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激励_研发操纵与研发绩效_杨国超
税收政策对研发创新企业的激励与支持
税收政策对研发创新企业的激励与支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研发创新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激励和支持这些企业,税收政策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税收政策如何对研发创新企业进行激励与支持,并分析其效果与问题。
一、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作用税收优惠政策被广泛运用于激励研发创新企业的发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该政策允许企业将其研发费用按一定比例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减少企业的税负压力,提高其研发投入的积极性。
此外,许多地方还出台了研发费用的进项税额实行免税政策,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加大了研发力度。
二、税收政策的支持力度除了激励研发创新企业的投入外,税收政策还提供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
首先,对于企业的研发成果及技术转让收入,税收政策执行了较低的税率或免税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到实际生产中。
其次,针对研发人才引进和培养,税收政策也给予了相应的奖励和补贴。
这种支持措施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动力,进一步促进了研发创新的发展。
三、税收政策的效果与问题税收政策对研发创新企业的激励和支持效果是显著的。
首先,刺激了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了研发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推动了科技的快速进步。
其次,通过税收政策的支持,吸引了更多创新型人才加入企业,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然而,税收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可能存在政策执行效果不一致、不公平的情况,导致企业在享受优惠政策时遇到了一些困难。
另一方面,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不容忽视,但过度依赖优惠政策可能会导致企业过度依赖和滥用税收优惠,降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优化税收政策的建议为了更好地激励和支持研发创新企业,税收政策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首先,进一步完善研发创新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包括提高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降低技术转让收入的税率等,进一步减轻企业的负担。
其次,加强税收政策的宣传和指导,提高企业对研发创新税收政策的了解度,确保政策的平等和公正执行。
论财政政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措施
论财政政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措施【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财政政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措施。
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方面,政府应增加资金投入,支持企业进行科技研发。
建立政府引导基金可以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科技领域,促进创新。
优化税收政策可以减轻企业负担,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加强研发支持可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推动产学研合作可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
通过合理整合资源,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财政政策在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企业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财政政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措施、财政投入、政府引导基金、税收政策、研发支持、产学研合作、资源整合、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企业在产业升级和转型中对于科技创新的需求日益增长。
而财政政策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在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财政政策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政府引导基金、优化税收政策、加强研发支持、推动产学研合作等一系列措施,帮助企业激发创新潜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资金紧缺、技术壁垒高、人才匮乏等问题。
加大财政政策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制定更加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可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助推经济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2. 正文2.1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是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之一。
财政部门在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方面,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
财政部门可以通过增加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的规模,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科研经费支持。
可以通过加大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减轻企业科技创新的税负压力,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
财政部门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创新补助基金,为企业提供直接的资金支持,帮助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税收优惠对企业科技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基于大华股份的案例分析
选《 安 全 & 自动 化 》 杂 志“ 全球安防 5 0强 ” ( 2 0 1 5年 位 列第
五) ,是 中 国平 安城 市 建设 推 荐 品 牌 和 中 国安 防最 具 影 响
力 的 品牌 之 一… 1 。
二、 大 华 股 份 税 收 优 惠 情 况
( 一 ) 企 业 所得 税 税 率优 惠 2 0 0 8 -2 0 1 5年 , 大 华股 份都 通过 了高新 技术 企业 认定 , 企 业 所得 税 均按 其 应 纳 所 得 额 的 1 5 %计 缴 。 由于 大 华 股 份 每 年 的 应 纳税 所 得 额 基 数 大 ,与 企 业 所 得 税 法 定 税 率
税 收 优 惠 对 企 业 科 技 创 新 投 入 的激 励 效 应
基 于 大 华 股 份 的 案 例 分 析
王郑 颖 , 潘孝 珍
( 杭 州电 子科 技 大 学 会 计 学院 , 浙江 杭 , r l 1 3 1 0 0 1 8 )
【 摘 要 】 文 章基 于大 华股份 2 0 0 8 -2 0 1 5年 年度 报告 , 使 用税 收优 惠和科 技创 新投入 数据 , 就 政府 税收优 惠 政策 对企 业科技 创新 的激 励效应 进行 案例 分析 。 研 究结果 表 明 : 大 华股份获 得 的税 收优 惠利 益 与其 科技创 新 的人力 和资 金投 入成 正 比, 我 国政府 科技 创新 导 向的税 收优 惠政策 在激 励企 业科技 创新 上发挥 了应 有的作 用。 因此 , 我国
份 2 0 0 8 -2 0 1 5年 报 中披 露 的利 润 总 额 ,表 1估 算 了各 年 度 的企 业所 得 税优 惠 额度 。从 表 中可 以看 到 , 大华 股 份 获 得 的 企 业 所 得 税 优 惠额 度 随 着 利 润 总 额 的增 长 而 增 长 , 2 0 0 8 -2 0 1 5年 以 1 0 %估 算 的 企业 所 得 税 优 惠 额 度 累 计 超 过 5亿 元 , 超过 2 0 1 1年 的利 润 总额 l 3 1 。
讲师背景介绍
【讲师背景介绍】 宋洋先生工商管理学士睿瞳企管公司培训中心总监睿瞳企管公司首席培训师 讲师实战系统销售技巧与营销专家北京大学MBA 总裁班高级讲师北京锡恩辽宁黄埔训练基地决胜终端专题高级讲师贵州益佰医药集团黄埔基地指挥河北太平人寿“鹰计划”工程项目经理历经中外合资企业、国营股份企业、民营企业十余年的淬炼,曾在民营企业集团中任副总经理、部门经理、人力资源总监、培训讲师等。
具有从事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等丰富的工作经验,扎实的管理理论功底,了解和深谙各种性质和类型的企业特点。
中国网通海尔集团 中石油 中外运 顶津食品 黑龙江省测绘局 辽宁省委党校 黑龙江省委党校 平安 国美集团 龙煤集团 中国建设银行 哈尔滨空中交通管理局 中国农业银行 黑龙江邮政储汇 沈阳606研究所 哈尔滨703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应化所 远大购物中心 农垦总医院长春国商集团惠普方太厨具 中国劲酒 KFC 招商银行 中保财险 哈工大 华林佳通 蓝星石化 南方航空 中国联通 中国电信 中邮普泰 华为集团 哈兽研 用友软件 哈药集团 贵州益佰医药集团 海洋王照明 嵩山食品 神州数码宋洋观点:竞争优势的拥有必须先经历如冠军成功前的艰苦训练,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已不能只依赖自我的激励与修炼,专业的训练将在最短的时间内令团队获得效率,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核心课程:打造高执行力的营销团队 员工职业化训练 促销管理与策划狼性营销技巧训练 大客户销售技巧 决胜终端—店面销售技巧【客户留言见证】● 宋老师的课程是我们听过的最实在的课程,希望下一步宋老师能帮助我们专门开发一些新的课程,感谢宋老师!——冰城牧业总经理赵友● 宋老师能把100人的课程上得如此活跃、实战,真是不容易!这样的课程应该多听,我们会把相应的课程推荐给其它招行。
