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 第 版 章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谢希仁第五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谢希仁第五版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编著---习题解答第一章概述习题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

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

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

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议;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1、高效。

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

2、灵活。

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做必要的处理。

3、迅速。

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4、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的不足之处是:①每一分组在经过每一交换节点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传输延时,考虑到节点处理分组的能力和分组排队等候处理的时间,以及每一分组经过的路由可能不等同,使得每一分组的传输延时长短不一。

因此,它不适用于一些实时、连续的应用场合,如电话话音、视频图像等数据的传输;②由于每一分组都额外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③分组交换网中的每一节点需要更多地参与对信息转换的处理,如在发送端需要将长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必须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恢复出原报文数据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习题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1. 概述计算机网络是当今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负责连接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设备,提供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便利。

而谢希仁的《计算机网络》第七版是一本经典的教材,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技术和应用。

本文将提供《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全部课后答案的完整版本,以便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该教材的知识点。

2. 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通过学习本章,读者将了解到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以及互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3. 第二章:物理层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它负责传输原始比特流。

本章对物理层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数据通信基础、传输媒介、信道复用技术等。

4.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原始比特流划分为以太网帧等数据包进行传输。

本章详细介绍了数据链路层的各种协议和技术,如以太网、局域网、无线局域网等。

5. 第四章:网络层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关键的一层,它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本章对网络层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互联网协议、路由算法、IP地址等。

6. 第五章:传输层传输层负责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

本章对传输层的相关知识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包括传输层协议的设计原则、TCP协议、UDP协议等。

7. 第六章:应用层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高层的一层,它负责向用户提供各种网络应用服务。

本章详细介绍了应用层的相关内容,包括HTTP协议、DNS协议、电子邮件等。

8. 第七章: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安全和管理是计算机网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本章对网络安全和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包括网络安全威胁、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9. 第八章:多媒体网络多媒体网络是指能够传输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数据的计算机网络。

本章介绍了多媒体网络的相关技术和应用,包括流媒体、语音通信、视频会议等。

10. 第九章:计算机网络的高级话题本章涵盖了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些高级话题,如网络性能评价、网络协议的形式化描述方法、无线和移动网络等。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谢希仁第五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谢希仁第五版

<<计算机网络>> 谢希仁编著---习题解答第一章概述习题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采用存储转发的分组交换技术,实质上是在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的一种策略。

它的工作机理是:首先将待发的数据报文划分成若干个大小有限的短数据块,在每个数据块前面加上一些控制信息(即首部),包括诸如数据收发的目的地址、源地址,数据块的序号等,形成一个个分组,然后各分组在交换网内采用“存储转发”机制将数据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

由于节点交换机暂时存储的是一个个短的分组,而不是整个的长报文,且每一分组都暂存在交换机的内存中并可进行相应的处理,这就使得分组的转发速度非常快。

分组交换网是由若干节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每一结点就是一个小型计算机。

基于分组交换的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或计算机与人之间的通信,其通信过程需要定义严格的协议;分组交换网的主要优点:1、高效。

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

2、灵活。

每个结点均有智能,可根据情况决定路由和对数据做必要的处理。

3、迅速。

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在每个结点存储转发,网络使用高速链路。

4、可靠。

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通信子网。

电路交换相比,分组交换的不足之处是:①每一分组在经过每一交换节点时都会产生一定的传输延时,考虑到节点处理分组的能力和分组排队等候处理的时间,以及每一分组经过的路由可能不等同,使得每一分组的传输延时长短不一。

因此,它不适用于一些实时、连续的应用场合,如电话话音、视频图像等数据的传输;②由于每一分组都额外附加一个头信息,从而降低了携带用户数据的通信容量;③分组交换网中的每一节点需要更多地参与对信息转换的处理,如在发送端需要将长报文划分为若干段分组,在接收端必须按序将每个分组组装起来,恢复出原报文数据等,从而降低了数据传输的效率。

