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重点剖析
读书分享会《如何阅读一本书》PPT课件
华罗庚的“厚薄”法
.
8
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石头”这个形象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
.
9
四个层次的关系
基础阅读
检视 阅读
分析 阅读
主题 阅读
.
10
现代阅读中的问题
蒙田:“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 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
“书呆子” “半瓶醋”
.
11
如何阅读个人传记类书籍
.
12
谢谢
.
13
读书分享《如何阅读一本书》
.
1
阅读习惯和方式
.
2
阅读的目的
.
3
阅读中的困难
.
4
《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艾德勒 范多伦
.
5
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
6
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鲁迅的“跳读”法 不求甚解
荀子: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君子 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
7Leabharlann 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15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15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1最近读了不少关于阅读的书,发现之前的读书方法有些问题,所以就决定”从头再来“。
之前在阅读中了解到了主题阅读的这个概念,准备先读一部分关于阅读主题方面的书。
今天就读到了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这几天利用碎片时间,在网上也读了不少关于读书方法的__。
发现很多内容都出自于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
可以说很多关于阅读方面的书,多多少少都有这本书的影子。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论,就是因为这本书出的够早,不过里面介绍的阅读方法,到现在看来也是很实用的。
书中把阅读分为了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拆阅读,主题阅读。
第一层次就是基础阅读。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基本上能识字读书的人都在这个层次,只要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在这个层次。
第二层次就是检视阅读。
这个相当通读或者略读,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先了解一本书的大致内容。
通过书名、目录、索引、作者介绍等,先对书的主旨有个大致的了解。
然后根据自己对书主旨的了解,挑选几个跟主旨息息相关的章节来读。
遇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可以放慢速度读一下,就这样快速的提取书中的精华部分。
当然我的理解是也可以整本书快递的阅读,一目十行,遇到自己喜欢的部分在慢下来阅读。
现在很多书大部分内容都是引经据典,一个章节精华部分也就是开头的引题,和最后的总结,中间全部都是举例说明。
按照这个方法阅读,一般200页左右的书,几十分钟就能读完了。
第三个层次就是分析阅读。
很多朋友都会疑问:像上面这么快速的读一本书能记住吗?分析阅读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说白了这个章节就是教大家怎么做读书笔记的: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通过读书笔记的方式,把以上的问题记录下来。
这样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肯定还会重新回头去翻书,这就相当于又通读了一遍。
当然,这些读书笔记也要拿出来经常看看,加深印象,这样才能把作者的论述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如何阅读一本书》心得体会6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心得体会6篇《如何阅读一本书》心得体会1(约898字)收敛性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解;愈是理智地研究这类问题,答案的焦点将愈聚敛而清晰。
发散性的问题没有正确而唯一的解;有知识与智慧的人愈是研究这类问题,会发现并提出愈多相互冲突的答案。
发现这样的情形,问题不在于这些专家,而是问题本身的性质(P329)。
收敛性的问题也就是不容易受不确定因素干扰的问题,问题的性质比较单一、变量少、且可以通过逻辑表达出来并解决。
比如我从哪里来(闵行来),要去哪里(要去徐汇);而发散性的问题是变化的、因个体差异答案也不一样,甚至有些时候无法清晰表达解释的`问题。
比如我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寻找人生的意义)。
这段话解开了一直困扰我这些年的疑惑,为什么总是努力解决了问题之后,觉得新的问题又产生了(或是原来的问题以新的形式继续存在),从而导致自己在问题上一直处于紧张、无力的状态。
我之前拼命想寻找一个收敛性的答案,而事实上并不存在,对于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首先就是要接受答案的不确定性。
第一遍读完这本书,在工作方面让我意识到了,由于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组织适应问题的存在(我也明确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另一方面解决了自己目前一些人生方面的疑惑(有点意外),诸如开放性的问题的确没有明确的答案。
而且书中也有指出不要一味地依赖系统思考,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开放性答案的体现,系统思维不是万能的,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会是一种趋势。
这本书存在的意义在400页被指出——传统的组织最初的设计,是为了满足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言人类需求的前三个层次:食物、安全和归属感;这些在现在的工业社会大多已不成问题,因此使得目前组织难以真正要求员工忠诚和奉献。
除非组织开始致力于自尊和自我实现这类高层次的需求,否则目前管理方面的纷扰还会继续下去。
同时让我惊叹的是,这是一本20年前初版的书,而对于20年后看到这本书的我来说,内容并没有过气甚至读起来非常辛苦。
而且东方智慧早就被西方所吸收了,着实让人脊背一凉(因为我还是有点竞争意识的)。
《如何阅读一本书》概述
《如何阅读一本书》概述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由莫提默·J. 艾德勒(Mortimer J. Adler)和查尔斯·范多伦(Charles van Doren)共同创作的阅读指南,旨在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技巧和效率。