……——招行张经理● 最有价值的是老师的归纳和总结变成每个人的自我行动承诺和计划。
我可以应用到具体工作里。
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减税政策示范案例分享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各国纷纷出台减税政策,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本文将通过分享几个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减税政策的示范案例,介绍这些案例对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让我们来看一下新加坡的减税政策。
新加坡被认为是全球最创新的国家之一,其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减税政策在世界范围内都备受赞誉。
根据新加坡税务局的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到最低17%的企业所得税率,而普通企业的税率则较高。
新加坡还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创新与研发税收津贴,这些津贴可以抵免企业的研发成本,进一步鼓励企业进行创新。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美国的减税政策。
美国一直以来都是全球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中心,其减税政策也是吸引大量企业前往的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政府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了丰厚的研发税收抵免政策。
根据美国税法的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通过扣除研发支出来减少企业所得税。
美国还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与转让,为此提供了相应的税收优惠,这一政策也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便利。
除了新加坡和美国,中国也有相应的减税政策来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中国政府将高新技术企业分为三个类别,分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技术创新型企业。
对于这些企业,中国政府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减免和研发费用的税务优惠。
中国还建立了一系列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创新创业园区,提供了便利的办公和研发环境,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这些示范案例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的政府和企业提供了借鉴。
通过减税政策,可以降低企业的负担,提高其创新和竞争能力。
而通过提供税收优惠和津贴等措施,可以鼓励企业进行更多的研发投入,加强创新能力。
建立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创新创业园区,可以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创新合作机会。
减税政策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减税政策可能导致财政收入减少,这需要政府在决策上进行平衡,避免出现财政赤字。
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措施、激励制度
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措施、激励制度引言: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被视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创新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
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国家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为了激励企业积极投身科技创新,领导采取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和制度。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企业科技创新的激励措施和激励制度。
一、激励措施(一)财政支持领导通过财政投入,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其科技创新。
财政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创新发展基金,向企业提供专项创新资金。
例如,2019年,财政设立了企业创新示范引领基金,向企业提供创新资金。
此外,领导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降低企业的税负,提高其科技创新的投入。
(二)知识产权保护领导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提供创新的保护环境。
领导可以加强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力度,打击侵权行为,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
同时,领导还可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
(三)创新人才引进和培养领导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领导可以设立专门的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国内外优秀的创新人才加入企业。
同时,领导可以加大对企业内部人才培养的投入,设立科技创新岗位,开展培训和研讨活动,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市场准入和竞争机制领导可以通过简化市场准入程序、优化竞争机制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加公平和稳定的市场环境,鼓励其积极参与科技创新。
领导可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市场准入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降低企业科技创新的进入门槛。
同时,领导可以加强对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的监管,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鼓励企业积极创新。
二、激励制度(一)创新项目评审制度企业可以建立科技创新项目评审制度,对企业的创新项目进行评审和评估。
在评审中,可以设立一些创新指标和评分体系,评估各个创新项目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
评审结果可以作为企业升职、晋级等激励制度的参考依据。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研发绩效的实证分析_来自中关村的证据
表 2 不同控股类型企业的平均规模表(规模单 私人控股
港澳台商控股 外商控股
企业数量 284 93 204 3 16
企业平均规模 199573.30 45844.43 42446.48 125660.70 2935924.00
三、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密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入)、基于资产的研发密度(研发投入除以总资产)、基于人员的研发密度(研发人员除以
员工总数)。本文研究的是技术密集型企业的研发行为,因此模型中的因变量将使用基于
收入的研发密度(Innov=Rd/Income)。衡量企业规模的指标采用销售收入(Income)。除此
之外,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其他调整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
本文利用 92 家高科技企业的 2005-2007 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 Tobit 随机效应模型 研究高科技企业的研发行为,重点检验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研发投 入的绩效如何?政府的直接资助是否有助于研发投入的进一步提高,并提高研发的绩效。
二、数据及其描述
本文的数据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来自于中关村高科技园区内注册的 600 家企业 2007 年的截面数据;另一部分是将这 600 家企业与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库进行匹 配获得的 92 家高科技企业 2005-2007 年三年的平衡面板数据。600 家企业数据的获得是根 据企业的销售收入随机抽取的,其中随机抽取了 07 年年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下企业、年 收入 5 百万—5 千万元企业、年收入 5 千万元以上企业各 200 家。600 家企业的截面数据 包括了企业研发的资金来源与研发费用支出的具体结构,使我们能够了解中关村高科技企 业的研发行为,并且能够区分 600 家企业中哪些企业获得了政府直接的研发资助。面板数 据则使我们能够检验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的因素和企业的研发效率。
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与企业研发投入
