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如何帮助小学四年级孩子提高语文朗读能力
如何帮助小学四年级孩子提高语文朗读能力语文朗读是小学四年级孩子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朗读能力不仅有助于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那么,作为家长或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提高语文朗读能力呢?一、创造良好的朗读环境一个良好的朗读环境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朗读习惯。
家长和老师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为孩子设立专门的朗读角落,保持干净整洁,并摆放一些优秀的读物。
2.定期带孩子去图书馆借阅适合年龄的书籍,并亲自示范朗读给孩子听。
3.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一起朗读报纸、杂志、书籍等,形成良好的家庭朗读氛围。
二、选择适合的朗读材料选择适合孩子水平和兴趣的朗读材料非常重要。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1.选取一些小学四年级课本中的文章,这样可以与学校里的知识相结合,提高朗读的针对性。
2.挑选一些有趣的儿童文学作品,如童话故事、绘本等,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3.寻找一些经典名著的精彩片段,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朗读让孩子对古典文学有所了解。
三、注重正确的发音和语调良好的朗读不仅需要准确的发音,还需要合理的语调和节奏。
家长和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对孩子的朗读进行及时纠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
2.鼓励孩子根据文句的顿挫和语气,掌握正确的语调和语音节奏。
3.让孩子模仿优秀的范读,可以通过播放优秀的语音朗读作品或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范读。
四、注重语感培养语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朗读也非常重要。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孩子的语感:1.让孩子多听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流行歌曲、经典诗词等,提高他们对语言韵律的感知能力。
2.引导孩子多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孩子对文字表达的敏感性。
3.利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激发孩子对语言和表达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语言的热爱。
五、进行定期的评估和反馈定期的评估和反馈可以帮助孩子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提高朗读水平。
有效朗读指导的“四招”
有效朗读指导的“四招”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中高年级重视默读。
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既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又是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
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笔者对小学生朗读指导进行了有效尝试。
关键词:有效朗读课中案例方法一、创设情境法现行教材中的课文皆文质兼美。
学生朗读这样的作品,可以通过语言文字的有声朗读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与文本交流、与作者沟通,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
但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老师在朗读指导上失之偏颇,小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普遍较差。
他们不能准确地理解作者语言、想象情景画面,在朗读时也就不能把握语言的情感基调。
据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合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帮助他们加深语言的理解,入情入境,增强阅读效果。
案例:“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播放课件。
画面㈠:波涛轰鸣,狂风怒吼,海面汹涌澎湃,一个渔民驾着小船冒着生命危险打渔。
师:同学们,看着这幅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生(1):这太危险了,我真为他担心。
生(2):真险!波涛都快把他吞没了。
他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日子打渔呢?哦!不要!不要!……画面㈡:桑娜在简朴、舒适的渔家小屋里焦急地等待丈夫回家。
师:同学们,请从文中把桑娜的话划出来并试着读读。
因为有前面的情景模拟假设,学生再读时都能读出情感,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感受。
学生真情的流露自然感染了自己。
二、张扬个性法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因知识阅历、感悟语言的方向和朗读水平等因素的差异,往往会对同一个句子有不同读法。
美学家王朝闻说:“朗读者的高明之处,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悦耳的音和调,主要在于他进入了文学作品所规定了的情景,即他自己有所体验而形成的入神的音调、颜面表情。
”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正视这些个性差异现象,在尊重文本和作者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读出个性,主张百花齐放,个性化地理解,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发表时间:2020-07-17T14:22:19.710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0年7月作者:王芳[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两项重要教学任务便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听说读写是小学生必须要掌握和提升的四项基础性能力,在阅读能力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朗读能力,朗读能够实现书面语言向有声语言的转化,属于语言的再创作,这是提升小学生基础能力的重要基础,对于小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中的思想内涵。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指王芳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普安普和小学【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两项重要教学任务便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听说读写是小学生必须要掌握和提升的四项基础性能力,在阅读能力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朗读能力,朗读能够实现书面语言向有声语言的转化,属于语言的再创作,这是提升小学生基础能力的重要基础,对于小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有着巨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小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中的思想内涵。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指导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朗读指导;有效策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1128 (2020)07-179-0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学好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朗读对于激发小学生的思维潜能和情感意识是有着巨大的推动和帮助作用的,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要高度重视起小学生朗读能力和技巧的培养,让小学生充分地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得到更深的感悟。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才能传授给小学生科学的朗读技巧呢。
