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第1篇】《敕勒歌》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敕勒歌》。
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及学法、教学过程、板书、作业设计等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敕勒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首乐府民歌。
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本单元以“想象”为主题编排的,“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在经过了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已经得到了初步培养。
在此之前,他们积累了一些简单的古诗,并且学习兴趣浓厚。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认识“似、庐、笼”等6个字,会写“苍、茫”等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的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材内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点为:1. 认识“似、庐、笼”等6个字,会写“苍、茫”等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诗歌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为: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提倡“以学定教、以读代讲”。
根据以上原则及学生年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想象理解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诗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出诗歌描绘的画面。
五、说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诗歌的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感受中国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七个教学环节。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课后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教案+课后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感悟、理解以及相关文化背景的介绍。
具体章节为:《敕勒歌》全诗。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敕勒歌》,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敕勒民族的豪情壮志。
2. 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如:敕勒、川、瀚海、阑干、凝、眦等。
3. 了解《敕勒歌》背后的文化背景,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朗读与感悟;生字词的掌握。
2.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敕勒民族的豪情壮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敕勒民族的生活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a. 出示敕勒川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2. 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敕勒歌》。
a.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b. 学生自读,教师指导。
3. 理解诗歌:通过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b. 结合图片、动作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
4.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意义。
a.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
b. 学生自读,教师指导。
c. 学生书写,教师评价。
5. 随堂练习: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
a.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b. 教师评讲,学生改正。
六、板书设计1. 《敕勒歌》2. 内容:敕勒川、瀚海、阑干、凝、眦等生字词;诗歌结构;敕勒民族的豪情壮志。
七、作业设计a. 抄写《敕勒歌》全诗。
c. 根据诗歌内容,画出敕勒川的景象。
2. 答案:a. 抄写《敕勒歌》全诗略。
b. 敕勒: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川:平原;瀚海:沙漠;阑干:横木;凝:注视;眦:眼角。
c. 画图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但在生字词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掌握不扎实,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启发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简洁朴素,风格的雄浑豪放。
4.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理解诗意,感受意境。
2.体会这首诗歌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朗读悟意,启发想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蓝天以其辽阔深邃使人向往,高山以其巍峨雄伟令人震撼,大海以其宽容恒久给人启迪,美丽的草原又将带给我们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北朝民歌——《敕勒川》,感受草原的魅力。
二、简介《敕勒歌》的文学常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史书记载有十二个部落。