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创新战略与软科学研究项目 安徽省创新激励政策工具组合的绩效评价研究 (201806a 02020026)作者简介:朱彬彬(1995-),男,安徽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绩效评估㊁科技政策;杨剑(1979-),男,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绩效评估㊁科技政策㊂政府补贴㊁税收优惠与企业研发投入朱彬彬 杨 剑(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 要: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实力的关键体现,在从 中国制造 向 中国智造 的过程中,企业发挥着主体作用,而企业的研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科技创新能力㊂因此,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显得尤为必要㊂采用安徽省103家上市公司2013-2017年的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政府补贴㊁税收优惠㊁资产总额㊁资产负债率㊁利润总额对企业研发投入是否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和资产总额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显著,税收优惠㊁资产负债率㊁利润总额则对企业研发投入没有显著的影响㊂关键词:企业研发投入;多元线性回归;政府补贴;税收优惠;资产总额中图分类号:F 273.1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2272.2020050130 引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㊂李克强总理曾倡导在国内要形成 人人创新,万众创新 的局面㊂科技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㊂科技创新过程中,一方面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当参与其中㊂政府介入主要是通过一些政策措施来进行调控,例如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就是政府常用的政策工具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研发所面临的环境也更为复杂,不确定性因素更多㊂为增强企业研发的积极性,政府出台的政策数量不断增多,从外部影响因素来看,不同政策工具对企业研发投入到底是否有影响从内部影响因素来看,企业自身的资产总额又是否会影响到企业的研发投入本文将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实证角度研究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以及企业的资产总额这三大因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为相关部门了解政策成效,制定政策措施以及企业自身制定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㊂1 文献综述我国为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推动研发创新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㊂本文主要从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两个政策领域来研究其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㊂除此以外,本文在考虑这些外部因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的同时,还增加了企业的资产总额这一项因素,通过实证分析其对企业研发投入是否有影响㊂目前已有的类似研究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展开㊂1.1 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的影响研究国内学者对于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的影响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㊂绝大多数学者研究认为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呈正向影响㊂宁靓㊁李纪琛经实证研究发现:虽然不同的政府补贴方式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存在着差异,但是无论哪一种补贴方式,均对企业的创新投入具有激励效应[1]㊂何涌利用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内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显著[2]㊂胡永平[3]任鸽[4]等同样认为政府补助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㊂也有部分文献研究结果认为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呈倒 U形㊂如刘虹[5]㊁周京奎[6]等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实证研究后均认为在一定阶段内,企业研发投入会随着政府补贴的增加而增加,而当政府补贴达到一定的数量进入到下一阶段后,政府补贴便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了挤出效应㊂1.2 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的影响研究关于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的影响研究结论主要如下:陈远燕㊁何明俊等[7]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得出了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结论㊂张凯[8]具体到增值税,认为增值税优惠极大地促进了东部企业的创新投入㊂王63彦超[9]研究认为税收优惠可以提升企业的研发投入㊂朱永明[10]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激励效应,并且这种效应在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体现的就越明显㊂但是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也有部分学者提出了异议,贾春香[11]从研发投入中介效应角度发现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了阻碍作用㊂同样,杨国超[12]认为税收优惠会诱发企业的研发操纵行为,从而使得税收优惠政策违背了政策制定者的意愿,造成企业研发绩效的下降㊂1.3 资产总额对企业研发的影响研究赵敏[13]认为对于医药企业来说,企业资产总额越高,规模越大,则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强度越大,到达一定规模后则递减㊂张西征㊁刘志远等基于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投资环境的调查数据,使用L o w e s s 修匀的非参数回归方法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存在R&D投入的企业中,R&D 投入强度与企业规模之间呈现倾斜的 V型结构变化[14]㊂成力为[15]用 研发投资/总资产 表示研发投入的强度,认为企业研发投入和企业规模呈 倒U 型关系,即企业在规模较小时,随着企业规模的变大,研发投入是在不断增加的,但是当企业规模增加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研发投入便会随着规模的增加而减少㊂通过以上的文献整理我们不难发现,现有文献运用了多种模型,从不同角度分别分析了政府补贴,税收优惠以及资产总额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㊂但是同时从外部因素: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以及内部因素:企业的资产总额,这两方面来探讨其对企业的研发投入的研究却是相对较少㊂2 研究设计2.1 研究假设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处于主体地位,而科技创新往往投入大,周期长,企业面临着市场中的种种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风险㊂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资金匮乏,除企业正常运转所需资金以外,已无多余资金再投入到研发当中㊂另一方面,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投入是否能得到回报,多长时间能得到回报,这些都是进行创新研发的企业所顾虑的问题㊂然而,政府补贴的投入无疑是给科技研发的企业注射了一支 强心剂 ,让企业有资金研发,有胆量研发㊂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正向激励作用从目前现有的研究分析来看,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的影响途径主要体现如下:首先,税收优惠可以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增加企业的税后可支配资金,缓解了企业研发资金压力㊂其次,税收优惠将利好信息传递给社会主体,缓解了企业由于研发而贷款的压力,引导了企业创新发展的方向㊂最后,企业享受税收优惠,也表明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的创新号召,有利于构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和谐关系,减少政府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利影响㊂为此,我们提出假设:假设2:科技研发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熊彼特认为,一定规模的企业拥有更合理㊁更高效的资源配置,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创新基础㊂由此可见,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即研发投入强度存在一定的关系㊂通常来看,企业的资产总额越高,企业就越有可能拿出一部分资产进行企业的研发,以此来开拓新市场㊂相反,那些资产总额较少,规模较小的企业研发意愿和能力也就相对较低㊂基于此,我们提出如下的假设:假设3:企业资产总额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2 研究方法2.2.