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教学设计1
八年级历史下册9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教案)
出示问题,学生看书P58—61页,思考:
1、20世纪80年代我国采取哪些形式扩大开放?
2、对内地的开放又该从哪里选择突破口?
3、1992年国家对内地的开放采取了哪些形式?
明确第1小题:经济特区(5),引出海南岛经济特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板书:沿海开放城市14
沿海经济开放区7
出示多媒体示意图。学生看图明确。
学生看开放示意图,思考:此时中国的开放具有什么地理特点?(沿海)
教师:我国18000公里的海岸线向太平洋向全世界敞开了胸怀。对外开放让沿海地区先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同时也拉大了沿海和内陆的差距。内陆怎么办?(开放内陆)对辽阔的内陆开放又该从哪里选择突破口来起龙头作用呢?(开发浦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明白: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经济特区之“特”、经济特区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学内容
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教材版本
川教版
教学课时
共1课时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第一次提出办特区主张的人物和时间、五大经济特区的名称和所属省份,了解20世纪80、90年代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知道我国对外开放的几种主要模式。理解经济特区的含义、特点及其作用和影响,80、90年代对外开放地区的地理分布特点,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教师研读课标与教材,撰写教案,收集与本课知识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制作含视频的多媒体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设计_1
当堂快速完成当堂 达标题
5 分钟 (检测学习 目标 1、 2、
3、 4)
评价内容:
1.看一下表, 安徽凤阳县农业生产实现三年三大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
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统计表
A.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具有巨大的优越性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说: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
目标 3、4)
任务 3:构建本课知识结构, 完成本课课时训练· 基础达标, 检测学习结果。
(检测学习目标 1、 2、 3、 4)
教学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估时
播放多媒体课件, 展示主题图片
环节一
及文字:凤阳花鼓词
课堂导入 引出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激发兴趣、引起思考 4 分钟
力、回答问题。
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拥有临海的便利交通,靠近港澳的区位优势,依靠国家优惠的政策,引
进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 使深圳等地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 铸造“伟大的支点”
的相关问题,导入新课。
1.指导学生参照教材,结合配 1.结合教材,完成
套学案,学习本课知识要点,掌 知识点的梳理和学
环节二 新知探究
握基础知识: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背景: ②目的: ③主要内容:
习。为探究讨论准备 知识基础; 2.和同学一起探究 解决问题,并派代表 回答问题,展示小组
8 分钟 (达成学习 目标 1、 2、 3、 4)
④进程: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教学设计4
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1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了解掌握: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几种主要模式提出办特区的人物和时间,五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所属省份和建立时间,2、能力训练过程方法以史带论理解原理:了解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壮举,激发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识图分析判断特征: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评价政策:通过经济开放区的建设业绩,说明改革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复兴责任感: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唯物史观:对外开放符合国内外实际情况。
青年学生必须具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才能肩负起实现伟大理想的重任情感体验适应环境:调查了解对外开放成就和家庭生活变化,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2学情分析1. 八年级学生已不像七年级学生那样对历史课充满新鲜与好奇,也没有九年级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更由于功课的增加以及观念上的影响(认为历史是副科和对开卷考试的错误认识),他们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开始下降。
2.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八年级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比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的创造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设置,开放上海浦东、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学难点:经济特区之“特”、经济特区的作用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歌曲《春天的故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片断,活跃课堂气氛,提问歌曲颂扬的是何人何事,巧妙地引出邓小平和对外开放。
由此导入新课。
活动2【讲授】新课(一)经济特区的设立(自主学习与探究)学生看书回答:1、什么时候实施经济特区?五个经济特区分别是什么?面积最大的又是哪个?(1980年)(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省:夏门;海南岛)(海南省)2、经济特区实行的特殊措施是什么?开放经济特区有何作用?(特区实行市场经济,利用侨资外资进行建设。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名师教学设计3 川教版
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1教学目标记住特区名称、所属省份;知道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开放的窗口城市。
掌握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的过程。
理解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对外开放符合国内外实际情况。
青年学生必须具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才能肩负起实现伟大理想的重任2学情分析初二、一班班62个学生,是一个较好的班级,学习习惯已经基本形成,初步掌握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学习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
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初步形成和提高。
3重点难点经济特区的设置,开放上海浦东、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经济特区之“特”、经济特区的作用4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听音乐《春天的故事》。
1979年发生了什么事情?邓小平深刻总结了建国30年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不开放不行”.问题:谁率先提出办特区的主张?问题:先后创办了哪些经济特区?为何要率先在这些地方建立经济特区?一、经济特区的建立杀出一条血路来沿海经济开放区5个:先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后增海南。
沿海开放城市14个:北海、湛江、广州、福州、温州、宁波、上海、南通、连云港、青岛、烟台、大连、天津、秦皇岛。
经济开放区4个:珠江三角洲、厦漳泉三角区、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内地“一批”:边境省区也设立了一批开放城市。