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
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1.请学生借助注释扫除字词障碍,正确朗读,理解诗意。
2.检查;①正确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敕勒(chì lè)穹庐(qióng)见牛羊(xiàn)天似(sì)笼盖(lǒng)②说说对句意的理解。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
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了正在吃草的肥硕的牛羊。
强调:见,通“现”,显现,四、启发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草原的辽阔富饶,体会情感。
1.通过读诗,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有什么特点?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语文教案一、教学背景《敕勒歌》是我国古代民歌中的一首,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广为流传。
本课是二年级语文课的第一课,也是第一篇课文。
通过学习本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进行了解,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教学目标1.了解《敕勒歌》的背景和由来;2.理解《敕勒歌》的含义;3.学习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本篇课文;4.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敕勒歌》的含义;2.学习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本篇课文。
四、教学内容1.教师授课导入:引导学生想象一下,当你置身于戈壁草原上,夜幕降临,你会听到什么声音?会看到什么景象?教学:详细介绍《敕勒歌》的背景、作者、内容、和韵律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并在黑板上呈现教材中的课文全文。
总结:以充满感染力的声音,感受《敕勒歌》的文化魅力,也对学生的语文兴趣和文化素养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2. 学生朗读1.分组阅读,每组学生读一小节,其他学生注意听。
2.教师选取几个学生代表在全班面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判其朗读效果。
五、教学方法1.阅读再创造法:在阅读教材前,对课文进行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合作学习法: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分组中进行朗读和讨论;3.生动形象法:通过丰富的课前导入,让学生进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内容;4.评价与反思法:由学生来评价自己和同学的朗读效果,反思自己的不足,以便改善和加强。
六、教学评价1.问答形式:提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2.朗读赏析:教师选取几名学生在全班面前朗读本篇课文,其他学生评判其朗读效果,并提出建议;3.群体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所学知识,深入思考《敕勒歌》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七、教学准备1.课本;2.黑板、粉笔;3.录音机。
八、教学扩展1.学生可以自己编写属于自己的民歌,与同学共同创造一首优美的民歌;2.组织学生进行敕勒文化学习、研究和交流,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3.宣传普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3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3篇Teaching plan of Chile song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2、篇章2: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3、篇章3: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篇章1: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北朝民歌课文内容: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作家作品常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
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教学设想:本篇课文是首民歌,仅仅有27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富饶,幸福安康的草原生活,本课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风格朴素、意蕴真淳,语言浅近明快。
所以本课以阅读欣赏为主,以课件为辅助给学生美的的体会进而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敕勒歌》。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的第六章《古诗二首》中的《敕勒歌》。
详细内容包括诗词的朗读、生字词的学习、诗句的理解、诗词的背诵和默写。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敕勒歌》,理解诗句的含义,掌握生字词,并能背诵和默写。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理解,生字词的掌握,诗词的背诵和默写。
2.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背诵《敕勒歌》,培养语感和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草原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学生自读《敕勒歌》,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并进行示范。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用生字词造句,加强记忆。
4. 诗句理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5. 背诵与默写:引导学生熟读成诵,并进行默写练习。