该书自1940年首次出版以来,一直受
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被誉为阅读领域的经典之作。
该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了阅读的层次、阅读的方法、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技巧以及阅读的终极目标。
首先,作者阐述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包括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这四个层次逐渐深入,帮助读者从浅层次的阅读逐渐过渡到深层次的理解和分析。
其次,作者介绍了阅读的方法,包括主动阅读、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做笔记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高阅读效率,并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
接着,作者针对不同类型的书籍,如小说、历史书、科学书、哲学书等,提出了相应的阅读技巧。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各类书籍,提高阅读质量。
最后,作者强调了阅读的终极目标,即增进理解力。
通过提高阅
读技巧和理解力,读者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拓展视野,提高自身素质。
总的来说,《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阅读指南,它可以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增进理解力,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自身素质。
无论是对于初学者还是资深读者,这本书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
读书分享会《如何阅读一本书》
如何阅读个人传记类书籍精品源自件谢谢精品课件读书分享《如何阅读一本书》
精品课件
阅读习惯和方式
精品课件
阅读的目的
精品课件
阅读中的困难
精品课件
《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艾德勒 范多伦
精品课件
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精品课件
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鲁迅的“跳读”法 不求甚解
荀子: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君 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 静。
精品课件
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华罗庚的“厚薄”法
精品课件
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
“石头”这个形象在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演 变
杨振宁的“渗透”读书法
精品课件
四个层次的关系
基础阅读
检视 阅读
分析 阅读
主题 阅读
精品课件
现代阅读中的问题
蒙田:“初学者的无知在于 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 后”
“书呆子” “半 瓶醋”
如何阅读一本书解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结构笔记利用书中介绍的方法,对这本书进行阅读。
一、本书分类:实用型书籍二、这本书的主题/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更好地进行以增加理解力为目的的阅读?三、本书的内容本书介绍了阅读的目的、方法和作用。
作者将以增加理解力为目的的阅读分为四个层次,详细介绍了各个层次的阅读方法、技巧。
四、本书的粗略架构1、第一部分:关于阅读的目的、要求,阅读与心智成长的关系。
第一章:阅读的目的第五章:阅读的要求第二十一章:阅读如何促进心智成长2、第二部分:阅读的方法技巧(阅读的四个层次)第二章:概述阅读的四个层次第三章:基础阅读第四章:检视阅读第六到十一章:分析阅读第十三到十九章:对不同种类的书籍进行阅读的方法(分析阅读的具体化)。
第二十章:主题阅读五、详细的大纲笔记第一章阅读的目的:是为获取资讯而读,还是为促进理解力而读?第二章概述阅读的四个层次第三章基础阅读基础阅读是第一个层次,目的是摆脱文盲状态:会认字,可以看懂文字。
第四章检视阅读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略读:1、从书名、序、目录、索引等获取这本书的基本信息,判断书籍的分类,以及是否值得花时间阅读这本书?2、跳读:找出感兴趣的章节进行阅读。
然后利用翻看的方法把这本书快速翻完,一次只阅读几个段落。
从对全书的跳读中,获取对这本书在讲什么内容这个问题的基本了解。
第二个步骤:粗略的读1、把书从头到尾读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不要暂停。
2、要根据书籍的种类,选择不同的阅读速度。
第五章如何做到主动阅读?一、问自己四个问题:这本书的论点?论据(论证过程)?是否有道理(是否认同作者的观点)?与我有什么关系?二、如何真正占有一本书:做笔记三种笔记:结构笔记、概念笔记、辩证笔记/情境笔记。
结构笔记对应分析阅读第一阶段:给书籍列大纲。
概念笔记对应分析阅读第二阶段:理解关键字、关键句的主旨。
对书中概念的理解以及自己的感悟。
辩证笔记/情境笔记对应主题阅读,是记录不同书籍对同一主题的讨论。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反思笔记(精选8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反思笔记(精选8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心得反思笔记(精选篇1)本书是一本阅读指南,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名作,曾是美国畅销书的榜首。
本书提出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基本上读完小学五年级就可以达到的层次,可惜的是太多数人一直在这个层次。
作者说,主要的原因是从小学以后,再没有人教过人如何阅读,而这本书就是弥补这个空白。
在这个层次的人,基本上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能熟练阅读报纸和填写表格。
检视阅读分为速读和粗读。
速读是浏览一下书名页,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研究下目录,如果有索引,也检阅一下,如果有出版者介绍,也读下,然后从目录中找到你想了解的内容读一下,最后读一下书的最后三页。
通过速读,就会了解这本书是否值得你花更多的时间深读。
如果觉得可以花点时间来阅读的话,可以通过粗读来继续了解这本书。
粗读也是快速阅读,但是大多数人阅读是一种“半出声”来阅读,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阅读速读。
作者给出了一个好建议,指读法。
方法是这样的: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点。