1 明确朗读的落点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针对教学目标以及实际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来选择一些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句段来作为落点,对小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训练,引导和帮助小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在潜移默化当中来逐渐提高朗读训练的成效。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诵技巧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诵技巧提高小学生的朗诵技巧是很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艺术修养。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可以帮助提高小学生的朗诵技巧。
一、培养兴趣:1.鼓励孩子多读好书,了解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培养广泛的兴趣。
2.引导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诵材料,例如诗歌、散文、童话等。
让孩子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动力去朗读。
二、提高发音和语调:1.强调正确发音,并进行相关练习。
可以通过朗读标准的语音材料来帮助孩子纠正发音错误。
2.学会运用不同的语调和声音表达,让孩子体验到语言的丰富性。
可以通过模仿老师或其他有经验的朗诵者的表演,学习如何运用声音表达情感。
三、训练语速和停顿:1.培养适当的语速,让朗诵更加流畅。
可以通过朗读不同的文本,掌握适合自己的朗读速度。
2.引导孩子学会合理的停顿,提高语句表达的清晰度和韵律感。
四、注意身体语言和姿势:1.注意身体语言的配合,使朗诵更具表现力。
例如适当运用手势、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2.教导孩子正确的站姿和手势,使其在朗诵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形象和仪态。
五、合理安排练习时间:1.制定合理的练习计划,每天坚持进行朗诵练习,保持对朗诵的持续兴趣。
2.注重持续的反馈和指导,及时纠正孩子的发音、语调等问题。
六、进行朗诵小组活动:1.组织小组活动,供孩子进行相互朗诵。
通过互相观摩和评价,让孩子从中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朗诵技巧。
2.进行朗诵比赛,激发参与和竞争的热情,提高孩子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七、参加专业培训:1.鼓励孩子参加专业朗诵培训班或夏令营。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朗诵训练。
2.参加朗诵比赛和演出,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机会,让孩子展示自己的才华。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朗诵技巧需要持续的练习和指导。
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材料和培训机会。
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相信他们的朗诵技巧一定会不断提高。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首先,提供良好的读物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至关重要。
学校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书籍,包括故事书、诗歌、报纸和杂志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此外,老师还可以邀请专业的朗诵演员来学校进行朗读分享,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通过朗读比赛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学校可以组织朗读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才能。
在比赛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读,并通过评委的评估来提高自己的朗读技巧。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朗读分享会,让学生有机会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朗读成果,并与同学们进行互动。
第三,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朗读指导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表达和语调技巧。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基本的朗读技巧,如正确的发音、节奏、语气等,来帮助学生改善朗读表达。
此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声音练习,如通过朗读绕口令、唱歌等来训练口腔肌肉和声音的控制能力。
另外,利用科技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现在有很多朗读软件和应用程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朗读练习。
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听取和模仿专业朗读者的朗读,同时进行自我录音和自我评估,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最后,鼓励学生参与朗读演出和戏剧表演。
学校可以组织校园朗诵会或戏剧比赛,让学生有机会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通过演出,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音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参与戏剧表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和团队精神,培养他们的领导才能和自信心。
总之,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非常重要。
学校和教师应该提供良好的读物环境,组织相关的活动和比赛,提供专业的指导和训练,并利用科技手段来辅助学生的朗读练习。
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的结合,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朗读习惯,培养他们的朗读技巧,使他们在语言和表达方面取得更好的成就。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策略发表时间:2020-12-16T13:25:34.1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9月第25期作者:段黎[导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事业已从原来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段黎重庆市巴蜀小学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事业已从原来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这样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不能只是提高知识能力,更需要全面发展。
所以,现阶段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将朗读也最为重要的培养目标,朗读可以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文章内容,从而使学生的朗读能力逐步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教学方法引言:语文在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性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的基础学科,这对小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阶段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学习意识根本没有完整的形成,也因此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同时教师在教学期间存在一个错误的意识,认为更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成绩,是加强学生自身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这样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很难直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也会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浪费时间。
1.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现状1.1朗读时长不够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意识到朗读也是教学中重要的部分,但是现阶段课堂朗读的时间少之又少。
