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12524

合集下载

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B. 匹夫见辱见往事耳C. 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D. 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1)D(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翻译为:从此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度,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断句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突然;“加”,侮辱;“欲”,想要;“词色”,言语和神色,(4)结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________)②阅金经(________)③有仙则名(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

B.本文以陋室为喻,将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

C.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从交往对象的角度来写“陋室不陋”的。

【答案】(1)大;读;出名、有名(2)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A【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名”是名词用如动词,“出名”的意思;“阅”是多义词,这里是“读,阅读”的意思。

(2)①句中的“斯(这)、惟(只)、德馨(品德高尚)”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云(说)、何(什么)、陋(简陋)”几个词是赋分点,注意句式倒装。

(3)“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前后并不矛盾,二者指代不同,“无丝竹之乱耳”的“丝竹”指的是世俗的乐曲,“调素琴”弹奏自己喜欢的音乐。

据此,答案为A。

故答案为:⑴大;读;出名、有名⑵①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②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⑶A【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1)下面句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君与家君期日中/吾日三省吾身B.公大笑乐/好之者不如乐知者C.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D.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2)翻译句子。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咏雪》中“儿女”的含义与今天不同,这里的“儿女”犹言子侄辈,指家中年轻的一代人。

B.谢太傅“欣然、大笑乐” ,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轻松和谐。

C.陈太丘指责友人“日中不至”,可见他是办事讲诚信、正直不阿的人。

D.友人由“怒”到“惭”,是因为他认识到自己的无信与无礼。

【答案】(1)D(2)①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②真不是人啊!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3)C【解析】【分析】(1)A项,太阳/每天;B项,通“悦”,高兴的样子/喜欢,爱好;C 项,当时/按时;D项,信用/信用。

故选D。

(2)①儿女:子侄辈。

句意: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侄儿侄女讲解谈论文章的义理。

②非:不是;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而,是连接动词“委”和“去”,表承接的连词;委,丢下,舍弃。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1)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诲女知之乎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以为己任B.不知为不知/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温故而知新/故善学者假人之长D.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________(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简答。

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答案】(1)A(2)C(3)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4)①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者来说,掌握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以下是一些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题目一:请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并回答问题。

《史记·淮阴侯列传》曰:“太上之不可以庸宁也,辟官之不可须臾停也,随世之节俭者不失亲也,一日之爱不可背也。

”问题:1.这段文字出自哪本古籍?2.文中提到的“太上”指的是什么?3.解释“随世之节俭者不失亲”的意思。

答案:1.这段文字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2.文中的“太上”指的是国君、皇帝。

3.“随世之节俭者不失亲”意思是指遵循社会节俭的人不会疏远亲戚间的关系,不会因为富贵而忘记亲情。

题目二:请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并回答问题。

《左传·宣公二十一年》曰:“武公二十一年,自齐伐郑,滕子杖卒于鄢陵之京师。

”问题:1.这段文字出自哪本古籍?2.文中的“左传”是指什么?3.谁在鄢陵之京师去世了?答案:1.这段文字出自《左传·宣公二十一年》。

2.文中的“左传”指的是《左传》这部书,它是《春秋》的一部分。

3.滕子杖在鄢陵之京师去世了。

题目三:请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并回答问题。

《梁谷传》曰:“若敖见甄氏子之死者,乃大哭曰:‘哀哉,天乎!吾居吴新城,地广民众,然必起诸侯之难,何天哉?’”问题:1.这段文字出自哪本古籍?2.谁大哭的原因是什么?3.这段文字中的“若敖”是指谁?答案:1.这段文字出自《梁谷传》。

2.大哭的原因是见到甄氏子去世,感到伤心悲痛。

3.这段文字中的“若敖”指的是文中的人物。

希望以上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通过不断练习阅读文言文,相信大家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加油!。

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1]

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1]

(一)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二)(三)(四)编辑整理:(五)(六)(七)(八)(九)尊敬的读者朋友们:(十)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十一)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题附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十二)(十三)《请君入瓮①》周兴与丘神勣(iì)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②鞫(jū ):审讯犯人。

