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生电子制作课程设计

小学生电子制作课程设计

小学生电子制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电子制作的基本概念,如电路、电子元件等。

2. 学生能够认识和运用常见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等。

3.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如串联、并联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完成简单的电子制作项目。

2. 学生能够运用电子工具进行电路的搭建和调试。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互相尊重、沟通和合作,培养集体荣誉感。

3. 学生能够意识到电子制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动手欲望强烈的阶段,对电子制作具有浓厚的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制作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的认识:介绍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常见电子元件的外观、符号和功能。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子元件- 内容列举:元件的分类、参数和选用方法。

2. 电路基础知识:讲解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图的绘制以及串联、并联等电路连接方式。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路基础- 内容列举:电路的组成、电路图识别、电路连接方式及其特点。

3. 电子制作实践:设计并完成简单的电子制作项目,如制作电子门铃、流水灯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子制作实践- 内容列举:实践项目的设计、制作步骤、调试方法。

4. 电子工具的使用:学习使用万用表、电烙铁、焊接材料等电子制作工具。

- 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子工具与设备- 内容列举:工具的功能、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5. 电路故障排查: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技术实验和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实验和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实验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如电路分析、电子元件功能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2. 学生能掌握常见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并运用其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并进行仿真与调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电子元件搭建实际电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2. 学生能运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数据测量,提高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能力。

3. 学生能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电子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尊重事实,遵循科学规律,养成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沟通与协作,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以实践为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与实现,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全面提高。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回顾:电路分析方法、电子元件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路分析基础,第二章 电子元件。

2. 电子测量仪器使用:介绍常见电子测量仪器的功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子测量与仪器。

3. 实验技能训练:开展基础实验,如放大器电路、滤波器电路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验技能训练。

4. 课程设计: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电子电路设计,包括电路设计、仿真、搭建和调试。

教材章节:第五章 课程设计与实践。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子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简单的电子系统,如传感器应用、信号处理和控制系统。

3. 引导学生了解电子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绘图软件进行电路图设计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正确组装和调试电子系统。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共同完成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科学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增强探究精神。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注重环保和资源利用,培养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教学和动手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但对电子系统设计的整体认识尚浅。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制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系统设计基础理论:- 电子元件特性与选型- 电路图绘制原则与方法- 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2. 电子系统设计实践:- 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 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控制系统电路设计3. 电子系统设计与制作:- 设计流程与方法- 电子绘图软件操作- 电子系统组装与调试4. 电子系统设计案例分析:- 现有电子产品的原理与结构分析- 创新电子系统设计实例讲解-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制定以下教学大纲:第1周:电子系统设计基础理论第2周:电子元件特性与选型第3周:电路图绘制原则与方法第4周: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第5周: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第6周:信号处理电路设计第7周:控制系统电路设计第8周:设计流程与方法第9周:电子绘图软件操作第10周:电子系统组装与调试第11周:现有电子产品案例分析第12周:学生作品设计与制作第13周: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使学生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电子制作实践课程设计

电子制作实践课程设计

电子制作实践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电子制作的基本原理,包括电路的组成、电子元件的功能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识别并正确使用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

3. 学生能够描述并解释简单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如放大器、振荡器等。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简单的电子制作项目,如电子音乐盒、简单机器人等。

2. 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对电子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调试和优化。

3.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基本电子制作工具和仪器,如万用表、电烙铁、面包板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电子制作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对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

3. 学生能够在电子制作过程中,遵循安全规范,养成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本课程旨在结合学生年级特点,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电子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进行实际制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电子制作的乐趣,提高对电子技术的认识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电子元件知识:介绍常见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的基本原理、分类、符号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关联教材第三章第一至第三节内容。

2. 电子电路原理:讲解简单电子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包括放大器、振荡器等。

关联教材第四章第一至第四节内容。

3. 电子制作实践: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电子制作项目的设计、搭建和调试。

结合教材第五章内容,安排以下实践项目:- 电子音乐盒:让学生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电子音乐盒,了解振荡器、放大器等电路的应用。

