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群抗震课件-1抗震研究进展(1--10)

合集下载

结构抗震第1章m1精品PPT课件

结构抗震第1章m1精品PPT课件
第一章 基本知识
2021/2/27
建 第一章 地震及结构抗震基本知识


地震成因及地震类型

地震波及其传播

地震震级与烈度
12
中国地震特点与地震灾害
(—
13
结构抗震设防


)
1
第一章 基本知识
2021/2/27

1. 1 地震成因与地震类型

构 地震灾害
抗 *地震发生频度: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地震约达五百万次.
(—
12
剪切波
13
学 年 横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剪切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
前进方向垂直分SH波与SV波 。横波的传播过程是介质质 点不断受剪变形的过程,因此横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
17
)
第一章 基本知识
2021/2/27
纵波与横波的传播速度
12 的种类来看,又分为正断层,逆断层以及横向断层。
(—
13
学 年 (a)正断层
(b)逆断层
(c)横向断层
)
15
第一章 基本知识
2021/2/27
1. 2 地震波及其传播
建 筑 构
一、地震波构成
• 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 传播。分为体波和面波。
抗 • 体波是通过地球本体传递的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震 • 面波为沿地表传播的次生波,指乐甫(Love)波和瑞雷


12
(—

古登堡界面


)
5
第一章 基本知识
2021/2/27
建 1.地壳
筑 (1)地壳界限:地球外表面的一层很薄的外壳,它由各

工程结构抗震试验PPT课件

工程结构抗震试验PPT课件

精品ppt
17
(2)双向反复加载制度
a.x、y轴双向同步加载; b. a.x、y轴双向非同步加载。
精品ppt
18
5.2.3.2试验装置
a.梁柱节点组合体梁端加载装置
精品ppt
19
b.梁柱节点组合体有侧移柱端加载装置
精品ppt
20
C.X型梁柱节点组合体试验装置
精品ppt
21
5.2.3.3试验加载程序
工程结构抗震试验
精品ppt
1
5.1概述
结构抗震试验的目的: (1)确定结构线性动力特性,即结构在弹性阶段变形比较
小的情况下的自振周期、振型、能量耗散和阻尼值; (2)研究结构的非线性性能,如结构进入非线性阶段的能
量耗散、滞回特性、延性性能、破坏机理和破坏特征。 5.1.1结构抗震试验的特点 (1)荷载以动力形式出现; (2)加速度作用引起惯性力; (3)动荷载作用于结构有应变速率问题。
试件结构构件的能量耗散能力,应以荷载—变形 滞回曲线包围的面积来衡量,能量耗散系数E应按下 式计算(图5.14);
5.2.4.2 屈服荷载和屈服变形:取试验结构构件在荷载 稍有增加而变形有较大增长时所承受的最小荷载和与 其相应的变形为屈服变形,对混凝土构件系指受拉主 筋应力屈服时的荷载或相应变形。
5.2.4.3极限荷载:取试验结构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荷 载值。
精品ppt
23
5.2.4.4 破损荷载和极限变形
在试验过程中,试验构件达到极限荷载后,出现大较大 变形,但仍有可能修复时所对应的荷载值,称为破损 荷载。一般宜取极限荷载下降的15%时所对应的荷载 值作为破损荷载,其相应的变形为极限变形。
5.2.4.5 骨架曲线

211116279_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节点抗震性能的几点探讨

211116279_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节点抗震性能的几点探讨

土木与建筑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节点抗震性能的几点探讨罗森林(阜阳市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有限责任公司安徽阜阳236000)摘 要: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建筑工业化和产业化的重要手段,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也代表着未来建筑业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发展方向。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节点区域是受力比较复杂而又重要的部位,在强震下容易发生剪切破坏或是节点钢筋被拔出破坏,其连接质量直接决定着能否实现抗震设计的“强节点强锚固”“强柱弱梁”等设计目标。