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ì ):烧烤。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 ( )3、当为何法()4、因起谓兴曰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 ( )2、以炭四周炙之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四)《欧阳公事迹》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

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

遂相率呼啸去。

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

以为仇耶?不杀不辱。

以为盗耶?未劫一物。

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

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

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④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

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

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注】①末:粉末。

②愈:痊愈,愈合。

③旋:不久。

④如果(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2)下列几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但知其一/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B. 转转不已/壮心不已C. 当求之于上流/定非我所见之理D. 愿乞夫人一物/愿驰千里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②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即平复(4)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用甲文中的句子填空),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也。

”我们可以引用“________”(用乙文中的句子填空)回答。

这两个故事共同告诉我们的道理:________。

【答案】(1)夜半/ 有数盗 /执炬 /露刃入(2)C(3)①原因是这石兽质地坚硬沉重,而(河中)泥沙质地松软。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④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⑥。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务:致力,从事。

⑤伎:同“技”。

⑥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及守荆南回________(2)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3处)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射”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称为“六艺”)之一,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

你觉得陈尧咨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的样子;等到(2)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4)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元膺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

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

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

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

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

”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注】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

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物。

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因私易一子________②乃以束帛________③如是十年许________④言毕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2)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3)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

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是”:这,这样。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私”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私自”之意,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易”:换。

“足”:值得。

“但”:只是。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游处交友,尔宜精择”说明他交友慎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1)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②阅十余岁________③转转不已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答案】(1)倒塌;经过;停止(2)①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主观臆断吗?(3)D【解析】【分析】(1)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Word版)

部编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Word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古文观止》)(注释)①挟持:内心怀有。

②弊:疲弊。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B.匹夫见辱见往事耳C.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D.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4)结合文意,说说本文的写作手法和观点。

【答案】(1)D(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①世界上有堪称“大勇”的人,当突然面临意外时不惊慌失措,当无故受到侮辱时,也不愤怒。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上。

(4)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分析】(1)A项的“过”解释为:超过/经过;B项的“见”解释为:被/了解;C项的“轻”解释为:随随便便/轻视;D项的“其”解释为:其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要求学生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

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一、文言文阅读入门。

1. 为啥要学文言文呢?嘿呀,文言文就像是古代人留给咱们的神秘宝藏地图。

那时候的人可没咱们现在这么直白地说话,他们的话就像加密了一样,藏着好多智慧、故事和文化。

学会文言文,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古代宝藏的钥匙,可以跟古人来一场超酷的对话呢!2. 文言文阅读的小烦恼。

刚开始看文言文的时候,就像看外星文似的,那些字认识又好像不认识。

比如说“之”这个字,在文言文里就像个百变精灵,有时候是“的”的意思,有时候又能表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搞得人头昏脑胀。

不过别怕,只要咱们多练,就能摸清这些小妖精的脾气啦。

二、实词和虚词的小秘密。

1. 实词——文言文里的实在家伙。

实词就像是文言文里的硬通货,实实在在有意义。

像“日”这个字,在文言文里就是“太阳”或者“每天”的意思,比较固定。

比如说“吾日三省吾身”,这里的“日”就是“每天”,很直白地告诉我们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

我们可以把实词想象成一个个小砖头,是构建文言文句子大厦的重要材料。

2. 虚词——文言文里的魔法小精灵。

虚词可就不一样啦,它们就像魔法小精灵,虽然自己没什么实际的大意义,但是能把实词组合得特别神奇。

就说“而”这个虚词,有时候表示顺承,像“温故而知新”,先温习旧知识然后就知道新的知识了;有时候又表示转折,“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自己但是自己不生气呢。

这就像小精灵在实词之间跳来跳去,改变着整个句子的味道。

三、文言文阅读实战训练。

1. 断句的小诀窍。

断句就像是给文言文这个长长的面条切段,方便咱们一口一口吃。

首先呢,要找一些明显的标志词,像“者”“也”“乎”“矣”这些语气词,往往是断句的好地方。

比如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而不染”后面就可以断开,因为“而”在这里是个虚词,而且“不染”和后面的“濯清涟而不妖”是不同的部分。