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
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你就能读到那些字句了。
继续练习下去,继续增快手的动作,等到你发觉以前,你的速度已经可以比以前快两三倍了。
通过粗读,可以了解全书内容,也可以为分析分析作准备。
分析阅读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你要问几个问题,一是你阅读的书是什么类型的书,二是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描述整本书说了什么并列出本书的大纲,三是本书的作者想说明或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个阶段其实就是列出细纲。
找到作者的关键字,找到作者的主旨,找出作者的论述,找出作者已经解决的问题答案。
第三阶段是如何客观公正评价一本书。
通过上面二个阶段后,不管你同不同意作者的观点为,首先你要说的是你了解作者的观点。
不用急着证明作者的观点是对还是错,在做也出评论之前,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作者知识不足或知识错误,或证明作者的逻辑错误,或证明作者分析或者理由不充分。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它教会了我如何更有效地阅读和理解书籍。
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通过这四个层次的阅读,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中的内容。
同时,这本书还教会了我如何通过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一本书,从而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收获。
这本书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吸收新知识。
而阅读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地充实自己。
这本书还教会了我如何提高阅读效率。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难懂的词汇和句子。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或者查阅词典来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做笔记、画思维导图等方式来整理和归纳书中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效果。
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书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判断力和辨别力,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
《如何阅读一本书》心得体会5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心得体会5篇《如何阅读一本书》心得体会精选篇1《如何阅读一本书》是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该书作者是[美] 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
初识此书,已经是六年前的事情了。
记得当时我还在义城工作,是一位特别爱读书的老同事张荣全老师推荐给我的。
当时我对此书嗤之以鼻,认为“认识汉字不就会读书了吗?还需要这么厚的一本书来概述和引导吗?”但是,当我真正捧起这本书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才知道,阅读,原来是这么深刻的一件事。
由于该书主要论述指导如何通过阅读增进理解力,所以,专业性的语言和论述比较多,以至于对当时那个自以为会读书的我来说,是根本看不进去了,这才是一直搁浅了那么多年的真正原因。
六年过去了,我也已经由当初那个“自以为是”者成长为“潜心读书者”。
作为一个爱读书之人,这些年我也看了不少书,家里的书柜由1个变为3个,各种类型的书堆满了书柜。
对于我特别喜欢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书,我都是认真地逐字阅读,并及时抄写读书笔记,对于娱乐性质的小说,我选择一目十行地读,掌握故事梗概便可。
当然,如果文笔特别好的,我也会放慢速度,领略文字之美。
对于学术类的书,因其往往晦涩难懂,我经常反复的研读。
同样的方法也用在读推理类作品上。
各种方法不一一例举。
最初,我是抱着“陪孩子读书”和“完成每月的读书任务”的心态读这些书的,但是在看过这本书后,我确实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发现了自己值得学习和探究的空间还很大。
首先,我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我读书一般不看第二遍,当然个别我非常喜爱的书除外。
一本书我往往看过一遍便归入开头提到的“读完的书”那一类,并不再会去翻阅。
就像在这本书中说的一样,这样的人“不值得羡慕,而应该同情”。
因此,我在看书时不再给看过的书“判死刑”,而是时不时的拿出以前看过的书来回顾。
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不仅仅是个别好书值得一读,即使是哪些自己曾经因为枯燥无味的书,在第二遍读的时候也能体会到它有趣的一面,真可谓收获不小呀。
读伍尔芙《如何读一本书》
读伍尔芙的《如何去读一本书》伍尔芙是英国文坛的前卫开拓者,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现代主义文学与女性主义潮流的先锋。
她在小说中采用意识流的写作方法,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影响,评论家称她将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小步”。
在散文方面,伍尔芙以其“谁也模仿不了的英国式的优美洒脱、学识渊博”,而被誉为“英国散文大家中的最后一人”“英国传统散文的大师”以及“新散文的首创者”。
曾经在读完一本书后,完全不知道书中说的是什么,跟没读一样。
也有的时候当时读这本书时还记得内容,过了一段时候后,就完全不记得书中的内容了。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如何去读一本书》就是教我们如何读小说,如何获取书中的知识,不过伍尔夫在这本书中解读的方法用得都是经典小说来举例说明的,她书中的一些经典小说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当时读的内容和伍尔芙做的读书笔记感受不同,有的伍尔芙在书中分析到的内容,压根就没有印象。
在这本《如何去读一本书》中主要是解读经典小说,作为一个普通读者不同于批评家和学者,很多都是出于消遣类阅读,但是不管作为什么方式的阅读,都会存在一定的方法来让我们获得书中的信息和我们想知道的知识。
让我们来看看伍尔芙在《如何去读一本书》中向我们讲解的阅读三个步骤:阅读第一步,用最大领悟力获取种种印象,但这只是阅读过程的前一半。
我们想要从一本书中获得全部的乐趣,我们就必须对形形色色的印象做出判断,以使那些一闪而过的形象成为坚实而持久的存在。
我们可以把书和书进行比较,就像建筑和建筑进行比较一样,如果能进行这种比较也意味着我们态度的改变,我们不再是作者的朋友,而是他的判官;作为朋友,我们可以满怀同情,作为判官,我们则不得不非常严厉。
因为我们要筛选出有些浪费了我们的时间,滥用了我们的同情,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种种冲突和疑问,我们都要做出判断。
