)
第九章心理语言学
心理语言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如何获得、理解和生成语言的心理学分支。
它是从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的角度来研究人类的语言活动特点,心理语言学研究是跨学科的。
语言获得是指人类个体对特定的语言符号系统的学习和掌握的过程。
语言理解是指人们借助于听觉或视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主动积极建构意义的一种过程。
语言生成是指人们通过语言器官或手的活动,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或写出来,包括说话和书写两种形式。
一、语言获得
由于语言学习能力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能力,语言获得就成为心理语言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一)语言获得是否人的先天能力?
如果学习语言的能力是先天的:
它在所有正常个体中就会引发较为一致的、特定的行为表现;
对于处在相同发展阶段上的正常个体来说,语言获得过程应该是一种自动化的过程,它不需要特别的指导;
成功的语言获得应该存在一个关键期;
语言能力在功能上和解剖上应该是自主的和模块化的;
这种能力是可以遗传和继承的。
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分析发现了儿童在语言学
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较一致的、特定的行为表现:
字词学习:9-12个月iexcl;ordf;iexcl;ordf;第一个指示词
意义表达:大约在18-24个月,儿童开始将词组合在一起,出现双词话语,如iexcl;要饼干iexcl;±等;
电报体言语:这种言语的特点是保留了正常句子中与意义表达关系密切的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而省略掉了那些虽然有重要的句法作用,但不是意义表达所必须的词,如介词、冠词、助动词和量词等。
这些较一致的特定语言行为的获得是一种不需指导的自动化过程:
在英语助动词与词汇动词的获得比较中,这两类动词在语义上、句法上和词汇学上极其相似。
以上研究说明,在语言获得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先天机制。
但是,儿童语言的获得与发展是主体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儿童的先天素质、生理成熟、认知发展和后天的学习在儿童的言语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元语言学意识
由于语言学习的内容远远超出人能记忆的范围,所以语言和文字系统的学习也就不局限于简单的模仿和死记硬背,还包含某种一般规则的提取。
因此对于这些一般规则的认知被称
为元语言学意识。
元语言学意识是指儿童对语言、文字一般结构特征的认识和操作。
它包含:
语音意识:对字母与音位之间对应关系的认识;
构词法意识:对字词的内部结构与整词词义的关系的认识;
句法意识:对句子内部句法和语义结构的认识;
随着语言、文字的学习,儿童会发展各种元语言学意识,其特点表现为概括化和规则化的学习。
舒华等通过实验,对儿童的形旁意识(构词法意识的一种)进行了研究。
在实验中,他们用纸笔测验分别给一年级、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儿童呈现一系列双字词,每个双字词中一个字是目标字,另一个字是非目标字。
目标字用拼音,非目标字用汉字。
目标字有熟悉的、不大熟悉的和生字3种,每种熟悉度的字中又包含3种字:语义透明度高的字、语义透明度低的字和独体字。
二、词频效应
词频是指某个单词在书面语言中的使用次数。
由于词频来自于对真实语言材料的统计,所以它是一个客观变量。
但是,每个人对同一单词又有不同的经验,因而熟悉程度也不尽相同,它又是一个主观变量。
人们对高频词的识别快于对低频词的识别,这一现象叫做词频效应。
(一)词频效应与字词识别
对于词频效应在字词识别过程的哪个环节上起作用仍然存在分歧。