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S P S S 23.0软件工具,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来分析政府补贴㊁税收优惠㊁资产总额㊁资产负债率以及利润总额对企业的研发投入是否有显著影响㊂假设Y ㊁X 1㊁X 2㊁X 3㊁X 4㊁X 5有如下的关系:Y=b 0+b 1X 1+b 2X 2+b 3X 3+b 4X 4+b 5X 5+e ,其中Y 为企业的研发投入,b 0为常数项,X 1代表政府补贴,X 2代表税收优惠,X 3代表资产总额,X 4代表资产负债率,X 5代表利润总额,b 1㊁b 2㊁b 3㊁b 4㊁b 5的正负表示该系数对应的自变量X 对因变量Y 的影响方向,其绝对值大小代表相对应的自变量对因变量Y 的边际效应㊂e 代表除去这五个自变量对Y 的影响之后的随机误差㊂2.2.2 相关变量说明(1)被解释变量㊂本文选取了企业的研发投入为被解释变量㊂企业的研发投入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研发意愿和研发能力㊂其主要是指企业在进行科技研发创新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的经费支出㊂(2)解释变量㊂政府补贴:是指政府为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给与企业的直接的无偿的资金支持㊂税收优惠: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来减免企业的税收缴纳金额㊂目前已有的税收优惠主要有对科技研发创新企业实施15%的税率优惠以及加计扣除等㊂本文将享有税收优惠的情况记为1,不享有税收73优惠记为0㊂资产总额:资产总额是指企业实际拥有或者掌控的全部资产,它反应了企业规模的大小㊂本文所用的资产总额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中的资产负债表,并对其进行取对数处理㊂利润总额: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越好,那么才越有可能将利润中的一部分拿出来进行研发㊂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的总负债和总资产的比值,体现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企业的财务风险相对较低,研发投入也就有可能会越多㊂2.3 样本来源与变量描述性统计本文是以安徽省除金融公司㊁保险公司㊁S T 企业以及退市公司以外的,103家上市企业2013年至2017年数据为研究对象来进行分析㊂被解释变量企业研发投入和解释变量资产总额㊁利润总额㊁资产负债率经由国泰安C S MA R 数据库导出整理获得,从和讯网中的安徽省上市公司企业年度报表中整理得出解释变量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数据㊂由表1可以看出,安徽省103家企业在2013-2017年期间平均每家企业每年研发投入约为112341139元㊂研发投入最少的为74495.39元,研发投入最高的为1069264933.44元,不同企业研发投入差别较大㊂政府补助中有存在政府补助为0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当年该企业未从事科技研发工作㊂平均每家企业每年享受到的政府研发补助金额约为31071704元㊂企业的资产总额经取对数处理之后,最大值为25.53,最小值为18.19,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7.34㊂由于在前面变量解释中我们曾提到将享受税收优惠的情况记为1,不享受税收优惠的情况记为了0,因此出现了税收优惠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的情况㊂表1 描述统计个案数最小值统计最大值统计平均值标准差统计标准误差统计r d i n pu t 7774995.391069264933.44112341139.3125900367.98227274806.62r d s u b s i d y 2860.003602717580.0031071704.3315687858.86265305766.68p r o f i t 429-4726572002.0021228756052.00447114928.1882164339.151701813688.88d e b i t 4280.088.610.460.020.46l n a s s e t 42818.1925.5322.200.051.11t a x pr e r a t i o 43210.440.0240.4973 实证分析3.1 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通过分析两个或多个相关变量,来测量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㊂本文是通过S P S S 软件得出各变量之间的P e a r s o n 系数(见表2),以此来确定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的强弱㊂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政府补贴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相关系数为0.754,相关性较强㊂资产总额经取对数处理以后与企业研发投入呈中等强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552㊂税收优惠与企业研发投入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66,呈负相关㊂而利润总额和资产负债率与企业研发投入的P e a r s o n 系数分别为0.217和0.025,且均在0.05水平下不显著㊂为体现出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具体关系,我们对其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㊂表2 相关系数与显著性表变量r d i n p u t r d s u b s i d ypr o f i t d e b i t l n a s s e t t a x pr e r a t i o r d i n pu t 1r d s u b s i d y 0.754**1p r o f i t 0.2170.160**1d e b i t 0.0250.028-0.0561l n a s s e t 0.552**0.212**0.399**-0.0061t a x pr e r a t i o -0.266*-0.047-0.0860.008-0.197**1注:**在0.01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在0.05级别(双尾),相关性显著3.2 逐步回归分析3.2.1 拟合优度检验模型2的R 2为0.662,说明企业研发变化的66.2%可以用政府补贴㊁资产总额的变化来分析㊂模型2的R 2值0.662大于模型1的R 2值0.569,说明模型2的拟合优度较模型1的好㊂3.2.2 F 检验模型2中的F 值为48.969,所对应的显著性s i g值为0.000,小于0.05,拒绝原假设b 1=b 2=b 3=b 4=b 5=0,因此模型2中的政府补贴和企业总资产(取对数)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共同影响是显著的㊂3.2.3 T 检验模型2中的政府补贴变量和资产总额变量所对应的s i g 值均小于0.05,说明拒绝b 1=0以及b 3=0的原假设,政府补贴变量和资产总额变量均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影响㊂3.2.4 方程建立83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选择模型2来建立企业研发投入与各自变量的关系(表4),方程为Y =-1314764219.473+0.22X 1+63606420.47X 3,政府补贴变量X 1对应的系数为0.22,表明在保持资产总额(取对数)不变的情况下,政府补贴每变动一个单位,企业研发投入增加0.22,说明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正验证了假设1㊂同时资产总额(取对数)对企业研发投入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边际效应为63606420.47㊂表3 拟合优度表R 方调整后R 方标准估算的误差0.5690.561139213501.040.6620.649124523675.20注:a .预测变量:(常量),r d s u b s i d y ;b .预测变量:(常量),r d s u b s i d y,l n a s s e t表4 A N O V A 分析表模型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 显著性回归1.306e +1811.306e +181残差9.884e +17511.938e +1667.3640.000b总计2.294e +1852回归1.519e +1827.593e +172残差7.753e +17501.551e +1648.9690.000c总计2.294e +1852注:a .因变量:r d i n p u t ;b .预测变量:(常量),r d s u b s i d y ;c .预测变量:(常量),r d s u b s i d y,l n a s s e t 表5 系数表模型未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t 显著性B标准误差B e t a 1(常量)76011890.80919540609.9393.8900.000r d s u b s i d y 0.2760.0340.7548.2080.000(常量)-1314764219.473375573825.450-3.5010.0012r d s u b s i d y 0.2200.0340.6026.5400.000l n a s s e t63606420.47017158062.0800.3413.7070.001注:因变量:r d i n pu t 4 结论及建议在本文前面所提到的三个假设中,假设1得到了验证,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显著,且所对应的系数为0.22,为显著的正向影响㊂资产总额(取对数)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显著影响也得到了验证,并且进一步地,我们还发现资产总额变量所对应的系数为正,说明资产总额对企业研发投入是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假设3得到了验证㊂假设2税收优惠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未得到验证,这可能是由于相对于政府补贴,税收优惠的激励力度相对较小,且税收优惠在政府政策扶持中属于间接性的政策扶持,这些因素使得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大打折扣㊂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为了提高国内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从而更好的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带动全社会的创新发展,在进行相关的政策制定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继续发挥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的促进作用,在增加对企业研发投入补贴的同时,设立监督机构,监督资金去向,使政府资金使用更加有效率㊂防止企业目的不纯,套取政府补助而不将其用在规定的领域内㊂政府补贴尤其是科技创新研发方面的补贴范围可以适当扩大,明确指出哪些企业可以获得补贴,哪些项目可以获得补贴㊂其次,从企业自身的角度来看,应当通过诚信经营,增加企业实力,充分抓住企业总资产对企业研发投入会产生积极影响这一机遇㊂最后,税收优惠虽在本文中对企业R&D 投入的影响不显著,但是本文却并未对其中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为找到原因所在,可继续完善税收政策体系,增加更多的税种和税收优惠方式,从而建立全方位的研发税收激励体系,探究是否因为税收政策自身的原因所导致的影响不显著㊂参考文献:[1] 宁靓,李纪琛.