如何读一部经典作品,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法来解读,那我们以哪种方式来解读呢?在伍尔芙的《如何去读一本书》中以《鲁滨逊漂流记》做为例子来教我们如何解读,伍尔芙是从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来解读这本书的,首先笛福出生、祖先、在写作之前都做过什么,笛福的家庭生活以及成员,对笛福的外貌的描写。
《如何阅读一本书》书评【精选】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书籍简介这是一本阅读指南,介绍了阅读的方法、技巧。
自1940年问世以来,在西方广受好评,重版多次,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名作。
1972年大幅增订改写,是一本教你如何阅读的佳作。
2.作者简介莫提默·J·艾德勒以学者、教育家、编辑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
除了写《如何阅读一本书》外,还以主编《西方世界的经典》并担任1974年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而闻名于世。
查尔斯·范多伦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后来和艾德勒一起工作。
一方面帮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一方面将本书1940年的初版内容大幅度增补改写。
3.读后感如何通过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来增进我们的理解力,从而提高心智,让我们在阅读中收获成长。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读了很多书,但是收获却不大。
有的时候特别想读一本书,但是读着读着就想打瞌睡,甚至读到最后,已经忘记了最开始说的是什么。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并不是他不想努力读书,而是他不知道该如何努力,把一本书读好。
这本书里介绍的有效阅读方法和技巧,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将一本书读透,让它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
本书的作者是莫提·J. 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他们是百科全书的编辑,曾一起合作过不少其他的书。
这本书自问世以来,一直高居全美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好评不断,而且重版了很多次,相信你读了,一定会有收获。
从整体上看,这本书主要是通过主动阅读提出问题,并且学习四个层次的阅读技巧,从而增进我们的理解力,提高我们的心智,让我们在阅读中收获成长。
好了,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精彩内容吧。
我将分两部分给大家讲解:第一部分是如何进行主动阅读?第二部分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1、如何进行主动阅读?良好的阅读基础在于主动阅读。
阅读时越主动,我们就会读得越有效率。
那么,如何进行主动阅读呢?我们需要学会提出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这本书谈了什么?这里,我们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以及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论说性作品要传达的是知识一一在读者经验中曾经有过或没有过的知识;想象文学是在阐述一个经验本身——那是读者只能借着阅读才能拥有或分享的经验——如果成功了,就带给读者一种享受。
因为企图不同,这两种不同的作品对心智便有不同的诉求。
我们都是经由感官与想象来体验事情,我们都是运用判断与推论,也就是理智,才能理解事情。
这并不是说我们在思考时用不上想象力,或我们的感官经验完全独立于理性的洞察与反应之外,关键在强调哪一方面的问题而已。
小说主要是运用想象力,这也是为什么称之为想象文学的原因,这与理性的科学或哲学相反。
有关想象文学的事实,带引出我们要建议的否定的指令:不要抗拒想象文学带给你的影响力。
我们讨论过很多主动的阅读方法,这适用于任何一本书,但在论说性作品与想象文学中,适用的方法却不大相同。
阅读论说性作品,读者应该像个捕食的小鸟,经常保持警觉,随时准备伸出利爪。
在阅读诗与小说时,相同的活动却有不同的表现方法。
如果容许的话,我们可以说那是有点被动的活动,或者,更恰当的说法应该是,那是带着活力的热情。
在阅读一个故事时,我们一定要用那样的方式来表现,让故事在我们身上活动。
我们要让故事贯穿我们,做任何它想要做的事。
我们一定得打开心灵,接纳它。
阅读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的规则应该以达成某种深沉的经验为目标,这些规则应该尽可能去除我们体验这种深刻感受的阻碍。
因为目标完全不同,这两种作品的写法必然不同。
想象文学会尽量使用文字潜藏的多重字义,好让这些文字特有的多元性增加文章的丰富性与渲染力。
作者会用隐喻的方式让整本书整合起来,就像注重逻辑的作者会用文字将单一的意义说明清楚一样。
但丁的《神曲》使用的是一般的诗与小说,但每个人阅读起来却各有不同的体会。
论说性作品的逻辑目标则是完全清晰,毫无言外之意的解说,在字里行间不能有其他的含意,任何相关与可以陈述的事都得尽可能说个一清二楚才行。
相反,想象文学却要依赖文字中的言外之意。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范文600字(精选3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范文600字(精选3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600字1 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感觉就是一本阅读指南,介绍怎样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视野。
一开始作者就强调了一个观点: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通过主动的阅读,你会投入心思去不断思考,这样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说实话,最初是好奇的心态来读这本书的,但是看过这本书后,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
首先意识到了自己很多不足之处。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良师的对话。
一本新书仿佛就是一个陌生人,他包含学识却不愿吐露心声,只有当你主动去打开一本书时,才开启了你与良师的交流之门。
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谓精神食粮便是如此。
这本书关于阅读者的看法不一定尽善尽美,但是以现代的观点来看,书中提及了一些分类,仍具有科学性,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电子产业,将阅读逐渐带向电子书时代,认为书中的观点不仅适用于阅读纸质书籍,对电子书、网络阅读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尽管很多时间阅读是为了放松或者打发时间,但我们还是应该以严肃的态度去面对阅读。
