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培训促进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培育已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已经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农民队伍,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对于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外成功经验1. 德国:农业大学培育德国农业大学是培育职业农民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德国,农业大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使他们成为了一批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职业农民。
德国政府还通过补贴和奖励政策激励年轻人投身农业,并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计划,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生产需求。
2. 日本:农业合作社培训日本的农业合作社在培育职业农民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
农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各种培训班、技能比赛等活动,吸引了一大批年轻人投身农业,并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和技术支持。
日本政府还从财政、税收等方面对职业农民给予了政策支持,为他们提供了创业和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借鉴经验1. 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该进一步完善农业教育培训体系,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和培养机制的建设。
大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学校农场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出一批懂农业、爱农业、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2. 建立激励政策我国政府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激励政策,通过补贴、奖励、税收优惠等方式,激发年轻人投身农业的热情。
落实农业保险制度,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使年轻人更有信心参与到农业生产中。
3. 加强技术支持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职业农民的技术支持。
建立健全的技术培训体系,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科技示范和培训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4. 推进农业合作社建设农业合作社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国应该积极推进农业合作社的建设,完善合作社运行机制,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吸引他们投身农业。
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育保障经验与启示
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育保障经验与启示随着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职业农民的培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回顾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育的历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经验和启示:一、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发达国家注重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种植、养殖、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得农民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
例如,日本鼓励农民子女就读职业农业学校,通过实践培养高素质的职业农民。
加拿大则将农村培训和交流作为提高职业能力的主要渠道,通过制定技能标准和提供培训机会,帮助农民提高工作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
二、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农民待遇发达国家注重农民的社会保障,尤其是医疗、养老等方面。
例如,德国向农民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甚至有农民保险计划,使得农民的工作和生活更有保障。
美国则通过优惠措施和财政补贴等方式,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福利待遇。
三、建立农民合作社,促进合作共赢发达国家鼓励农民自发组织成立农民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生产、资源共享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例如,法国的农民合作社由政府出资设立,为农民提供融资、科技支持等各种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推动农民专业化和市场化发达国家鼓励农民实现专业化和市场化,通过农产品品牌建设、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等方式,提高农业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荷兰的农业生产基本上都是科技化和工业化的,农产品的品牌和质量得到了国际认可,荷兰的农业出口品质一度是欧洲第一。
总之,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和启示告诉我们,要重视农民的人才培养和社会保障,加强农民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建立农民合作社,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
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中国农村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取得了在农民培训和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
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对于培育中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结合国际成功经验,探讨如何从国际上借鉴经验,促进中国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培育。
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农民培训方面已经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在农业现代化、科技创新和生产经营管理方面。