本文分析探讨了常见的预应力拼接节点、螺栓连接、全装配式框架结构节点等3种节点连接的研究成果,并对下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节点抗震性能延性滞回曲线屈曲约束支撑中图分类号: TU352.11;TU375.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4-098X(2022)10(b)-0189-04 Discussion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Prefabricated ConcreteStructure JointsLUO Senlin( Fuy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rawing Review Co., Ltd., Fuyang, Anhui Province,236000 China )Abstract: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means to achieve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national industrial policy, but also represents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in‐dustry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efficie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The joint area of prefabri‐cated concrete structure is a complex and important part under stress, which is prone to shear failure or node rein‐forcement pullout failure under strong earthquakes. Its connection quality directly determines whether the design goals of "strong joint strong anchorage", "strong column weak beam" and so on in seismic design can be achieved.In the follow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common prestressed splice joints, bolted joints and fully assembled frame joint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d 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research is prospected.Key Words: Prefabricated concrete; Structural node; Seismic performance; Ductility; Hysteretic curve; Buckling re-straint brace装配式建筑具有施工效率高、节省劳动力、现场作业量少等优点,有利于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

抗震PPT

抗震PPT

生成人工加速度时程的细节超出了本章 的范围,在此,仅对其基本要素简单介绍。 在大多数情况下,生成人工加速度时程的基 本要素包括:功率谱密度函数或阻尼反应谱, 随机相角生成程序和包线方程。这样模拟出 的运动是有限简谐的总和。通常要采用迭代 法,对人工加速度时程的反应谱或功率谱的 频谱特征与目标谱的一致性进行检验。图 (后)给出的是采用金井清功率谱密度模拟 在冲积土层上的一个人工加速度时程,以及 积分得到的速度和位移时程,峰值加速度和 持时与1940年峡谷地震记录的南北分量相同。
Housner首先将能量概念运用于抗 震设计,他指出,地面运动将能量传递 给结构,其中一部分能量由结构阻尼和 非线性所耗散,剩余的部分以动能和弹 性应变能的形式储存在结构中。 Housner估计的输入能量为拟速度平方与 质量的一半,既0.5m(PSV)^2。他的研究 促进了后来抗震设计能量法的发展。
下图将四种方法得到的折减因子进行对比, 阻尼比取5%,延性系数取2和5两种
由图可见,Riddell-Newmark消减因子与 其他三种相比,大体上是最小的(即对弹性 力的折减最大), Riddell-Newmark和 Newmark-Hall折减因子呈现平行斜线趋势。 延性系数影响折减因子的大小,但阻尼比对 折减因子的的影响不明显,随着阻尼比的升 高,弹性反应谱显著降低,非弹性反应谱也 会随着弹性反应谱的降低而降低,导致其值 变化不够明显。
Zaharh和Hall计算了两个弹-塑性SDOF结构在 1940年的地震地面运动作用下的能量时程反应,两 个结构分别为低频0.1Hz和高频5Hz,阻尼比5%,延 性系数均为3.0.计算结果如图(后),图中输入能与 耗散能(阻尼耗能与滞回耗能之和)之差为结构蓄 能(应变能与动能之和)。 在地面运动结束时,蓄能趋近于0,结构的耗能 几乎等于全部输入的地震能量。与高频结构相比, 低频结构的能量反应中出现了较大的波峰和波谷, 说明输入地震能量的很大一部分以应变能的形式储 存在结构中。

抗震救援教案ppt课件

抗震救援教案ppt课件
26
教学过程
一、地震的预报 二、紧急避震方法 三、抗震救援常识 四、抗震救援搜索方式 五、震后自救 六、震后互救 七、抗震救援常识相关问题 八、地震谣言如何甄别
27
八、地震谣言如何甄别
• 正确认识国内外当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人类目
前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 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10
教学过程
一、地震的预报 二、紧急避震方法 三、抗震救援常识 四、抗震救援搜索方式 五、震后自救 六、震后互救 七、抗震救援常识相关问题 八、地震谣言如何甄别
11
三、抗震救援常识
发现生命先送水,未能送水快补液; 清理口鼻头偏侧,呼吸通畅是原则; 臀部肩膀往外拖,不可硬拽伤关节; 伤口出血靠压迫,夹板木棍定骨折; 颈腰损伤勿扭曲,硬板移送多人托。
23
教学过程
一、地震的预报 二、紧急避震方法 三、抗震救援常识 四、抗震救援搜索方式 五、震后自救 六、震后互救 七、抗震救援常识相关问题 八、地震谣言如何甄别
24
七、抗震救援常识相关问题
• 对于低洼地段,有积水的地方,建议赶快疏通排水通
道,以免积水灌入地震废墟,给废墟下的同胞生命造成 威胁。
• 对于救灾通道被堵死,外面的救援车辆无法进入,建
17
五、震后自救
• 沉着冷静 • 预备应急包 • 稳定生存空间 • 设法脱离险境 • 维持生命
18
教学过程
一、地震的预报 二、紧急避震方法 三、抗震救援常识 四、抗震救援搜索方式 五、震后自救 六、震后互救 七、抗震救援常识相关问题 八、地震谣言如何甄别
19
六、震后互救
• 震后救人时间要快 • 救人的方法 • 施救和护理