问题思考:1.经济特区“特”在何处?2.经济特区的影响?二、对外开放的扩大问题探究: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层次顺序怎么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作用: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大了对外贸易,吸收了许多外资,引进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有力地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扩展、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扩大内地对外开放。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时间开放模式空间结论1980、19855个经济特区点20世纪80年代14个沿海开放城市线沿海我国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格局形成7个沿江开放城市面20世纪90年代5个沿江开放城市18个内陆省会城市内地15个沿边开放城市总结:学习了本课有什么感悟?练习: 1、说一说中国最早四个经济特区的名称;2、阅读对外开放示意图,找出下列地区的地理位置:深圳、海南、广州、上海3、请根据对外开放示意图说说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教学设计3川教版
a.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了解我国近现代史的基本脉络,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b.学生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及成果有一定了解,但知识可能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
c.学生对国际事务的关注度较低,对我国的国际地位、参与国际组织等方面了解不足。
2.能力层面:
a.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写作、分析能力,能够完成课堂任务和课后作业。
2.辅助材料:
-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图片,如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场景、经济特区建设前后对比、重要国际会议照片等。
-制作图表,包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数据、外资引入情况、对外贸易额变化等,以便学生直观理解对外开放的成果。
-搜集相关视频资料,如改革开放纪录片、我国参与国际组织的重要时刻、国际友人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采访片段等,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3.期末考试:设置相关题目,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核心素养目标
1.历史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及其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脉络。
2.时代观念:培养学生形成开放、包容的时代观念,认识到对外开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国际视野。
3.证据意识:培养学生通过搜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形成对历史事件、现象的证据意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
5.其他资源:
-提供互联网访问权限,以便学生查找资料和观看在线视频。
-准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等教学辅助工具,确保多媒体资源的顺利展示。
-准备课堂活动所需的文具、纸张等,支持学生的记录和创作。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关注过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地位?”(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我国对外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并加以指导。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名师教学设计2川教版
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1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1、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几种主要模式.2、掌握提出办特区的人物和时间,五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所属省份和建立时间,二、能力与方法:对比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与经济开放区、90年代开放地区的分布特点,理解对外开放由点到线、再到块、面,逐步开放的过程。
讨论、个案学习法,学习对外开放的格局和成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壮举,激发开拓进取精神。
认识对外开放强国之路。
2新设计利用图片、地图、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3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对历史史实有一定了解,对未知历史有很强烈的求知欲,能够跟随教师指导进行思考,但他们还缺乏对历史史实的理解,不能正确认识一些历史现象。
4重点难点重点:经济特区的设置、开放上海浦东、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经济特区之“特”、经济特区的作用5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找不同探原因以重庆朝天门码头和解放碑上世纪80年代与2005年对比图,让学生思考出现变化的原因。
引导学生回顾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联系第八课农村和城市改革,进而引入本课对外开放的进程和格局。
活动2【讲授】探究新知一、对外开放的尝试------经济特区的设置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的对外开放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跨出了第一步?这种方式是谁在什么时候最早提出来的?2、中央先后何时、设置了哪些经济特区?请在地图上找出各自的位置和所属的省份。
3、这几个开放城市的经济建设是如何进行的?4、经济特区的设立有何作用和影响?思考探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相应位置,讨论:1、为什么首先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2、何谓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特”在何处?它与特别行政区有何不同?3、我国80年代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有何不同?二、对外开放的扩大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供相应材料、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对外开放地理位置的变化。
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9课《对外开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下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9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教材通过讲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阐述了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近现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对外开放方面的知识较为有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也处于初步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2.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改革开放的氛围。
2.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势。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历史背景、过程、成果等方面的课件。
2.资料:收集与改革开放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课堂练习: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我国近现代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改革开放的氛围。
3.操练(15分钟)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容,让学生了解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教学设计1川教版
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1教学目标1、记住特区名称、所属省份;知道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开放的窗口城市。
2、掌握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的过程。