习题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谢希仁第1章概述作业题1-03、1-06、1-10、1-13、1-20、1-221-0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06.试将TCP/IP和OSI的体系结构进行比较。

讨论其异同点。

答:(1)OSI和TCP/IP的相同点是:都是基于独立的协议栈的概念;二者均采用层次结构,而且都是按功能分层,层功能大体相似。

(2)OSI和TCP/IP的不同点:①OSI分七层,自下而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表示层和会话层;而TCP/IP具体分五层: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和物理层。

严格讲,TCP/IP网间网协议只包括下三层,应用程序不算TCP/IP的一部分②OSI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用关系,两个(N)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一层(N-1)层实体,不能越级,而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一层直接使用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这种层次关系常被称为“等级”关系),因而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开销,提高了协议的效率。

③OSI 只考虑用一种标准的公用数据网。

TCP/IP 一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网的互连问题,并将网际协议IP 作为TCP/IP 的重要组成部分。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 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

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

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答:线路交换时延:kd+x/b+s, 分组交换时延:kd+(x/p)*(p/b)+ (k-1)*(p/b)其中(k-1)*(p/b)表示K段传输中,有(k-1)次的储存转发延迟,当s>(k-1)*(p/b)时,电路交换的时延比分组交换的时延大,当x>>p,相反。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 ;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 结构的Internet ;ISP 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 07 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 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 (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 nternet (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 ternet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第一章习题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第一章习题

《计算机⽹络》谢希仁版--第⼀章习题1-01 计算机⽹络可以向⽤户提供哪些服务?视频、即时通信、声⾳、游戏等。

本质上是提供连通性和共享。

连通性:⽹络上各⽤户可以相互交换信息,就跟这些⽤户的计算机都可以彼此互联⼀样共享:指资源共享。

可以是信息,也可以是硬盘等硬件共享。

1-0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分组交换:采⽤存储转发技术。

将报⽂(要发送的整个数据)分成若⼲数据段,每个数据段加⼊控制信息组成的头部Header,构成若⼲分组。

因为头部中加⼊了⽬的地址和原地址等信息,分组可以在⽹络中独⽴地选择路径,完成转发。

分组交换在开始之前不必占⽤⼀条端到端的通信资源,分组到达⼀个路由器之后,先后进⾏存储、查表、转发等。

省去了建⽴连接和释放连接的步骤,因此效率更⾼。

分组交换的优点:灵活、可靠、⾼效、迅速分组交换的缺点:时延、额外开销1-3 从多个⾓度⽐较电路交换、报⽂交换、分组交换的优缺点* 电路交换:因约定了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的保障,对传输⼤量数据效率⾼。

建⽴连接(占⽤通信资源)->通话(⼀直占⽤通信资源)->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

若要连续传送⼤量数据,且传送时间远⼤于连接建⽴时间,则电路交换的传输效率较快。

优点:时延⼩,缺点:利⽤率低* 报⽂交换:⽆需预约带宽。

动态地逐段利⽤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的效率⾼。

优点:利⽤率⾼缺点:时延⼤、占⽤资源(内存)多* 分组交换:具有报⽂交换的⾼效、迅速的特点,且分组⼩,路由灵活,⽹络存活性较好。

时延: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报⽂交换。

效率:分组交换=报⽂交换,灵活性:分组的长度远远⼩于报⽂的长度,灵活性好1-4 为什么说英特⽹是⾃印刷术以来⼈类通信⽅⾯最⼤的变⾰?融合其他通信⽹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作⽤,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