李爱群抗震课件-1抗震研究进展(1--10)

李爱群抗震课件-1抗震研究进展(1--10)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二、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地震作用(Earthquake Action)是指由地震动引起
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
地震作用(地震力)是假想的、当地面运动时建筑物自
g (t ) (t )) →即 身所受到的惯性力,即地震作用= m( x x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五、竖向地震作用效应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震害现象
在高烈度地震区,地震动竖向加速度分量引起的震害明显; 烟囱的上半段出现环形水平通缝;顶端叠落在烟囱下半段的 上口; 设备上跳移位(某电厂)150吨的主变压器跳出轨外; 强烈地震时人们的感受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地震记录
g ,m (t ) m (t ) x x g ,m (t ) x g ,m (t ) m (t )) F m( x x m g k W g x g ,m (t ) S 1 g ,m (t ) m (t ) W a W x x g g
地震时获得过竖向峰值加速度av达到甚至超过水平峰值加速 度ah的地震记录: 1979年美国Imperial Valley地震所获得的30个地震记录,av/ah 的平均值为0.77;靠近断层的11个记录,av/ah的平均值则达到 了1.12;其中最大的一个记录,av/ah高达2.4; 1976年原苏联格里兹地震,记录到的竖向和水平峰值加速度
4.破坏试验 5.竖向振动
6.扭转效应
7.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相互作用) 8.结构减震与控制 9.结构物地震波的多点输入 10.专家系统、模糊识别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三、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与结构识别

抗震课件1

抗震课件1

S波开始面波开始
1.2 地震的基本术语
三、震级
1、地震震级:反映一次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用M表示
M log
=
A
式中A表示标准地震仪距震中100km纪录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单位为微米。

2.震级与能量的关系
11
log+
=
8.
E5.1
M
能量越大,震级就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2倍;相差二级,能量相差1000倍。

3.按震级的地震分类
微震---2级以下。

人感觉不到
有感地震---2-4级人有感觉
破坏性地震---5级以上有破坏
强烈地震---7级以上有破坏
特大地震---8级以上有破坏
1.2 地震的基本术语
四、地震烈度
1.定义及影响因素
一次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

用I表示。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

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

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

2.地震烈度表
地震烈度表是评定烈度的标准和尺度。

我国在1980年制定了《中国地震烈度表》。

《中国地震烈度表》将地震烈度分为1-12度。

工程抗震课程总结课件 (一)

工程抗震课程总结课件 (一)

工程抗震课程总结课件 (一)
在当代社会中,抗震安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充分掌握基本工程抗震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我选择了参加工程抗震课程,最近,我从课程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了总结,分享给大家。

1. 抗震基础知识
• 抗震的背景和意义
• 地震的基本知识
• 地震波和荷载的特性
• 山体滑坡的原理及其影响
2. 动力分析原理
• 经典理论的推导
• 地震的标准输入法
• 坐标变换和柯西定理
• 有限元法的介绍
3. 结构的抗震能力
• 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
•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等级
• 底部固定和带固定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表现与区别
4. 工程实践
• 结构的抗震设计
• 结构施工过程中的抗震措施
• 地震后的构建安全评估
• 国际抗震规范
5. 防护体系
• 房屋的抗震设计
• 居民地和城市的抗震设计
• 城市的保护策略
• 抗震知识与社区教育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和实践操作,我已经从工程抗震课程中获得了很多知识和技能。