日本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注重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通过专业的培训课程,提升农民的科技水平,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才,有效推动了日本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欧洲一些国家也注重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通过提供技术培训课程和职业指导,帮助农民了解市场需求并进行生产经营决策,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需要重点关注农民的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
在我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技水平低、农民收入不稳定等。
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注重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的经验,通过建立健全的培训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使其具备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和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培育出一支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国际合作也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外专业机构的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实农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促进中国农民的职业发展。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组织等的经验,通过开展合作项目,提供技术咨询和专业培训,助力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发展。
注重激励政策和产业发展也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关键。
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制定各种激励政策,吸引和培养更多的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
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及启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求。
当前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长足发展,各地都涌现出一批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结这些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对今后促进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对浙江、河南的一些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调研,并将其成功经验总结如下:一、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一)领导重视,政府推动。
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贯彻落实,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项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例如我们调研的商丘民权县,县委、县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扶持和加快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经济能人、种养大户和企业、协会领办专业合作组织;还将专业合作社发展纳入了全县争先晋位目标考核体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同时争取财政资金扶持,近两年该县累计评出先进专业合作社10余家,发放以奖代补资金达20余万元,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扶持、落实各类政策性资金达400余万元。
(二)注重宣传,强化培训。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必须要调动各利益主体参与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因此宣传引导非常重要,注重宣传引导是很多地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之一。
例如我们调研的商丘柘城县就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及各种会议,大力宣传、普及合作经济的基本知识、政策措施、工作经验和优秀带头人的先进事迹,营造关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社会氛围。
另外,要使农民由过去的“单兵作战”到适应专业合作社的“军团作战”,必须做好相应的培训工作,这也是一些地方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功经验。
例如柘城县农业局就充分利用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项目,重点做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合作社理事会成员以及社员的培训工作。
国外农民合作社发展政策与启示
对我国发展农民合作社的启示与思考
(四)营造宽松的金融环境促进合作社成长。政府对合作社金融支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给予合作社低息贷款的政策,二是直接资助建立信贷合作机构。世界多数国家都采取第一种支持方式,如法、德等国为合作社提供较低利率的中长期贷款。美国政府还建立了专门面向农场主和农业合作社提供信贷支持的农业信贷合作体系。日本的农协金融制度建设是后者的代表,也是世界范围内合作组织金融制度最为完善的代表。与其他国家金融业务和农业合作社业务分开不同,日本政府将信贷和金融业务整合在农协事业中。日本农林中央金库是农协的合作银行,农林中央金库的放款对象原则上以所属合作社团体为限,但资金剩余时,也可以向非合作社团体放款。
(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合作社壮大。在合作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财政补贴的形式也有所不同。主要有两类:一是在合作组织发展初期,在财政税收上对农业合作社实行补贴政策。如法国政府在“共同使用农业机械合作社”成立初期,根据合作社会员人数多少给予一定的启动经费。对于其所购买的机器,政府提供相当于机械购买价值15%~25%左右的无偿援助。二是在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实施相应的财政补贴。如英国政府为推动合作组织发展壮大,从1973~1979年连续对合作组织实施财政补贴,补贴金额每两年增加一次。在日本,由于农协是农业经营的主体,农协也成为政府补贴农业生产经营的首要载体。日本政府每年农林预算中的五分之一是通过农协实施的。
(一)准确定位。我国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已有六年,各地在实践中出现了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从国外的经验看,我国应尽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使合作社通过多种组织形式,为社员提供生产、供销、信用合作等综合性服务,既是增强合作社内部活力的要求,也是促进合作社发展的必要条件。
国际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国际农业合作社的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收稿日期:2008-01-14;修回:2008-03-15作者简介:李中华(1970-),男,辽宁北镇人,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副院长、国际合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农林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青岛市人大常委,青岛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合作经济、农业经济、日本经济。