一本好书是作者的心血结晶,人生历练,更是对世人的告诫,我们应当怀着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阅读。
读书是一个人的修行,当你翻开书的那一刻修行便开始了。
我们要做的不仅涉取新的知识,更要增加我们的感悟能力和理解力。
真诚阅读一本好书,对于作者对于自己都是一种嘉奖。
读完这本书,才明白最初的想法有多么愚不可及,世上没有什么事是简单而随便的,心中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也未必有它的章法。
《如何阅读一本书》它也是一种哲学。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600字2 关于书,关于读者,书与读者的关系,书的分类,怎样认识、了解和评判一本书,各类书的阅读方法,最主要的是阅读的四个层次: 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作者讲的非常详细,有分析、介绍和具体步骤,内容丰富。
本书是关于阅读的艺术,是为了增强理解力而写的。
娱乐消遣式阅读不在作者探讨范围。
(完整版)《如何阅读一本书》完整版读书笔记
《如何阅读一本书》完整版读书笔记《如何阅读一本书》是在阅读方法领域绝无仅有的一本骨灰级著作。
该书1940年出版,1972年再版,一直到今天,仍然不断发挥着它的影响力,指导着人们学习该书中超越时代的读书方法论。
该书第一版由莫提默·J.艾德勒(1902-2001)独著,72年由莫提默·J。
艾德勒(1902-2001)和查尔斯·范多伦(1926-)共同修订再版。
该书中文版由商务印书馆2004年出版,译者为郝明义和朱衣。
需要说明的是,译者在原著的基础上,可能是为了配合中文表达,对原著进行了结构的改动,因此中英文版本的篇章结构并不一致。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的是中文版的读书笔记。
原书共二十万字左右,内容庞杂,翻译也比较晦涩,为便于大家阅读,分两次文章分享给大家.一、首先通过本书的目录来了解该书结构:第一篇阅读的层次第一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第二章阅读的层次第三章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第四章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第五章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第二篇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第六章一本书的分类第七章透视一本书第八章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第九章判断作者的主旨第十章公正地评断一本书第十一章赞同或反对作者第十二章辅助阅读第三篇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第十三章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第十四章如何阅读想像文学第十五章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建议第十六章如何阅读历史书第十七章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第十八章如何阅读哲学书第十九章如何阅读社会科学第四篇阅读的最终目标第二十章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第二十一章阅读与心智的成长二、根据意群对该书主要内容进行重新梳理:【一】阅读的活力与艺术【二】阅读的层次: (一)基础阅读:(二)检视阅读: (三)分析阅读: 1. 确定分类 2. 定关键词3。
判断主旨 4. 批判交流5。
辅助阅读 6. 各类读物:① 想象文学② 历史读物③ 科学数学④ 哲学书籍⑤ 社会科学(四)主题阅读:【三】阅读与心智成长三、根据结构对本书重点内容进行阐述【一】阅读的意义:收获资讯和增强理解力。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精选14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精选14篇)上学、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读书,读书是我们一辈子都需要面对的事情,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去阅读一本书。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篇1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莫提默·J·艾德勒在他的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曾经用了大篇幅来介绍阅读的不同层次。
因为这本书对我来说还是比较艰涩,其中讲解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的部分内容,可能对在写论文阶段的研究生来说更为适用,对于我本人的阅读生活来说,目前还没看出跟我有很大的联系。
因为自己也曾经经历过基础阅读的阶段,加上家中有正在经历“阅读准备阶段”的小娃一枚,所以本文会简单介绍一下阅读的四个层次,并重点介绍书中关于基础阅读阶段的内容。
艾德勒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每提高一个层次,就需要阅读人投入更多的精力、投入更高的主动性,以及熟练运用更高级的技巧。
基础阅读阶段是最广为人知的阶段,也是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重点。
这一阶段又可以细分为四个层次:阅读准备阶段、简单读物学习阶段、快速建立词汇阶段,以及技巧增进阶段。
以下我先介绍一下基础阅读的四个细分层次。
阅读准备阶段一般认为,阅读准备阶段是从出生起直到六七岁为止,也就是到学龄前。
在这一阶段里,儿童需要在身体、智力、语言以及个体等四个方面发育成熟,才算是“完成了阅读准备阶段”。
例如,如果身体发育阶段还未到、认知水平没跟上,就很难真正度过阅读准备阶段。
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入学年龄均在6—7岁间,部分也是出于这一考虑。
到了六七岁,儿童的身体协调发展成熟,认知能力大大增强,语言沟通也可以让成人听懂95%以上,加上个人的专注力和服从度也有所提高,开始适合展开系统的阅读教育。
这一阶段是广大父母的“鸡娃”重点,可以说,大部分父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越早认字、越早进入自主阶段就越好,为此不断各出奇招。
答聂文蔚书心得体会
答聂文蔚书心得体会最近读了聂文蔚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书中提到了很多有意思的想法,也深刻剖析了阅读的过程和技巧。
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和体会,以便更好地理解这本书,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进行阅读和思考。
一、阅读是思考的过程聂文蔚在书中提到:阅读是一种思考的过程,而不仅仅是获取信息的过程。
这个观点非常重要,也非常正确。
过去,我经常把阅读和阅读理解等同起来,觉得把文章读懂就是阅读。
但是,聂文蔚的观点告诉我们:阅读不仅仅是读懂,还要运用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发掘文章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二、主题和问题的分析在书中,聂文蔚强调了主题和问题的分析,这对于进行深入阅读非常重要。