我现在能够在了解结构动态响应的基础上设计和建造抗震建筑,在结构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关措施,用于在地震后进行居住库的安全评估等等。

同时,我也理解了更多关于抗震知识教育和社区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防护体系对于抗震预防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工程抗震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

我学习其中的知识,不仅掌握了抗震的基础原理,也能直接应用这些知识到实际工程中,有了更多的创新和实践。

我的能力和职业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这一过程,为我在今后的工程领域里,为建设数个更安全、更抗震的建筑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抗震结构设计多媒体课件

抗震结构设计多媒体课件
木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
讲解木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方法和构造要 求。
3
木屋盖的抗震设计
介绍木屋盖的抗震设计要点,包括屋盖的支撑布 置、连接方式和构造要求。
06
抗震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工具 及应用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抗震分析软件
软件介绍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抗震分析软件是用于进行结构抗震分析和设 计的工具。
间接加固法:通过增设支撑、拉杆、 圈梁等构件,改善结构的传力路径和 受力性能,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加固方法的选用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 选择,并应考虑经济性、施工性等因 素。
05
典型结构抗震设计案例分析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0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
03
框架结构体系
介绍框架结构体系的基本 组成、传力路径和抗震设 计原则。
功能特点
该软件具有结构建模、地震荷载施加、结构分析和设计等功能,能 够快速、准确地完成抗震分析和设计工作。
应用范围
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水利等领域,为抗震设计和分析提供了有效 的工具。
工程抗震设计中的数值模拟技术
数值模拟技术介绍
数值模拟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响应和性能,为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框架梁、柱设计
详细讲解框架梁、柱的截 面尺寸、配筋计算和构造 要求。
节点设计
重点介绍框架节点的抗震 设计,包括节点区的加强 措施和构造要求。
钢结构
钢结构体系
介绍钢结构的类型、特点和应用范围。
钢框架结构抗震设计
讲解钢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原则、方法和构造要求。
钢支撑和节点设计
介绍钢支撑和节点的抗震设计,包括支撑布置、连接方式和构造要 求。

建筑结构抗震试验方法 次课PPT学习教案

建筑结构抗震试验方法 次课PPT学习教案
反复加载同样可以采用位移控制、力控制和两 者混合控制的加载制度
第23页/共39页
24
(2) x、y轴双向非同步加载
非同步加载是在构件截面的x、y两个主轴方向分别
施加低周反复荷载。由于x、y两个方向可以不同步的先
后或交替加载,因此,它可以有如图各种变化方案。
(a)为在x轴不加载、y轴反复加 载,或情况相反,即是前述的单 向加载; (b)为x轴加载后保持恒载,而y 轴反复加载; (c)为x、y轴先后反复加载; (d)为x、y两轴交替反复加载; (e) 8字形加载 (f) 方形加载
例如:对框架柱或压杆的空间受力和框架梁柱节点在两 个主轴方向所在平面内采用梁端加载方案施加反复荷载 试验时,可采用双向同步或非同步的加载制度。
第22页/共39页
23
(1) x、y轴双向同步加载
与单向反复加载相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在与 构件截面主轴成角的方向作斜向加载,使x、y两个 主轴的方向的分量同步作用。
图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滞回环的骨架曲线与单调加 载曲线的对比图。骨架曲线的形状基本与单调加载曲线 相似、但极限荷载则略低一点。
第29页/共39页
30
(3) 强度
构件在开裂前,荷载与位移成线性,处于弹性阶段; 开裂后,由于刚度降低,Q~△曲线出现第一个折点, 处于弹塑性阶段;屈服后,刚度进一步降低,Q一△ 曲线出现第二个折点,已处于塑性阶段。
第20页/共39页
21
如图为在梁一柱节点拟静力试验中被普遍采用的一 种力—位移混合加载制度。
第21页/共39页
22
4.双向反复加载制度
为了研究地震对结构构件的空间组合效应,克 服采用在结构构件单方向(平面内)加载时不考虑另 一方向(平面外)地震力同时作用对结构影响的局限 性,可在x,y两个主轴方向(二维)同时施加低周反 复荷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误差函数 ( , T )