1-5 因特⽹的发展⼤致分为哪⼏个阶段?请指出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作业:第一章:2,3,8,12,13,14,21,22,24第二章:1,2,4,5,6,10,13,16第三章:3,4,6,7,8,10,13,15,18,20,27,28,30,31第四章:1,2,4,5,7,9,10,11,15,17,21,24,29,32,35,37,39,(44,45)第五章:1,3,9,10,17,21,24,30,34,45,46第六章:2,3,6,7,8,13,14,19,20,22,23,(24,31,32)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课后答案
当然,微波接力通信也存在如下的一些缺点:相邻站之间必须直视,不能有障碍物。微波的传播有时也会受到恶劣气候的影响;与电缆通信系统比较,微波通信的隐蔽性和保密性较差;对大量的中继站的使用和维护要耗费一定的人力和物力。
7、什么是曼彻斯特编码?其特点如何?
答:曼彻斯特编码是将每一个码元再分成两个相等的间隔。码元1是在前一个间隔为低电平而后一个间隔为高电平。码元0则正好相反,从高电平变到低电平。这种编码的好处是可以保证在每一个码元的正中间出现一次电平的转换,这对接收端的提取位同步信号是非常有利的。缺点是它所占的频带宽度比原始的基带信号增加了一倍。
总时延T=传播时延+发送时延+排队时延
对p取导,令导数为0: ,解得
16、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it/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it/s。
8、模拟传输系统与数字传输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模拟传输:只能传模拟信号,信号会失真。
数字传输:可传模拟与数字信号,噪声不累计,误差小。
10、什么场合使用EIA-232接口标准?
通常EIA-232用于标准电话线路(一个话路)的物理层接口
11、基带信号和宽带信号的传输各有什么特点?
(1)基带信号是将数字信号1或0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压来表示,然后送到线路上去传输。(2)宽带信号则是将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后形成的频分复用模拟信号。基带信号进行调制后,其频谱移到较高的频率处。由于每一路基带信号的频谱被搬移到不同的频段上,因此合在一起后并不会互相干扰。这样做可以在一条线路中同时传送许多路的数字信号,因而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答案解析(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答案解析(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共享。

1-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计算机网络计算题答案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计算题答案谢希仁

第一章 概述习题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

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 (b/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 (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 (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

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解:采用电路交换:端到端时延:kd bxs t c ++= 采用分组交换:端到端时延:kd bxb p k t p ++-=)1(,这里假定p x >>,即不考虑报文分割成分组后的零头。

欲使c p t t <,必须满足s bpk <-)1(习题1-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 和(p+h )(bit ),其中p 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 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 的大小无关。

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 段链路。

链路的数据率为b (bit/s ),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

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 应取为多大?答:分组个数x/p ,传输的总比特数:(p+h)x/p 源发送时延:(p+h)x/pb最后一个分组经过k-1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中间发送时延:(k-1)(p+h)/b 总发送时延D=源发送时延+中间发送时延 D=(p+h)x/pb+(k-1)(p+h)/b 令其对p 的导数等于0,求极值 p=√hx/(k-1)习题1-20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 ,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s m /1028⨯。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的传播时延:(1) 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

(2) 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

解:(1)发送时延:s t s 100101057== 传播时延:s t p 005.01021086=⨯= (2)发送时延:s t s μ1101093== 传播时延:s t p 005.01021086=⨯=习题1-21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为2×108m/s.媒体长度L分别为:(1)10cm(网络接口卡)(2)100m(局域网)(3)100km(城域网)(4)5000km(广域网)试计算出当数据率为1Mb/s和10Gb/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计算机网络课件-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课件-谢希仁

对等连接方式的特点


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 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 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 例如主机 C 请求 D 的服务时,C 是客户, D 是服务器。但如果 C 又同时向 F提供 服务,那么 C 又同时起着服务器的作用。
运行 P2P 程序
E
网络边缘
C
运行 P2P 程序
各种RFC之间的关系
因特网草案
实验的 RFC
建议标准
提供信息的 RFC
草案标准 6 种 RFC 因特网标准
历史的 RFC
1.3 因特网的组成
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以 下的两大块: (1) 边缘部分 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 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 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 和资源共享。 (2) 核心部分 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 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 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两种通信方式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 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 即Client/Server方式 对等方式(P2P 方式) 即 Peer-to-Peer方式
1. 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 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 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 提供方。
分组首部的重要性