教师通常会按照自身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述自认为重要的内容,而使学生的朗读时间缩短甚至直接取消朗读的环节,从而导致学生的朗读时间不足。
一节课的时间是四十分钟,部分教师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大约是五分钟,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大致朗读,这样的朗读方法并没有使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甚至会使学生的朗读能力慢慢降低。
因此,教师如果想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适当增加学生课堂的朗读时间;其次,积极锻炼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升,以及阅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讲述《落花生》过程中,应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朗读,这可以让学生更充分的理解此文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在朗读结束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课文的中心内容,使学生在此期间积极思考,并大致理解出文章的含义。
vipkid教材体系
vipkid教材体系VIPKID是一家专注于在线少儿英语教育的公司,其教材体系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VIPKID教材体系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首先,VIPKID教材体系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通过有趣的故事、游戏和互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材中的对话和练习题都是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帮助他们在真实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其次,VIPKID教材体系注重学生的听力训练。
教材中的听力材料包括各种口语对话、短文和歌曲,通过多样化的听力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教材中的听力材料难度逐渐增加,从简单的单词和短语到复杂的句子和篇章,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听力水平。
此外,VIPKID教材体系注重学生的口语训练。
教材中的口语练习包括对话、朗读、角色扮演等,通过模仿和实践,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教材中的口语练习注重语音、语调和语速的训练,帮助学生发音准确、流利自然。
最后,VIPKID教材体系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
教材中的写作练习包括填空、作文等,通过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教材中的写作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们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组织自己的思想。
总的来说,VIPKID教材体系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英语学习体系。
它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有趣的故事和互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听力训练,通过多样化的听力材料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注重学生的口语训练,通过口语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VIPKID教材体系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英语水平,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研究阶段总结
?《培养小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力》的研究阶段总结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学生没有沉静的品读和感悟,在老师繁琐的提问下,得不到艺术形象的真实感受,学习情绪浮躁不安,个人内心感受化为词语的堆砌和概念的罗列,学生的朗读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脱离了文本的感情。
语文也被当作了一门知识性和纯理性的学科来教,削弱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学习和感悟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着名特级教师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
”由此可见,学生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从这个小课题实施以来,我认真学习教育理论知识,针对课题研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做了大量实践性的工作,使课题研究顺利推进,达到了课题初预定的目标。
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一、课题研究过程与方法:1.重视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我始终认为,搞课题研究,扎扎实实进行实践固然重要,但在研究过程中,合理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做法,不断充实调整研究思路则更为关键。
①重视了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
除我自己订阅的教育教学杂志外,学校还先后购买多种供教师业务学习的书籍和音像资料,还为教师订阅杂志,从而大大丰富了教师的学习内容,为课题取得实效提供了理论支撑。
②采取了相应措施,促使自己加强学习。
积极参加集体学习、研讨外,还进行自学、实践。
从课题的开始研究到现在,我紧紧围绕课题研究,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积极开展教学实验。
③通过课堂实践和理论学习,具体分析了农村朗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根本上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从而更好地去解决问题。
2.大胆实践,优化朗读教学。
如何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如何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发表时间:2011-10-25T16:02:39.330Z 来源:《学习方法报●语数教研周刊》2011年第1期供稿作者:郭晓玲[导读] 朗读是把文章念出来,是将诉诸视觉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
山西大同市南郊区赵家小村联校郭晓玲朗读是把文章念出来,是将诉诸视觉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
在学习文章时,只有进行反复朗读,用心体会,才能真正感受、体悟文字所蕴含的深厚思想感情。
朗读能稳定儿童阅读时的注意。
朗读有助于对课文的记忆。
日常教学中常常把朗读当成一个贯穿新课教学的线索,或者说是训练的环节。
因此,朗读在小学阶段的确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和教师也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生的朗读上,这更突出了朗读的重要性。
从朗读教学的现状看,有些专家、优秀教师为我们总结了许多经验性的教学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就是一个急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朗读教学的现状目前教学中,大家都在强调朗读的重要,强调朗读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对朗读的安排并不够到位,比较随意、简单化。
其实,有一种错误的思想在主导着人们,多读总没有坏事,多读反正有好处,所以,出现了一种令人担忧的局面,就是在整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一路读过来,教师也用了比较多的朗读方式要求学生读,读完,分析完,文章就讲结束了。
有的时候,感觉老师布置学生朗读是目的不够明确,也看不太出每一次朗读都起到了什么作用。
二、朗读教学现状的分析从现状看来,小学朗读教学中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会采取让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如:男、女生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分角色朗读等。
看上去比较热闹,但学生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读而读,没有用心去读,更谈不上用情,只是有口无心地“念经”;此外,教师总是有选择性地盯着一些朗读较好的学生,其他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地当听众。