T
F
采用优化技术调整
( , T )
T
0
x(t, ) y(t) x(t, ) y(t)
2 2
输出
1/ 2
dt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四、振型遇合问题
(Modal Analysis Method)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问题的提出:
(3)应用频域传递函数和荷载的傅氏谱计算体系每一
频率分量的频域解; (4)采用快速傅氏逆变换将频域解转化为时域解。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第三种划分方法 输入 结构 响应
(1)正演:已知输入、结构参数求响应。 (2)反演:已知响应、结构参数求输入,例如已知土的 响应和土的结构参数求基岩的地震输入。 (3)结构识别(System Identification):已知输入、结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五、竖向地震作用效应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震害现象
在高烈度地震区,地震动竖向加速度分量引起的震害明显; 烟囱的上半段出现环形水平通缝;顶端叠落在烟囱下半段的 上口; 设备上跳移位(某电厂)150吨的主变压器跳出轨外; 强烈地震时人们的感受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地震记录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地震工程学(土建专业、力学专业)的研究内容
(1)地震地面运动
宏观调查
烈度区划:中国地震烈度区划(1990)Chinese Seismic Intensity Zoning Map
地震基本烈度(Base Intensity):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
下可能遭遇超遇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GB50011— 2001):采用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 分组。 烈度标准:am、vm、Dm、arsm、TD 强震观测:包括常规分析。
g ,m (t ) m (t ) x x g ,m (t ) x g ,m (t ) m (t )) F m( x x m g k W g x g ,m (t ) S 1 g ,m (t ) m (t ) W a W x x g g
x(t ) 也是一个随机过程。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第二种划分方法 时域分析方法与频域分析方法
时域分析方法(Time Domain Analysis)是将地震波
按时段进行数值化后,输入结构体系的振动微分方程, 采用逐步积分法进行结构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出结构在 整个强震时域中的振动状态全过程,给出各个时刻各杆 件的内力和变形,以及各杆件出现塑性铰的顺序。它从 承载力和变形两个方面来检验结构的安全和抗震可靠度, 并判断结构屈服机制和类型。
构响应求结构参数。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第三种划分方法 输入 结构 反应
0 (t ) x 试验:已知输入
分析:假定结构参数向量 1 , 2 ,, n T
(t ), y (t ), y(t ) y 从结构上实测响应
(t , ), x(t , ) x 计算结构响应
多振型、振型间的相关性? 各振型的最大值不同时出现,如何组合?
计算出作用于结构上的若干振型的水平地震作用,以此求 得结构中构件或杆件的若干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因为结 构的各振型最大地震响应并不发生在同一时刻,所以结构 的真实地震响应是各个振型地震作用效应的遇合值之和。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振型遇合方法有:
S
2 S j
式中,S为结构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弯矩、剪力、轴向力 和变形); Sj为j振型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作用效应。
(4)完整二次项组合法(CQC法)(Complete Quadric Combination Method) 当地震动过程是平稳随机过程时,随机振动理论指出,结构动力反应 最大值与各振型反应最大值之间的关系可用如下振型组合公式近似描述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二、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地震作用(Earthquake Action)是指由地震动引起
的结构动态作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
地震作用(地震力)是假想的、当地面运动时建筑物自
g (t ) (t )) →即 身所受到的惯性力,即地震作用= m( x x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动力理论阶段(Time History Method)
动力抗震设计理论涉及十分广泛:
1.地震波(强震纪录、人工模拟地震波)
2.时程分析方法(力学模型、恢复力模型、步步积分法)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3.简化分析方法(简化模型、弹塑性谱、弹塑性变形简化计算、静
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加速度等)与结构体系自振周期T的关系。
反应谱理论尽管考虑了结构的动力特性,它仍然 把地震力当作静力看待,所以又称为等效静力法。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动力理论阶段(Time History Method)