财税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J ].经济问题,2019(11):38-45.[2] 何涌,陈梦颖.政府补贴㊁资本结构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关系 基于信息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5(1):75-82.[3] 胡永平,王蕾.金融发展㊁政府补助与企业研发投入 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33(9):71-78.[4] 任鸽,孙慧.政府补助如何影响企业研发投入? 高管垂直薪酬差距的中介作用和董事会规模的调节作用[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9,31(6):70-79.[5] 刘虹,肖美凤,唐清泉.R&D 补贴对企业R&D 支出的激励与挤出效应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管理,2012,34(4):19-28.[6] 周京奎,王文波.政府补贴如何影响企业创新? 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J /O L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310[2020-05-04].h t t p s ://d o i .o r g /10.14178/j.c n k i .i s s n 1007-2101.20200424.006.[7] 陈远燕,何明俊,冯文芸.中关村鼓励创新税收优惠政策效果评估 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J ].税务研究,2017(10):56-61.[8] 张凯,林小玲,傅卓荣.增值税减免㊁企业税负与创新投入 基于2013-2015年调查数据的分析[J ].商业研究,2017(11):33-39.[9] 王彦超,李玲,王彪华.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能有效促进企业创新吗?基于所有制与行业特征差异的实证研究[J ].税务研究,2019(6):92-98.[10] 朱永明,赵程程,贾明娥,赵健.税收优惠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基于所有制与地区市场化的联合调节效应[J ].财会通讯,2019(18):92-97.[11] 贾春香,王婉莹.财政补贴㊁税收优惠与企业创新绩效 基于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J ].会计之友,2019(11):98-103.[12] 杨国超,刘静,廉鹏,芮萌.减税激励㊁研发操纵与研发绩效[J ].经济研究,2017,52(08):110-124.[13] 赵敏,赵钰婷.企业规模㊁研发和销售费用投入强度研究 以我国A 股医药企业为例[J ].经营管理者,2019(9):83-85.[14] 张西征,刘志远,王静.企业规模与R&a m p;D 投入关系研究 基于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J ].科学学研究,2012,30(2):265-274.[15] 成力为,戴小勇.研发投入分布特征与研发投资强度影响因素的分析 基于我国30万个工业企业面板数据[J ].中国软科学,2012(8):152-165.(责任编辑:邢文君)G o v e r n m e n t S u b s i d i e s ,T a x I n c e n t i v e s a n d C o r po r a t e R&D I n v e s t m e n t Z HU B i n b i n Y A N G J i a n(S c h o o l o f M a n a g e m e n t ,A n h u i U n i v e r s i t y,H e f e i 230601,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c a p a b i l i t y i s a k e y 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 o f n a t i o n a l s t r e n g t h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m o v i n g f r o m "M a d e i n C h i n a "t o "C r e a t e i n C h i n a ",e n t e r p r i s e s p l a y a m a jo r r o l e ,a n d t h e i r i n v e s t m e n t i n R&D d e t e r m i n e s t o a c e r t a i n e x t e n t t h e i r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i n n o v a t i o n s i z e .T h e r e f o r e ,i t i s p a r t i c u l a r l y n e c e s s a r yt o a n a l y z e t h e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e n t e r p r i s e R&D i n v e s t m e n t .T h r o u g h s c r e e n i n g ,t h i s p a p e r f i n a l l y se l e c t s t h e d a t a of 103l i s t e d c o m p a n i e s i n A n h u i P r o v i n c e f r o m 2013t o 2017,a n d u s e s m u l t i p l e l i n e a r r e gr e s s i o n t o a n a l y z e w h e t h e r g o v e r n m e n t s u b s i d i e s ,t a x i n c e n t i v e s ,t o t a l a s s e t s ,a s s e t -l i a b i l i t y ra t i o ,a n d t o t a l p r o f i t s a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f o r c o r p o r a t e R&D i n v e s t m e n t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go v e r n m e n t s u b s i d i e s a n d t o t a l a s s e t s h a v e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i m p a c t o n c o r p o r a t e R&D i n v e s t m e n t .T a x i n c e n t i v e s ,a s s e t -l i a b i l i t y r a t i o s ,a n d t o t a l pr o f i t s h a v e 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i m p a c t o n c o r po r a t e R&D i n v e s t m e n t .K e y wo r d s :e n t e r p r i s e R&D i n v e s t m e n t ;m u l t i p l e l i n e a r r e g r e s s i o n ;g o v e r n m e n t s u b s i d i e s ;t a x i n c e n t i v e s ;t o -t a l a s s e t s04。
财税激励政策对高技术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财税激励政策对高技术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作者:王长君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第05期摘要:文章根据我国高技术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内外学者关于财税激励与创新绩效的研究成果,通过选取2012~2015年112家沪深两市挂牌上市的高技术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财税激励两种政策中,无论是财政补贴还是税收优惠,都会对高技术上市公司的创新绩效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财政补贴会显著提升公司研发投入,补贴越多,企业的投入就越大;研发投入对高技术上市公司财政补贴和创新绩效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的规模会对高技术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和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公司创新绩效与企业规模呈现出正向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财税激励;创新绩效;研发投入一、引言高技术上市公司具有科技含量高、成长迅速的特点,对于高技术上市公司而言,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规划和实施适当的财税政策,不仅可以有效地发挥其刺激功能,而且通过优化市场机制,使得财政福利与税收优惠双管齐下,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呈现出“财税优惠—研发投入加大—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局面。