6. 随堂练习:设计填空、翻译等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敕勒歌》,作者。
2. 黑板右侧:生字词、诗句解释、背诵要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敕勒歌》。
(2)用生字词造句。
(3)默写《敕勒歌》。
2. 答案:(1)见课本。
(2)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见课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了解敕勒族的民俗文化。
(2)对比学习其他描绘草原的古诗,如《赋得古原草送别》。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第1篇】一、导入课题师:由敕勒一词导入课题,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以游牧为生,生活在大草原上,孩子们,你们在书中,电视上见过草原吗?草原上是什么样子的?二、初读课文①自由读,圈生字,读准音;?②带拼音读古诗(指名读);(正音:似、苍都是平舌音,见的读音是xiàn)?③去掉拼音读古诗(齐读);三、抓“景”读诗,读出景物⒈诗读了这么多遍,作者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呢?出示读书要求:自己读古诗,找一找古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并用“”标出来。
①找出景物,理解川字的意思;②老师示范读,读出景物;③学生学老师的样子自己练读;④指名读(老师指导);⑤齐读;⒉诗中描写了这么多的景物,如果让你给这些景物赋予色彩,你会把什么颜色送给谁呢?①指名说;②重点理解“苍苍”,识记字形,了解字意,③指导读“天苍苍”,读出天的蓝,天的辽阔;④写生字“苍”;⑤由“苍苍”是魔法师,在不同的词语中有不同的颜色,引申“松柏苍苍”和“白发苍苍”。
⑥理解“茫茫”,识记字形,由“野茫茫”引出“大海茫茫”。
⑦练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⑧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齐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四、抓“动”态词,读出美读着读着,这幅画面不再静止了,在你的脑海中鲜活了起来,在你的内心里生动了起来,仿佛自己来到了这片辽阔的草原,想一想,哪些字让这幅画动了起来。
出示读书要求:自己再读古诗,找一找是哪些字让这些景物动起来的,再关键的字下面画“△”。
①找出“吹、低、见、笼盖”的动词②重点理解“笼盖”:通过做动作让孩子知道笼是围拢起来,盖是从上向下盖下来。
③看书上插图,理解“穹庐”;庐是圆顶毡房,穹庐是大大的圆顶毡房;④练读“天使穹庐,笼盖四野”,读出天之大;五、回归课文①看插图,感受敕勒人民爱小家更爱大家的这份热爱,齐读古诗。
②背诵古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阴、似”等六个生字,正确地书写“苍、茫”二字,借助生活经验,在语境中理解字词含义。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大致了解诗句含义。
4.感受到草原天野辽阔、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美丽景象,体会敕勒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象画面,大致了解诗句含义。
【教学过程】一、激趣入题,了解背景1.谈话引入孩子们,你们的家乡在哪里?那里有什么特别美的景物吗?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学生交流家乡的景色。
)2.背景介绍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她也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她的家乡,你看,她来了......(勒勒出场,介绍自己的民族、家乡。
)3.相机识字根据字理理解“阴”字,并学会用“阴”组词。
(1)通过勒勒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预设:我知道了她的家乡在阴山脚下。
(出示词语“阴山”及阴山图)(2)原来勒勒的家乡有一座山叫作“阴山”,和老师读——“阴山”。
4.创设情境勒勒介绍自己的生活场景,并歌唱《敕勒歌》,邀请同学们进行比试。
5.板书课题那咱们就来学一学来自勒勒家乡的这首民歌《敕勒歌》。
(相机板书课题。
)一起读一读它的名字。
生齐读——《敕勒歌》。
过渡:这首敕勒族民歌呀,在一千多年前的北朝时期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直到现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它是一首北朝民歌。
二、读课文,正字音1.自由读文师:那现在咱们借助拼音自己先读一读,还不熟悉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师巡视指导。
2.同桌互读师:读好了吗?要是读好了,咱们读给同桌听一听,他读得好,请你竖起大拇指给他点个赞,有不准确的地方你就当当小老师帮他纠正一下。
3.指生读诗歌,请同学评价、正字音,注意“似”和“见”的读音。
4.齐读诗歌。
三、想象与理解,随文识字1.朗读、理解诗歌第一句。
(1)认识“穹庐”。
2020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
齐读——敕勒歌 师:不拖音,再读
生读
师:听!远远地,有人唱起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北朝民歌——【
PPT】
二、初读《敕勒歌》,读准字音。
1. 师:好听吗?它不仅唱起来好听,读起来也很好听。下面,就请同学 们拿出课文纸,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不着急,听清老师的要求:要读 准字音,遇到难读的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诗句读通顺。好,自己读吧! (读三遍)
四、品读《敕勒歌》,发现“动静搭配之美”
1. 师:哎 ~孩子们,牛羊在做什么?
生: 吃草
师:有的牛羊在吃草,有的牛羊在做游戏呢,还有的牛羊?
生:
师:多快乐的一群牛羊啊!谁来读一读这一句。【
生 1:风吹草低见牛羊 生 2:风吹草低见牛羊
PPT】
师:孩子们,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这草原上除了牛羊,你还能看到哪
展现的画面中,都看到了什么?开始吧
【 PPT出示读书要求: 1. 轻声读读这首诗,想一想你在诗中看到了什么?
2. 和小组轻声交流,说一说你在诗中看到了什么?
】
生读书( 师巡视,指导学生按顺序交流 )自己找到了,可以在小组内轻
声的说一说的画面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呢?谁
师: 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师:哎 ~那“天苍苍”是什么样的天空呢?