每一个分组的首部都含有地址等控制信 息。 分组交换网中的结点交换机根据收到的 分组的首部中的地址信息,把分组转发 到下一个结点交换机。 用这样的存储转发方式,最后分组就能 到达最终目的地。

计算机网络计算题答案谢希仁图文稿精选全文

计算机网络计算题答案谢希仁图文稿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计算机网络计算题答案谢希仁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第一章 概述习题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

从源站到目的站共经过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 (b/s)。

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 (s)。

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 (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

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解:采用电路交换:端到端时延:kd bxs t c ++= 采用分组交换:端到端时延:kd bxb p k t p ++-=)1(,这里假定p x >>,即不考虑报文分割成分组后的零头。

欲使c p t t <,必须满足s bpk <-)1( 习题1-11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x 和(p+h )(bit ),其中p 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h 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p 的大小无关。

通信的两端共经过k 段链路。

链路的数据率为b (bit/s ),但传播时延和结点的排队时间均可忽略不计。

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 应取为多大?答:分组个数x/p ,传输的总比特数:(p+h)x/p 源发送时延:(p+h)x/pb最后一个分组经过k-1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中间发送时延:(k-1)(p+h)/b总发送时延D=源发送时延+中间发送时延 D=(p+h)x/pb+(k-1)(p+h)/b 令其对p 的导数等于0,求极值 p=√hx/(k-1)习题1-20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 ,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s m /1028⨯。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的传播时延:(1) 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

(2) 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四版)第01章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四版)第01章

(packet)。分组又称为“包”,而分组的首部也可称为
“包头”。分组交换的特征是基于标记(label-based)。 不先建立连接而随时可发送数据的连网方式,称为 无 连接的(connectionless)。
分组交换
发送端
数 据 首部

在发送端把要发送的报文分隔为较短的数据块 每个块增加带有控制信息的首部构成分组(包)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 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
换网是 以网络为中心 ,主机和终端都处在网络的外围,
如图1-6(b)所示。用户通过分组交换网可共享连接在网
接这些交换机的链路组成,如图1-4(a)所示。图1-4(b)
和图1-4(a)的表示方法是一样的,但强调了结点交换机 具有多个端口的概念。 图中H1 ~ H6都是可进行通信的计算机,但在计算 机网络中常称它们为主机(host)。在ARPANET建网初
期,分组交换网中的结点交换机曾被称为接口报文处
理机IMP (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or)。
报文
11010011101 • • • • • • • • 00101001110
数 据 分组
首部
数 据 分组
首部 发送 在前
分组
发 送
数 据 首部
发 送
数 据 首部
发 送
数 据
首部
接收端
数 据 数 据 11010011101 • • •数 • •据 • • • 00101001110
分组交换网由若干个结点交换机(node switch)和连
这里所说的网络是指电信网络(主要的业务是电话, 但也有其他业务,如传真、数据等)、有线电视网络 (即单向电视节目的传送网络,但现已开始逐渐向双向 传输网络改造)和计算机网络。这三种网络通常简称为 “三网”。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因特网(Internet)为代 表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已从最初的教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一章 答案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一章 答案
1-22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含义?
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23 为什么一个网络协议必须把各种不利的情况都考虑到?
答:因为网络协议如果不全面考虑不利情况,当情况发生变化时,协议就会保持理想状况,一直等下去!就如同两个朋友在电话中约会好,下午3点在公园见面,并且约定不见不散。这个协议就是很不科学的,因为任何一方如果有耽搁了而来不了,就无法通知对方,而另一方就必须一直等下去!所以看一个计算机网络是否正确,不能只看在正常情况下是否正确,而且还必须非常仔细的检查协议能否应付各种异常情况。
1-10 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要传送的报文共x(bit)。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k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d(s),数据率为b(b/s)。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s(s)。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p(bit),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问在怎样的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提示:画一下草图观察k段链路共有几个结点。)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八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八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1.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物理层要尽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2)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该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

(3)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物理层的主要特点:(1)由于在OSI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特性。