这样的朗读教学事半功倍,而且还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发表时间:2020-11-05T14:17:13.96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8月第22期作者:孙艳丽[导读] 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孙艳丽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昌隆九年一贯制学校摘要: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只要你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
关键词:范读领路;朗读手段;朗读训练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
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
”读是学生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多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
只要读的充分,课文中的形象就会鲜活起来,课文的情感就能流动起来,课文的语言也会积淀并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要想让学生有一定的朗读能力,就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一、重视教给正确读法即所谓“正确的读”就是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晰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所谓“流利的读”就是要在正确读的基础上,不断句、熟练地读;所谓“有感情地读”就是在前两项要求上的更高一个层次,即读出不同的语气,注意轻重缓急。
学生对以上要求心中有了数,教师当学生学习一篇新课文时,在初读课文、细读课文、赏读课文三个阶段有目的的分步实现三种不同要求,不同水平的读法。
具体地讲,在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把课文从头到尾能读正确即可,在细读课文时则要求学生不但正确而且流利地读出来,在赏读课文时要读出味、读出情,将作者蕴含于文章之中的情感通过朗读再现出来。
让学生体会出只有达到朗读的三个要求才使人感到舒服,受到感染,在每次学习新课之前产生愿意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强烈愿望。
这三个层次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贯穿整个阅读教学始终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否则事倍功半。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是语言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语言知识。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对于他们的语言学习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下面将从教学方法、学生自我训练和家长配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方法1. 提供大量的朗读机会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要给他们提供大量的朗读机会。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设置朗读环节,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或其他相关材料,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也多做朗读练习。
通过大量的朗读机会,学生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朗读技能和自信心。
2. 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老师应该及时指导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比如语音语调、语速节奏、停顿等,帮助他们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老师还可以通过范读示范,让学生听到标准的朗读音频,以便他们模仿和学习。
3. 利用多媒体资源在朗读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优秀的录音资料或者相关视频素材,让学生在朗读练习时能够借助这些资源,更好地理解和模仿标准的朗读表现。
二、学生自我训练1. 听力朗读训练学生在进行朗读训练时,可以利用听力朗读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标准的朗读音频,听一段之后尝试跟读。
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节奏的流畅性。
2. 自我录音反馈学生可以利用手机或录音笔等工具,录下自己的朗读练习内容,并在录音结束后进行自我反馈。
他们可以从语音语调、停顿节奏、流畅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练习。
3. 朗读小组学习学生可以组成朗读小组,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朗读练习成果。
在小组学习中,他们可以相互指导、相互学习,发现并纠正彼此的朗读问题,共同提高朗读能力。
三、家长配合1. 营造朗读氛围家长可以在家中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比如在晚上睡前为孩子朗读一段故事,或者利用家庭影音设备播放一些优秀的朗读音频,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朗读的乐趣,并加深对于语音语调的感知和积累。
“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教学”新方法
“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教学”新方法发表时间:2018-11-02T21:18:33.413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下作者:曹克荣[导读] 1986年9月参加工作就扎根农村学校的语文学科教学工作,30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的朗读训练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淮南市毛集实验区毛集镇刘刚小学,安徽淮南 232180)1986年9月参加工作就扎根农村学校的语文学科教学工作,30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的朗读训练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不能泛泛而为,要有计划的去做,从低年级抓起。
低年级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总免不了唱读、拖音这也是延续了我们这个地方特殊的方言习惯,老民师的不规范发音所带来的长期诟病。
一个孩子的语文学得好不好,通常我们通过和她的交流,表达就能看出个几分来。
在平时和家长的交流中,我们常常会用“语感“一词来衡量、评价孩子对于语文的学习能力。
那么究竟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感觉呢。
我觉得朗读尤为重要。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
因为只有学生想读,才会用心去读,才能读得深情并茂。
因此,我觉得我们语文老师的任务是营造一种氛围,在规范的朗读标准下,用灵活多变的形式激活学生朗读的欲望,让学生慢慢地喜欢上朗读。
我们班的孩子都特别的活泼,感情比较丰富,鉴于这一点,我经常在课堂上用各种手段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以达到提高语文教学成绩的目的。
首先,我比较重视老师的"范读"。
语文老师对于课文的理解直接会影响到孩子。
因此,在朗读课文前,我总会告诉孩子,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待会儿看看谁模仿得最像。
孩子们被我这一说,立刻竖起了小耳朵,听得格外认真。
哪儿上扬了,哪儿停顿了,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的。
自然而然的,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的朗读兴趣就被吊上来了。
慢慢地习惯了如何去读,如何读好,在这种良好的语感环境影响下下,孩子的语言感觉也就会慢慢的得到提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三步曲 刘 慧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三步曲刘慧发表时间:2014-01-25T10:48:29.000Z 来源:《素质教育》2013年11月总第136期供稿作者:刘慧[导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
刘慧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第二完全小学719000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
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的真理。
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
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朗读却收效甚微,学生读得盲目,读得无味,读得“有口无心”。