动力抗震设计理论具有如下特点: (1)输入地震动参数需要给出符合场地情况、具有概率意义的加速 度过程,对于复杂结构要求给出地震动三个分量的时间过程及其空间 相关性。 (2)全面考虑了地震动特性的三要素:幅值、频谱、持时。 (3)结构和构件的动力模型应接近实际情况,要包括结构的非线性 恢复力特性。 (4)动力响应分析要能给出结构响应的全过程,包括变形和能量损 耗的积累。 (5)设计原则考虑多种使用状态和安全的概率保证。
地震作用与地面运动和结构响反应有关。
结构地震作用研究的发展和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紧密
相连,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初—40年代) 静力理论阶段(Static Method)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1900 年日本学者大森房吉提出震度法概念。该理论假 定结构物为绝对刚体,结构物上任一点的绝对加速度与地 面运动加速度相等,而与结构动力特性无关,结构上各部 位单位质量所受到的地震力相等。
g ,max m F m x g ,max x g g kW
式中,k为地震系数,根据多次地震震害分析得出用以反映
该地区地震强烈程度,k=0.1—0.2。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第二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现仍使用) 反应谱理论阶段(Response Spectrum)
反应谱理论考虑了结构动力特性与地震动特性之间的动力关系, 通过反应谱来计算由结构动力特性(自振周期、振型、阻尼)所产生 的共振效应(含共振效应) 。 地震时结构受到的最大水平基底剪力,即总水平地震作用为
11、多种/多重灾害防治 12、重大工程的动力灾变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一、地震工程学与工程地震学
(Earthquake Engineering & Engineering Seismology)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工程地震学(地球物理学专业)的研究内容
(1)地震灾害和预测预防:主要包括地震调查、地震 区划、地震预报和预防。 (2)地震物理:主要包括地震波理论、震源物理和模 拟实验、地震现象的固体物理学。 (3)地震应用:主要包括地震信息和地球内部结构的 研究、地震区划烈度、地震勘探、地震地质、侦查地下 核爆炸。 (4)地震接收和数据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地震仪的改 善和研制、台阵技术和数据处理自动化。
通常,若体系自振频率满足下列关系式
0.2 j ,i j 0.2 i j 则可认为体系自振频率相隔较远,此时振型自相关系数等于 1, CQC
i
法退化为SRSS法。
CQC法用于振型密集型结构,如考虑平移 — 扭转耦连振动的线性结构 系统。
SRSS法用于主要振型的周期均不相近的场合,如串联多自由度体系。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第一部分
结构抗震分析研究进展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12个关键问题: 1、地震工程学与工程地震学 2、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 3、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与结构识别 4、振型遇合问题 5、竖向地震作用效应 6、扭转振动效应 7、随机灾害场 8、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9、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10、结构损伤机理与安全评估
4.破坏试验 5.竖向振动
6.扭转效应
7.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相互作用) 8.结构减震与控制 9.结构物地震波的多点输入 10.专家系统、模糊识别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三、地震反应的分析方法与结构识别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第一种划分方法 确定性分析方法与非确定性分析方法
g (t ) 是时 x 确定性分析方法是指地震地面运动的加速度
β h谱曲线的形状如图所示。图中,曲线①为平均竖向
间t的已知和确定的函数,根据这个地震作用求出的结构响 应 x(t ) 也是时间t的确定函数。 非确定性分析方法,即随机振动分析方法,就是指地震
g (t ) 不是时间t的确定函数,对任何一个 地面运动的加速度 x g (t ) 为一个随机变量,其地面加速度为随机过程, x 固定的t,
而结构响应
地震时获得过竖向峰值加速度av达到甚至超过水平峰值加速 度ah的地震记录: 1979年美国Imperial Valley地震所获得的30个地震记录,av/ah 的平均值为0.77;靠近断层的11个记录,av/ah的平均值则达到 了1.12;其中最大的一个记录,av/ah高达2.4; 1976年原苏联格里兹地震,记录到的竖向和水平峰值加速度
式中, β 称为动力放大系数或放大系数,用 β 表示结构动力特性; S a 为 绝对加速度反应谱。
工程结构抗震分析
第二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现仍使用) 反应谱理论阶段(Response Spectrum)
地震反应谱是指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给定的地震 作用下某个最大反应量peak response(如位移、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