- 简单机器人:引导学生制作一个基于微控制器的小型机器人,学习传感器、执行器等元件的连接和使用。

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如电路组成、电子元件功能等;2. 学习并掌握常用电子元件的特性及使用方法,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3. 了解并掌握基本电子电路的原理及搭建方法,如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4. 掌握电子电路的简单故障分析与维修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电子仪器、工具进行电路搭建、测试和调试;2. 能够阅读简单的电子电路图,并进行电路搭建;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简单的电子制作;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3.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增强自信心;4.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实践性课程,结合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电路知识,对电子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设计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思考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学习及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元件及其特性:介绍常用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的基本原理、特性及符号,使学生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知识。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元件2. 基本电子电路:讲解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基本电路原理,使学生能够分析并搭建简单的电子电路。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基本电子电路3. 电路分析与测量:教授电路分析方法,如等效电路、节点电压法等,以及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路分析与测量4. 电子制作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电子制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电子技术仿真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仿真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仿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2. 学生能了解并运用常见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并能解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3. 学生能掌握电子电路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并进行仿真分析。

2. 学生能够通过软件操作,优化电路设计,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电子电路进行故障排查和性能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与交流,培养合作精神。

3. 学生能够关注电子技术领域的发展,认识到电子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电子电路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电子电路仿真软件的应用,提高电子技术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为未来进一步学习电子技术及相关领域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 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的原理与应用。

- 常见电子元件(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的特性和用途。

2. 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 电路图绘制方法与规范。

- 电子电路仿真软件(如Multisim、Proteus等)的基本操作。

- 仿真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实践操作与故障排查:- 简单电子电路的设计与搭建。

- 电路性能测试与优化。

-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查。

教学内容依据教材相关章节进行组织,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电子电路基础知识(1课时)- 第二章: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2课时)- 第三章:实践操作与故障排查(2课时)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问题解决技巧。

电子技术实训与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实训与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实训与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简介电子技术实训与课程设计是电子工程专业中不可或缺的课程,旨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为日后的电子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本文将对电子技术实训与课程设计进行详细介绍,并提供一份课程设计方案,希望能为同学们在学习中提供一些参考。

课程内容电子技术实训与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特性与使用在电子工程的实践过程中,电子元器件是不可或缺的构建模块。

因此,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类型电子元器件的基本特性,建立起正确的使用方法和选择标准。

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实现,包括各种常见的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

实践中,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电路设计并进行实现,从而更好地巩固学习内容。

电子设备的维护与修理电子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是电子工程人员必备的技能,这要求学生掌握电路板的基本连接方法和电路板组装技巧,更好地掌握电子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方法。

电子系统的开发和实现学生需要了解现代电子工程技术的各种应用,学习如何将这些技术得到应用到具体设备中。

在课程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到电子系统的开发和实现中,更好地掌握相关技术。

课程设计方案本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一种可行的实践方案,以加深同学们对电子工程技术的理解和掌握。

以下是本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电路设计和实现,具备一定的电子设备维护和修理能力,为未来从事电子工程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1.电子元器件的特性与使用方法2.模拟电路设计与实现3.数字电路设计与实现4.电子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方法5.电子系统的开发和实现三、课程进度1.第1周:授课:电子元器件的种类和特性2.第2周:实验: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方法3.第3周:授课:模拟电路设计原理和方法4.第4周:实验:模拟电路的设计和实现5.第5周:授课:数字电路设计原理和方法6.第6周:实验:数字电路的设计和实现7.第7-8周:实验:大作业布置、提示和实验指导8.第9周:授课:电子设备的维护和修理方法9.第10周:实验:电子设备维护和修理10.第11周:授课:电子系统的开发和实现11.第12周:实验:电子系统开发和实现12.第13-15周:学生小组完成大作业四、评分标准本课程设计采用综合考察评分标准,作业占30%;实验占30%;大作业占40%。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设计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设计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

2. 学生能掌握基本电路图的阅读和绘制,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

3. 学生能了解并解释电子产品的组装过程和调试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熟练运用常用电子工具,如万用表、电烙铁等,进行电子元件的检测和焊接。

2. 学生能根据电路图独立完成电子产品的组装和调试。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故障排查和维修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电子产品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能实训课程,注重实践操作,结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和电子知识,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关注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电子元件及其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元件- 内容: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元件的原理、分类、符号和作用。

2. 基本电路分析与绘图- 教材章节:第二章 基本电路- 内容:电路图的阅读、绘制方法;基本电路类型,如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等的工作原理。

3. 实践操作与电子产品制作-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子制作- 内容:电子产品的组装、调试、故障排查与维修;常用电子工具的使用;实际操作案例。

教学进度安排:1. 电子元件及其原理(2课时)2. 基本电路分析与绘图(2课时)3. 实践操作与电子产品制作(4课时,含实训)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全篇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全篇