李中华1,曹春燕2,辛德树1(1.青岛农业大学合作社学院;2.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109)摘 要:国际农业合作社在组织形态、事业构成、经营战略以及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还是有很多共性的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各国都明确了农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赋予了重大的职责;都在工作中实践着合作社的普遍原则和基本价值,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各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都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也配合了政府的农业和农村工作。
深入领会合作社原则的内涵,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业合作社;合作社原则;国际经验;日本型合作社;启示中图分类号:F3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471(2008)01-0046-06D evelopm en t and Exper i ence of I n terna ti ona lAgr i cultura l Coopera ti ve and Revel a ti on s to Ch i n aL I Zhong 2hua 1,CAO Chun 2yan 2,X IN De 2shu1(1.College of Cooperatives,Q 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Q 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 ingdao266109,china )Abstract:Though there are a l ot of differences in the f or m of organizati on,structure of enter p rise,stratage m of manage ment and model of devel opment f or internati onal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a l ot of commonness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 o us:clear status of la w;moment ous functi on;p racticing the common p rinci p le and basic value of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 and persisting in the correct directi on of devel opment;aid of govern ment and matching the work in rural areas and agriculture .To gras p the meaning of cooperative p rinci p le and t o use the ex perience of de 2vel oped country for reference will bring about great significance in p ractice t o the devel opment of far mer p r ofessi onal cooperative .Key words:agricultural cooperative;cooperative p rinci p le;internati onal experience;Japanese cooperative;revelati on 诞生160多年来,无论是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中,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合作社经济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市场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是在农村家庭经营基础上 , 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 营 进 入市 场难 以维持 稳 定 发 展 。首 先 , 府 重 视 和 扶 政 者 或 同类农 业生 产 经营 服务 的提供 者 、 用者 , 利 自愿 持 的力度不够。相 比较 , 国政 府对农 民专业合作 美 联合 、 民主管理的互 助性经济组织 。[农 民专业合 社给予了极大的重视 和扶持 ,92 ”] 1 19 年联邦议会通过 作社把小农户引人大市场 , 使外部经济内部化 , 可以 了卡帕——沃尔斯台德法案赋予了合作社不 同于其 减少交易频率 , 降低交易成本 , 将农产 品市场从 以往 他私营公司的地位 , 把合作社从反托拉斯法 中解脱 的完全竞争市场向区域 的卖方垄断竞争市场转变 , 出来 , 美国联邦和州级政府有关合作社的法律共达 增加农 民分享市场 经济收益 的份额 , 保证农民的合 8 部 ; 5 日本政府也 规定垄 断禁止 法不适用 于农 协 ; 理增收和投入。因此 , 国农 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 而我 国到 目前为止 , 我 只有 1 20 年颁布并从当年 部 06 速, 一些地区已经初具规模 。但是 , 合作社在进入市 开始 施行 的《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农 民专 业 合作 社 法 》 , 场过程中, 还存在诸 多问题 以及制约因素。本文 旨 且该 法适 应 范 围只包 括 从事 经 营活动 的实 体型农 民 在 以 国际经 验和 做 法 为借 鉴 , 出 我 国农 民专 业 合 专业 合作 经 济组织 , 没 有把 合 作 金 融 权 利还 给农 提 并 作社进入市场的可行性建议 。
第 4期
万江红 等 : 国农 民专业 合作社进入市场 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我
5 7
第 二 , 民专 业 合 作 社 自身 投 人 不 足 , 理 不 大 的市场 优势 。在 美 国 , 作 社 控 制 了全 美 谷 物 销 农 管 合
国外农民合作社发展模式与经验借鉴
国外农民合作社发展模式与经验借鉴摘要国外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民合作社发展模式有着显著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正确借鉴这些经验,加快发展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解决分散的农户经营与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对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合作社;国外经验;借鉴意义在农业发展日趋市场化、国际化、一体化的经济浪潮下,农民收入的增长需要有效的组织保障,加强农民间的合作,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抗御市场风险,提高个体生产经营者的政治经济地位,对于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农民合作社就是一种能实现上述功能的组织形式。
但是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民合作社发展模式有着显著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因此,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现代经济学认为,合作是个人或组织为达成共同目标,通过自愿联合,有意识、有计划的共同协力与相互扶持,从而增强自己群体竞争力的过程和行为。
国际合作社联盟对合作社下的最新定义是:合作社是人们自愿联合组成的自治性经济组织,以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控制的企业来满足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需求和渴望。