生 1:天空蓝蓝的 生 2:
师:天空蓝蓝的就是天苍苍, 【板贴:天苍苍】那头发白白的就是白发
苍苍,松柏绿绿的就是——
生:
师:孩子们,继续交流,你还从中看到了什么呢?【
PPT】
生: 师:牛羊在哪儿呢? 生:一阵风吹过来,草都弯下了腰,现出了吃草的牛羊。 师:是啊!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一望无际的天底下,当风吹过,草原上就 出现了好多好多的牛羊呢。
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6篇)
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6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精选6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2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领略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材说明《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
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
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____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覆盖着大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
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____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投影片,或反映草原风光的图画。
课文朗读录音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VCD光盘(或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1、识字教学。
本课生字不多,要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采用部件分析^p 方法记住字形,教学中要专设环节检查指导。
2、写字教学。
庐:半包围构造,字体偏斜,书写时应特别把握好字的重心。
“广”字旁的横,不要写得过长,第三笔撇,应写作竖撇。
里面“户”字的“”写得开阔些,末笔要写成竖撇。
盖:上下构造,上边是美字头,下边是皿字底。
(三)词句教学敕勒歌:敕勒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歌。
敕勒川:川,平原。
文中指敕勒族居住的草原。
阴山:阴山山脉,大局部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穹庐:蒙古人住的圆形帐篷,也称蒙古包。
笼盖:覆盖、遮住、盖住。
苍苍:深青色,本课可理解为蓝蓝的。
茫茫:辽远,没有边际。
本课的词语,大多数是凭已有知识理解不了的,老师应在学生通读诗句的根底上讲解。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 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我们在《画家乡》这篇课文中认识了一位小朋友青青,他的家乡在哪儿?对,他的家乡在美丽的大草原,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课件出示课题:敕勒歌 )4.齐读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师:你看到了什么?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指名朗诵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质疑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
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敕勒歌》诗歌。
2.培养学生对于音乐性文本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二、教学准备1.课文:《敕勒歌》。
2.课件、磁带或CD等相关学习资源。
3.小组合作学习任务的准备。
4.课堂呈现材料如黑板等。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引入新课:教师播放《敕勒歌》的音乐,并邀请学生静静地聆听。
2.引导思考:请学生们听完音乐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学习新课1.展示课文:教师将课文《敕勒歌》展示在黑板上,并让学生们注意观察。
2.词语解析:教师对于一些生词和难词进行解析,确保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3.分段朗读:教师将课文分成几个段落,并分别请学生们进行朗读。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以将每个段落的背景信息和情感表达和学生们分享。
4.课文分析: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帮助学生解析课文的结构、情感和主题等要点。
合作学习1.小组分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课文内容,共同完成以下任务:–组长:负责带领小组成员讨论并整理学习内容;–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和总结的结果;–大使:负责向其他小组介绍自己小组的工作结果。
2.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设置以下学习任务:–分析该诗歌的词句、音乐性和情感表达;–思考这首诗歌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用意;–模仿该诗歌的风格,创作自己的小诗一首。
3.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4.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的大使向其他小组介绍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
其他学生可提问和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堂总结1.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
2.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回答课堂上的问题和自己的收获。
3.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按照小组讨论的结果,完成创作一首小诗的作业。
四、教学反思通过引入音乐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共同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19课《古诗二首敕勒歌》。
这首古诗描绘了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景象,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首古诗的美。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二首敕勒歌》。
这首古诗的内容描绘了敕勒川、阴山下的草原景象,以及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场景。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这首古诗,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同时,通过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语言表达,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同学们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难点是帮助同学们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以及古诗的韵律和语言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PPT和音频资料。
同学们需要准备的是课本和文具,包括笔和纸。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草原的图片,引导同学们观察草原的美景,然后提问同学们对草原的印象和感受。
2. 讲解:我会逐句讲解古诗的内容,解释古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感受古诗的美。
3. 朗读:我会带领同学们朗读古诗,注意指导朗读的节奏和韵律,让同学们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
4. 背诵:我会鼓励同学们背诵古诗,可以分组进行比赛,提高同学们的背诵兴趣。
5. 实践:我会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自己对草原的想象,可以写下来或者口头表达。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古诗的题目《敕勒歌》和古诗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和图示来展示古诗的意境和韵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对草原的想象,可以写下来或者口头表达。