七、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6. 完成整个任务要求的总电路图、电路的仿真结 果(截图)。 7. 绘制的电路安装图 8. 实物与检测仪器的连接,在检测仪器上显示的 结果照片。 9. 总结及建议
附录: 元件清单 参考书目及参考文
举例一
一、设计一个串联型晶体管稳压电源
技术要求 1. 稳压电源输出稳定直流电压10V; 2. 最大负载电流300mA; 3. 输入的电网电压范围变化为±10%,输出亦满足上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基础知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包括 1.设计任务要求 2.电子电路设计 3.仿真测试 4.画安装图 5.电子器件组装、调试 6.撰写课程设计报告等教学环节。
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
设计一个电子电路系统时,首先必须明确系 统的设计任务,根据任务进行方案选择,然后 对方案中的各部分进行单元的设计、参数计算 和器件选择,最后将各部分连接在一起,画出 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完整的系统电路图。
3、串联型稳压电路的设计 (1)串联型稳压电路的框图
调整


比较放大
取样
UI
UO
基准电压


选择集成运放(或者三极管)作比较 (误差) 放大。以稳压二极管电压作为基准电压。
方法一:三极管作比较 (误差)放大
UO
(U Z
U BE2 )
R1 R2 R3 R2
R3
UO min
(U Z
U
BE2
UZ
R3
-
通过改变采样电阻中电位器R2的滑动端位置进行调节。
UO =
R1 + R2 + R3 R″2 + R3
UZ
UOmax =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的过程、方法和结果。

通过课程设计实验,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电子技术的相关概念和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实现电子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本实验报告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引言、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以及实验总结。

1. 引言电子技术是现代通讯、电力等领域的基础,通过开展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培养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的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个特定功能的电子电路,通过实验过程和结果来验证和分析设计的合理性。

2. 实验设计我们选择了一个简单的电子电路设计任务:设计一个LED流水灯电路。

该电路由多个LED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亮起和熄灭,形成流水灯效果。

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我们将使用以下组件和元件:Arduino开发板、蜂鸣器、电阻、电容、开关等。

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首先,我们需要准备所需的实验材料和设备。

包括Arduino开发板、LED灯、蜂鸣器等电子元件,以及杜邦线、面包板等实验工具。

3.2 电路连接将所需的元件根据电路图连接在面包板上。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无误。

3.3 编程使用Arduino开发板的编程软件,编写相应的代码,控制LED灯的亮灭顺序,实现流水灯效果。

3.4 调试将编写好的代码上传到Arduino开发板上,并通过调试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常,灯的亮灭效果是否符合要求。

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4.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功能完备的LED流水灯电路。

该电路可以使多个LED灯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亮起和熄灭,形成流水灯效果。

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实验电路的亮灭顺序与我们预期的设计一致,符合设计要求。

5. 实验总结本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实验使我们对电子电路的设计与调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通过实践巩固了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并培养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南邮电子电路课程设计

南邮电子电路课程设计

南邮电子电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电路基本原理,理解常用电子元件的功能及在电路中的作用。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并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常用电子仪器的能力,能够对电子电路进行调试和检测。

2. 提高学生运用电子设计软件(如Multisim)进行电路仿真和绘制电路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电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电子科技领域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实践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电子电路设计与分析课程,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电路基础知识,对电子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和独立思考,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基础:讲解常用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等)的原理、特性及在电路中的作用,对应教材第1章内容。

2. 简单电子电路设计:介绍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基本电路的设计方法,对应教材第2章内容。

3. 电子电路仿真:运用Multisim软件进行电路仿真,使学生了解电路在实际工作中的性能,对应教材第3章内容。

4. 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电子电路,学会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进行调试,对应教材第4章内容。

5. 故障分析与排查:培养学生分析电路故障、找出问题原因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应教材第5章内容。

6. 课程项目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团队项目设计,从电路设计、仿真、制作、调试到故障排查,全面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大纲安排:第1周:电子元件基础第2周:简单电子电路设计第3周:电子电路仿真第4周:电子电路制作与调试第5周:故障分析与排查第6-8周:课程项目实践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电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5篇)

电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5篇)

电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5篇)电子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课程设计是学生即将完成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对本门所学知识的全面总结和综合应用,又为今后走向社会的实际操作应用铸就一个良好的开端。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对各种电路都有大概的解,这次对调频接收机的设计与制作,让我解设计电路的过程,也让我解关于调频接收机的原理与设计理念。