以服务于生产和销售为目标的农村合作社是社会劳动的一种特定组织形式,是在一定历史阶段所产生的具有独特的组织章程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劳动者经济实体。
1国外农民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国外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1844年,在英国兰开夏的小镇罗虚代尔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组织——罗虚代尔公平先锋消费合作社。
1895年第一个非官方的合作经济国际组织——“国际合作社联盟”成立,并提出了著名的“罗虚代尔原则”,这个原则以后成为各国合作社原则的范本,此后合作社在世界各个国家不断发展壮大。
国外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 者简 介】 玉 ̄( 8一 , 作 孙 1 5 )吉林榆 树人 , 9 东北农 业大 学金 融学专业硕士研 究生。研 究方 向 : 农村金 融。
【 基金项 目】黑龙江省哲学社科基金项 目: 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的农村金融有效供给研究阶段・  ̄
( E 1)黑龙江省教 0 05; 8
育厅人文社科项 目: 黑龙江省新农村 建设的农村金 融有效供给体 系研 究阶段性成果(1 40 4。 15 2 1)
收及金融政策等方面。这些政策都与法律保持高度一臻
性, 有利于促进农业 向规模经营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 使农 民得到实惠, 促进农业基地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 在处 理与农协的关系上, 政府对农协的各项活动予以支持 , 一 般行政部 门不能超越法律来干预农协的正常生产经营活 动。同时 , 政府坚持以经济手段调整农业 , 而很少使用行
织与其它金融机构资金融通的渠道。 这三级机构之间不存 在行政隶属关系, 自独立核算 , 各 自主经营、 负盈亏, 自 但 是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负有管理和服务的责任。 日 本早在 14 年就颁布了《 97 农业协同组合法》并在 ,
2 世 纪 6 年 代 重 新进 行 了修订 , 6 年 日 又 制定 了 O o 1 1 9 本
且这种联合不受反托拉斯法的约束。在合作组织经营发 生困难时, 政府给予直接的保护 , 给予农民合作组织各种 形式的直接或间接援助。协助农 民和其他乡镇居民发展
【 收稿 日期】 0 l0-5 21一32
《 农业基本法》 ,这是 日本为促进和保护农协的发展而制 定的专门法律。 这些法律、 法规对指导农协发展和保护农 协的权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也正是在政府的大力
第2 1 年第 4 01 期 ( 总第 31 ) 7期
三农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三农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三农经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
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外的一些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国际经验,来推动三农经济的发展,取得更好的成果。
一、加强政策支持国外许多国家在发展三农经济方面,都给予了充分的政策支持。
政府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国外国家在土地、种植结构、农业补贴等方面的政策,为中国的农业提供更多支持。
二、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农业产出,降低生产成本。
他们不断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中国可以学习这种做法,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农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三、发展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农业经济的风险。
有些国家通过发展畜牧业、渔业等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中国可以借鉴这种做法,加快发展多元化的农业产业,让农民有更多的选择。
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现代农业体系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国外一些国家在现代农业体系的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经验,采用了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
中国可以学习这些经验,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农业体系,提高农业产出水平。
五、加强农业合作社建设农业合作社可以帮助农民集中优势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
在国外一些国家,农业合作社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农民致富的途径。
中国可以加强对农业合作社的建设与培育,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六、推广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经济的风险,保障农民的利益。
在国外一些国家,农业保险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推广农业保险制度,帮助农民有效应对各种风险。
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些国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付出了很大努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一、背景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农合社”)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把农民组织起来,共同经营、共同收益的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形式。
自2007年开始试点以来,农合社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一种有效的农村发展模式。
本文将从经验和启示两方面分析农合社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经验1. 做到规范管理农合社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是规范管理,包括模式选择、合作组织、决策程序、盈利分配等方面的规范管理。
一些成功的农合社,如茶园合作社、木耳合作社、水稻合作社等,都遵循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防止了个人行为对集体利益的影响,形成稳定、和谐的合作关系。
2. 做到市场导向农合社是为了解决农民对市场信息的不对称问题而成立的,因此市场导向成为农合社发展的重要经验。
一方面,农合社应该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当地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并促进高质量生产和加工,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另一方面,农合社应该掌握市场行情信息,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3. 做到团结协作农合社的成立是为了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解决农民集体行动难题。
因此,农合社之间应该采取合作、合作、再合作的模式,共同解决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问题。