2学情分析学生整体基础较差,总体来看,他们对古代史还要感兴趣些,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运用多种手段,运用身边的一些人和事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他们感知历史。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开放上海浦东,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学难点:经济特区之“特”、经济特区的作用。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视频一、导入: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活跃课堂气氛,提问歌曲颂扬的是何人何事,巧妙地引出邓小平和对外开放.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一)经济特区的设置:1、提出:1979年4月,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
2、设置:1980年,国家设置市、市、汕头市和厦门市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国家决定建立经济特区,这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3、政策与措施:在不损害的前提下,国家对经济特区采取与内地不同的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特区实行,利用侨资外资进行建设。
国家为外商提供优惠的政策待遇和良好的投资环境.4、作用:经济特区的创办,极大地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二)对外开放的扩大:1、20世纪8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由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1个沿海开放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等7个经济开放区构成的对外开放地带。
2、20世纪90年代初,党和国家决定开发开放 ,设置新区,并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带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地区的经济的新飞跃。
此后,党和国家先后开放沿岸城市,内陆省会城市和西北东北地区的边境城市,形成了 - — - ,这样一个、、_ 的对外开放格局。
3、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发展,带动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培养了大批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活动3【活动】合作与探究1、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一样吗?晚清“门户开放"和新时期经济特区的对外开放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经济特区之“特” 在何处?2、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3、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活动4【练习】学生练习1。
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教学设计
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教学设计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2.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教材分析】《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是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9课,隶属于第三学习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现代史的必修重点内容之一。
本课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并以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开发开放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来说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本课既和前面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8课《农村和城市的改革》一起构成了改革、开放从提出到实施的完整体系,也为后面第10课《世界经济的奇迹》、第12课《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作了很好的铺垫。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不像七年级学生那样对历史课充满新鲜与好奇,更由于功课的增加以及观念上的影响,他们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开始下降。
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八年级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比较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习的创造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本课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第一次提出办特区主张的人物和时间;经济特区的建立、特点及其影响;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对外开放的主要模式;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在能力上,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识读《经济特区示意图》和《对外开放新格局》示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历史空间感。
(2)通过分析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提高学生运用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重点剖析深圳、浦东两大窗口城市,让学生逐步熟悉历史学习和研究中的个案分析法、提高材料解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壮举,激发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教案 川教版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提出办特区的人物和时间,五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所属省份和建立时间;某某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了解经济特区开放的历程;20世纪80和90年代扩大开放的历程;对外开放的格局及其意义。
(2)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1)通过歌曲导入,图片和历史资料等手段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对比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与经济开放区、90年代开放地区的分布特点,理解对外开放由点到线、再到块、面,逐步开放的过程。
(1)通过了解对外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明白: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2)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的壮举,激发开拓进取精神。
认识对外开放强国之路。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设置、开放某某浦东、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难点】经济特区之“特”、经济特区的作用。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经济特区的图片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件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教师:我们刚才一起欣赏了优美动听的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唱到:“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这位老人是谁呢?学生:。
教师:这位老人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的呢?“崛起座座城”又是怎样崛起的呢?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段历史。
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两个板块:经济特区崛起成窗口对外开放扩大利国家学生:齐读两个板块内容。
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党中央确立了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方针。
那么,我国在对外开放方面是怎样杀出一条血路的?让我们进入板块一。
板块一:经济特区崛起成窗口师:我国的经济特区是怎样崛起的呢?课件展示图片:与陈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主席台上,见第5X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设计_8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9课改革开放》教学设计_8《改革开放》教学设计一、本课在本单元和中国现代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要讲述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强国之路。
本课教学内容在中国现代史中起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上承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