所以,本文以高技术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利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研究高技术上市公司财税激励政策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中,同时从高技术上市公司的角度出发,为政府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建议。
二、国内外文献述评目前,财税激励政策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获得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但是,并没有得出统一定论。
Holger Gorg(2007)的研究结果显示,规模较小的政府财政补贴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存在正向影响,规模较大的政府财政补贴反而对企业的研发活动产生替代效应。
赵心刚(2012)在探索研发投入对上市公司绩效的作用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存在累积效应。
解学梅、戴智华(2013)通过使用C-D生产函数去设计面板数据模型,利用我国20个省市高技术产业数据,去研究企业的研发投入与企业新产品创新绩效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研究发现,企业研发投入能够对企业的新产品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税收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
税收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科技创新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提升国家竞争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各国纷纷实施税收政策,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个人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于科技研发和创新活动。
本文将探讨税收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并就一些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一、减免科研开支税税收政策中,减免科研开支税是常见的激励措施之一。
通过对企业或个人的科研费用给予一定的减免,能够降低科技创新成本,提高研发投入意愿。
例如,在我国,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活动时,可以减免研发费用的所得税,从而鼓励企业增加科研投入。
此举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利润空间,增强创新能力。
二、优惠税收政策除了减免科研开支税,国家还可以通过优惠税收政策来激励科技创新。
这些政策包括减税、免税和税收优惠等。
通过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从而鼓励企业增加科技研发和创新投入。
例如,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将科技型企业列为重点扶持对象,对其所得税给予减半征收或免征的优惠政策,以鼓励科技创新。
三、加速折旧政策加速折旧政策也是税收政策中的一种激励措施。
通过加速资产折旧速度,可以降低企业在研发设备和科技设施方面的成本负担,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积极性。
例如,我国对科技创新设备给予加速折旧的政策支持,允许企业在计算税前利润时,采用加速折旧的方式,从而减少企业的纳税额,激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四、技术转让税收政策技术转让税收政策也是激励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技术转让所涉及的收益给予一定的减免或优惠,可以吸引更多企业或个人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
例如,我国针对技术转让所得可以享受较低的税率或免征的优惠政策。
这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动力,促进了技术创新的推广与应用。
综上所述,税收政策在激励科技创新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减免科研开支税、优惠税收政策、加速折旧政策和技术转让税收政策的实施,能够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增加创新投入,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
研发奖励政策
研发奖励政策
研发奖励政策是指政府为激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自主
创新能力、提高国民经济创新发展水平而出台的一系列奖励政策。
具
体来说,研发奖励政策包括以下方面:
1. 财政资金支持:根据企业投入的研发费用和技术创新质量等
指标,提供财政资金支持。
其中,对于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可
以给予更高的资金奖励。
2. 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减免企业研发投入的企业所得税、个人
所得税等税费,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推动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
高自主创新能力。
3. 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为推动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加速科技创
新成果转化,政府可通过鼓励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和授权,给予相应的奖励。
4. 科技成果转化支持:政府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创新发展的重点,通过资助科技创新成果的技术转让、产业化、示范推广等环节,
为企业提供支持和保障。
5. 建立科技创新绩效评价机制:政府通过建立科技创新绩效评
价机制,对企业研发成果的质量、数量、实效等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将技术创新绩效作为政策奖励的重要依据。
通过实施研发奖励政策,政府可以在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促进技
术成果转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推动我国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和竞争力。
26972752_沈阳市智能制造企业创新的财税激励效果研究
一、引言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以大数据、互联网、移动终端和机器学习等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始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智能制造成为全球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智能制造通过资源的标准化、流程化、数据化和互联化,从形态、性质、价值和结构四个方面改变了企业和产业资源基础特征,推动战略变革进而推动转型升级(肖静华和李文韬,2020)。
为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新机遇,在全球竞争中赢得更大的发展主动权,我国从国家层面积极部署了《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战略规划。
从地方情况看,“智能制造”作为振兴实体经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各地区政府尤其是东北地区,加大了对智能制造的财政和税收支持力度,期待通过智能制造改造升级“老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推动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那么现有的财税政策对智能制造创新的激励效果如何?为加快推动提升智能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现有财税政策应该如何进行适应性调整?这些问题既是理论研究关注的焦点,也对地区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迫切的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本文以沈阳市2019—2021年智能制沈阳市智能制造企业创新的财税激励效果研究◎高宏伟殷越〔内容提要〕智能制造成为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作为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工具,两者激励效果值得关注。
以2019—2021年沈阳市智能制造企业为样本,评价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智能制造企业创新的激励效果,并对不同所有制、不同业务类型企业进行异质性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均能对智能制造企业创新产生正向激励,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智能装备类企业创新起到更大激励作用,对智能软件类企业激励作用还有待发挥。
税收优惠对智能软件类企业创新更为有效,政府补贴对智能装备类企业创新作用更加突出。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创新激励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
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来鼓励技术创新?