还有啊,如果看到主谓结构,也可以在主谓之间断开,就像“吾/日三省吾身”。

2. 翻译文言文句子的秘籍。

部编七年级 下册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 下册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慎其所处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②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不若已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故日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③,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④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谱》)【注】①商:卜商,字子夏。

②赐:端木赐,字子贡。

③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鲍鱼,咸鱼;肆,店铺。

④漆:墨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则商也日益________②赐也好不若已者________③即与之化矣化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孔子认为“不知其人,视其友”,而刘禹锡的陋室中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从中我们能看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4)从文中总结出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

这个成语是________。

【答案】(1)每天,一天天也;比得上;同化,与……趋向一致(2)因此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选择与自己交往的人。

(3)交往人物之文雅可以看出刘禹锡高洁傲岸的品性与高雅的情趣。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解析】【分析】⑴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日”:每天,一天天。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⑵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是以”“其”“处者”等字词的翻译。

⑶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初中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南人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意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①溉灌。

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

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②。

”目痛小疾亦行自愈。

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③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

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

”因就斫④之。

【注】①余浆:剩下的水。

②豚:小猪。

③翕赫:轰动。

④斫: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字词。

①顾见空桑________②因植种________③意欲持去________(2)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B. 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C. 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D. 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

(4)在《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乃”有以下两个义项:①就是,原来是;②仅仅、只。

对于文中“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一句中的“乃”字,同学们有不同的理解,且生发了启示,请把横线处补充完整。

小文:我认为文中的“乃”字应选择第①个义项,就是、原来是。

因为张助见到成百上千的车马前来祭拜李树十分惊讶,于是说:这算什么神啊!就是我种的呀!语气肯定而强烈,所以用“就是、原来是”表达肯定的语气。

小希:我认为文中的“乃”字应选择第②个义项,仅、只。

因为①________。

小文:我觉得你说得也很有道理,而且你的理解给了我启发,我发现这篇文言文想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②________。

【答案】(1)回头看;于是;打算(2)A(3)李树使我的眼病好了,我要用一只小猪祭谢。

(4)张助对众人对李树的祭拜行为既感到吃惊,更觉得荒诞可笑,从语气“耳”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张助对这些行为的轻蔑,于是说:这算什么神啊!只是我种的呀!所以选择“仅、只”;不能盲目相信眼前的事实,要善于思考,不要随波逐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周公诫子》)(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3处)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遂成枯落________②静以修身________③一饭三吐哺________④又相天子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4)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请分别写出两篇文章的中心。

【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答案】(1)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2)最终;介词表目的,来;吃饭;辅佐(3)①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②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

(4)要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解析】【分析】(1)本题根据句意: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

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②即更刮目相待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答案】(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过〃是"经过〃;"刮〃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2)本题①句中的“辞(推托,托辞)、以(用)〃两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叙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不是正面描写。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①经过;②擦拭;③对朋友辈的敬称⑵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⑶C【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初中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 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

初中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

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

妻还怪问,凤方悟之。

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

(选自《后汉书·逸民传·高凤》)(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自以为\大有所益B.及\鲁肃过寻阳C.曝麦\于庭D.不觉潦水\流麦(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见往事耳往事: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更:________③妻尝之田尝:________④时天暴雨时:________(3)下列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旦辞爷娘去B.治经为博士邪其后遂为名儒C.妻尝之田康肃笑而遣之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往事耳(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妻还怪问,凤方悟之。

(5)甲文中吕蒙的变化让我们明白了________;乙文“高凤流麦”的典故现在多用来形容________。

【答案】(1)D(2)历史;重新;曾经;当时(3)B(4)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妻子回来感到奇怪(惊异)询问他,他才醒悟。

(5)吕蒙变化告诉我们:①开卷有益。

②读书学习非常重要。

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一定能学有所成。

(写出一点即可);“高凤流麦”的典故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分析】(1)“不觉潦水/流麦”改为“不觉/潦水流麦”。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给下列划线的词语注音。

________________山门圮于河棹数小舟(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众服为确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B.当求之于上流/生于忧患C.其反激之力/然则天下之事D.如是在啮/如其言(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沿河求之。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B.石必倒掷坎穴中。