实际接线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条件制约,不可能与理想情况完全一致。

所以,在设计时应考虑两者的差异,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明白要设计一个成功的电路,必须要细心,耐心,认真。

在老师的指导下,整个电路稳定工作。

课程设计过程中很多步骤在设计时需要反复实践,其过程很烦琐,有时花很长时间设计出来的电路还是需要重做,那时心中会很急躁,就需要我们静下心,仔细查找原因,然后作出相应的改动。

整个过程花我不少时间,可当做完时才发现做这个实验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有时无法找出错误便更换器件重新接线以使电路正常运行。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能把理论中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起来,并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电路的连接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在设计中独立解决问题,也包括怎样去查找问题。

在整个课程设计完后,总的感觉是:有收获。

以前上课都是上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而现在却可以将以前学的东西作出有实际价值的东西。

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确学得到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以下是我实验时这门课程觉得应注意的问题:(1)多看资料书,再试着组装,由易到难,由小到大。

(2)思路很重要,不能盲目,首先要有一条主线,再以主线为基础分支。

(3)这门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要多动手。

(4)独立思考很重要,但同学间的相互帮助比较是很有益的,我平时还是喜欢和同学讨论,和同学一起不但可以相互查错,还可以相互学习,体验别人的错误,增长自己的经验,扩展自己思路。

通过这次对调频接收机的设计与制作,让我解设计电路的过程,也让我解关于调频接收机的原理与设计理念。

南邮电子电路课程设计

南邮电子电路课程设计

南邮电子电路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南邮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

具体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元件特性、电路分析方法和相关理论。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子电路的设计、搭建和调试,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电路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子电路基本概念:电子元件、电路元件、信号与系统等。

2.电子电路分析方法:节点分析、回路分析、叠加分析、频率分析等。

3.常用电子电路:放大器、滤波器、调制器、解调器、振荡器等。

4.电子电路设计:设计方法、设计步骤、设计实例等。

5.实验操作与调试: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设备、实验结果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电子电路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价值。

4.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和调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我们将为学生提供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南邮电子电路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

4.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5.在线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交流平台。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设计

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设计

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电子设计自动化(EDA)的基本概念,掌握EDA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 HDL)。

3. 了解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从电路设计、仿真到布局布线的全过程。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EDA工具进行简单的数字电路设计和仿真。

2. 能够使用Verilog HDL编写简单的数字电路模块,并进行功能验证。

3. 能够分析电路设计中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设计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强化学生的工程伦理观念,使学生在设计和实践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电子设计自动化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现代电子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和知识背景,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内容1. EDA概述- 了解EDA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

- 熟悉常见的EDA工具及其功能特点。

2. 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 学习Verilog HDL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

- 掌握Verilog HDL的模块化设计方法,编写简单的数字电路模块。

3. 数字电路设计流程- 学习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设计、仿真、布局布线等。

- 掌握EDA工具中的相关操作,如原理图绘制、仿真参数设置等。

4. 实践项目-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数字电路系统,如加法器、计数器等。

- 进行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优化电路设计。

5.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EDA概述(1课时)- Verilog HDL基础(4课时)- 数字电路设计流程(2课时)- 实践项目(6课时)6. 教材章节及内容- 教材第1章:电子设计自动化概述- 教材第2章: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 教材第3章:数字电路设计流程- 教材第4章:实践项目及案例分析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电子设计自动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电子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创新设计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电子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电路组成、电子元件功能及电路图的识读。

2. 学习并能够运用至少三种常见的传感器进行电子创新设计。

3. 掌握基础的编程知识,能够利用编程软件对简单的电子设备进行控制。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个简单的电子创新设计项目,展示其功能性。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能够使用相应的工具和仪器进行电子电路的搭建和测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科学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

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电子设计中考虑产品的节能环保。

3. 通过电子创新设计,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不断优化的积极态度。

分析: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设计,他们已具有基本的物理知识储备和一定的动手能力。

课程性质偏向实践与创新,旨在通过具体的电子创新设计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既考虑了学科知识点的掌握,也注重了学生技能和情感态度的培养,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创新思维与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具体学习成果的分解,教师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效果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子元件认知:介绍常用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的工作原理和功能,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2. 电路原理及电路图识读:讲解基本电路原理,指导学生识读电路图,对应教材第四章。