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来鼓励技术创新?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分配和管理来实现经济目标的政策手段。
以下是一些通过财政政策来鼓励技术创新的方式:
1. 研发投入:政府可以增加对研发的财政投入,支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
这将为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促进技术创新的开展。
2. 税收优惠: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来鼓励技术创新。
例如,对企业的研发费用给予税收抵免或减免,降低创新企业的税负,提高其创新的积极性。
3. 补贴和奖励: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补贴和奖励计划,以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这些补贴和奖励可以用于资助研发项目、购买设备、培训员工等,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
4. 政府采购:政府可以通过采购政策来支持技术创新。
例如,优先采购创新产品和服务,为创新企业提供市场机会,促进其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5. 风险投资:政府可以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为初创企业和创新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这将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和商业化。
6. 知识产权保护:政府可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
这将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因为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回报。
7. 人才引进和培养: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例如,提供奖学金、科研基金、人才引进计划等,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
通过这些财政政策的实施,政府可以营造一个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环境,激发企业和个人的创新活力,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政策的激励效应与迎合效应
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政策的激励效应与迎合效应近年来,高新技术企业与税收减免政策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税收减免政策作为国家鼓励创新和推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能够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经济支持。
然而,对于这一政策的激励效应与迎合效应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以及在实践中如何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仍需要深入探讨与分析。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当今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其创新和竞争能力对于推动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税收减免政策作为一种经济激励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其盈利能力,从而刺激其创新投入和技术研发。
具体来说,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享受一系列的税收减免政策,如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关税等。
这些减免政策能够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减轻企业的税负,增加其研发投入的可支配资金,从而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的开展。
税收减免政策的激励效应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降低税负可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加其投资回报率,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投入和研发活动。
其次,税收减免政策可以吸引更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创新资源和投资,进一步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再次,税收减免政策可以增加企业的可支配资金,从而改善企业的短期经营状况,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税收减免政策也存在一定的迎合效应。
由于政策的激励因素和优惠条件,一些企业可能会追求利润最大化和税收最小化,而忽视了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
尤其是存在一些企业通过虚报和变相规避税收的行为,以获得更多的减免优惠。
这种迎合效应可能会导致高新技术企业更关注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长期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避免迎合效应,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的监管和约束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税务部门需要加强对企业税收申报和减免政策的审核,对于虚报和变相规避税收的行为进行惩罚,并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检查力度。
另一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引导和指导,鼓励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进行投资,提高其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
研发奖励政策
研发奖励政策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研发工作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许多企业推出了研发奖励政策。
研发奖励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资金支持: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政府或其他机构提供的研发资金支持,如科研项目补助、专项基金等。
2. 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可以通过申请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保障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
3. 员工激励:企业可以通过员工股权激励、绩效奖励等方式,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研发工作,提高研发效率和质量。
4. 税收优惠:政府可以通过减免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税前扣除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总之,研发奖励政策是一种有效的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措施。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研发奖励政策,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 1 -。
研发奖励方案明细
研发奖励方案明细1. 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公司研发奖励方案的具体细则和执行方式。
该方案旨在激励和鼓励公司内部员工积极投入研发工作,提升创新能力和研发成果。
本方案适用于所有公司内部的研发团队。
2. 奖励标准根据研发工作的重要性和贡献度,本方案将设定不同的奖励标准。
奖励金额将根据以下因素进行评估:•项目的重要性和价值•研发团队成员的工作表现•研发成果的商业化潜力•风险评估和技术难度•知识产权的贡献和保护情况具体的奖励标准将在项目启动前由研发主管和财务部门共同制定,并在整个项目周期内进行评估和调整。
3. 奖励类型本方案将提供以下类型的奖励:3.1 现金奖励根据研发项目的重要性和贡献度,将给予研发团队一定的现金奖励。
奖励金额将根据研发成果的商业价值和风险评估进行确定。
现金奖励将在研发项目完成后发放。
3.2 股权激励对于具有重大创新和商业价值的研发项目,公司将根据贡献程度和风险评估,授予相关成员一定比例的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将附加一定的锁定期限,以激励成员持续关注项目的发展并保持长期发展的利益一致。
3.3 其他福利公司将为研发团队提供一系列其他福利,以激励他们参与研发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果。
这些福利包括但不限于:•升职机会:通过研发成果的贡献,有机会获得更高级别的职位晋升。
•培训和学习机会:公司将提供培训和学习资源,以提升研发团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推荐奖励:对于成功引荐其他优秀人才加入研发团队的成员,将给予一定的推荐奖励。
4. 奖励流程本方案的奖励流程如下:4.1 申请流程研发团队成员在项目完成后,需向研发主管提交奖励申请,申请包括以下内容:•研发项目的名称和描述•研发团队成员的贡献度和工作表现评估•项目的商业化潜力和技术难度评估•知识产权的贡献和保护情况•其他相关的附加信息4.2 奖励评审研发主管将牵头负责奖励申请的评审工作。
评审委员会将由研发主管、技术总监和财务主管组成。
评审会将根据申请的内容和公司的奖励标准,对每个申请进行评估和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杨国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邮政编码: 430073,电子信箱: yang. guochao@ outlook. com; 刘静,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会计学院,邮政编码: 100070,电子信箱: wenmu9@ 163. com; 廉鹏,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邮政编码: 201620,电子信箱: lianpeng82@ gmail.com; 芮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邮政编码: 201206,电子信箱: oliver@ ceibs.edu。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 项目( 7140205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1372203)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17YJC790186) 及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八批特 别资助( 2015T80421) 支持。本文为 2017 年中国金融学术年会( CFRC) 最佳论文。作者感谢中国金融学术年会( CFRC) 、中国金融 国际年会( CICF)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泉会计论坛及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研讨会与会者的建议。特别感谢王克敏教授和两 位匿名审稿专家为本文提出的宝贵意见,但文责自负。