主要体现在:朗读训练没有找准“着眼点”、朗读情感未激发、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指导等问题。
本文笔者就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谈谈可行的方法。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准备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
那么,教师要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就更加自如了。
1.把好文本的“脉”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果我们教师能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基调,这样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
2.选好训练的“点”“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教师要细读文本,寻求朗读的最佳路径,因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
二、轻拢慢捻抹复挑——指导篇1.静思默想酝酿情感孔夫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
学生读书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
因此,“朗读”要与“静思默想”结合,才能显现其独特的美丽。
2.读书如见感同身受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发表时间:2020-08-27T11:51:06.75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1期作者:周晶[导读] 语文是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摘要:语文是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他学科知识学习有重要影响。
阅读是小学语文重要教学内容,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是教师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文章先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之后对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策略阅读是小学语文重要教学内容,朗读是阅读学习的重要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课文内容,能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帮助学生积累素材进而提升写作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意义1.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对小学生来说,知识的趣味性与其学习兴趣紧密相关,知识的趣味性越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越高,学生的接受程度也越强。
教师在实际教学设计时,可以通过朗读的趣味性设计,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有情感的朗读中,学会生词,理解课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学生的朗读可以集中注意力,可以帮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思考,在理解课文表达情感的基础上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鼓励学生依托朗读提出问题,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能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
2.满足素质教育要求新课改明确要求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切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使学生通过朗读,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帮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形成语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夯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1.朗读时间不充足教学大纲未对语文朗读进行明确规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没有将朗读作为课堂教学重要内容,没有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导致学生的朗读能力不强。
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和理解。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
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就需要从小就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诗词歌赋等形式,引导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朗诵比赛、朗读角逐等方式,激发他们对朗读的热情,从而让他们愿意主动去接触和学习语文朗读。
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就需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
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和示范的方式,教会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和方法,比如音调、语速、停顿等。
也可以通过分层次的朗读训练,逐渐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老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如播放录音、视频等,让学生模仿优秀的朗读表演,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朗读的技巧。
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就需要结合家庭和学校的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语文朗读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在家里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朗读环境。
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读一些好书,或者和孩子一起朗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孩子对语文朗读的兴趣。
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就需要注重个性化的指导。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问题,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在朗读训练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培养和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每个小学生都能在语文朗读中找到乐趣,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真正的语文之星。
《童趣》教学设计3
《童趣》教学设计3【教材分析】《童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朗读时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人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七年级学生又刚接触文言文,因此,本课教学应当把朗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课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印发资料指导)进行朗读训练,在此基础上,课堂上教师激趣引导,让学生在读中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学习,体会物外之趣,再联系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想像,感受童趣,体验人生,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同时也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
”为此,教学中拟从课前预习、课堂介入、拓展延伸、课外活动等环节进行设计。
自主性学习最看重课前预习。