3. 传感器应用:学习并实践使用温度、湿度、光照等传感器,对应教材第五章。

4. 编程基础:学习基础编程知识,如C语言基础,利用编程软件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与调试,对应教材第六章。

5. 创新设计实践:结合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电子创新设计项目,如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设计,对应教材第七章。

6. 电路搭建与测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工具和仪器进行电子电路的搭建、调试与优化,对应教材第八章。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电子元件认知及电路原理学习。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电子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2. 使学生了解常见电子元器件的功能、特性和应用;3. 引导学生理解电子系统设计中涉及的数学和物理知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子系统方案设计的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独立完成简单电子系统的搭建和调试;3. 培养学生运用相关软件(如Multisim、Protel等)进行电路仿真和PCB设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精神;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养成良好的学术道德;3. 引导学生关注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结合学生特点,课程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独立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电子系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和从事电子技术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组成:包括电子系统的定义、分类、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系统概述2. 常见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集成电路等,讲解其工作原理、特性参数和应用实例;- 教材章节:第二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3. 电子系统设计方法:讲解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步骤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电路仿真、PCB设计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子系统设计方法4. 电子系统实践: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电子系统设计、搭建和调试;- 教材章节:第四章 电子系统实践5. 相关软件应用:介绍Multisim、Protel等软件在电子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电路仿真和PCB设计;- 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子设计自动化6. 课程总结与拓展: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探讨电子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新技术。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本课程共计16学时,分配如下:- 第1-2学时:电子系统概述- 第3-4学时:常用电子元器件- 第5-6学时:电子系统设计方法- 第7-10学时:电子系统实践- 第11-14学时:相关软件应用- 第15-16学时:课程总结与拓展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电子元器件教学课程设计

电子元器件教学课程设计

电子元器件教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和应用。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电子元器件,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电路设计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和应用。

首先,介绍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定义和作用。

然后,讲解电子元器件的分类,包括被动元件和主动元件两大类,并介绍常见的电子元器件如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等。

接着,分析电子元器件的特点,包括工作原理、工作电压、工作频率等。

最后,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子元器件在电子产品中的具体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采用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其次,采用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最后,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将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子元器件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参考书方面,将推荐一些经典的电子元器件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多媒体资料方面,将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和动画,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实验设备方面,将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方面,将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讨论的情况等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设计目的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设计目的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设计目的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路的基本元件、工作原理和电路分析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设计简单的电子电路和系统。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电子测量与实验操作技能,能够正确使用电子仪器、仪表和工具。

2. 提高学生电路图绘制、电路仿真和电路故障排查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电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处于高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电子技术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路基本概念: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电源、信号等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教材章节:第一章 电子技术基础2. 基本电路元件:介绍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晶体管等元件的原理与特性。

教材章节:第二章 电路元件及其特性3. 电路分析方法:讲解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节点分析、回路分析等基本分析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电路分析方法4. 常用电子电路:学习放大器、滤波器、振荡器、稳压器等常用电路的设计与原理。

教材章节:第四章 常用电子电路5. 电子测量与实验:教授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的使用方法,进行电路搭建、测试与故障排查。

教材章节:第五章 电子测量与实验6. 电子技术应用:结合实际案例,探讨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等方面的应用。

电子课程设计目的

电子课程设计目的

电子课程设计目的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课程的基本原理,理解电子元件的功能与作用,学会分析简单的电子电路,并能够运用电子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正确使用电子仪器和工具进行电路搭建和测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其在遇到电子电路故障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排查和修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电子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电子科技的发展,认识到电子技术在国家和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课程内容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其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能力。

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元件基本知识:介绍常用的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以及它们的符号、功能、分类和主要参数。

2. 简单电子电路分析:讲解基本的电路连接方式,如串联、并联电路,以及欧姆定律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电路中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3. 电子电路搭建与测试:教授学生如何使用面包板、万用表等工具,动手搭建简单的电子电路,并进行测试和调试。

4. 电子产品与日常应用:结合课本内容,介绍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家电、通信设备等,让学生了解电子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电子元件基本知识,介绍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第二课时:简单电子电路分析,讲解串联、并联电路和欧姆定律;第三课时:电子电路搭建与测试,学生动手实践;第四课时:电子产品与日常应用,了解电子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名称数字电子钟设计课程名称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学生姓名曹浩学号1041202043系、专业电气系10自动化指导教师杨波2012年12 月15 日邵阳学院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2.此表1式3份,学生、指导教师、教研室各1份。