答案:草原是广阔的,天空是蓝蓝的,风吹过,草低现牛羊,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同学们对草原的美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语文素养。
在课后,同学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草原的文化和自然景观,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或者观看相关的纪录片,拓展自己的知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古诗两首敕勒歌(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 古诗两首敕勒歌(教案)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将一起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两首敕勒歌》。
这首古诗描绘了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本节课主要学习第19课《古诗两首敕勒歌》。
这首古诗描绘了敕勒川、阴山下的壮丽景色,以及草原上的牛羊。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这首古诗,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培养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课文内容,能够背诵并默写古诗。
难点是让学生们理解“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的景象,以及草原上的牛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学习这首古诗,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包括敕勒川、阴山、草原、牛羊等,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想象敕勒川、阴山下的景象,让学生们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
2. 讲解:我会逐句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们理解“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的景象,以及草原上的牛羊。
3. 练习:我会让学生们跟读、背诵课文,并默写古诗。
4. 讨论:我会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下“敕勒川、阴山下,天苍苍、野茫茫”的景象,以及草原上的牛羊,以便学生们随时查看和回顾。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背诵并默写《古诗两首敕勒歌》。
2. 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敕勒川、阴山下的景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并背诵《古诗两首敕勒歌》,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
在课后,我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文学作品,拓展他们的文学知识。
同时,我也可以鼓励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创作诗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这就是我对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9课《古诗两首敕勒歌》的教学计划。
希望通过我的引导,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三篇学校二班级上册语文《敕勒歌》教案三篇敕勒歌教学导案二【教学目的】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敕勒歌》。
⑵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并能绽开想象,领悟诗的意境,领悟的思想感情。
⑶通过学习,培养同学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绽开想象,领悟诗的意境,领悟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⑴谈话引入: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有数不清的漂亮景群,今日让我们一起来参观雄伟壮观的北国体面。
⑵利用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展示北国体面。
(教师板书诗习题:敕勒歌)(二)通读全诗,掌握诗境⑴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⑵指名朗诵古诗。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读准诗中“见”的音。
)⑶读后借助课文解释,试着说说诗的也许意思。
⑷全班齐读古诗。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意⑴解习题意。
读诗习题,看解释了解习题意。
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这首诗就是敕勒人当日所唱的牧歌。
⑵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XXX?“敕勒川,阴山下。
”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
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引导同学读解释,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
“见”(同“现”),露出的意思。
同学质疑,研究诗意。
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XXX的什么情感?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
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方,饱含了草原XXX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③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丽。
3、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难点: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丰富认知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道去领略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请看大屏幕——2、出示PPT1:看!草原的天空,蓝得如此纯净;地上的牧草,长得如此丰茂!PPT2:这一碧千里的草原啊,看一眼,就会让人心醉神迷!PPT3:看这些小丘(用教鞭指示),它们的线条是那么柔美!PPT4:看这些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牧民们,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快乐而美好!3、(出示PPT5)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指名说。
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出示PPT6,师配乐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5、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
老舍先生这段话共用了200多个汉字。
然而,早在1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仅仅用了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现出来了。
你们知道是哪首诗歌吗?6、指名说、背。
师:对!正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那首(指板书)——《敕勒歌》(课前用黑纸覆盖)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1、(出示PPT7)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2、学生跟师练习朗读《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顿,读出诗歌的味道。
3、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
合作要求:①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②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代表参加朗读展示。
4、请各组代表上台诵读古诗,强调只请前五名,要求各组代表争取机会,踊跃上台。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1、师:大家的诗歌读得真好,可我想问一句:读懂了吗?“敕勒”是什么意思?“敕勒”是我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它后来与另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融合到了一起。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第【1】篇〗《敕勒歌》说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一、说教材:我今天讲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9课《敕勒歌》。