共同协作可以减轻个人负担,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三、启示1. 加强技术支持随着市场变化和竞争加剧,农合社需要实现科学化、规模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因此,政府、农业机构等应加大技术支持,提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管理经验,为农合社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 参与农村金融农合社作为农村的新型经济组织,需要在发展过程中解决资金问题。
目前,测试区已经探索出了一些农村金融合作模式,如信用社担保、地方政府补贴等。
这些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农合社的资金问题,同时提高农合社的生产能力。
3. 提高信誉度农合社的发展需要广泛的社会支持和信誉度。
因此,农合社需要加强宣传,提高品牌形象和生产质量。
国外合作社发展经验及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借鉴
第 3期 20 0 7年 9 月
台 湾 农 业 探 索
T  ̄wa nAg iu tr Re e r h r l d c u s ac
NO. 3
S pe b r 2 0 e tm e .0 7
国外合作社发展经验及对我 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借鉴
不 能健康 发展 。 ( 资金 不足 ,贷款 困难 三)
许 多合作社 往往产 品有销路 ,手 头有 订单 ,但缺 乏 资金 组织扩 大生产 。资金 问题成 为 困扰农 民专业 合
作社生存和发展的一大难题 。本来贷款是解决资金瓶颈 的最好方法 ,但合作社要解决贷款却非常困难。根 据银行 的相关规定,贷款需要有抵押和担保,合作社的现实情况是无资金 ,有资产但无法评估,贷款 困难。
( 政 法不 力,无 章可循 一)
在 农 民专 业 合作 社没有 得 到相应 的法律 地位 前 ( 工 商登记 时表现 的尤 为 明显 ),组 织形 式也不 够规 在 范 ,实 际工作 中经常 会遇 到棘 手 的 问题 ,却 又 无章 可 循 ,无法 可 依 ,如无 法 独立 对 外 签 定有 效 合 同,往 往 在 市场 竞争 中处 于劣势 。不 少 合作 社 都面 临资金 短 缺 的难题 。这些 在一 定 程度 上 限制 了合 作 社 的发展 空间 。尽管 《 农业 法 》 明确 要 求合 作组 织 要 “ 依法 成立 、依 法 登记 ” ,但 是依 什 么法 不 明确 ,造成 农 民合
我 国农 民专业 合作社 发展 ,具有 一定 的意 义 。
一
、
我 国农 民 专业 合 作 社 发 展 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在 国内第 1 有关 农 民专 业 合 作经 济 组 织地 方性 法 规 《 江 省农 民专 业 合 作社 条 例 》 中,农 民专 业 部 浙 合 作 社 的定 义 为 :在 家庭 承包 经 营 的基 础 上 ,从 事 同类或 者相 关 农产 品 的生产 经 营者 ,依据 加入 自愿 、 退 出 自由、 民主 管理 、盈 余 返还 的原 则 ,按 照 章程 进 行共 同生 产 、经 营 、服 务 活动 的互 助 性 经济 组 织 。 在 《 民专 业合 作 社 法 》 出台前 ,农 民专业 合作 组织 在 农业 增效 、农 民增 收 、农村 发 展等 方 面起 到 了积 农 极 的推动 作用 ,但 也遇 到 了一些 亟待 解 决 的困难和 问题 。
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如何培育和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已经成为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在这方面,国际上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本文将从国外成功经验出发,探讨如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和启示。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需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和教育体系。
国外一些农业强国在农村人才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农民培训和教育体系,包括农业大学、职业学校、农业技术培训机构等。
通过这些机构的培训,农民可以学习到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
在中国,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外的这种做法,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业农民培训和教育体系,使广大农民能够接受到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需要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创业支持。
在国外,一些农业发达国家通过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同时也支持他们开展农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农业产业化经营。
这些政策和支持措施,给予了农民更多的机会和空间,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和内生动力。
在中国,我们也应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职业选择和创业支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和生活改善。
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还需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
在一些国外发达国家,农村社区和合作社等基层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为农民提供了诸多服务和支持,包括技术指导、市场信息、金融支持等。
通过这些基层组织的服务和支持,农民能够更好地获取到所需的资源和信息,促进了他们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在中国,我们也应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
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还需要加强宣传和引导工作。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与启示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与启示1. 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流失严重,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
在这个背景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有助于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本文将从以下十个方面探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与启示。
2. 建立稳定的组织体系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功发展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组织体系。
这意味着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管理机构,明确的决策程序,以及合理的分工与协作机制。
3. 面向实际需求进行定位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面向实际需求进行定位,选择适合本地区的产业进行发展,而不是盲目追求规模。
只有找准产业的方向和定位,才能够保持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