因此,课前教师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以及朗读的方法技巧等,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感知文本,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课堂介入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成果的展示以及对课文内容等的进一步讨论探究的过程,拟采用竞赛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以及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拓展延伸,就是通过拓展,让语文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锻造学生思维的强度等等。
本课的拓展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讲述自己的童趣,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复习、巩固、提高。
拟从读、写方面加以训练开展活动。
(说明: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在设计上应特别重视课前预习训练,把课内、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才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文本对话。
)基于以上分析和设想,我的设计是:【教学目标】1、朗读以至背诵课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表时间:2012-04-24T10:18:52.467Z 来源:《教育学》2011年12月(下半月A版)供稿作者:姜霞[导读]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汉语言文字既表意又传情。
姜霞(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十中学 553000)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
汉语言文字既表意又传情。
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总蕴涵着丰富的情感。
因而在教学中要强化阅读的作用,读中含情,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背后的深奥与美妙,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目的。
为此,本文特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如下探讨:一、指导学生在诵读名篇佳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初中语文课本中选自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很多,文章词句优美,语言规范,生动形象,加强对这些文章的诵读,是帮助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尽量少讲解,多挤出一些时间指导学生诵读语言材料,尤其是精彩语段。
如教学小说《最后一课》的最后一部分时,让学生联系上文进行反复诵读,并组织评读,学生便能较好地理解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尤其是其中的“‘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一句,通过诵读,学生便能把两个破折号的内涵作出正确理解:那是由于感情过于激动,喉咙受阻所造成的语塞、停顿。
学生通过诵读,可以清晰地感悟到韩麦尔先生那种痛苦不堪的表情和无比激动的内心,深切地感受到他的那股强烈的爱国热情,这是教师抽象枯燥的讲解分析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又如在教学李白的诗歌《行路难》时,对于诗中描写李白在面对仕途坎坷而对前途倍感茫然的重点句子,我指导学生采用分读、齐读、轮读、小组竞读等多种形式,让他们推敲、品味“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引导他们想象宴会时的情景,感受作者的心事重重,犹豫彷徨,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体会主人公空怀豪情壮志的惆怅无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小课题结题报告崇文小学教育集团崇文街校区卫巍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在课堂上,学生没有沉静的品读和感悟,在老师繁琐的提问下,得不到艺术形象的真实感受,学习情绪浮躁不安,个人内心感受化为词语的堆砌和概念的罗列,学生的朗读也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脱离了文本的感情,削弱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学习和感悟能力。
学会阅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这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首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的指导,其中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指导已经成为信息时代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
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
由此可见,学生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所以我结合教学实际申报了《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小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苏轼也曾经说:“三分诗,七分读”。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也曾指出:“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
三、研究途径与方法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本课题研究从三个阶段组织了实施。
第一阶段: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识,确立朗读教学的研究课题。
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课题教研活动,加强理论学习。
首先,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标》对朗读教学的要求,使我认识到:阅读教学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其次,学习《吉林教育》杂志中陈树民老师关于朗读教学的系列讲座,还观看了名师王淞舟《语感教学》课例光碟,促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以及进行朗读教学的方式方法等。
第二阶段:结合课堂教学现状,梳理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如雁掠过,且又“雁过无痕”。
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种外在形式或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朗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甲生读了乙生读,男同学读了女同学读,看似热热闹闹,其实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估反馈,学生只是被教师驱赶着为读而读,没有用心、用情去读,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着经”。
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而且容易导致学生做事心不在焉、缺乏目的性。
3.学生朗读的面窄。
不管是检查性的朗读,还是讲析、答问之余的所谓感情朗读,教师往往盯住几个尖子生,读来读去,就是那四五个学生,大部分学生都是规规矩矩坐着当听众,这种多数学生得不到朗读练习的现状,怎能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又怎能落实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一分子——会读?4.教师朗读指导机械匮乏。
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朗读不能熔“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
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环境中的内蕴。
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词)读得重(或轻)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慢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
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
如《再见了,亲人》中小金花跺着脚说的一句话:“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学生往往读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号。
其实,体验小金花内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读得缓慢而低沉,字字有声,声声有情,更富感染力。