有时候,我们读一本书或文章,看到了很多内容,但是却不知道总体来说是在讲什么。
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主题分析,弄清楚作者想要传达的中心思想。
同时,还要针对这个主题或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精读一本书,理解其中的精华所在。
三、立场和角度的选择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聂文蔚还提到了立场和角度的选择。
这个观点也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立场和角度会带来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举个例子,一个人可能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待一个问题,而另一个人可能会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这就会导致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评价存在差异。
因此,在进行阅读和思考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立场和角度的选择,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引导。
四、多元思维的应用最后,聂文蔚还鼓励读者进行多元思维的应用。
因为不同的思维方式,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视角和思路。
例如,我们可以运用比喻和类比的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理解一个抽象的概念。
或者,我们可以运用演绎和归纳的思维方式,从而看到问题的逻辑关系。
当然,这些思维方式并非完全相互独立,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使用不同的思维方式。
总之,聂文蔚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阅读理念和方法。
通过对这些方法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理解作者的意图和引导,从而更好地进行知识积累和思维提高。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心得感悟体会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心得感悟体会《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心得感悟体会1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这是一本实用的书。
它不仅向你传授了阅读的技巧,还把你以前对“阅读”的固有印象打破,让你明白学习“阅读”也是和学习一项运动一般,需要不断练习,才能真正掌握。
没看此书之前,我的阅读技巧还仅仅停留在高中老师教的阅读考试*的技巧,纯粹为了答题而生。
虽然在此之前,我看过许多名著小说,但自己很少做笔记或者写读后感,所以很多读过的书都忘了。
阅读的目的有很多:学生时代,是为了考试而读;而闲暇时看的言情小说,则是为了娱乐而读。
现在,抛开娱乐和考试,则是为了增强理解力而读。
不同于考试和娱乐,为了增强理解力而读,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不仅需要勤做笔记、写读后感,还需要运用此书中的技巧来阅读。
本书真的是一本满满干货的书,书中运用许多例子和课后测试来让你学会“阅读”。
但是本书只能是你提高阅读技巧的一个开始,要想真正掌握阅读,还需要不断练习!《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心得感悟体会2这本书是为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做是增进理解力的人而写。
作者开篇指明读者对象。
如果读书是为了消遣,那这本书不适合你;如果读书是为了资讯,那这本书也不适合你。
如果想在读书之后,可以清楚知道:这本书是讲什么?作者的写作架构是如何的?主张/主旨/诉求是什么?和我的关系是什么?那么,这本书可以帮你。
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出什么,应该怎么利用他们。
这个时代,找到信息/资讯并不难,随手百度/google,即使不是直接的答案,随着相关的搜索结果也或多或少可以找到相关的内容。
所以,我们不需要做个“百科全书”,而是要做好准备,随时可以解决问题。
怎么准备?目前我找到的答案就是不断自我学习,或者叫“思考”。
思考包括观察、记忆、想象、分析以及审思。
如果你不靠自己,只想依赖别人为你作判断,那你就是奴隶,不是自由的人。
阅读的过程,不是单纯接受的过程,而是一种思辨的积极的批判的过程。
《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报告
《如何阅读⼀本书》阅读报告⼀本书主线阅读⼀本书应该是⼀个主动的过程,本书的实质在于强调主动阅读,并详细地给出了指导意见。
⽤⼀句话概括本书的主旨的话,应该是读任何书都应该带着问题阅读并能对阅读中看到的观点进⾏评价,这才能算得上前⽂说的主动阅读。
⼆本书脉络本书主要围着两⼤主题进⾏组织,第⼀:按照阅读的四⼤层次进⾏介绍;第⼆:按照阅读书籍的类型进⾏介绍;这⾥的介绍都指的是阅读的⽅法。
⾸先,按照阅读的四种层次可以分为:1. 基础阅读:⽬的在于回答某个具体的句⼦在说什么?⼀般⼈在具备了某些语⾔的基本能⼒之后就应该可以进⾏这种类型的阅读;2. 检视阅读:系统化的略读或粗浅的阅读,⼀般两种⽬的:决定⼀本书是否值得阅读,并掌握⼀本书的轮廓;粗浅的阅读⼀本较为困难的书,对书的整体有个把握;3. 分析阅读:⽬的在于详尽地了解⼀本书的观点,并对它们做出⾃⼰的判断(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什么?)4. 主题阅读:⽬的在于通过阅读⼀系列的书来解决⼀个具体的问题,⽐起前⾯的阅读类型是最⾼层次的阅读其次按照阅读书籍类型分:1. 实⽤主义:2. 想象⽂学3. 故事,喜剧与诗4. 科学和数学5. 哲学书6. 社会科学除此之外,本书还探讨了⼼智与阅读的关系,强调了只有在阅读超出⾃⼰能⼒范围之外的书,那样才能提⾼⼼智。
三本书主⼲及主要观点阅读⼀本书应该能够提出四个基本问题:1.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书的脉络是什么,⼤体怎么谈的? -- 对应到检视阅读或分析阅读阶段12. 作者主要说了什么?具体怎么说的?如何⽀持论点? -- 分析阅读阶段23.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么?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 分析阅读阶段3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阅读时需要记录笔记,原因是: 1 保持清醒;2 如果写不出来,就⽆法证明⾃⼰想明⽩了;3 写下来,易于记忆及回顾;(PS:想起了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阅读就像消化⼀本书,光输⼊不⾏,还得有输出,这个输出就是⼀个提炼思考的反复过程)做笔记的⽅法有如下三种:1. 结构笔记,检视阅读中⽤来回答关于书的架构⽅⾯的问题;2. 概念笔记,分析阅读中⽤来具体记录作者的观点以及如何论证,之后加⼊⾃⼰的观点;3. 辩证笔记,主题阅读中,⽤来针对⼀场讨论情景的笔记,就⼀个单⼀的主题,把所有相关的陈述和疑问顺序⽽列;主动阅读的基础是前⾯提到的四个问题,必要条件是需要能够评论⼀本书的观点,提出批评;如何进⾏四个层次的阅读?1 基础阅读:回答“这个句⼦说什么?”2 检视阅读:本质上是系统化的略读,可是没这么简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阅读一本书》重点第一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阅读者:指那些今天仍然习惯于从书写文字中汲取打量资讯,以增进对世界了解的人。