期观点认为,词频效应发生在对字词的存储或搜索过程中,主要影响字词信息提取阈限和搜索顺序。
高频词提取阈限较低,并且优先搜索。
研究者后来发现,通过词汇判断任务得到的词频效应比通过命名任务得到的词频效应大得多。
词汇判断:要求被试尽可能快而且准确地判断每一个字母串是不是一个词(真词、假词和非词),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判断结果进行反应。
记录被试的选择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字词命名:要求被试在阅读过程中或阅读结束后尽可能快并且准确地大声读出目标词,或用一个词回答问题,或说出事物的名称。
记录被试的命名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词汇命名:是在命名任务中将真字与同等数量的假字混合在一起,要求被试在看到每一个刺激项目后就尽可能快地、大声地将该项目读出来。
如果某个刺激项目无法读出,就读为“假”。
记录被试的命名反应时间和正确率。
刘英茂等以声旁兼容、非声旁兼容和无声旁的高频和低频字为实验材料,并采用命名、词汇判断和词汇命名3种任务进行实验。
这是一个3×3×2的混合设计,其中词频和字类型是组内设计,任务类型是组间设计。
通过命名任务得到的词频效应为170ms,而通过词汇命名任务得到的词频效应为214ms。
两种不同的命名任务的差异在于,词汇命名比命名增加了一个决策成分。
214ms-170ms=44ms,即词频效应中的决策成分。
词汇判断任务得到的词频效应为105ms。
这个词频效应包含两个成分:词汇通达前的加工成分和决策成分。
词汇通达前的词频效应成分为:105ms-44ms=61ms。
词汇命名任务得到的词频效应大于词汇判断任务得到的词频效应,两个任务所设计的加工环节仅在于词汇命名任务在词汇判断结束后还要进行语音的提取,因此,在词频效应中还存在着一个词汇通达后的加工成分(214ms-105ms=109ms)。
通过上述结果分析,刘英茂等认为,词频效应首先对词汇加工的编码阶段起作用,它影响词汇通达的速度;词频效应还对词汇加工后的反应性加工起作用,它影响词汇通达后汉字字型、读音、语义等编码形式之间的转换过程。
(二)词频效应与语境
单词产生器模型:该模型假定了一个内部词典装置,它包含了一个单词的全部信息。
当输入某一字词的形或音的刺激时,单词产生器便逐渐积累信息。
一旦所积累的信息量超过了标准阈限,便能引起反应系统的一种反应。
按照这个模型假设,语境对单词产生器的影响与字词的形、音刺激是两个独立的信息来源,也具有一个标准阈限。
词频主要影响标准阈限。
高频词阈限值低,只需要较少的刺激或语境信息量即可达到标准阈限并引起反应;低频词阈限较高,需要输入较多信息才能达到标准。
语境与词频效应的作用是相加性的。
核证模型:该模型假定单词识别包含了特征提取和核证两种过程。
按照这个模型假设,词频的作用发生在核证阶段,对核证顺序有很大的影响。
语境的作用是可以使有关的单词立即得到核证,因而可以绕开对原始特征的计数。
语境和词频效应作用在字词识别的同一阶段,是交互作用的。
语境对高频词的影响较小,而对低频词的影响较大。
彭聃龄等用语义启动作业研究了词频和语境在汉语双字词视觉识别中的作用。
他们根据启动词与目标词之间的语义联系,将启动词造成的语境分为强语境(牢房iexcl;ordf;iexcl;ordf;监狱);弱语境(田野iexcl;ordf;iexcl;ordf;碧绿)和无关语境(软禁iexcl;ordf;iexcl;ordf;细菌)3类。
他们将目标词又分为高频词和低频词两种。
被试的任务是词汇判断。
结果表明,语境和词频对目标词的反应时具有显著的作用,两者的交互作用也显著。
语境更多地促进对低频词的识别,对高频词无显著影响。
实验结果与核证模型的某些假设相一致。
三、句子加工
(一)句法分析与语义分析
句法分析与语义分析是在从句边界进行的。
句法分析与语义分析是在从句边界之前进行的。
(跟读校音)
语言的即时加工
语言的延时加工
句法分析与语义分析的关系:
句法自主理论
句法语义相互作用理论
(二)句子理解时间的测量
句子理解时间经常被用做对句子加工进程中不同环节和因素影响作用的一个指标。
常用的方法有句子-图画核对法、被试自控的快速系列呈现法、眼动轨迹法和移动窗口法等。
句子和图画同时呈现句子和图画先后呈现
刘英茂提出了双重核对法。
关于凯程: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