指导教师(签字):学生(签字):邵阳学院课程设计(论文)评阅表学生姓名曹浩学号1041202043 系电气工程系专业班级10自动化题目名称数字电子钟设计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一、学生自我总结二、指导教师评定2、表中的“评分项目”及“权重”根据各系的考核细则和评分标准确定。

目录目录............................................................................................. .................. ..1前言.................................................................................................. ......... . (2)内容摘要............................................................................................. . (2)1设计要求及方案 (3)1.1设计任务及要求 (3)1.2 设计方案 (3)2硬件设计和仿真 (4)2.1译码器和显示器的设计 (4)2.2时间计数器的设计................................... . (4)2.3校时电路的设计....................................... .. (6)2.4分频器的设计............................................ .................................. (6)2.5振荡器的设计................................................ (7)3电路总体设计................................................... .............................. ........ .. (8)4 proteus软件简介............................................... .......................... . (9)总结....................................................................... ........... ........... . ... .......... . (11)参考文献........................................................ ............... . (1)2前言内容摘要数字钟是一个将“时”,“分”,“秒”显示于人的视觉器官的计时装置。

它的计时周期为24小时,显示满刻度为23时59分59秒。

一个基本的数字钟电路主要由秒信号发生器、“时、分、秒、”计数器、译码器及显示器组成。

由于采用纯数字硬件设计制作,与传统的机械表相比,它具有走时准,显示直观,无机械传动装置等特点。

本设计中的数字时钟采用数字电路实现对“时”、“分”、“秒”的显示和调整。

通过采用各种集成数字芯片搭建电路来实现相应的功能。

具体用到了555震荡器,74LS90及与非,异或等门集成芯片等。

该电路具有计时和校时的功能。

在对整个模块进行分析和画出总体电路图后,对各模块进行仿真并记录仿真所观察到的结果。

实验证明该设计电路基本上能够符合设计要求!本课程设计是要通过简单的逻辑芯片实现数字电子钟。

要点在于用555芯片连接输出为一秒的多谐振荡器用于时钟的秒脉冲,用74LS90(10进制计数器)、74LS00(与非门芯片)等连接成60和24进制的计数器,再通过数码管显示,构成简单数字时钟。

关键词:数字时钟:计数器:555芯片:分频器1 设计要求及方案1.1设计任务用中小规模集成芯片设计多功能数字钟,要求:1、准确计时,以数字形式显示时(00~23)、分(00~59)、秒(00~59)的时间。

2、具有校时功能,可以对小时和分单独校时,对分校时的时候,停止分向小时进位。

1.2设计方案数字时钟电路是一个典型的数字电路系统,其由时、分、秒计数器以及校时和显示电路组成。

其主要功能为计时、校时。

利用60进制和24进制递增计数器子电路构成数字时钟系统,由2个60进制同步递增计数器完成秒、分计数,由1个24进制同步递增计数器完成小时计数。

秒、分、时计数器分别都以两个74LS160同步级联而成,秒、分、时计数器之间采用异步级联的方式。

开关J1和J2分别是控制时和分的校时开关。

如图1.12硬件设计和仿真2.1译码器和显示管的设计用七段发光二极管来显示译码器输出的数字,显示器有两种:共阴极和共阳极显示器。

74LS48译码器译码的是高电平,所以对应的显示器应为共阴极显示器。

在本设计中用的是解码七段排列显示器,即包含译码器的七段显示器。

其图形管脚如下图2.1所示图2.1 DCD HEX内部封装图2.2时间计数器的设计由图1-1的方框图可以清楚的看到,显示“时”、“分”、“秒”需要六片中规模计数器;其中“秒”、“分”各为60进制计数,“时”为24进制计数。

在本设计中均用74LS90N来实现2.2.1六十进制计数器“秒”计数器电路与“分”计数器电路都是六十进制,它由一级十进制计数器和一级六进制计数器连接构成,如图2.2所示,是采用两片中规模集成电路74LS90N串联起来构成的“秒”、“分”计数器。

由下图可知,U4是十进制计数器,U4的QD作为十进制的进位信号,74LS90N 计数器是十进制异步计数器,是反馈清零法来实现十进制计数,U3和与非门组成六进制计数。