学生了解这段历史,不但有助于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更有助于认识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是实现个人梦想、国家、民族梦想的必由之路。
因此,《改革开放》这节课不仅在中国现代史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全部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国有企业的改革。
(2)能力目标: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说明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以深圳等经济特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是完全正确的,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对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城市变化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②.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国企改革情况,使学生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
③拓展升华环节,培养史论结合思想、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积极面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回避现实敏感问题,并使学生认识到改革道路中的问题必须通过坚持深化改革来解决,引导学生正确客观认识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学做用相结合的能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导学案3 川教版
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学习目标】1、识记与理解:识记第一次提出办特区主张的人物和时间;理解经济特区的建立、特点及其影响以及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能力和方法:通过重点剖析深圳、浦东两大窗口城市,让学生逐步熟悉历史学习和研究中的个案分析法、提高材料解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对外开放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学生明白:“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并逐步确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上海浦东的开发、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教学难点:经济特区之“特”、经济特区的作用。
【自主学习】1、1979年4月,_________在中央工作会议期间,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迈开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步。
2、1980年,国家设置________市、_______市、_________市、________市四个经济特区。
1988年建立__________经济特区,这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3、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决定开放__________,设置__________新区,并以其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地区的经济新飞跃。
4、1992年以后,国家先后开放了沿岸城市,内陆省会城市和西南、西北、东北地区的边境城市,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5、对外开放极大的促进了我国___________的发展,带动了国有企业的_________,培养了大批________和_________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合作探究】1、试比较我国的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有什么不同?2、试比较我国晚清时期和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以及带来的结果,从中说说你从中的感悟。
重庆市璧山县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学案(无答
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记住第一次提出办特区主X的人物和时间、五在经济特区的名称、所属省份和设立时间;记住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2、20世80年和90年代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知道我国对外开放的几种主要模式。
3、理解我国对开开放的时代背景,经济特区的特点、成就及其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重点剖析某某、浦东两大窗口城市,让学生熟悉历史学习和研究中的个案分析法。
◇情感与价值: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得出“理论是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的结论。
【学习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开放某某浦东、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经济特区的作用。
X。
1980年,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有、、、。
2.20世纪80年代,我国陆续开放个沿海开放城市和个经济开放区。
活动一:想想:国家为什么要对经济特区采取特殊的政策和灵活的措施?活动二:读读:某某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设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活动三:看看;P57《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示意图》中:(1)5个经济特区的地理位置。
(2)14个沿海开放城市、7个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
活动四:说说;1.党和国家为什么决定开发浦东?2.我国全方面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年代的初期,改革开放建“特区”,吸收外资搞建设,引进技术和管理。
加大力度抓机遇,沿海发展到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
一、单项选择题1. 1980年,我国打开对外开放窗口的措施是()4个经济特区 D. 开发某某浦东“中华人民某某国胸前的一枚耀眼的勋章”的是( )A. 某某B. 某某( )的是 ( )( )( )7.观察右面两幅图,你认为某某出现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共处五项原则( )①促进外贸发展②引进大量外资③引进先进技术④引进先进管理经验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 )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放区④内地A. ①②③④B. ①③②④C. 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二、非选择题10.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某某原属某某宝安县,与某某只有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于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在很短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课件》初中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下册(1)
长江三角洲
浦东
夏漳泉三角区
珠江三角洲
2、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0年4月18日,上海正式宣布开发和开放浦东。图为5月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 办公室和浦东开发规划研究设计院正式挂牌。举手致意者为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上海市长朱 镕基。
2、上海浦东新区的设置 思考:党和国家为什么决定开发浦东?
天津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沿边开放城市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瑞丽
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特区
青岛 连云港 长江三角 南通 上海 万县 宜昌 武汉 重庆 九江 温州 宁波 长沙 福州 贵阳 厦门 昆明 深圳 东兴 珠海 广州 汕头 闽三角 河口 北海 湛江 珠三角 海南岛
大连 烟台 环渤海地区
我国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川教版中国现代史
第三学习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9课 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安富初级中学
李成君
思考:
1、歌典中颂扬的那位老人是谁?他在中国的南 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中国什么政策的具体体现?