主动阅读:可以使探索能力更强,要求越多,收获越多。
阅读的目标分两种:一是为获得咨询、只是消遣;一是为求理解,增长知识阅读就是学习,分两种:1、指导型的学习:是由人通过言语或文字进行引导的学习,要旁人的帮助。
可以称为“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
侧重于阅读和倾听。
2、自我发现型的学习:调查、研究或在无人指导的状况下,自己深思熟虑的一种学习过程。
没有老师指导。
侧重于思考。
第二章阅读的层次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基础阅读。
也叫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
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在此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
第二层次:检视阅读。
也叫略读或预读。
特点是强调时间,在通常很短的一定时间内能找出一本书的重点并了解其分类。
第三层次:分析阅读。
是在无限的时间里全盘的阅读、最好最完整的阅读。
重点是追寻理解。
第四层次:主题阅读。
也叫比较阅读。
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最系统化的阅读,是最主动、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阅读过程中需要阅读很多其他相关书籍。
第三章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在儿童具备成熟的阅读能力前,会经历四个阶段:1、阅读准备阶段,相当于学前教育的学习经验2、认字,会学习读一些简单的读物,相当于一年级学生典型的学习经验3、字汇的增长及对课文的运动(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通常是在低年级结束时就学会的方法4、精准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到了这个时期,学生要从小学或初中毕业了,几乎可以阅读所有的读物,只是不够老练。
第四章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两种方法:1、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了解大纲架构操作建议:(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2)研究目录页。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4)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5)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随意翻阅,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
2、粗浅的阅读——是了解全书内容的第一个必要步骤阅读规则: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时,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两种方法,都需要快速的阅读。
第五章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真正的阅读者,需要提出四个基本问题1、这本书整体在谈什么?2、作者的论点论据是什么?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还是部分有道理?4、这本书跟自己有什么关系?这是阅读者的责任,并且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去精准、正确的回答出这四个问题。
平常做笔记的方法1、画底线:重点下面划线2、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强调重点3、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慎用,强调书中10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
4、在空白处编号5、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相同论点的出处6、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7、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三种做笔记的方法1、结构笔记:在目录页或书名页做笔记,重点是全书的架构。
2、概念笔记:在做主题阅读时,同时阅读好几本书,在空白处记下的页码不仅仅是本书的,还有其他书的。
3、辩证笔记:针对同时读好几本相同主题书籍的专业阅读者,是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通常需要单独一张纸来记录。
培养阅读习惯第六章一本书书籍分类的重要性分析阅读有四个规则规则一: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书的种类,而且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此原则特别适用于阅读非小说、论说性的书。
实用性作品: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认为应该做的事。
理论性作品:教你这是什么理论性作品分为:历史、科学和哲学第七章透视一本书分析阅读的规则二: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指导读者注意一本书的整体性。
对于整体内容,阅读者必须确切清楚的了解。
规则三: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强调一本书的复杂性。
为一本书拟大纲的技巧1、分解全书,列明每一部分的重点2、把第一个主要的部分分成三个段落3、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把几个重点分别标出来规则四: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或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分类列举出理论性问题和实用性问题。
第八章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词义是可供沟通的知识的基本要素。
分析阅读第二阶段是诠释内容,也有四个阅读规则。
规则五: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找出重要单字并确认这些单字在使用时的最精确的意义。
如何找出关键字?1、专门术语2、特殊字汇3、作者使用特殊记号如何解释字义?利用上下文已了解的所有字句,来推敲出所不了解的那个字的意义。
第九章判断作者的主旨书里的提案,也就是主旨,也是一种声明。
是作者在表达他对某件事的判断。
如果作者的主旨没有理论的支持,就直说在抒发个人想法而已。