74LS90N是在CP信号的下降沿触发下进行计数,U3的QA和QC相与0101的作为“分(时)”计数器的输入信号。

U1的输出0110高电平1分别送到计数器的R01、R02端清零,74LS90N内部的R01、R02与非后清零而使计数器归零,完成六进制计数。

由此可见U3和U4串接实现了六十进制计数。

图2.2 分秒计数器电路图2.2.2 二十四进制计数器“时”计数为二十四进制。

在本设计中二十四进制的计数电路也是由两个74LS90N 组成的二十四进制计数电路,如图2.3所示。

图 2.3 时计数器电路图由上图可以看出,当“时”个位U4计数器输入端A(14脚)来到第10触发信号时,U4计数器清零,进位端QD向U3“时”十位计数器输入进位信号,当第24个“时”(来自“分”计数器的状态为“0010”,此时“时”个位计数器的QC和“时”计数器的清零端R01和R02,通过74LS90N内部的与非后清零,计数器复零从而完成二十四进制计数。

2.3 校时电路的设计当刚接通电源或计时出现错误时,都需要对时间进行校正。

校正电路如下图2.4所示:图2.4 校时电路2.4分频器的设计通常,数字钟的晶体振荡器输出频率较高,为了得到1Hz的秒信号输入,需要对振荡器的输出信号进行分频。

分频器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产生标准脉冲信号;二是提供功能扩展电路所需要的信号。

本设计中,由于振荡器产生的信号频率太高,要得到标准的秒信号,就需要对所得的信号进行分频。

这里所采用的分频电路也是3个中规模计数器74LS90N来构成的3级1/10分频。

其电路如下图2.5所示:图2.5 分频器电路图由上图可以看出,由振荡器的1000Hz高频信号从U0的14端输入,经过三片74LS90N的三级1/10分频,就能从U2的11端输出得到标准的秒脉冲信号。

2.5 振荡器的设计振荡器是数字钟的核心。

振荡器的稳定度及频率的精确度决定了数字钟计时的准确程度,通常选用石英晶体构成振荡器电路。

一般来说,振荡器的频率越高,计时器的精度越高。

在本设计中振荡器采用的是由集成电路555与RC组成的多谐振荡器。

其电路图如下图2.6:.图2.6 振荡器电路图接通电源后,电容C1被充电, c v 上升,当c v 上升到大于2/3cc V 时,触发器被复位,放电管T 导通,此时0v 为低电平,电容C1通过2R 和T 放电,使c v 下降。

当c v 下降到小于1/3cc V 时,触发器被复位,0v 反转为高电平。

电容器C1放点结束,所需时间为:22202/3lnln 20.701/3cc PL ccV t R C R C R C V -==≈-当C1放点结束时,T 截止,VCC 将通过R1、R2向电容器C1充电,vC 由1/3VCC 上升到2/3VCC 所需的时为:1212121/3()ln()ln 20.7()2/3cc cc PH cc ccV V t R R C R R C R R C V V -=+=+≈+-当vC 上升到2/3VCC 时,触发器又被复位发生翻转,如此周而复始,在输出端就得到一个周期性的方波,其频率为121 1.43(2)PH PLf t t R R C=≈++本设计中,由电路图和f 的公式可以算出,微调R3=60k 左右,其输出的频率为f=1000Hz .3 电路总体设计由上面介绍的电路各个部分的子电路构成的各个部分的功能,再由第一章的数字时钟的系统原理框图,可以清楚的知道了总体的电路情况。

下面图3.1就是本设计的总体电路图3.1 总体电路设计图由图3.1可以看出和清楚的整个数字时钟的总体工作原理和整个工作过程:由555和RC构成的振荡器产生的1000Hz的高频信号经过由3片74LS90构成的1/1000分频的分频器后得到标准的秒脉冲信号,进入60进制的“秒”计时,“秒”的分位进入60进制的“分”计时,最后,由分的“时”进位进入24进制的“时”计时。

在电路中,还有由门电路和开关构成的校时电路对电路的“时”,“分”进行校时,得到正确的时间。

4 Proteus软件简介Proteus是世界上著名的EDA工具(仿真软件),从原理图布图、代码调试到单片机与外围电路协同仿真,一键切换到PCB设计,真正实现了从概念到产品的完整设计。

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将电路仿真软件、PCB设计软件和虚拟模型仿真软件三合一的设计平台,其处理器模型支持8051、HC11、PIC10/12/16/18/24/30/DsPIC33、AVR、ARM、8086和MSP430等,2010年又增加了Cortex和DSP系列处理器,并持续增加其他系列处理器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