(用石头把坑洞填满)C.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D.竟不可得。

(最终没找到)(4)请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寺僧们、讲学家和老河兵分别代表了哪三种生活态度?【答案】(1)pǐ;zhào(2)C(3)B(4)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以反问的方式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不能片面的里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以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主题。

(5)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们显得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

【精选】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各题。

留侯论(节选)古之所谓好汉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可以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可以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可以忍,是以战无不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②,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愤慨,见于词色。

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可以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古文观止》)【注】①挟持:心里怀有。

②弊:疲弊。

(1)以下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同样的一组是()A.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B.匹夫见辱见旧事耳C.而轻用其锋尔安敢轻吾射D.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择其善者而从之2)用“/给”文中画波涛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可以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以下句子的意思。

①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②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愤慨,见于词色。

4)联合文意,谈谈本文的写作手法和看法。

【答案】(1)D2)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可以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①世界上有可谓“大勇”的人,当忽然面对不测时不慌张失措,当无故遇到欺侮时,也不愤慨。

②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特别生气,怒气显此刻语言和神情上。

4)运用对照的写作手法,经过匹夫和大勇者、高祖与项籍的对照,阐述了成大业者自己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分析】【剖析】(1)A项的“过”解说为:超出/经过;B项的“见”解说为:被/认识;C项的“轻”解说为:随随意便/小看;D项的“其”解说为:此中的,指示代词。

选D。

2)翻译为:此后可看出,他还有刚强不可以忍耐的心胸,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故可断句为: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可以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3)本题重点字词:“卒然”忽然;“加”,欺侮;“欲”,想要;“词色”,语言和神情,4)联合“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可以忍之间而已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一狼洞其中 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屠自后断其股 断其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盖以诱敌 以诱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蔡桓公屡次拒绝扁鹊的善良劝告,表现了蔡桓公什么心理状态?
5.《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扁鹊见蔡桓公》阅读练习题
一、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不治将益_
5. 默而识之 6.学而不厌 7.择其善者而从之 8.敏而好学
属于顺接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转接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本文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 ______ 走:_______
3.桓侯故 使人问之 故:_______ 使:________
4.汤熨之所及也 汤:________ 及:_______
5.臣是以无请也 是以:__________
6.使人索扁鹊 索: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火齐之所及也 齐:___________
8.立有间 间:__________
9.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之:_______好:________
10.桓侯不应 应:__________
11.居十日 居:__________
二、翻译句子
1.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3. 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
4. 默而识之 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温故而知新 故:________________新:______________
6. 学而不厌 厌: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盖以诱敌 盖_________ 诱_________
19.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黠_________ 顷刻_________
20.屠惧,投以骨 投以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眈眈相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5.给本文划分层次
《狼》阅读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 止有剩骨 _________ 2.恐前后受其敌_________
一狼得骨止_________ 狼不敢前_________
止增笑尔 _________ 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_
3. 恐前后受其敌 _________ 4.一狼洞其中_________
场主积薪其中_________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_________
屠乃奔倚其下 _________ 屠自后断其股_________
5.缀行甚远 缀:_______________
6.一狼仍从 从:_______________
7.骨已尽矣 尽:_______________
8.屠大窘 窘:_______________
9.顾野有麦场 顾: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填空
1. 根据课文内容写出五个成语: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_____
2.《论语》的"论"读_______,它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
1.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原因是什么?
1.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复投之,前狼止而后狼又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谈学习方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翻译下列句子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4.少时,一狼径去 少时_________径_________去_________
15.目似瞑,意暇甚 瞑_________ 意_________
16.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_________ 隧_________
17.乃悟前狼假寐 悟_________ 寐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及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5. 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及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0. 场主积薪其中 薪:_________________
11.苫蔽成丘 苫:________ 蔽:__________
12.屠乃奔倚其下 奔_______ 倚___________
13.弛担持刀 驰_________ 持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文中找出屠户心理变化的语句,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狼很狡猾,但最终自取灭亡,这则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7. 吾尝终日不食 尝:_______________
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________________
9.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________ 舍:________________
二、 说明下列句中的"而"的用法
1. 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 3.温故而知新 4. 学而不思则罔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