(2)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2.规程与协议有什么区别?答:在数据通信的早期,对通信所使用的各种规则都称为“规程”,后来具有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开始使用“协议”这一名词,以前的“规程”其实就是“协议”,但由于习惯,对以前制定好的规程有时仍常用旧的名称“规程”。

3.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建的作用。

答:源点: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

源点又称为源站。

发送器:通常源点生成的数据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

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

终点: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过来的信息。

终点又称为目的站传输系统:信号物理通道4.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答:数据:是运送信息的实体。

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数据:运送信息的模拟信号。

模拟信号:连续变化的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1 导引型传输媒体
双绞线
最常用的传输媒体。 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都可以使用双绞线,其通信距
离一般为几到十几公里。 屏蔽双绞线 STP (Shielded Twisted Pair)
带金属屏蔽层
无屏蔽双绞线 UTP (Unshielded Twisted Pair)
2.3.1 导引型传输媒体
C = W log2(1+S/N) (bit/s)
其中: W 为信道的带宽(以 Hz 为单位); S 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N 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香农公式表明
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则信息的极限传 输速率就越高。
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就 一定可以找到某种办法来实现无差错的传输。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 何种意义。
过程特性 :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 顺序。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2.2.2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2.2.3 信道的极限容量
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包括三大部分:源系统(或发送端、发送方)、 传输系统(或传输网络)和目的系统(或接收端、接收方)。
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信号 (digital signal) —— 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
是离散的。 码元 (code) —— 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
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2.2.2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信道 —— 一般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 的媒体。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 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带通调制:使用载波 (carrier)进行调制,把基带信号的 频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并转换为模拟信号,这样 就能够更好地在模拟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段频率范围 内能够通过信道) 。
带通信号 :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
(1) 常用编码方式
比特流 1 0 0 0 1 0 0 1 1 1 不归零制
归零制
1995年将布线标准更新为 EIA/TIA-568-A。 此标准规定了 5 个种类的 UTP 标准(从 1 类线
到 5 类线)。 对传送数据来说,现在最常用的 UTP 是5类线
(Category 5 或 CAT5)。
双绞线标准
绞合线类别
常用的绞合线的类别、带宽和典型应用
带宽
线缆特点
典型应用
3
任何实际的信道都不是理想的,在传输信号时 会产生各种失真以及带来多种干扰。
码元传输的速率越高,或信号传输的距离越远, 或传输媒体质量越差,在信道的输出端的波形 的失真就越严重。
数字信号通过实际的信道
有失真,但可识别
实际的信道 (带宽受限、有噪声、干扰和失真)
发送信号波形
接收信号波形
失真大,无法识别
若信道带宽 W 或信噪比 S/N 没有上限(当然实际信道 不可能是这样的),则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也 就没有上限。
实际信道上能够达到的信息传输速率要比香农的极限 传输速率低不少。
请注意
对于频带宽度已确定的信道,如果信噪比不能 再提高了,并且码元传输速率也达到了上限值, 那么还有办法提高信息的传输速率。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 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 就不能同时接收)。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 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2.2.2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 来自信源的 信号。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 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曼彻斯特
差分 曼彻斯特
数字信号常用的编码方式
(1) 常用编码方式
不归零制:正电平代表 1,负电平代表 0。 归零制:正脉冲代表 1,负脉冲代表 0。 曼彻斯特编码:位周期中心的向上跳变代表 0,
位周期中心的向下跳变代表 1。但也可反过来定 义。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在每一位的中心处始终都 有跳变。位开始边界有跳变代表 0,而位开始边 界没有跳变代表 1。
实际的信道 (带宽受限、有噪声、干扰和失真)
发送信号波形
接收信号波形
2.2.3 信道的极限容量
从概念上讲,限制码元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 的因素有以下两个: 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 信噪比
(1) 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
具体的信道所能通过的频率范围总是有限的。 信号中的许多高频分量往往不能通过信道。
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 直流成分,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 量或直流分量。因此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 (modulation)。
2.2.2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调制分为两大类:
基带调制:仅对基带信号的波形进行变换,使它能够与 信道特性相适应。变换后的信号仍然是基带信号。把这 种过程称为编码 (coding)。
绝缘保护套层 外导体屏蔽层
绝缘层
内导体
同轴电缆的结构
2.3.1 导引型传输媒体
光缆
光纤是光纤通信的传输媒体。 由于可见光的频率非常高,约为 108 MHz 的量级,
因此一个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带宽远远大于目前其 他各种传输媒体的带宽。
光线在光纤中的折射
包层 纤芯
折射角
包层 (低折射率的媒体)
1924年,奈奎斯特 (Nyquist) 就推导出了著名 的奈氏准则。他给出了在假定的理想条件下, 为了避免码间串扰,码元的传输速率的上限值。
(1) 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
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 否则就会出现码间串扰的问题,使接收端对码 元的判决(即识别)成为不可能。
如果信道的频带越宽,也就是能够通过的信号 高频分量越多,那么就可以用更高的速率传送 码元而不出现码间串扰。
入射角
纤芯 (高折射率的媒体)
包层 (低折射率的媒体)
光线在光纤中的折射
当光线从高折射率的媒体射向低折射率的媒体时,其 折射角将大于入射角。因此,如果入射角足够大,就 会出现全反射,光也就沿着光纤传输下去。
光纤的工作原理
低折射率 (包层)
高折射率 (纤芯)
光线在纤芯中传输的方式是不断地全反射
光波在纤芯中的传播
第 2 章 物理层
教材:《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
第 2 章 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2.4 信道复用技术 2.5 数字传输系统 2.6 宽带接入技术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 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 传输媒体。
只要从纤芯中射到纤芯表面的光线的入射角大于某个 临界角度,就可产生全反射。
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 可以存在多条不同角度入射的光线在一条光纤 中传输。这种光纤就称为多模光纤。
单模光纤 若光纤的直径减小到只有一个光的波长,则光 纤就像一根波导那样,它可使光线一直向前传 播,而不会产生多次反射。这样的光纤称为单 模光纤。
这就是:用编码的方法让每一个码元携带更多 比特的信息量。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2.3.1 导引型传输媒体 2.3.2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传输媒体也称为传输介质或传输媒介,它就是 数据传输系统中在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物理 通路。
传输媒体可分为两大类,即导引型传输媒体和 非导引型传输媒体。
数据通信系统
输入 汉字
数字比特流 模拟信号
PC
调制解调器
公用电话网
模拟信号 数字比特流
显示 汉字
调制解调器
PC
源系统
传输系统
目的系统
输 源点 输 发送器 发送
传输 系统