2、这位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 “圈” 指什么?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兴办特区的主张最早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来 的? 中共中央批准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有哪几个? 请在地图上找出各自的位置和所属的省份。 为什么首先选择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作为 经济特区对外开放? 何谓经济特区? 经济特区“特”在何处? 经济特区的设置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经济特区的“特”
指特殊的经济政策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经济管理体制,不是政治 上的特殊。
特区姓“社”不姓 “资”。
——邓小平
深圳经济特区
不是为了引入资本主 义,而是为了发展社会主 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
1教学目标
1、记住特区名称、所属省份;知道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开放的窗口城市。
2、掌握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的过程。
2学情分析
学生整体基础较差,总体来看,他们对古代史还要感兴趣些,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运用多种手段,运用身边的一些人和事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让他们感知历史。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开放上海浦东,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学难点:经济特区之“特”、经济特区的作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视频
一、导入: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活跃课堂气氛,提问歌曲颂扬的是何人何事,巧妙地引出邓小平和对外开放。
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
(一)经济特区的设置:
1、提出:1979年4月,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
2、设置:1980年,国家设置市、市、汕头市和厦门市四个经济特区。
1988年,国家决定建立经济特区,这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3、政策与措施:在不损害的前提下,国家对经济特区采取与内地不同的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特区实行,利用侨资外资进行建设。
国家为外商提供优惠的政策待遇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4、作用:经济特区的创办,极大地促进了特区经济的发展。
(二)对外开放的扩大:
1、20世纪8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由深圳等5个经济特区、大连等11个沿海开放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等7个经济开放区构成的对外开放地带。
2、20世纪90年代初,党和国家决定开发开放,设置新区,并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带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地区的经济的新飞跃。
此后,党和国家先后开放沿岸城市,内陆省会城市和西北东北地区的边境城市,形成了 - - - ,这样
一个、、_ 的对外开放格局。
3、对外开放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发展,带动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培养了大批和,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活动3【活动】合作与探究
1、经济特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一样吗?晚清“门户开放”和新时期经济特区的对外开放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经济特区之“特” 在何处?
2、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和近代前期的对外开放有什么不同?
活动4【练习】学生练习
1. 1980年,我国打开对外开放窗口的措施是()
A.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
B. 开放沿海14个城市
C.成立海南省
D. 开发上海浦东
2.被外国朋友称赞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胸前的一枚耀眼的勋章”的是( )
A. 珠海
B. 深圳
C.汕头
D.厦门
3.1988年国家决定建立的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
A.大连
B.深圳
C.海南
D.浦东
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
A.引进外国先进文化
B.发展我国经济
C.引进外国资金
D.与外国合资办厂
5.我国开始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是在哪一年后( )
A.1979年
B.1984年
C.1990年
D.1992年
6.被确定为我国90年代开放的窗口指的是 ( )
A.上海浦东
B.深圳
C.海南
D.大连
7.观察右面两幅图,你认为深圳出现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对外开放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成果包括 ( )
①促进外贸发展②引进大量外资③引进先进技术④ 引进先进管理经验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①②
9.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的顺序是 ( )
①沿海开放城市②经济特区③沿海经济开放区④内地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二、非选择题
10.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深圳原属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于1979年建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后,在很短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有人以“一夜城”来形容它发展变化之快。
(1)深圳的迅速崛起是我国哪项政策的成功范例?该政策是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2)和深圳特区具有同等性质的特区还有哪四个?最大是哪一特区?
(3)特区发展的基本模式是什么样的?
(4)现在,我国从沿海到内地形成的开放格局是什么样的?
活动5【测试】课堂延伸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需同外国互通有无”还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材料二:主张利用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材料三:引进外国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的认识,清政府制定了什么政策?有何后果?
(2)材料二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一派别的主张?在这一主张的指导下,发起了什么运动?(3)根据材料三这种认识,我党提出了什么方针?
(4)同样是“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材料二历史事件并没有使清朝富强,而材料三却使我国富强起来,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