4. 加强技术培训与服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因此,合作社应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与服务,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从而提高产业竞争力。
5. 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建立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与企业、批发市场等进行合作,为农民提供更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支持。
6. 注重农产品质量与品牌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农产品质量与品牌建设,通过推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7. 引入农业科技创新农村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的支持。
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积极引入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8. 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单一依赖某一种农业产业。
应该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将农民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9. 加强政府支持和服务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服务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和引导,提供必要的财政、土地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10. 鼓励农民参与决策与管理鼓励农民主动参与决策和管理,如推行合作社成员民主选举制度、建立定期代表会议等机制,以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和积极性。
总结: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依法注册、由自愿入社、平等协作、民主管理、分红分利、社员共同承担风险的农业生产、生活服务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社区组织。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渐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下面我将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定义、优点以及发展经验等方面论述如何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希望对有需要的人士有所启示。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定义与优点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表现为“三带一支”:即带队员、带产品、带资金和支持服务。
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实现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可以实现产品供给与需求的统一,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以下优点:1、扩大农民参与经济活动的范围,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质量。
2、实现资源的共享、股权的共享、收益和风险的分担。
3、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强化农民群众的组织力。
4、提高社员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经验1、发掘社员资源,重视社员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生命力来自于社员,只有发现并合理利用社员的资源,才能散发出无穷的生机。
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积极发掘社员技能、资质、资源等素质,为社员提供培训、技术指导、管理咨询等服务,并帮助社员在专业上深耕细作,提高综合素质。
2、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社员权益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部管理制度,是确保社员权益的重要保障。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决策制度,确保社员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基本权益得到尊重和保证。
其次,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管,确保社员安全和稳定的收益。
同时,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监管,确保农产品符合市场需求。
3、建立合理的社员协作机制,促进互利共赢为保障社员的权益,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建立合理的社员协作机制,使所有社员能够平等协作,实现互利共赢。
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国际经验
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国际经验作者:文/ 刘辉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7年第35期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多,家庭经营规模小,小农经济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弱,农业合作社无疑是推动农业发展、加强农户与市场间联系、提高农业家庭经济市场适应能力的好形式。
当前,我国虽然也有很多农民专业合作社,但是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由此,我国在合作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借鉴国外合作社发展的经验,同时合作社的自身发展必须适应中国国情。
鉴于此,本文对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展开了探讨,以供参考。
国外农业合作社类型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法德为代表的专业合作社。
二是以日本为代表的综合性农业合作组织。
三是以美、加为代表的跨区域合作社。
合作经济组织在中国具有长期的历史和较好的社会基础。
截至2017 年7 月底,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93.3 万家,是2007 年底的74 倍,年均增长60% ;实有入社农户超过1 亿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46.8%。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力量,成为政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
但是,由于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国外农业合作社发展经验政府积极作用。
在农业合作社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政府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日本农协是在政府倡导、扶持下组织起来的,一直处于政府的保护和援助之下,带有浓厚的政府色彩。
主要体现在:第一,政府是农协的管理机关。
农协必须接受政府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政府将农协作为农业政策的执行机构。
协助政府推行农村基本经济政策是农协的责任和义务。
尽管德国的合作社与政府并没有直接的行政关系,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