这首诗选自《杂歌谣辞》,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因此我把本课时教学目标设定为:1、通过阅读预习案,了解《汉乐府》及写作背景。
2、通过情感诵读并背诵这首诗,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好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情感诵读并背诵这首古诗,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诗歌意境。
二、说教法: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理解古诗,体会意象有一定的基础,我采用了诵读指导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三、说学法:“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诵读法是古诗常用的学习方法。
同时,我又辅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互相评价,教师相机点拨指导等方式,使学生能更好更快体会古诗的意境。
四、说教学过程:1、检查预习案:通过小组长检查预习案发现问题,大家解决问题。
2、导入新课:通过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引出古代草原民歌《敕勒歌》导入新课。
3、诵读环节:通过自由读、听度、齐读、男女生PK读、小组PK 读五种形式,让学生感受诗文内容,整体感知诗歌。
4、品析诗句: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问题,一个让学生通过讨论把握文章主旨;另一个问题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赏析诗句;第三个问题通过设计爱护校园环境标语,树立学生正确的环保意识。
5、小结:通过齐读“我的收获”自我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五、说板书设计:教师板书课题,其余由学生展示完成。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第【2】篇〗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敕勒歌-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敕勒歌-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敕勒歌的知识背景和历史意义。
2.能正确朗读敕勒歌。
3.能理解敕勒歌的基本意思。
4.能将敕勒歌的基本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述。
教学重点
1.教授敕勒歌的读音和朗读技巧。
2.教授敕勒歌的基本意思。
教学难点
1.将敕勒歌的基本意思用简单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敕勒歌的背景和历史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敕勒歌的读音和朗读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或语音进行展示,同时可以让学生跟着朗读。
3.教授敕勒歌的基本意思。
教师可以通过依次讲解每个句子的意思开始,逐渐展开到整首歌词。
4.进行模仿和朗读。
学生可以模仿教师朗读,然后自己在家里跟着朗读,加深对敕勒歌的理解和记忆。
5.让学生进行简述。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对敕勒歌的简述,比如说敕勒的生活、精神、行动等方面。
总结提高
通过本次课程学习,学生了解了敕勒歌的知识背景和历史意义,掌握了敕勒歌的基本读音和朗读技巧,理解了敕勒歌的基本意思,并能将其用简要的语言进行描述。
在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继续自主学习,深化对敕勒歌的理解和记忆,并在下一次课程中进行检验和提高。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第1篇】《敕勒歌》教案(一)看图画导入课题。
1、出示插图投影片、挂图或光盘。
使学生面对反映北方草原风光的图景,说一说看到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感受。
2、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北方草原美丽风光的北朝民歌——敕勒歌。
这首诗写作时间离现在已有1500多年了。
写得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听录音——放课文朗读录音。
3、解题。
(二)读通诗句,认识生字。
1、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3、检查识字情况。
4、检查指导读课文,把诗句读流畅。
(三)读懂诗句,了解字词。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学生尝试互相解疑,教师点拨讲解难懂的词语句子。
2、教师针对学生质疑讲一讲诗句的大意,学生仿照口述。
(四)反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1、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将学生带入情境。
2、学生自己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指名读,评议指导,反复练习。
3、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比赛。
(五)看图有感情地朗诵。
1、再次出示图画,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2、小组选代表到台前看图吟诵,评议后齐背。
(六)指导写字。
(七)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第2篇】《敕勒歌》说课稿说课标:针对这首诗歌,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其次通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并能够在课堂上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说内容:《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
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
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执教人:郭菊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记一记:知人论世定基调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2、读一读:品词析句知诗意.。
1.积累词汇
穹( )庐: 见( ): 敕( )勒川: 笼( )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朗读背诵诗歌
难点:理解诗歌
教法:自主合作探究
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辽阔旷野,茫茫草原,不知激起多少人美好的向往和想象,那空旷的土地,洁白的浮云、嘹亮的牧歌,处处充满浓郁的魅力.。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2.朗读诗歌
3.翻译
学生交流,老师明确.。
3、说一说:把握意象名意境
思考:
1.你从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征?
2.通过自己的想象,用散文性的语言描绘一下诗中所呈现出来的草原画面.。
方法指导:
1.抓住是中国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2.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作,语言力求优美.。
4、品一品,分析手法悟情感.。
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极强的概括力.。
6、比一比:比较阅读长见识
比一比下列描写草原的诗歌,联系《敕勒歌》,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草原诗二首
(一)
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
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熬包待月明.。
(二)
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
1.“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3.诗中只写了景色,没有提到敕勒人,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4.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5、想一想:总结收获有提高
描绘景物动、静结合.。
抓住景物特征描绘景物.。
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霄.。
学生交流,老师明确.。
7、练一练:传承经典重创新.。
1、学以致用:用诗歌赞美家乡.。
2、《敕勒歌》是一首民歌,描绘了 ,抒写了 .。
诗歌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
天苍苍 野茫茫 → 静
敕勒歌 (辽阔无边)
草低 见牛羊 → 动
(茂盛 肥壮)