的信号


(数字的或


模拟的)
接收器
终点
接收


的信号


(数字的或


模拟的)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常用术语
数据 (data) —— 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 (signal) —— 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信号 (analogous signal) —— 代表消息的参数的
输入脉冲
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
输出脉冲
输入脉冲
单模光纤
输出脉冲
多模光纤(a) 和 单模光纤(b) 的比较
光纤优点
(1) 通信容量非常大。 (2) 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 (2) 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能好。 (3) 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 (4) 体积小,重量轻。
(1) 常用编码方式
从信号波形中可以看出,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 曼彻斯特编码产生的信号频率比不归零制高。
从自同步能力来看,不归零制不能从信号波形 本身中提取信号时钟频率(这叫作没有自同步 能力),而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具有自同步能力。
(2) 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
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 直流成分,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 量或直流分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 基带信号进行调制 (modulation)。
聚氯乙
绝缘层 铜线
烯套层
(a) 无屏蔽双绞线
3 类线
聚氯乙烯 屏蔽层绝缘层铜线 套层
(b) 屏蔽双绞线
5 类线 (c) 不同的绞合度的双绞线
双绞线的示意图
双绞线标准
1991年,美国电子工业协会 EIA 和电信行业协 会联合发布了一个用于室内传送数据的无屏蔽 双绞线和屏蔽双绞线的标准 EIA/TIA-5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