但长期以来,政府通过立法和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保障合作社的合法权益,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合作社的法律制度建设。
国外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及启示
国外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及启示第一篇:国外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及启示国外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及启示摘要:发展农民合作组织一直是众多学者和农村发展工作者们认同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
中国目前农民合作组织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局面,但是由于地域差异,发展条件的限制等原因,其发展状况也是良莠不齐。
本文通过不同的划分角度来介绍不同类型的国外农民合作组织的状况以及发展趋势,以此来为中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一体化的局面已经逐步向世界打开,农业生产市场化、世界化的趋势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就呈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农民的合作也就成为了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一条可选途径。
一、国外农民合作社组织的类型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中,由于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资源禀赋各不相同,所以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也呈现出多样性。
目前,关于这些农民合作组织的划分也存在着不同的标准,总的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农民合作组织的性质进行划分,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业性的合作组织,这类农民合作组织主要在欧美发达国家存在。
在那里,农业经营规模普遍较大,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带动农民对合作的需求;另外,发达的工业将大量的劳动力由农业转向非农就业,随着农场规模的扩大,农民数量的减少,就为农民合作组织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并且也为农业机械化生产提供了保障。
这类农民合作组织以德国和法国为主要代表。
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专业性强,即以某项农产品或者某个功能为内容而组成联合体。
如水稻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养牛合作社等;另一类是社区型合作组织,它是一种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组织,这类组织主要存在于东亚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比较成功的是日本的农协和以色列的莫沙夫。
另外,韩国、印度、泰国所组建的合作社都属于这种类型。
如在日本,农协主要从事信用、贩卖、购买和共集这四种基本事业以及农业种植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病虫害防治、住宅改建、道路修建等与其生产生活服务相关的活动。
三国内外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经验及启示
三、国内外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经验及启示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在国外已发展了百年历史,至今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运作和管理模式,在推动各国农业发展,提升规模经济效益,稳定农产品生产,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我国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而产生的,运作模式各异,有各自的特点,对我省花农合作组织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一)国外花农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模式及经验一个国家花卉产业的发展程度与该国花卉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密切相关。
在荷兰、以色列、日本、韩国等人口密度高的国家,由于土地零星分散,花卉生产的主体多是小规模的家庭式经营,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在生产资料购买、花卉产品销售、资金、技术和信息服务等方面面临多种困难,从而这些国家的花农之间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多种形式的合作经营模式,通过外部组织化程度的增强,实现规模效益、产销协同、增强竞争力和降低经营风险。
荷兰的花农合作经济组织无论是在规模、实力,还是功能和组织化程度方面,在发达国家都居于领先水平。
荷兰形成了多层次花农合作经济组织一是国家级的农民联合会,即荷兰农业和园艺组织联合会;二是专业合作社和地区级的花农合作经济组织,其中包括世界最大的花卉拍卖市场-- -- 荷兰花卉拍卖市场(FloraHolland )和荷兰第二大银行拉博(Rabo)银行集团,前者拥有5200个会员,2008年总成交额达40.75 亿欧元,后者作为一个专业信贷合作社,拥有825000个会员,每年向农民发放农业和园艺贷款超过150 亿欧元,荷兰花农约95%的银行贷款来自于该银行;三是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的基层组织,花农是其会员,通常一户花农可以是4-5 个专业合作社的会员。
已发展成为一批规模巨大的专业经济实体,其基本性质是:全体会员共同拥有财产,并对资本的使用和投向进行严密监督和集体决策。
以荷兰花卉拍卖市场为例,它所拥有的全部交易大楼和设施是5200个会员的共同财产,并且同其他经济实体一样,具有完善的决策和管理机构,其中包括:会员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一个从外部聘请的专业管理团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民培训促进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作者:王莎莎张贵友
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8年第02期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鼓励与扶持下,我国农民合作社迅速发展。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有193.3万家农民合作社,1亿多户的农民加入了合作社。
农民合作社现已经成为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中流砥柱。
随着农民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加入合作社已经成为农民渴望合作与组织起来的“内在动力”。
但是,合作社的理事长与社员自身的文化水平、能力素质还有待提高,通过农民培训促进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已迫在眉睫。
一、农民培训对于发展合作社的必要性
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起点和基础,农户的经济收入高低直接影响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经营农业的投入决策。
农民合作社向成员提供各种服务,包括统一销售、统一加工等服务。
农户只有加入农民合作社,才能实现自身利益的更大化。
民合作社是农户实现收入增长的必由途径。