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
第三阶段:精心指导,抓实训练,积极开展朗读教学研究。
1、利用学校开展的教研活动,多交流,多请教。
2、立足课堂,针对问题精心指导朗读,强化朗读训练。
(1)、保证读书时间。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
在朗读训练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这些主体性的特征,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才有可能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朗读的积极性,才能把朗读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2)、调动全体学生参与。
(3)、让理解与朗读相互依存。
(4)、精选练点,锤锤有声。
(5)、形式多样,合理运用。
以下是我课堂经常采用的朗读形式。
A ﹑美读,即表情朗读。
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
教师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比照感悟。
首先放录音,要求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朗读,比照两者的朗读情况,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读,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
如教学古诗《游山西村》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的FLASH朗读视频,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然后让学生对照朗读,学生一下子就进入课文情境进行朗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B ﹑分角色朗读。
这种朗读方式对于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的语段较合适。
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
C﹑配乐朗读。
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
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
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
D﹑对比朗读。
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为了让学生读出初见大榕树和二次见到真正的鸟的天堂时的赞叹,我采用了与《观潮》对比朗读的方法。
首先播放潮到来时的影片,让学生观看不可抗拒、令人震撼的潮的到来,体会读这一段时应感情充沛、铿锵有力。
接着又播放优美的《鸟的天堂》视频资料,学生看着充满生命绿的大榕树,众鸟翻飞的景象,倾听着舒缓的小夜曲,感悟出这两段应读的舒缓一些。
这样,在《观潮》的强烈反衬下,学生将《鸟的天堂》片段读得舒舒缓缓,与音乐融为一体。
E﹑诵读,即背诵。
这种朗读方式也适合于古诗文教学。
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
这样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如《长城》一课的三、四自然段,《颐和园》一课的二、四自然段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自然而然地就背诵下来了。
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也促进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高。
因为加强了朗读训练,学生语言的积累就多了,“日积月累,熟能生悟,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经验……”这样就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今,学生在课堂中敢说了,会说了,能说了。
四、研究的成果关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1、朗读训练分类指导教材中的文章往往是编者从众多的优秀文章中筛选出来的,文质兼美,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可读性强。
学生通过练读这些文章可以较好地掌握不同体裁类型、不同情感基调文章的一般朗读规律。
不同类型的文章,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不同的指导方法。
①写景状物、优美散文写景状物、优美散文等文质兼美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与情感,可配乐将学生引入文本情境或教师范读,激励学生创造性朗读。
如:《观潮》、《鸟的天堂》。
②含义深刻的文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含义深刻的文章,学生理解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对于这类文章可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段,帮助学生理解。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言语材料的阅读积累,找出言语规律,并灵活地运用语言,从而在语用层面上形成语感。
抓住朗读训练就是抓住了阅读训练的关键,对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以及语感形成至关重要。
③对话类文章对话类文章,指导学生抓住人物性格身份,再现生活情境。
④寓言童话类课文《巨人的花园》《小木偶的故事》等童话类文章可运用夸张演绎的方法来进行创造性朗读。
2、朗读指导细化要求字、词、句、段、篇是构成文章的要素。
我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字词的发音、句子的读法、篇目的感情基调总结了朗读指导的一些具体要求。
①把字准确化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打好朗读基本功,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用纯正的普通话朗读,掌握一些音变规律,包括轻声、儿化、变调等。
此外,还要读准多音字,并区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字音的变化特点,进而积累词汇。
②把词形象化这就是说读出的词不仅要与一定的语音相联系,而且要与这些词所反映的那些客观现实相联系。
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正确的朗读把一些词的含义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学生通过读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③把句子生动化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重读、语调是衡量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平与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
A.把握好停顿,首先应要求学生读准标点符号的停顿,遇到长句子的时候则应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的语音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处理长句中的停顿,即能根据句子的意思在关键的地方停顿。
B.把握好重读,要依赖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思想感情会处于一种活动状态,体现在声音上,就有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回环交替的声音形式。
C.把握好语调。
停顿和重读的把握构筑成语调,语调掌握得越好,对作品的表达就越充分。
④把篇完整化篇的节奏、气氛和基调是与作品的结构、意境和感情相联系的。
只有让学生弄清了作品中的强、弱、浓、淡的思想感情,才能既鲜明又恰如其分地表达课文的主题。
3、充分朗读以读悟情课堂上教师讲解多,学生朗读时间少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通病。
学生读得少自然悟得浅。
所以我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积极贯彻“以读代讲”的语文教学理念,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指导训练。
首先明确了朗读的总体要求①朗读内容方面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流利,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有停顿,并且语速适中。
②朗读情感方面要求学生做到读出情感,停顿换气合理,语速、语气符合文本基调,感情朗读中可以加入肢体语言,增强表现力。
③朗读姿态方面要求学生做到站姿挺拔、仪态大方、手端课本与眼睛保持一尺距离,书面倾斜。
然后总结出朗读指导的策略下面是摘取的部分策略:①针对学生语气平淡、读不出情感等现象,采取创设情境,入情入境朗读的办法。
如配乐朗读、情景再现朗读等。
②针对气息不畅,节奏不稳,语速快慢不一等现象,加强朗读技巧指导。
如重音、语调、标点用法及停顿;从短句到长句的练读;教师范读、引读、领读,让学生模仿换气及气息调整;训练语句连带朗读和语速等办法。
③针对我班学生方言较多的特点,进行易混淆音节的发音训练,达到用普通话正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