规则六:从重要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题。
规则七:从相关文句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找出关键句阅读的一部分本质就是被困惑,而且知道自己被困惑。
找出主旨“用你自己的话来说”,是测验你懂不懂一个句子的主旨的最佳方法。
找出论述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
如果论述没有这样表达出来,就需要去架构出来,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以及其组成的论述。
找出解答这里可以连接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整理内容大纲)和第二个阶段(诠释内容)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规则五: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规则六:从最重要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规则七: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规则八:确定作者已经和未解决的问题。
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无法解决的问题。
第十章公平地评断一本书主动的阅读,不仅是要了解一本书在说什么,还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
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
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是公平的评断书籍内容,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有三点,规则九:评论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内容。
规则十:当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不要无理的辩驳或争论。
规则十一: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第十一章赞同或反对作者没有偏见,也不是情绪化的理想化的辩论,需要满足三个条件:1、在争辩时要注意会带进去的情绪,或是当场引发的脾气。
2、要把自己的前提或假设摊出来。
有预先评断,知道自己的偏见是什么。
3、用同理心来阅读,尽量做到不偏不倚。
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有四点,一: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二: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三:证明作者不合逻辑;四: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第十二章辅助阅读辅助来源有4个部分1、相关经验(一般经验与小说、哲学有关;特殊经验与科学性作品有关;历史作品同时与二者有关)2、其他的书(历史与哲学比科学与小说更需要阅读相关书籍)3、导论与摘要(尽量少用,导读不一定正确;就算正确也可能不完整)4、工具书字典百科全书第十六章如何阅读历史书难以捉摸的史实,历史的理论(比较接近小说,而非科学),历史中的普遍性阅读历史的两个要点:1、对你感兴趣的事件或时期,尽可能阅读一种以上的历史书。
2、阅读历史时,不只要关心在过去某个时间、地点真正发生了什么事,还要读懂在任何时空之中,尤其是现在,人们为什么会有如此行动的原因如何阅读传记与自传?定案本的传记是对一个人的一生作详尽完整的学术性报告,这个人够得上写这种完结篇的传记。
绝不能用来写活人。
授权本传记通常是由继承人或某个重要人物的朋友来完成,所以这种书是作者可能会有偏见。
介于定案本与授权本之间的传记,为一般的传记。
比不上定案本值得信任,却很适合阅读。
自传是一种很特别的历史书,对于任何自传都要有一点怀疑心,但在不了解之前不能妄下结论。
传记是有启发性的。
如何阅读关于当前的事件?首先要知道是谁在写这篇报导,他写作的心态是什么。
接下来的问题是:1、这个作者想要证明什么?2、他想要说服谁?3、他具有的特殊知识是什么?4、他使用的特殊语言是什么?5、他真的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吗?阅读是特别要擦亮眼睛!关于文摘的注意事项内容被浓缩得越多,我们对浓缩者的特质就更要有所了解。
第十八章如何阅读哲学书哲学领域有两种:一是关于存在与变化的问题,与这个世界上存在与发生的事有关。
这类问题在哲学领域中属于理论或思辨型的部分。
二是关于善与恶,好与坏的问题,和我们应该做或探寻的事有关,这是隶属于哲学中实用的部分,更正确说是规范的哲学。
哲学的方法就是思考。
哲学的风格:1、哲学对话2、哲学论文或散文3、面对异议4、哲学系统化5、格言形式哲学问题是要去解说事物的本质,而不像科学作品是描述事物的本质。
神学:分为自然神学和教义神学。
自然神学是哲学的一支,也是形而上学的最后一部分。
教义神学的首要原则的某个宗教的教徒所信奉的经文,对有信仰的人来说,是一种确定的知识,而不是一种实验性的观点。
第十九章如何阅读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包括了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与社会学,这四类是组成社会科学的核心。
大部分有关法律、教育、公共行政的作品,及一部分商业、社会服务的作品,再加上大量的心理学作品,都适合社会科学的定义。
阅读社会科学的容易处:内容通常取材自读者熟悉的经验,论说方式是叙述式的,术语也是经常使用的,读者会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很强的意见。
阅读社会科学的困难处:要对作者的观点提出看法,尤其是质疑作者的观点时特别困难;作者如果对一个自己都不太理解的词句当做关键字,那么读者就会更茫然;说明用语比较困难;最困难的地方在作品混杂,而不是纯粹的论说性作品,且每一本书的混杂方式都不同,就如同给社会科学下定义一样困难。
阅读社会科学主要的着眼点在一个特殊的事件或问题上,而非一个特殊的作者或一本书。
第二十章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要求:1、知道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来说,所牵涉的绝对不是一本书而已。
2、要知道总是来说,应该读的是哪些书?检视阅读和分析阅读是进入主题阅读的前置作业或准备动作。
主题阅读,已经明确了研究的主题,有五个步骤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研究步骤一:找到相关的章节。
在主题阅读中,读者关心的主题才是重要,而不是所阅读的书。
步骤二: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步骤三:厘清问题,把问题按照跟主题有关的秩序排列出来。
步骤四:界定议题,厘清争议,整理议题。
步骤五:分析讨论。
主题阅读必须坚定客观公正的态度。
自己不预设立场,不断回头参阅诸多作者的原文,分析问题时先建立一套中立的词汇。
主题工具书的缺点:只是一套书目的索引,只有一些粗略的指引。
优点或帮助:启动阅读,建议阅读,指导阅读。
主题阅读的原则:1、词汇2、作者各自区隔与独立的特型3、风格精华摘要288页第二十一章阅读与心智的成长如果阅读目的是要提升着自己的阅读能力,增进阅读技巧,就必须阅读超越自己头脑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