许多农民虽然加入了农民合作社,但是并没有真正的融入合作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的科技文化素养低、缺乏市场交易意识。
所以,对合作社的社员培训很有必要,通过培训,提高合作社成员间的合作意识与管理人员的管理运营理念,加快农民合作社的发展。
农民培训针对农民讲授合作意识、合作社相关知识、合作社的经营管理理念等知识。
通过培训,可以提升农民自身科技文化素养,增强市场交易意识,从而提高经济收入,促进农民合作社的发展。
二、农民培训促进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国际经验
国外早就重视对合作社农民的教育培训等工作,本文选取英国、新西兰、德国和美国四个国家,总结其发展经验。
(一)英国农民培训促进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经验
英国在19世纪40年代诞生了第一个合作社,名称是罗虚代尔公平先锋社消费合作社。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合作社的规模持续发展。
在发展的过程中,农民合作社非常注重农民职业培训。
同时,英国的政府也高度重视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农民教育培训制度。
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农民参加不同类型的农民职业培训活动,并且对于在职业培训中
取得资格证书的农民提供优惠政策。
政府加强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培训,制定详细的职业技术培训制度,并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
合作社农民培训提升了农民自身的职业素养,并使农民合作社能够高效运作、快速发展。
(二)新西兰农民培训促进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经验
19世纪中期,新西兰的农民合作社雏形出现,并且成为新西兰农业经营与发展最基础的方式。
因为新西兰的人口少,劳动力供应不足,所以新西兰政府高度重视对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
新西兰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职业技能培训标准与培训制度,还有与农业劳动力方面相关的政策。
与此同时,政府与农民合作社联手,鼓励更多的农民进行农业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通过农民培训,更多的农民开始了解和支持合作社,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合作社的发展。
(三)德国农民培训促进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经验
德国农民合作社中的农民培训,最初来源于大不列颠岛。
德国组织农民培训的最初目的是给农民普及知识,以提高一般农民的总体教育水平,后来逐步发展为针对性的培训农业有关的知识。
德国农民合作社的培训体系不是单一层次的,而是由多个层次组成的,培训目标也是不一样的。
一般说来,在地方性合作社的培训中,教育是其主题内容,培训的目标是对合作社中的农民进行生产与经济相关知识的培训普及。
然而,从地方性合作社上升到一个区域性的合作社中,培训的重点便发生了转化,即从普及培训转变为继续教育,培训人员也发生了转变,即从农民转变为全职会计人员、董事会成员等。
德国合作社研究所提出,合作社培训有三个核心目标:一是能够正确定位各专家的专业活动,科学界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范围;二是对专家进行再培训,提高其知识水平;三是提升合作社理事长的个人职业素养以及领导能力等。
(四)美国农民培训促进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经验
美国的《史密斯·利弗法》于20世纪初颁布,该法律是美国开始进行农业合作推广培训的根本依据,该法律规定,农民合作社进行推广培训的根本目的是帮扶美国的成年人能够获取有关农业及家政服务方面的实用知识,并且鼓励这些成年人将这些实用知识科学地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当中。
美国农业合作推广培训的工作将培训、科研和推广这三方面有机结合了起来,并在这三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项工作由联邦农业部推广进行,通过各州的农业学院进行技术推广,并通过区域的农技推广站在组织网络上逐步普及到所有家庭,全面实现了培训、科研与推广于一体化。
除此之外,推广系统还有自下而上的问题反馈功能。
从农民收集到的有关农业生产问题,由专家带回农业学院进行研讨,并给出对应问题的解决方案。
培训、研究和推广这三项活动被双向推广系统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三、几点启示
通过梳理国际经验,得出几点关于农民培训促进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启示。
(一)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是开展农民合作社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保障。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一直高度重视,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促进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
在合作社的下一步发展规划中,除了要关注合作社的数量增长,还要关注合作社内部整体素质的提升,特别是合作社农民素质的提升。
因此,合作社农民培训应作为扶持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关于合作社农民培训的法律法规,加大政府对合作社培训的重视和支持。
同时,设立专项基金开展农民培训的工作,提升农民合作社的自我发展能力,保证农民合作社健康持续发展。
(二)明晰合作社培训实施的对象
目前,如何提高农民合作的效率和加快农民合作的速度是中国合作经济领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此问题关乎整个农民组织化提升的进程。
合作社培训的关键所在是把合作社的信仰灌输到每位社员的心中,贯穿社员在合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
其次,是对合作指导人才和事业人才的培训。
作为农村的新型主体,合作社培训要紧抓这两种人才的培训,让其把合作理论与经营知识传播到社员当中,通过一一相传,合作社整体的素质才能逐渐提高,合作社才能良好发展。
再次,在农村地区开展社会化的农民合作社人才培训,也就是对未入社但对合作社发展有兴趣、并有加入意愿的农民进行培训,以此为合作社提供更多更好的储备人才。
(三)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推进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主体的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可以用来进行农民合作社农民教育培训的资源有很多,对于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建议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重点推进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主体、市场主体和多方资源共同参与的农民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
构建生产、培训、科研和推广为一体的培训推广机制,这项工作可由农业部推广进行,通过各省市的农广校进行技术培训推广,再由农广校学员学习,带到田间实验,将学习与运用紧密结合,促进农民的技能教育培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全面实现培训、科研与推广一体化。
推广系统不仅有自上而下的推广功能,还有自下而上的问题反馈功能,从农民收集到的各种有关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农广校,再由农广校传递给专家学者,这些专家学者进行研讨,并给出对应问题的解决方案。
这样两种模式,即自上而下的推广模式与自下而上的反馈模式,对于我国农业合作社中的农民教育培训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