伴随《管理办法》的实施,我们不难发现公司进行研发操纵的“蛛丝马迹”。如 2பைடு நூலகம்11 年 5 月 26 日,南岭民爆( 002096) 宣布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查阅南岭民爆历年年报发现,2009、2010 和 2011 年公司研发投入占当年销售收入之比均恰好等于 3%。上述现象并非个例。据本文统计, 2008—2014 年,研发投入强度刚刚超过法规门槛 0. 5% 的公司年度观测数共 1195 个。由此,本文 推测,围绕法规门槛的研发操纵行为可能十分普遍。
本文研究贡献为: 第一,作为对张维迎和林毅夫掀起的“产业政策之争”的回应,本文为这一争 论提供了微观证据。张林之争主要反映了不同经济思想及宏观层面证据的争议。现有研究虽从微 观视角分析了产业政策对公司决策的影响( 陆正飞和韩非池,2013; 宋凌云和王贤彬,2013; 黎文靖 和李耀淘,2014) ,但这些研究大都忽视了公司也会针对宏观产业政策做出策略性的应对,最终降 低了产业政策效果。本文研究表明,产业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寻租问题,在我国法律 违规风险较低的背景下,公司会策略性地满足政策门槛,导致产业政策目标难以实现。
本文研究发现: 首先,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之比的分布在法规门槛处显著不连续,即当公司销 售收入小于( 超过) 2 亿元时,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之比的分布在法规门槛 4%( 3%) 之上存在群聚 现象,从而证明了研发操纵现象的存在; 其次,相比其他公司,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之比达到或刚刚 超过法规门槛的研发操纵公司,获得了更多的税收优惠和政府补助; 第三,民营企业、盈利企业以及 税收征管力度较弱地区企业的减税激励更强,更偏好进行研发操纵; 第四,针对研发投入占销售收 入之比达到或刚刚超过法规门槛的公司,其研发投入与公司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发明专利授权数量 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弱,即研发操纵公司的研发绩效更差; 最后,本文还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发 现在考虑了其他替代解释和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研究结论并未改变。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产业政策 法规门槛 研发操纵 研发绩效
一、引 言
2016 年底,张维迎教授与林毅夫教授就“产业政策之争”华山论剑,再一次将“政府与市场的关 系”推上风口浪尖。针对政府是否应该制定产业政策,张维迎强调“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林毅 夫强调“有为政府”的价值,双方观点鲜明,难分伯仲。以研发激励政策为例,政府推出旨在促进企 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激励政策本是有深刻的经济理论支撑的。其原因在于,研发活动是公司创新的 源动力,是经济增长的引擎( Schumpeter,1934; Romer,1990; Stokey,1995; Lerner & Wulf,2007) , 但研发活动风险较高,且可能被竞争对手模仿甚至抄袭,由此会导致公司研发投入不足( Arrow, 1962; Kristiansen,1998) 。Greenwald & Stiglitz( 1986) 曾指出,改善研发投入不足的一个有效途径是 制定税收干预政策,即通过降低税率减小公司研发失败带来的风险,同时将研发活动的经济收益内 部化,以促进公司 增 加 研 发 投 入。 实 证 研 究 也 发 现,减 税 政 策 的 确 可 以 激 励 公 司 提 高 研 发 投 入 ( Hall,1993; Hall & Van Reenen,2000; Bloom et al,. 2002) 。为此,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 2008 年 4 月 14 日联合颁布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下文简称《管理办法》) 。
111
杨国超等: 减税激励、研发操纵与研发绩效
发公司机会主义地操纵研发投入,立法者应适时调整政策认定方法,压缩公司操纵空间。针对执法 者,其应加强对高新技术申请企业研发费用归集方法的调查,压缩公司“鱼目混珠”的概率。
本文内容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是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第三部分是实证检验和稳健性分析,最 后是研究结论。
二、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
( 一) 制度背景 在我国转轨经济制度背景下,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较低,创新能力普遍不足。截止 2007 年底,全 国规模以上企业中,研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之比仅为 0. 56%。上述现象引发政府部门的担忧。 为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管理办法》这一“研发激励型”的产业政策应运而生。对于如何认定高 新技术企业,《管理办法》针对三类指标制定了量化标准: ( 1) 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 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 5000 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 6%;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 在 5000 万元至 2 亿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 4%;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 2 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 于 3%。( 2) 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 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 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 10%以上。( 3) 高新技术产品( 服务) 收入占当年总收入的 60%以上。 不难发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存在诸多门槛,如研发投入比例、科技人员比例、高新技术收入比 例等。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政府难以辨别高新技术企业的真伪,而且政策实施中还可能存在寻 租问题,导致部分地方政府对“伪高新企业”视而不见。同时,若法律违规成本较低,“门槛型”的认 定政策就可能会引发公司突破门槛的操纵行为。因此,本文试图解析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的机会 主义操纵现象。需要注意的是,《管理办法》虽规定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多个标准,但上市公司 年报并未披露公司的高新技术产品( 服务) 的销售收入,研发人员数量也仅从 2015 年才开始披露。 鉴于此,本文将重点关注上市公司是否会操纵研发投入以达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门槛。 ( 二)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 公司研发操纵行为的收益与成本分析 公司是否进行研发操纵取决于研发操纵的收益和成本。具体地,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分 析。首先,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有利于公司降低税收成本,赢得更多政府补助。根据 2008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不同于一般企业 25% 的所得税税率,高新技术企业按 15% 的 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换言之,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将 10% 的税前利润留在公司,数额相当可观。 此外,高新技术企业还享有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节能环保设备抵减税额等多项税收优惠政策。与此 同时,高新技术企业也往往是各类政府补助的赢家( 孙刚等,2016) 。可见,“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是 公司获得税收优 惠 和 众 多 政 策 性 资 金 的 敲 门 砖,公 司 会 千 方 百 计 地 为 自 己 贴 上“高 新 技 术 ”的 标签。 其次,我国法律执行力度较弱,即便“伪高新企业”被发现,其违规成本也相对较低。一方面, 由于我国法律执行力度较弱( Allen et al,. 2005) ,监管部门往往仅对企业的申请文件进行形式审 查,缺乏实质性审查,导致大量漏网之鱼。较弱的法律监督也会纵容公司的机会主义行为( Gilliam et al,. 2015) 。另一方面,《管理办法》仅规定,若在高新技术企业申请过程中存在欺骗现象,公司高 新技术称号随之失效,且公司须补缴以往税款,五年内不得再次申请高新技术认证,其中并未涉及 针对欺骗行为的罚金或行政处罚。 再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政府难以准确判断公司 是否真正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资质。局限于信息搜集的时间和成本,政府准确识别公司是否是 “伪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过高,这为公司研发操纵行为提供了空间。正如安同良等( 2009) 发现, 112
杨国超等: 减税激励、研发操纵与研发绩效
减税激励、研发操纵与研发绩效*
杨国超 刘 静 廉 鹏 芮 萌
内容提要: 张维迎和林毅夫就“政府是否应该制定产业政策”展开了激烈争论。与他 们从较为宏观的视角分析不同,本文利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确立的公司研发 投入占销售收入之比这一“一刀切”的微观认定门槛,研究公司是否会操纵研发投入以满 足相关标准。研究发现,研发收入之比的分布在法规门槛附近不连续,这确认了公司研发 操纵行为的存在。基于分布不连续特征定义的研发操纵公司获得了更多的税收优惠和政 府补助。进一步地,研发操纵现象在民营企业、盈利企业以及位于税收征管力度较弱地 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且研发操纵公司的研发投入与公司未来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专利 授权数量间的正相关关系更弱。研究表明,与政策制定者的初衷不同,研发激励政策会 激励公司进行研发操纵 ,最终 导 致 公 司 研 发 绩 效 下 降 。 本 文 不 仅 为 产 业 政 策 引 发 的 激 励扭曲效应提供了微观证据 ,还 为 更 好 地 制 定 和 执 行 高 新 技 术 企 业 认 定 政 策 提 供 了 理 论参考。
第二,本文为已有基于盈余门槛的公司盈余管理问题研究提供了崭新视角。已有研究指出,公 司会操纵盈余以超过零利润门槛、避免利润下滑( Burgstahler & Dichev,1997; Jacob & Jorgensen, 2007) 或达到分析师盈利预期( Degeorge et al,. 1999; Doyle et al,. 2013) 。与现有研究多关注公司 “整体盈余”门槛不同,本文研究“研发投入”这一具体会计科目门槛的操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